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数学乐园活动教学设计与评析
  • 数学乐园活动教学设计与评析

    发表时间:2022-01-20

    【www.jk251.com - 数学乐园活动课教学设计与评析】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教学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可以参考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数学乐园活动教学设计与评析,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活动,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

    1.数字迷宫图十幅,信箱四个,口算卡片40张

    2.自制教学课件,教室场景布置,学生坐成4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老师指“数学乐园”场景布置)。大家想不想去呀?可是在“数学乐园”的门口有四个信箱,需要每个小朋友当一回“小小邮递员”,把“数字娃娃”藏在你们抽屉里的“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就能进人数学乐园,大家有没有信心?

    二、活动——送信游戏

    1.分组送信。教室讲台上放四个标有数字的信箱,老师问:怎样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即口算卡片)上的题目得数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信”送到标有这个数的信箱里。每个学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即口算卡片),在音乐声中分组走上讲台送“信”。注意: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没法送出的信。对于没有送出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不出去。

    2.检查送信游戏的正确性。学生投完信后,老师把四个信箱分发到四个小组(课前学生坐成四行),由小组长主持检查每个信箱里的口算卡片是否送对了,学生做手势表示对错进行检查,看有没有送错的信。对于送错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错了。各组检查完后,小组长向老师汇报检查结果。

    三、活动二——起立游戏

    好啊,我们进人数学乐园啦!看,数学乐园里有很多小动物在等着我们呢!老师出示包括乖乖虎、皮卡丘、小熊维尼、机器猫的画面(课件),你们喜欢它们吗?让学生分组选择喜欢的小动物。全班坐成四行,每行10人,各行报数(同时进行)。

    老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点击小动物图案,出示下列四题:

    1.请这一组的前面四个小朋友站起来。请第四个小朋友拍四下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

    2.请从前往后数第五个小朋友站起来,:你前面有几个小朋友?后面有几个小朋友?你这一组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3.请从前往后数第六个小朋友站起来。不许往后看,你知道你后面有几个小朋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从后往前数第二个小朋友站起来。你这一组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活动三——数字迷宫

    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个小组,每组发“数字迷宫”图一幅。说明:“数字迷宫”有一个人口,两个出口,由数字1-9组成,从人口到出口必须按1、2、3、……9的顺序走。四个小朋友讨论不同的路线,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出路线图,比一比看哪组想的路线最多?画完后,分组统计出本组所画路线的条数,用水彩笔写在图的右下角,然后与别组交换统计路线的条数。

    老师把每组的迷宫图贴在黑板上进行评比,小黑板上出示条形统计图的网格.每组组长上台,根据本组画的条数的多少,用小正方形贴出直条。

    全班看图讨论下列问题:看___组想出的路线最多,第一名是二___组,画了___种方法;第二名是___组,画了___种方法;第三名是___组,画了___种方法;一组和___组画的同样多;___组比___组多画___条;___组比___组少画___条;

    五、总结:今天,大家在“数学乐园”里玩得开不开心?在我们玩的游戏中运用了前面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以后我们学会了更多的知识,老师再带大家到“数学乐园”里来玩。

    评析: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它的冲击力。新课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更为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全面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它重在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旨在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在这里,数学得到了升华。数学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课程标准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持续、和谐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数学教育观面临着重大变革,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更应当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我想,这篇教学设计,对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作了最好的解读。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只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和认知图式的建构,到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并真正地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统一,体现了“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这种现代教育观。由此我们也看到了新课程强大的生命力,它正在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我所执教的这节一年级《数学乐园》活动课除体现了以上宗旨外,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以游戏为主线,层层递进。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面临的挑战,各国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其重心就是探讨“乐学”,提高教学效率。游戏教学在贯注“乐学”思想方面是独领风骚的。它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教学游戏,是学生乐于学习之“源”。在这个“源”中,既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形象,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又展现了学习的智力背景,鼓舞学生自动求知。它有感性认识的坚实基础,也有促使学生理性认识的桥梁;它调动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有着学生生理感官与心理需求的快乐与满足。它调动与调节学生左、右脑同时投人学习,激发学生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以此推动学生认真学习,顺利开展认知活动。教学开始,便以“玩”导人,先“玩”“送信游戏”,再“玩”“起立游戏”,接着“玩”走“数字迷宫”,最后结束时还许诺下次带学生到“数学乐园”里来玩。这一系列的“玩”做到了有序牵引,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的“玩兴”,愉快而轻松地复习了1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2、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那种重教法、轻学法的状况,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去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而活动课,更应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这节课便体现了这一点。第一个活动,全班学生参与“投信”,立即形成了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兴奋情绪受到激发。在第二个活动中,虽不是人人火爆,但做到了:一人表演,全班监督;一组参与,全班评价。第三个活动,处于“静态”的活动中,全班分组,人人以“笔”代“走”,画出走迷宫的路线。这样,这节课的学生参与率为百分之百,做到了参与内容广,参与时间长,教学效果好。

    3、以知识为主流,面面俱到。活动课仅只是一种课堂形式,其内容才是活动课的实质。这节课为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和计算的认识,把有关知识有机地、有序地分布在每个游戏中。第一个送信游戏,以计算为主,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对应的信箱,一部分“死信”(结果无对应信箱)需作出不可投的判断,对误投的要订正处理,对投信的质量全班作出评价。第二个活动,巧妙地把前面与后面的位置问题、基数与序数的问题、加法和连加的问题,都安排在直观的对比中和活动的氛围中进行处理和巩固。第三个活动是知识的综合性运用,以顺序的认识为根本,走出不同的路线,认识不变中有变,并辅以简单的统计,复习最多与最少、同样多与多(少)几。这三个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孕伏了所学的知识。在活动中,大容量的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4、以媒体为主向,项项直观。活动课是一种实践,实践需要媒体、需要直观,这一节课充分的体现了媒体和直观。执教者首先考虑了活动课的氛围,精心布置了场景,使学生亲临其境;其次,打破教室组织结构,去掉桌子,改坐四行,给学生一种新鲜感;第三,准备了不少实物道具,让学生实际操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四,执教者精心设计制作了电脑软件,其形式和形状都新颖、可爱,使学生在现代媒体中接受“美”的教育。

    总之,这是一节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低年级数学活动课。

    (作者单位:柳州市潭中路小学)

    Jk251.coM编辑推荐

    高中教案“平面图形”教学评析


    摘自:《中学数学教学资源网》教材分析:初一实验教材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一章对学生的整体要求是:学生能感悟图形,能识别图形,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学生分析:本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水平虽很不一致,但在小学时已对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有初步认识,至少都能识别,而且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接触到过图形的拼凑,对本节内容他们应非常感兴趣。设计理念:初一新生仍处在对新鲜事物的特别好奇阶段,他们也特别好动,图形的认识和动手拼凑对他们来说很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而这一节内容也本无高深理论知识,所以结合教材内容在设计时所涉及到的活动略多了一点,这也是为了适应他们的口味,同时也就是想借助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来让学生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又在学习中活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认识多边形,认识到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点、线、多边形和圆形等可各种优美的图案。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让学生对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三角形有更多的感觉。2、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的相互转化。3、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的能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实践创新。教学手段:投影仪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围成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二、活动实践(一)发现探究1、展示1元硬币:你们能观察出它的表面形状吗?画出图形。2、猜想学校旗台的表面形状----交流----画图3、分小组观察1角硬币的表面有什么图形----画图。4、展示教具:帆船,观察----画图。5、观察教室里出现得最多的平面图形,并画出图形。6、大家还能举出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并说出它的表面形状吗?归纳小结:1、多边形(polygon)全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按形成多边形线段条数的不同分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注:三边形也叫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也叫四边形)2、圆(circle)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所以圆不是多边形。(二)、研讨探究1、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多边形?(投影)(图略)2、判断:下列图形哪几个是四边形?(投影)(图略)3、练习2P1n指出哪一个图形与三角形最相像?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图略)4、①三角形是多边形中最基本的图形,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你会把下面的多边形进行分割吗?(投影)(图略)②下面我添一个条件:从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把它与它不相邻的顶点连结起来构成的三角形有多少个?③观察一下多边形原边数与所得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5、你能仿照上面方式把练习3的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吗?(三)、发散探究1、找出你已熟悉的平面图形(1)展示一块来自生活中的格子布料,让学生找出布料上已熟悉的平面图形。(2)讨论教室黑板上面的小国旗上出现的多边形(注:五角星是十边形)。2、(投影P149的图案)你最熟悉的是哪一幅?为什么挺感兴趣?(注:当时学生对五环旗特别感兴趣,于是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其余图形学生下来小组讨论)3、展示巴西国旗的投影图,让学生找出上面出现的平面图形(彩色投影)。(图略)四、自由展示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可走上讲台展示。五、课堂小结学生间交流本节课所学到的东西,提出得与失。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可以帮忙回答。六、迁移创新探究请设计一幅你所喜欢的优美的图案,并包含有你今天所学到的一些平面图形。七、课后作业:P150-151点评:1、本节课能抓住学生的爱好和心理需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并能把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2、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多边形和圆,并认识到它们可以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的基础上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了教学,同时学生也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

    例二面角的教学设计与评述(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技能目标: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与“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发现、形成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数学应用能力,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二面角问题。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方法:

    探导式

    教学过程:

    引入

    师:同学们爬过山吗?

    生:爬过,爬过高山,爬过平坦的山,也爬过陡峭的山,很刺激。

    师:怎样的山看上去陡峭?

    生:山坡与水平面愈垂直,这样的山愈陡峭。

    师:怎样的山看上去“平坦”?

    生:山坡与水平面所成角愈小,这样的山就愈“平坦”。

    师:山坡陡峭与否,跟山坡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大小有关。

    生:老师,山不是凹凸不平,弯曲的吗?它的坡面是不平的,那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是怎么回事?

    师:现实的山确实是这样凹凸不平,弯曲的,大家对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意见如何?

    (学生议论纷纷,思索着。)

    生:若从全局来看整个山坡面是凹凸不平,弯曲的,但从局部小范围去看,山坡面可看作“平”,物理中不也是把山坡面看作平面,这样山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就是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好,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只需给适当的数学化,便可转化到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今天我们研究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老师板书课题)二面角

    [评: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导、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帮助学生去观察、分析和判断。把二面角置于爬山的背景之中,这样引进新课,不仅自然,学生学起来兴趣、具体、生动,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去想、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检验、判断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更好的促使学生提出自己的创见]

    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9--------p40上数第3行止。

    (学生阅读课本)

    师:什么是半平面?

    生: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叫做半平面。

    师:什么是二面角?及表示方法怎样?

    生: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可表示为

    二面角α----ab----β,α,β分别是二面角的面,ab叫二面角的棱。

    [评: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对二面角的定义理解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有好处。]

    师:(放出幻灯)以下哪些图形是表示一个二面角?

    生:(1)--------(5)是一个二面角,(6)是二个二面角。

    [评:对二面角的图形进行变式,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二面角的本质含义。]

    师:(提出问题,老师边演示山的模具,边讲述题意)

    山上有一条直道cd与山脚线成30°,一人沿着cd爬上100米后,问这时此人站的地方有多高?

    生:此人这时站的高度不定,跟山坡陡度大小有关,当陡度大,此人站的位置就要高,反之,就低。

    师:山坡陡度就是山坡面与水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有关,而二面角大小如何去度量呢?

    (学生思考)

    师: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是怎样度量?

    生:我知道,斜线和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角的大小规定为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师:对,即把斜线与平面所成角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线和线所成角。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二面角的度量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摆弄二面角模具,并与同桌、前后桌同学之间共同讨论。)

    师:谁来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讲述各自的想法,老师板书。)

    生:分别在二个半平面上,过棱上一点o作oa⊥a、ob⊥a,把∠aob大小规定为二面角大小(图1)。

    生:在一个半平面上取一点a,作ab垂直另一个半平面,b为垂足,过b作ob垂直棱,o为垂足,连oa,把∠aob大小规定为二面角大小(图2)。

    生:过二面角棱上一点0作平面垂直棱,分别交两个面oa,ob,把∠aob大小规定为二面角大小(图3)。

    师:以上几位同学得出∠aob有什么共同点?

    师生一起归纳小结:(1)两条射线oa,ob分别在α,β上,且o在棱a上。(2)oa⊥a,ob⊥a。

    师:对于同一个二面角以上三种作法得出的∠aob大小相同吗?

    生:相同。

    师:我也有一种想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样行不行。

    放出幻灯并讲述想法:如图(4)若∠aob=30°∠bod=45°,把∠aob的大小规定为二面角α--cd--β的大小。

    生:不行,当两个面合拢的时候,∠aob=15°、但二面角为0°,不合常规。

    师:如图(5)若“∠bod=45°”改为“∠bod=30°”结果又怎样?

    生:也不行,当两个平面转“平”的时候,二面角为180°,而∠aob=60°不合常规。

    师:我们把图(1)、(2)、(3)中∠aob称为二面角α--ab--β的平面角。∠aob大小就是二面角大小。这样规定,合情合理。同学们提出的图(1)、(2)、(3)是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常用三种方法。一个二面角中它的平面角是否只有一个?

    生:有无数个,但它们大小相等。

    [评:学生在参与探讨度量二面角大小方法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讨论,变单向传递为多向交流,这样既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学生协作意识形成和创新能力培养。]

    师:(放出幻灯)

    在正方体----中(如图6)

    求二面角--------大小,(2)求二面角--------大小,(3)求二面角--------的正切值,(4)若为中点,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师生一起讨论完成)

    (过程略)

    [评:从一道题出发通过一题多变,进行变式练习,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有效手段,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图7:山坡的倾斜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度数)是60°,山坡上有一条直道,它和坡脚的水平线的夹角是30°,沿这条路上山,行走100米后,升高了多少米?

    图7

    解:已知=100米,设垂直于过的水平平面,垂足为,线段的长度就是所求的高度。在平面内,过点作,垂足是,连结。

    平面,

    因此,就是坡面和水平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60°。由此得=sin60°=sin30°sin60°=100sin30°sin60°=

    答:沿直道前进100米,升高约43。3米。

    [评:从实际问题出发,又以实际问题结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数学原理,提到了更重要的高度。]

    三、小结:

    师:同学们把上图中山“去掉”留下的图形是什么几何体?有哪些特征?

    生:是一个四面体,这个四面体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图中还包含二面角的平面角、线与面所成角、点到线距离、点到面距离等。

    师:这个四面体是立体几何中最常用的一个基本图形,立体中许多问题都可化归到这个四面体进行求解,这就是数学中最常用一种化归思想。关于二面角计算题或证明题,关键找(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今天我们讲了作二面角的平面角三种方法。这节课讲的两个例题用图(2)方法----三垂线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样通过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把立体几何问题化归为平几问题来处理。许多实际应用题,通过建模,可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我们的周围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和研究。

    四、作业:p451--6

    [评: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学习有困难,解决问题能力差,问题在于他们所获得的概念、知识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本课例设计不是简单地将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直接传受给学生,而是考虑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设法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创设“爬山”的实际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发现、问题解决全过程,这样,学生学到的不单是知识本身,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同时在分析、探索过程中,依靠自己的独立智慧努力,而获得了一些能够概括大量事实现象和知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极为宝贵。]

    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旅游安全防范教案 万能通用篇


    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教案

    教学目标:1、旅游安全防范的措施。

    2、知道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对旅游造成的安全隐患及消除隐患的对应措施。

    3、学会简单的野外生存技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减灾防灾能力。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旅游安全防范

    教学难点:旅游安全防范教学过程:

    主备教案[复习]1、什么是旅游安全?旅游安全有何重要性?2、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旅游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导入新课]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不仅有社会环境因素,而且还有自然环境因素和旅游者自身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做好旅游安全工作。[讲授新课]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一、旅游安全防范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以下问题:a)旅游安全防范的措施有哪些?b)旅游安全防范只是旅游者自身的事吗?旅游经营管理者在旅游安全防范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c)旅游安全防范的关键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学生讨论,然后进行组间交流。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增强旅游安全防范意识”是前提,而“加强预防与管理”和“做好自我防范”是保障。组织学生阅读知识窗,了解以下知识:1、旅游保险的定义、特点、意义2、我国旅游保险现状3、旅游保险类型简介组织学生讨论活动。提示1:应结合当地实际,从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暴风、暴雨、沙暴、中暑、冻伤、传染病、高山反应、洪水、海啸、交通事故隐患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示2:略承转:旅行中意外受伤、迷路或因自然灾害而被困野外,可能酿成悲剧,应沉着冷静并设法求救和自救。因此,掌握必要的野外生存技能,十分重要。二、野外生存技能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以下问题:a)野外生存技能有哪些?b)寻找藏身之处的技巧有哪些?c)发出求救信号的技巧有哪些?d)寻找食物的技巧有哪些?e)寻找饮水的技巧有哪些?f)辨别方向的技巧有哪些?学生讨论,然后进行组间交流。承转:在野外旅游时,如果遇到意外伤害,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组织学生阅读知识窗,讨论以上问题。[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旅游安全防范的措施,学会简单的野外生存技能,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减灾防灾能力。[布置作业]新学案[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教后记: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网络教学设计及教学点评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网络教学设计----张海峰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目标

    (A)理解和掌握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并能应用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来解题。

    (B)了解圆锥曲线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并能初步利用圆锥曲线的知识进行知识延伸和知识创新。

    能力目标

    (A)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C)专题网站中提供各层次的例题和习题,解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

    让学生体会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以及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来解决轨迹问题和最值问题。

    学习重点: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统一定义。

    学习难点:圆锥曲线第一定义和统一定义的应用。

    明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学习任务驱动为方式,以圆锥曲线定义和定义应用为中心,主动操作实验、大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的基于学科专题网站下的三者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充分利用《圆锥曲线》专题网站内的内容,在着重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内延外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l本课的学习对象为高二下学期学生,他们经过近两年的高中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较为熟练。

    高二年下学期学生由于高考的压力,他们保持着传统教学的学习习惯,在

    l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的体现不是太充分,但是如果他们还是乐于尝试、勇于探索的。

    高二年的学生在学习交往上“个别化学习”和“协作讨论学习”并存,也就是说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小组交流能力与协同讨论学习能力的,还是能完成上课时教师布置的协作学习任务的。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2)局域网(3)城域网(4)校园网(√)(5)Internet(√)

    (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2)工具(3)专题学习网站(√)(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6)题库(7)网络课程(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等)

    《圆锥曲线专题网站》:从自然与科技、定义与应用、性质与实践和创新与未来四个方面围绕圆锥曲线进行探讨与研究。(IP:192.168.3.134)

    用Flash5、几何画板和Authorware6制作可操作且具有交互性的网络课件放在专题网站里。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性情境(√)(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性情境(√)(4)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真实性情境:用Flash5制作的一系列教学软件。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的教学软件。

    问题性情境:圆锥曲线的截取方法、圆锥曲线的各种定义、典型例题。

    虚拟性情境:Authorware6制作的《圆锥曲线的截取》,模拟曲线截取。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1)抛锚式

    (2)支架式(√)相应内容: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统一定义。

    使用资源:数学教材、专题网站及专题网站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学生活动:分析、操作、协作讨论、总结、提交结论。

    教师活动:问题的提出。学习资源获取路径的指导。问题解答和咨询。

    (3)随机进入式(√)相应内容:圆锥曲线定义的典型应用。

    使用资源:轨迹问题、最值问题、其它问题三种典型例题以及各个题目的动画演示和答案。

    学生活动:根据自身情况选题、分析题目、协作讨论、解答题目。

    教师活动:讲解例题,总结点评学生做题过程中的问题。

    (4)其它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1)竞争

    (2)伙伴(√)

    相应内容: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统一定义

    使用资源:数学教材、专题网站及专题网站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分组情况:每组三人

    学生活动:学生之间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对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活动:问题的提出。学习资源获取路径的指导。问题解答和咨询。

    (3)协同(√)

    相应内容:圆锥曲线定义的典型应用。

    使用资源:轨迹问题、最值问题、其它问题三种典型例题以及各个题目的动画演示和答案。

    分组情况:每组三人。

    学生活动:通过协作讨论区,同学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各种观点互相补充。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学生做题过程中的问题。

    (4)辩论

    (5)角色扮演

    (6)其它

    4、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堂上提问(√)(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作品(6)其它

    2、测试内容

    教师堂上提问:圆锥曲线的定义、学生提交的结论的完整性、学生协作讨论时的疑问、例题讲解过程中问题,课堂总结。

    学生自主网上测试:解决轨迹问题、最值问题、其它问题三种典型题目。

    (附)圆锥曲线专题网站设计分析

    (1)设计思路

    (A)给学生操作与实践的机会:在每一环节中建设一个可供学生操作的实验平台。

    (B)突出教学中“主导和主体”的作用:在每一环节中建设一个可供师生交流的平台。

    (C)突出知识的再创新过程和知识的延伸:如圆锥曲线的作法和知识的创新与应用。

    (D)强调教学软件的交互性:如在题目中给出提示的动画过程和解答过程。

    (E)突出和各学科的联系:如斜抛运动和行星运动等等。

    (F)强调分层次的教学:

    如在知识应用中的配置不同层次的例题和练习:

    (2)网站导航图

    张海峰老师公开课《圆锥曲线》教师点评----养正中学课题组

    评议者:1、充分体现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提供的网站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图象精美,充满动感,直观形象,富有启迪性,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好地配合教学过程,收到良好的效果。2、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适当地点拨、及时的调控,整节课学生兴味盎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3、有利于分层次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一节很成功的专题网站实验课。学生在踊跃发言、合作探索方面尚须进一步培养。

    评议者:本教学设计对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等很有帮助,但存在两个不足:1、与传统课堂相比,在训练学生双基方面稍显不足,这也是许多CAI课的通病。2、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本节课将重点放在定义及其运用上,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点困难,建议取其中一部分作为教学重点。

    评议者:对于素质好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进一步提高,效果肯定好极了。但对于素质差的学生此方式实是对牛弹琴,浪费老师的精力。

    评议者:专题学习网站上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大,能体现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

    评议者:容量过大,知识较多,可能给部分同学学习造成难度,从做题反馈说明这一点。协作讨论的课可建议上下二节连上。做到使学生真正掌握与领会。

    评议者:从具体的演示中得出定义,(形象观察----抽象概括),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动手能力。课堂练习确能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便利,使水平不同学生能各取所需,又能及时从提示答案中得到帮助和印证,提高效率,也体现教学分层次的特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是否有必要借助计算机显示?未必!用计算机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短时间得到学生反馈出来各种问题,但课堂是不可能解决这么多的,所以优点也就不能充分发挥,相反口头质疑,更能体现师生的交流,学生动动嘴巴是有好处,不然,长久下去,手指发达而嘴巴退化。

    评议者:学生动手操作认知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时间是否太少了?课堂教学过程能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且力度好,充分利用专题网站资源,体现出学生自主、协作、讨论。课堂教学过程紧凑、节奏感强,教师驾御课堂能力强,课堂气氛是否进一步研究如何激活。

    [year+]届高三数学黄金数与优选法【精】


    “黄金数”与优选法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发现:如果将一条线(ab)分割成大小两段(ap、pb),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恰好等于大段的长度与全长之比的话,那么这一比值等于0.618…,用式子表示就是:(pb)/(ap)=(ap)/(ab)=0.618……。

    有趣的是,这个数字在自然界和人们生活中到处可见:人们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人的膝盖是肚脐到脚跟的黄金分割点。大多数门窗的宽长之比也是0.168…;有些植茎上,两张相邻叶柄的夹角是137度28',这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0.618……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

    建筑师们对数学0.16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都有与0.168…有关的数据。人们还发现,一些名画、雕塑、摄影作品的主题,大多在画面的0.168…处。艺术家们认为弦乐器的琴马放在琴弦的0.168…处,能使琴声更加柔和甜美。

    数字0.168…更为数学家所关注,它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如:十等分、五等分圆周;求18度、36度角的正弦、余弦值等),而且还使优选法成为可能。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如在炼钢时需要加入某种化学元素来增加钢材的强度,假设已知在每吨钢中需加某化学元素的量在1000—克之间,为了求得最恰当的加入量,需要在1000克与克这个区间中进行试验。通常是取区间的中点(即1500克)作试验。

    然后将试验结果分别与1000克和克时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从中选取强度较高的两点作为新的区间,再取新区间的中点做试验,再比较端点,依次下去,直到取得最理想的结果。这种实验法称为对分法。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最快的实验方法,如果将实验点取在区间的0.618处,那么实验的次数将大大减少。这种取区间的0.618处作为试验点的方法就是一维的优选法,也称0.618法。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因素的问题,用“0.618法”做16次试验就可以完成“对分法”做2500次试验所达到的效果。因此大画家达•芬奇把0.618…称为黄金数。

    灯下漫笔(节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抓文中凝炼形象而富有力度的语句仔细揣摩,把握感情基调,领会文章情理交融的语言特色,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主旨。

    二、培养学生提炼语句,鉴赏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揣摩下面含义丰富的语句,特别是要注意画线词语的理解

    1.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提示:“极容易”说明中国“乱”是长期的,“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隶而不得”;他们把做奴隶当作是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了这一令人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万分高兴”了。

    2.只要一翻孩子所读的《鉴略》……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

    提示:“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的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中,老百姓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种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3.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提示:这段话通过打比方,愤怒地抨击了封建暴政,暴露了国民的奴性人格,讽刺所谓的“太平盛世”,不过就是一个百姓“略等于牛马”的时代,至多是一个“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4.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

    提示:“‘人’的价格”内涵是指老百姓不受强盗官兵的愚弄,不再沦为牛马,甚至不再是奴隶,而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充分享受做人的资格,获得做人的尊严,实现当家作主的梦想。

    5.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提示:这段话揭示了老百姓遭受官兵蹂躏的悲惨命运,讽刺国民的麻木不仁和奴性性格,批判国民缺少反抗精神。

    6.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

    提示:“奴隶规则”是指“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总之,是“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了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并且“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之外”,不受“意外的灾殃”。

    7.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

    提示:这段话揭示了当时的现实,仍是强盗官兵交互为祸的时代,老百姓仍处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悲惨境地。

    二、总结

    本文情感基调:对老百姓的深深同情;对封建历史的愤怒批判;对现实复古主义者的无情抨击;对青年的热切呼唤;对中国未来社会充满必胜的信心。为了充分表现这丰富的情感内涵,作者使用了个性化的语言,这主要表现在:1.形象性,用极为形象的语言进行高度哲理化的议论;2.概括性,把中国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高度浓缩;3.准确性,用词准确形象,入木三分。再加上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和幽默、讽刺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情理交融,富有力度。

    雨巷教学设计--精选版


    【教学重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设想】

    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一、导入课文

    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读出美感来。

    ⑴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

    (教师和学生评点)

    ⑵听录音范读;

    (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

    ⑶学生再读。

    (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

    二、进入诗歌

    1、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2、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灯片)

    3、诗歌意象和意境: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雨巷》的意境分析:

    “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4、情感基调。

    (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5、表达技巧。

    (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

    6、诗歌的内涵:

    (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可从探求“理想是什么”这一角度来发掘诗歌的无限张力:这是一首爱情诗、政治诗、哲理诗等角度探究。但无论哪一种,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还有那彷徨的声音,让我们无限惆怅,一代一代永远也走不出这悠长悠长的“雨巷”。)

    7、艺术特色:

    (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赏析,看看《雨巷》在艺术风格上有那些特点。)

    着重谈谈音乐美:和谐的韵脚,押韵;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句式上的回环复沓;节和词的反复出现(注意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逢着”和“飘过”,可进行探讨);流畅圆润,富于吟唱。(可播放《雨巷》这首歌)

    8、配乐诗朗诵。

    三、作业

    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并试着比较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

    【数学乐园活动教学设计与评析】相关推荐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

    关于电流教案示例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