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经典初中教案美丽的村庄
  • 经典初中教案美丽的村庄

    发表时间:2022-04-13

    美术教案-美丽的村庄

    美丽的村庄

    教学目的

    1、学会《美丽的村庄》并能大胆、自信的演唱。

    2、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旋律结合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来编创歌词并能把自己的创作与同学分享。(从环境方面写歌词)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编创歌词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

    教学方法

    学生主动参与,利用比较法、引导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索、互助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美丽风景图片

    2、刚才我们欣赏了非常美丽的风光,置身于美景之中,同学们想不想高歌一曲?(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赞美美丽风光的意大利歌曲《美丽的村庄》。(展示课件)

    二、新课教学

    1、简介歌曲|:这是一首优秀的意大利民歌,全歌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曲调活泼,描绘了村庄周围美丽的景色,表达了孩子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第二乐段旋律优美抒情,表达了意大利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

    2、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3、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跟琴学唱歌曲曲谱

    4、学生自己学唱歌词,自己体会并对歌曲作艺术处理

    5、学生自唱,展示自学成果

    三、课堂活动

    1、刚才我们学会了赞颂意大利乡村的歌曲。其实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也是非常的美丽而有特色的。下面我们按照小组合作方式,以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安阳,按照美丽的村庄的歌词的格式写成歌词,用我们刚才学唱的旋律唱出来。

    2、学生分组讨论,编创歌词

    3、小组或个人展示编创成果

    4、师生点评

    四、课堂延伸

    1、小结:同学们,从我们刚才的创作及表演活动中,老师感觉到了同学们对美丽家乡的热爱与赞美。比如有的同学写到了巍巍太行山,土肥水美的洹河;有的同学写到了雄奇峥嵘的林虑山太行大峡谷、山水一色的小南海胜景;……接下来同学们再欣赏两个画面(播放图片,一幅为被污染的河水,一幅为某旅游胜地地上随处可见的垃圾袋、碎纸)大家看了这两个画面还能写出那么好的美景吗?还想高歌一曲吗?(学生回答)可见,人类不好的行为导致了环境的被破坏,甚至由于环境的被破坏威胁自身的生存,美好的环境是需要每个人去维护、去爱护的,希望我们每位同学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不良习惯,爱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2、作业布置: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美丽的村庄的教学方案


    课题:《美丽的村庄》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标题音乐,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为歌曲《美丽的村庄》伴奏。

    教学难点:演唱《美丽的村庄》

    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光盘、钢琴、

    课前分析:

    学唱歌曲《美丽的村庄》

    学唱歌曲前要完整地聆听范唱,把握歌曲风格。

    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交响诗与交响音画》

    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交响诗的名称为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首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的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歌联系起来称交响诗。李斯特1854年创作《塔索》时首次采用这一名称,以区别于多乐章结构的标题交响曲。19世纪交响诗成为浪漫乐派、民族乐派主要创作体裁之一。斯美塔那、柴科夫斯基、西贝柳斯、德彪西、格什温等作曲家均作有著名交响诗作品。音画、交响音画、交响童画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的范畴。

    学唱《美丽的村庄》,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而成。降e大调、2/4拍。歌曲的第1-16小节由两个完全对应的乐句组成。可以说,这16小节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乐段。而此后的8小节(第17—24小节)实际上发挥着补充前面两个乐句的作用。因此,这两部分内容依然可以看做是一个完整的段落。即:第1—24小节为这首歌的第一乐段。这个乐段由弱拍起始,节奏比较密集。其中,附点及切分节奏使音乐的动力感得到加强。歌曲的旋律起伏较大,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歌曲的第二乐段开始部分的节奏疏密相间,其中的切分节奏刻意加长,而旋律线主要呈上扬的趋势,使人们的情绪激昂、振奋,感情更加激动,由衷地表达出人们对家乡的赞美之情。这就与前面的音乐情绪形成了对比。其后半部分的音乐基本上是与第一乐段呼应着的,从而使歌曲在对比之后又求得统一。

    课后反思:

    美丽的村庄教学设计


    [-5-99:54:00|by:夕阳]

    0

    推荐教学目标:

    1.学会《美丽的村庄》并能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2.通过聆听、模唱、演唱等活动,让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节奏、结构特点等,感受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节奏、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附点及弱起节奏的演唱把握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教师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让学生们感受到一种轻松、悠闲的情绪氛围,在美妙的音乐中产生美丽的遐想。

    2.通过游戏“灵活的舌头”,进行美妙声音的模仿。用la轻声高位地模唱出333333|222222|444444|555555|111111|……等,用这种相互模唱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这一节奏的印象,突破了唱歌教学中的难点,也有利于学生歌唱声音的统一和控制。这一练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深有浅地进行。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意大利风景图片

    2、刚才我们置身于美景之中,欣赏了意大利美丽的风光,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赞美美丽风光的意大利歌曲《美丽的村庄》。

    3.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提问:

    1)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拍子?

    2)歌曲中描绘的村庄是怎么样的美丽?请找出关键词。

    总结:诗一般的词句,画一般的意境。

    4.二遍听赏

    提问:

    1)这首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2)你认为歌曲的结构如何?各段表现了什么?

    3)你觉得歌曲哪里比较难唱?

    5.听唱

    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跟琴学唱歌曲曲谱同时划拍,(注意起音的击拍;弱起及附点)

    第一次唱唱名,第二次用“啦”过渡唱

    提问:歌曲的旋律起伏大不大,歌曲中有哪个节奏比较突出,使歌曲的动感加强?

    (附点节奏,或重音,或长音等等)

    6.学唱

    在熟悉音乐曲调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学唱歌词,纠正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错误并要求继续学唱。

    特别是弱起、附点、换气、重音、四拍长音等地方及歌曲的情绪。

    7.完整演唱

    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三.音乐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赞美家乡的音乐作品或是文学作品?

    学生思考回答例:我们的田野,大海啊故乡,别来无恙等等。余光中《乡愁》

    2.通过欣赏并熟悉赞美我们自己的家乡——舟山的音乐作品:《沙雕畅想》。更加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

    经典初中教案美术教案-触摸美丽


    教学内容:教材P14--15页内容

    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材质的特性,感受材质的美感,培养关注材料的意识。2、能初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与表达主题、表达情感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对材质特性的认识。

    教学难点:材质与表现主题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具:装饰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你所见过的装饰画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二、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有它自身的美感,如玻璃的透明之美、麻质品的粗犷之美,木材的质朴之美......在你运用这些材料,精心制作一幅装饰画悬挂在家里时,你将会是何等满足,何等惬意!

    三、讲授新课

    1、观看教材14页图片,对三种以上不同材料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并分析其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现象。

    A、可以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

    B、讨论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坚、粗糙与光滑等等。

    C、这些材料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适当归纳,并展示自己制作的装饰画,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之美表现主题与情感的。

    3、教师演示不同材料的制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

    不同的材料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五、布置作业

    将一幅绘画作品改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美丽的书导学案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书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学习书籍设计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为自己喜爱的一本书重新设计封面、封底与书脊。

    情感目标:感悟书籍设计的艺术美,树立创意为先的设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封面、封底、书脊的设计表达出书的内涵,恰当地使用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要素以及构成关系。教学难点:书籍设计中内容与形式的高度一致性和相互映衬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a4纸、画笔等。

    学具:彩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讨论:每当我们拿起一本书时,是否会仔细地品味书的包装是否漂亮、触感是否舒服、内文编排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具有美感?这种印象使我们喜欢上了美丽的图书。

    揭示课题:“美丽的书”。

    (二)新授课程

    1.分析讨论

    评判一本最美的书的标准是什么?

    每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代表了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的最高荣誉,反映了世界书籍艺术的最高水平。莱比锡提出的评判标准值得借鉴:第一是设计和文本内容的完美结合;第二要有创造性;第三,它是给人以阅读享受的,一定是在印刷和制作方面有最精致、独到的地方。

    2.欣赏感悟

    书籍设计重在对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朱熹千字文》一书,探究书的要素。观察:翻开《朱熹千字文》,遒劲、粗犷的字迹仿佛从纸上立起来,镶嵌入一个古老的石碑,似乎让人感觉到当年篆刻人手上的力度。

    分析:构成这本书基本的形式要素,古朴的形式和外观气息的要素正是一本书必备的。

    思考:一本书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

    3.探究分析

    一本好的书籍设计应该是怎样的?

    书的内在精神的形象化体现,让读者阅读起来方便、易懂、有趣,并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好的书籍设计。书籍是一个带有情感的事物,其形式充分体现了纸文化的魅力。其不仅仅是文字信息的传达,在翻页阅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动态的阅读体验,也是非常有趣和有益的。

    4.探讨交流

    观察:《小蓝和小黄》封面由黄色、白色、黑色大块面分割而成,环衬由黄、蓝圆圈相隔而成,非常形象地点题,突出书的主题。

    分析:这本认识色彩的图画书由色彩、文字、构图构成愉悦、轻松的风格,非常吸引小朋友阅读。

    思考:一本书的封面又该如何设计呢?

    交流:一本书的封面就是书的外衣,它既保护了书籍,又是书籍的脸面,让我们快速地了解此书的内容。

    构图——封面艺术的构图,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内容相互作用的反复渗透,巧妙结合,凸显设计者的审美意趣。

    书名——一目了然,有先声夺人之势。

    色彩——封面色彩要富有装饰性,简洁强烈,给读者以视觉、心理上的冲击。

    艺术手法——写意、比拟、象形、象征、变形等手法进行艺术处

    经典初中教案生物的进化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27595.html

    【经典初中教案美丽的村庄】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