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经典初中教案音乐教案-中国民族乐器介绍
  • 经典初中教案音乐教案-中国民族乐器介绍

    发表时间:2022-04-01

    【www.jk251.com - 民族乐器】

    一名优秀的初中老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那么如何写一份初中教案?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初中教案音乐教案-中国民族乐器介绍”。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

    教学内容:

    1,介绍我国民族乐器(竹笛、二胡为主);

    2,欣赏:①梆笛、曲笛演奏的乐曲;

    ②民乐合奏:《翻身的日子》;

    二,弓弦乐器:

    ①,二胡:《二泉映月》

    《赛马》

    ②,板胡:《白毛女》选段

    《绣金匾》

    ③,欣赏:《翻身的日子》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

    一,管乐器:

    u竹笛:

    ①,梆笛:北方梆子戏的主要

    特点:高亢嘹亮

    《扬鞭催马运粮忙》

    ②,曲笛:南方昆曲的主要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展示梆笛、曲笛;

    jK251.COm精选阅读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工农业

    总产值

    粮食

    原油

    铁路通

    车里程

    卫生机

    构床位

    1952年

    37.9亿元

    1582万吨

    5.2万吨

    3787千米

    5711张

    1992年

    3053.6亿元

    5670万吨

    1316.1万吨

    13143千米

    375377张

    增长

    79.5倍

    2.6倍

    252.1倍

    2.5倍

    64.7倍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经典初中教案音乐教案-中国京剧


    中国京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

    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b.欣赏《玉堂春》中《苏三起解》选段,并分析青衣唱腔特点。

    c.女生学唱《苏三起解》的唱段。

    d.欣赏《唱脸谱》,并分析净行唱腔特点。

    e.男生学唱《唱脸谱》。

    2、念:

    a.京剧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

    b.欣赏《拾玉镯》中刘媒婆与孙玉姣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

    c.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d.再欣赏一遍,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学着说一说。

    3、做:

    a.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下面请大家看一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b.分别让学生欣赏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

    c.再让学生欣赏上楼、下楼片段。

    d.学生通过看、说、学进行表演。

    4、打:

    a.“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b.让学生欣赏“把子功”和“毯子功”的武打场面。

    c.介绍“水袖功”、“甩发功”、及“手绢功”,并让学生欣赏。

    5、京剧伴奏乐器:

    a.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的,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如果“唱”、“念”、“做”、“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就是它的骨骼,一阵锣鼓,既可渲染磅礴的气势,又能烘托演员的表演,并且这种对表演的烘托,是非常细致的,甚至细致到鼓点子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颤抖。

    演员表演往往导引出感情表达需要的锣鼓,锣鼓(节奏、音响)等的刺激反过来诱发演员的表演激情。

    b.试着让学生学打一段“锣鼓经”。

    6、总结:

    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这就是京剧,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京剧是诗》这样一首介绍京剧艺术审美特征的诗,或许对我们认识京剧艺术有所裨益:

    领:一声“苦哇”!

    合:太阳飘了过去(师:把你带入了意境),

    领:一段慢板

    合:地球转动停止(师:时空操纵在演员手中)。

    领:一举杯

    合:一次宴会(师:意到笔不到,写意性表演),

    领:一转身

    合:行程万里(师:时空自由变化),时空的跳跃,浓缩于虚虚实实,

    领:“哇呀”

    合:花脸的怒吼,

    领:“喂呀”

    合:青衣的哭泣。夸张的美,含蓄的美。超越着生活的模拟。

    领:就说手吧:

    女生:一个手势,那是感情的触角,

    男生:一个手的造型,那是性格的写照。

    领:并拢四指

    合:庄重

    领:张开五指

    合:豪放

    领:松弛的手指

    合:苍老

    领:兰花指

    合:描绘出女性的娇丽。一招一式都在节奏中,唱念做打都在旋律里。音乐性可听又可看(师:载歌载舞)

    合:在灵感中浑然一体。

    领:管弦,声带,打击乐,

    合:发出民族的音色(师:绝不是舶来品)。

    领:帕瓦罗蒂惊讶地倾听,

    合:震得房顶落土的黑头(师:金少山的男高音)羞得云雀远遁的青衣(师:轰动美、苏、日本的梅兰芳)。狂风般的气势,情语般的细腻,胜过普希金的手笔。

    领:桨,意识着船,鞭,渲染着马,边锣是水,更鼓是夜。意象纷呈,物象转移。

    合:舞台上得其“意”而忘其“形”,观众者知其“形”而解其“意”。京剧是诗,诗是京剧。

    音乐教研员申屏娜点评: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教师力图通过本课知识的教授,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京剧及热爱祖国的高尚热情。本课教学进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引领学生学习京剧的必要性)二、新课学习:

    1.简介京剧行当——略讲内容(以图文并茂形式呈现)

    2.介绍京剧的四种艺术特性——精讲内容(以声像、视听结合形式呈现)

    3.简介京剧的伴奏乐器(以锣鼓谱及打击乐实物呈现)

    三、以“京剧是诗”作为全课的总结(使学生对京剧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整节课教师以京剧知识为主线贯穿全课,教学程序流畅,语言生动精炼,教态亲和力强,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新授内容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动静内容交替进行。教师能运用多媒体大容量的展示京剧不同行当的脸谱、人物、剧情、表演、唱腔等,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了唱、念、做、打的实践活动,更使学生加深了对京剧的体验和理解,并扩展了与音乐的相关文化知识,突出体现了重视音乐实践,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的全新理念。

    如果教师课前能自制2-3个不同行当的脸谱面具,在课上能让学生戴上实物参与体验、实践,之后再设计一个评价环节,这样就更有益于促进、提高学生学好中国京剧的热情。

    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精选


    本学期总第7课时本单元第7课时授课日期9.17--18课题第一章第4节中国的民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2、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并认识其重要意义。3、知道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和少数民族的分布重点难点1、我国56个民族的构成,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3、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教具中国政区图,中国民族分布图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知识,请同学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情况简要说明我们家乡的人口现状,有少数民族吗?讲授新课:(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的国家。1、我国有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91%,其他少数民族占1%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1)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主要学生讨论回答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怎样?本省主要由哪些民族?其他民族的分布状况怎样?515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三集中在东部和中部(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二)我国的民族政策1、各民族一律平等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民族状况和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的民族分布特点有什么好处?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怎样的?

    练习:对照附录表及《中国民族分布图》,列出以下少数民族:满、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布依、朝鲜、高山等民族,让学生从图上找出来。

    重点思考:我国民族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

    5

    板书设计:第二节中国的民族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民族构成2、民族分布二、民族政策平等、保障、维护、发展、自治。教后记:

    经典初中教案弦乐器家族


    ——西洋管弦乐队简介(初中第二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西洋管弦乐队中的。

    2、认识各种弦乐器的外型,了解其音质音色、表现力及在乐队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弦乐四重奏及弦乐家族的演奏形式,听辨其和声效果以及各乐器的音色。

    重点、难点

    听辨弦乐器的音色以及欣赏弦乐四重奏。

    教学简介

    西洋管弦乐队是20世纪初由欧洲传入我国的大型乐队形式,它的音域宽广,音色对比鲜明,表现力极为丰富,通常用来演奏大、中型乐曲。管弦乐队中使用的乐器虽然很多,但根据乐器的构造、性能和演奏方式,可以将整个管弦乐队分为四大家族。在四大家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乐器音质柔和,富于表现力,按发音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可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在弦乐组中还有一个与提琴系列不同的乐器——竖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两乐曲的片断。

    (1)《雨打芭蕉》。

    (2)《乘着歌声的翅膀》。

    思考:在听这两首乐曲时注意听辨是由什么乐队演奏的?

    2、引出课题:西洋管乐队简介(之一)

    (1)出示幻灯“西洋管乐队”排列图。

    (2)介绍:

    1)小提琴:高音乐器,音色明亮优美,常但任独奏。

    教师将小提琴实物拿出,让学生直观认识小提琴的外型;用弓拉一拉,让学生听听音色,播放小提琴独奏的音乐片断让学生听。

    2)中提琴:中音乐器,音色较暗,常作填充和声之用,极少独奏。

    教师拿出中提琴,让学生直观比较与小提琴的不同之处,用弓拉一拉,比较与小提琴的区别。

    3)大提琴:低音乐器,音色柔和、丰满,拔弦效果很好。

    教师拿出大提琴,让学生了解其外形和演奏姿式,再听拉弓的音色和拔弦的音色,播放一首大提琴独曲片断,让学生了解它的音质音色和表现力。

    4)低音提琴:低音乐器,音色低厚,反映迟钝。

    出示幻灯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形,播放低音提琴演奏的音乐片断,让学生自己区别与大提琴的不同之处。

    5)竖琴:音质柔美、华贵,乐队中使用不多,其滑音演奏具有特殊效果。

    出示幻灯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形,播放竖琴演奏的音乐片断,让学生了解其音色。

    竖琴是弹拨乐的音色,在西洋管弦乐队中,没有弹拨乐组,所以将它规在。

    3、播放各弦乐器演奏的曲目:

    (1)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

    (2)大提琴独奏《天鹅》。

    (3)低音大提琴独奏《动物狂欢节》选段。

    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小纸片,当你听到是小提琴演奏,就在小纸片上写一个“小”字,高高举起,看谁对弦乐家族的音色辨别最准确。

    4、设问思考:提琴系列形状一样,只是大小不同,为什么音色和表现力就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

    教师综合: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就高。弦乐器中,小提琴的外形最小,弦最细,每根弦的振动频率就高,所以它是高音乐器,它反应灵敏,表现力丰富,适合担任独奏。中提琴比它形状大,每根弦的振动频率比它低,所以音也不如它高,大提琴低音提琴等也是这道理,外形越大,声音越低。由于外型大小不一样,所以音高不一样,音色也不一样,表现力也有所不同。

    5、介绍弦乐四重奏:

    由一小提琴、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合而成来演奏的重奏形成。特点:声音丰满协和,充分表现了弦乐器的特点,配合非常默契协调。

    播出弦乐四重奏的录像,让学生直观了解四重奏形式。

    6、欣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如歌的行板》。

    (1)指导学生唱会主题。

    (2)注意听辨主题出现时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初听四重奏也许抓不住特点,听不到中间声部,我们来对比一下,在没有中间声部时会是什么效果?

    1)播放《梁祝》中“楼台会”片断。

    画出一高一低的织体旋律线图:(即兴画)

    引导学生听一高一低两条旋律明显交替出现,没有中间声部的效果。

    2)第二次播放《如歌的行板》四重奏。

    即兴画出织体旋律线图:

    高高

    引导学生通过视觉上的旋律线织体图,与听觉上音响效果相结合,感受一高一低与弦乐四重奏的声音对比,学会听中间声部,学会欣赏弦乐四重奏。

    7、西洋弦乐器不仅演奏西洋音乐作品,也能演奏我们民族音乐作品,如:由整个弦乐家族演奏的合奏作品《二泉映月》就非常好听,播《二泉映月》。

    此曲中有小提琴齐奏,大提琴齐奏,小提琴拔弦,大提琴拔弦,让学生加深对整个弦乐器优美音色的印象,提高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8、课堂小结。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中国的民族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工农业

    总产值

    粮食

    原油

    铁路通

    车里程

    卫生机

    构床位

    1952年

    37.9亿元

    1582万吨

    5.2万吨

    3787千米

    5711张

    1992年

    3053.6亿元

    5670万吨

    1316.1万吨

    13143千米

    375377张

    增长

    79.5倍

    2.6倍

    252.1倍

    2.5倍

    64.7倍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美术教案-中国民间美术初中教案精选


    中国民间美术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请大家看书本75页。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

    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①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

    生:②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生:③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④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

    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

    生: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

    师:请看,这是《一团和气》或称《各气吉祥》,[展示作品]

    [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师: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以为怎么样?

    [生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生:除了苏州的桃花坞,还有河南朱仙镇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素有南桃北柳之称。

    2.刺绣(9分钟)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于刺绣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有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生:我是苏州渚,我们那儿大人、小孩都会绣(简介作刺绣情况)

    师:说起苏绣,它可是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呢?[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大家看,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这小猫哪象是绣出来的,仿佛是真如站着一只小猫,令人赞不绝口。[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生回忆儿时的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5.编织(1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老师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生:过年贴窗花。

    师: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业(12分钟)

    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老师巡回辅导

    (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喜洋洋》,烘托热闹气氛]

    (七)小结(1分钟)

    师:通过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畅谈感想]

    (八)生听音乐,出教室。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相关教学方案


    音乐课教案

    湖北省汉川市城隍镇中学钟玉霞邮编:431606

    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课题分析: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民歌的体裁

    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我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成长的每个过程都和民歌有关。在襁褓中,你们的心灵就受到优美的摇篮曲、催眠曲的陶冶、滋育;在牙牙学语时,你们开始唱数数和学知识的儿歌;在幼年、少年时期,民歌伴着你们游戏、学家务活,帮助你们了解自然、历史和生活……今天,我们音乐课的主题就是--中国民歌欣赏。

    二、通过音像资料放映三幅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风光片断,让学生分别根据歌曲的歌名及歌词内容,给歌曲配上适当的画面,在画面的"背景"下,放歌曲欣赏的录音片断,让学生能有一种最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所欣赏内容的理解。

    三、初步了解民歌是怎样产生的。

    从现在城市中能听到的民歌入手,如叫卖调《卖栗子》。在分析中使学生真正理解民歌是在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

    四、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1、欣赏前谈话:

    劳动号子根据不同的劳动条件,又可细分为搬运、农事、作坊、捕鱼、工程等不同类别,船工号子就是劳动号子的一种。澧水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由于水流湍急、水情复杂,船工的劳动强度大且多有风险。一代代船工们在火热的劳动生活中共同创造了动人心魄的《澧水船夫号子》。

    2、欣赏歌曲录音。

    教师提示:号子时而节奏舒缓、曲调悠扬;时而节奏有力、语汇简洁;时而节奏急促、音调高亢……准确生动地反映了船工们紧张、激烈的行船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提问号子的演唱形式、结构、节奏及风格特点。

    3、小结:这套船式号子记述了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一个完整的行船过程。

    五、欣赏《牧歌》。

    1、导入。从文学的角度入手,吟颂"天苍苍、野茫茫……"等关于草原的诗词,从歌词的意境中导入《牧歌》的欣赏。

    2、向学生介绍《牧歌》的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3、放歌曲录音,重点欣赏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

    欣赏中要把握住长调民歌的特点,它的曲调悠长、宽广,节奏舒展以及旋律中的下滑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加深感受,以免生硬地进行理论上的讲解。

    六、学唱《牧歌》。在学唱过程中,让学生细心体会歌曲的意境和意味。1、学生跟随录音哼唱。

    2、教师范唱。

    3、随琴教唱。

    七、欣赏《茉莉花》。

    1、放歌曲录音。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小调类民歌,表现人们对茉莉花的赞美。

    听后让学生谈感受。(柔和、优美等)

    2、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结构。

    乐曲为单段结构,共由四句构成。其中的三、四两句连贯流畅,在句法上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对比。

    3、向学生介绍另外几首不同地域、不同曲调的《茉莉花》,让学生深刻感受小调类民歌委婉、细腻、清新、幽雅的风格,以及旋律线条流畅,节拍规整,节奏灵活多变等特点。

    八、音乐活动(可留作课后思考)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本课欣赏所涉及的省(区),结合你所了解的这些省区的风土人情,谈谈你聆听中国民歌后的感受。

    2、将下列民歌与相应的体裁及风格特点用直线连结起来。

    《茉莉花》号子委婉流畅、细腻优美

    《澧水船夫号子》山歌铿锵有力、粗犷豪放

    《牧歌》小调高亢嘹亮、自由舒展

    八、师生小结,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经典初中教案音乐教案-中国民族乐器介绍】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