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汇总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25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汇总。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桥梁,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栏目小编精心挑选了一篇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的文章相信你会喜欢,将这篇文章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让大家一起受益!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1)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2)

    一、设疑自探(9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习用数学?

    (3)学习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习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 解疑合探(19分钟)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习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习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四、运用拓展(9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习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习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3)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4)

    一、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

    28+34

    52-20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我对大家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让全国人民也非常满意,你们想知道他们得奖的情况吗?

    1、出示表格

    金牌银牌铜牌

    321714

    2、根据表格编一道两步试题。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组内讨论该怎样计算?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说师板书。

    32+17+14=63

    师:这几位同学真聪明,说出自己的方法,你们喜欢用这种方法?好!现在你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试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6、完成

    35+26+24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时用了几个竖式?谁能只用一个竖式就能算出来呢?

    你是怎样想的?师板书

    35+26+24=85

    师:真棒!现有我们把原来的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比原来简便多了,这就叫“简便写法”。

    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连简便写法都能自己想出来。看来下面的这道题也难不住大家了。不过也说不定,你们中间会有个“小迷糊”,看看谁愿意当小迷糊!

    7、试一试:

    (1)对学生提出要求:先叙说题用两个竖式来写,然后再把两个竖式写成竖式的简便写法。

    (2)指名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62-15-17=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黑板上的这几个题,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师板书课题。在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二种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叫“简便写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l~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l~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l~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图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预期目标

    活动反馈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小组活动。

    五、全课小结(略)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初步地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并会认l~5这几个数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到的。

    点子图则让学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联系。

    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利用这个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此活动是为了初步建立数与图之间的联系。并且让学生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6)

    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

    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

    准备

    卡片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创设情景

    二、自主探索

    三巩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想怎样算?

    (4)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4、“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看第3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直接写得数。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课时数 第 2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掌握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

    2、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弄清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区别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3、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

    重、

    难点

    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复习旧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

    1、口答(数的组成)

    2、口算

    口算70+2你是怎样想的? 70+20呢?

    1、教学45+30

    (1)谈话:今天停车场里开来了几辆汽车。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求:大客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板书:45+30=

    (3)你是怎么算的?和同位说一说。

    (4)全班交流。

    A、先摆4个十5个一是45,再摆3个十是30,合起来是75,因为有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75。

    B、演示:计数器

    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是45,再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合起来是75。

    追问:这3颗珠子,为什么要拨在十位上?

    C、 40+30=70 70+5=75

    总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40+30等于70,再算70+5等于75。

    2、教学 45+3

    提问: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

    45+3等于多少?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重点围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算”展开。

    3、比较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计算45+30时,要先算40+30;而计算45+3时,要先算5+3。

    1、想想做做第1题:

    追问:在计数器上拨26+20和26+2有什么不同?在计数器上拨50+34和5+34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比较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40个苹果,34个梨,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你会求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你有什么收获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时数 第3 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说明思考的大致过程,初步积累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

    3、通过探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

    重、

    难点 重点: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 激趣导入

    二、 引导探究

    三、 巩固应用

    四、课终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可爱的小猴子皮皮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咱们来比一比谁学得更好一些。有没有信心?

    师:看,猴妈妈带着皮皮正在做什么? (摘桃子。)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幅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

    1、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板书: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的意思和要求的问题。

    (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解决问题。

    师:你知道原来是什么意思吗?

    师:现在桃子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是哪两个部分?要求原来的桃子,我们就要______?

    谈话:谁能完整的来说一说,怎样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师:你会列算式计算么?

    23+5=28 或 5+23=28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要求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小结:把已经摘下的.23个桃子,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来的桃子。(再次出示)

    3、指导写单位名称、口答

    从今天开始,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后,小朋友都要自己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 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呢?板书:个

    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要在得数后面写单位名称,还要回答题目里的问题,以后在求出结果后,都要口头回答,这叫口答。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

    师:检查一下,想的对吗?算的呢?

    4、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还剩的和已经的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图中小朋友在玩拼图。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板书:一共有多少块拼图?

    学生列式计算。(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算式)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已经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12+4=16(个) 4+12=16(个)口答:......

    师:要求妈妈买了多少苹果就是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

    3、“想想做做”第4题。

    师:生活馆里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两个小朋友在养蚕)

    出示:(1)玲玲养了36条蚕,兵兵又送给她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

    (2)玲玲养了36条蚕,送给兵兵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

    请学生自己默念,边看边思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学生分析交流,列式计算,口答。

    4、拓展练习

    最后老师还要带大家到智慧屋里去转装,看看谁能赢得智慧之星的称号!

    树上飞走了24只小鸟,_______________,树上原来有几只?

    问:这个题目能算吗? 再问:为什么? (只有一个信息或缺少一个数学信息。 )

    追问:你能给这个题补充一个数学信息吗?你想怎么填? 你会算么?怎么列式。

    写出算式。 24+_____=_____(只)

    口答。

    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用加法。列式计算后还要写出单位名称,还要口答。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七 课时数 第 4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

    重、

    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 、计算练习

    二、解决问题

    三、全课总结

    1、 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

    34+2 2+35 61+8

    34+5 2+53 80+17

    34+20 20+35 3+36

    34+50 20+53 37+20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计算方法的不同。)

    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题目:

    59+20 6+33 40+27

    43+6 18+70 92+5

    30+28 6+31 23+40

    (1) 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 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 学生独立计算。 (限时2分钟)

    (3)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1)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47+2与47+20,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1、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

    (1) 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2) 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

    (3) 交流结果,列式理由。

    2、 练习七第5题。

    (1) 集体读题,理解题意。

    (2) 独立列式。

    (3) 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有了哪些进步?

    课题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课时数 第 5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

    难点 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深化

    四、课堂总结

    1、口算:

    73+30= 40+5= 36+20= 21+50=

    60-30= 30+8= 36+2= 21+5=

    2、指名说硕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1、情境图。提问:

    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

    学生探索算法。

    A、同学们,45-30=?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B、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C、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摆一摆。着重让学生说说:减30怎样减。

    第二种:想30+(15)=45

    第三种: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2、出示情境图。

    (1)指导看懂图意:一共有45座,还有3个作为空着。

    (2)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4)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3、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1、“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 ) 86-50=( )

    54-2=( ) 86-5=( )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比较。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

    教学难点:

    会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0~5的认识,今天我们将来认识“=”、“>”、“”、“

    板书:“=”、“>”和“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②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多少只?③你能说说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哪种动物的只数一样多?

    (2)同样多。

    ①小兔有几只?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贴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几只?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4只小猴,并用线连一连。

    板书:4 4 1、“想想做做1”。

    在圆圈里填上“>”、“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数哪个多?哪个少?(同样多)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样多

    ④4和4同样多,我们就说4=4。(板书:4=4)老师指着等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等号。

    (板书:等号)读作:4等于4。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读。

    ⑤书写等于号,在书上第18页上先描后写。

    2、教学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5只小松鼠,并板书:5。

    (2)小松鼠有多少只?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3只小熊。(并板书:3)

    (3)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小松鼠和小熊谁多谁少呢

    (教师边连线,边提问)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样?

    (4)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样?(板书:5比3多)

    5比3多,也就是5大于3。

    (板书:5>3)指着大于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

    (板书:大于号)让学生齐说大于号,再指名说。

    大于号开口一头向哪边? (向左)尖的—头向哪边?

    (5)观察式子5>3,提问:大于号的开口一头和尖的一头,哪头大?哪头小?开口大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还是小的数?尖的那头对着什么数?这个式子读作“5大于3”,板书;5大于3。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说。

    (6)回顾一下,刚才学习了“大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怎样?

    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说成5大于3,写成5>3。

    3、教学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样?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书:3

    (板书:小于号)指导写“

    (3)观察式子“3

    (4)刚才我们学习了小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怎样?

    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说成3小于5,写成3

    (5)同样一幅图,为什么可以说成5>3,也可以说成3

    (比的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4、小结

    这一节课学习了“=”、“>”和“”还是“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是多还是少?圆圈应填什么符号?

    2、“想想做做2”。

    在圆圈里填上“>”、“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啊?你学了哪些本领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4)小组讨论,汇报.

    (5)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

    (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9)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1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小学一年级,我们应该如何教授数学呢?下面是一个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给一年级的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0~10以内的数字。

    2. 能够用1~10以内的数字加减法求解简单的生活问题。

    3. 较好地理解数字的大小及比较大小。

    4. 能够用具体物品数数和用数字数数,了解数字的基本组成。

    二、教学内容

    1. 数字的认识与运用。

    2. 数字的比较和序数概念。

    3. 加减法的认识及简单运算。

    4. 数的组成及数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非常喜欢玩游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教授学生数字的大小、比较、加减法等知识。如可以设计一个数字排列比大小的游戏,两个学生一起玩,比较大小的同时让学生快速地认识数字,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情景教学法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因此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通过情境了解加减法和数字的意义。如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生活场景,比如分发糖果、花费零用钱等情景,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加减法和数字的实际意义。

    3.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使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数字和算法的意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例如让学生玩数字拼图、数数小球等,让学生在玩中学,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数字和算法的具体意义。

    四、教学步骤

    1. 认识数字

    首先,让学生认识0~10以内的数字,可以把数字卡片挂在教室的墙上,并要求学生反复和数字卡片比对,熟悉数字的形态和含义。同时,还可以通过天天向上等儿童节目的数字游戏来加深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2. 数字的比较和序数概念

    学生在掌握数字后,应学习如何比较数字的大小和理解序数概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物品进行大小排列,或制作各种物品的数量卡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并逐渐引导学生理解序数概念。

    3. 加减法的认识及简单运算

    在学生熟练掌握数字大小关系后,老师可将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配对并竞争。比如让学生相对搭配答案,或用数字排列比较大小。逐渐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引导学生完成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数的组成及数的意义

    在加减法的认识和简单运算中,学生也应了解数的组成和数的意义。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和游戏,如让学生讨论球场边上的球的个数,用小珠子进行数数等,教会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理解和认识数的含义和实际组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大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及简单运算。

    3. 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和数的意义,进而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

    1. 数字的比较以及数量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配合实例进行教学。

    2. 数字加减法的概念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和消化,需要教师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辅助。

    六、总结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要求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重要的数学技能。在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养成爱数学的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11)

    一、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6~67页丰收的果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日常生产、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

    2.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培养学生初步提问题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

    1、课前请小朋友去参观丰收的果园

    2、制作丰收的果园主题图课件、扁豆博士电脑动画、小萝卜、番茄、小动物等头饰若干、评比表一张、红花若干等。

    3、情境模拟一个丰收的果园的场景(苹果数5棵、梨树4棵)、算式水果、水果篮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趣:秋天到了,丰收的果园里可好玩了,小朋友们,你们想去吗(想)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去的时候一定要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人人都来当环保小卫士好吗那我们就出发吧!学生边表演边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果园[课始创设情境,学生边表演边唱,既组织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全课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学习基调。]

    (二)初步交流,学习新知

    1、创设动态情境揭题,获取新知

    ①(播放课件:丰收的果园主题图,并揭题)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光临丰收的果园。你们瞧,迎面向我们走来了一队运水果的车队,它们都是谁呀?(课件依次播放小动物车队)请学生回答。

    ②小朋友们观察地仔细,回答扁豆博士提出的问题:①小猫的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学生回答)

    ②运苹果的车有〔〕辆,是哪几辆?苹果一共有〔〕筐?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说出算式,教师板书:3+3+3=9

    ③运梨子的车有〔〕辆?是哪几辆?梨子一共有〔〕筐?请学生上台数给大家看,并列式:2+2+2+2=8

    [通过电教媒体,借助学生喜爱的动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巧妙地揭示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12)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汇总】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