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3-02-0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好的教师应该懂得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知晓教案对课堂的意义。教案中应该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怎样避免自己的教案像流水账一样呢?或许你需要"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这样的内容,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部分0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看超市的一角,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适时讲解小数的正确读法并板书)

    刚才读的都是什么数?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小数,让学生体会小数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新知:

    (一)小数的读法

    1、学生试读:出示例3:

    你能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指名读

    你能像老师一样用汉字写出它们的读法吗?

    教师质疑:四十一点47对吗?为什么?

    展示:看同学们写的怎样?

    2、讨论:我们怎样读小数?(总结读法)

    3、归纳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是几就依次读出来即可。将你读出来的内容用汉字写下来,就可以了。

    4、练习:读出下面各数

    0.0058030.2031006.001

    问:刚才读了有零的小数,小数里的0都要读出来吗?那我们是怎样读有零的小数的?

    强调:读小数时,整数部分的0按整数有0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5、尝试练习:读小数

    设计意图: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会读小数了,所以首先让学生自我尝试小数的读法,再通过全班交流生生互动,对于小数的读法进行归纳。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小数的写法

    1、听录音,学生试写:出示例4:

    你能写出有关数据吗?教师巡视指导。

    一人板演,其他人评价。修改自己写出的小数。

    2、讨论:我们写小数时,怎样去写呢?

    3、归纳小数的写法:

    写小数的时候,先写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再在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练习:写出下面各小数

    三百点七一五点零六零点零八九

    展示,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听写小数自然的引出小数的写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概括出小数的写法,并且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规范小数的写法。

    5、质疑: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你认为在读小数和写小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此问题地设计意在突出重难点地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小数数位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

    1、选一选

    2、把小数和正确的读法连起来

    3、看图读写小数

    4、用3、0、0、8这几个数和小数点,写出下面各数,每个数字都要用上并且只能用一次:

    (1)只读一个0的小数

    (2)读出两个0的小数

    (3)0不读出来的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的层次性练习,使得学生对于小数的读写法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回顾整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梳理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能够按三角形的内角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2.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3.通过探究过程,体验独立思考、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按角、边的角度,把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

    能够区别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区分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学段认识角、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直角。可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说比较轻松和顺利。所以,教师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讨论,动手操作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亲自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形成概念。

    教学准备:

    白板多媒体,一副三角板,每个学习小组七个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之前都学过哪些角?

    (2)屏幕上是什么角?(白板上有一个锐角,将角旋转至90度,至钝角,分别追问是什么角?)

    (3)如果在这个角的两条边上任取两个点,并连接起来,擦掉多余的部分,是个什么图形?

    (4)你对三角形都有哪些了解?

    2.导入新课

    (1)展示白板上的7个三角形,它们一样吗?什么都不一样?

    (2)其实众多的三角形里有很多也是同一类的。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究三角形的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系统思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给三角形分类的必要性。为下面探究新知做好知识和氛围的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分类

    (1)独立思考,你准备怎么分类?。

    (2)小组交流,按照你的想法把白板上的7个三角形进行分类。

    (3)小组合作,教师深入指导。分好的同学交流思想。

    (4)汇报分类结果

    a按角度分类:1号4号7号分为一类;2、5分为一类:3、6号分为一类。

    b按边分类:1、2、3为一类;4、5、6、为一类。7单独为一类。

    2.教学按角分类

    (1)学生说明为什么按角分把三角形分为三类?这三类各有什么特征?(教师及时板书重点内容)

    (2)根据这三类三角形角的特征,给三角形起名字。

    (3)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锐角?最少有几个锐角?最多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

    (4)知识小结,及时练习

    让生随便画三角形,并说明自己画的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教学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1)学生说明第二种分法的依据,你是怎么知道4号、5号、6号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而7号三条边都相等?(小组讨论、交流、操作、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具备了用尺子量、对折比较等多种线段、图形等对比的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动手兴趣,提高操作能力。)

    (2)学生自学白板上的内容。并用三角尺说出对应的名称。

    (3)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因特殊的边的关系而名,你们猜一猜,它们的角又有怎样的特殊性呢?(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5)汇报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里,角之间的关系,并说明验证方法。

    (6)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既有结果的展示,更有过程的展示,让参与的同学都能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愉快和成功。同时也教了其他孩子一种学习方法。

    4.探究用图形表示三角形的分类(展台展示学生作品)

    (1)自学课本,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2)合上课本,自己在练习本上再画一遍关系图。

    (3)用同样的方法,尝试把三角形从边的角度分类后的三类三角形的关系也用椭圆图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课本,发现知识,验证知识,总结知识,并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新的问题。让学生明白自学的方向、方法、目的,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合作。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三、课堂小结,知识拓展

    通过刚才的探究学习,已经明白了三角形按角分,分为三类,按边分,也分为三类。如果把两方面同时考虑,又分为几类呢?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把7个三角形放在相应的位置。探究出被分为7类。并非如表格所示的9类。通过这个设计,让学生明确分类首先要确定角度,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严密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明确数学的严密性。)

    四、交流收获,总结质疑

    五、课堂小结

    在今天学习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想和大家共同分享?或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拿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按边分

    锐角三角形(三个锐角)不等边三角形(三边不等)

    直角三角形(一个直角)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

    钝角三角形(一个钝角)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化简或把一个数改为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发现小数的性质的过程,获得观察对比、推理概括的方法。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组成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购物的体验,了解0.2元与0.20元相等,1.70与1.7相等,但学生的认识只停留于表象,但并不理解其原由。因此,课上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先前经验,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原因。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通过例举、操作、观察、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能够通过讨论、交流等互动活动进行思辨,但在用数学语言表述或说理方面有不准确的现象,因此需要在课堂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归纳的小数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的小数性质。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提出问题

    1.师写数,学生读。

    板书:3、30、300

    学生读数分别说出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观察原数的变化。

    师指出:看来0很重要。,我在整数的末尾添、去0,改变了它的大小。

    2.设疑: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数,在它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大小都会改变呢?

    活动2【活动】二、探索验证

    1.学生例举相等的小数(如:0.3和0.30等)

    看到0.3你想到什么?

    (让学生充分联想,可能答出0.3可以表示0.3元、0.3米,还可以表示把1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0.3由3个0.1组成等)

    2.观察学生例举的相等小数,问:这几组小数的大小都没变吗?这只是我们提出的想法,还需验证。

    选择0.1=0.10来研究。

    问:你们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来证明吗?两人一组商量商量。

    学生讨论后汇报:

    添单位,用具体数量说明相等。

    如:0.1元=0.10元

    结合0.1米=0.10米,动手操作,用纸条截取0.1米、0.10米对比长度,感受相等。

    结合小数意义用图形来直观表示并进行比较。

    请学生在白板前,边涂色边说明0.1=0.10的理由。

    利用小数的组成,比较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来证明。

    结合学生汇报,板书:

    0.1表示1个0.1

    0.10表示10个0.01

    3.小结以上三种证明方法,板书:实际数量、图形直观、计数单位。

    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验证其他相等小数,如0.3=0.30、0.5=0.500等。

    学生试说然后汇报。

    活动3【讲授】三、观察发现

    观察这些等式,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汇报。

    引导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个规律?

    结合学生汇报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反问:什么叫小数的性质?

    活动4【活动】四、自学应用

    1.小数的性质有什么应用呢?打开书p55页自学。

    2.看提纲自学后汇报

    (1)化简。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例如0.30=0.3

    (2)改写。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2=0.200(三位)

    3.练习

    把1.06化简()

    A.1.6B.1.60C.1.06

    活动5【练习】五、小结延伸

    1.谈谈学习收获。

    2.质疑交流:解释整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随意去掉

    3.延伸介绍,教育学生要养成仔细的良好习惯。

    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一、导学:

    (1)生成情境

    我们可以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那么也应该可以将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我们先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80厘米=80÷100=0.80米=0.8米

    或者:80厘米=80/100米=0.80米=0.8米

    (板书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

    2、出示教学目标

    (1)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2)进行单位改写的对比,学会区分.

    (3)形成一种程序性的思维方法.

    二、自主探究

    1、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

    2、揭示课题: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3、从左至右是低级化高级,那么从右至左呢?90厘米=0.9米,0.9米=90厘米.

    4、0.9米=90厘米是怎样换算出来的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

    5、学习例2.

    (1)学生独立阅读.

    (2)0.95米=()厘米,你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6、想一想:1.32米=()厘米.

    (1)学生独立思考,策划自己的表现方案.

    (2)全班交流.

    (3)1.32米=132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去理解?

    二、学生自学

    学生按自主探究中的问题要求看书、自学例题。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好的方法及时表扬、奖励星章一枚,同进注意多关注后进生。

    三、小组内互学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合作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讨论积极的小组及时表扬、全组奖励星章一枚,多关注出现困难的小组。

    四、展示

    1、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并提出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其它小组作补充、质疑。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补充教学,归纳总结。

    五、测评。

    第50页“做一做”

    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知道三角形有三条高。

    2.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3.了解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及特征。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教学难点:

    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

    教学活动: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的高。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高的有关知识。

    二、操作演示,观察发现鈥?/font>

    1.如果我们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这样看来,从C点到它的对边AB能作一条高,从B点到它的对边AC也能做一条高。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三条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相交于一点。

    2.我们再来看直角三角形,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BC为底,作高时,要从A点向它的对边BC作一条垂线,发现高与另一条直角边AB重合;如果以直角边AB为底,作高时,要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发现高与另一直角边BC重合,也就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如果一条是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它的高。以斜边AC为底,作高时,要从顶点B向它的对边AC作垂直线,发现高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

    3.我们再来看钝角三角形,从钝角三角形的B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高在三角形内;从A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BC延长,高在三角形外;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AB延长,高也在三角形外。钝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三、总结归纳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其中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并且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而钝角三角形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3.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0+0=0100=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80-42+1248060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顺序计算。

    (2)75-154404+6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3)(12+4)2200(40-15)2

    小结: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3.我们学过的()、()、()、()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它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出示:9612+42

    (1)小组内讨论,说说计算顺序。

    (2)汇报讨论结果。(指名说,师板书。)

    2.变式:96(12+4)2探究有小括号的计算顺序。

    (1)问: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数学符号?(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后,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3)点评,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介绍中括号[],变式:96[(12+4)2]探究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1)认识中括号。

    (2)在老师引导下明确运算顺序。

    板书:96[(12+4)2]

    (1)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计算,师巡视辅导。

    (2)指名板演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运算顺序,并在书上找出来齐读两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2.一个车间在4月份的前八天生产了320台洗衣机,以后每天生产45台。4月份(按30天计算)共生产洗衣机多少台?(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扩展提高: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3)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4)32800-40025先乘,再减,最后除。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9612+4296(12+4)296[(12+4)2]

    =8+8=96162=96[162]

    =16=62=9632

    =12=3

    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本课总体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力求让全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我采用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围绕“经历学习过程”这一主线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遵守师生互动的原则,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为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一组数)在导入部分,我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许多数,引出年、月、日三个时间单位,从而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是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既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做了思维上的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本环节分以下几步进行:

    1、认识一年和一日2、认识年历表

    3、记大月、小月4、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5、学习平年、闰年的规定6、学习世纪

    1、认识一年和一日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运动轨迹。同时配音说明: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这样的设计,是想从浩瀚的宇宙中揭示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更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年历表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性学习中学会学习,不断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与智能结构。因此,我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发现年历表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并把从年历表上发现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展开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观察、讨论得最认真。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概括总结并板书。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小组研究获取知识,这样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习的机会,充分体现开放式教学的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记忆大、小月(演示:拳头记忆法、歌诀法等)

    (1)教师提出疑问:以上这些知识都是小朋友们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发现的,要求记住这些知识,怎样很快地记住31天的大月有哪几个月?学生汇报并演示这些方法。

    (2)游戏记大、小月

    为了学生进一步记住大小月的月份,我采用了游戏记大小月的形式:老师说到大月时男生站,说到小月时女生站,比比谁的反应最快。这样的环节安排,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4、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出示:平年31×7+30×4+28=()天

    闰年31×7+30×4+29=()天

    提出问题:31×7、30×4、28各表示什么?

    5、学习平年、闰年的规定

    质疑:那么平年、闰年又是怎样规定呢?指出:答案就在书上。鼓励学生看书81页中间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并划出来。学生通过自学、交流,了解平年闰年的规定。然后,课件出示:

    (1)规定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

    (2)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是平年。

    由此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

    6、判断平年、闰年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根据四年一闰的规律,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讨论、自学课本等手段来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计算这些年份是否是4或者是400的倍数来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这时,出现了一段小小的插曲,一个孩子非常激动、开心的说:“老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否是4的倍数的方法,如果这个数的末尾两位数是4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这样,我就能很快地用口算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这个孩子的表现,是我课前完全没有预想到的,但我立刻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向全班同学推广。这段小小的插曲,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要提高对学生的研究,充分了解、信任学生,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吻合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材料。

    7、反馈练习

    为了避勉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疲劳感,我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作到有张有弛,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习水平。所以在认识了平年、闰年之后,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对号入座:

    19xx年19xx年19xx年

    20xx年18xx年20xx年

    闰年平年

    ()()

    8、认识世纪

    通过小组交流能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所以在认识“世纪”这个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这一环节,我仍然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学、交流得出:1世纪=100年

    紧接着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馈练习……

    接着对零乱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便于更好的有意记忆。

    总结质疑: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这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练习的趣味性,我把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成几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独立版块,让学生自动选择练习,使各类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1、我显身手

    2、我当包公

    3、走进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4、欢乐总动员

    学生制20xx年()月的月历表,并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喜欢数学,主动研究数学的情感态度,我提出: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走进网络世界,上网查一查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知识。这样的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入纵深。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习惯,达到“曲散意未尽”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它简洁名了,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引申谈话:

    总之,本课从“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出发,在整堂课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来。我相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8)

    营养午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5页的例5,练习八的4~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口算、估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的午餐食谱。

    4.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合理搭配营养午餐

    2.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准备:菜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平时你们喜欢吃什么菜?(有的喜欢吃荤菜,有的喜欢吃素菜,有的混吃素菜都喜欢吃)

    2.学习旁边新开了一家餐馆,里面的大厨做了许多拿手菜,大家一起来看看

    欣赏各种菜肴

    3.大家想吃吗?如果请你点三个菜,你会吗?写上所点三道菜的编号

    4说说为什么要点这些菜?

    5.我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但哪一种配菜符合人体需要的营

    养标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营养午餐)

    二、新授

    1.听听专家的讲话

    (1)听了营养专家的话你知道10岁左右儿童每餐午饭的营养标准是多少?

    (2)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不低于是什么意思脂肪不超过

    50克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板书不低于就是大于或等于,不超过就是小于或等于)

    举例说说什么是不低于,什么是不超过?

    (3)热量低于2926会怎样?脂肪超过50克会有什么后果?

    2.出示菜谱中各种成分表

    从表格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分析自己所点的菜,看看是否符合营养标准?

    (1)先指名一名同学说说怎样检验,在各自检验自己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标准

    (2)展示几名同学的检验过程,不符合营养标准的说说理由。

    4.刚才有很多同学所点的菜不符合营养标准,现在大家都会点了吗?

    小组合作:帮餐馆大厨配套餐,一份套菜点三个菜,比一比哪个小组点的套餐符合营养标准,份数最多。

    5.小组汇报,展示,并说说理由

    6你最喜欢哪种套餐?为什么?

    三、给特殊人配菜

    1.出示胖子小朋友照片,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这么胖?给他搭配午餐要注意什么?

    2.出示瘦子小朋友照片,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这么瘦?给他搭配午餐要注意什么?

    3.看看老师,你觉得老师身材怎样?我的午餐搭配需要注意什么?

    4.你想对我班的哪位同学的饮食提什么建议?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9)

    《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加、减运算。看黑板:814+1142=?

    1956-814=

    哪位同学回答一下?前面这位同学,你来回答。谢谢,请坐。这位同学的答案是:1956和1142。同学们说这个答案对吗?对,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看来同学们以前学习的都很扎实,值得表扬。

    那同学们知道它们的意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的了解一下: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新授

    同学们看大屏幕:小明今天放假了,想去姥姥家玩。由于姥姥家比较远,他需要做火车去,所以他今天就登上了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到拉萨的火车。大家看这列火车,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我们先来看第(1)个问题:那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为了方便,老师为大家画图表示一下。同学们谁思考出答案了?请举手。最后面那位同学说一下。谢谢,请坐。他说用:814+1142=1956(km),同学们说这样做对吗?看来大家都同意这位同学的答案。大家都很聪明,答案是对的。

    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式子:814+1142=1956。

    这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了一个数,这样的运算,我们就把它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我们再来看第下面两个问题:

    (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谁来答一下?右边那位穿白衣服的同学。好,请坐。他的答案是:1956-814=1142;1956-1142=814。

    同学们,与第(1)题相比较,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给大家10分钟,4人一组讨论一下吧。我看大家都讨论出来了。老师找同学起来说一下讨论结果。前面第一组先说。请坐,这位同学的逻辑很清楚,说的很不错。他说,这个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是减法。

    那在减法中,已知的和我们叫它什么呢?

    我听到有同学说叫做被减数,这位同学说的很正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已知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同学们现在我们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一起来总结一下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吧。请看着大屏幕,大家一起说:

    加法各部分间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练习

    同学们,根据今天我们学到的知识,现在就来应用一下吧。,同学们看黑板上的题,练习一下: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3043-575=

    3043-2468=

    嗯,做完了吗?同学们都很快做完了,第一个题目的结果是2468,第二个题目的答案是575!真棒!看来我们能利用它们的关系不用计算就可以得到结果了!

    4.小结

    同学们,愉快的一节课马上要结束了,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

    第一排的男生,你来说,哦,你说你学会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还有它们各部分的关系,嗯,不错!谁再来补充一下呢?你的同桌吧,哦,你说利用加减法各部分关系可以不用计算就找到对应的结果!嗯,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呢!

    5.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回去做一下课本58页的练习题,另外,同学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是不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和作用呢?大家也可以回去跟爸爸妈妈聊聊今天我们探讨的新知识。

    同学们,下课!WWw.jK251.COm

    【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