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金华双龙洞教案精选
  • 金华双龙洞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3-02-13

    金华双龙洞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要知道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可以避免忘记教学过程的知识点。感谢查阅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你推荐金华双龙洞教案,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金华双龙洞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引导学生掌握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4月14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不要读成;“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3、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4、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寻游踪,一来是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来是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为了学习写游记的基本方法。

    四、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五、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vcd,练读此句。

    金华双龙洞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3、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4、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三、课前准备:

    幻灯片等。

    四、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词,通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记叙、描写。

    介绍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代表作品《稻草人》《倪焕之》《爬山虎的脚》。

    二、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初步领略双龙洞的美景。

    三、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并理解部分生词如:蜿蜒、变化多端。

    四、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

    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二、(2—3)往双龙洞的路上看到的景色。

    三、(4)洞口的景色。四(5)怎样由空隙进入内洞。

    五、(6—7)游览完内洞,出了洞。

    五、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六、讲读课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

    说。(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幻灯片,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

    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宽(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宽敞)

    8、观看图片,亲自感受。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9、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10、小结:

    这一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跟作者一起游览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讲读课文四、五、六段,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先写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样的等内容。

    2、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点?(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

    4、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

    二、教学第四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

    2、读后问: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这样小的小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窄板书:窄)

    ②人卧在船上后那个样子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人要这样贴着船才能通过孔隙又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矮板书:矮)

    ③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孔隙险板:险)

    3、小结:从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点是(指着板书理解)

    4、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

    5、作者就是这样先写出孔隙的窄,再写孔隙的矮,最后写孔隙的险的特点的。试按这样的条理练习背诵这一段,先自由练背,再指名试背,互相背。

    三、教学第五、六段。

    1、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2、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黑、奇、大)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

    4、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有感情朗读欣赏体会。

    5、下面请同学再仔细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内洞的?

    6、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

    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说怎样出洞的吗?学生先说,再指名说。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五、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双龙洞的美丽奇特,体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可爱河山美丽奇特指导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指导给课文列提纲。(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再汇报讨论)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四、五、六段,跟着作者游览了孔隙和内洞,了解了孔隙和内洞的特点,那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允许,再自由朗读四、五、六段,欣赏体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juānyóutóngtúnbùshísǔnqīhēi

    ()()()()()

    二、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系绳子(jìxì)稍微(shāosāo)蜿蜒(wānwǎn)

    仿佛(fúfó)呈现(chéngcéng)盘曲而上(qūqǔ)

    三、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虽……也……无论……都……即使……也……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花朵和叶子,()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2、()说是空隙,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不比作什么,()很值得观赏。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原名叫

    ,他早期的童话集《》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2、作者游览的地点是时间是,课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叙述的,依次写了:路上

    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外洞的、内外洞连接处空隙的、内洞的“、、”。

    3、其实泉水流经的路线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一路沿着溪流”、“”、

    “”、“”、“”、“上源在深黑的洞里”。

    4、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5、内洞的特点是、、。重点写了的特点。

    6、课文中说石钟乳和石笋变化多端,颜色各异。请你发挥想象,完成填空。有的石钟乳形如天马行空,有的行如,有的行如,有的行

    如……

    金华双龙洞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了解双龙洞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3、学习可以把特别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叶圣陶爷爷游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请同学来读一读点明地点的句子。

    2、谁来回顾一下游览顺序?

    小结:叶圣陶先生就是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3、这节课我们跟随着课文一起到“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去看看吧。

    二、精读感悟

    (一)“洞口”“外洞”

    1、来看描写“洞口”的这一段。你会怎么读这一句话呢?指名读。听老师读“洞口”部分。你发现老师是怎样读书的吗?

    2、像这样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就找到了洞口的特点——宽(板书)。

    3、共读“外洞”部分

    用老师这样的方法,自由读读描写“外洞”的句子,找出“外洞”的特点,一生指名朗读描写“外洞”部分语句,交流读书感受。

    过渡:用“读、想、标注”的方式,自由读第5-7自然段,思考:孔隙和内洞有什么特点?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

    4、总结:孔隙的特点——窄小、低矮;内洞的特点——黑、奇、大。

    (二)“孔隙”

    我们经常出去游玩,和你去过的地方比,“孔隙”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1、进出工具——船小

    a、大家对孔隙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小。那孔隙有多小呢?我们来读读对进出孔隙的船的描写,你能感受到“孔隙”之小吗?对比句子,老师把这个句子改了一下,你觉得哪个句子比较好。从四个“小”体会作者对船小的强调。指名读。

    b、除了这四个“小”你还能通过哪些词告诉别人,是怎样的小船?在这条小船上,我可以坐着吗?我们可以三个人一起做吗?都不能!到底是怎样小的小船呢?谁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船的小呢。

    c、假如后面有听课的老师想问问小船的情况,你会怎么告诉他呢?指名读。

    小结:这孔隙只能容下这样小小的船进出,虽然写的是“船”,可让我们处处感受到“孔隙”的低矮、狭窄。

    2、进出方式

    a、还能从哪里感受到“孔隙”的小的呢?船小,这小船进出孔隙的方式也很特别呢?指名说。

    b、老师这有一艘小船,请两位工作人员结合黑板上的图给大家解释一下进出孔隙的方式。

    采访一下工作人员:为什么采用这样独特的方式呢?

    c、哦,原来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就算是这么小的船在里面也没有办法掉头,只能直进直出,这个孔隙真的是太小了。

    3、做法感受

    a、同学们去过双龙洞吗?我们体验一下坐船过孔隙吧?

    臀是本课的生字,臀是月字旁,句子中还有一些也是月字旁的字,这些都和——身体有关。你知道臀指的是身体哪个部位吗?摸摸句子中提到的身体部位。凡是和身体有关的部位都写出来了,从——到——到——,没有一处不——。这样细致具体地描写更直观地感受到孔隙的特点就是——窄小。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感觉吧!

    b、引导换词体会:“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这里的“贴”字还能换成什么词?(如挨、触)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好?谁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这几个动作——挨、触、(体会到是紧紧地挨着,从而感受到孔隙的低矮)读一读这句话,体会着必须紧紧挨着船底的感觉。

    模拟过孔隙:你是怎么躺的?想象着自己躺在小船里,谁能说一下。男生准备好了吗?男生一起来读这句话。女生呢?一起读。我们马上就要开船了。播放视频。

    c、有人真去测量了这孔隙的高度,只有一尺(33、33厘米)低。你有什么感觉?你们会不会动?敢不敢动?要是把肩膀稍微耸起来呢?要是把脚稍微翘起来?要是把臀部稍微抬起来?学生想象说话。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出你的感受。

    4、仿写“一线天”

    a。感悟写法:这段文字,没有一个孔隙的“小”字,字里行间却处处让我们感受到孔隙的窄小、低矮,让我们的心也随着作者进入孔隙紧张起来。作者是怎么把孔隙窄小这个特点写清楚的呢?

    小结:作者就是用见到的小船的小,这就是他的——见闻,还有他过孔隙的感觉,这也就是他的——感受,写出了孔隙的窄小,读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身临其境。

    b。拓展延伸:黄山著名景点之一——一线天,也是以窄著称,在一线天你看到了什么?过一线天你的感受是什么?学习课文的写法,也可以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让我们感受到一线天的狭窄吗?写一写,交流。

    (三)内洞

    1、内洞又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呢?谁来说一说。孔隙的特点是——小,内洞的特点是——大、奇、黑。

    2、我们跟着图片去欣赏一下,发挥你的想象力,看到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你会想到哪些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

    3。有人游览了双龙洞,他觉得太有趣了,他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种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指名读。可是叶圣陶爷爷却是这样写——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如果把这一段加到课文里就更好了,双龙洞也介绍得很详细,你认为呢?就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叶圣陶爷爷,你猜他怎么说呢?

    5。也许你读了叶圣陶爷爷的原文你就明白了。谁来读——“这是各处岩洞的通例,凡是岩洞都有相类的名目。我不感兴趣,虽然听了,一个也没有记住。”打开文章就像和作者对话,原文选进教材会有改动,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可以找到原文读一读。

    三、感受写法

    1。叶圣陶爷爷在这篇文章中还悄悄告诉我们一些写游记的小秘诀,你知道了吗?就像语文园地“交流平台”里说的那样——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2。原来双龙洞作为自然景观都有1600年的历史了,在明代就有“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舠(dāo)仰卧入回溪。——(明) 屠隆” 这样的诗句,一起来读。另外,据考证双龙洞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卧舟进洞的溶洞。所以叶圣陶爷爷在这篇文章中花了很大的笔墨写了重点景观——孔隙。

    3。《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就刻在景点里,具体位置还等待你们去找寻。你看,叶圣陶爷爷正在给一个小男孩讲述写好游记的小秘密呢?谁来猜猜,叶圣陶爷爷有可能怎么说呢?指名说。是呀,我跟着叶圣陶爷爷的文字游览了金龙洞,也从中学会了一些写游记的方法。老师也进行了总结,谁愿意读一读。出示——游览顺序讲分明,介绍景物抓特点,突出感受写真实,游记方能吸引人。

    四、作业:

    1。思考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推荐阅读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

    板书设计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读 记 批注

    见闻 感受

    金华双龙洞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溶洞的奇观。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文:

    1、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那里都有什么美丽的景观呢?(学生回答)

    2、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出示图片)你们愿意看看吗?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今天,我们就随叶圣陶先生到双龙洞去游览一番吧!

    学生读书。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老师简单结合课件图片介绍双龙洞

    二、预习探究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三、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

    金华→罗店→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学生画好后,课件出示游览图,让学生依照游览图讲述游览过程)

    四、品读体验

    (一)大家对金华有了一些了解,就让我们随着叶老先生和你的脚步去金华看一看吧!

    现在我们正走在路上,我们看到了什么?(路上见闻)

    默读2、3自然段找出来。

    映山红、油桐、粉红的沙土、新绿——一片明艳

    溪流一路唱着歌,欢迎着我们到来。欣赏读:“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二)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双龙洞到了!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外洞)

    1.洞口宽像桥洞

    指名读,读出宽大的感受。

    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

    2.外洞

    高、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联系学生所在的教室想一想,外洞有多大?

    (一个教室有50人,一千人或是八百人的外洞有多少个教室这么大?20个教室)

    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学生读课文。

    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

    (三)由外洞进入内洞——孔隙

    (1)自读第5段,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1)船小——

    a、“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

    b、哪些词句能突出船小?没法容第二个人。体会出什么?(窄)

    c、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

    2)行船的方式——

    a.工人拉

    b.为何不能“划”

    3)乘船的动作——

    a、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

    b、人怎样贴着船底?从……到……到……到,总而言之是没有一处不都着船底,为什么要这样?

    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出示课件)

    4)学生通过读课文感觉洞的窄小、低矮。

    感觉到什么?(挤压)

    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稍微、一点儿)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张。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张的情绪。(出示课件)

    指名读: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

    (四)默读第6段,初入内洞有什么感觉?内洞有哪些景物?

    (1)为什么叫双龙洞?

    (2)展示图片,加深体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再加上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过渡:看完了双龙洞的美景,我们恋恋不舍地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五、巩固延伸

    1、为金华的双龙洞写一篇导游词。

    2、做一名小导游,结合导游词和游览图向大家展示。

    六、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见闻

    外洞

    由外洞进入内洞

    内洞

    出洞

    金华双龙洞教案【篇5】

    一、课前解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文章以游览的顺序,写出了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历。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按游览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要写出重点景物的特点。

    关注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他是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关注写作方法: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依次介绍了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全文线索清晰,顺序鲜明,重点突出,对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有借鉴价值。

    关注词语:突兀森郁、蜿蜒、器用、名目、上源,这些词语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可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关注生字:本课要求会写生字15个,其中“臀”字笔画多,需要教师重点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可以分组进行比较,“杜、陆、端、源”是左窄右宽,“鹃、郁、移、额、乳”是左右等宽。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2.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巴金爷爷一起感受了壮美的海上日出景象,学习了“按变化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这节课我们将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走进神奇的地下溶洞。(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出示课件1:

    2.教师引导: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叶圣陶。请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课件2:

    3.教师引导:叶圣陶为什么被“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呢?他的文章又有怎样独特的魅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快速引出课题,通过介绍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文本,扫除阅读障碍

    1.教师说明要求:自由读课文,标记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借助字典进行理解。时间4分钟,开始吧!

    出示课件3:

    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组织交流:同学们读完了吗?文章中出现了一些比较陌生的词语,请同学们说一说是什么意思:突兀森郁、蜿蜒、器用、名目、上源。

    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点拨。

    出示课件4:

    2.教师引导:文章共有8个自然段,接下来请同学分段把文章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文,共找两组)

    学生分段朗读文章,教师适时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认读生字词、指名读等环节,扫清了学生的阅读障碍。)

    三、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1.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教师启发思考:《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写了叶圣陶爷爷在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时所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就请你默读课文,试着找一找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双龙洞的?把课后第一小题中的路线图补充完整。(时间两分钟)

    出示课件5: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完了吗?谁来说一说?

    预设: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叶圣陶爷爷是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双龙洞的。他的游览路线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教师适时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游览顺序)

    2.默读课文,分出层次。

    教师启发思考:再读一读文章,你能对照着路线图,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说一说每段主要写了些什么吗?

    预设1:我认为文章的2-3段介绍的是去双龙洞的路上所看到的景色。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洞口,第5自然段描写的是孔隙,第6-7自然段在描写内洞的景物,第8自然段是描写作者出洞。

    预设2:我认为第4自然段除了描写洞口外,还描写了双龙洞的外洞。

    教师追问:那课文的第1段在写什么呢?

    预设3:第1段交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和地点。

    教师点拨并启发: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分段依次介绍了所看到的各处景物。第1段交代了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和地点。第2-3段描写了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4段依次写了洞口和外洞。第5段重点描写了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第6-7段描写了双龙洞的内洞。最后第8自然段简述了作者出洞的情况。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各处景物所对应的段落,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找到的呢?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出示课件6:

    预设:课文中写到“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这就到了内洞”“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我是从这些句子中发现的。

    出示课件7:

    教师引导思考: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请你再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这些介绍行踪的句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1:这些句子能够让我们看到叶圣陶爷爷游览的路线。

    教师补充:是的,这些句子是过渡句。叶圣陶爷爷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对双龙洞的各处景物进行了介绍,使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就在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游览。

    3.找出重点描写

    教师引导思考:在描写双龙洞各处景物时,叶圣陶爷爷所用笔墨一样多吗?有没有重点描写哪处景物?

    预设1:我认为重点描写了路上的景色。

    预设2:我认为重点描写了孔隙和内洞。

    教师启发思考:我们读一读关于这几处景物的描写,你们觉得哪处景物更有特点,留给你的印象更深?

    预设:我觉得孔隙和内洞最有特点,孔隙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教师讲解:是的,叶圣陶爷爷重点描写了孔隙和内洞,其中对于孔隙的描写更是让人觉得印象深刻。当你在写作时遇到所要描写的景物很多的情况时,也可以挑选一到两处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景物重点来写。

    4.感受文章线索

    教师提问:文章中提到了许多自然景物,有一个景物反复提到了多次,你发现了吗?

    预设:我发现作者反复提到了泉水。

    教师启发思考:真聪明!请你找一找文章中关于泉水的描写,看看泉水是在沿着怎样的路径流淌?你又发现了什么?(给生3分钟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出示文章中关于泉水的描写。

    出示课件8:

    预设:我发现作者所描写的每一处景点都提到了泉水。作者说它的上源是在石洞里,顺着左边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流过外洞,流出洞口,一直流往山下。

    教师启发思考:这样的顺序和作者的游览顺序有什么不同?

    预设:泉水流出的方向和作者游览的方向是相反的。作者是从山下往山上走,从外洞往内洞游览,而泉水是从内洞往外洞流出,从山上流向山下。

    教师讲解:同学们真了不起!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不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了各处景点,还通过泉水这样一个流动的景物贯穿文章始终,如果说游览路线是文章的一条线索,那泉水就是文章的另一线索,两条线索相互呼应,让文章读来非常有条理,顺序更鲜明,这样写真是别具匠心!

    教师小结:通过阅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我们知道了作者按照游览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了去双龙洞的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以及出洞的情况,同时还发现了文章中的两条线索。双龙洞的各处景物独具特色,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品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重点内容的梳理,对线索的挖掘,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脉络,分出了段落层次。对过渡句的解读,更加深了学生对“按游览顺序写景”的体会。)

    四、自学生字,引导练习

    1.学生自学

    教师说明要求:请同学们给生字注音,每个抄写两遍。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认为哪里需要老师讲解,或者把想和大家分享的勾画出来,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学生同桌互查,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2.集体交流

    教师指导学习:请大家观察这两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课件9:

    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但是“杜、陆、端、源”是左窄右宽,“鹃、郁、移、额、乳”是左右等宽。

    教师点拨:生字不仅要多写,还要会观察,这样才能把字写得好看。

    教师针对个别生字进行指导:“臀”字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月”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窄”字宝盖头下方的“撇、点”不要丢掉。“笋”是竹字头,下面“尹”字中间一横要写得长一些。下面请同学们再把这几个字写一写。

    出示课件10:

    五、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梳理了文章脉络,知道了叶圣陶爷爷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和出洞情况。其中又重点描写了孔隙和内洞,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去看看双龙洞各部分景物有怎样神奇的特点,叶圣陶爷爷又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

    六、布置作业

    1.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文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2.练写本课生字并组词。

    七、板书设计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 洞口 → 外洞 → 孔隙 → 内洞 → 出洞

    游览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

    2.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教师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按照游览的顺序初步感受了双龙洞的神奇。下面请你回顾一下,课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为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物?

    学生填写,教师顺势出示答案。

    出示课件12:

    教师引导: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为我们介绍了去双龙洞的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神奇的双龙洞,看看各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复习回顾唤起学生记忆,为本节课重点感受双龙洞景物特点、领悟写景方法作铺垫。)

    二、研读2-7段,领悟写法

    教师引导思考:在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过程中,各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特点?你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这一特点?试着批注在旁边。(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阅读思考。)

    出示课件13:

    教师引导:接下来就让我们按照作者游览的顺序,依次来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看一看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1.学习第2-3段,感受上山路上的生机、明艳。

    教师组织交流:谁来说一说这一路山景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预设: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作者写到了映山红还有油桐,这些植物都生长的很茂盛,这儿一丛,那儿一簇。

    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作者说映山红要比盆栽的杜鹃更有精神呢?谁再来说一说。

    预设:因为大自然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映山红也更有生命力更有精神了。自然的环境给植物增添了许多生机。

    教师补充:是的,在对山路的景色进行描写时,作者抓住了路边具体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更有精神”“这儿一丛,那儿一簇”,这样的表达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特有的生命力。对色彩的描写又渲染出一片明艳之景。随着山势的变化,溪流蜿蜒而下唱起了小曲,真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一片明艳!(板书:生机、明艳)让我们欣赏着图片,体会着画面读一读,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丰富。

    出示课件14:

    2.学习第4段,感受洞口宽大和外洞高大的特点。

    教师组织交流:欣赏着山路美景,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双龙洞前,映入眼帘的是双龙洞的洞口和外洞,这两处景物作者又是如何写出它们的特点的?请你读一读第4自然段并说一说。

    预设:洞口让我觉得很宽大,作者写到“洞口像桥洞似的”,能容下一只船的通过,可见洞口很宽。另外作者还写到“山相当高,突兀森郁”,感觉非常有气势。

    教师补充:山势险峻,郁郁葱葱,像桥洞一般宽大的洞口出现在我们眼前,气势非凡。(板书:宽、有气势)

    教师引导:顺势走去,已置身外洞之中,外洞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预设:外洞给我留下了高、大的印象。作者先提到“高高的石顶”,写出了外洞的高。接着作者在描写中又写到“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让我觉得外洞非常的大。(随着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外洞的特点:高、大)

    教师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千人是怎样的一个数量吗?想象一下,近20个班的同学聚集在一起还不显得拥挤,那得多大呀!作者这是在通过写什么来突出外洞的高、大呢?

    预设:是在写他的想象。

    教师点拨:“大会堂”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都是作者自己想象的、感受的,这是在通过表达自身感受来描写外洞特点,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双龙洞外洞的照片感受一下。

    出示课件15:

    3.学习第5段,重点感受孔隙的狭窄、矮小,领悟写景方法。

    教师启发思考: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孔隙吗?孔隙的本义是指:窟窿眼儿;缝儿。从字面上来看,孔隙是非常小的,但是在文章中作者又说“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到底双龙洞的孔隙是大还是小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给学生1分钟时间再读文)谁来说一说,孔隙到底是大还是小?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孔隙是非常小的,虽然它并不是像本义说中的那样只有一条缝、一个窟窿眼儿,但是与能容纳一千人的外洞比起来,只能容下一只小船的孔隙显然非常窄小了。

    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双龙洞孔隙狭小这一特点的?

    预设:作者写到,孔隙只能容下一只小船通过,船上只能并排仰卧两个人,再容不下第三人,小船这样小,说明孔隙也很狭小。

    教师继续提问:作者通过描写小船的宽度,展现了孔隙的狭窄,这是直观描写。还有哪里能让你感受到孔隙的狭小吗?

    预设1:叶圣陶爷爷说“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说明身体不能和船有一点缝隙,但即便如此作者还是能感觉到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他挤压过来,这让我觉得孔隙非常的矮。

    预设2:我还有补充,作者还写到“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让我觉得石壁就紧贴着脸上方,空间很小。

    教师追问:刚刚我们提到,这是在通过描写什么来突出特点的?

    预设:通过写自身的感受。

    教师点拨引导: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平躺在这只小船上,身体和船身贴得紧紧的,假如你稍不留神,微微抬起一点儿头,额角和鼻子就会撞上石壁。这是多么狭窄、矮小的孔隙呀!除此之外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到工人拉绳子这样独特的行船方式?结合平时你所看到的划船方式,谁再来说一说?

    预设:平时我们坐船都有人划船,但是这没有办法站立划船,只能在两头拉绳子,说明孔隙太矮小了。

    教师补充:是的,在这一段中,作者正是通过描写小船的样子、行船方式以及表达感受这几个角度,将直观描写与真实感受相结合,突出了孔隙的狭窄和矮小。(板书:狭窄、矮小)同学们,这样的写作方法你学会了吗?我们再来看一看图片,感受一下作者生动、准确的表达。

    出示课件16:

    4.学习第6-7段,感受内洞黑、奇、大的特点。

    教师组织交流:通过孔隙,我们终于走进了神奇的内洞,内洞中是怎样的景象呢?作者又是如何写的它的特点的。请你读一读第6-7段。

    预设1:内洞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是非常黑,作者直接写出了这一特点,并且通过汽油灯只能照亮一小块地方这样的细节描写,加深了这种感受。(板书:黑)

    预设2:内洞还给我留下了神奇的印象,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有的还可以想象成神仙、动物、宫室等,让我想到了黄山的奇石!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关于石钟乳和石笋的介绍,请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课件17:

    教师点拨引导:石钟乳和石笋的形成要经过上万年或几十万年的时间,是不是非常神奇呢?难怪作者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板书:奇)内洞还有怎样的特点呢?谁再来说一说。

    预设:作者还通过描写自身感受写出了内洞的大,他将内洞和外洞进行对比,外洞已经很大了,但是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让人惊叹!(板书:大)

    教师补充:同学们说的很好,作者再次通过直观描写和表达感受,写出了内洞黑、奇、大的特点。

    教师小结:通过对双龙洞各处景物的阅读,我们感受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方法,生动形象地语言,使我们身临其境,真是神奇伟大地自然景观啊!(板书:神奇、独特)

    (设计意图:通过对双龙洞各处景物的阅读分析,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景物的特点,更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了作者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三、回顾全文,总结提升

    1.教师启发思考:在第一课时中,我们知道文章重点描写了孔隙和内洞,通过对课文的品读,相信你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什么叶圣陶爷爷没有详细地描写如此神奇的钟乳石,而是着重写了孔隙和内洞呢?

    预设:因为孔隙的狭窄给叶圣陶爷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孔隙和内洞也是双龙洞最有特点的地方。

    教师小结:是呀,叶圣陶爷爷选择了最有特点的孔隙和内洞进行了重点描写,其中又格外突出了对孔隙的描写。在今后的练习中,你也可以把某些印象深的,或比较特别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带着体会,再读一遍课文吧!

    学生再次回顾全文,自读感悟。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按照游览顺序一同领略了双龙洞的神奇风光,感受了各处景物不同的特点,还学会了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壮观、神奇的美景等待你去探寻,你也可以像叶圣陶爷爷一样,将你的所见所闻写成一篇游记,记录下这些难忘的体验。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整篇文章后,再次回顾全文,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强化对文章的感悟。通过对选取重点景物的思考,使学生学会把印象深刻的或有特点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你是不是跃跃欲试了?在本单元的初试身手中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小向导的任务: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介绍一下吧!

    出示课件18:

    五、板书设计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 洞口 → 外洞 → 孔隙 → 内洞 → 出洞

    (生机、明艳)(宽、有气势)(高、大)(狭窄、矮小)(黑、奇、大)

    神奇、独特

    【课后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通过对《海上日出》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记金华的双龙洞》以游览顺序组织全文,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的理解,为后续习作训练再加一块基石。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握,这有利于学生发现文章按游览顺序写作的特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本篇文章以“泉水”为暗线,和作者的游览顺序相呼应,使整篇文章变得更生动、充实,让学生在写作方法上有所积累。

    文章的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双龙洞各处景物。在教学中,我以景物特点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品读中,重点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尤其是对孔隙这一处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通过直观描写和感受描写相呼应的方法,将重点景物写清楚的,从而为今后的写作积累方法,打下基础。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内容充实,所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有些少,像孔隙、内洞两个自然段应该让学生反复读,细细品味特点。总的来说,本节课我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在学习了《海上日出》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感受按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体会按顺序写景的好处,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金华双龙洞教案【篇6】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文章开门见山的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金华双龙洞的自然景观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让学生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朴实。另外在处理教材时要尤应注意,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要注意把以前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本文的学习当中来。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且已经初步掌握了抓重点词语、句子品读感悟的方法。

    (三)环境分析

    这堂课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进行,因此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策略更得当,教学方法更多样。我充分发挥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续学习12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进一步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画出表示游览线路的词语,并且根据这些词语画出游览线路图。

    2.让学生到前面来讲述线路图。

    3.快速浏览课文,你喜欢哪处景物,找出有关语句和重点词语,谈感受。

    4.书中的四处景物,学生先提到哪一处景物,教师就指导学生理解哪一处景物。

    如学生提到路上的见闻,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1)理解“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

    (2)理解“一路迎着溪流。”这句话。

    如学生提到孔隙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1)根据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入孔隙时的感受。

    (2)指导学生朗读作者入孔隙时的感受这段话。

    (3)多媒体演示船是怎样进出孔?复述这段内容。

    (4)背诵这一段。

    如学生提到内洞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1)重点理解“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这句话。

    (2)多媒体演示内洞的景物(重点看石钟乳和石笋)谈感受。

    (三)总结全文。

    1.让学生根据板书,概括文章的写作顺序。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外洞 孔隙 内洞

    明艳 宽敞 窄、小 黑、奇、大

    【金华双龙洞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