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数学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优秀模板
  • 数学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优秀模板

    发表时间:2022-03-28

    【www.jk251.com - 复习多边形的面积】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希望《数学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优秀模板》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数学《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下面,结合学生在《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单元中的学习情况,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多机械记忆,缺灵动思考。

    应该说,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无论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还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从操作、比较,到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环节分明,条理清楚,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更有甚者,当老师提问: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他回答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问不对题!学生的反应,促使我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排除一些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强这一客观因素,作为老师,我有没有引导学生把探索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有没有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有深刻的体会?而学生,对学习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意识如何?是积极地自主探索和思考,还是墨守成规地接受书本知识呢?

    反思课堂教学,我觉得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对于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能让学生探索的,教师尽量少干预,使学生通过动手剪拼、猜想面积公式、对比归纳转化前后的情况,最后抽象出面积公式等实践活动,理解相关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并且产生深刻的体会;

    其次,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多说说自己的发现,多说说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同桌说,指名说,以说促思,也能增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再次,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参与意识,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会做作业,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要积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面积单位进率严重遗忘

    有关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在学生三年级时教学的,现在五年级再用到,学生基本都忘了。作业中发现问题后,我在评讲作业时,利用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分别用米作单位和用分米作单位计算面积,从而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再现了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找回记忆中的知识。但是作业中的情况反应,仍有错误存在。看来有些学生确实忘得一干二净,现在只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图说教,把进率塞进学生脑子,效果毕竟不行。但是重教一遍也不可能。另外,诸如千克和克,小时与分等单位之间的进率,遗忘也很多,有待于在复习梳理中加强记忆。学生为什么遗忘得那么严重呢?有人说,我们的教材知识点分得太散,不利于学生的记忆,这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是我想,学生在当初学习的时候,也许体验也不够深刻,所以导致容易遗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平时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达到常温常新的目的,以减少遗忘。

    (三)审题不清甚至不会审题。

    批改学生作业时,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就拿这次单元测验来说吧,压路机的作业宽度是6米,每小时前进6千米,一块长方形布长4米,宽16分米等,单位名称不统一,应转化后再计算,结果,很多学生拿起来就做,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不好;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纠正不良习惯。

    当然,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主动产生纠正不良习惯的需求。如针对学生的作业错误,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原因,想想解决办法,使学生明白,做作业一定要静下心来,从认真读题开始,不读清楚题目不动笔,只有付出细心、耐心,才能把作业做好等。

    总之,从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发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待于今后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准备把做好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策略,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每日一题的练习,拓展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确保学生扎实、有效地学好知识。

    jK251.COm精选阅读

    复习多边形的面积 精选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所学的面积公式,能应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公式的算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分析、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及其计算。大家不仅要会利用面积公式求面积,还要掌握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知识。

    (一)复习面积公式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长方形面积=长×宽.S=ab)

    板书:

    教师提问:“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呢?”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出示如下图形:

    随后教师将这些图形用→连接起来。使学生看到这些公式的联系。

    教师提问: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时候,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根据转化的思想,运用了割补平行、旋转平移的方法,把所求的图形面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面积进行推导,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以后学习新知识也要用这个方法。

    教学意图:使学生清楚面积公式的算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机械地识记公式。

    (二)基本练习

    1.判断题。

    (1)两个底和高都分别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2)两个底和高分别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使学生清楚:底和高相等的梯形形状不一定相同,只有形状和面积都分别相等的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使学生清楚: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才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4)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使学生清楚: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不相等。

    要求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订正:(1)√(2)×(3)×(4)×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先识别每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想好求每个图形的面积应用什么公式,再独立列式计算。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计算图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①看清是什么图形;②选择正确的公式;③正确的计算;④注意单位名称。

    订正:(1)270平方厘米,144平方厘米,3.61平方米;(2)3.41平方米,4.5平方分米,357平方米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会利用面积公式进行判断。

    (三)综合练习

    1.根据所给条件求面积。

    (1)三角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1分米。

    (2)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3厘米。

    (3)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分米,高是2分米。

    (4)梯形的上底是1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

    要求学生口头列式说出结果,并想一想应用了哪个面积公式。

    订正:(1)2.5平方分米,(2)6平方厘米,(3)8平方分米,(4)4平方厘米。

    2.自己测量出求下面图形的面积所需的数据,并求出图形的面积。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测量的。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3.下图是三角形小旗。同学们要做6面这样的小旗,一共要用纸多少平方厘米?

    订正:38×38÷2×6=4332(平方厘米)

    4.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底长是280米,高是57.5米。共收油菜籽3542千克,平均每公顷产油菜籽多少千克?

    订正:28×57.5=1610(平方米)

    1610平方米=0.161公顷

    3542÷0.161=22000(千克)

    5.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如图)分成三块种菜。第一块种西红柿,第二块种黄瓜,第三块种茄子。问:每种菜占地多少平方米?

    订正:(1)3.8×4.4÷2=8.36(平方米)(2)4.2×4.4=18.48(平方米)(3)(5+1.2)×4.4÷2=13.64(平方米)

    教学意图:能运用所学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质疑

    教师将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归纳总结。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出示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思考)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吗?

    思考题答案

    这道题可以有以下几种解法:

    正确答案:75平方厘米

    数学教案-正多边形的计算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1)会将正多边形的边长、半径、边心距和中心角、周长、面积等有关的计算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巩固学生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正多边形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

    教学重点:

    把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地将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解决、综合运用几何知识准确计算.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观察、分析、归纳结论

    1、情境一:给出图形.

    问题1:正n边形内角的规律.

    观察:在图形中,应用以有的知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得出新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学生回答.(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

    2、情境二:给出图形.

    问题2:每个图形的半径,分别将它们分割成什么样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回答.

    观察:三角形的形状,三角形的个数.

    归纳:正n边形的n条半径分正n边形为n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3、情境三:给出图形.

    问题3:作每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又有什么规律?

    观察、归纳:这些边心距又把这n个等腰三角形分成了个直角三角形,这些直角三角形也是全等的.

    (二)定理、理解、应用:

    1、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理解:定理的实质是把正多边形的问题向直角三角形转化.

    由于这些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都是正n边形的半径R,一条直角边是正n边形的边心距rn,另一条直角边是正n边形边长an的一半,一个锐角是正n边形中心角的一半,即,所以,根据上面定理就可以把正n边形的有关计算归结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3、应用:

    例1、已知正六边形ABCDEF的半径为R,求这个正六边形的边长、周长P6和面积S6.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n=6=30°,又半径为Ra6、r6.P6、S6.

    学生完成解题过程,并关注学生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

    解:作半径OA、OB;作OG⊥AB,垂足为G,得Rt△OGB.

    ∵∠GOB=,

    ∴a6=2Rsin30°=R,

    ∴P6=6a6=6R,

    ∵r6=Rcos30°=,

    ∴.

    归纳:如果用Pn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由例1可知,正n边形的面积S6=Pnrn.

    4、研究:(应用例1的方法进一步研究)

    问题:已知圆的半径为R,求它的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的边长、边心距及面积.

    学生以小组进行研究,并初步归纳:

    ;;;;

    ;.

    上述公式是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得到的.

    通过上式六公式看出,只要给定两个条件,则正多边形就完全确定了.例如:(1)圆的半径或边数;(2)圆的半径和边心距;(3)边长及边心距,就可以确定正多边形的其它元素.

    (三)小节

    知识:定理、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元素的计算问题.

    思想:转化思想.

    能力: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计算能力;观察、分析、研究、归纳能力.

    (四)作业

    归纳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以及正n边形的有关计算公式.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研究正多边形的计算问题,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2)通过正十边形的边长a10与半径R的关系的证明,学习边计算边推理的数学方法;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简单的数学建模能力;

    (4)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渗透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论的观点.

    教学重点:

    应用正多边形的基本计算图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及代数计算的证明方法.

    教学难点:

    例3的证明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

    (一)知识回顾

    (1)方法:运用将正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把正多边形有关计算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2)知识: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

    ;.

    组织学生填写教材P165练习中第2题的表格.

    (二)正多边形的应用

    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方法是基本的几何计算知识之一,掌握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用到,掌握后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具有实用意义.

    例2、在一种联合收割机上,拨禾轮的侧面是正五边形,测得这个正五边形的边长是48cm,求它的半径R5和边心距r5(精确到0.1cm).

    解:设正五边形为ABCDE,它的中心为点O,连接OA,作OF⊥AB,垂足为F,则OA=R5,OF=r5,∠AOF=.

    ∵AF=(cm),∴R5=(cm).

    r5=(cm).

    答: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约为40.8cm,边心距约为33.0cm

    建议:①组织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②渗透简单的数学建模思想和实际应用意识;③对与本题除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外,还要主要学生的近似计算能力的培养.

    以小组的学习形式,每个小组自己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以研究,班内交流.

    例3、已知:正十边形的半径为R,求证:它的边长.

    教师引导学生:

    (1)∠AOB=?

    (2)在△OAB中,∠A与∠B的度数?

    (3)如果BM平分∠OBA交OA于M,你发现图形中相等的线段有哪些?你发现图中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4)已知半径为R,你能不通过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AB吗?怎么计算?

    解:如图,设AB=a10.作∠OBA的平分线BM,交OA于点M,则

    ∠AOB=∠1=∠2=36°,∠OAB=∠3=72°.

    ∴OM=MB=AB=a10.

    △OAB∽△BAMOA:AB=BA:AM,即R:a10=a10:(R-a10),整理,得

    ,(取正根).

    由例3的结论可得.

    回顾:黄金分割线段.AD2=DCAC,也就是说点D将线段AC分为两部分,其中较长的线段AD是较小线段CD与全线段AC的比例中项.顶角36°角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它腰长的黄金分割线段.

    反思:解决方法.在推导a10与R关系时,辅助线角平分线是怎么想出来的.解决方法是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及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练习P.165中练习1

    (三)总结

    (1)应用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综合代数列方程的方法证明了.

    (四)作业

    教材P173中8、9、10、11、12.

    探究活动

    已知下列图形分别为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试计算角、、的大小.

    探究它们存在什么规律?你能证明吗?

    正多边形的计算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1)会将正多边形的边长、半径、边心距和中心角、周长、面积等有关的计算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巩固学生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正多边形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

    教学重点:

    把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地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解决、综合运用几何知识准确计算.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观察、分析、归纳结论

    1、情境一:给出图形.

    问题1:正n边形内角的规律.

    观察:在图形中,应用以有的知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得出新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学生回答.(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

    2、情境二:给出图形.

    问题2:每个图形的半径,分别将它们分割成什么样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回答.

    观察:三角形的形状,三角形的个数.

    归纳:正n边形的n条半径分正n边形为n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3、情境三:给出图形.

    问题3:作每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又有什么规律?

    观察、归纳:这些边心距又把这n个等腰三角形分成了个直角三角形,这些直角三角形也是全等的.

    (二)定理、理解、应用:

    1、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理解:定理的实质是把正多边形的问题向直角三角形转化.

    由于这些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都是正n边形的半径R,一条直角边是正n边形的边心距rn,另一条直角边是正n边形边长an的一半,一个锐角是正n边形中心角的一半,即,所以,根据上面定理就可以把正n边形的有关计算归结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3、应用:

    例1、已知正六边形ABCDEF的半径为R,求这个正六边形的边长、周长P6和面积S6.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n=6=30°,又半径为Ra6、r6.P6、S6.

    学生完成解题过程,并关注学生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

    解:作半径OA、OB;作OG⊥AB,垂足为G,得Rt△OGB.

    ∵∠GOB=,

    ∴a6=2·Rsin30°=R,

    ∴P6=6·a6=6R,

    ∵r6=Rcos30°=,

    ∴.

    归纳:如果用Pn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由例1可知,正n边形的面积S6=Pnrn.

    4、研究:(应用例1的方法进一步研究)

    问题:已知圆的半径为R,求它的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的边长、边心距及面积.

    学生以小组进行研究,并初步归纳:

    ;;;;

    ;.

    上述公式是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得到的.

    通过上式六公式看出,只要给定两个条件,则正多边形就完全确定了.例如:(1)圆的半径或边数;(2)圆的半径和边心距;(3)边长及边心距,就可以确定正多边形的其它元素.

    (三)小节

    知识:定理、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元素的计算问题.

    思想:转化思想.

    能力: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计算能力;观察、分析、研究、归纳能力.

    (四)作业

    归纳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以及正n边形的有关计算公式.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研究正多边形的计算问题,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2)通过正十边形的边长a10与半径R的关系的证明,学习边计算边推理的数学方法;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简单的数学建模能力;

    (4)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渗透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论的观点.

    教学重点:

    应用正多边形的基本计算图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及代数计算的证明方法.

    教学难点:

    例3的证明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

    (一)知识回顾

    (1)方法:运用将正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把正多边形有关计算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2)知识: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

    ;;;;

    ;.

    组织学生填写教材P165练习中第2题的表格.

    (二)正多边形的应用

    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方法是基本的几何计算知识之一,掌握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用到,掌握后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具有实用意义.

    例2、在一种联合收割机上,拨禾轮的侧面是正五边形,测得这个正五边形的边长是48cm,求它的半径R5和边心距r5(精确到0.1cm).

    解:设正五边形为ABCDE,它的中心为点O,连接OA,作OF⊥AB,垂足为F,则OA=R5,OF=r5,∠AOF=.

    ∵AF=(cm),∴R5=(cm).

    r5=(cm).

    答: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约为40.8cm,边心距约为33.0cm

    建议:①组织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②渗透简单的数学建模思想和实际应用意识;③对与本题除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外,还要主要学生的近似计算能力的培养.

    以小组的学习形式,每个小组自己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以研究,班内交流.

    例3、已知:正十边形的半径为R,求证:它的边长.

    教师引导学生:

    (1)∠AOB=?

    (2)在△OAB中,∠A与∠B的度数?

    (3)如果BM平分∠OBA交OA于M,你发现图形中相等的线段有哪些?你发现图中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4)已知半径为R,你能不通过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AB吗?怎么计算?

    解:如图,设AB=a10.作∠OBA的平分线BM,交OA于点M,则

    ∠AOB=∠1=∠2=36°,∠OAB=∠3=72°.

    ∴OM=MB=AB=a10.

    △OAB∽△BAMOA:AB=BA:AM,即R:a10=a10:(R-a10),整理,得

    ,(取正根).

    由例3的结论可得.

    回顾:黄金分割线段.AD2=DC·AC,也就是说点D将线段AC分为两部分,其中较长的线段AD是较小线段CD与全线段AC的比例中项.顶角36°角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它腰长的黄金分割线段.

    反思:解决方法.在推导a10与R关系时,辅助线角平分线是怎么想出来的.解决方法是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及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练习P.165中练习1

    (三)总结

    (1)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综合代数列方程的方法证明了.

    (四)作业

    教材P173中8、9、10、11、12.

    探究活动

    已知下列图形分别为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试计算角、、的大小.

    探究它们存在什么规律?你能证明吗?

    (提示:.)

    多边形的内角教案模板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因为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是本章的基础知识,对后继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难点:四边形的概念及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在前面讲解三角形的概念时,因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平面,所以三个顶点总是共面的,也就是说,三角形肯定是平面图形,而四边形就不是这样,它的四个顶点有不共面的情况,又限于我们现在研究的是平面图形,所以在四边形的定义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这几个字的意思学生不好理解,所以是难点。

    2.教法建议

    (1)本节的引入最好使用我们提供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这个课件,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四边形都是常见图形,研究它们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本节的教学,要以三角形为基础,可以仿照三角形,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四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内角和、外角和、周长等都可同三角形类比,要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的图形,对比着指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确这些概念。

    (3)因为在三角形中没有对角线,所以四边形的对角线是一个新概念,它是解决四边形问题时常用的辅助线,通过它可以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结合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并观察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几个三角形?两条对角线呢?使学生加深对对角线的作用的认识。

    (4)本节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化归转化的思想和类比的思想,教师在讲解本节知识时要渗透这两种思想方法,并且在本节小结中对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碰到复杂的、未知的问题要转化为简单的、已知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3.通过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对学生渗透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

    4.讲解四边形的有关概念时,联系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向学生渗透类比思想.

    教学重点: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

    四边形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小学里,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些图形的概念.找学生说出四种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师作评价.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利用这些图形的定义,你能在下图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吗?教师说完就打开多媒体课件.(先看画面一)

    问题:你能类比三角形的概念,说出四边形的概念吗?

    (三)理解概念

    1.四边形: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在定义中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或为学生稍微说明一下.其次,要给学生讲清楚“首尾”和“顺次”的含义.

    2.类比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的概念,找学生答出四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外交的概念.

    3.四边形的记法:对照图形向学生讲明四边形的记法与三角形不同,表示四边形必须按顶点的顺序书写,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

    练习:课本124页1、2题.

    4.四边形的分类:凸四边形、凹四边形(不必向学生讲它的概念),只要学生会辨认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凸四边形就可以了.

    5.四边形的对角线:

    (四)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注意:在研究四边形时,常常通过作它的对角线,把关于四边形的问题化成关于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五)应用、反思

    例1已知:如图,直线,垂足为B,直线,垂足为C.

    求证:(1);(2)

    证明:(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2)

    .

    练习:

    1.课本124页3题.

    2.如果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三个角之比是1:3:6,那么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小结:

    知识: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定理.

    能力:向学生渗透类比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作业:课本130页2、3、4题.

    数学教案-探索多边形内角教案模板


    课题

    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定义、公式

    2.正多边形定义

    能力目标

    1.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索的习惯

    2.发展学生的说理能力和简单的推理意识及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用多边形美花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

    学难点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简单运用

    教学方法

    探索、讨论、启发、讲授

    教学手段

    利用学生剪纸、投影仪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多媒体投影片或出示事物图:正方形石英钟、五边形(广场图)、六变形螺母、八边形。

    2、给出多边形概念: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和、对角线及其有关概念。

    二、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怎样得到的?那么五边形的内角和怎样求呢?要求学生剪纸或画图找出五边形可剪成多少个三角形求内角和?六边形可怎样剪成三角形?n边形呢?

    2、学生讨论:在剪纸及画图活动中充分的探索、交流、体会,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发表不同见解。探索五边形内角和的不同方法:(学生可能得出如图一、图二、图三中的不同方法)

    (1)量出每个内角度数然后相加为540°;

    (2)从五边形的任一顶点出发,连结不相邻的两个顶点,将五边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得出五边形内角和为540°(如图一);

    (3)在五边形内任取一点,连结各顶点,将五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得出五边形内角和为5×180°-360°=540°(如图二);

    (4)从五边形任意一边上取一点,连接不相邻的顶点,将五边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内角和为4×180°-180°=540°(如图三);

    (5)六边形可怎样剪成三角形求内角和?n边形呢?

    (6)总结规律:多边形内角和为(n-2)×180°(n≥3)。

    3、议一议:

    (1)过四边形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2)过五边形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五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3)过六边形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六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4)过n边形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二、正多边形定义:

    1、出示课本第109页想一想图:(思考,图中的多边形各是几边形,它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2、多边形定义:在平面内,内角都相等,边也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3、填表:

    正多边形的边数

    3

    4

    5

    6

    8

    n

    正多边形的内角和

    180°

    360°

    540°

    720°

    1080°

    正多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

    60°

    90°

    108°

    120°

    135°

    四、小结:主要表扬本节课同学们很善于思考,对所学知识应用得很好,做得好的小组及他们做得好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10、习题4、10第1、2、3题。

    附:选用随堂练习:

    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40º,它是()边形?

    2、过四边形一顶点的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过五边形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它分成()个三角形。

    3、过六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它分成()个三角形,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4、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40°,这个多边形是()边形。

    5、如果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那么这时它的内角和增加了()度。

    6、下列角能成为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是()

    A、270°B、560°C、1800°D、1900°

    思考题:如图(1),求∠A+∠B+∠C+∠D+∠E+∠F等于多少度?

    F

    数学教案-多边形的内角教案模板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2.通过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对学生渗透化归思想.

    3.会根据比较简单的条件画出指定的四边形.

    4.讲解四边形外角概念和外角定理时,联系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对学生渗透类比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四边形都是常见的,研究他们都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数学,渗透统一美,应用美.

    二、学法引导

    类比、观察、引导、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四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熟练推导四边形外角和这一结论,并用此结论解决与四边形内外角有关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四边形的有关概念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3.疑点及解决办法:四边形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平面内”,而三角形的定义中就没有呢?根据指定条件画四边形,关键是要分析好作图的顺序,一般先作一个角.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四边形模型、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入新课,学生观察图形,类比三角形知识导出四边形有关概念;师生共同推导四边形内角和的定理,学生巩固内角和定理和应用;共同分析探索外角和定理,学生阅读相关材料.

    第2课时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

    2.如图4-9,求的度数(打出投影).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过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并知道外角和是360°.类似地,四边形也有外角,而它的外角和是多少呢?我们还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就不具有这种性质,为什么?下面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讲解新课】

    1.四边形的外角

    与三角形类似,四边形的角的一边与另一边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四边形的外角,四边形每一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这两个外角是对顶角,所以它们是相等的.四边形的外角与它有公共顶点的内角互为邻补角,即它们的和等于180°,如图4-10.

    2.外角和定理

    例1已知:如图4-11,四边形ABCD的四个内角分别为,每一个顶点处有一个外角,设它们分别为.

    求.

    (1)向学生介绍四边形外角和这一概念(取四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一个邻补角相加的和).

    (2)教给学生一组外角的画法——同向法.

    即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延长各边,如图4—11,或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延长各边,如图4-12,这四个外角和就是四边形的外角和.

    (3)利用每一个外角与其邻补角的关系及四边形内角和为360°.

    证得:

    360°

    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①我们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已知三个条件就可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已知一边一夹角,作三角形你会吗?

    (学生回答)

    ②若以为边作四边形ABCD.

    提示画法:①画任意小于平角的.

    ②在的两边上截取.

    ③分别以A,C为圆心,以12mm,18mm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D点.

    ④连结AD、CD,四边形ABCD是所求作的四边形,如图4-13.

    大家比较一下,所作出的图形的形状一样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的大小不固定,所以四边形的形状不确定.

    ③(教师演示:用四根木条钉成如图4-14的框)虽然四边形的边长不变,但它的形状改变了,这说明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教师指出,“不稳定”是四边形的一个重要性质,还应使学生明确:

    ①四边形改变形状时只改变某些角的大小,它的边长不变,因而周长不变它仍为四边形,所以它的内角和不变.②对四条边长固定的四边形任何一个角固定或者一条对角线的长一定,四边形的形状就固定了,如教材P125中2的第H问,为克服不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根据.

    (4)举出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实例和克服不稳定的实例,向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总结、扩展】

    1.小结:

    (1)四边形外角概念、外角和定理.

    (2)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和克服不稳定性的理论根据.

    2.扩展:如图4-15,在四边形ABCD中,,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28中4.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24中1、2

    补充:(1)在四边形ABCD中,,是四边形的外角,且,则度.

    (2)在四边形ABCD中,若分别与相邻的外角的比是1:2:3:4,则度,度,度,度

    (3)在四边形的四个外角中,最多有_______个钝角,最多有_____个锐角,最多有____个直角.

    【数学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优秀模板】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梯形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三年级上册中,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让学生直观认识四边形,其中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生已经能够从具...

    2022年中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抓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新的一年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以及新的机遇,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