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真好评课稿精选
发表时间:2022-01-14《“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解读教材: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袁景丽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展现了自己独到的教学风采。
一、引情入境,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面对二年级的小学生,如何让孩子喜欢语文,走近语文,品味语文?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意?如何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情趣盎然?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用美好的心灵与智慧打造了个性飞扬的课堂。教学开始,教师笑容可掬地对孩子们说:“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也来了,想知道他是谁吗?再接着,教师话题一转,说道:“想不想和小鸟一起到美丽的大森林里去看一看?但是小鸟说了,小朋友必须先闯过它设的两道关才能和它一起去。”教师创设了童话般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复习字词。
二、教材处理别具匠心。三节小诗,重点落在第三节上。袁老师采取直扑重点的方法,以一个问题的提出“‘红领巾’真好,是谁在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找到。然后把一二节放在一起处理,因其内容接近。这样形成两个板块,既突出重点,又很浑然一体。
三、注重“读”中感悟。感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朗读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读不能是单纯的读,读中有思考,读中有方法。教师引导:“‘红领巾’真好,是谁在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谁找到了?快说给大家听吧!”教师提出的问题看似简炼,但是很有实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有目的,读要动脑、动笔、动情,多种感官协调运作,非常符合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教师还注意了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读中体验,例如,教师引导:“小鸟是那么的可爱,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小鸟吗?那该怎样读出这种语气呢?谁愿意试试?”“大家想不想看看小鸟可爱的样子啊?请看前面(出示课件)小鸟的样子多可爱呀!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你能再读一读小鸟吗?”教师点拨,课件地运用,把学生带入了富有情感的语文世界。朗读指导顺时顺势,教师的范读起到了指导朗读的作用,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朗读能力。另外赛读,美读等多种方式的读,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夯实语文基础,凸显双基训练。学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扎实的语文课,教师没有停留在只是对课文的朗读与感悟层面上,还抓住时机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教师引导:“小鸟夸‘红领巾’真好,你们能不能也夸一夸‘红领巾’呢?”引导训练学生说完整话,有调理的说话;再有,用“一会…一会”说话,训练孩子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还有,仿词扩展训练,仿照“(可爱的)小鸟”这种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语表达。语言的训练渗透在课堂教学始终。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学语文也要学做人。课文教育价值是“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它们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教师总结到:“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树木的医生,森林的卫士,我们应该像课文中的红领巾那样爱护它、保护它,同时也要爱护其它小动物,爱护它们,就是爱护我们自己,让我们和动物成为永远的好朋友吧!”这种感召性的语言,打动了孩子美好的心灵。
jk251.cOm扩展阅读
中国小朋友真好!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对外国客人要热情大方有礼貌。
情感:
愿意热情大方的对待外国客人。
行为:
1、对外国客人有礼貌,热情大方。
2,见到外国客人不尾随、不围观、不指指点点。
3,不向外国人索取礼物。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国际威望越来越高,对外友好往来日益增多。近年来,来华访问、交流、经商、游览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因此,教育学生懂得对外交往中,对外国客人热情大方,有礼貌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属于文明礼貌教育,但又涉及到对外国客人,做的好坏都会产生一定的国际影响,因此,通过本课教学应让学生懂得在外国客人面前,我们代表中国,在行动上要对外国客人有礼貌、热情大方。见到外国客人不尾随,不围观,不指手划脚,不向外国人索取礼物。这是教学的重点。
本课课文是通过东方小学的同学热情接待澳大利亚小朋友爱莉斯和她的父母的故事,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外宾。
教法建议:
1、教学时可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得到锻炼。如:假如外宾来到我们学校,我们应该怎样做?如果......我们怎样做?为什么?通过讨论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2、本课教学应尽量突出本课的主题:中国小朋友真好“以此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提高自信心,引发学生的自觉行为。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中国小朋友真好”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对外国客人要热情大方有礼貌。
情感:
愿意热情大方的对待外国客人。
行为:
1、对外国客人有礼貌,热情大方。
2,见到外国客人不尾随、不围观、不指指点点。
3,不向外国人索取礼物。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在外国客人面前,我们代表中国,在行动上要对外国客人有礼貌、热情大方。见到外国客人不尾随,不围观,不指手划脚,不向外国人索要礼物。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提问:
你们平时看见过外国朋友吗?和他们交往、接触过吗?
在与外国客人交往中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2、小结:我们国家近些年来实行改革开放,有很多外国朋友来我国访问、交流、经商、游览,还有许多外国朋友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中国上幼儿园或上学。这样,我们与外国客人接触交往的机会就增多了。刚才同学们说了一些怎样与外国客人交往,那么怎样才能做的更好呢?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探讨这个问题。
3、过渡语:课文中介绍了东方小学的学生在接待澳大利亚朋友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故事,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你们想知道东方小学的同学是怎样做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录音。
二、学习课文,明理导行。
4、听课文录音,看投影片。
(录音同课文,投影片同课文插图。)
5、提问:
正在值周的李敏等同学看见有外宾到学校时是怎样表现的,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爱丽斯上学后,三(1)班的同学又是怎样做的?
6、小组讨论:从这个事例中,你们知道与外国朋友交往时应该怎么做吗?
(板书:热情大方有礼貌)
7、提问:
(1)你们知道东方小学的学生为什么要对外国朋友热情、大方、有礼貌吗?
(2)如果你受到这样的接待会有什么感受?
(3)爱丽斯一家受到中国小朋友热情、大方、有礼貌的接待,会怎样想呢?会怎样评价中国的小朋友呢?
(他们对中国小朋友的表现非常满意,非常受感动。爱丽斯一家逢人就夸中国小朋友有礼貌,)
(4)从这个事例中,你们知道对外国客人热情、大方、有礼貌有什么好处吗?
(先小组讨论,后全班发言。)
8、小结:(要点):
(1)在与人交往中,谁都喜欢对方对自己热情、有礼貌。这样会使人感到很亲切,感到别人尊重自己,心里暖烘烘的,特别高兴。
(2)在外国客人面前,自己是代表中国的。对外宾热情、大方、有礼貌,会让外国人感到我们的祖国是讲文明礼貌的国家。这样,可以提高祖国在世界上的威望,外国人会更愿意和我国人民友好往来。
(板书:提高中国威望促进友好往来)
9、出示挂图
图意:
(1)尾随外国客人。
(2)围观外国客人。
(3)对外国客人指指点点
(4)向外国客人索取礼物。
10、讨论:
(1)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这样做叫不叫热情、大方、有礼貌?
(2)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不尾随不围观不指指点点不索要礼物)
11、小结:(要点)
(1)东方小学的学生见到外宾热情欢迎,主动问好、打招呼、不忸怩、大方地同外宾交谈,周到地接待他们,热心的帮助他们。向东方小学的学生这样做就是对外国客人尊重、有礼貌的表现。
(2)尾随外国客人,围观外国客人,对外国客人指指点点,向外国客人索取礼物等行为是对外国客人的不尊重、没礼貌的表现。这样做,会使外国客人不愉快,会给中国人丢脸,影响外国朋友和我国人民友好往来。因此,我们在和外国人交往时不要像图上的几位同学这样做,应该向东方小学的同学学习。
三.联系实际,辨析提高。
12、议一议:
(1)小洁跟爸爸、妈妈到公园去玩。排队上游船的时候,身边的一个外国人主动跟她打招呼,小洁不好意思地一扭头,没有理他。
13、小洁这样做,外宾会有些什么想法?
答案要点:小洁这样做是不大方、不热情的表现。这样做,外国人会觉得中国小朋友真不大方,太没礼貌,甚至会导致外国人对中国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认为中国人对他们不欢迎,不友好,因此就会影响中外关系。
14、说一说:
如果外宾来到我们学校参观,你打算怎样做?你知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吗?
(答案参照板书要点)
15、演一演: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样做?请给同学们表演一下。
(1)在马路旁,外宾向你问路。
(大方、热情地指路。)
(2)在旅游区,外宾邀请你和他们一起照相。
(不忸怩、大方的与外宾合影。)
(3)在公园里,你和同学们在做游戏,有几位外宾站在旁边观看。
(不忸怩、大方的做游戏,也可以热情邀请外宾参加。)
(4)在街头,你看到几位小朋友围观或尾随外宾。
(要进行劝阻。)
(5)外宾丢了钱包,你捡到了。
(归还外宾或交公。)
(6)外宾要送给你钱,酬谢你。
(有礼貌的谢绝)
(7)外宾非要送你一个小纪念品,表示感谢。
(可以有礼貌地接受,也可以回赠一个小纪念品。)
四.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应该热情、大方、有礼貌地接待外国客人,使他们感到中国是个讲究礼貌的国家,更愿意与中国人民进行友好往来,这样还可以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威望。希望你们学完这课,人人都成为有礼貌的好主人,为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为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做出贡献。
板书设计:
十二
热情提高中国威望
大方促进友好往来
有礼貌
探究活动
1、搞一次模拟外宾来我班的活动。体会一下如何接待外宾。
2、与家长探讨一下,遇到下面的情况应该怎样做?(1)路上遇到外宾问路。(2)在公园里外宾请你照相(3)外宾要送给你礼物
葡萄沟评课稿精选
评邱小平老师的《葡萄沟》
湖南省浏阳市人民路小学张巧玲
《葡萄沟》是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的第10课。邱老师的授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材挖掘深、目标完成好
教学中邱老师的教学意图很清晰,准确地把握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实质,教材内容层次清楚。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找准了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贯穿课堂课的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复习、讲解、练习,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克服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课堂结构合理
这节课用猜谜语“葡萄”来导入,很自然、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复习、导入、讲解、练习四大部分的设计和时间安排比较合理、比较优化,以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结构为依据。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生字教学是难点,而邱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有学生带读、齐读生字,有讲记字方法、多音字的记忆,有组词说句子等等。朗读课文的教学也形式多样:有自由读、默读,有小组读、个人读,有齐读、带读等形式。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教学问题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传授知识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途径,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邱老师的教学很好地把握了这点。例如:自由读课文时出示:带着问题读读课文,把课文的重点让学生思考。紧扣教学目标,把握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五、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过程。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发挥自己的才能,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启发引导,配合默契,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顺利地开展。
邱老师的课做到了这点。例如:讲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与浏阳是个好地方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发言,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六、课件媒体运用恰倒好处
运用媒体方式把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课件把难以理解的“阴房”、“碉堡”概念轻易地解释好了,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很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总之,这节《葡萄沟》课是节成功的课,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达到了“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
中国小朋友真好!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对外国客人要热情大方有礼貌。
情感:
愿意热情大方的对待外国客人。
行为:
1、对外国客人有礼貌,热情大方。
2,见到外国客人不尾随、不围观、不指指点点。
3,不向外国人索取礼物。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国际威望越来越高,对外友好往来日益增多。近年来,来华访问、交流、经商、游览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因此,教育学生懂得对外交往中,对外国客人热情大方,有礼貌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属于文明礼貌教育,但又涉及到对外国客人,做的好坏都会产生一定的国际影响,因此,通过本课教学应让学生懂得在外国客人面前,我们代表中国,在行动上要对外国客人有礼貌、热情大方。见到外国客人不尾随,不围观,不指手划脚,不向外国人索取礼物。这是教学的重点。
本课课文是通过东方小学的同学热情接待澳大利亚小朋友爱莉斯和她的父母的故事,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外宾。
教法建议:
1、教学时可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得到锻炼。如:假如外宾来到我们学校,我们应该怎样做?如果......我们怎样做?为什么?通过讨论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2、本课教学应尽量突出本课的主题:中国小朋友真好“以此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提高自信心,引发学生的自觉行为。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中国小朋友真好”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对外国客人要热情大方有礼貌。
情感:
愿意热情大方的对待外国客人。
行为:
1、对外国客人有礼貌,热情大方。
2,见到外国客人不尾随、不围观、不指指点点。
3,不向外国人索取礼物。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在外国客人面前,我们代表中国,在行动上要对外国客人有礼貌、热情大方。见到外国客人不尾随,不围观,不指手划脚,不向外国人索要礼物。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提问:
你们平时看见过外国朋友吗?和他们交往、接触过吗?
在与外国客人交往中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2、小结:我们国家近些年来实行改革开放,有很多外国朋友来我国访问、交流、经商、游览,还有许多外国朋友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中国上幼儿园或上学。这样,我们与外国客人接触交往的机会就增多了。刚才同学们说了一些怎样与外国客人交往,那么怎样才能做的更好呢?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探讨这个问题。
3、过渡语:课文中介绍了东方小学的学生在接待澳大利亚朋友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故事,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你们想知道东方小学的同学是怎样做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录音。
二、学习课文,明理导行。
4、听课文录音,看投影片。
(录音同课文,投影片同课文插图。)
5、提问:
正在值周的李敏等同学看见有外宾到学校时是怎样表现的,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爱丽斯上学后,三(1)班的同学又是怎样做的?
6、小组讨论:从这个事例中,你们知道与外国朋友交往时应该怎么做吗?
(板书:热情大方有礼貌)
7、提问:
(1)你们知道东方小学的学生为什么要对外国朋友热情、大方、有礼貌吗?
(2)如果你受到这样的接待会有什么感受?
(3)爱丽斯一家受到中国小朋友热情、大方、有礼貌的接待,会怎样想呢?会怎样评价中国的小朋友呢?
(他们对中国小朋友的表现非常满意,非常受感动。爱丽斯一家逢人就夸中国小朋友有礼貌,)
(4)从这个事例中,你们知道对外国客人热情、大方、有礼貌有什么好处吗?
(先小组讨论,后全班发言。)
8、小结:(要点):
(1)在与人交往中,谁都喜欢对方对自己热情、有礼貌。这样会使人感到很亲切,感到别人尊重自己,心里暖烘烘的,特别高兴。
(2)在外国客人面前,自己是代表中国的。对外宾热情、大方、有礼貌,会让外国人感到我们的祖国是讲文明礼貌的国家。这样,可以提高祖国在世界上的威望,外国人会更愿意和我国人民友好往来。
(板书:提高中国威望促进友好往来)
9、出示挂图
图意:
(1)尾随外国客人。
(2)围观外国客人。
(3)对外国客人指指点点
(4)向外国客人索取礼物。
10、讨论:
(1)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这样做叫不叫热情、大方、有礼貌?
(2)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不尾随不围观不指指点点不索要礼物)
11、小结:(要点)
(1)东方小学的学生见到外宾热情欢迎,主动问好、打招呼、不忸怩、大方地同外宾交谈,周到地接待他们,热心的帮助他们。向东方小学的学生这样做就是对外国客人尊重、有礼貌的表现。
(2)尾随外国客人,围观外国客人,对外国客人指指点点,向外国客人索取礼物等行为是对外国客人的不尊重、没礼貌的表现。这样做,会使外国客人不愉快,会给中国人丢脸,影响外国朋友和我国人民友好往来。因此,我们在和外国人交往时不要像图上的几位同学这样做,应该向东方小学的同学学习。
三.联系实际,辨析提高。
12、议一议:
(1)小洁跟爸爸、妈妈到公园去玩。排队上游船的时候,身边的一个外国人主动跟她打招呼,小洁不好意思地一扭头,没有理他。
13、小洁这样做,外宾会有些什么想法?
答案要点:小洁这样做是不大方、不热情的表现。这样做,外国人会觉得中国小朋友真不大方,太没礼貌,甚至会导致外国人对中国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认为中国人对他们不欢迎,不友好,因此就会影响中外关系。
14、说一说:
如果外宾来到我们学校参观,你打算怎样做?你知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吗?
(答案参照板书要点)
15、演一演: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样做?请给同学们表演一下。
(1)在马路旁,外宾向你问路。
(大方、热情地指路。)
(2)在旅游区,外宾邀请你和他们一起照相。
(不忸怩、大方的与外宾合影。)
(3)在公园里,你和同学们在做游戏,有几位外宾站在旁边观看。
(不忸怩、大方的做游戏,也可以热情邀请外宾参加。)
(4)在街头,你看到几位小朋友围观或尾随外宾。
(要进行劝阻。)
(5)外宾丢了钱包,你捡到了。
(归还外宾或交公。)
(6)外宾要送给你钱,酬谢你。
(有礼貌的谢绝)
(7)外宾非要送你一个小纪念品,表示感谢。
(可以有礼貌地接受,也可以回赠一个小纪念品。)
四.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应该热情、大方、有礼貌地接待外国客人,使他们感到中国是个讲究礼貌的国家,更愿意与中国人民进行友好往来,这样还可以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威望。希望你们学完这课,人人都成为有礼貌的好主人,为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为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做出贡献。
板书设计:
十二
热情提高中国威望
大方促进友好往来
有礼貌
探究活动
1、搞一次模拟外宾来我班的活动。体会一下如何接待外宾。
2、与家长探讨一下,遇到下面的情况应该怎样做?(1)路上遇到外宾问路。(2)在公园里外宾请你照相(3)外宾要送给你礼物
这个办法真好优质例文
教学目标:1。识字14个,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知道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史学生动的小伙伴之间要互助互爱,团结合作。
教学重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棵:
1.介绍毛泽东。
2.这节课我们学习毛泽东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学习新课。
1.进行听说训练。
(1)提出听说要求(认真)。
(2)听股市,抓要点
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听清故事讲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字读课文,圈出生字。
(2)自己识字。
(3)给字找邻居。
(4)指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思考毛泽东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讨论:a.毛泽东和小伙伴有那些一样的地方?
b.假如毛泽东没有想这个办法,又会怎样呢?
(3)汇报。
(4)师小结。
三.巩固复习
1.读课文,分组读,一人读一段。
2.给生字组词。
四.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毛泽东遇事动脑筋,今后我们做事也要动脑筋,设法巧干。
板书设计这个办法真好
放牛
毛泽东三组砍柴高兴回家
检果子
泽伙伴牛砍柴检呢组喂饱份牵提
第二课时这个办法真好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指名读课文。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候常放牛组背份
2.齐读生字。
3.分析字型、笔顺。
4.出示黑板:“候”的书写过程,中间的竖红色闪烁。学生描红。
“常”课件演示。学生看清笔顺后再书空,然后描红。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写。
6.讲评。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棒!
四.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这个办法真好
候常放牛组背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