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思品教案要学好
  • 思品教案要学好

    发表时间:2022-04-06

    【www.jk251.com - 小学思品教案】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小学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如何才能写好小学教案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思品教案要学好,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一些学习勤于动脑的格言、故事。

    2.知道学习是否动脑筋,具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3.能举例说明动脑筋、讲究学习方法对学好功课的作用。

    情感:

    敬佩学习上爱动脑筋的同学,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学习时动脑筋思考。

    2.对学习中或生活中不明白的东西有好奇心,能提出问题。

    3.学习时注意发现和采用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奋学习”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学会思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引导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学习时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不可能通过一节品德课来实现,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本课的教育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些要勤于思考的意识,告诉学生学习时勤于思考的好处,使学生产生愿意思考问题的愿望,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个普遍的弱点就是依赖性比较强,这不仅表现在生活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面,有的同学习惯于家长陪读,学习时懒得思考,遇到问题总希望父母给自己解出答案,即使是一些学习较好的同学,也只是满足于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做,不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勤于动脑的教育。

    本课的教学要点是:知道学习时勤于动脑有助于更深入、更牢固地学好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时要多动脑筋,多提问题,注意采用好的学习方法。

    教法建议

    1.由于学生年龄所限,对动脑筋的好处还不能从道理上完全搞懂,因此教学时要通过事例、故事,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对事例。故事的分析让学生提高认识。

    2.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正反事例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勤于动脑的好处和学习时不动脑筋的害处。并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适当的行为指导。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七课要学好勤动脑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一些学习勤于动脑的格言、故事。

    2.知道学习动不动脑筋,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3.能举例说明动脑筋、讲究学习方法对学好功课的作用。

    情感:

    敬佩学习上爱动脑筋的同学,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学习时动脑筋思考。

    2.对学习中或生活中不明白的东西有好奇心,能提出问题。

    3.学习时注意发现和采用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学习应该动脑筋。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动脑筋、讲究学习方法对学好功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最近老师在想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想一想吗?

    2.出示:想一想,老师布置造句作业,小芳把书上的例句抄了下来,小红模仿老师的示范句式,小兰则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造出句子。照这样学习下去,你认为谁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讨论、交流。)

    3.师小结:是啊!小兰能独立思考,所以她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读名言,揭示课题。

    1.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2.读读,说说格言的含义。

    师小结:思考,思考,再思考,说的就是勤动脑。爱因斯坦就是靠这个办法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所以我们说要学好就要勤动脑。

    板书:七要学好勤动脑

    3.齐读课题:要学好勤动脑

    三、讲故事,明白道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位从小爱动脑、“快速计算法”的发明者史丰收的故事。

    1.投影一:师述故事(4~6小节)。

    2.听后问:

    (1)读数和写数是从前往后,而运算是从后往前,这是学习数学时,大家都知道的,但为什么史丰收要对此提出问题?

    (学习时,他虽然弄清了书本中和老师讲的知识,但他更能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所以他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善于思考,善于提问,这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好处?

    (讨论、交流。)

    (3)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像史丰收那样,做到勤动脑,善于多想多问。

    板书:多想多问最重要

    师:当史丰收一时找不到满意的答案时,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3.投影二,师述故事(7、8、9节)。

    4.提问:

    (1)当史丰收一时找不到答案时,他有没有放弃?

    板书:遇到问题不怕难

    (2)他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师小结:在学习中,不但要勤动脑,还要注重学习方法,善于用巧妙的灵活的办法解决问题。

    板书:学习方法要巧妙

    5.师总结:听了史丰收的故事,我们知道了学习时勤动脑有助于更深入、更牢固地学好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时要多动脑筋,多提问题,注意采用好的学习方法。正因为史丰收在学习时做到了这些,所以他才能发明“快速计算法”。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能不能说出几个?

    四、树榜样,加深认识。

    讲讲古今中外有关勤于动脑的故事。

    (例:鲁班发明锯,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音频“戴震问师”下载

    五、选一选,议一议,指导行为。

    1.选一选:

    遇到下面情况,你会选哪种做法?为什么?

    做一道数学题时,你看了几遍,还是无从下笔,这时你会……

    (1)请父母帮忙做,然后把答案抄上。

    (2)先不做,看看同学怎么做的。

    (3)请教父母,按他们的解题思路,自己独立完成。

    (4)开动脑筋,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题。

    (讨论、交流。)

    2.议一议:

    下面的说法和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1)小雨说:“只要把课本和老师课堂上讲的记住了,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2)小波做完作业自己不检查,总喜欢找成绩好的同学对答案。一旦发现自己的答案和别人的不同,就赶快擦掉,把别人的按上。

    (讨论、交流。)

    (都不对。第一种是死记硬背的现象,即老师怎么讲,就怎么记,只求记住,不求搞懂。这样学的知识,很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二种是学习时自己不动脑筋、不独立思考,而是跟着别人跑,这样不可能真正学懂知识。)

    六、树立榜样,落实行为。

    1.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学习时勤于动脑的好处。

    2.请班上学习时勤于动脑的同学谈谈学习方法。

    七、完“活动”栏目教学。

    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在学习中要学好就要做到勤动脑,养成多想多问的好习惯,这就是:(齐读课题板书)。

    板书设计

    七要学好勤动脑

    多想多问最重要

    勤学多思境界高

    遇到问题不怕难

    学习方法要巧妙

    JK251.com延伸阅读

    思品教案粒粒粮食要爱惜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爱惜粮食。

    情感:

    1.对粮食有爱惜之感。

    2.对浪费粮食的现象感到不满。

    行为:

    1.爱惜粮食,爱惜食物,不浪费。

    2.爱护庄稼,不践踏。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爱惜粮食”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设置本课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一般没有直接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有的甚至连庄稼也没见过。他们对于粮食与生产粮食的劳动是联系不起来的,认为粮食就是父母用钱买来的,吃完了再去买就是了,没有节粮的意识。本课教学要使学生初步了解粮食的用途,尤其是粮食与国家建设的关系,与国情的关系,懂得粮食浪费不得,从小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

    课文采用儿歌配图的形式,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讲粮食是个宝,用处很大。这里主要从生活方面讲人与粮食的关系。每人每天都要吃饭,主食是用粮食做的,谁也离不了。然后扩展到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像糕点、糖酒、副食品、豆制品、调味品等,这些人们也经常食用。使学生体会人与粮食的关系。

    第二部分,讲粮食来之不易。让学生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种出来的,是用汗水换来的。教学中可结合“千人糕”等传统故事或是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体会到从种粮到制成供人享用的食品,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浪费掉了太可惜,也是对劳动的不尊重。

    第三部分,从国情角度出发,使学生认识节约粮食与国家建设的关系,知道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每人每天都要吃饭,需要多少粮食。在有限的耕地上种出粮,供这么多人享用,实在不容易,也实在不富裕。再说,我国国土面积大,有时这里闹灾,有时那里闹灾,旱涝、地震、风雹、虫灾等自然灾害,都影响粮食产量。而且遇到大灾难,首先要救人,这时如果缺粮、断粮,会出现大问题,一地受灾要八方支援。使学生懂得节粮不仅为自家,更重要是为人民。为国家,培养他们的义务感。

    第四部分,讲的是积少成多的道理。我国人口多,每人浪费一粒米,就是个不小的数字。反过来,每人节约一粒米,积少成多也是了不起的数字。让学生初步懂得要从小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爱惜每一粒粮食。

    教法建议

    1.从实际出发,不同地域的学生对粮食及节粮的意义认识不同,对粮食爱惜的程度不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要求,不要一律。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把粮食的生长过程表现出来,有利于城市孩子的理解。

    3.对节约粮食做得好的同学要表扬,尤其是农村学生对粮食还是很爱惜的,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4.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对粮食的充足供应,学生容易产生“浪费一点没关系”的思想,要讲清节粮的意义,远远不只限于个人家庭,而更多的要从国情的度角看问题,加强学生爱惜粮食的义务感。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八课粒粒粮食要爱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爱惜粮食。

    情感:

    1.对粮食有爱惜的感情。

    行为:

    1.爱惜粮食、爱惜食物,不浪费。

    2.爱护庄稼,不践踏。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如何爱惜粮食。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

    2.谷子、麦子、玉米的头饰。

    3.大米、白米饭实物。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2.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三位同学戴水稻、麦子、玉米的头饰上)我们请这几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们一定都喜欢我吧!我愿和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板书:粮食

    二、粮食来之不易

    1.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自制粮食拟人动画,同时播放课文第一小节录音)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中的场景一~场景四下载

    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出示场景五: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

    出示场景六: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请小麦女士来说一下吧!

    (2)同学们,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小麦女士:好,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带大家去看一看面包是怎么来的?

    演示动画课件:《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小麦女士:大家一定要切记这最后一句话:“面包来得不易,千万不要浪费。”

    师:让我们感谢小麦女士的精彩演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请玉米小姐说了,我来总结一下吧!

    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学生背诵古诗。

    播放录音:《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粮食来得不容易

    (3)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

    板书:粮食与我们最亲密。

    三、怎样爱惜粮食

    (1)请你对辛勤种田的农民伯伯、农民阿姨讲一讲你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学生回答:粒粒粮食要爱惜(同时板书在黑板上)

    老一辈革命家也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出示图片<董必武让女儿捡起饭粒>

    (2)粮食听到同学们说要爱惜他们,非常高兴,还有话对同学们说,我们来听一听。播放课文第三小节录音

    你听到粮食是怎么说的呢?

    讲解:我国人口很多,但耕地面积很少,粮食不充裕。我们国家一些地区有时会遭受自然界的灾害。比如说: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等,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时,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缺少粮食,没有粮食会怎样?

    板书:缺少粮食出问题

    出示书中35页图片:这一辆辆汽车上装着什么?要运到哪儿?

    为了有更多的粮食支援灾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更加爱惜粮食)

    (3)最后,粮食还有几句话想让同学们牢牢记住。仔细听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出示一粒米与粮仓图,同时播放第四小节录音)

    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呢?

    师问:如果我们都来把粮食当成宝,节约每一粒米,会怎样呢?跟老师一起算一算。

    如果我们每位同学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365粒米)

    如果我们全班45位同学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约16425粒米)

    如果我们全国12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一粒米的话》)

    听了一粒米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积少成多了不起

    四、辨析深化

    “议一议”栏目下载

    1.(投影出示两位小朋友在庄稼地里追捕蝴蝶的情景)这两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给他俩提提意见。(我们要爱护庄稼,不践踏)

    2.(投影出示一位小男孩吃包子时,把包子皮扔掉的情景)这位小弟弟做得对吗?你能给小弟弟讲讲该怎么做吗?

    3.(投影出示两位小学生在庄稼地里立起写有“请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学生正从庄稼地里并排走过的画面)这些同学中,哪些同学该受表扬?哪些同学该受批评?谈谈你的看法。

    五、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1)在学校吃早点,怎样做到不浪费,谁有好办法?请每位同学谈一谈。

    (2)在家中吃饭应该怎样做?

    (指导学生具体做到不在饭桌上撒饭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不想吃的东西不能随意扔掉。)

    小结:爱惜粮食要从自己做起,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

    2.在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做到了爱惜粮食?谁来夸一夸他们。

    (可以支援更多的贫困地区,献出一份爱心;此外,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3.小常识: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爱惜粮食,规定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贴横幅“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让我们都来记住这一天。

    4.总结全课:同学们,“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最亲密,粮食来得不容易,缺少粮食出问题,积少成多了不起”,因此,让我们每个小公民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惜每一粒粮食。

    5.齐读儿歌。(见板书)

    板书设计

    八粒粒粮食要爱惜

    粮食与我最亲密,

    来得实在不容易,

    缺少粮食出问题,

    积少成多了不起。

    要学好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一些学习勤于动脑的格言、故事。

    2.知道学习是否动脑筋,具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3.能举例说明动脑筋、讲究学习方法对学好功课的作用。

    情感:

    敬佩学习上爱动脑筋的同学,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学习时动脑筋思考。

    2.对学习中或生活中不明白的东西有好奇心,能提出问题。

    3.学习时注意发现和采用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奋学习”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学会思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引导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学习时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不可能通过一节品德课来实现,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本课的教育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些要勤于思考的意识,告诉学生学习时勤于思考的好处,使学生产生愿意思考问题的愿望,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个普遍的弱点就是依赖性比较强,这不仅表现在生活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面,有的同学习惯于家长陪读,学习时懒得思考,遇到问题总希望父母给自己解出答案,即使是一些学习较好的同学,也只是满足于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做,不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勤于动脑的教育。

    本课的教学要点是:知道学习时勤于动脑有助于更深入、更牢固地学好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时要多动脑筋,多提问题,注意采用好的学习方法。

    教法建议

    1.由于学生年龄所限,对动脑筋的好处还不能从道理上完全搞懂,因此教学时要通过事例、故事,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对事例。故事的分析让学生提高认识。

    2.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正反事例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勤于动脑的好处和学习时不动脑筋的害处。并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适当的行为指导。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七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一些学习勤于动脑的格言、故事。

    2.知道学习动不动脑筋,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3.能举例说明动脑筋、讲究学习方法对学好功课的作用。

    情感:

    敬佩学习上爱动脑筋的同学,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学习时动脑筋思考。

    2.对学习中或生活中不明白的东西有好奇心,能提出问题。

    3.学习时注意发现和采用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学习应该动脑筋。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动脑筋、讲究学习方法对学好功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最近老师在想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想一想吗?

    2.出示:想一想,老师布置造句作业,小芳把书上的例句抄了下来,小红模仿老师的示范句式,小兰则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造出句子。照这样学习下去,你认为谁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讨论、交流。)

    3.师小结:是啊!小兰能独立思考,所以她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读名言,揭示课题。

    1.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2.读读,说说格言的含义。

    师小结:思考,思考,再思考,说的就是勤动脑。爱因斯坦就是靠这个办法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所以我们说要学好就要勤动脑。

    板书:七

    3.齐读课题:

    三、讲故事,明白道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位从小爱动脑、“快速计算法”的发明者史丰收的故事。

    1.投影一:师述故事(4~6小节)。

    2.听后问:

    (1)读数和写数是从前往后,而运算是从后往前,这是学习数学时,大家都知道的,但为什么史丰收要对此提出问题?

    (学习时,他虽然弄清了书本中和老师讲的知识,但他更能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所以他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善于思考,善于提问,这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好处?

    (讨论、交流。)

    (3)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像史丰收那样,做到勤动脑,善于多想多问。

    板书:多想多问最重要

    师:当史丰收一时找不到满意的答案时,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3.投影二,师述故事(7、8、9节)。

    4.提问:

    (1)当史丰收一时找不到答案时,他有没有放弃?

    板书:遇到问题不怕难

    (2)他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师小结:在学习中,不但要勤动脑,还要注重学习方法,善于用巧妙的灵活的办法解决问题。

    板书:学习方法要巧妙

    5.师总结:听了史丰收的故事,我们知道了学习时勤动脑有助于更深入、更牢固地学好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时要多动脑筋,多提问题,注意采用好的学习方法。正因为史丰收在学习时做到了这些,所以他才能发明“快速计算法”。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能不能说出几个?

    四、树榜样,加深认识。

    讲讲古今中外有关勤于动脑的故事。

    (例:鲁班发明锯,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音频“戴震问师”下载

    五、选一选,议一议,指导行为。

    1.选一选:

    遇到下面情况,你会选哪种做法?为什么?

    做一道数学题时,你看了几遍,还是无从下笔,这时你会……

    (1)请父母帮忙做,然后把答案抄上。

    (2)先不做,看看同学怎么做的。

    (3)请教父母,按他们的解题思路,自己独立完成。

    (4)开动脑筋,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题。

    (讨论、交流。)

    2.议一议:

    下面的说法和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1)小雨说:“只要把课本和老师课堂上讲的记住了,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2)小波做完作业自己不检查,总喜欢找成绩好的同学对答案。一旦发现自己的答案和别人的不同,就赶快擦掉,把别人的按上。

    (讨论、交流。)

    (都不对。第一种是死记硬背的现象,即老师怎么讲,就怎么记,只求记住,不求搞懂。这样学的知识,很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二种是学习时自己不动脑筋、不独立思考,而是跟着别人跑,这样不可能真正学懂知识。)

    六、树立榜样,落实行为。

    1.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学习时勤于动脑的好处。

    2.请班上学习时勤于动脑的同学谈谈学习方法。

    七、完“活动”栏目教学。

    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在学习中要学好就要做到勤动脑,养成多想多问的好习惯,这就是:(齐读课题板书)。

    板书设计

    多想多问最重要

    勤学多思境界高

    遇到问题不怕难

    学习方法要巧妙

    思品教案败不馁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2.知道在失败面前应当不灰心,不气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情感:

    佩服那些在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的人。

    行为:

    1.在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

    2.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勇敢坚毅”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而设置的。当前独生子女多,他们在家庭中受到娇惯、宠爱,在顺境中长大,娇、骄二气比较严重,往往承受不了挫折和失败。但是,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学习任务加重,免不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因此对他们进行败不馁的教育非常必要。从小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勇敢、更坚强、更开朗,对他们将来在事业上做出成就是很有意义的。这一课与上一课相辅相成,在教育上形成一个整体。

    教法建议

    1.本课教学要让学生懂得三点: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失败面前应当做到不灰心,不气馁;要学会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向着目标继续前进。

    2.本课教学要努力通过爱迪生在失败面前不气馁的事例来感染学生,使他们知道在失败面前不能发心气馁,要从失败中奋起,最终转败为胜。

    3.在引导学生联系思想实际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产生畏惧心理,就失去信心,从此消沉。只要冷静分析原因,奋起直追,是可以转败为胜的。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课败不馁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2.知道在失败面前应当不灰心、不气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情感:佩服那些在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的人。

    行为:

    1.在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

    2.学会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你过去的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吗?当时你是一种什么心情?你是怎样对待的?

    师: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期望获得成功,力图避免失败,然而,失败总是难免的。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今天我们用的电灯泡里的灯丝,就是一百多年前爱迪生经过无数次失败,克服了许多困难而研制成功的。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介绍爱迪生的一篇课文,看看爱迪生是怎样对待失败的。

    板书课题:败不馁

    二、学文明理

    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下面问题:

    1.爱迪生为什么会想到改进自己的灯丝呢?(白金丝做灯丝太贵。)

    2.他为一根细小灯丝材料的选用绞尽脑汁,说明他对科学抱有什么样的态度?(严肃认真。)

    3.爱迪生选缝纫线做灯丝的实验是怎样获得成功的?(无数次。)

    4.为了一根灯丝,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矿物和金属。近6000种植物纤维。这说明了什么?你能设想实验时的情况吗?

    5.爱迪生对灯丝的研究经过了哪些过程?(改进灯丝—→找理想灯丝。)

    6.对电灯的研究,爱迪生光为查阅资料而摘记的笔记本有二百多本,四万多页。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什么?

    7.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小结:爱迪生在造福人类计会的强烈愿望鼓舞下,以超人的毅力,在千万次失败面前的不畏缩、不后退,最后才取得了成功.由此我们可以行出,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的阶梯。失败能激励人精神奋发,失败和成功一样有价值。

    板书:失败能使人聪明激励人发奋和成功一样大价值

    三、深化认识

    1.列举诺贝尔、居里夫人的事例,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对边讲故事边放投影。

    问:诺贝尔、居里人人的成功足怎样取得的?(他们的成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取得的。)

    问:他们成功的事实再次说明了什么?(失败了一定不要气馁。)

    2.出小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

    问:你怎样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含义?

    师小结: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居里夫人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都是经过了无数次失败后才取得科学研究上的重大成功。因此,“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失败,一定要做到不气馁、不消沉。

    板书:失败是成功之母

    四、导行辨析

    1.中国男子足球队为了祖国的足球事业,经历多少次拼搏,终于“出线”在世界杯赛场上,这说明什么?

    2.邓亚萍在获得世界冠军后,曾在一次亚运会上未能夺冠,但在后来的比赛中终于又夺得了世界冠军。你认为她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3.一只蜘蛛刚结了一个大网,可一阵风把网吹破了。风一会儿停了,蜘蛛重新结网,还没结好,风雨又来了。就这样几次反复,最后,蜘蛛终于结了一个大网,粘住了许多蚊子。蜘蛛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4.请续编《新龟兔赛跑》,设想它们是怎样败不馁的?

    五、总结学习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失败与成功一样对人有价值。人要成功,必须要经过失败的磨砺。失败是成功的阶梯,失败是成功的桥梁。只有经过失败的人才能深刻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失败,一定要做到不气馁、不消沉,以积极的态度,努力争取成功。

    六、完成“活动”栏目教学

    结合三、四、五课教学内容,开展一次以“有毅力”为主题的活动。

    七、板书设计:

    五败不馁

    思品教案勤劳俭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应具备的品质。

    2.知道当今我们仍然要勤劳节俭的原因。

    3.懂得要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情感:

    1.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2.做一个勤劳节俭的人。

    行为:

    1.学会辛勤劳动,不懒惰。

    2.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

    3.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五框中关于“勤劳节俭”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设置的。勤劳节俭的教育各年级都有教育内容,低年级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做法,中年级主要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更好,高年级则是教给学生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做。高年级重在理性教育,使学生认识勤劳节俭的好处,对学生在生活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养成勤劳节俭的良好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建议:

    1、讲勤俭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等;使学生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特别是可以通过一些名人,他们很有钱,但非常注意节俭的事例来说服学生会更有说服力。

    2、对待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要注意因势利导,不要过分指责,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耐心指导。而且多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

    3、关于勤劳的教育,主要使学生懂得勤劳对自身成长的作用,以提高自觉锻炼的主动性。

    教学设计示例

    九勤劳节俭

    认知

    1、知道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应具备的品质。

    2、知道当今我们仍然要勤劳节俭的原因。

    3、懂得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情感

    1、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2、做一个勤劳节俭的人。

    行为

    1、学会辛勤劳动,不懒惰。

    2、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

    3、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教学重点:讲清勤劳节俭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做到勤劳节俭。

    教育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出本课的话题:勤劳节俭

    同学们,现在家庭生活都比较富裕,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苗,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这时我们还需要不需要劳动和节俭?引出第九课《勤劳节俭》

    二、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勤劳节俭的意义。

    1、请同学们看一张照片《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

    提问:在抗日战争时期,战士们为什么要开展大生产运动?

    (通过背景资料的展示,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没有战士们的劳动开展大生产运动,我们革命就度不过难关,很难取得胜利,)

    2、讲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参加劳动的事迹。(课前让学生找)

    (通过学生讲,激发学生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的热情)

    3、听录音故事,下载《兄弟俩》。(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创造真正的幸福生活的道理)

    4、什么是节俭呢?如今物质条件这么好,还有必要节俭吗?

    (节俭是指用钱有节制、俭省,不随便浪费财物,是一种美德。)

    5、谁能说说什么是勤劳节俭?

    (引导学生总结观点)

    小结:对!勤劳就是努力劳动,不怕辛苦。节俭就是爱惜劳动成果,不挥霍浪费。

    6、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勤劳节俭的名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下边请同学们读给大家听。

    “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成由勤俭破由奢”

    小结:同学们,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一生的瑰宝,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把它抛弃。

    板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联系实际,讲清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勤劳节俭

    1、请看小品表演。

    (学生表演:一家人外出在商场购物,孩子要求家长买一些东西。)

    提问:改革开放了,一家人生活比较富裕,孩子应当见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吗?家长为什么没有给孩子买,他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一个人如果养成挥霍浪费的怀毛病,对自身成长不利。)

    2、请看录像《我上大学了》

    (说的是,某学生上大学家长给准备了两大包袱衣服,刚上学没几天干净衣服就穿完了。自己不会洗。就又在脏衣服中挑选稍干净一些的,可是还是免不了招来同学的讥笑声。星期六,他穿着脏衣服,背着两大包裹衣服往家走很是滑稽。)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体会,勤劳能给自己带来方便,生活离不了,从而自觉培养自己勤劳的好习惯)

    3、听故事,《南京路上好八连》

    提问:八连战士是怎样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

    (引导学生回顾八连战士的具体做法,认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八连的传家宝。)

    4、听唱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国家强盛的需要

    5、请同学们讲自己收集的名人、伟人勤劳节俭的故事。

    提问: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是怎样想的?

    (首先使学生明白勤劳节俭的具体表现,以及他们的思想境界,从而体会高尚的思想品质。)

    6、夸一夸班上勤劳节俭的人和事。

    (表扬做得好的同学,给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请这些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对个人来说,勤劳节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做人的美德,是有理想、有志气的表现,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板书:做人的美德成长的需要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7、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做到勤劳节俭?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提高劳动的自觉性,找机会锻炼自己。节俭做到: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四、运用观点、辨析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学习的认识,发表自己的看法。

    1、看课后评一评

    提问:你同意谁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说?

    (使学生通过讨论懂得,现实仍然需要勤劳节俭。第一种,是使学生明白应当量力为出;第二种,贪图虚荣,盲目攀比,既使自己苦恼,同时增加父母精神负担;第三种,有作为的人绝不应把比吃穿当作主要的追求,应当把学习与工作放在第一位。)

    2、小组讨论。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结合实例说明,富裕了注意节俭的好处;富裕了挥霍浪费的害处。

    3、结合课后自查题目,谈谈自己的认识。

    (把课后自查题编制成互动选择题,制成课件输入电脑,学生通过电脑演示,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解答后,电脑显示答案。)

    五、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今天我们学习了《勤劳节俭》一课,通过学习大家不但懂得了,勤劳节俭对个人以及对国家的好处,同时还懂得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

    希望大家注意从小培养自己勤劳节俭的好作风,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怕苦,不怕累。记住“勤劳节俭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重要条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板书设计

    九勤劳节俭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家强盛的需要

    做人的美德,成长的需要

    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探究活动

    1、与家长探讨:现在条件这么好节俭的意义有多大?

    2、在家庭中主动承担家务劳动,过一段时间与同学交流体会。

    3、在班集体中寻找在勤劳节俭方面做得好的同学,与他们探讨这样做的好处。

    4、搜集古今中外勤劳节俭的事例,召开一次故事会。

    5、想一想,自己在节俭方面做得怎么样?今后有什么打算?

    6、你怎样理解,一个人勤劳节俭是有理想有志气的表现;是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把你的想法跟老师做一次交流。

    思品教案爱护幼小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护幼小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下一课《同情还是取笑》为同一单元,同属于“团结友爱”的教育内容,两课有相似之处,都是教育学生对待弱者要有仁爱之心,能够尊重弱者。本课侧重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弱小,不欺负小同学。下一课则侧重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取笑别人。

    爱护弱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也是当今社会应提倡的美德。对于四年级学生,虽然总的讲,他们还是处于儿童期,还是被社会保护的对象,但这时他们已有了强与弱的意识。对于比他们小的同学,多数能做到关心、爱护,但是也有些同学,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不能主动相助,个别同学拿小同学开玩笑或欺负小同学。因此,有必要从小对他们进行爱护弱小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心,使他们懂得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弱者,懂得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同情、爱护幼小的情感,从道德认识上,提高学生爱护、帮助幼小的意识。

    本课的难点在于具体的行为指导和情感培养上。教学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把爱护幼小落到实处。

    本课导入部分设计了“说一说”栏目,通过一幅图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由此切入本课要讲的主题。这样设计,一方面可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同学的位置上,体验小同学的困难;另一方面直接向学生提出了“如何对待幼小”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课文采用回忆的形式,通过李小玲回忆自己上一年级时受到大同学的关心、爱护的事例,告诉学生爱护幼小的道理。课文共讲了三点:(1)通过建立友谊班的事例,说明大同学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小同学;(2)通过四(1)班同学帮助一年级同学扫雪和张燕关心帮助李小玲的事例,说明小同学由于年纪小,缺乏经验和能力,需要大同学的帮助和关心,大同学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小同学的道理;(3)以张燕批评和制止欺负小同学的事例,说明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和制止。

    教法建议

    1.本课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课前,可对本班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和不太好的情况作一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年幼时,被人关心爱护或受人欺负的感受,反思自己应怎样对待小同学。以此,激发学生对幼小的关爱之情和愿意帮助弱小的道德动机,从小培养学生爱护幼小的好品德。

    3.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对一些欺负幼小的事例不宜过多渲染,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4.要注意课后的延伸教育,建议开展与低年级建立友谊班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爱护幼小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护幼小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在校园里、在马路上、在家里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了困难时,你会想到谁呢?

    师:大家自然会想到一些年龄比我们大的人,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因为他们比我们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

    2.当比我们年龄小的人遇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小结: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爱护幼小的同学。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师:新学期的一天,新星小学的李小玲起得特别早,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2.交流(说一说):故事中的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讨论:为什么应当爱护幼小?以什么行动关心、爱护幼小?

    三、激发感情,指导行为

    1.说说大哥哥、大姐姐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请你把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

    2.现在,同学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也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低年级的小同学呢?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出示四组辨析题)

    3.比一比:小组交流、讨论。

    4.小记者汇报调查结果。

    5.小辉和陈刚该怎么做呢?

    (听录音故事)

    6.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来,我们在帮助小同学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想点办法,而且办法还要得当。

    四、总结全课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了如何爱护、帮助小同学,希望同学们能付诸行动中,把爱护幼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板书:美德)

    2.开展一次结对子活动。(出示友谊卡)

    让我们行动起来,制作一张友谊卡,认一名小弟弟、小妹妹,今后经常主动地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这张友谊卡把我们和小弟弟、小妹妹紧紧地连在一起。大家说好吗?

    板书设计

    思品教案团结力量


    教学目标

    认知:

    1.结合具体事例,知道团结是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又协力。

    2.通过正反事例的比较,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

    3.知道同学之间应该团结。

    情感:

    1.愿意和同学团结友爱。

    2.不喜欢影响团结的行为。

    行为:

    和同学友好相处,不争吵,不打架。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不争吵、不打架”“能举例说明团结起来力量大”等要求设置的。

    设置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正反事例的比较,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从而愿意与同学团结友爱,厌恶不团结的行为。

    本课有五个栏目。

    “试一试”栏目,设在课文前面,起导入作用。目的是为突破“团结起来为什么力量大”这一教学难点进行铺垫。

    “说一说”栏目,紧接课文,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概括,明确本课所说明的道理,可结合分析课文进行。

    “比一比”栏目,让学生通过比较正反事例,说明团结力量大的道理。这一练习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选择的事例是办一件事,团结起来力量大,就把事情办成、办好。

    “讲一讲”栏目,让学生举一反三,以事例说明本课所学的观点。

    “读一读”栏目,让学生通过读,理解有关团结力量大的谚语,进一步强化团结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1.教学中,教师特别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在教学的开始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试一试”的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初步懂得团结起来力量才大。

    2.为了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团结,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搬重物的活动,具体的活动方法见“探究活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团结力量大

    〈教学目标〉

    认知:

    1.结合具体事例,知道团结是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又协力。

    2.通过正反事例的比较,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

    3.知道同学之间应该团结。

    情感:

    1.愿意和同学团结友爱。

    2.不喜欢影响团结的行为。

    行为:

    和同学友好相处,不争吵,不打架。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团结起来力量大。

    教育过程:

    一、试一试,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

    今天我们首先做一个小试验。(教师发给每个学习小组20根棉线)请每组先拿10根同样的棉线,每个组员一根一根地拉一拉,看看结果怎样?

    1、学生进行试验。

    2、学生汇报几次试验的结果。

    3、教师小结:

    每个同学都能很轻松地将一根绵线拉断,因为一根棉线太细了,力量太小了。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试验。

    请每组把另外的10根和前面一样的棉线拧成一股绳,用力拉,看看结果怎样。

    5.学习小组开始试验。

    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动手试一试。

    6.学生汇报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学生拉不断拧在一起的棉线。)

    7.教师提问:

    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试验的结果不同?

    8.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

    9.教师小结:

    一根棉线,力量小,可以轻易地被拉断,但是10根棉线拧在一起,力量就大了,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它们拉断。

    10.教师提问:

    几根棉线拧在一起力量就大了,那么在集体中,同学之间团结起来,结果会怎样呢?

    11.学生回答。

    12.过渡语:

    同学们的想法对吗?我们看一场拔河比赛,看后,大家就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了。

    二、分析课文,领悟观点

    1.教师提问:

    看一看,在这场拔河比赛中,哪个班获胜了?

    2.教师演示课件《拔河比赛》下载:

    内容:教材P23-P24的课文内容。

    3.学生观看后进行汇报。

    4.教师提问:

    在拔河比赛中,二(1)班为什么能战胜二(2)班?从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想法后,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6.教师边听学生发言边演示课件,课件分别演示两个班在拔河比赛中的不同表现。(板书:团结力量大)使学生更加清楚认识团结的表现与不团结表现的不同。

    7.教师小结:

    在集体的比赛中,由于二(1)班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团结起来形成了合力,所以二(1)班取得了比赛的胜利。(板书: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相反,二(2)班同学在比赛中失败,就是由于他们不团结。

    三、深入观点

    过渡语:在比赛中,团结不团结比赛结果不同,那么在活动中,团结与不团结有会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比一比。

    四、比一比

    1.教师提问:

    比一比,在排练新年联欢会时,第二,第三小组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为什么?

    2.学生自己看书,内容:根据教材P25-P26图与文的内容安排。学生分组表演:二年级一班排练新年联欢会的节目时,第二,第三小组的不同表现。

    3.学生观看表演后发表看法。

    4.教师小结:

    在准备节目的过程中,第二小组的同学非常齐心,个个都想把节目演好,认真排练,所以他们演出取得了成功。第三小组,排练节目中,大家意见不统一,不团结一影响了他们排练和演出效果。

    5.教师过渡:

    在比赛中,团结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在演出中,团结才会把节目演好。在我们班集体中,还有哪些事例也能说明团结起来力量大。

    五、讲一讲

    1、老师请学生首先进行小组交流,用具体事例说明团结起来力量。

    2、小组派代表举例说明。

    3、教师小结:

    在集体生活中,团结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同学之间,团结起来才可能把班集体的事情办好。(板书:把事情办好)

    六、过渡语:

    团结对于一个集体来说非常重要,有两条谚语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七、读一读

    1、请学生看教材P26读一读的内容。

    2、学生读谚语,并说说是什么意思。

    *一根线,不成团,万根线,能拉船。

    *人心齐,泰山人移。

    八、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试一试、说一说、比一比、讲一讲、读一读,知道了在集体生活中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希望我们的班集体,同学们做事时,能做到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这样我们就能把集体的事办好,我们的班集体就会越来越团结。

    板书设计:

    六团结力量大

    思品教案约水电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都离不开水和电。

    2.知道我国有许多地方水、电力供应不足。

    3.知道节约水电人人有责。

    情感:

    1.愿意节约水电。

    2.对浪费水电的现象不满。

    行为:

    1.随手关灯。

    2.用完水关紧水龙头。

    3.见到浪费水电的现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以劝阻,进行节约水电的宣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节约水电”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本课课文不长,但容量较大,对水和电的用途,为什么要节约水电,养成节水节电的习惯,以及节约水电人人有责,小学生要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等方面都有涉及。讲解时可与课文后面的“说一说”栏目结合在一起,着重讲清三点。

    1.水和电的用途很大,不仅人们生活离不了,国家建设也不可少。

    2.我国还是一个缺水和电力供应不足的国家。

    3.节约水电人人有责。

    本课设四个栏目。

    “讲一讲”栏目,设课文的前边,起导入作用。目的是启发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讲一讲水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今天要讲的内容与自己关系密切,激发学习欲望。

    “说一说”栏目,以图解形式,启发学生讨论水电的用途,是课文中心议题的展开。

    “听一听”栏目,听老师讲我国一些地区水电紧缺的事例。目的激发学生节约水电的情感。

    “议一议”栏目,有两个小题。第一小题,针对学生日常常见的现象辨析判断对错,关键是提示学生要有节约水电的意识和习惯。第二小题,联系学生实际,谈小学生能为节约水电做些什么。既要让学生集思广议,又要注意力所能及。

    教法建议:

    1.听老师讲我国一些地区水电紧缺的事例。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和情况知之甚少,教师可采用录像集纳的方式,在显示画面的同时,自己配恰当的解说。这样形象逼真,可接受性强,说服力大。

    2.为了使学生对浪费水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知识制成课件演示给学生.

    3.要密切联系本班学生和本地区节约水和电的具体实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节约水和电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都离不开水和电。

    2.知道我国有许多地方水、电力供应不足。

    3.知道节约水电人人有责。

    情感:

    1.愿意节约水电。

    2.对浪费水电的现象不满。

    行为:

    1.随手关灯。

    2.用完水关紧水龙头。

    3.见到浪费水电的现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以劝阻,进行节约水电的宣传。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水电的用途很大,而我国有很多地方缺水且用电不足,所以要节约用水和电。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浪费水的现象产生不满。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2.播放两段录像。

    内容:(这些镜头教师可以在校园中捕捉,既可以制成录像、也可以制成小课件,目的是使大家尽快进入课上的学习。)

    (1)一个学生用完水后,没关水龙头就走了。

    (2)一间教室里没人,但灯还亮着。

    3.教师提问:

    看完录像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4.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提问:

    举例说说,假如没有水,人们生活会怎样?没有电,人们生活有什么不方便?

    6.同桌同学交换看法。

    7.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离不开水、电

    过渡语:

    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有位同学叫牛忠,他和大家的想法一样吗?我们看看牛忠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分组学习课文。

    2.教师提问:

    看完牛忠的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3.学生发言。

    4.教师小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和电,而且我国又是一个缺水、缺电的国家,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水和电。

    板书:缺少十节约水和电

    5.教师提问:

    浪费水和电会造成什么损失?

    6.教师播放录像。

    内容:由于缺水,土地干裂,无法耕种,人、牲畜口渴难耐;由于缺电,夜晚一片漆黑,人们出行非常不便。

    7.学生谈观后感。

    8.教师小结:

    浪费水和电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板书:浪费损失大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说一说

    1.学生看教材第45页、46页的“说一说”的内容。

    2.学生说一说水和电用处有多大。

    听一听

    3.教师讲我国一些地区缺水、电力不足的事例。

    4.学生谈感想。

    议一议

    出示投影片(教材第47页“议一议”中的图)

    5.请学生看图,议一议,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6.学生小组讨论。

    7.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节约水和电的方法。

    学生发言。

    板书:随手关水龙头、关灯……

    8.教师小结:

    我们要节约用水和电,随手关水龙头、关灯,见到浪费水和电的小朋友要劝阻,进行节约水和电的宣传。

    (1)教师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全课总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和电,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电力也供应不足,而且浪费水和电损失非常大,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都来争做节约水、电的能手。

    板书设计:

    思品教案心中有他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能分辨在集体中只顾自己和想着别人的不同行为”“和同学在一起能想到别人,不只顾自己”等要求设置的。

    本课所进行的心中有他人的教育是热爱人民教育的起点,是良好思想品德内心活动的基础,因而这一教育是低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渗透在很多课中。

    现在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接受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使他们只知受爱,不知爱人。上学后虽然开始过集体生活,但在家庭中形成的“以我为中心”的习惯,使他们在和同学相处时也很少想到别人,从而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影响热爱集体思想品质的形成。针对这种情况,本课重点进行“和同学在一起时,能想到别人,不只顾自己”的教育。

    课文是一首小诗,共有三节,分别写出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常遇到的三件小事,体现心中有他人的思想。

    分析课文时,应突出两个要点。

    1.怎样想、怎样做叫能想着别人,不只顾自己。课文中的小学生“怕等着玩的同学着急”“想让别的同学都满意”“想起有个同学没带雨具”都表现出他们心里能想着别人,不是只想到自己。他们能把秋千让给别人玩;把破了皮的书留给自己,而把好书让给别人;把雨具借给别人,都表现出他们在行动上能关心、帮助、谦让别人,能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像课文中的小学生这样,做到心里能想到别人,不是只想到自己,并且在行动上能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不做对别人有害的事,就是能想着别人,不只顾自己的表现。

    2.为什么要这样做课文中没有明确写出为什么要想着别人,不只顾自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设想被关心、被谦让、被帮助的同学会是怎样的心情,帮助学生理解:想着别人不只顾自己的行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给别人带来方便、好处,使别人满意、高兴,感到温暖,因而是一种美德。具有这种美德的人让人喜爱,受人欢迎,和别人相处时能搞好团结。小学生这样做有益于自己健康地成长。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两点。

    1.本课教学重点是遇事能想着同学,不只顾自己。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学生举例时,教师应加以引导,多举能想着同学的正面事例。

    2.选择补充事例时;可适当地引用革命领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心中有他人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能想着别人是高尚的品德。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课心中有他人

    教学目标

    认知:

    1.能分辨在集体中只顾自己和能想着别人的不同行为。

    2.知道与人相处,要想着别人,不能只顾自己。

    情感:

    1.愿意想着别人。

    2.厌恶只顾自己的表现。

    行为:

    和同学在一起时,能想着别人,做对别人有益的事。

    教学过程

    一、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初步知道,不能只顾自己,要心中有他人。

    1.用课件演示“想一想”栏目图1、图2。

    情境是刚下体育课,大家都很热,很口渴。图1:遇事能想到别人的同学,拿起水壶先给同学倒水。图2:只顾自己的同学拿着水杯抢着让别人先给他倒水。

    2.提问:下体育课了,大家都很渴,哪个同学想到了别人?难只顾自己?你喜欢谁?

    3.小结:我们要学习心中有他人的人,遇事想到他人,不能只顾自己。

    板书:心中有他人

    二、分析课文,体会心中有他人是美德。

    1.分析第一段

    (1)谈话:同学们都很喜欢荡秋千,在秋千上荡来荡去,像坐在摇篮里,像飞一样,真是玩不够,都想玩一会儿,对吗?(课件演示,把学生带入情境)可是,小红同学只玩了一会就下来了,这是为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2)提问:小红为什么只玩了一会儿就下来了?

    (3)提问:假如要是你在下面排队等着玩,你会怎么样想呢?

    (4)小结:小明同学想到了排队等着玩的同学,怕同学着急,自己只玩了一会儿就下来了。她真好!

    2.分析第二段

    (1)谈话:同学们,每个学期开学都要发新书,大家都希望拿到一本崭新的漂亮的书。当我们拿到书后,总是看呀,摸呀,翻呀,生怕把新书弄脏碰坏,都想赶快给新书包上书皮,有谁愿意拿到的新书是一本破了皮的书呢?课件演示图2。

    (2)提问:可是小兰就拿了一本破了皮的书,这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课文第二段文字。

    (3)你们看她的表情,还挺高兴,这是为什么?

    (4)她看到同学们拿到好书后那么高兴,虽然自己拿了一本破了皮的书,心里也很高兴,因为别的同学都满意了。她做得真好!我想你们遇到这样的事,也会向小兰那样做,对吗?

    3.分析第三段

    (1)谈话:有一天,中午放学时,下雨了,一个带了雨具的同学走出校门,又跑回来了,你们猜猜她想起什么了?(课件演示图3。)

    (2)小华跑回来是怎么做的呢?仔细观察,我们把这个情节演出来好吗?

    学生表演小品:一个学生带雨具,一个同学没带雨具。带雨具的同学走出校门又跑回来,和没带雨具的同学合用雨具。

    老师当记者采访学生。

    访问1:请问:(带雨具的学生)你不是走出校门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教师表扬:真好!你想到同学有困难要主动帮助。

    访问2:(没带雨具同学)你没带雨具,当时怎么想的?

    小结:小明、小兰、小华三位同学都做了好事,他们做事时,替别人着想,怕别人着急,不是只想到自己。说明他们心中有他人。

    三、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1.提问:他人是指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我们周围除了同学还有谁?

    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填一填”栏目。

    让学生看图读课文。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填空。

    小结:这两位同学和小明、小兰、小华同学有共同的优点,心中有他人。

    四、辨析讨论。

    1.“评一评”栏目

    (1)谈话:在教室里,有的同学坐在座位上,总觉自己的地方小,把胳膊挤到同桌同学的桌子上。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事情?

    (2)你们愿意和这样的同学在一起吗?演示:“评一评”栏目图2。

    打扫卫生时,一位同学端着水盆,洒水,水溅在同学身上,他做得对吗?

    (3)假如你在场,心里怎么想?

    (4)小结:这两幅图中的同学,只想自己,不顾别人,给别人添麻烦,损害别人的利益,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

    2.“看一看”栏目

    演示“看一看”栏目的图。

    提问:假如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小结:我们应该主动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为别人做好事;不能只顾自己,见别人有困难也不帮忙。

    四、联系实际。

    1.谈话:从同学们发言中听出,你们和书上这些同学一样,在学校里想着同学、老师,在家想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外面能想到好多好多人。谁来说一说,你们在生活中为他人做过什么事?

    2.夸奖心中有他人的同学。

    3.小结:这些同学在做事时能想到别人,做到了心中有他人,我们为他们鼓掌。

    4.布置课后活动,完成“活动”栏目教学。

    五、总结:希望同学们向心中有他人的好同学学习,不论在学校、家里,还是在外面,跟他人生活在一起,就要替他人着想,要像课文里讲的那样,怕别人着急,让别人满意,别人有困难要主动帮助,做一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第三课心中有他人

    遇事想到他人

    不能只顾自己

    要多关心他人

    【思品教案要学好】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