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 >导航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好文)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好文)

    发表时间:2022-01-14

    【www.jk251.com - 二年级数学】

    即将迎来新学期的工作,按照学校的指示,我们可以将新的教学做一份计划。只有规划好了教学计划,才能够使教学的工作更有目标性!对于教学计划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好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出示三角形、五角星)

    (引出角)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构建新知。

    1.找角

    师:在教室里你能找到角吗?

    师:(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同学们请看,下课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活动呢,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

    学生每说一个,课件出示红色闪动的角。

    2、初步感知,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2.1指一指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真强,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手中三角板上的角,并给你的同桌指一指角在哪里?

    学生独立观察,动手找一找。

    学生到前面指三角板上的角。

    师: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指角

    2.2摸一摸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仅指出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手摸一摸三角板,你有什么发现?(生谈感受)

    2.3认角名称

    师:同学们通过摸一摸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你们真了不起,其实数学上的角的各部分有自己的名字,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播放课件)

    课件出示剪刀、吸管和水龙头抽象出来的三个角,让学生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巩固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3、体验感悟,画角

    师:下面就让我们亲手画一个角好不好?

    (生自主思考画角)

    (生展示)

    教师示范: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么画的,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下面同学们就按照老师的方法来试着再画一个角。

    学生活动:画角。

    4、辨一辨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和角成为了好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可有一些假角经常混在角的队伍里,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谁一眼就能辨别真假。(课件出示练习八的第1题)。

    (总结辨别角)

    4.动手操作,做角。

    师:你能动手做出一个角吗?

    师:小组四人合作,先想想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做角。然后可以用拼一拼,折一折,摆一摆等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做出角后,小组内互相指一指角的样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

    (学生用硬纸条、图钉、细绳、小棒等做角)。

    (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三、拓展应用,培养能力。

    师:同学们,说一说生活周围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学生边说边指)

    四、归纳总结

    1.全课总结

    2.知识延伸

    画一画,做一做角展示给父母或同学。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顶点边

    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我依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基本功等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1、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建立空间思维的时候要借助一些材料。2、他们的自主性不是特别强

    二、教学设计

    本堂课设计了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巩固练习、本课小结等几个环节。围绕重难点设计的。主要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初步感知角、到认识角、再到学会画角、最后学会制作角。一步步深入课堂。其中我主要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堂课,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些环节收放自如,但同时自己的设计的与自己上课中还存在很大

    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高估学生的学情,本堂课是探究式的教学,但是在引导学生时并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致学生混乱,譬如我让学生摸一摸三角尺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会说其他的感受了,并不会说到我想要的点上,因此我应该让学生跟着我去摸角,接着我再让学生明确方向后在进一步感知,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

    2.组织力度不够强

    在引导学生进行画角这一难点时,我不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思维,亮点进行引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有效的处理,不能很好的把学生的问题作为典范突破教学。

    3.思维逻辑性不强

    由于自身的逻辑思维不够清晰,导致在教学中出现思维不严谨,自己有时候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三、教学基本功

    通过这节课,发现自己教学基本功还存在很多不足:

    1.语言重复啰嗦

    在课堂中总是重复啰嗦一些没有必要话语,使得整堂课沉重复杂,该

    如何如何减少话语的重复啰嗦,我必须要多练习。

    2.板书不够整洁

    我的粉笔字不够好,以及排版的设计还要多注意

    3.逻辑性不强

    逻辑性不强会使自己陷入错误中,怎么可以更好的教授学生呢?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许多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并决定今后努力改正,争取成为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第二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除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38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人数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乘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小棒、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均分。

    1、把8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份。

    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

    2、把12个○,每4个一份,分成了()份。

    把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二、教学第36页例题。

    1、谈话:假期里小朋友们开展了各种有趣的活动,你瞧,今天他们又组织了爬山。

    (1)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6个小朋友)他们打算干什么?(要乘缆车)

    (2)出示图下的文字,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

    呢?你打算怎么办?(同桌交流)

    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出问题的答案,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要坐3辆车的?

    引导学生联系平均分的含义想到:因为6可以分成3个2,所以要坐3辆车。并由此要求学生用6根小棒代替6个小朋友,按每2根一份,动手分一分,看结果是不是分成了3份。

    如果学生不能直接想出问题的答案,提示:你能用6根小棒代替6个小朋友,按每2个一份,动手分一分吗?学生操作后,进一步提问:6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几份?那么,每辆车坐2人,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呢?

    2、教学除法及除号。

    指出: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上面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那么怎样写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6÷2=3

    除号

    介绍除号以及写法,说明算式的读法。

    带领学生练习写除号,指名学生读算式。

    提问:这里的6、2、3各表示什么?你来说,你再来说,谁能连起来完整地说说。

    三、教学第36页试一试

    a)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读一读图下的文字,提问:你能填上答案,并把

    除法算式写完整。

    b)学生完成后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可以分给4只小熊的?12÷3=4这道算式

    里的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小结:我们把6个小朋友按2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把12个苹果按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成了几份?看来,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四、教学第37页例题。

    1、出示情境图。要求学生想办法填写出答案。

    2、学生填出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每人分得2枝的?你能用6根小棒代替6支铅笔并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吗?

    学生操作后,追问: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根?这个结果说明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应该分得几支?

    3、指出:上面的问题也可以用出除法来计算。

    学生独立写写。

    根据学生口述板书:6÷3=2。

    说明:在6÷3=2中,6叫做被除数,3叫除数,2叫商。(板书)

    同桌互相说说,教师再指着其他几个算式让学生来认一认。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你再来说?

    4、教学第37页试一试

    (1)提问:你能把除法算式写完整吗?

    (2)追问:你是怎么知道每组有4人的?在这里8÷2=4,表示什么意思?

    (3)小结:我们把6枝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枝?8个小朋友平均分成几组,每组是几人?看来,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教学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到需要5人才能搬完,指名说说除法算式的意思。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并重点说说为什么是每筐放3个。同桌互相说说算式的含义。

    3、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这两道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表示的意思相同吗?除数呢?各表示什么意思?商呢?

    (3)讲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不管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还是平均分成指定的份数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4、想想做做4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

    5、补充:

    (1)回到复习题,学生列除法算式。

    (2)被除数是16,除数是4,商是4。

    (3)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

    (4)思考:一条马路15米,在一边种树,每3米种一棵树,最多种(树。

    六、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6÷2=36÷3=2

    除号被除数除数商)棵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二年级一班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刘娇本次期末考试遵循了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

    一、试卷特点:

    1、试卷内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涵盖了拼音、识字、词语、句子的积累、理解和运用,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2、题目表述凸显童趣,试题表述充满人文关怀。如:每道题都以我会、我能表述,增强了试卷表述的亲和力,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恐惧心理。使他们感到试卷既有趣又亲切,缩短了试卷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3、由于本学期试卷题型与平常的试卷完全不同,以至孩子感觉有点陌生。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在本次考试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试卷,书写也比较工整,试卷也比较整洁。现将一些试题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听力测试:这道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否获取有效信息,绝大多数同学都做得不错。

    第二部分:很灵活地考察了学生拼音的拼读情况和生字掌握情况、词语积累、连词成句、造句等方面的语文能力。学生必需要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做题。绝大多数孩子正确地答题。

    第三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这道题正确率比较高。主要是大多数学生理解能力较强。

    第四部分:我能看图说几句话。本题共出现四幅图,内容较复杂,但有大部分学生都能用通顺完整的语言把图意写清楚,有的学生还能展开想像,依据图意编成一段优美有趣的小故事。标点正确,条理清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后进生语句较短,不能完整地叙述图意,书写不够规范。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切实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在小学低年级起步阶段把该掌握的字、词、句的基础知识不仅让学生扎实掌握,还应在学生学(请你继续关注好范文网)习过程中习得方法,学会学习,以便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

    2、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该背的课文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还应让学生会写。

    3、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推理教学设计

    简单推理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新学期开始,班里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壮,弟弟叫小壮,(出示课件或图片)你能分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么?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不能,因为他们长的一模一样)

    二、探索新知

    1.做出判断

    师:(课件演示)现在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现在你能指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

    2.说明理由

    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汇报。

    3.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推理的过程)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推理(板书课题)。

    4.找气球

    师:推理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根据已知的条件对事件进行推断。为了庆祝元旦,小明、小红、小芳每人从家里带来了一个气球,(课件出示三位小朋友及红、黄、蓝三个气球)小明说我的气球是红色的,小红说我的气球不是1

    蓝色的。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能说出小明、小红、小芳各拿来了哪一个气球吗?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拓展应用

    1.可以在完成课本101页的第3、4题的基础上完成下列有趣的题目。

    这三组影子分别是哪组积木的投影?请连线,并说明为什么?

    2.红圈中的积木和哪块积木拼合,才能成为一个和左图一样的正方体?

    3.小熊、小狗、小兔的箱子分别装有相同大小的铁块、木块、棉花。你在看过跷跷板之后,能说出每人的箱子里都装有什么吗?为什么?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长度单位》导学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

    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

    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

    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

    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导学案修改建议:

    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

    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

    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

    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导学案修改建议:

    教学反思

    默认推荐其他精彩文章: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2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案

    jK251.COm精选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荐】


    第一篇:(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爱斯基摩人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交、利、传、响、战、号、品、夏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传来、响起、信号、夏天、战利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爱斯基摩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世界民族风情的文章,课文介绍了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

    教具准备

    1.地球仪,雪橇的图片、极昼、极夜图片及本课生字卡片。

    2.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北极和爱斯基摩人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1.导入新课:在地球的最北边,有个冰天雪地的世界。在这个白色的世界中,生活着爱斯基摩人。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吧。

    2.出示课题:爱斯基摩人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3.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4.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三、再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教师相机帮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借助地球仪帮助理解:北极、北极圈、等地理知识及极昼、极夜的现象。

    (2)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环境的气候特点:冷;

    2.说一说: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有趣吗?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读----找-----悟)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爱斯基摩人的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图片)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1--

    第二篇:(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阳光1

    阳光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乌黑、作为、怀里、房门、闪闪发亮。学习3个新偏旁:单耳刀、包字头、户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体会佳子为什么要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理解阳光都跑到我心里去了的含义,教育学生关心长辈,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亲情之爱。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拉开窗帘或打开窗户,指着射进教室的阳光。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板书:阳光)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第6课讲的就是这个故事。板书:6

    1.教学配乐朗读课文。

    2.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佳子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了。

    2.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1--

    3.课件或卡片出示生字词。

    (1)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生字读音,发现读错的及时纠正。

    四、再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标自然段序号。

    (3)质疑。

    2.用手势告诉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3.请7人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归纳问题。同学间能相互解决的先解决。重点提出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文,讨论解决。

    (1)佳子为什么要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2)跑到奶奶心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五、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1.研读第14自然段,解决问题(1)。

    (1)自由读第14自然段。想想佳子为什么要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你从哪些段落和句子中读出来的?

    (2)在小组里读自己找的段落和句子并谈感受。

    (3)集体汇报交流。

    学生结合问题读有关的段落和句子,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机引导点拨,指导朗读。①课件或挂图出示课文中插图1,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想像佳子在草坪上享受金色的阳光的情景。

    ②指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中佳子的想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她会产生这种想法。

    (佳子在享受美好的阳光时,想到了奶奶需要阳光,但她腿不方便,所以产生了要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的想法。)

    ③从这儿看出佳子是怎样的孩子,你想对她说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2.研读第57自然段,解决问题(2)。

    佳子决定把这美好的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送给奶奶,结果怎样呢?

    ①自由读第57自然段,说说结果怎么样?

    (回到家,佳子发现阳光不见了,急得要哭,奶奶却笑着说:阳光都跑到奶奶心里来了。)

    ②再读这几个自然段,想想跑到奶奶心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奶奶心里的阳光,指的是佳子对奶奶的爱。奶奶感受到佳子的爱,心里暖融融的,就像充满了阳光。)

    ③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体会奶奶为得到小孙女的爱而感到喜悦激动之情。

    六、表演感悟。

    自由组合表演让学生体会怎样做一个尊敬长辈,有爱心的孩子。

    七、总结读文,拓展思维。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佳子吗?为什么?

    2.请你对佳子说句赞美她的话。

    3.仔细想想:你周围的人,如:父母、爷爷、奶奶、老师??他们需要什么帮助,你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事情。

    第二课时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记忆。

    2.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三个新偏旁。

    3.教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描红、仿写田字格中的字。

    四、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2.请你像佳子一样,为你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课堂板书

    6.阳光

    阳光

    把送给

    佳子奶奶(心里)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酸的和甜的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酸的和甜的

    一、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串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三、学习重点分析: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

    四、学习难点分析: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五、课前准备:课件、动物头饰、猴子图、狐狸图、小兔子图。

    六、教学过程:

    (一)、实物尝试,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有这么多的水果,谁来尝尝味道?(请一些孩子尝,并说出味道)生1:酸的生2:甜的

    相机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

    师:请用读告诉老师这两种不同的味道。

    生:齐读

    师: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酸的和甜的的故事,睁大亮眼睛,竖起小耳朵,故事开始了。

    课件播放课文动画,老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

    .1、游戏识词

    生交流识字方法。

    2、教学生字串

    生1:串像羊肉串

    师:哎呦,都形象啊,还有不同的吗?

    生2:像冰糖葫芦

    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一起来写写。

    生在作业本上写2个,师巡视指导

    3、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孩子们已经和生字宝宝成了好朋友了,在生字朋友的帮助下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快快打开书第74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再想一想,谁说葡萄是酸的?谁说葡萄是甜的?(贴葡萄图)

    生自由读文。

    (三)、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围绕酸来研读

    师:孩子们课文读得真认真,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狐狸、小松鼠、小兔子(贴图)

    师:谁说葡萄是甜的?

    生:小猴子(贴图)

    师:狐狸说葡萄是酸的,文中第几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生:第一自然段:他怎么说的?

    生: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师:他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他没吃到葡萄。

    师:那狐狸想吃葡萄吗?

    生:想

    师:是有一点儿想还是非常想/

    生:非常想

    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我从图上看出小狐狸口水都流下来了。(出示第一幅图,观图)

    师:能借助插图读懂课文,你真棒。课文中有句话也告诉我们狐狸很想吃到葡萄,是哪句?生: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生读时在图的旁边出示这句话)

    师:狐狸转来转去想干什么?

    生:摘葡萄

    师:又跳起来想干什么?

    生:摘葡萄

    师:狐狸太想摘到葡萄了,谁能读出狐狸的这种心情?

    生:读

    师:你这样读能让人感觉到狐狸很想吃葡萄吗?谁再来试试

    生:读

    师:有点儿感觉了,谁再来?

    生:读

    师:请起立,加上你喜欢的动作一起读。

    生:齐读

    师: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

    生: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出示句子)

    师:此时此刻狐狸是怎样的心情?

    生:狐狸很伤心

    师:请你伤心的告诉我们

    生读

    生:狐狸很难过

    师:请读出狐狸的难过

    生读

    生:狐狸吃不到葡萄还很生气

    师:请你生气地说

    生读

    生:狐狸吃不到葡萄还很着急

    师:于是,狐狸着急地说:

    生读

    师: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因为他自己吃不到葡萄也不想别的小动物吃到。

    生:因为他自己吃不到葡萄想安慰安慰自己。

    师:是呀,狐狸自己吃不到葡萄也不想别的小动物吃到,瞧瞧瞧瞧,这真是一只怎么样的狐狸?

    生:狡猾的狐狸

    师:还有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小松鼠和小兔子

    师:他们为什么也这么说?

    生:因为他们是听别人说的。

    师:而没有亲自去尝葡萄的味道,你是从课文中那些句子知道的?

    生:狐狸很聪明,她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出示句子)

    师:还有吗?

    生: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算的,那一定不能吃。(出示句子)

    师:谁能读出狐狸的聪明和葡萄的酸味?

    生读

    师:谁能把小兔子轻易相信别人话的意思读出来?

    生读

    师:真不错。其实,他们俩一个会爬树,一个又跳得很高,轻易就能摘到葡萄的,却听别人说葡萄是酸的也就信以为真了,可见,他们踢容易相信别人说的话了。是不是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和他们是一样的呢?

    2、围绕甜研读

    生:不是

    师:谁不是

    生:小猴子

    师:他怎么说?

    生:他会所葡萄是甜的

    师:他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他尝过了(板书:尝试)

    师:对,课文中有句话告诉我们他尝过了,是哪句?

    生: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出示课件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师:请女孩子读

    师:同样是写小猴子吃葡萄,你认为哪句话更好呢?

    生:我认为第2个句子好,因为加上了大口大口就能看出小猴子吃得很香。师:请你把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葡萄的样子表演出来

    生表演

    师:吃得多香啊哟

    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我觉得小猴子吃得很带劲。

    师:什么是带劲。

    生:就是吃得很香的样子。

    生读

    师:吃得真带劲

    生:我觉得小猴子对葡萄不是一般的喜欢

    师:把你的不是一般读出来

    生读

    生:小猴子真喜欢吃葡萄

    师:真喜欢,不能再等了。

    师:你什么时候大口大口地吃过东西?

    生:我饿了的时候,就大口大口吃东西。

    生:妈妈领我上肯得基时,我就大口大口地吃鸡腿。

    生:我吃鱼香肉丝时,就大口大口地吃。

    师:孩子们吃了这么多好吃的,我们和小猴子再来尝尝葡萄的香甜吧。想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可以加上动作。

    生齐: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师:小猴子是怎么吃到葡萄的呢?请大家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就明白了。

    生自由读

    师:谁找到答案了?

    生: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师:请给望望、紫红色作上你喜欢的符号

    师:紫红色的葡萄已经怎样?

    生:成熟了

    师:望望说明小猴子在干什么?

    生:在看

    师:看什么?

    生:看葡萄

    师:对,他在观察葡萄的颜色,确认葡萄已经成熟了,所以,请男同学齐读(出示句子)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读。

    生: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多了一个迫不及待。

    师:谁能读出小猴子的迫不及待?

    生:读

    师:我们还可以说小猴子怎么样的爬上葡萄架?

    生:小猴子着急地爬上葡萄架。

    生:急忙、飞快地、连忙、立刻(请分别用上这些词读句子)

    师:孩子们的词汇可真丰富,有些句子加了一些优美的词语就会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大家在写话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写出来的句子就更美了。

    师:小猴子摘下一串葡萄就要往嘴里送时,小兔子连忙说什么?

    生: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

    师:有个词,连忙速度怎样?

    生:很快

    师:请大家加上动作,用最快的速度劝住小猴子

    生:齐读

    师:小猴子听了小兔子的话后和小动物们之间有几句对话,请看(课件出示对话部分)想让

    小动物来到我们的课堂吗?

    生:想

    师:谁戴上这漂亮的头饰谁就变成了这只可爱的小动物

    生分角色表演

    师: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话吗?

    生:没有

    师:而是先观察了葡萄的颜色,确认葡萄已经成熟了,才亲自去尝了尝,试了试,所以吃到了这香甜的葡萄。这时,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尝了一颗?

    生:啊!真甜

    师:谁能读得更甜?

    生读

    师:请看(课件第8幅图),吃到甜甜葡萄的小松鼠和小兔子是怎么样的表情?

    生:奇怪

    师:奇怪什么?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呀,明明是甜甜的葡萄,狐狸为什么硬说是酸的呢?硬说是什么意思?

    生:他非要说葡萄是酸的。

    师: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孩子们你们明白吗?

    生:我明白了,因为狐狸够不着葡萄,他也不想让别人吃,所以他就说这葡萄是酸的。生:我觉得他是因为实在摘不到葡萄了,为了让自己高兴点,就假想葡萄是酸的,才这么说的。

    师:你的想法不错,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觉得小狐狸之所以说葡萄是酸的,是因为狐狸摘不到葡萄,想自己安慰自己,才说葡萄是酸的。

    生:我想,小狐狸是因为自己吃不到葡萄,也不想别人吃到,所以才说葡萄是酸的。

    师:小松鼠和小兔子终于弄明白了问题,这时候他们站在葡萄架下又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生:会说以后我们要向小猴子那样,尝一下再体验

    生:不能光听别人的劝告,要自己亲自去做一做

    生:我们一定要向猴子学习,聪明敢尝试

    生:明天我们把葡萄拿到狐狸家里去,让它尝尝看酸不酸。

    生:他们会说有时要倾听别人,有时要自己试一试。

    生:我们以后要学会尝试,不要被别人骗了。

    师:不能光听,也要自己尝尝。小猴子也说了一句话:

    师:听到小兔子和小松鼠说得这么热闹,老师也想说一说。出示儿歌:葡萄大,葡萄圆,串串葡萄狐狸chan馋,摘不到,硬说酸,松鼠兔子不分辨。小猴子,不轻信,迫不及待架上攀(pan),自己尝试味道甜,凡是都要亲体验。

    (四)、拓展延伸,深化明理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小动物都很喜欢你们,那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请用上这个句子(),我想对不说:(。)

    生:我想对小猴子说:小猴子,你可真聪明我要向你学习。

    生:小猴子,你能够不轻信别人的话,自己亲自去试一试,真棒!

    生:小松鼠,小兔子,以后别再光听别人说,自己要勇敢点,去试一试,那样你就能像小猴子一样,最先知道葡萄是甜的了!

    生:小狐狸,你吃不到葡(请勿抄袭好范文网)萄就去请小动物帮忙啊,别再自己安慰自己了。

    师:小动物们谢谢你们给了他们这么多的称赞和劝告,如果,以后我们也遇到不了解的事儿

    该怎么办?

    生各抒己见

    (五)、总结

    师:孩子们说的都很好,以后遇事儿我们应该向小猴子学习,多动脑,多观察,再亲自去尝一尝,试一试,而不应该象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轻信别人的话。老师相信,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一定会有许许多多新的发现。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教后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教后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4》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秋游》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北京》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小鹰学飞》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青蛙看海》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狼和小羊》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要好好学字》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孔繁森》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青松》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水乡歌》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云房子》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夕阳真美》教学反思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19课寓言两则

    研课人:董瑞芳李密主备人:李密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反问句。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体会寓意,培养小朋友全面看问题,有错及时改正的精神。教学重点:

    1、

    2、

    3、正确读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4、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体会寓意,懂得要全面看问题,有错及时改正。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全面看问题,有错及时改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

    2、

    3、

    4、

    5、

    二、猜谜语。课件展示谜语:一张大嘴巴,说话呱呱呱,小时侯穿黑衣,长大着绿袍。小朋友,很聪明,猜猜到底它是谁?(谜底:青蛙)课件展示蹲坐井底仰望天空的画面。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有趣的语言故事《坐井观天》。学生齐读两遍课题研读感悟

    (一)初读课文,学生字

    1、小朋友,请看书,好多生字娃娃都在向你招手呢,请你用自己小黑的方式读读课文,2、

    3、把生字娃娃找出来圈好,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教室巡视,实时帮助。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

    2)同桌用生字卡片考认。同桌互相出示卡片,比一比谁读的准。你们看,生字娃娃从你们的卡片中跳到屏幕上啦,你们还认识它们?课件出示生

    字,寓井沿渴弄抬。先指名读,在用开火车的形式读。在认读过程

    中,及时纠正字音。

    3)

    4)生字娃娃和其他汉字娃娃牵着手过来啦,小朋友我们快和它们打招呼吧,动画先后出现词语寓言抬头学生认读。游戏争当小老师。和课件一起出示词语卡片寓言井沿口渴弄错抬

    头坐井观天无边无际教师指一个词,学生抢读,读准了就选他当小老师

    拿起相应的词语卡片教大家读。顺利完成任务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5)游戏一字开花。一个生字娃娃能够和很多汉字娃娃作朋友,组成不同的词语。

    课件演示井(井沿)(水井)()()你能给它找更多的朋友吗?鼓励学

    4、生用多种方式找(如:查字典、互相交流等)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同学。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记忆生字。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用多种方法巧记生字,

    如:换偏旁,编儿歌等,对好的方法要加以肯定。

    2)指导书写。指导学生按正确笔顺书写,重点指导渴和错观察这两个字在田

    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左右比例:左窄右宽,渴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注意写字的姿势。

    4)作业赏评,把书写得好的,展示出来奖励一朵小红花。

    (二)品读感悟,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边看边读,看图表现了哪部分内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3、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4、指明分段朗读,指导其他学生骊朗读作出评价。

    5、说一说:青蛙和小鸟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6、青蛙和小鸟因为天有多大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

    大得很。

    三、拓展归纳

    1、读,理解课文内容。

    (1)自己读。用勾出小鸟的话,用勾出青蛙说的话,反复读一读。

    (2)同桌读。同桌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边读边体会语气。

    (3)全班交流读。课件显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通过读,理解内容。你别说大话了!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得那么远吗?大话就是指虚夸的话,指导读好反问句语气,体会青蛙坚持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怎么会弄错呢?指导读好笑、一抬头、怎么会弄错等词语,体会青蛙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全班分角色朗读,想读谁的就读谁的,读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2、讨论交流,体会寓意。

    (1)小组讨论:小鸟和青蛙谁的话对?青蛙为什么错了?实践活动:让学生拿起卷好的

    小纸筒的一头看天,谈谈体会,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生,弄清青蛙错误的根源。

    (2)全班交流,体会寓意。小青蛙错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只井底之蛙?说一说

    学的局限,全面地看问题,不要犯和这只青蛙一样的错误。

    (3)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目光狭小(受局限性)

    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

    2、听故事《亡羊补牢》:课件演示画面,配乐播放故事。

    wángyángbǚlǎo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亡羊补牢

    学生读词语,提醒学生亡读后比鼻韵,牢是边音,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4、先指名读课题,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小朋友,请翻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生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同桌用生字卡考认生字。同桌互相出示卡片,比一比谁读得准。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开小火车读。对读不准的字音即时纠正。

    3)卡片出示词语羊圈、修一修、狼、亡羊补牢学生认读。

    4)游戏放羊。小朋友,天亮了。羊圈里的小羊都争着出去,请你帮助养羊把小羊一个

    一个地放出去吧!课件显示:一个大的羊圈,里面挤满了小羊,每个小羊身上都写着一个词语亡羊补牢修一修羊圈后悔赶忙结结实实,老师指一个词,学生认读,读准了,就用动画的形式把羊放出羊圈去。

    5)指导刻字写字。

    讲:学生观察生字后,讲字的结构和记忆方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方法,以好的方法要及时肯定推广。

    练:练习给生字扩词。让学生通过扩词练习,运用生字,积累更多的词语。

    写: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评:学生作业评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看图,图文对照说说故事内容。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对朗读进行评价。

    四、品读课文,朗读感悟

    1、读,感受人物人物心理活动。

    (1)自己读。认真阅读课文,用勾出反映养羊人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读一

    读,体会养羊人的心理变化。

    (2)小组合作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表演动作,体会邻居和养羊

    人的心理活动。

    (3)师生共同品读。

    2、讨论交流,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1)小组讨论:养羊人丢了几只羊?第一次丢羊生,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第二

    次丢羊后,他又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师生共同交流,体会寓意。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你

    想对养羊人说什么?如果你犯了错误,你会怎么做?教师总结引导:我们在生活

    中不要怕做错事,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同样值得表扬。

    五、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给别人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推荐课外读物《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第一次没修羊圈丢了一只羊

    第二次及时修好羊圈再也没丢过羊

    反思:

    20采蘑菇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会写本课生字。学习积累和运用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做事情只有从小事做起,才会有所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难点: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读《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

    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插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采蘑菇》(演示课件或挂插图,范读故事)

    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中,故事里的汉字娃娃正等着我们到它们家里去做客,我们先来认识认识它们。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本课生字字音。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

    一边读一边在文中画出要求学会的生词。

    3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4教师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全班认读生字的情况。

    三、写字教学

    1自己观察,尝试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

    2全班反馈,师生共同点拨。

    3把自己想写的字再写一写。

    作业

    描描写写: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

    2、读课文,质疑问难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弄不明白的问题,提出解决。

    二、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尝试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要求:不加字、不少字、不回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看图,说说图画内容,了解故事大意。

    三、品读,感情课文内涵

    1、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灰兔和白兔说的话。方式: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

    作适当的点拨。

    2、课本剧表演。以演助读,在表演中理解不屑、盼望两词的意思,体会灰兔的心理活动,在表演中继续理解白兔说的话:只因你放弃了那不起眼的一两朵蘑菇,最终便失去了满满的一篮子蘑菇!

    四、思考、拓展延伸

    1、紧扣课后第一题的二小题问:灰兔以后会怎么做?让小朋友创编故事。可用画画、文字、图文结合等表示,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续编故事,续画插图,激励创新。

    教师启迪:白兔把蘑菇分了一半给灰兔,说:只只因你放弃了那不起眼的一两朵蘑菇,最终便失去了满满的一篮子蘑菇!灰兔听了白兔的话,它以后会怎么做?请小朋友来当小作家和小画家,给课文和插图续上几个片断,怎么样?由于有开关故事作铺垫,学生很快就人编出灰兔听了白兔的话,它很后悔

    方法:让学生先说再画最后写和交流。

    a)完成课后第二题,搜集优美词语。

    板书设计:

    采蘑菇

    灰兔太小太少空哭了

    白兔不论大小满教育

    ↓(从小事做起,才有收获)

    反思:

    21小雨点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和会写要求的字,学习、积累、运用学过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品读中感悟到小雨点的了不起之处。初步懂得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的长处,

    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雨点的了不起。

    课前准备:本课的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猜谜,揭示课题

    1、猜谜语: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在地上却不见。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和雨有关的课文。

    3、同学们,我们来和小雨点打个招呼,好吗?齐读课题。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本课的生字词勾画出来。

    2)找出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词句的意思。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自读。

    2、小雨点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教师总结:小雨点开始觉得自己很平凡,心里觉得很悲伤、失望,后来听了两只青

    蛙的赞美,知道自己虽然看起来平凡,但是也有了不起的地方,于是变得自信。

    二、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音:你发现了什么?凡、谈、厌是前鼻韵

    母;另是后鼻韵母;奏是平舌音;注是翘舌音。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指导学习。

    1)小组互相抽认带音节的生字,互相纠正。

    2)认去掉音节后的生字。

    3)小组互相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些生字的?教师引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

    记住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巧记。

    4、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1)吃水果游戏:黑板上出示带有生字的水果卡片,让学生挑出带有生字的水果的

    卡片,让学生挑出自己喜欢的水果,然后认读背面的生字。如果认读正确,水果就归他。

    2)指导书写生字:老师引导学生先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顺,许、注、谈、蛙

    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蛙的右边是两个土,厌是半包围结构。谈、琴两字的笔顺。

    3)教师一边指导,一边示范。还要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

    惯。

    4)学生练习书写,按笔顺规则,把字写得匀称、美观。写后对作业进行展评、赏

    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作业:

    把你想写的生字和词语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jeyoo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荐】


    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图中两个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追问:还可以怎么说?

    指出:两个量的关系,换一个角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多媒体出示: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菠萝,右边放上四个香蕉,天平平衡。)

    提问: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菠萝,要使得天平平衡,右边可以放些什么?追问:还可以怎么放?

    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物体。

    3.口答准备题: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指出: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就能得出所要求的问题。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读题

    2.分析探索

    提问:也同样是720毫升的果汁要倒入到杯子里,这题与刚才的两题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小结:刚才两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一种杯子里,而这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两种不同的杯子里。提问:那么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用720÷(6+1),可以这样计算吗?追问:那该怎么办?同桌先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3.交流

    谈话: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该怎么办?

    追问:还可以怎么办?

    小结:两位同学都是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换成相同的一种杯子,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啦!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啊,刚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经蕴涵了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替换。(板书:替换)

    4.列式计算

    a:把大杯换成小杯

    提问:把一个大杯换成三个小杯(板书),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追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板书)能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每个大杯呢?(板书)

    小结:在用这种方法解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都看成了小杯,所以先求出来的也是每个小杯的容量,然后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

    b:把小杯换成大杯

    谈话:那反过来,把小杯换成大杯呢?(板书)

    提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几个大杯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指出:把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再把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

    提问:这样做的依据又是什么?

    指出: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就需要3个大杯。(板书)

    提问:能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吗?每个小杯呢?(板书)

    5.检验

    谈话: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还要对它进行检验。想一想可以怎么检验?

    指出:哦!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等不等于720毫升。(板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书)总之,检验时要看求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6.小结

    谈话:解这题时,我们可以把大杯换成小杯来计算,也可以把小杯换成大杯来计算,那你觉得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指出:解这题的关键就是把两种杯子看成一种杯子。

    (二)练习十七第1题

    谈话:把这道题目,做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指名板演)

    提问:把你的做法讲给同学们听。

    追问: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还要对它进行检验。就请你口答一下检验的过程吧!

    (三)教学“练一练”

    1.出示题目

    谈话:自己先在下面读一遍题目。

    2.分析比较

    提问:这题与刚才的例1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指出:哦!例1中小杯和大杯的关系是用分数来表示的,而这题已知的是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的差数关系。

    提问:那么这题中的大盒还能把它换成若干个小盒吗?那该怎么换?谈话:现在你能做了吗?把它做在草稿本上。

    3.学生试做

    4.评讲

    谈话: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指出:在大盒中取出8个球,就可以换成小盒;另外一个大盒也是这样。

    提问:现在这7个小盒中,一共装了多少个球?还是100个吗?几个?指出:算式是100-8×2,所以84÷7算出来的是每个小盒装球的个数。

    追问:把小盒换成大盒也能做吗?把原来的5个小盒换成5个大盒,现在这7个大盒中,一共装了多少个球?

    指出:算式是100+8×5,所以140÷7算出来的是每个大盒装球的个数。

    谈话:把大盒换成小盒算出结果的请举手!把小盒换成大盒算出结果的也请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是喜欢把大盒换成小盒来计算。

    5.检验

    谈话:同桌相互检验一下刚才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6.小结

    提问:解这题时你觉得哪一步是关键?

    指出:哦!还是把两种不同的盒子换成一种相同的盒子,然后再解题。

    三、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完整课题)

    提问:那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能给大家来举一个例子说说吗?指出:哦!当把一个量同时分配给了两种物体时,而且这两种物体是有一定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能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

    追问:那解题时该怎么替换呢?(那在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怎么来替换?)指出: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板书)求出一种物体的数量后,也就能求出另一种物体的数量。

    四、巩固练习

    1.用33元钱正好可以买12本练习本和8本硬面抄,练习本的单价是硬面抄的1/4。练习本和硬面抄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2.一袋薯片比一盒巧克力便宜3元。妈妈买了8袋薯片和15盒巧克力,一共花了91元。薯片和巧克力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练习十七2(机动)

    解决问题的策略

    ——替换

    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

    1.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共需要9个小杯

    720÷(6+3)=80(毫升)验算:240+6×80=720(毫升)

    80×3=240(毫升)240÷80=3(倍)

    2.把小杯替换成大杯共需要3个大杯

    720÷(1+2)=240(毫升)

    240÷3=80(毫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好文)


    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收藏,请便下次访问)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来源:网络20xx-08-1809:44:26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第47页的例题,做一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关键:初步理解0的含义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我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总是及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出示三个纸盒)教师说:“我给小朋友带来一个东西,想不想知道盒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谁能打开并说说用哪个数来表示它?”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㈡探索新知

    1、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出示物图)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图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2、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出示直尺)教师引导思考:0还可以表示什么?

    3、寻找“0

    我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集体交流不同想法。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㈢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较差。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富有情趣、灵活多样,要富有挑战性。根据这些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例如:巩固练习第2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游戏中尝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㈣全结评价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这样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学生数学的热情。总之,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减法

    目的;一了解减号和减法算式:

    二索求减法的算法

    三养成看图的风俗,能提出数学题目,并会解答

    重难点;从连动性的三副图中提出减法题目的算理

    教具准备;例一多媒体课件;送信卡片;找同伙卡片

    教学进程

    1条件测评;五分

    小朋友,前面咱们学习了五之内的数,想想,还会数吗?

    一,从零数到五

    2.倒数呢

    3.听师拍了几下

    四师说数,生拍

    五对口令,找五的对子数

    2引入(二分);请看;这有几支铅笔?(五支)送给小朋友三支,还剩几支?会算吗?这节课咱们就一齐来索求五之内的减法.比1比,看谁这节棵听讲最用心,举手最踊跃,回答音最亮

    3新课达标20分

    (1)学例一

    一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甚么?

    二哪副是第一副?你是怎样晓得的?甚么记号?

    三你能看着这两幅图提个数学题目吗?

    四用算式示意:三-一=二

    五了解减号-示意从三里面减去一个还剩二个

    六读算式;领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

    (2)学例二

    一齐读算式五-二=

    二算式示意甚么?

    三4人一组拿出小棒脱手摆一摆

    四交换;五-二=三

    五想想除了摆小棒还可以怎样算?

    六汇报用数数的法子,还可以用分成

    七看算式摆小棒五-一=五-四=

    八口算四-三=三-二=四-一=

    (3)学例三

    一师指点生在田字格里誊写算式,先描在算,比1比看谁写得最规范,最标准

    二评选

    三听算五-三=四-二=三-二=

    4课间放松十一分一二拍拍手

    三四点点头

    五六甩甩背

    七八跺跺脚

    九十我坐直

    5达标练习八分

    一填在书上书第22页

    二找同伙游戏(师那得数找算式)

    三送信游戏(邮筒上写得数站在前,听口令,拿着信封上写着算式的门生上前投信.其它门生说;小小邮递员

    真是不简单

    送信快又准

    大家都称颂

    四夺红旗竞赛男女生各五名

    6部署功课三分

    口算;五-四=四-三=三-二=二-一=五-三=四-二=五-一=

    七全课总结一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甚么,有甚么劳绩?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海版)第一学期p30

    认知目标:1、通过补充,会求缺少的加数。

    2、会根据提供的情景,叙述有关“补充”情节,并解答。

    能力目标:1、还缺几个可以继续往前数,也可以对和进行分拆。

    2、培养学生看图表述的能力和探究的精神。

    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通过补充求缺少的加数。教学难点:根据提供的情景,叙述有关“补充”的情节,并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教学设计思想:新教材十分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认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数学课程给学生越来越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时间操作的机会。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将成为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在本课设计中,我尽量遵循二期课改理念,体

    现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点,从一下几方面考虑:

    1、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学生学习新知,首先必须具备接纳新知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在学习新知前,要帮助学生整理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经验,为学新知作准备。因此课伊始,我设计了“上超市”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活动中做好学习的准备,并一次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2、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室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在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展现生活情景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本课中,我分别设计了“小亚和乐乐在干什么”和“小猫过生日”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探求新知的过程中。

    3、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进行教学。新课标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计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探索数学,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为体的能力。在本课中我设计了“鱼缸里还缺几条鱼”、“乘车游戏”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本课中,我尽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合作交流的

    良好氛围,以此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熟练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口算技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智慧老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演示课件“智慧老人”】他给我们带来了一组题,你们想不想做?

    1、口算:3+2=2+7=6-3=9-4=

    2、口答:30里面有()个十,60里面有()个十.4个十是(),9个十是().

    师:智慧老人发现没有难倒你们,他又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继续演示课件“智慧老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加法

    (1)师:谁来读一读这道题?(板书:20+10=)

    师:20加10表示什么?(表示把20和10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你能用小棒分别摆出20和10吗?下面就请你试着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摆小棒算结果,并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2)全班汇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摆、怎么算的?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先摆两捆小棒表示20,再摆一捆小棒表示10,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是3捆小棒,也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0是2个十,10是1个十,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教学例1的减法

    板书:30-10=

    (1)师:30-10表示什么?(表示从30里面去掉10)这样的减法题你知道怎样想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可以摆小棒,也可以口算.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摆3捆小棒表示30,拿走1捆就是去掉了10,还剩2捆,2捆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30是3个十,10是1个十,3个十减1个十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想:10加20等于30,所以30减10等于20.)

    3、小结:

    刚才我们研究的题目有什么特点?(都是整十数相加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师:做这样的加减法,怎样想呢?(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相似,只是计数单位不同,10以内的加、减法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得几个一;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得几个十.)

    智慧老人看到同学们这么会学习,非常高兴,他奖给我们全班同学一颗智慧星,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希望同学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表现更出色.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做一做(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题)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左边有4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墨水,一共有多少瓶墨水?)

    谁会列式?(40+20=)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这幅图还可以理解成什么意思?(两边一共有6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左边有多少瓶?)

    怎样列式?(60-20=)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请你独立计算出这两道题的得数,把它写在书上.

    2、口算:3+2=4+5=6-4=

    30+20=40+50=60-40=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订正:每组题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每组题相加或减的数相同,但计数单位不同.每组的第1题是几个一加或减几个一,还得几个一;第2题是几个十加或减几个十,还得几个十.)

    3、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做一做(3)”.(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3题)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珠子,怎样列式?请你独立完成这两道题.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第1题是40+3=43,第2题是40+30=70,注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4、对比算:40+3=60+2=7-5=

    40+30=20+60=70-50=

    同桌一组,各做一行,完成以后互相检查,对比说不同.

    5、口算比赛: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同学发小红旗)练习十一2.20+50=60-20=60+30=

    50-30=40+10=80-70=

    3.40+7=30+60=9+50=

    25-5=90-30=68-8=

    20+80=6+70=100-5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一教案由斐斐课件园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6.7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6和7的认识

    学生的好奇心:

    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深,上课只能坚持20分钟左右。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有好奇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将

    他们引到数学教学中,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材分析:

    《6和7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这节课在认数教学中,要教学数的基本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要求教师有严密的思维能力及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的操作,使学生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结合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数学的快乐。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并愿意探究数学知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

    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教学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5.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儿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出示课件并齐读儿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小朋友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只小松鼠呀?(5只)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认识数字6、7及书写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2.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1)请小朋友们观察主题图。你们从主题图上看到了什么?

    (2)同学们自由回答

    (3)小朋友说得真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那么请小朋友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4)让学生先说再上来示范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5)师小结。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老师现在明白了,6可以表示6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7呢?可以表示7根小棒、7棵小草、7朵小花……原来6和7有这么大的本领呀。

    (二)6、7的数序和比较6、7大小教学.

    1.教学数序。

    出示计数器:课件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再添上几颗珠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教师示范拨,抽生拨。小朋友拿出计数器一起拨)

    提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a.小松鼠看到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可高兴了,蹦啊跳啊,这一跳,可把顺序给跳乱了,你能帮它们重新排队吗?

    b.屏幕出示七只编号的小松鼠。并且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

    2.小朋友帮小松鼠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因此它们想送给大家一把尺子。但是路上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而且有三个数也看不

    清了,怎么办呢?你能帮它们吗?

    (1)出示缺数字的断尺,填上空缺的0、3、6。(什么数字既表示没有,又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根据尺子教师提问:

    这把尺子上有几个数字?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5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右边是谁?他们就是你的邻居。4和6是5的两个邻居,也就是5的相邻数。你知道6的相邻数是谁吗?

    3.比较5、6、7的大小

    出示点子图(课件出示)

    (1)这三幅水果图分别用什么数字表示?

    (2)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记录,再小组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要求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小组作汇报

    (3)表扬写得最完整的小组

    4.动手拿一拿。

    第一组的同学每人拿6个圆片,第二组的同学每人拿的三角形比第一组的圆片多1个,第三组同学拿的圆片比第二组的三角形少1个。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数学乐园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一起去寻找呢!

    四、书写。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6像什么?(口哨)指导书写:6是一笔写成的,注意6的肚子是鼓鼓的,不要让它饿着哦。(书空)7象什么?(镰刀)起笔和日字格的上线起平,在右上角往下,在日字格的下线中点部分收笔。(书空)在拼习本上写一写。抽生写一写。

    课堂练习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3页的练习

    5○66○76○57○6

    作业设计

    .练习七第2题3题。

    本网推荐其他精彩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捆小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补充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迎新年

    教材p91-92《迎新年》

    教学目标:

    本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由分数的再认识、可能性与面积计算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通过这一活动目的是能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活动一:完成调查表

    组织学生适当地先复习分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的知识内容,随后按顺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迎新年”的活动在呈现数据表后,可以请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自己解答。而后,当场组织学生(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的方砖并列铺

    ②用边长50cm的方砖错位铺

    ③中间用边长为50cm方砖,四周用红色地砖

    ④用边长50cm的方砖斜着铺

    师生共同研究哪种方案好。

    四、实践应用。

    师:如果选30*30规格的或40*40规格的,又该怎样铺呢?请你来试一试。

    五、活动小结,发散联想

    师:通过本节活动课你受到什么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布置装饰家居时)还有哪些方面的计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铺地砖

    第三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地毯上的图形面积2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过程与方法: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2)学会与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重点难点及处理问题的策略

    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性。难点是灵活运用方法。

    借助图形,让学生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新课。

    我要说班里每位同学都是优秀的设计师!因为大家都在设计着自己美好的将来,所以在很用功的学习。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使自己美好的设计成为现实。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同行——一位地毯图案设计师,设计的图案。

    课件展示地毯上的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特点,说发现。

    地毯是正方形,边长为14米蓝色部分图形是对称的,??

    师:看这副地毯图,请你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问题:“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师板书课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如果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呢?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想,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班内反馈。

    请学生汇报蓝色部分面积,重点汇报求蓝色面积的方法。对于每一种方法,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给以肯定。

    学生的答案也许有:

    (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数方格法)

    (2)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化整为零法)

    (3)用总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大减小法)

    (4)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蓝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转移填补法)

    4.学生总结求蓝色部分面积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课本第19页练一练)

    1.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求图1的面积。

    (2)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满一格的当作半格数”。

    2.第2题。

    独立解决后班内反馈。

    3.第3题。

    (1)学生独立填空。求出每组图形的面积。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反馈答案。

    (2)学生观察结果,说发现。

    第(1)题的4个图形面积分别为1、2、3、4的平方数;第(2)题与第

    (1)题进行比较,第(2)题的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前3个图形面积的一半。

    四、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进行了那些活动,你收获了什么?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可以“大减小”,还可以转移填补。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纸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

    第四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的大小2

    分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什么叫通分,学会通分的方法。

    2.能力目标:在通分的基础上,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为下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好基础。

    (一)创设情景,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什么娱乐节目?

    生:非常6+1幸运52

    师:今天就让幸运带给我们五年级二班每个人好吗?在幸运52的幸运擂台挑战之前要知道我们班的课堂比赛规则:

    a.把我们班分成四大组,如果哪一组回答问题出色,或者回答问题积极相应加上两颗星。

    b.如果哪一组不听人家的回答则倒扣一颗星。

    c.最后看哪一组胜利相应进行奖励。

    [设计说明:这种比赛关键在平时,所以在课前我已经分小组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早已让他们盼望着课的开始,我以主持人的身份调控比赛的时间、顺序,以协作者的热情感染整个课堂的气氛。]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板书:分数大小比较)

    (二)小组探究,互帮释疑。

    师:(出示学校的平面图,上面标出操场、教学楼的面积分别占学校总面积2/9与1/4。)谁能说说是操作的占地面积大?还是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生: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生:操场的占地面积大。

    师:同学们可以通过折纸、画图、想象、语言表达等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

    [设计说明:部分学生的猜测是错误的,教师欲擒故纵,乘势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引领学生开展研究]

    (三)、汇报讨论,教师解惑。

    师:谁来说一说,2/9与1/4哪个分数大?

    生1:我们这组用的是折纸法,把二张同样大小的纸,一张平均分成9份,取这样的2份;另一张平均分成4份,都取这样的1份,从纸上可以看出:

    12>……49

    [设计说明:有的小组用的是想象法,如吃大西瓜;还有用的是画线段图。老师根据课堂气氛和学生汇报的情况,如:语言组织、层次是否清楚等,老师可以给小组以加星以鼓励。]

    生2:以前我们学过怎样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相同的分数,经我们组的一致讨论,将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就便于比较了。

    师:那么大家试一试吧!

    (学生试做,汇报)

    生3:可以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192812==所以>43693649

    生4:可以先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122212=>所以>488949

    [设计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根据情况给相应小组加星,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

    师(小结):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就是通分。幸运挑战57比较和,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68

    生5:可以用5、7的公倍数35做分子,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变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生6:可以用6、9的公倍数54做分母,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生7:可以用6、9的最小公倍数18做分母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师:同学们思考生6和生7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通分的方法?为什么?

    生8:生7的方法好,因为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

    生9: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这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各不相同,不能直接比较大小按通分的方法我觉得麻烦,由于这两个分数都与1接近,可先用1分别减去以上两个分数,再比较所得差的大小,然后再判断原分数的大小。

    517111因为1-=,1-=,>。668868

    57所以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的得到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今后我们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就不需要画图、折纸等方法了,那么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怎样比较?谁来完整的说一次。

    生10: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异分母分数通分后按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实际就是一个小结,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学会条理化和系统化]

    第五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折纸3

    折纸——不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书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推理和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中培养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1435和和4639

    2、回顾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你是怎样想的?

    +55

    1–77

    二、揭示课题37+2719+5911–1515555–1212

    111、出示例题:小华要用一张正方形纸的折小船,用它的来折小鸟,那么小24

    华一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呢?

    2、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3、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4、现在要计算两张纸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5、请你估计一下,两次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想一想,这个算式要怎样计算。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板书)

    三、自主探索。

    1、认真看书自学p66页,然后在练习本上完成p66的试一试。

    2、同桌互相讨论、交流“如何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

    3、交流汇报。

    11(1)“与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24

    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2)“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3)“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归纳总结方法:

    1、指名板演,试一试,并根据计算发现什么?

    2、归纳计算方法:

    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看图填一填。

    2、数学小医生。

    24221314+==-==4610159542

    六、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向你推荐更多精彩文章: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找最大公因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比较图形的面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5的倍数的特征1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好文)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

    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①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②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初读感知

    ①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③检查读书情况。

    ④讨论交流。

    再读质疑

    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②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①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②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拓展练习

    ①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②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板书:

    32*好汉查理

    调皮爱搞恶作剧

    有礼貌自信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们的民族小学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们的民族小学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学习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范读。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4、读了课文后,你觉得这座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学生议一议,教师小结。

    三、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这座民族小学的美,从哪里能看出来?同学们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学生读后,说的可能有:

    环境的美:路上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大家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窗外??

    人的美: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的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2、这是一座美丽的学校,还是一座怎样的学校?再读再议。

    学生读后,说的可能有:团结、友爱。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来读一读,培养从阅读中感悟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学习习惯。

    3、这座小学是一座边疆的民族小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提示:找与我们的学校不同之处。

    四、整体回顾,细读品悟,感情朗读。

    1、我们的民族小学给你的印象怎样?交流感受。

    学生说后,老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吧。

    展示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现在,让我们仔细看看他们上课的情景吧。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他们上学路上、课堂学习、课余玩耍的情景,感受到这是一座美丽、团结、友爱的边疆小学。你喜欢这座民族小学吗?请对那里的学生说几句话吧。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作业。

    1、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

    第四篇: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天地二笔下生花》教计设计理念《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一句从写作的定义中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后一句对写作的要求则强调作文教学要真实的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中年级强调能够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本次习作设计力求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任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想象,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2、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课前准备搜集表示声音的词语、句子,

    并抄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同学们,学习了第二单元《声音》,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谈在课文中学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声音。)是啊,自然界的声音美如天籁,只要用心去聆听,你就会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丰富。就让我们把在课下搜集的表示声音的词语在这里展示一下吧。(学生将自己课下搜集的词语进行交流,教师随机板书出词语。)

    这些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声音,下面就让我们想一想,自己所喜欢的声音?和你喜欢的原因?可以尝试用上我们搜集来的词语。

    【回忆接触到各种声音,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其实描述也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锻炼。搜集表示声音的词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厚基而勃发。】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激情。

    1、思考:自己喜欢的声音,和喜欢的原因。然后和同桌交流。

    建议:想的时候,可以先想想有哪些词语可以用在自己的话里,把自己喜欢的声音描述得更形象。

    2、汇报。

    (1)先说一说你喜欢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然后再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声音可以用哪些词语描写,再模仿一下自己喜欢的声音。请同学们评一评。

    (2)把描写声音的词语用到自己喜欢的声音中,组成句子,然后连起来自己先说一说,再和同桌说说。小结:同学们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词汇,表达了自己喜欢的事物,真不简单。

    【语文学习要理解,还要学会运用,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能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在加上老师、同学的鼓励,让他们在交流中、表达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出示图片,编故事。

    过渡:刚才,我们都把自己喜欢的声音,向大家做了展示,有很多同学都说的非常好,用词准确,语言通顺。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这里有一些声音,请你们听听。

    1、谁来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请你想象一下是谁的声音呢?说一说。(播放青蛙的叫声。)

    2、学生回答:(青蛙的叫声。)

    3、出示图片,和刚才想象的对比,观察青蛙的表情神态,想象它在唱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4、汇报。

    5、把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整理成一个小故事,自己说一说,然后在小组里讲一讲,看谁讲的最精彩。评议,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充分想象,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学习不惟别人是从,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同学们合作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学会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过渡:一幅图片,几声蛙叫,通过我们的想象,成了一篇美丽动人的故事,多么了不起的创作呀!请再听,老师相信你还会有更感人的故事。

    6、播放钢琴曲,同时出示图片。请同学想象??

    7、汇报。

    8、将刚才汇报的内容,自己再说一遍。

    【将图片和声音同时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编自说的表达才能。】

    过渡: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下面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将这两幅图联系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吧。(两幅图同时出示)

    9、同学们自由的想象,自己编故事,说给自己听。

    10、汇报。评议。

    过渡:两个原本没有任何联系的图片和声音,通过我们的想象,却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老师真的很高兴。同学们一定有兴趣将这个故事编得很完整。下面就让我们继续来画一画,想一想,把故事编完整吧,相信你们一定行。

    9、出示空白图片,请同学们在书上边想象边画,编故事。

    【为学生创造学习的空间,自主的、有创造性的学习。】

    10、在小组里编,然后选代表汇报。

    11、将刚才我们自己说的话,整理一下,讲给同桌听听。

    【始终让学生们尝试到学习的快乐。】

    过渡: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声音,还自己动口动脑编故事,我们的收获真大呀!下面就请大家把我们刚说的内容,整理一下,然后选择一种写在作文纸上。

    【有选择性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的良好契机。】

    12、出示习作要求。

    (一)、(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3)、有真情实感

    (二)、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找人合作,选择学习。确定题目和文体。

    (三)、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文本开始写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交流评价

    1、认真地读读自己的习作,把不通顺的地方自己进行修改。

    2、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点评者要做到:你最欣赏哪一点给他提一个意见。)

    【作文是我手写我心,然后进行自我评价,培养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和作文的态度。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佳作评赏: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五、总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让我们的笔下生花,华丽的文章迟早会跃然纸上的。

    附板书设计:笔下生花

    声音的词语:哗哗噼里啪啦咕咚叽里呱啦扑通

    喀嚓唧唧喳喳哗啦叮丁咚咚呼噜

    ??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课件练习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我会拼

    píngbàhúdiéchuāndài

    ()()()zhāohutóngzhōngkǒngquèwǔ

    ()()()

    我会读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徳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我能填

    píngdàihú

    ()坝()表()蝶

    ()果()领二()

    ()等爱()()水

    我会选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放学了,操场上十分(安静宁静平静)。

    想着妈妈期待的目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安静宁静平静)。

    画龙点睛

    ()的国旗()的服装

    ()的小鸟()的铜钟

    ()的老师()的枝干

    想想说说

    这所小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和小伙伴说说。

    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

    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

    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

    恭喜你读懂了课文,奖励你一颗

    读读比比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课间活动真热闹!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学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积累窗

    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

    展示台

    学完这篇课文,大家的感受可不一样哦!

    明明:我也要按照上学、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写写我的学校!东东:我要把课间活动的场面画出来!

    亮亮:(收藏好范文,请便下次访问)我想去图书馆查查少数民族资料,再把喜欢的图片贴到这里!你一定也有许多感受,右面的天地任你驰骋!

    你呢

    默认推荐其他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p33-3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

    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板书:(长×宽+长×高+宽×高)×2。

    板书:(长×2+宽×2)底面周长×高+长×宽×2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实践运用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说明至少的意思。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五、评价体验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学习上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是什么?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六、、作业:

    1、看书

    2、实际测量

    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同学们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二年级数学教案_教学工作总结推荐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1页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难点:用户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支长些?哪支短些。再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2)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起点,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让宝贝量一量准备好的纸,让宝贝说一说怎么量的。

    五作业:

    1、填空: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铅笔长()厘米(2)数学课本长()厘米(3)铅笔盒长()厘米。

    第二课时

    第二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9种笔画。

    教学重点:学会10个生字,认识9种笔画。

    教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小朋友,学完了汉语拼音,我们就可以借助拼音读书、识字啦,你们高兴吗?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汉语拼音来学习一首诗。

    二、指导看图说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得怎么知道的?

    2.这是个离我们不远的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达,再看看有几户人家。

    3.这里住的人家不多,只有四五家。再数数看,图上有几座亭台楼阁。

    4.花多吗?能数得清吗?

    三、初读课文

    1.学生照拼音自读古诗。

    2.指名分句朗读,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投影:(书上生字)

    教师讲述:田字格中的字是本课要求学习的生字。这些字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用。标在田字格上方的是组成生字的基本笔画,必须认识。

    2.齐读生字。

    3.教师带领学生在文中把生字一一画出,再读一读。

    五、指导写字

    1.认识笔画,提示写法。

    一:横﹁:横折、:点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20xx-20xx学年度环保课程教学计划

    郑井小学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好环境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所以环境教育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之中,特制定本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一、组建环境教育领导小组

    为确保环境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序的进行,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环境教育工作进行及时的组织检查。

    二、组建环境教育任课教师队伍

    环境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并能感受到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知道保护环境也是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环境教育与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息息相关,每一位任课教师就是环境教育的任课教师。根据环境教育具体内容各任课教师教学任务如下:

    1、全体任课教师教学任务

    为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任课教师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境教育。全体任课教师要在自己所担任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要有教案。

    2、科任教师教学任务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课任教师除在本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之外,要收集整理有关保护生态,节能减排,应急避险,健康生活观念及知识等方面内容,形成教案并授课,各任课教师选择环保的内容尽量不要一样,教案更不能雷同。

    三、教学措施

    1、环境教育课程课时与班队课程,课时整合,各任课教师在本学期内完成自己所担任的教学课时任务。

    2、任课教师要备好课,有完整的教案。

    3、各任课教师合理安排好上课时间,并在学期末上交自己所担任的全部环境教育课时教案。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

    1、各年级以班为单位,本学期组织开展一次以《保护生态环境争做生态公民》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的主题要鲜明,内容要突出,有环保教育意义。

    2、学校组织的活动

    (1)环保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志愿者清扫日到社区清扫白色垃圾,刷洗不法的小广告及宣传活动。以学校带动社会公民具有环保意识。

    (2)环保宣传活动,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窗、板报以环境教育为主题进行宣传。

    五、环境教育教学工作活动中引进评比,表彰机制

    1、各任课教师认真备课,讲课,随机听课。

    2、本学期举行环境教育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每一次开展的活动前学校制定活动要求和评比条件,活动后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20xx3年9月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一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镇巴县永乐镇中心小学齐静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50页,例1,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

    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

    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

    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

    45=58=79=94=73=68=95=88=78=36=99=67=

    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八五十六三()二十七六()五十四七()六十三二()十八()七二十八

    3、计算下面各题。

    24÷615÷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二、情景导入

    谈话:欢乐的节日里小朋友们可高兴了,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出示课本第48页情境图,观察情境图,找到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第一组做了56面红旗,挂成8行;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请同学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适当提示)

    (1)第一组做了56面红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有几面?

    (2)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个?

    (3)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探究

    二年级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起解决吗?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2、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

    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四、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9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50页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9题、第12题。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教案

    长度单位

    一、教学内容:长度单位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的方法的多样化,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时间:20xx年11月15日

    四、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亲自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化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五、辅教工具:小刀、粉笔、铅笔、三角尺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

    1、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长短短的物体,(请你继续关注好范文网)这些物体是长还是短都需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比较。下面我们就共同探究如何统一测量标准。

    2、;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

    (1)、讨论怎样用实物测量数学课本的宽。

    (2)、小组合作,量粉笔、铅笔和三角尺的宽。

    3、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

    4、用同一物品做标准去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

    (三)、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p2的做一做第一、二题。

    七、教学小结:

    同学们亲自量过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测量同一物体,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用同一物品做标准测量不同的物体等不同测量方法得知,要知道物体的长与短必须用同一物品做标准去量。

    八、课外作业:

    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的长与宽。

    九、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长宽长与短

    十、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了长度单位,且初步会用不同的测量工具量各种物体的长度。在课堂上,学生积极配合老师,气氛比较活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向您推荐相关范文:

    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集合八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29、30)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初三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 证明(二),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 证明(三),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其中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这三章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这两章是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的。频率与概率 则是与统计有关。

    四、教学目的:

    在新课方面通过讲授《证明(二)》和《证明(三)》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在《视图与投影》这一章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在《频率与概率》这一章》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频率与概率系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反比例函数》这两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几几何何部分《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代娄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反比例函数》。以及与统计有关的《频率与概率》。《证明(二)》,《证明(三)》的重点是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难点是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视图与投影》和重点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并能根据三种图形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是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明确视点、视线和盲区的内容。《一元二次方程》, 《反比例函数》的重点是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和解析式探索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难占是1、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频率与概率》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难点是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六、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新课开始前,用一个周左右的时间简要复习上学期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几何部分。

    2、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4、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5、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七、教学进度:

    全学期约为10 周。安排如下:

    内容 复习上学期内容 证明(二) 一元二次方程 证明(三) 视图与投影 反比例函数 频率与概率 綄合复习 期末测试

    时间 07.9.1—9.10 9.11—9.30 10.1—10.26 10.27—11.17 11.18—12.2 12.3—12.17 12.18—12.31 20xx.1.1 —1.31 20xx.2.1-期末考试及改卷

    课时 6 13 12 11 8 9 10 15 5

    周次 1 2 3 4-5 6 7 8 9 10

    除了以上计划外,我还将预计开展转化个别后进生工作,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作业。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年级:九年级 科目:数学 教师: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学期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特制定计划如下:

    【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的十八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计划完成九年级下册一部分新授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学期期末检测分析,发现班级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是少数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首先介绍二次函数及其图象,并从图象得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然后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最后通过设置探究栏目展现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二十三章 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第二十四章 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第二十七章 相似:是在前面研究图形的全等和一些全等变换基础上的拓广与发展。全章共分三小节内容。第一小节“图形的相似”主要介绍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并探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二小节“相似三角形”主要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第三小节“位似”研究了一种特殊的相似——位似,研究了位似图形的画法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

    【本学期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章节复习时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7、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8、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9、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课时安排】

    章节 课时 教学起止时间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13 第一、二、三周

    第22章 二次函数 12 第四、五、六周

    第23章 旋转 7 第七、八周

    第24章 圆 16 第九、十、十一周

    第25章 概率初步 9 第十二、十三周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 8 第十四、十五周

    第27章 相似 14 第十六、十七、十八周

    期末总复习 第十九周~期末结束

    20xx年8月27日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三(5、6)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初三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 证明(二),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 证明(三),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其中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这三章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 这两章是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的。频率与概率 则是与统计有关。

    五、教学目的:

    在新课方面通过讲授《证明(二)》和《证明(三)》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在《视图与投影》这一章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在《频率与概率》这一章》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频率与概率系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反比例函数》这两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六、 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几几何何部分《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代娄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反比例函数》。以及与统计有关的《频率与概率》。

    《证明(二)》,《证明(三)》的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

    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

    难点:

    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视图与投影》和重点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并能根据三种图形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是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明确视点、视线和盲区的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的重点: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和解析式探索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难点:

    1、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频率与概率》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

    2、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七、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新课开始前,用一个周左右的时间简要复习上学期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几何部分。

    2、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4、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5、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担任初三年级数学,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思想: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

    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六章.

    第一章 证明(二)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证明(三)

    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

    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

    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

    三、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 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 抓住课堂45分钟。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 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四、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五、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5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数学备课组以加强备课组建设为根本,以理论学习为手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搞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打造“主动,有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相互了解,老师们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有深刻的认识,老师们普遍感觉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我们初三数学组在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三、具体工作要点

    为全面推进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课堂组织水平,特制定本组教研活动如下:

    1、加强管理,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按时参加集体备课,针对学生实际,以学法指导为中心,重点备每一课时的教案、课件、学案,中心发言人提供一课时的课件和教案文本给每位成员,并准确解读教案及设想,集体讨论修订形成二次教案,作为优秀教案存档。

    2、加强教师交流,团结协作,群策群力,落实讲课、听课、评课制度,常听推门课,多相互交换意见。

    3、强化研究意识,教师对要讲解的题目和知识,必须充分思考如何教给学生方法,讲前要先做,不定期检查通报。

    4、狠抓培优治跛,负责培优的教师必须有计划、有内容、有安排、有教案、有考评、有分析、有效果。

    5、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原有的教学理念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学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6.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中非常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才能跟好的进行学习,更好的吸收知识。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培养差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同学都有更大的提高。

    7.要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由于我校初三学生很多,他们的性格很复杂,数学素质差距较大,为缩小在数学上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我们将采取以下的措施:

    通过平时单元考试和课堂了解,每位数学老师挑3—4个进行重点帮教补差。与此同时,由每个学习小组长带一个后进生, 双管齐下,共同提高。再是平时也要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培养小组长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班内形成一种要学习的好风气,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对每一位差生和尖子生负责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每一位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其实他们才是班级灵魂和中流砥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才能整体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我们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8.认真组织好作业批改与交流,单元考试与分析,严格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对学生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通报并研究,对每次单元过关考试都要认真分析和总结。

    9.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教研活动,了解本学科的教学教研的新动向,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

    我们会在总结上学期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更加认真,更加努力,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希望能在本学期能够更上一层。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电子备课措施

    1.认真组织同学科精心组织,群策群力,努力提高电子备课的质量和电子备课的实用性。

    2.加强电子备课中练习的实效性,积极与有关的中考题目相联系,体现电子备课中练习的时代性,和新颖性。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6一. 教学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

    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 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 抓住课堂45分钟。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五章.

    第一章 分式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 圆

    第四章 图形的全等

    第五章 样本与总体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 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三. 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四.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周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主 要 内 容教 学 目 标

    1整式的除法会单项式或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会约分、通分、乘除、加减运算

    3分式方程解法会解分式方程

    4一元二次方程及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完成与探索的总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6圆的相关知识了解圆的有关概念

    7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掌握各种位置关系有应用

    8圆的相关问题综合知识

    9期中前复习查漏补缺

    10期中检测自我检查相当激励

    11全等三角形的识别学会判断

    12命题与证明学会初步说理

    13尺规作图会简单地尺规作图

    14复习总结本章

    15样本与总体能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

    16用样本估计总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明白原因

    17概率懂得概率含义与预测

    18本章小结熟练掌握本章内容

    19总复习本章内容及串联

    20期终考试检测师生的教与学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目的

    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二、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三、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 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第二十四章 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本章内容知识点多,而且都比较复杂,是整个初中几何中最难的一个教学内容。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四、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设置好每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2、加强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解题作答能力和正确率。

    3、精心组织单元测试,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分析与讲解,力求透彻。对于少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辅导,突破难点。

    4、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8一、教学思想:

    1、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

    3、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4、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5、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6、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

    7、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

    8、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

    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5分钟。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五章。

    第一章:分式。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圆。

    第四章:图形的全等。

    第五章:样本与总体。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

    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三、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四、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五、周教学进度安排。

    1、整式的除法:会单项式或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会约分、通分、乘除、加减运算。

    3、分式方程解法:会解分式方程。

    4、一元二次方程及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完成与探索的总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6、圆的相关知识:了解圆的有关概念。

    7、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掌握各种位置关系有应用。

    8、圆的相关问题:综合知识。

    9、期中前复习:查漏补缺

    10、期中检测:自我检查相当激励。

    11、全等三角形的识别:学会判断。

    12、命题与证明:学会初步说理。

    13、尺规作图:会简单地尺规作图。

    14、复习:总结本章。

    15、样本与总体:能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

    16、用样本估计总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明白原因。

    17、概率:懂得概率含义与预测。

    18、本章小结:熟练掌握本章内容。

    19、总复习:本章内容及串联。

    20、期终考试:检测师生的教与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好文)】相关推荐
    小学新学期语文老师课堂减负计划 【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依旧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此外在平时教学时还需要制定一个教学计划,可以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比较好呢?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新学期语文老师课堂减负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英语教师工作计划3篇优秀文章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本文是初二英语教师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初二英语教师工作计划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