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推荐】
  • 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推荐】

    发表时间:2022-03-08

    【www.jk251.com - 幼儿学会分享活动设计】

    做为高中教师,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工作的依据,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对于高中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推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教学目标:1.了解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区域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区域进行区域差异的分析。教学重点:1.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2.进行案例教学。教学难点: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及案例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和合作,网络教学教学过程: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区域差异比较的有关项目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

    3、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

    4、社会条件:政治、文化、交通、人口、民族与宗教等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1、定性的方法2、定量的方法3、综合的方法

    三、活动事例——长江三角洲不同区域的差异

    1、搜集资料2、整理、分析活动(一)

    贵州

    湖北

    上海

    区位条件

    长江上游,云

    贵高原东北部,位于西部地区

    长江中游,跨

    长江、汉江

    位于中部地区

    长江入海口

    长江三角洲

    前缘;腹地

    广,劳动力

    素质高

    自然条件与

    自然资源状况

    地形以山地、

    丘陵为主

    生物、矿产和

    能源资源丰富

    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生物

    、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资源

    匮乏

    人均gdp

    (元)

    2855.8

    7803.0

    37393.0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15.9

    321.4

    2068.8活动(二)

    绘制三省市的gdp总量柱状图绘制三省市的产业结构饼状图

    活动(三)

    三省市的发展阶段比较

    贵州省

    湖北省

    上海省

    资源优势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丰富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丰富

    人力资源

    丰富

    主要问题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

    大产业结构

    不合理、第

    一产业比重

    较大

    交通拥挤

    居住拥挤

    环境质量差

    能源原料

    不足

    区域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成长阶段

    转型阶段

    问题探究: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1、确定比较因素2、列表3、填写4、发现和提出问题5、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总结:

    学会区域分析差异

    1、一般步骤

    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差异比较—探索原因

    2、主要方法

    定性、定量、综合

    3、活动事例

    贵州、武汉、上海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单元 精选版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

    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运用:探究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的影响;探究毛泽东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现实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教学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大家对毛泽东了解比较多,那知道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吗?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诞生与发展的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些疑惑,我们来学习第二课《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a、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b、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c、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d、国际条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e、现实需求: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俄国的国情不完全相同,在学习俄国的时候,但更需要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状况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a、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1921-1927)—发端阶段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意义: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b、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初步形成阶段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要坚持党的领导,进行武装斗争。行动:进行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结果:起义一再失败。启示:不能照搬照抄俄国模式,走适合自己的路。为此,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前提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意义: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思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战时期(1937-1945)——正式形成阶段写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毛泽东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解放战争时期:a、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意义:报告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b、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意义:文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2、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问题。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4、毛泽东思想的其它方面毛泽东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也有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四、毛泽东思想的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五、毛泽东思想的影响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3、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作业布置】1.简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板书设计】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解放战争时期2、过渡时期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4、毛泽东思想的其它方面四、毛泽东思想的特点五、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必修一单元全球气候变化【推荐】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从容说课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白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了解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知道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变化复杂得多。全球气候变暖是第一部分内容的核心。人为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自然规律,人为因素在其中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因此,要正确地分析人类在气候变暖过程中所能起的作用,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作用,首先应该从宏观背景上了解气候变化大的规律,从而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规范我们自己的行为。教材中列举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情况,这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为的是说明一个问题:全球气候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的重点在“影响”上,而有些影响可能尚未发生,是预测性的。教材中主要讲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能影响:沿海低地可能被淹、不同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可能有减有增、自然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可能会增强、水资源的不稳定和供需矛盾可能会增加。围绕这个内容,教材还设计了一个“活动”,选择了一个“案例”,以增强思考性和实证性。“活动”的设计比较开放,一方面通过科学家的预测,扩展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部分预测的线索,让他们自主探究。“案例”的选择,事实材料比较具体,让学生能够理解。但全球气候变化后果的巨大和严重性是宏观、大范围而又不易觉察的变化,容易让学生感到与己无关。“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类应该积极地去适应它,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应对措施。人类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产活动中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而施加的,因此,教学要从如何减少二氧化碳谈起,“活动”的设计也应围绕着这个主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2.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教学难点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投影)珠峰、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企鹅照片

    师: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你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生:(学生回答)师: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指出,此类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导致企鹅数量剧减。据新华社沈阳xx年9月14日电(记者张玫、沈科)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米。xx年2月19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世界最高峰珠峰雪面高程出现持续下降,世界上海拔最低之一的岛国图瓦卢却因海平面升高而面临“灭顶之灾”,造成两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其实,不仅这几个地区,近年来气温升高,全球气候都有变暖的趋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题:全球气候变化。(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推进(新知识传授)[教师精讲]师: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就是针对气候变暖而制定的全球性文件。我们对气候变化感觉不明显,因为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课前请同学们向自己的家长或熟悉的老年人作了一些调查,他们对气候变化的感受是怎样的?生:从前河里的水在冬季结冰很厚,而现在冬季结冰较薄,说明现在比过去气温升高了。师: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地球上的气候从古到今是不是都是这样的呢?生:不是。师:全球气候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且还将继续发生变化。(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师:气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生:主要表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师:20多亿年来地球气候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生:时间跨度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师:20多亿年以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那么全球气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投影)p49图2.25和图2.26师:请大家看图2.25。图示的时间段为过去1万年。图中的纵横坐标分别是什么?请你解读这个图示。生:(合作探讨)横坐标是指距今的年代,纵坐标是气温变化数值。图中展示了1万年来气温的变化(实线)与20世纪初期气温(虚线)的差值。师: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合作探究)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师:气温变化曲线说明了气候不断变化的事实。再请大家看图2.26,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近百年来,气温曲线呈上升趋势。师:很好。如果从图2.25中取近百年这个时段来看,气温曲线呈上升趋势,但看不出波动。如果把这个“放大”,如图2.26,就可以看到气温仍然是波动上升的,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将这两幅图对照,可以看出,这反映了教材中讲的“长时期尺度的气候是较短时间气候状态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反映了长时期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师:下面大家做第50页读图思考:确定全球近百年来两次明显升温的大致时期。生:(合作探究)图中可看出,气温有两次高峰,一次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一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师:由此可以看出,气候的确是在不断变化的。请大家阅读p50“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的内容,说明气候变化的特点。生:(阅读,讨论,回答)师:大家阅读的内容说明:全球气温的升高并不是每个地区都发生。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下面我们再一起做p50活动1。(投影)图2.27“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思考下列问题:(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为什么?由此你将得出怎样的结论?(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哪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哪方面因素起主导作用?收集相关资料,说明该因素是通过什么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生:(分组合作探究)(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的气候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气候变暖问题。因为实际的气温变化曲线,比自然变化模拟值高很多。由此可知,影响气候变暖的因素不仅有自然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可以概括为人为因素,而且人为原因的作用较大。(2)近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近50年来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师:课前我们大家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请你分析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可能有哪些。生:近50年来的气候与人类大量使用矿化燃料和破坏森林有关。(过渡)师:全球气候在不断的变化,这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板书)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投影)图2.28“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海岸”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海平面上升。师:气候变暖为什么会带来海平面上升?生: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所以海平面上升。师:很好。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是长期而缓慢的。许多科学家预测,到21xx年,全球海平面将会上涨88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生: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师:我们前边投影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因海平面升高而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图瓦卢将因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会产生什么影响?生:影响农业的生产。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产。师:大家看书,看看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是怎样的,并分析里面道理。生: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由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性,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严峻。师:全球气候变暖对水循环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生:会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时间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雨供需矛盾。(过渡)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影响,对人类有有利的方面,但许多是不利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化害为利?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第三个内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板书)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师:气候变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类应该积极地去适应它,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应对措施。因此这段内容的标题加注了“适应”二字。人类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的?生:主要是在生产活动中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师:我们来看p53活动3。(投影)活动3背景资料内容师:思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途径主要有哪几个?生: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消耗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急剧增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二是森林毁坏使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造成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投影)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2)与同学讨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师:请大家先阅读第54页的“阅读”部分: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再来回答。生:(1)(合作探究,答案开放)制定适当的能源发展战略;逐步稳定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吸收量。生:(2)(分别详尽叙述)……师:还有哪些适应对策?生:培养农作物的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生:政策手段:对温室气体排放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生:技术手段: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等。生:(课上模拟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关于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动员演说。如对于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一方面,学生可模拟城市环保局的负责人对此做出要求,也可以模拟一个曾排放较多二氧化碳的企业负责人对此做出回应性的演说,等等)小结:回顾本节课,主要是三方面的内容,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练习:1.二十多亿年来地球气候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2.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哪些影响?参考答案:1.时间跨度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2.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的生产、影响水循环过程。●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探究课题:活动2——全球变暖导致生态恶化。探究内容:对全球变暖将导致的后果进行预测。探究办法、过程:课后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有根据地进行预测。探究结果:撰写一篇小论文。

    关于单元明治维新的高中教案推荐


    第八单元明治维新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要点:

    一、历史条件:

    1、国际背景:

    2、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1)锁国时期的日本:

    政治:幕府统治、等级制度、矛盾尖锐

    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对外:锁国政策

    (2)被迫开国的日本

    黑船事件,签订不平等条约

    影响:消极:社会危机加剧;积极:刺激资本主义发展

    3、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1)尊王攘夷

    背景:民族危机加剧,幕府妥协退让、恐怖镇压

    主要参加者:中下级武士

    (2)倒幕运动兴起

    原因:尊王攘夷运动失败;改革现状,实现富国强兵

    国内形势: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风起云涌

    准备工作:增强经济、军事力量;建立根据地;联络其他藩国;密切同英国关系;获得天丘支持

    结果:“大政奉还”

    (3)戊辰战争

    原因:推翻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过程:京都政变—鸟羽、伏见战役—讨伐幕府

    结果:幕府统治被推翻

    二、明治维新:

    1、政治(废除旧体制)废除旧体制

    (1)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各藩大名迁居东京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取消大名和公卿的名称武士改称“士族”;平民;废除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的特权

    2、经济(发展新经济):

    改革币制、土地制度、地税;推行“殖产兴业”;拓展海内外市场

    作用:

    ①利于经济发展

    ②确认土地私有,促进农业发展

    ③农村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提高

    ④发展了资本主义新经济

    ⑤支持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3、文化(文明开化):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社会生活习俗“西化”

    4、军事(建立新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改进军事装备;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结果:建立起一支现代化军队

    特点:地位特殊,效忠天皇,富有军国主义思想

    5、改革的扩展:1889年日本宪法制定,确立二元君主立宪制

    原因:自由民权运动农民暴动

    内容:天皇专制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设立内阁和枢密院

    评价:局限性;浓厚的封建性

    积极性;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三、历史地位:

    1、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2、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

    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表现:经济发达军队加强

    影响:废除不平等条约,赢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善

    3、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原因:经济、军事实力增长、军国主义传统

    表现:侵略琉球、侵略台湾、侵略朝鲜、侵略中国

    必修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资料【推荐】


    关于“规律”观:

    1.含义。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人与规律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与具体规律、规律现象、与规则的区别。

    5.规律也是一种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稳定的固有必然的联系。(辩证法)

    6.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7.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9.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符合客观规律。

    10.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规律。

    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具体表现: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3.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包容性增长、“民调时代”等哲学依据。

    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创新的要求,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要求,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等。

    第四单元综合探究: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高中教案文化生活单元线索整理【精】


    《文化生活》中前三个单元的线索脉络基本上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整理,但是到第四单元的时候,学生普遍反映对于第四单元的脉络很难把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针对第四单元的常考大题,我将第四单元的线索按照“怎么办”来整理。

    (一)为什么要按“怎么办”来整理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设三课,《走进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这三个框体实际上就是为了说明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以这个单元按照“怎么办”来梳理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而且这是这个单元的问答题常考题型。比如“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等。

    通过常考题型的分析,出题人往往不会专门针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者“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这种具体的知识点考察,而是考察学生对整个第四单元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所以出的题目材料也是综合性总结性的,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综合性的材料来回答“怎么办”。

    所以无论题型是问如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是问“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其实都可以通过用“如何发展先进文化”的线索来回答,当然前提是结合材料,从整理的线索中筛选知识点。

    (二)整理的线索如下

    整理的线索顺序来自“综合探究”—第九课—第十课—第八课—第三单元—第二单元

    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提供物质基础

    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4、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存在于全体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8、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文化。

    9、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10、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的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11、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2、发扬中华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汲取各民族长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加强文化创新。

    单元推荐:高中教案富国强兵的秦国 精选版


    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展示导学案】

    一、商鞅之死——商鞅变法的结局

    1、商鞅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2、简述商鞅之死的过程。

    3、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谈谈你的认识。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

    1、谈谈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教材试从政治经济军事上谈谈商鞅变法的意义。

    2、商鞅变法有何特点?据此填写下表:

    变法前变法后

    经济上井田制为基础

    政治上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

    军事上秦兵不敢东向

    外交上“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

    文化上百家学说

    生活上陈规陋习

    性质落后的奴隶社会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商鞅变法有哪些局限性?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考点一】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1、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意大利人)

    2、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牛顿(微积分+经典力学)

    【考点二】【考点三】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理解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905)

    意义:①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②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2、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9xx年普朗克(德)提出“量子假说”

    影响:a: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b:推动了物理学的进步,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考点四】【考点五】了解《物种起源》;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1)达尔文进化论:1859年《物种起源》发表,标志着进化论的诞生。

    (2)影响: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

    【考点六】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

    ①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②蒸汽轮船和火车出现,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使各地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考点七】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考点八】了解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

    ①标志着“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②促进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③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

    【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推荐】】相关推荐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

    关于电流教案示例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