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教案通用
  •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3-03-17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教案通用。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教案通用”,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做一做,练习五1、3、4、5题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上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小结

    派代表全班交流

    学生小结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五第一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

    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数一数由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个()个()个()个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1.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独立完成练习五第五题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四、小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8页例题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或图形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能按含有两个因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分类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经历参与分类的全过程,在分类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按含有两个因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都分别准备四个圆和四个三角形,其中两个圆和两个三角形涂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黑板上贴出四个圆和四个三角形,杂乱地排列。

    教师:小朋友们在上学期初步学习了如何给物体分类,你能应用所学知识,把黑板上的图形分成两类吗?

    学生分小组进行分类活动。

    教师:分好了吗?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上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类的?

    学生到讲台上汇报。如果学生说出按形状进行分类,教师要求学生把黑板上的图形按形状分一分,并注明这是按形状分的(如图所示)。

    教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抽按颜色分的学生汇报,边说边用黑板上的图形分一分,教师注明这是按颜色分的。

    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估计学生没有新的分法了。

    教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会按形状分类和按颜色分类了,这节课在小朋友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

    [点评:在学习本节课的分类之前,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分类方法进行复习,通过这种复习方式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新知识的教学。这样把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有利于启动学生的认知经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二、进行新课

    教师:这节课我们还是分图形,不同的是,我们要求小朋友们把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我们把现在的分类的要求和前面的分类要求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把形状和颜色都相同的放到一起。学生比较后回答,原来只考虑一个问题,形状或颜色;现在同时要考虑两个问题,既要考虑形状,又要考虑颜色。

    教师:对了,原来的分类要求只要符合一个条件就行了,现在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你觉得哪种分类要求要难一些呢?

    让学生意识到现在这种分类要求要难一些。

    教师:虽然要求要难一些,但是我们有前面学习的分类的基础,加上大家积极动脑筋,一定会学会这种分类方法的。下面小朋友们猜想一下,同样是这样一些图形,你觉得只符合一个条件分出来的图形多一些呢?还是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分出来的图形多一些?

    让学生意识到条件越多,符合条件的图形越少。

    教师:小朋友们这个猜想对不对呢?我们分了以后就知道了。现在我们记住,不管是按形状分还是按颜色分,每种图形都有4个,大家猜想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没有4个。是这个意思吗?

    学生:是的。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把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看看黑板上大家分出的这些图形。这是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指黑板上的图形)符合我们其中的一个条件,在这样分好的基础上能不能再分一次,使它适合我们的第二个条件呢?

    让学生意识到这样分是可以的,因为这些图形已经符合形状相同的条件了,如果再按颜色分一次,就成了形状和颜色都相同的图形了。

    教师:下面请大家在已经按形状分好的基础上再按颜色分一次,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分。

    学生分图形。

    教师:看看黑板,这个小朋友分对了吗?这4组图形都是形状相同、颜色也相同的图形吗?分出的每组图形是不是比4个图形少呢?其他的同学呢?

    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看来我们前面的猜想是对的,下面小朋友们结合我们刚才分类的过程想一想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分类时要分几次?

    学生:两次。

    教师:想想我们刚才第一次是按什么分的?第二次又是按什么分的?

    要求学生说出第一次是按形状分的,第二次是按颜色分的。

    教师:看看书上第46页中间几幅图,能看着这个图说一说第一次怎样分,第二次怎样分的过程吗?

    学生回答时,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

    教师:我们把分的过程展示出来,就更加清楚了。刚才我们是先按形状分再按颜色分,还可以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吗?

    学生:可以。

    教师:同学们分一分试试。为了节省时间,同学们可以在原来按颜色分好的图形上再分一次。

    学生分后,抽学生说自己分的过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分的过程展示出来。

    教师:这样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和我们原来学习的分类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学生说出不管是符合一个条件的分类和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都要用到原来学习的分类方法。不同的是,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要用到两次分类的方法,也就是要按照告诉的条件,每一个条件分一次。

    教师:看来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原来学习的内容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这样掌握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同时符合两个分类条件的分类方法。下面请大家翻开书第46页,书下面还有这样一句话还能怎样分,还有哪些分类方法呢?

    指导学生说出还有的分类方法是根本没有想到先怎样分,再怎样分,直接就把这些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

    教师:这也是一种分类方法,但是大家在分类中主要掌握前两种方法。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强调原来的分类要求和现在的分类要求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

    二是采用猜想、验证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条件越多,符合条件的图形越少;

    三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感受感受已有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四是让学生经历分类的全过程,并通过操作与思维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要分两次,每次符合其中的一个条件,两次分类后就符合题中的全部条件了,这样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巩固练习

    教师:小朋友已经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了,下面请同学们看着第47页第1题,按题的要求分一分。

    学生分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分类的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第2题。要求把既能飞又有羽毛的圈起来,你准备怎样做?

    让学生意识到要思考两次,第一次把能飞的做一个记号,再在有羽毛的下面做一个记号,做了两次记号的就是既能飞又有羽毛的。

    教师:看看第3题和第4题,第3题有多种分法,但可以把颜色相同大小一样的羊分到一起;第4题要求在价格是1元以下的文具下面画三角形。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同时要求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你还能举一些生活中同时要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吗?

    学生举例略。

    学生举例后,指导学生完成第3,4,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求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应该怎样分?从中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略。

    (重庆市江津区路平)

    分类

    (教学片断)

    在黑板上出示例1图。

    教师: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初步学习了如何给物体分类,你能运用这些知识,把下面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吗?

    学生:能。

    教师:好,你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和黑板上一样的图形,比一比,看哪一小组的同学分得又快又好,开始吧。

    小组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巡回检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分好了吗?哪一小组的同学愿意上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甲:我们是按形状来分的,分成了两类(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学生乙:我们是按颜色来分的,也分成了两类(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真不错。在这样的基础上,你们能再分吗?

    学生:还能分。

    教师:你准备怎样分呢?

    学生:我们准备再把这两堆图形按颜色来分。

    学生:我们准备再把这两堆图形按形状来分。

    教师:好!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再分一分看。

    学生在刚才分类的基础上,继续分,教师巡回检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都分好了吗?看一看你们分出的图形,现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现在分出来的图形,不仅颜色相同,而且形状也相同。

    教师:看一看你们桌上的每小堆图形,都是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吗?

    学生:是!

    教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吗?

    学生甲:我是先按颜色来分的,分成了两类;然后我再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分成了一组,就使每组的图形都变成了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

    教师:其他的同学呢?你们的分法是和他一样的吗?

    学生乙:我们的分法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先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分在了一起;然后又把颜色相同的分在了一起,但是我们小组分的结果却和他们的一样,分出来的图形不仅颜色相同,而且形状也相同。

    教师:从他们的分法中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甲:我知道要把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有多种分法。

    学生乙:但是他们都要先按其中的一个条件分,在分好的基础上后再按第2个条件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一看书第46页,你和哪个小朋友的分法是一样的?

    学生看书后回答,略。

    教师:你还能怎样分?

    学生:我能直接把红色的小圆放到一起,白色的小圆放到一起,红色的三角形放到一起,白色的三角形放到一起吗?

    教师:当然可以。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分法了,我们就用同学们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学生:好!教师拿出一大堆颜色不同的男女皮鞋和几个货架。

    教师:这是一个皮鞋店刚进的一些货,你能把它分类摆放在货架上吗?

    学生:可以。

    教师:想想怎样摆放好?

    学生:把颜色相同的男鞋放到一起,把颜色相同的女鞋放到一起。

    教师:好,以小组为单位到货架前来分分看,哪个小组摆放的皮鞋最美观,老师就到哪个店去买皮鞋。

    学生分组活动,分好后集体评价的基础上,让做得好的学生介绍分鞋的方法。然后接着做下一个活动。

    [简评:该课例充分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分类方法,突出一个分字,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中老师巧妙地在学生第1次分类的基础上,用你还能再分吗的话语,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转入新知识的学习,并让学生观察分好后的小圆,让学生体会这次分类是把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了一起。这样不先给学生深奥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做起来再说,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新的概念,是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中教师还通过你是怎样分的的提问,让学生总结分类方法,再将这种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及时体会所学知识的运用价值,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分类方法的掌握水平。整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和活动为基本方式展开探究,也较好地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师生互动,使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过程,通过活动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本案例由吴荣容提供)

    课题二认识图形(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3页的单元主题图。

    教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教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用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从第二单元的主题图入手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承认学生对这些图形有认知基础,强调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展开新的学习。]

    二、教学例1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教师:这些东西小朋友见过吧,对了,这是同学们经常用到的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类,你能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吗?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小朋友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老师唯独对按形状分的这种分法感兴趣,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教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自己分类的想法是这些图形要方一些,什么叫方呢?小朋友们用这面的方巾或生字卡片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教师:用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学生:不一样长。

    教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教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用椭圆圈起来(如图)。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教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教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教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教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多媒体课件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教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教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教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教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用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独立在本子上用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教师:小朋友可以用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用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学生回答略。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点评: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采用了实物引入观察、操作分析抽象概括感受长(正)方体与长(正)方形的联系说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一个认识过程。教学中以学生的认知起点为教学起点,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分析时一是注意把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分析结合到一块进行,让学生手、脑、口并用来获得清晰的表象;二是注意把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两个图形的认识。感受长(正)方体与长(正)方形的联系是这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采用了看、说、印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它们的联系,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了解。另外整个过程都定位在初步感知这个范围内,既不突破教学要求,又力求概念的准确性,对学生一些错误用语进行及时更正和补充,有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回答略。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本节教编排体现以下特点:

    1、以动手操作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设计了大量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教材设计了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应用意识。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

    体、面之间的关系,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三种图形。

    2、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情感目标:

    1、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

    形、正方形、圆形,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为指导思想,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深刻地体会面在体上。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学生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说一说、议一议、找一找、画一画、涂一涂、数一数,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验面在体上,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感悟面和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瞧,图形乐园到了。(出示:由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物体拼成的图形乐园)

    师:图形乐园漂亮吗?她是用我们熟悉的图形朋友搭成的,谁愿意介绍介绍?(生: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

    师:对,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咱们的老朋友,它们呀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乐园里还有许多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生:想﹗)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教案 篇4

    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册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丰富感性经验,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展开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教学设计思路。大量的动手操作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力提供了空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对于在幼儿时期已积累大量丰富感性经验的大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认识这四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优越的家庭条件,完善的学校配套设施,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但学生对这四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我认为: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玩中认图形

    (教师在桌子上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品,有印泥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

    师:你们喜欢玩魔术吗?

    (教师给大家表演:先放一张白纸在讲桌上,挡住学生的视线,隔一会儿再让学生看白纸,咦,白纸上怎么有一个圆?学生很奇怪。)

    师: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

    (由于所用的物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很快明白了魔术的奥妙,纷纷举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

    师:老师是拿圆柱体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纸上印一下,白纸上就有圆啦!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个给大家看一看?

    (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学生纷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印出不同的图形。)

    生1:老师,我用长方体印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印了一个正方形,是用正方体印的。

    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两个三角形。

    (就这样,在玩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在动手玩中,具体感受到了面在体上这一数学思想。)

    (二)活动二:分中找图形

    师:我们的淘气遇到了一点麻烦,你们能帮帮他吗?

    (听说要去帮助别人,学生马上聚精会神地听我说。于是,我出示了各种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他们进行分类。)

    师: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生1:长长的是长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

    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把这几种图形的特征分析得很透彻。)

    (三)活动三:动中摆图形

    师: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

    (很快地,一双双小手摆出了各种图形。)

    师:有一个图形你们谁也没摆,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圆的边是弯曲的,小棒是直的,我们没办法摆出来。

    生2:老师,我摆正方形用的小棒一样长。

    生3:老师,我摆长方形时,有两边用的小棒一样长,另外两边用的小棒也一样长。

    生4:老师,我用一样长的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生4:老师,我摆三角形时用的小棒不一样长。

    (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各种图形的本质特征,很了不起。)

    (四)活动四:忆中说图形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生1:教室的门是长方形。

    生2:应该说教室门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生3:我们到酒店吃饭时,很多桌子的面是圆的。

    生4:魔方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大家众说纷纭,气氛非常活跃。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也不愿离开。)

    〖教学反思〗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第一个活动:认图形,对平面图形有一个基本了解;第二个活动:找图形,比较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三个活动:摆图形,挖掘平面图形之间的本质区别;第四个活动:说图形,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案例点评〗

    《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地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点在本节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四个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增强理性认识。其次,教师也注意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如,用小棒摆图形这一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圆与其他图形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全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教案 篇5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深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b.生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WwW.JK251.CoM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d.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评析:对于篮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2.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学生:①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②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③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④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⑤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老师及时表扬并在表扬中规范名称棱、顶点。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②汇报。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P33做一做1题第一幅图。

    教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为什么圆柱能滚,而长方体却不能滚动呢?

    学生讨论解决后,教师:其实这里还有深奥的知识等你长大后继续探索。

    ②电脑出示圆柱和球的滚动图。

    教师:叮当想问大家,圆柱和球都能滚动,但它们滚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教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老师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基础,这里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体,到脱去花外衣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聪明的叮当是由更聪明的人制造的,数一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可独立数,也可自由组合。

    2.搭学具。

    a.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城堡、火车、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航空母舰、大吊车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教案通用】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