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发表时间:2022-01-24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教学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不要乱砍树木,爱护树木。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片与树木有关的故事。(板题读题)

    3、你见过橡树吗?它全身上写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树皮可以作染料,叶子可以喂蚕,蚕宝宝长大突出的丝可以做衣服。听了老师的讲解,你觉得橡树是一种怎样的树?

    生:珍贵的树。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对橡树的喜爱,自由的读课文,把句子读顺,生字连词画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2、请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宝宝。(正音)

    3、把生字宝宝读给同桌听听。开火车读生字。(检查读音)

    4、这些词语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解释“楔子”与“沥青”。

    “楔子”:建筑用作标示的工具,类似木桩的小木棍,一头削尖。

    “沥青”:又称柏油,是铺路的材料,具有柔软性。

    三、悟读课文

    1、带着生字宝宝读课文。指名读。(检查朗读)

    2、看图,你觉得公路是怎样的?橡树是怎样的?谁能读出它们的特点?

    3、从二句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二句都是比喻句。

    4、把什么比做什么?如果没有比喻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5、小组交流: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他们的高尚?用笔画一画,又脑想一想,有嘴读一读,评一评哪个小组找得既准确读得又有感情?

    6、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筑路工人的矛盾、担心、发愁,及决定后的轻松。

    7、你从筑路人的行动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8、是啊!如此珍爱树木,怎能不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一个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小卫士呢?

    四、赏读课文

    带着你的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根据学校情况,为学校的绿化、美化提一提建议。

    【板书设计】

    橡树:珍贵、像哨兵

    高尚的心(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公路:笔直、马蹄形

    Jk251.coM编辑推荐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课型:阅读课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读题

    2、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说说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再读全文

    3、讨论交流

    四、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

    2、讨论争论情形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4、评议

    (1)有没有读出感情

    (2)评这一结果是怎么造成的,兄弟俩错在哪里

    五、小结这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运用自己知道的事例、知识自主探究兄弟俩失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

    1、说说这个故事

    2、兄弟俩错在哪

    二、扮演角色,组织读议

    1、合作探究:读得怎么样,怎样才能读出味儿来?

    2、合作探究:兄弟俩错在哪?

    三、对比“感想”,合理归纳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

    2、补充省略号中的内容

    3、联系全篇,进行归纳

    五、教学生字词

    1、学生指出字音的注意点

    2、写字指导

    3、学生描红

    六、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小组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群雁飞过——很想射雁——争论吃雁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二、探究体验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三、实践应用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四、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五、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

    夜晚的实验时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实验的过程和意义。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辨析重点字词、句等方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积累语汇。3、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夜晚的实验》(齐读课题)2、通过上一课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谁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一下?可用上谁通过终于揭开了这样的句式。(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3、课文的题目是夜晚的实验,那么围绕一次实验,课文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实验起因、实验经过、实验结果、实验产生的影响)二、精读第一部分,探究实验原由。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次实验的起因吧。打开书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斯帕拉捷为什么在夜晚做实验呢?2、生回答,出示句子: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讨论:(1)这个现象,是指什么现象呢?读课文有关句子。板书:现象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2)句中哪一个词写出了蝙蝠飞行的特点?(灵活)为了说明蝙蝠飞行的灵活,作者用了哪些词语进行描述,从中你读出了什么?(飞来飞去,夜里虽然黑,却飞得很自在;从来不会,一次也不会撞;很多许多蝙蝠都这样;常常不是偶然,是经常看到。蝙蝠在夜空中飞来飞去,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看到。可唯独斯帕拉捷留意到了它们在夜间飞行时的这些细节,而且不是一次两次看到,是常常看到,从中你读出了什么?(3)再读这一句,把刚才读懂的几层意思读出来。2、看到这个现象,斯帕拉捷怎么想的?出示句子: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1)指名读,斯帕拉捷在习以为常的现象面前,善于观察,产生好奇。这就是他在夜晚做实验的原因。板书:好奇(2)齐读课文第一小节。3、过渡:为了揭开蝙蝠夜间自由飞行的秘密,斯帕拉捷在1793年的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开始了实验。板书:实验三、精读第二部分,了解实验过程。1、默读2-6自然段,思考:斯帕拉捷一共做了几次实验?并在有关语段旁标注上序号。(4次)那几小节写了第一次实验?(2、3小节)(1)自己读2-3小节,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第一次实验的?(2)交流:作者先写了实验的什么?(实验结果)指名读句子你能否有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实验的结果?(轻盈敏捷来回飞翔)(3)还写了什么?(实验的方法)哪一句话?指名读。方法是什么?(眼睛蒙上)对呀,被蒙上眼睛的蝙蝠这下就成了瞎子了。什么是瞎子?(双眼失明的人)加上引号后这个瞎子特指什么?(特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看,引号使这个词语有了特殊的含义。谁再来读这句话。(4)接着作者写了什么?(实验的原因、作者是怎么想的。)指名读。(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假如它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飞蛾了。)(5)这也就是斯帕拉捷为什么要将蝙蝠的眼睛蒙上来做实验的原因呀。齐读(6)这一小节还写了实验的什么?(第一次实验后斯帕拉捷的思考。)指名读: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7)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所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8)一个又一个现象,引起了斯帕拉捷一次又一次地思考,从中看出斯帕拉捷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断思考,认真思考的人。)(9)对照课件小结:第一次实验,作者先写了(实验结果),再写了(实验方法),最后写(实验原因),以及实验以后的(思考)。让我们对第一次实验的过程一目了然,仿佛亲临现场,亲眼见证。(15)齐读课文的2、3小节,在朗读中加深印象。2、那么后面的第二、第三、第四次实验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又是如何?自己学习课文的4-6小节?读书上有关语句,再对照表格,找到关键词语概括后填表。合作探究,填写表格:(1)交流完成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原因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第一次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蒙上眼睛轻盈敏捷来回飞翔第二次难道能用鼻子来辨别方向吗?堵住鼻子敏捷、轻松第三次翅膀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涂满油漆没有影响飞行第四次难道是用耳朵辨别方向吗?堵住耳朵东碰西撞跌落地上

    (2)第二次实验,作者是怎么写的?(先写实验方法,再写实验结果,省略了实验的原因)实验的方法是什么?(堵住鼻子)结果呢?(敏捷、轻松地飞行)第三次呢?(先写实验原因,再写实验方法,最后写实验结果)方法是?(涂满油漆)结果如何?(还是没有影响飞行)第四次?(先写实验方法,再写实验结果,省略了实验的原因)方法?(堵住耳朵)结果?(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地上)(4)在文中作者省略了第二和第四次实验的原因,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采访一下斯帕拉捷先生。师创设情境:来,斯帕拉捷先生,请问,你为什么要把蝙蝠的鼻子堵住呢?(不是靠眼睛辨别方向,难道是靠鼻子来辨别的吗?)斯帕拉捷先生,你又是怎么想到要用油漆涂满蝙蝠的全身的呢?(不是眼睛,也不是鼻子,难道它那薄膜似的翅膀,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先生,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何要堵住蝙蝠的耳朵呢?(不是眼睛,也不是鼻子或翅膀,莫非它是靠耳朵来辨别方向的吗?)(5)填写表格中的原因一栏。看,这一个又一个实验的原因,其实就是斯帕拉捷在看到这一现象后的思考呀,看来,实验的成功,除了离不开仔细的观察之外,也离不开认真的思考呀。(6)师引读表格:当斯帕拉捷常常看到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时,他想: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于是他给蝙蝠(蒙上眼睛),结果蝙蝠依然(轻盈敏捷,来回飞翔)。难道蝙蝠能用鼻子来辨别方向吗?于是他给蝙蝠(堵住鼻子),结果蝙蝠在夜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难道蝙蝠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于是他给蝙蝠全身(涂满油漆),结果还是(没有影响飞行)。难道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吗?于是他给蝙蝠(堵住耳朵),结果它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地上。)(7)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谁来为我们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一共三句话,实验方法只用了一句,而实验结果却用了两句。)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小结:四次实验,作者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写法。(9)请你任意选择后三次实验中的其中一次,来仿照第一次实验的写法进行改写。(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还是飞得那么轻快敏捷时,不由得惊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鼻子都被堵住了呀。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鼻子堵住呢?原来,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地飞翔时,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只特别敏感的鼻子。假如它们的鼻子被堵住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是眼睛,也不是鼻子,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10)在一篇课文中,我们能否每一次实验都如此详细地进行描写?为什么?(这样一来重点就不够突出了。也无法体现文章的详与略)是的,一次实验,要让人觉得清晰简洁,不重复,就必须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11)四次实验,终于解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此时斯帕拉捷的心情怎样?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喜出望外,喜上眉梢、喜不自禁、欢天喜地)(12)斯帕拉捷的这种欣喜若狂,你又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读第6自然段。(两个感叹号!一个啊字!)(13)这段话不仅写出了实验的结论,而且通过两个感叹号表达了实验成功的喜悦之情。齐读3、小结:课文第二部分,生动地记叙了斯帕拉捷反复实验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4、有人说,前三次的实验是不成功的,你同意吗?①每次实验都推出什么结论?用一句话归纳实验的结论蝙蝠夜间飞行,捕捉食物,不是靠眼睛(视觉);蝙蝠夜间飞行,捕捉食物,不是靠鼻子(嗅觉);蝙蝠夜间飞行,捕捉食物,不是靠薄膜似的翅膀(触觉);蝙蝠夜间飞行,捕捉食物,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蝙蝠夜间飞行,捕捉食物,不是靠视觉,也不是靠嗅觉或触觉,而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而这,就是斯帕拉捷在四次夜晚的实验以后得到的结论。板书:结论②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确实,在观察现象、产生好奇、进行实验以后,斯帕拉捷成功揭开蝙蝠夜间灵活飞行的秘密,从他这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你读出了他身上的什么品质?(执著、不放弃、不断探究)过渡:结合板书,课文写到这里为止,作者把实验的过程交代得清清楚楚,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写好一次实验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做到简洁明了,详略得当。同时对斯帕拉捷这个人我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课文可以戛然而止,不必再写下去。但是作者却没有停笔。他接着又写了什么?(实验产生的影响)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斯帕拉捷的这个夜晚的实验不是个普通的实验,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板书:贡献人类四、精读第三部分,了解实验的意义。1、自由朗读7-9自然段,想想它对科学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2、读后交流:(1)出示句子,指名读:斯帕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双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斯帕拉捷的实验引发了人们怎样的思考?(蝙蝠的耳朵双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过渡:在深入思考,继续研究过后,人们发现了什么?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八小节,试着完成填空:(2)出示句子: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收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作出判断,灵巧地自由飞翔,捕捉食物。蝙蝠靠耳朵接收从喉咙发出的超声波,从而帮助自己迅速作出判断,灵巧地自由飞翔,捕捉食物。(3)这超声波的作用可不小,读最后一段。讨论:为什么说超声波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呢?我们先看几幅图片。(4)交流:你还知道超声波应用于哪些方面?(超声洗衣机超声波驱蚊器:它采用放射超声波和音频的手段,模仿最能捕杀蚊子的蜻蜓所发出的声音和频率,达到驱蚊效果。超声气象站:采用高频超声波来测量风速和风向,解决了传统机械式测风仪机械磨损的难题,没有移动部件,测量精度更高,性能更加可靠。)3、是呀,超声波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它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提供了许许多多的便利,超声波能够为人类带来如此大的恩惠,作出如此卓越的贡献,是斯帕拉捷一开始怎么也不会想到的。六、作业1.写一次实验。2.查阅资料,了解仿生学相关知识。

    绝句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绝句》教学设计三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设计特色】

    重在学生参与,激发主体情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设计,多种多样的铺垫、延伸的作业设计,变传统古诗教学的单向灌输为学生的自读、自练、自悟,既激发了主体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又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了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一、第一教时:以趣味练习法为主学习《绝句》

    1.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3.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4.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村”“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鸣”与“上”是有动感的;“含”与“泊”是无动感的。)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说后同学评议,在评议中教师点拨提升。

    6.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仅色美,而且形美)。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7.拓展性练习,自学自解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也可以自己选择诗歌来学习。)

    小学古诗诵读网

    回声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你在哪儿听到过声音?听到什么声音呢?

    师:小朋友们听到的声音真多呀!那这样的声音你们听到过吗?这就是回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学生齐读)回声。再读课文题目。当你第一次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奇怪)现在,我们来看看文中的小青蛙他听到这种声音是怎样的表现?在没学课文之前,老师想看看上节课你们交的生字宝宝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课件出示)自由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二、探究质疑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们读课文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吗?

    预设一: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平时老师教你们怎样读课文的都记住了。真像你们说的,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还可以动动小脑筋。哪些是你读懂的内容,你是怎样读懂的,你还有哪些问题搞不清楚,并作上记号。(学生自由读)

    2、学生汇报并质疑。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就知道了这么多。现在请你说说自己不懂的问题。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啦?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小青蛙那个奇怪的问题吧!

    三、细读释疑。

    1、请生读小青蛙问妈妈的话。听了他的朗读,你有没有感到奇怪?指导学生用奇怪的语气读小青蛙的话。

    2、小青蛙为什么会有这个奇怪的问题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小青蛙说的话划上“—”。(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

    3、想想,刚才你读青蛙两次说话时语气一样吗?为什么?小青蛙第一次为什么用赞美的语气?师:读读第一段,你能读出它的美吗?

    (出示句子,分角色读)

    4、因为小青蛙感到奇怪,所以去问妈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青蛙妈妈是怎样帮助小青蛙解除心中疑惑的?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的4、5两个自然段。

    5、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老师先找到了跳到岸上的“跳”字(演示),大家再找一下,还有表示动作的词吗?

    大家一起表演一下怎样叫捡起石子扔进河里。生:(表演)。

    6、对,就这么一扔,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大家看录像(石子激起波纹,又荡回来)。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谁能起来说一说。指导学生读这一段,学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二、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指导学生朗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青蛙妈妈说了几句话?

    1、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谁来读?师:告诉我们什么?(叫声像水的波纹)

    2、青蛙妈妈为什么说他们像呢?请同学读一下第2、第3句话。

    3、老师把这二句话写到了小黑板上(出示),谁再读?

    4、谁来说一说他们哪儿像?青蛙妈妈第4句话又说了什么呢?谁来读?

    5、想一想:小青蛙又一次听到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指导学生朗读)

    6、同学们看来都明白这个道理了,那小青蛙明白了吗?从哪看出来的?你说他现在心情怎么样?

    7、是啊!很兴奋,高兴得都蹦起来了,想想这句该怎样读呢?最后一段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8、对呀,从哪个词看出他很高兴,很快乐?他为什么特别高兴?

    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拓展

    师:学了这课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师:还从哪儿能听到回声呢?回家以后从课外书中、从家长那里了解一下;并读一读课外阅读《山会说话吗?》,说说你从这篇文章里又了解了什么?

    人教版数学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我们学校一年级有一批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做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

    (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以及帮学校计算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从而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1.寻找思路:(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1)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观察: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

    师: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

    三角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剪多问,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与平行四边形及面积的比较,直觉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规律,增强了整体意识,同时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诱发了心理动机]

    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提供许多思路,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评价鼓励。)

    师:上节课,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位数乘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一、复习铺垫

    小华每分钟走52米,走了4分钟,小华一共走了多少米?

    大生每分钟走48米,走了4分钟,大生一共走了多少米?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导入新授

    两位数乘一位数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值得表扬。我们都知道不仅要学习好,身体也要棒。健康强壮的身体来自体育锻炼,你知道体育比赛通常在什么地方观看么?(体育场)你想去看看吗?看,星期天小华和大生约好了一起到体育场观看比赛那!

    1、观察挂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生活中经常蕴藏着一定的数学知识,你想研究它们吗?为了进一步研究,我们对一些数据进行测量和记录,看图,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3、看了这么多的信息,小朋友们,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答……

    4、同学们的思路很开阔,提出的问题也很多,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两个问题:

    出示问题一,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可以怎样列式?

    5、观察这道式子跟开始算的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现在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6、4×152等于多少?你能估计小华家道体育场大约有多少米吗?

    7、这道算式的结果到底是多少,你想不想知道?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列式,尝试计算。注意先写上横式再计算。(一个学生板演)

    8、请他来说一说这道题你是怎样算的?然后再请同学说一说

    9、在计算中还有问题吗?你都会算了吗?老师这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积的百位上为什么写6?

    10、这还有几道题,请你来想一想,算一算,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

    143212171

    ×3×4×5

    □29□48□55

    我们用出手指来表示结果好不好?

    第三题出现两个答案了,究竟谁是对的?先请出5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的理由,然后再请出8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会犯刚才的错误呢?因为这道题没有像第一题那样直接将进位的数表出来,所以就迷惑了你们。其实,在我们的计算中不一定要将每次的进位都写出来,我们可以把要进的数记在心里。不代表没有写上进位的数那儿的进位就不加了。听懂了吗?

    11、看来同学们的计算又提高了一步,还想再算一道题吗?我们一起看第二个问题:大生家离体育场大约有多少米?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可以怎样列式?你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12、同学们刚才都尝试了两道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三位数乘一位数应该怎样计算,在列竖式算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呢?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你觉得有哪些地方我们要注意。(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

    教师总结:数位要对齐;乘的时候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注意满十不要忘记进位;另,字要写端正,计算一定要仔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3、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时间

    月日

    教材第页

    总序第节

    学习内容

    爬山虎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空隙、痕迹、触角”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背诵下来。

    3、我要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学习分析

    《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这篇文章细致描述了爬山虎脚的特点,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要学生学习做着的观察方法和表达能力,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习准备

    1、读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碰到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并读准字音。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叶圣陶及其主要作品。

    学习流程

    导学策略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部分。

    二、自主独学

    1、初读全文,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词语,(均匀蜗牛触角蛟龙萎)了解课文大意

    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一个学生领读,全体学生齐读

    (2)任选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3)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均匀蜗牛触角蛟龙萎

    3、指名讲述课文大意。

    三、合作研学

    小组探究:

    1、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总结段落大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部分)

    (1)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2)填空: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

    爬山虎是生长——————————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四、汇报展示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目标导学

    1、谈话导入

    2、明确学习任务

    二、引出行为

    1、明确自主独学任务

    2、指名反馈并点评

    三、呈现材料

    1、出示合作研学任务

    2、师点评小组学习情况

    四、反馈学习

    1、小组汇报展示

    2、师小结

    教学后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生词,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初步了解分清文章的主次,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感觉去描画观察到的情况,使内容更具体.

    2.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过程始终在一种情境中,让学生在欣赏玩味中去体验感觉双龙洞.

    二.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把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四.课时: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2.谁愿意推荐一下你曾经去过的,比较有特色的旅游景点?

    3.在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中你又了解了哪些旅游景点?

    (二)预习导入

    1.中国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宝地,不仅有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有秀美的山川,绿意留韵的森林,大自然似乎特别偏爱这个地方,在中国雕刻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今天我们将跟随叶圣陶先生的足迹去观赏一个神奇的溶洞,请大家齐读课题.

    2.对于金华的双龙洞,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些什么情况?

    (三)整体入手,情境铺垫.

    1.预习的真充分,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的游览景点,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游览的?

    2.作者主要写的是哪几个景点?

    3.同学们当你们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游玩时,一路上你的心情怎样呢?

    4.作者在路上的感受与你们一样,现在就带着你们的这种心情读读作者路上的所见所闻吧.(领读)

    (四)品读探究各个景点.

    1.一路上大家眼前色彩明艳,耳边溪流潺潺,唱着不同的调子,期盼已久的双龙洞终于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

    2.同学们这就是双龙洞的洞口,你就站在洞外,抬头观望之后,移步进入外洞,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洞口,外洞的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外洞给你什么感受?

    3.作者在外洞环顾了一周,听着叮咚的泉水声,寻声找水的来路,那个景点又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1)一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闭眼听,身体紧贴在椅子上,想想孔隙给你什么感觉?(并排仰卧)

    (2)除了通过写船小表现孔隙窄,小之外,还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船的窄小?

    (3)播放录像

    4.我们也着实为自己捏了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有十米,孔隙乘船真是有惊无险啊!离船登陆,我们又来到了别样洞天---内洞.

    (1)内洞的景象怎样呢?给你什么感觉呢?

    (2)一个多么让人倍感期待的内洞啊,赶快走进去先睹为快吧.(播放录像)

    5.在走过三个旅游景点之后,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印象最深?

    由外洞进内洞,虚平卧小舟,仰面擦壁,逆水而入,妙趣横生,堪称一绝.内洞石笋众多,布局巧妙,充满奇异,是整个景区的一大特色,是三个主要景点中更主要的部分,外洞与它们比稍逊一筹,是三个景点中的次要部分.

    而从全篇文章来看,主要部分是哪几部分?次要部分是哪几部分?

    6.这一路游玩过来,一直有一种声音伴随着我们,快速读文,想想泉水的流经路线是怎样的?无处不溪流,作者的游览好像是处处追寻着溪流的足迹.

    7.从你们的眼神老师读懂了你们余兴未尽,那咱们就来交流一下这节课你的收获吧!

    军神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这是()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1、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2、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3、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4、导学“术后”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3)震惊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