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分享]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推荐一篇)
  • [教案分享]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推荐一篇)

    发表时间:2022-10-16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分享]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推荐一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定位: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3、72是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和(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0.48是( )个0.01,0. 62是( )个0.01

    3、在小数中,以小数点为界,前面是( )部分,后面是( )部分。

    4、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二、新知引入

    (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卡片,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提问: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

    2、随即,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

    3、学生猜测大小。(预设:前面大;后面大;不能确定)

    4、揭题。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

    三、展开探究

    (一)初探,建构。

    1、出示跳远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很遗憾,有点残缺,但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确定什么吗?

    项目:男子跳远

    姓名:小红小明小强

    成绩:2.84米3.05米2.□8米

    名次

    2、学生反馈:小明跳得最远(第一名)。

    3、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小结:从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找到第一名。

    4、那么第二名又是谁呢?假如小强是第二名,□会是怎样的?(预设:□里会填8或9)

    5、□里填9是2、98米,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2、98就比2、84大吗?(独立思考片刻后)

    师:现在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预设:(根据生成进行引导出:几个小数单位组成)

    A、从整数部分比起,一位一位地比。

    B、从计数单位比。2.98里面有298个0.01,2.84里面有284个0.01,298比284大

    C、把米转化为厘米。2.98米=298厘米,2.84米=284厘米。298比284大。

    D、利用分数和小数的关系。2.98=298/100,2.84=284/100……

    6、小强是第二名,□里还可以填8。要比较2.88和2.84的大小,怎样比就能很快地比出来?

    7、那小强如果是第三名,你又会有哪些想法?(□里填0到7)

    (二)回顾,验证。

    1、想知道它们的大小就把它们翻过来看一下。请两位同学上来当助手。

    (有目的性地选择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分别选择一组数代表男同学和女同学。)

    2、要很快地知道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翻?

    □□。□□ □□。□□□

    3、翻开整数部分10之后,问:比出来了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做?

    对于十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一生先翻牌,翻之前问:你希望自己的十分位上的数字是几?你希望他那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翻牌后再询问另一生:你现在希望自己这个数位上翻到几?)游戏结束了吗?为什么?

    对于百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另一生先翻牌,翻了之后提问:你现在是否觉得胜券在握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几种可能性)

    根据回答依次翻开10.58 10.57□

    翻牌之后,提问:你为什么感到很沮丧?你不是还有一位没有翻出来吗?如果是9呢,刚才你们不是很喜欢9的吗?(根据生成进行评价)

    如果更改数字为10.58 10.58□结果可能会怎样?方框里是0呢?

    如果两个数字是10.58 10.587不添加新的数字怎样能使第一个数大?(可以该变数的位置,也可以改变小数点的位置)

    4、回顾:我们刚才是怎样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

    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板书方法)

    5、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跟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区别吗?

    四、应用

    1、在○里填上“>”、“

    3元○2、6元6、35米○ 6、53米4、723 ○4、79 0.458 ○ 0.54

    2、先在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再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09、0.12、0.28、0.3、0.4、0.04

    (数轴上的数,越往右越大。)

    3、判断

    (1)10.8 >1、08( )

    (2)2、31和2、299比大小,因为2、299的位数多,所以2、31

    (3)514、5米>5、451千米( )

    (4)7、15

    五、拓展,深化。

    用数字卡片2、 3、 4和小数点(不重复不遗漏使用),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

    JK251.com延伸阅读

    教案精选: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月度范文精选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精选: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月度范文精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乘法分配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练习中理解乘法分配律,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效果。

    一、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在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尽量想体现新课标的一些理念,注重从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举例:设计学校买书的情景。让学生帮助出主意。出示:“一套故事书45元,一套科技书35元,各买3套书。一共需要多少元钱?”让学生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45+35)×3=80×3=240(元)、45×3+35×3=135+105=240(元)。此时,让学生观察通过计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两个算式可用“=”连接。使之让学生从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本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可通过练习发现孩子们掌握得并不如意,在下节课我将继续加强练习。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季度范文精选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季度范文精选,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导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5页的例3及相关内容。

    导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重点:

    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难点:

    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导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导学过程:

    一、预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统计表,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2、请你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将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在条形统计图中画出来。

    生自主画图。

    3、 在画这个条形统计图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这些是我们学习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老师想考考大家:请问1980年乡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多少人呢?

    生:多37万人。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样对比比较麻烦,要先找到第一个图,再找第二个图,然后再计算。

    生:那我们能不能将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便于信息的获取与对比。

    师:像这样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这种新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引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 互学--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放手让学生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学生讨论,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①要用两个直条来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②为了区别两个直条表示的不同含义,要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2)放手让学生在样图中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把教科书第96页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师:(出示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适时加以引导:①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②观察发现:人口总数逐年上升,从而进行人口教育;③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3、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复式统计图的不同呈现形式。

    师:这里还有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认真观察,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生:他们都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了城乡人口。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记录的信息是相同的。

    教师:为什么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呢?

    生:因为这是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

    师:请大家在教科书第96页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实际需要,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例如纵向的、横向的以及两个直条上下重叠在一起的。不论哪种呈现形式,都直观地反映了所统计的数据,方便我们更好地获取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评学--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1、教科书第97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98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1、两个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

    2、在条形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教案参考】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一篇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参考】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一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研究。

    (一)、说联系。

    《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学好本课内容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情,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三)、说学情。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对口算求商的方法已经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二、说教学。

    (一)、说教材处理。

    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1、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一教育理论支撑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着重采用引导探究、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展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2、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生活经验理性化、数学化,采用了“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操作、比较,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

    (二)、说新知教学的创新点。

    “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是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思考最多的。因此,在设计上我以为庆祝元旦布置校园为主线,穿插教学全过程。

    1、复习引入,引出新知。

    数学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推动后继知识学习的重要经验。所以我安排了以下复习内容:

    一、口算。

    20÷4=70÷7=42÷7=63÷9=30÷5=180÷6=81÷9=60÷5=

    二、看下列各数接近哪个整十的数,请写出来。

    87≈91≈63≈39≈24≈86≈

    三、填空。

    1、90里面有()个十。2、280里面有()个十。

    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我随机的请学生口述20÷4的口算过程,并板书于黑板上,激发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通过利用气球布置校园这一情境,提出: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引出口算:80÷20

    接着,抛出问题:你能口算80÷20等于几吗?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2)、合作研究,形成方法。

    首先,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接着,汇报交流,重点说一说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相应的板书:方法一:因为20×4=80,所以80÷20=4;方法二:因为8÷2=4,所以80÷20=4。

    这里重点讨论方法二:你们谁能说说为什么去掉0就行了?把你的想法用你的方式在练习纸上表达出来,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用画一画。从而引导学生8÷2实际是8个十除以2个十。

    最后,让学生再说口算方法。

    师:同学们有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在这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运用方法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口算方法,我在学生探究出方法后,出示“40÷20,100÷20,60÷20,80÷20”四道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并请学生说出“60÷20”的算理。

    (4)、引发冲突,探索估算方法

    学生完成四道口算题后,我对学生说:“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目请你口算。”我出示了教材想一想中的“83÷20≈,80÷19≈”,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与前面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接着通过讨论、反馈、归纳得出估算方法。

    3、大胆尝试,运用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迁移解决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这个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第(2)题,有利于学生知识同化,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练习处理。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因此,在练习设计上,我深入解读教材练习设计的同时,对练习进行了适当的加工改造,力求体现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思考性、发展性。设计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形成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四)、说教学评价。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趣味性强,方法重在"巧"。我觉得本节课还是比较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中去探究,去感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他们有了足够的学习主动权,他们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创造的火花被激发。想起瑞士著名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的话: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我想,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们的孩子们,一定积累了知识,发展了思维。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今日课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篇)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今日课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5=

    4.8+2.2= 3.5-2.1= 5.5+4= 19.5-0.5= 7.2+1.6=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对答案。

    2.竖式板算:(每组叫一名同学上黑板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4.89-2.64 3.61+1.37 7.75-6.35 2.82+3.17

    点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或减起。)

    3、揭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小数减法.

    二、目标实施

    1、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为了促进你们健康成长,每学期我们都进行体检,其中有一项是量体重。你知道你的体重是多少吗?今天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也在量体重,想不想去看一看?

    2、出示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笑笑体重38千克、淘气体重45.2千克、丁丁体重33.4千克。)教师板书

    3、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淘气比笑笑重多少千克? 3、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4、丁丁比淘气轻多少千克? 5、笑笑比淘气轻多少千克? 6、笑笑比丁丁重多少千克?7、淘气和丁丁一贯共重多少千克?。)

    下面我们试着解决两个问题好吗?

    4、课件出示: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指名列式:45.2-33.4= 为什么这样列式?

    (1)自主尝试计算:

    (2)交流汇报: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45.2-33.4这个算式,想: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3)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计算小数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即相同数位要对齐;十分位不够减要从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

    (4)计算:23.5-16.8

    (5)讨论归纳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低位减起;③十分位不够减向个位借1,然后再减.

    5.课件出示: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1)自主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独立尝试计算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

    (5)点拨:把38写成38.0你知道是根据什么吗?(这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课件出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说一说。

    7、尝试做:

    1.25+6.x= 78.3-6.9=

    (1)观察第一题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有0。)

    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计算结果如果在小数的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2)强调:哪一位不够减要从本位退1作10,在前一位加10再减.

    8、小结:今天通过量体重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进位加、退位减)

    讨论交流:计算这样的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总结:(1)小数加、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四(5)班数学,由于是刚新接任班级,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暂时了解不太全面,但从学生三年的考试成绩来看,本班学生数学成绩特别差,学困生较多,一直处于本级的最后一名并且成绩与其他班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短短的几天的教学可看出,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知识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欠,因而感到本学期的教学压力较大。本学期的数学课我将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喜欢数学,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教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3、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4、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

    2、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针对我们班部分学生不爱做作业的情况,在作业检查过程中,主要采取"分工责任制",将每个大组分成三个小组,由小组长每天早中两次检查组员作业,没有完成的由小组长负责监督补充完整,小组长的作业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监督,对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给予一些奖励,而对于拖欠作业或作业质量低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若达到三次以上没达到要求的,将请家长到校进行沟通,并且一周内不能参加学习星的评比。让每个班干部分工明确,加强监督力度,做到赏罚分明,杜绝学生养成拖欠作业的习惯。

    3、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讲求精讲多练,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要完成一页口算题卡的练习,针对笔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将完成3题笔算练习,并且要家长批改,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抓好培优补差工作。补差工作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对后进生做到:诚心、爱心、耐心。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老师的辅导要及时,课堂上设计部分适合后进生的问题,多给后进生机会,适时的给与辅导,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后进生的作业要做到面批面改,及时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6、多进行家校联系,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齐抓共管,促进进步。

    热搜课件: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册教案最新模板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热搜课件: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册教案最新模板”。

    第一课时认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

    教材2-4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四、教具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呈现一组图画,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数。

    故宫占地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112000000平方米的“都 市森林

    ”环绕北京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可容纳100000人;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

    提问:这些都 是老师找到的图片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教师提问:同学 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 比较大,是我们学过过的,你们认识它们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二)探索新课

    1、复习

    (1) 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2) 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 读出下面各数

    4958、 3026、4005、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2、认识“十万”

    出示一张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

    提问:10张100元是多少元?20张呢?50张呢?100张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

    提问: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是一百张,那么这一捆人民币是多少元?

    收银元员一共收了9捆人民币,共是多少元?

    提问: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计数器)

    教师质疑: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3、认识“百万、千万、亿”

    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

    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三)课堂作业设计

    1. 教材第3页第1题。

    在进行练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拨珠时只在一个数位上拨,最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计数单位。

    2. 教材第4页第2题。

    教师要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注意指导学生手口要一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遇到进位问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千位满十,要向万位进一。

    3. 教材第4页第3题和第4题。

    教师可以补充数数的题目。例如: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零四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六千万数到一亿。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从四千六百万数到五千三百万。

    4. 教材第4题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答案。如果有的学生完成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们拨一拨计数器,明确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四)思维训练

    如果给你足够多的小木块,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这个数?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又正确又简便。

    (五)课堂小结

    老师提问: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你都记住了哪些计数单位? 一共有几个?

    在这些计数单位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第二课时 人口普查(三个课时)

    分课时一 读多位数

    一. 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

    教材第5~7页。

    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 重点难点

    1. 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五. 教学过程

    教案精选: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思考(推荐一篇)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精选: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思考(推荐一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

    [教案分享]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思考壹篇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做好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分享]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思考壹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中位数”是《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新增的一个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概念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不仅能用“平均数”来反映,在一些情况下,“中位数”能更合适的反映出数据组的一般水平。并且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能解释其实际意义。

    我首先从例题4入手,让孩子们思考:用什么数据表示第3组同学的掷沙包水平呢?既复习了平均数的意义,又复习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孩子们思考用平均数27.7表示孩子们的水平好不好?为什么?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由于较大数的影响,平均数偏高,这个时候是不适合用平均数来表示第3组同学的掷沙包的水平了。这个时候再提出“用什么数来表示7个同学跳绳成绩更合适呢?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寻找到的这个“合适”的数正是——中位数。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孩子们体会中位数在表示一般水平的合理性。

    课堂上我继续利用这组数据,提出:如果再增加一个同学(中等个),中位数是多少?让学生自己尝试找中位数,体验到如果数据是偶数个求中位数的方法。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总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孩子们的思维,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不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用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实用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教学中我抛出大象馆在猴山东北面,你能找到大象馆的具体位置吗?引导学生发现还要知道具体的方向。接着我又抛出大象馆在猴山的东偏北30度,现在你能指出大象馆的具体位置吗?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还是不能找到,那么还要知道什么呢?学生马上能说出还要知道大象馆到猴山的距离。通过这三步的练教学,学生知道了判定方向的方法,再由学生描述,方向就准确的多了,最后用语言写出来。

    [精选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壹篇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精选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壹篇》。

    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1和第59、60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成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

    “要求盘里的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

    “还可以怎样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乘法算式 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乘数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教题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1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

    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教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

    (1)教学一个数和1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3,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最后教师说明:1个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个3还是3,再板书3×1=3。

    “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1个1相加?”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说明:1个1 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个1还是1,算式是1×1=1。

    “这三个乘法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1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齐看一看一个数和1相乘它们的乘积怎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些算式:

    6×1= 1×8= 1×10= 123×1=

    “谁能说一说一个数和1相乘的积有什么特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教学一个数和0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0×3 = 3×0 = 0×0=

    “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 = 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0个3相加?”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说明:0个3不能表示0个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个3还是0。板书:3×0=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2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乘,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通过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并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0页“做一做”中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4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2、5题。

    【[教案分享]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推荐一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