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方案
  • 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4-08

    【www.jk251.com - 双手胸前传接球】

    作为初中老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优秀的初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希望《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方案》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执教者:赵鹏

    执教年级:初一(4)班班级人数:男生:20人女生:11人

    教材

    篮球:

    教学目标

    1、通过篮球活动和游戏及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生通过学习动作要点,并使90%以上的学生掌握该技术。

    3、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和遵守规则的诚信程度。

    课序

    教学

    内容

    时间

    分配

    活动时间

    教学指导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聚心

    课堂

    常规

    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2’

    1、接受报告,了解学生情况

    2、向学生问好

    3、提问:你们有自己喜欢的篮球明星,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明星?

    4、宣布本课的内容、目标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汇报老师

    2、向老师问好,发表意见,热烈探讨

    组织:

    四列横队

    ○○○○○

    ○○○○○

    要求:积极思考,认真参与问题的回答

    热身

    活动游戏

    3’

    3’

    1、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及语言提示

    2、提出要求

    大家一起动:

    1、学生练习

    2、主动练习,情绪高涨

    组织:

    四列横队

    要求:

    动作协调,密切配合

    学习

    尝试

    篮球胸前传接球的尝试性练习

    6’

    5’

    1、设问:什么时候传直线球?什么时候传弧线球?并且提示学生在练习时观察体会

    2、布置可供选择的游戏内容及规则

    3、观察、辅导、鼓励学生进行传接球的尝试练习

    提供学习方案:

    (1)二人传接球

    (2)二人传接球,一人试图抢断

    (3)三人传接球,二人试图推断

    (4)自创传接球练习

    1、知道活动形式和规则

    2、在体育骨干的带领下自主活动

    3、游戏中尝试运用原地

    4、带疑练习,试图在练习中找到答案

    组织:散点

    规则:

    1、2——3人,1——2人试图抢断球

    2、抢断成功或传球失误角色对换

    自由结伴,到指定场地活动

    要求:

    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勇于探索

    合作

    探究

    创新拓展

    双手胸前传接

    17’

    13’

    1、教师与学生总结练习体会,教师示范

    2、要点:持球正确,用力协调,合理缓冲

    3、提供学习方案:

    (1)看图模仿

    (2)互帮互助,找出优缺点加以纠正

    (3)与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请教

    4、提供游戏方案:

    (1)传球脱险

    (2)队长球

    (3)自创传接球游戏

    5、设问:怎样才能将球准确安全的传到同伴的手中

    6、在游戏的应用中体会要点

    1、尝试练习,交流体会

    2、积极自述练习体会

    3、观察对比教师和同学示范

    4、游戏中相互交流体会动作技术,思考感悟正确动作

    5、在体育骨干的指挥下进行游戏活动

    6、总结结果:

    (1)掌握好传球时机

    (2)要有正确的传接球技术

    (3)对落点有效的控制

    组织:

    分组进行游戏练习,分成六组,指定地点。

    传球脱险游戏规则:

    (1)传球失误,接球脱手落地均为犯规,应与拦击者交换;

    (2)拦击者必顺击到球正在手中者才算有效,在球已出手或尚未接到球时拍无效。

    队长球游戏规则:

    (1)在队长的带领下进行

    (2)传接球失误时应由本人将球拾回后重新传球

    自创传接球游戏规则自定

    愉悦

    身心

    “活动篮筐”对抗赛

    7’

    6’

    1、宣布比赛组织形式和规则

    2、提示安全事宜

    3、适时指导,并参与学生比赛

    4、注意安全

    1、体育骨干组织本组比赛

    2、规则可以自行改动

    3、练习中互相交流合作

    组织:分成四组,男女同学各分成两片篮球场进行比赛

    规则:

    (1)利用本课所学内容,运用于比赛之中

    (2)“篮筐”大小可随意变动

    (3)投篮数多者为胜

    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随机应变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反馈

    迎面传球接力

    5’

    4’

    1、教师提示正确的传接球方法指导帮助学生积极参与

    2、进行评价

    1、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比赛中找出自己优缺点。

    2、学生自我评价

    组织:

    分成四组进行

    要求:大胆、放松、密切配合

    恢复

    在老师的

    指导下进行。

    5’

    3’

    提示:

    1、充分发挥想象,展示自我个性。

    2、教师点评

    1、学生积极进行放松活动

    2、学生互评

    要求:

    轻柔放松、勇于表现

    Jk251.coM编辑推荐

    体育教案-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方案


    主备课人

    许国峰

    参与备课人员

    胡建峰齐延峰

    课的任务

    1.勇敢练习“穿越封锁线”,培养学生灵敏,协调,勇敢精神.

    2.男生练习篮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提高篮球技术,培养配合意识.

    3.女生练习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练习脚步移动,锻炼配合意识.

    课型

    新授

    本课题计划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1、第一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勇敢,集体主义精神.

    2、第二项内容让学生基本学会双手胸前传球,培养配合意识.

    3、第三项内容让学生基本学会正面双手垫球,练习脚步移动.

    重点难点

    (1)灵敏、准确判断(2)传球时、翻腕大母指食指中指用力拨球(3)击球点、垫球部位及身体协调发力

    教法设计

    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组织练习的方法。关键:分好练习小组

    器材准备

    长跳绳5根、篮球两个、排球两个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补充教案

    1、指导思想

    2、学情分析

    3、教学内容

    4、教学过程

    5、教法学法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本着务实、拓展、探索、创新的思路。

    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创新意识淡薄,学生的排球意识及身体素质较差,对体育课的兴趣较浓。

    1穿越封锁线2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3排球正面垫球

    准备----过度----示范----研究----实习-----自我评价

    教法a主题式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入境动情,明理知味用情景激发兴趣。B游戏竞赛法c实践操作法

    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创设的情景教学中,通过引导观察---诱导表达---模仿练习---设疑---自练---师生共同参与---互相评价---互相激励的过程,使本课的重、难点得到解决,并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所带来的无限快乐。

    (1)穿越封锁线:要求摇绳的学生,节奏鲜明(2)双手胸前传接球:要领:左脚上步,两臂迅速向传球方向伸出,蹬地、翻腕、手指拨球的力量把球传出。(3)准备姿势:两脚开立一脚在前,脚尖稍内收,脚跟提起两微屈,上体稍前倾,重新稍靠前,两手自然置于腹前。

    要求:屈膝、上体前倾、重心偏前。

    练习方法:1、模仿练习,可自己做,亦可二人互相观察、纠正。

    2、2、放松走步或原地跑步中,看信号马上成准备姿势。

    3、3、在做各种活动中,看信号迅速成准备姿势。

    放松活动

    1落叶2四步舞

    下课

    教学体会

    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初中教案精选


    教材内容篮球:课的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

    制和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

    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场地器材篮球41只;录音机1台;篮球场一个。课的部分教学内容及手段组织教法开始部分2’1、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并向教师报告。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以及注意事项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如图示一:

    要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准备部分8’一、配乐游戏:小渔网(4’)

    方法:游戏开始,担任“小渔网”的同学在场内用手触及正在跑动的其他同学,其他同学用各种躲闪、摆脱动作在场内积极跑动,被触到者加入“小渔网”,等“小渔网”扩大到四人时,重新组成二个“小渔网”进行活动。以此类推,逐渐组成许多“小渔网”直到剩下最后一名时游戏结束。

    规则:(1)“小渔网”不得松手触人。

    (2)在游戏过程中不得逃出界外,被迫出界者作被触到论处。

    二、熟悉球性(4’)

    方法:球绕肘转、绕腰、膝转、“8”字绕环,指尖拨球,各种姿势的抛接球等。一、组织:如图示二:教法:讲解,示范,师生按规则集体练习。

    要求:“鱼”要机智、灵活、勇敢。“鱼网”要动脑筋、协力、果断、快速。

    二、组织:散点练习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

    要求:球尽量不要落地。基本部分30’一、运球:(6’)

    A、高低运球,B、单手前后左右运球,C、左右手交替运球,D、体前变向运球,E、胯下运球,F、急停急起运球。

    重点:运球的手型,按拍球的部位、力量。

    要求:原地和行进间交替进行。护球尽量眼睛注意前方。

    二、抢运球(5’)

    方法:在整个篮球场上进行。一半同学持球,另一半同学无球。游戏开始,持球同学在场内运球,在运球中要躲避无球同学的抢断,无球同学则用合理的动作进行抢断球,一旦抢到球后互换。

    规则:A、无球者不得用推、拉等犯规动作抢球,B、发生被迫运球出界或违例情况,按被抢断论处。

    重点:对球的控制与掌握

    难点:技术要准确熟练

    三、原地二人一球传接球(3’)

    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四、原地二人一球运球、传球(2’)

    重点:技术的衔接连贯

    五、4人一球,行进间运球后传球(4’)

    重点:弧线运球、跑动、双手胸前传接球。

    六、4人一球,一人防守,三人传接球。

    要求:双手传接球,进攻队员可运球移动,防守队员抢断球积极。

    七、接龙传球接力比赛(6’)

    方法:分两组进行,左右间隔2-3米,前后间隔4-5米,“接龙”传球20只球,以完成时间和成功率多少定胜负。

    重点:传接球的快速能力和准确性。一、组织:在篮球场内散点练习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错。二、组织:同上在球场内散点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

    要求:先进行一对一的“抢运球”练习,然后共同“抢运球”严格按照规则进行。三、四练习的组织如图示三教法:讲解、示范、纠错,教师巡视指导。

    五、六练习的组织如图示四

    七练习的组织如图示五:(略)

    教法:讲解、示范,练习,比赛。

    要求:先练习,后比赛。结束部分5’一、整理运动:配乐伸展放松操

    二、小结,收回器材。组织:散点

    教法:听音乐,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课的预计1、练习密度:55%左右;2、运动负荷:中上;3、平均心率:130次/分左右

    4、最高心率:180次/分。心率曲线(略)

    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模板


    高中优秀体育课说课提纲舟山市岱山中学毛伟华一、教材内容:

    省编高一《体育》课本教材内容,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最终把球送入固定篮圈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篮球赛攻防频繁,技术动作多样,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教材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保健》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本课是高中体育课中学习篮球运动的第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球、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省重点中学,普陀中学高一男生,共四十人。学生来自全区各个初中,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五、本课的重、难点确定:

    重点:运球--准确的手型及按拍球的部位、力量。

    双手胸前传接球--准确的手型及传接球的准确性快速能力。难点:运球--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掌握能力。

    双手胸前传接球--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乡土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2’)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二)准备部分(8’)

    1、配乐游戏:小渔网(4’)

    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同时达到热身效果,安排了配乐游戏“小渔网”,在游戏中配上舟山民乐,运用了情景教学、乡土教学,提高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情操。

    2、熟悉球性(4’)

    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

    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三)基本部分(30’)

    1、运球(6’):高低交替运球,两手交替运球,体前变向运球,急停急起运球等原地和行进间的运球练习。

    为了进一步建立运球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在运球过程中护好球,眼视前方把球控制好,采用了学生散点看教师示范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身体的姿势、手型、手法和球的运行要准确。着重解决手对球的按拍力量、方向、掌握。上下肢协调配合和眼视前方,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2、抢运球(5’):要求:先进行一对一的“抢运球”对抗练习,然后进行分组“抢运球”对抗练习。

    为了使运球技术有一定的升华,特意安排这一练习,这一练习旨在加强学生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为下部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原地两人一组双手胸前传接球(3’)

    要求:前臂发力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转,肩、肘、腕关节放松,全身协调

    4、原地两人一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2’)

    要求:运、传、接运用协调,且要迅速转换衔接。

    3、4的练习主要为了进一步建立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掌握传接球的手法、上下肢协调配合,加强运球和传接球的衔接。

    5、四人一球一组,行进间运球后传球、接球后运球(4’)

    要求:运球和传球,接球和运球要相互衔接好、顺,逆方向都要练习。目的是利用运球和传接球动作有机紧密衔接,快而连贯,更进一步提高传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6、三人传接球,一人抢断球(4’)

    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进攻意识和协作配合能力,善于隐藏自己的传球意图,以及运球假动作新式单个战术行动与提高传接球技术相结合。要求:无球队员跑动、接应要积极,防守队员要密切注意传球队员的行动,抢断、封堵要积极。

    7、连续传接球(接龙)比赛(6’)

    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熟练性以及快速传接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结束部分(5’)

    1、配乐伸展放松操(3’)

    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2’)八、场地器材:

    1、场地:篮球场一只;2、篮球41只,球筐4只,录音机1台九、预计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第二十、三十五分钟

    运动密度约为55%,运动负荷为中等稍上。

    传接球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

    内容

    1).玩跳绳2).两人三脚抱球接力3).双手胸前传接球

    1.认知目标:1).通过玩跳绳,使学生懂得一根跳绳能有多种玩法,学会在体育活动思考,学会在玩绳中锻炼身体。

    2).通过两人三脚接力练习,锻炼学生的协调性、腿部力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通过传接球练习、游戏,懂得传、接球不光跟力量有关,还跟身体素质、技术动作有关,树立全面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生强烈的体育锻炼欲望。

    2.技能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体会一绳多玩的方法,培养协调能力和篮球的基本技术。

    2).通过学生主动设计、创造的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和跑、跳能力及传接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热爱体育锻炼,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品质。

    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设想

    组织队形

    次数

    时间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介绍课的内容。

    1.教师列队前,精神好,仪表端庄,语言亲和。

    2.讲解清楚。

    1.按四列横队,面向教师站立。

    2.注意力集中,关注教师。

    3.能有一种良好的参与欲望。

    整齐的队列,

    体现学生良好的

    精神风貌。

    成四列横队

    ΘΘΘΘΘΘ

    ΘΘΘΘΘΘ

    ΘΘΘΘΘΘ

    ΘΘΘΘΘΘ

    1

    4分

    1.玩跳绳

    1).每人一根跳绳,由组长自己安排分绳。学生可跳绳、短绳、双跳、单跳、花样跳等等。老师不提示。

    1.教师给学生跳绳,让学生自己玩。

    2.教师启发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玩。

    3.教师与学生一起玩,放明快的音乐。

    1.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2.有一定的合作练习。

    3.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积极尝试。

    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自己组织动作,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与学生一起玩,可增进师生间的亲和力和亲近感。

    在平整的场地上进行。

    若干

    10

    2.两人三脚抱球接力

    1.给合前面的内容,充分利用教学器材,给学生做二人三脚抱球接力游戏,教师指挥。

    1.学生自己到前面放好器材,自己动手绑好绳子,想想看绑在哪个位置最合适,可自己找搭当。

    2.学生自己可先练习,后听教师口令练习。

    学生自己动手放器材、绑绳子,自己试试看,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成四列纵队:

    2次

    8分

    3.双手胸前传接球

    1)传接、抢球游戏练习。

    2).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

    3).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讲评,练习。

    4.教师看学生传接、抢球游戏练习,可适当点评。

    1.教师请学生讲讲自己传接球体会。

    2.教师讲解传接球动作技术,并作示范。

    3.教师个别指导学生传接球练习。

    1.分组进行传接球游戏练习。

    2.学生自己分组进行传接球练习。

    3.学生自己体会传、接球动作技术。

    4.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评进行练习。

    1.适当的游戏比赛可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积极性更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自己分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兴奋性。

    3.适当的讲评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1.在平整场地上进行。

    2.学生自己分散找地方练习。

    3.在篮球场地上进行。

    20次

    15次

    2次

    18

    集合,放松,小结。

    归还器材,下课。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放松操。

    2.小结本课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练习情况。

    1.学生、老师听音乐,自编放松操。

    2.学生听老师小结,明确所学内容和要改进的地方。

    3.帮助老师整理器材。

    小结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有助于学生的思想、技术、品德的共同进步。

    成四排横队,面对老师站立。

    5分

    场地

    器材

    1.篮球场地一个;2.录音机一台;

    3.跳绳若干根;4.篮球若干个。

    课后

    小结

    §.的教学方案


    §7.2转盘游戏

    教学目标:

    1.在试验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2.通过试验总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3.通过转盘游戏进一步突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同时复习一些基本统计量的意义、运算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4.能列举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1.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列举简单事件所有发生的可能结果。

    教学难点:列举简单事件所有发生的可能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指针指在什么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

    条件:任写6个-10至10之间的数.

    二、课堂活动:

    1.游戏规则:

    (1)任意抽一组数,算出这组数的平均数;

    (2)自由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落在某个区域;

    (3)根据转动和刚才的计算得到结果.

    2.议一议:

    (1)这个转盘转到哪部分的可能性大?

    (2)在做上述游戏的过程中,你如何调整卡片上的数据的?

    (3)将各小组活动进行汇总,”平均数增大1”的次数占次数的百分比的多少?”平均数减少1”的呢?

    (4)如果将这个实验继续做下去,卡片上所有数的平均数会增大还是减少?

    3.试一试:

    请设计一个转盘,使得它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比落在白色区域的大.小明设计的转盘有三种颜色,你觉得可能吗?

    4.练一练:

    下面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分别转动这两个转盘,你认为转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说明理由.

    5.小结: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一定发生的、很可能发生的、可能发生的、不太可能发生的、不可能发生的?

    6.作业:

    1.见作业本.

    2.书面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使学生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3.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技能,以及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

    1.我国一月平均气温挂图

    2.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挂图

    3.我国温度带分布挂图

    4.用小黑板或投影片绘制以下表格

    (1)我国各温度带≥10℃的积温表

    (2)我国温度带分布地区的填充表

    (3)我国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品种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可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复习已学知识,引入新课。具体步骤如下:

    [提问]我们在初一学过“世界的气候和自然带”。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复习]教师提示,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承转]那么,我国气温分布有哪些特点,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同学们知道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这节课也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教师讲述:第四章的标题为“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天气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我国的气候。首先,让我们看看我国气温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

    [板书]

    一、气温的分布

    [展示图片]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和广州“迎春花市”的照片(也可让学生看课本封页彩照16和17)。

    [提问]这两张照片都是春节前后拍摄的。从照片上看,冬季我国南北两地的气温有什么差异?

    [讲述]哈尔滨的冰灯中外闻名。当地人利用冬季封冻的松花江天然冰块,精心雕刻成各种奇异壮观的冰雕艺术品,在各色灯光的映照下,色彩缤纷。冰灯游园会一般从元旦开始,一直延续到春节以后。每年都吸引很多游人冒着严寒前来观赏。而南国的广州,素有“花城”的美称。但花色最多、品种最齐、赏花人最多的要算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了。迎春花市从春节前三天开始,一直到除夕之夜。虽然这时正是我国最冷的季节,但在这里却是百花盛开,春意浓浓。可见,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十分悬殊。

    [板书]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展示挂图]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图4·5)。

    [读图回答]1.黑龙江省最北部的一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约为-30℃)

    2.海南省的一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20℃左右)

    3.计算一下,我国南北一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相差约50℃)

    4.自北向南,我国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愈往南,气温愈高)

    5.在图上找出0℃等温线,在课本图4·5上用色笔描出,看看它大体与哪条河流和山脉的分布一致。(教师向学生说明,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要求学生记住)

    [归纳]从一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冬季气温自北向南增高;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那么,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如此悬殊呢?

    [读表]阅读课文中的“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讨论以下问题:

    1.比一比,在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的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学生读表回答)

    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讲述]纬度位置是形成我国南北温差悬殊的一个重要原因。冬季,太阳光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愈高,正午太阳高度愈低,白昼愈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也就愈少,因而气温愈低;反之,纬度愈低,气温则愈高。我国位于北半球,而且幅员辽阔,南北所跨近50个纬度,因此气温相差很大。

    我国南北温差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冬季风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4·6。

    [提问]1.从冬季风的源地、风向考虑,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2.从图上看,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岛、海南岛等地难以受冬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这是为什么?(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讲述]每年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冷空气频频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而我国南方由于距冬季风源地遥远,加之中间有重重山岭作屏障,所以受冬季风的影响弱,降温程度远比北方小。由此可见,冬季风的影响使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更加悬殊。

    [承转]上面讲述的是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情况及其形成原因,下面我们再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

    [展示挂图]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图

    [读图]1.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学生回答:我国大部分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2.黑龙江省北部和海南省南部的七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黑龙江省北部约为16℃,海南省南部约为28℃,我国南北七月平均气温相差仅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教师提示,学生回答: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青藏高原。因为这里海拔特别高,所以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归纳]从七月平均气温图上我们看到:夏季,除了青藏高原、天山和大小兴安岭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气温均在20℃以上,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读表讲述]为什么夏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夏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夏季,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我国大多数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都较大。北方的太阳高度虽然比南方要低一些,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因此,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练习]请同学们完成本节课文后的选做复习题l、2。

    [板书]二、温度带的划分及其分布

    [提问]我们知道,地球上有热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请同学们想一想:划分地球五带的依据是什么?我国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教师指示,学生回答:地球上的五带是根据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来划分的,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讲述]那么,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一个地方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呢?人们一般用农作物生长期内积温的多少来反映?

    我们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或活动积温,写作≥10℃积温。

    [板书]1.温度带划分的指标:≥10℃积温

    [展示表格]用小黑板挂出我国各温度带的≥10℃积温表。让学生说出我国共有哪几个温度带,从家温带到热带≥10℃积温的变化情况。

    [挂图]挂出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指图讲述]根据≥10℃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由于青藏高原海拔特别高,形成了一个天高地寒的高原气候区。

    [板书]2.主要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青藏高原气候区。

    [读图回答]阅读我国温度带分布挂图或课文图4·8,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寒温带分布在什么地区?中温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教师指图,学生回答。)

    2.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别分布在什么地区?这两个温度带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一月平均气温的哪条等温线一致?(教师指图,学生回答。教师再补充、纠正。)

    3.学校所在地属哪个温度带?

    [板书]3.温度带的分布

    [填表归纳]在以上读图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我国各温度带分布的填充表(见下表),指导学生填出各温度带的分布地区。

    [讲述]不同的温度带,积温的多少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温度和热量条件,从而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熟作也不一样。

    [展示表格]用小黑板挂出我国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品种表,或阅读课文中的“我国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品种有什么不同。(学生读表回答)

    [练习]完成课文“做一做”练习:

    1.读哈尔滨和广州各月气温曲线图(图4·9),算一算一月份两地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七月份两地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读图回答:一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34℃,温差悬殊;七月份两地相差约5°~6℃,温差不大。)

    2.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图4·5),看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为什么四川盆地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师提示,学生回答。从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上看,四川盆地在4℃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在4℃以下。这两个地区虽然纬度相似,但四川盆地的地形封闭,受冬季风的影响要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小得多,所以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

    3.当地属什么温度带?冬、夏季气温如何?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品种?作物一年可以几熟?(学生议论,教师提示、说明。)

    (布置作业)

    1.选做复习题3。

    2.在填充图册上完成有关的填图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

    一、气温的分布

    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二、温度带的划分及其分布

    1.温度带划分的指标:≥10℃积温

    2.主要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青藏高原气候区

    3.温度带的分布

    的教学方案


    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崔宁宁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第二章的起始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概念课.因此,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处处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气温的表示和一个小游戏的结果的表示,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小学里所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意识到引入其他新数的必要性.紧接着展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图片引进负数.

    本节课的第二个处理点是将“有理数的分类”提前,而将“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放置第二课时,因为可以说“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是对正、负数的一个应用,这样在第二课时不仅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复习,而且还对有理数进行应用,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

    本节课的第三点就是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这点主要是用指出有理数所包含的全部对象的方法给出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而有理数的分类实际上是有理数的定义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思想,也开始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不同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会将有理数分类;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辨别正数与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1.负数概念的建立;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学过哪些数?是不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量都可以用它们来表示呢?(可先让学生举例回答)

    由此创设下列情境:

    情境一:据气象台播报,2005年1月12日,南京的最高气温为零上9度,最低气温为零下3度,问:若将零上9度记为9℃,零下3度能记为3℃吗?

    情境二:某班举行数学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四个代表队答题情况如下表:

    下载完整版: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如果不能下载,请右击用迅雷下载)

    上一篇:2.1比零小的数(2)

    下一篇:没有了

    草莓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由一事物引发丰富联想的写法。

    2.从文中得出启示。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丰富的联想。

    2.难点:通过联想感悟作者所要抒写的情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二、导入

    作者及背景介绍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四、分析课文

    (一)讨论文章结构

    (二)质疑

    1.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

    香甜的草莓把作者的思绪引回草莓最盛的六月时光,再从六月联想到眼前秋意渐浓的九月,由季节的变化联想到曾经拥有过的青年时光以及似水流年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感情。

    2.通过联想作者抒写了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失的感概,及对人生秋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情怀。

    3.试比较第1、3两段对九月景物描写的不同?

    第一段重在表现夏意正浓: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到处欢歌笑语。

    第三段却重在表现秋的气息:树是绿的,但只需吹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

    4.从文章的思路看写作目的是什么?

    作者漫步在九月的田野:放眼四望,觉得“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没有变,依然是那些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但是马上“觉察到已不是六月”。作者在第一段描写完天空,树木的句子后都加上了一个“但”字,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启发人们思考,为了启发人们对这两个季节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从而感受时间给大自然留下的印记,为下文对青春易失、生命演变的思考作铺垫。

    5.细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与感受,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五、语言品析

    选择自己喜爱的语段,反复阅读,体会情感。

    例:地晨新翻的玫瑰红的土块,有如一堆堆绿色的珠子,又如野草一般妖艳。

    这两个比喻很有创意。把新翻的土块,比作一堆堆垢子和野果,看了之后令人产生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这里一片充满生机制土地,更妙的是“妖艳”这个词经人以无限的遐想。

    六、小结

    作者由一颗晚熟的草莓触动了情思,引发了丰富的联想,他告诉我们季节的更替、生命的演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要很好地把握现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角的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的定义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知识建立在射线、线段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度量、比较、画法,以及深入研究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

    1.的定义是由实际生活中具有的形象的物体抽象出来的,理解的定义一定要明确的边为射线,为平面内的点集.也可认为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而形成的图形,这里的线动成体现了运动变化的思想.

    2.的表示法,小学没有介绍,这里首先说明用三个字母记.对此,要特别强调表示顶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的情况,才可只用顶点一个字母来记这个,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一个.在讲往数字或希腊字母来记时,可再让学生作些练习,说出所记的怎样用三个字母来表示.

    三、教法建议

    1.本节教学可以在简单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引入,将问题的研究方向转向这些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与点结合以及互相结合能够组成什么图形.可以尝试让同学们摆火柴,重点应在具有的形象的图形,然后可以在列举、观察、分析学习、生活、生产中同样具有的形象的物体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尝试给出的定义.

    2.关于的另一种定义,也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的方式得出,冽如一手扯住线的一端,另一手拉住线的另一端旋转.重点应是对运动变化的观点的渗透.平和周也可以让学生给出,真正理解“平”与“直”的含义.

    3.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出一些判别给定图形是不是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的相关概念.同时将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图片、动画、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周、平及的顶点、的边等概念.

    2.掌握的表示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由学生观察实物图形抽象出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总结的几种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的两个定义的得出,培养学生多度分析考虑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的形象概括出的定义,说明几何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为生产、生活服务.鼓励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为社会做贡献.

    2.通过旋转观点定义,说明事物是不断变化和相互转化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观点去看待某些事物.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和动态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几何的学习兴趣.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与阅读理解相结合.

    2.学生学法:主动发现,自我理解与阅读法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的概念及的表示方法.

    (二)难点

    周、平概念的理解.

    (三)疑点

    平与直线、周与射线的区别.

    (四)解决办法

    通过演示法使学生正确理解平、周的概念,适当加以解释,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即可,不必做过多的解释.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实物投影)、三板、圆规、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入.

    2.教师步步设问,提出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自己画图、观察图形的过程中掌握的静态定义.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四种表示的方法.

    4.教师用电脑直观演示展示的旋转定义.

    5.反馈练习.

    6.师生讨论总结.

    7.测试.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的两种定义及相关概念,掌握的表示方法,正确理解平、周的概念,并能从图形上进行识别.

    (二)整体感知

    以现代化教学为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自觉地掌握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前几节我们具体研究了小学时初步认识的直线、射线、线段.另外,小学时我们还认识了另一种几何图形——.你能说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给我们的形象的物体吗?(学生会很快说出周围的课桌、门窗、墙壁的;圆规张开两脚;钟表的时针与分针间形成的等等.)

    【教法说明】为了更形象、更直观用实物投影显示一些实物图形.

    让学生说出口常生活中给我们的形象的物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其观察事物的习惯,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从具体实物图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师:的确如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形象可以说无处不在.因此,一些图案的设计;机械零件的制图等等,常常用到的画法、的度量、的大小比较等知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具体地研究.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真本领,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探究新知

    1.的静止观点定义的得出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举例和小学时你对的认识,你能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吗?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找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图.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师:根据小学所学你能指出所画的边和顶点吗?(学生结合自己理解和小学所学,会很快指出的边和顶点.)

    师:同学们请观察,的两边是前面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你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刚才老师的提问,描述一下怎样的几何图形叫做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找代表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纠正和补充,最后给出的正确定义.

    [板书]: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这个公共端点叫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的两边.

    (出示投影1)

    指出以上图形,的顶点和的边.

    提出问题: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学生讨论并演示:拿大小不同的两副三板或学生的三板与教师的三板对比演示.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要拘泥于课堂上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后小结:的两边既然是射线,则可以向一方无限延长,所以的大小与所画的两边长短无关,仅与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法说明】的定义的得出,不是教师以枯燥的形式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画图、观察图形的过程中,由教师引导提出问题,步步追问,自觉地去认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在复习旧知识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这样缩短了新旧知识间的距离,减轻了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感到新知识并不难,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会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发展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有很好的作用.

    2.的表示方法

    师:研究,像直线、射线、线段一样,可以用字母表示.下面我们阅读课本第25负第三自然段,总结的表示方法有几种,你能否准确地表示一个并读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可以相互讨论,然后归纳出的几种表示方法.

    【教法说明】的四种表示方法,课本中用一自然段说明,语言通俗,很易理解,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分出四个层次,四种表示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大胆放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阅读后,多找几个学生回答.最后通过不断补充、完善,归纳整理得出的四种表示方法,教师整理板书.

    [板书]

    图1图2图3

    【教法说明】总结以上四种表示方法时,对前两种表示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要加以强调.第一种表示方法必须注意:顶点字母在中间.第二种表示方法只限于顶点只有一个.这是以后学生书写过程中最易出错的地方.另外,让学生区分的符号与小于号.这些应注意的问题最好由学生讨论,学生发现后归纳总结.

    反馈练习:投影打出以下题目

    指出图中有几个,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它们.

    3.用旋转的观点定义

    师:同学们看老师从另一个度提出新问题.前面我们给下过定义,是在静止的情况下,观察是由怎样的两条射线组成.下面,我们从运动的观点观察一下的形成.

    图1

    演示:教师由电脑显示一条射线,然后射线绕其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停止则形成一个,如图1所示.举例帮助学生理解:钟摆看成一条射线,从一个位置摆到另一个位置则形成一个.

    学生讨论并试述定义:学生叙述不会太严密,教师纠正、补充后板书.

    【板书】:还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说明:射线旋转时,经过的部分是的内部.让学生说明平面内除了的内部外还有几部分,分别是什么?(的边与的外部)

    【教法说明】的旋转观点的定义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因此,结合电脑的显示,举出实例等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4.平、周的概念

    师:可以看成是一射线绕其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那么,旋转时有无特殊情况呢?

    由电脑演示并说明:

    射线绕点旋转,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叫平,如图2所示.同样可表示为,顶点,两边为射线和射线.继续旋转,回到起始位置时,所成的叫做周,如图3所示.周的顶点为,两边重合成一条射线.

    图1图2

    师说明:(1)平与直线、周与射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图形表面上看一样,但本质上不同.如:直线上取点表示点在直线上的位置,而平是由顶点和边组成的这一几何图形.

    (2)在这一书中,所说的,除非特殊注明,都是指没有旋转到成为平的.

    【教法说明】平、周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要通过直观演示后教师加以解释,但也不要解释得过多.否则,学生会更糊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即可.

    反馈练习:投影显示

    1.指出图中以为顶点的平的两边

    2.指出图中(包含平在内)的有几个,并分别读出它们

    对以上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变式练习,培养能力

    投影出示:

    1.如图1:可以记作吗?为什么?

    图1

    2.如图2:、分别是、上的点

    ①与是同一个吗?

    ②与是同一个吗?

    3.如图3:是什么?顶点、边分别是什么?

    图2图3

    【教法说明】为活跃课堂气氛,以上练习可以抢答.

    (四)总结、扩展

    学生看书,回答本节学了哪些主要内容,同桌可以相互讨论.最后教师按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本节知识脉络.投影显示:

    八、布置作业

    预习下节内容.

    九、板书设计

    同七、(四)中的格式,在表示方法中加上图形.

    垂线的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会用两直线垂直的定义判定两条直线垂直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两直线垂直的定义中虽然强调“有一个角是直角”,但实际上由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可以得到其他三个角也都是直角,因此不指定哪一个角是直角,实际上无论哪一个角是直角,都可以判定两直线垂直.反过来,已知两直线垂直,那么它们的四个交角中无论哪一个角都是直角.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一定要给学生强调距离是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而不能误认为是段本身.

    (2)本节的难点是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因为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想象不出什么情况下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教科书是学生在对长方体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对于这些结论,只要求学生有感性认识,不要求学生掌握,所以老师不要深挖.

    3.教法建议

    (1)本节仍用上节用过的相交线模型作演示(也可用我们提供的课件),在让学生观察模型时,不要只让学生看热闹,而要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看,可以提出如下两个问题:(1)转动木条b时,它和不动木条a互相垂直的位置有几个?(认识的唯一性);(2)当a、b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他三个角也都是直角吗?然后找学生回答,以此来增加学生对两直线垂直的感性认识.

    (2)对于空间里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知识是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不是重点但是难点,因为此时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差,不容易想象它们垂直的情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我们做了一个课件,这个课件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情况,更直观的展现了学生,帮助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

    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的第一个性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定义做正、反两方面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的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通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活动投影片演示直观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式学习.

    三、重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概念和性质.

    (二)难点

    的判断和性质的理解运用.

    (三)疑点

    的性质.

    (四)解决办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性质,并运用练习加以巩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尺、量角器、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创设情境,复习基础知识,引入课题.

    2.通过教师引导提问,学生思考、互相叙述和纠正,教师点拨,练习巩固新课.

    3.通过师生互答完成归纳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明目标

    通过画,使学生既能理解并掌握的概念和第一个性质,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引入课题,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动手操作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以练习检测为巩固检查手段,强化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提出问题:如右图,(1)∠AOC的对顶角是哪个角?这两个角的关系怎样?

    (2)∠AOC的邻补角有几个?是哪几个角?

    教师演示:(活动投影片)转动直线CD的同时,用量角器量直线AB、CD相交所得的角,多变换几种位置一直转到使直线CD与AB所成的角有一个角∠AOC=90°(如右图).

    学生活动:当∠AOC=90°,口答∠BOD、∠AOD、∠BO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这种位置关系有几种?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怎样?学生回答完后,引入课题.

    【板书】2.2

    【教法说明】因为对顶角、邻补角及对顶角的性质,是建立垂直概念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讲新课前要复习巩固这些内容.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上面的问题,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当加以引导点拨,然后板书:

    【板书】1.垂直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里线,它们的支点叫做垂足.

    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投影显示,投影片1)

    (1)“有一个角是直角”是指四个角中的哪一个角?

    (2)“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

    (3)相交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吗?

    【教法说明】用活动投影片演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个概念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形成对概念的感性认识再回过头来进行定义,并且从演示过程中看到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认识了事物间的发展变化的辩证关系,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比教师单纯“强调”效果更好.

    学生活动: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垂直关系的实例.(十字路口的两条道路;方格本的横线和竖线;铅和水平线.)

    【教法说明】通过举例,启发学生广泛联想,一方面让学生知道两直线垂直的概念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另一方面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2.垂直的记法、读法和判定

    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阅读课本第60页的内容,然后师生间相互交流.

    归纳:①直线垂直的记法读法: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域“CD⊥AB”,读作“AB垂直于CD”,如果垂足为O,记作“AB⊥CD,垂足为O”(如图右上).

    ②垂直判定:∵∠AOC=90°,

    ∴AB⊥CD(垂直的定义).

    ∵AB⊥CD(已知),

    ∴∠AOC=90°(垂直的定义).

    学生活动:用∠AOD、∠BOD或∠BOC让学生重复练习正、反两步推理.

    【教法说明】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垂直定义做正、反两方面的推理可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一方面为了渗透符号推理格式,熟悉符号的使用;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定义既可以作判定用,又可以当性质用.

    3.的画法及性质

    学生活动:让学生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直线上一点或者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回答过直线上(直线外)一点能不能画这条直线的?能画几条?(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画)

    通过画图,得的第一条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提出问题:

    (1)“过一点”包括几种情况?

    (2)“有且只有”是什么意思?(“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惟一.)

    【教法说明】的性质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自己总结,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一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学生画图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生加深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投影显示(投影片2)

    【教法说明】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位置关系,本组练习态在使学生会用定义判断两直线垂直,并且应从不同角度去掌握判断它的方法.

    投影显示(投影片3)

    【教法说明】本组填空题主要是通过变式图形,让学生判断两条直线垂直,防止思维定式.第1题区别垂直相交和外交。第2题通过计算判断两条直线垂直,第3题是巩固两条直线垂直的性质.

    投影显示(投影片4)

    【教法说明】在前边练习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解决并不难,教师要完全放手,开阔学生思路,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解法,口算、算术解法、列方程等,找一个用方程解决的学生板演,因为这种方法更具有一般性,并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解这类综合性的题,要求学生能结合图形,发现几何对象在数量上的明显关系及隐含关系并会用代数手段进行计算,另外对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要会紧扣定义判断.

    投影显示(投影片5)

    【教法说明】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多动手练习画,进一步体会的惟一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总结、扩展

    投影显示(投影片6)

    【教法说明】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使知识成为“体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

    课本第70页习题2.1A组第5题。

    (二)选做题

    课本第72页B组第5题。

    【教法说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做B组练习,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广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作业答案

    九、板书设计

    热门文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当前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古诗三首(墨梅竹石石灰吟)

    第一场雪

    Unit2Lookatme第五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

    威尼斯的小艇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相关文章·相交线、对顶角

    ·角的画法

    ·角的度量

    ·角的比较

    ·角

    ·线段的比较与画法

    ·下学期射线、线段

    ·直线

    中“课件”

    【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