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推荐: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七)
  • 教案推荐: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七)

    发表时间:2022-10-24

    圆柱的认识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案推荐: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七)”,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圆柱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有所接触,是继五年级长方体、正方体之后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因其在建筑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这是一个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典型。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显得尤为必要,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伊始,图片显示建筑物,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圆柱形,给学生一个震撼,了解圆柱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的认识都是感性认识,而课堂教学是对圆柱体进行理性的认识。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所以在教学时,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发现和掌握圆的柱的基本特征,是本节课的主题。过后组织学生观察、触摸、猜测、操作验证、巩固、应用这几个环节组成。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手中的圆柱实物,初步感知圆柱特征,是直观感知层面的活动中,对圆柱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把握。再把圆柱放在平面上来了解,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圆柱侧面展开的学习我将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将影响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学习。我上网查阅了不少资料,关于圆柱侧面剪开的教学,没有象以前的课堂中,将包装纸剪开后成四种不同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的图形作为教学的重点,即使出现了这么多形状,只是口头带过去了。一般同学不会的,在圆柱体的特征教学中它能起到什么作呢?不管怎么剪成什么样不都要将它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吗?因此,教学中简化这一过程,当学生剪开侧面出现了长方形。正方形,而没出现平行四边形和不规则的图形时,我用课件动画展示了侧面转化成长方形,以及底面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题设计紧紧围绕新知展开。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一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如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评价多元等等,但课中教师设计的环节太过朴实,缺乏有力的感召力,还必须在创设生动活拨的场景方面下工夫,教学环节太理性化,不太适合小学生的特点,语言方面要求少而精,富有童趣。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去改正才有极大的收获。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实用模板]《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篇七)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写好教案?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实用模板]《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篇七)》,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1、圆柱的认识是西师大版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几何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柱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运用课件提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初步渗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辩证观点。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

    二、教法、学法

    由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探讨,本课我采用了适时点拨、引导启发、归纳总结、课件演示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相关的教法。教师只是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地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获取新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使学生重新认识几何体为以下认识圆柱体做好铺垫。

    2、出示教学主题图,让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圆柱和圆锥,导入新课。

    3、出示圆柱体实物,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初步接触圆柱,从生活实际感知圆柱,感受数学同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很巧妙自然的引入了课题,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了解圆柱

    1、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师引导: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结合教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都有什么特征?

    2、生汇报,师订正。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出圆柱各部分的特征,师课件演示加以验证。

    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提供教学材料,这样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并运用课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一目了然,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交流,深化感知

    1.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动脑。

    (1)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把圆柱模型底面剪下,观察形状后再比较。

    (2)圆柱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方法证明?

    (3)学生操作后汇报,教师通过课件验证和补充。

    该环节是精心设计的,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意识。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了圆柱侧面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

    (4)用直尺量一量圆柱体的高发现了什么?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圆柱体的高都相等。

    (5)课件出示圆柱体的画法

    2、通过观察几何体练习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特征的认识,对新知加以升华。

    3、同伴互助,寻求发现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2)教师课件演示展开图加以验证,轻松的突破本课的难点。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乘以高。

    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轻松的分散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巩固拓展,延伸应用

    课件首先出示:

    1、读出下面各圆柱体的有关数据,进一步了解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2、判断

    3、出示课后作业对本节所学新知进行适当拓展。练习的设计,既有对刚刚学过的圆柱认识的运用,也有围绕易混易错之处,让学生用手势判断,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勇于发言、敢于辩论。训练说理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五)自主小结,提升理念

    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谁能告诉老师,对于圆柱你都知道了什么?

    这既是课堂小结,也是对学生的人文培养重要体现。让学生在自主发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创设一定的情境,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的凸显教学效果。上课伊始,我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课件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在开课的时候,就对本课产生一种兴趣。课中展示了圆柱侧面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轻松的突破了难点,同时,在此基础上展示圆柱侧面展开后与展开前的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评价和反思

    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合作交流,从实物观察、到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柱,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时有效的分散了难点,突破了重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扎实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突出"做数学"这个数学理念。也使学生在合作中国共产党同进步,体验成功。

    圆柱圆锥的认识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认识圆柱和圆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它的展开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判断出圆柱和圆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圆锥特征,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对策: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若干个。

    2、学生按练习五第3题样做好小旗。

    3、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圆柱、圆锥体教具。

    教学预设:

    一、复习准备

    1.师: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立体图形我们已经重点研究过了?

    2.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新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圆柱,出示图)

    二、新授教学(一)认识圆柱

    (一)初步感知圆柱

    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认识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三、新授教学(二)认识圆锥

    1、在刚才的图片中,还看到其他几种物体,如房屋屋顶、蛋筒等,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揭示:圆锥(板书,并出示图形)

    2、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3、根据教材中的物体插图,抽象出立体图。

    4、利用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让学生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5、组织交流,教师板书: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一个曲面。

    6、重点认识圆锥的高(图略)

    (1)看图介绍圆锥的高。

    (2)讨论:如何量出老师手中圆锥体的高?

    (3)组织交流,指名测量。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生独立思考,组织交流,说明判断方法。

    2、练习五第2题:先从圆柱的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再从圆锥的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然后根据第2题上观察到的图进行连线。

    3、练习五第3题:先想象各种小旗快速旋转后的形状,将结果告诉同桌。再旋转验证。

    4、练习五第4题:按要求进行操作,并计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体。

    【教案收藏】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七)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案该怎么写?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教案收藏】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七),供大家参考。

    本部分设计初衷: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能空口数到100甚至100以上,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涉及到他们在具体数物品时能力的高低以及有无好的数数品质。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并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蚕豆、本子、瓜子、糖、正方形学具、三角形学具、扑克牌,识字卡片、小棒、圆片等多种物品)。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近生活的,二是让学生在数完不同的物品后可以交换不同的数数策略,使数数能力得到提升。

    片断一:

    师:刚才同学们数数已经数到了100多,可真有本事!现在你们的桌上都有一些物品,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商量,每人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

    学生们经过一番商量,各自选择了一种学具。

    师:请你仔细地数出10个来,看看是多大一堆?

    师:再接着数出10个来,合在一起看一看20个是多大一堆?

    (学生们的感受各不相同,数瓜子的学生觉得20个只有很小一堆,数本子的学生觉得20本有很厚一摞)。

    师:请你轻轻地把学具都倒在桌上,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再仔细地数出100个来,注意:数之前,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数?数完后,把你数的方法告诉大家。开始!

    学生们兴致很高,纷纷开始数数。

    师:数完的同学请举起手,告诉大家你数的是什么?是怎样数的?

    生:我数的是五角星,我是一颗一颗的数的,每数5颗就摆成一排,一排一排对齐。

    生:我数的是三角形,我是两个两个的数的,每数完10个就把它们合成一堆,数完10堆我就知道有100个了。

    生:我数的是本子,我是5本5本的数的,我当过学习委员,平时收本子我都是这样看每组是不是收齐了5本作业的,两个5本我是交*放的,这是老师教我的,这样容易数出是几个5本,我数了20个5本就是100本。

    生:我数的是扑克牌,我桌上一共有2副扑克牌。我知道1副扑克牌是54张,我是从55开始数的,数到60就把它们捆在一起,然后每数到10张就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很快就数完了100张。

    师:你真聪明,怪不得你这么快就数好了!

    生:我数的是瓜子,瓜子很小,我是一颗一颗仔细数的,我拨一颗就数一颗。

    师: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真棒!现在请小组内交换数的物品,检查一下每人都数对了没有,看看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学生们兴致更高了,开始检查别的同学数的物品,而且数的更仔细)。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扑克牌,2副牌一共有108张,我只用看一看她剩下的是不是8张就行了。

    师:你太了不起了!表扬你!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葵瓜子,他原来是10颗10颗放成1堆的,但是他不仔细,有两堆放的是11颗,我觉得数的时候要1颗1颗很仔细地数才行。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本子,我觉得他的方法很好,数的又快又好。

    师:同学们都变得更仔细了,老师很高兴。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

    生:我奶奶买鸡蛋时是2个2个的数的

    生:我妈妈在银行上班,她数钱时是5张5张的数的。

    师:你们真会观察!希望同学们都能用好办法解决数数的问题。

    教学反思:我在第一个班教学这个内容时,由于是公开课,担心学生数错,所以我事先为他们准备的每样物品都是100个,可是他们大多数数出的结果却不是100,当时担心时间不够用,只是教育学生要仔细的数数就草草的结束了这部分的教学。在听课领导的指导下,我在这一次教学时做了修改,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数不同的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为学生们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或学具,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他们,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我还增设了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学生在多次的数数活动中能够想出这么多的数数策略是我意想不到的,这使我更坚信他们是无比聪明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数学终究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所以在活动后我设计了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自己找出的这些数数策略。新的课程标准在“学数学、用数学”上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教材的编写,在很多的插图中都渗透了要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理念,教材中的插图给我提供了很多灵感,通过这些实际的、多层次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数数能力和数数品质,也使学生体会到了交流的必要性,自主参与意识得到了锻炼。

    本部分设计初衷: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出35,使学生在摆的基础上明确35的组成,知道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由于学生对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得很好,所以我觉得应放手让他们自己找出来,针对不同的学具我给他们提供了塑料杯和橡皮筋两种用具(旨在让他们每10个装成一杯或扎成一捆),并且准备的是4个杯子或4根橡皮筋,目的是让他们在选择这两种用具时有更宽松的思维空间,当然也有矛盾和问题出现,这也正是我所想要的效果,只有出现矛盾和问题,才会刺激学生们去争论和实验,在操作中能力和策略才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片断二:

    师:请你从学具中很快从数出35来,并想一想怎样摆可以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个?(你可以用桌上的塑料杯、橡皮筋来帮忙)

    生开始操作,然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想法。

    生A:我数的是圆片,我用了4个塑料杯来装,前3个杯子每个杯子装10个,最后一个杯子装了5个。

    生B:我数的是35张扑克牌,每10张我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最后5张我把它们一张张摊开,这样就看清楚是35张了。

    师:你为什么要把最后5张一张张摊开呢?把它们摞在一起不行吗?

    生B: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5张了。

    师:你考虑问题真周到!××同学(指生A),你也想出了好办法,但你发现了自己的方法还有什么缺点了吗?

    生A:最后5颗放在塑料杯里不容易看清楚,应把它们倒出来,一颗一颗的分开。

    生C:我有更好的方法,我数的是瓜子,我用35颗瓜子摆成了“35”的形状,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了。

    (学生们都觉得他的方法很稀奇,很好)。

    师:你的方法真独特!请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其他的物品是不是也能用这个方法来摆呢?

    生尝试用这种方法。

    生:我觉得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摆圆片,我用35个圆片摆成了“35”的形状,

    生: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摆本子不方便,桌子上摆不下。

    生:我觉得这个方法有一点不好,我想用35个五角星来摆“35”的形状,我先数好了35颗,最后却多出了4颗没地方摆了!

    师:××同学(指生C)你确实很会动脑筋,你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那是35颗瓜子,听了同学们的意见,我觉得如果你在以后考虑问题时如果能多试几次,多跟同学们一起商量,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

    (学生们都觉得倍受鼓舞)。

    教学反思:为了体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我很精心地设计了这一环节的教学,旨在在课堂上掀起一个高潮。事实证明:他们比我预想的更会思考问题,尤其是最后C同学用35颗瓜子摆成“35”的形状更有独见性。由于是第二次教学这个内容,我决定更加放手,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决不回避。当生A和生B的方法不同时,我在这个细节上大做文章,让生B把自己为什么要把最后的5张牌摊开的理由说得清楚明白,更重要的是使生A和更多的学生能从他的表述中找到值得自己汲取的地方。生C所想到的方法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使我非常欣喜,也正是学生给我的这种欣喜情绪反过来刺激我放手让他们讨论这种独特方法的优与劣,宽松的学习范围使我和学生们都有更大的收获,我也临场想出了很多不同角度的激励语言,这样的教学使我感觉很愉悦,这是我可爱的学生们赐予我的最大的财富,我感谢他们!我要努力营造更加宽松的教学范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踊跃地进行他的思考,使他们的独见性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本部分设计初衷: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是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思考的问题,所以在课将结束时,我设计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去解决,使学生数数的方法和策略得以进一步提升。

    片断三:

    课件出示:

    大家一起想办法:

    1、现在如果让你去数一数我们学校共有多少位老师,你觉得怎样数比较简便?

    生:可以去数老师的座位。

    生:可以到每个办公室去问一问有几个老师,把每个办公室的人加起来就知道了。

    生:老师每天要签到,把那个表拿来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你可真注意观察老师的举动,所以你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奖你一颗智慧星。

    课件继续出示:

    2、一位老奶奶*擦皮鞋来生活,每擦一双鞋赚1元钱。有一天,到天黑下班的时候她想知道自己一共擦了多少双皮鞋,可是被她擦过皮鞋的人不可能把皮鞋送来给她数。你能帮老奶奶想一个好办法吗?

    生:数一数她赚了多少钱就知道是多少双了。

    师:你的反应真快,这么快就想到好办法了。同学们,数数里面的学问可大了,你们今天就发现了许多很好的方法,有些方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们可真了不起!老师希望你们做任何事都能象今天这样勤思考、多动手,使自己越来越聪明!

    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前上起来总是更多的让学生干巴巴地去数数,使学生能顺着数、倒着数、从一个指定数数到另一个指定数,学生的数数本领是练得不错,但离开了生活场景数学学习也就变得枯燥甚至失去教学意义。所以在教学新教材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对最后的两个问题兴致很高,我还从学生的回答中知道了他们是很留意老师的举动的,老师精心设计一节课,学生也会有更多的灵感闪现,这种师生间互动的情感交流为更广阔的思维提供了可能,就本节课而言,教学中轻松地训练了数数,同时数数的方法得到了指导(这种指导有来自于老师的、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的群体智慧)。看似没多少内容可讲的数数教学却使学生的数数策略得到了这么大的提升,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实用教案:《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篇)


    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实用教案:《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1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1.使学生能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他们的特征及区别。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其中一个能将表面的包装纸裁剪下来,再准备用纸做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各一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两三个,一个小纸箱。

    学生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一张白纸,直尺等。

    一、摸猜游戏,引入课题

    (1)(教师用纸箱,装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教师:老师这个纸箱中有几个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物体,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摸一摸,一边摸一边描述自己摸着的几何体的特征,其他同学边听他描述,边猜测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2)让一位学生上来摸,其余学生猜。

    提醒学生从棱的多少、长短,面的大小、形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来进行描述。学生猜的时候可以在学生摸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猜测,这样,可以根据物体特征的完善而接近正确答案。

    例如:圆圆的——球体

    长长的,有六个面,每个面是平平的——长方体

    (3)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过渡,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并探索特征

    教师出示圆柱。

    教师:这就是圆柱。各小组的同学拿出你们(或老师准备)的圆柱,摸一摸,了解一下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感知圆柱的特征。

    全班交流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板书。

    板书:两个圆,一个曲面

    教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一下子就看清了圆柱的各个部分及其形状,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在我们手里有这么多的圆柱,大家有什么办法知道圆柱的上下两个圆的关系?

    学生说说自己想的办法。

    教师:大家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试一试。

    学生分小组操作。(可以涂上颜色、墨水在纸上印,可以量圆的周长,可以量直径等)

    交流探索方法和结果,教师引导总结。

    板书:相等的(在“两个圆”板书基础上补充)

    2.测量圆柱的高

    教师:同学们办法真多,动手的能力也很强,证明了圆柱两个底面是相等的。(教师出示两个底面相等但高矮不同的圆柱)大家再来比较,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高矮不同。

    教师:那你能说说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引导小结: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

    观察实物,讨论: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得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它们都相等。

    教师指导学生测量圆柱的高。学生拿出各种圆柱进行测量。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3.探究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大家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那这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呢?请拿出准备好的罐头盒,把它的商标纸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沿高剪开后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也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请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展开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把展开后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板书)1.判断下面那些是圆柱,并说明理由

    教科书第32页练习七第1题。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

    教师:今天我们探究了圆柱的特征,大家说说,圆柱有些什么特征?

    亲手制作圆柱“圆柱的认识”教学片断与评析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圆柱?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材料,请你们四人合作,制作一个圆柱。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两个问题:(1)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制作的?(2)通过制作你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四人合作制作圆柱,指一人代表小组介绍如何制作的。(边介绍边用实物投影展示。)

    生a:我们组从3个圆、2个长方形中选择2个完全相同的圆和1个长方形,把长方形卷成一个圆筒,粘贴成一个圆柱。我们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并且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师:为什么不用另一个长方形?

    生:因为另一个长方形卷起来比这两个圆大。

    生b:我们组从3个圆和1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中选择一个正方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粘贴成一个圆柱。我们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生c:我们组从3个圆、1个长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中选择一个平形四边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粘贴成一个圆柱。我们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斜着展开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相当于圆柱的高。

    师:通过制作圆柱和这三个小组代表的发言,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d: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开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生e: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评析: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改变了课本上沿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的做法,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三种不同的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在选择合适材料的基础上,合作制作一个圆柱。通过小组交流,理解了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和侧面展开图的不同情况。这样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案推荐: 《线段的认识》教学反思(一篇)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教案推荐: 《线段的认识》教学反思(一篇),供大家参考。

    线段对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抽象有实际,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比一比,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

    但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这节课存在很多缺陷:

    1、语言表述不够严密。在表述线段的最主要特点时,我就用了“一段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显然这样的描述还不够严密。

    2、我的教学设计还不够丰富,容量不够大,变式不够多,在发展开拓学生思维方面还要做出努力。

    3、可以更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找出教室内、生活中的线段等等,从而更好地让数学为生活服务。

    4、没能用课件,如果在让学生辨认平面图形中的线段用课件显示就更好,如,学生找出的线段就显出红色,不是线段的显绿色并打X。这样学生可以看得更清楚,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分层教学还显得不够,虽然我在这节课让学生全体参与但根据学生的智力程度分层教学还不明显。 为您服务

    【教案模板】《0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三)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教案模板】《0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三),供大家参考。

    刚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由于没有将这些经验提炼为数学知识,特别是对“0”表示起点知之甚少,所以这只一个难点。但是学生因为好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动态、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力求从生活实例中导入,找生活中的“0”。

    好的方面:

    1、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学含义,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能明白“0”的含义及写法。

    不足的方面:

    1、在教学活动中,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限制。

    2、在教学活动中,我没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至于有些环节脱离了主题。

    [教案必备]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教案必备]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保证。“以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实效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全心全意的,创造性地给他们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充分展示创造思维的机会和舞台。

    在学生借助自己的钟表体验1秒时,我让学生听、看自己的钟表1秒钟是怎么表示的,然后全班交流,通过这个有趣的过程,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了1秒钟的时间,接下来设计一个动作表示1秒,更强化了1秒钟的时间观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有趣的活动中,但这个活动始终为教学目标服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真正的发展。

    圆柱的体积⑵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p33,例5练一练,练习七4-9【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计算圆柱体容器的容积。【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方法,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2、计算下列各圆柱的体积。①底面积6平方厘米,高4厘米。②底面半径10厘米,高20厘米。③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分米。④底面周长6.28米,高2米。二、新课。1、揭示课题,圆柱体的容积。①说明圆柱体容积的意义。②用什么方法计算圆柱体的容积呢?(用计算圆柱体体积的方法来计算圆柱的容积,应测量圆柱容器里面的有关部位的长度)2、教学例5。⑴出示例5,指名读题。⑵讨论:①题目里要我们计算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②题目里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是否符合容积的要求?⑶学生试做,阅读课本。⑷集体评讲。①列式是否正确。②书写是否规范。③单位名称是否统一。④取近似值是否符合要求?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90平方厘米,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3、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高为1米的圆木。①如果沿着它的底面直径割开成两个同样的半圆柱,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②如果把它截成三个小圆柱体,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③如果把它的底面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沿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四、总结、质疑。这节课里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五、作业:练习七5、6、9。

    【教案推荐: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七)】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