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数学教学反思优秀模板
  •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数学教学反思优秀模板

    发表时间:2022-03-28

    【www.jk251.com - 方案解决问题】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数学教学反思优秀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单元,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

    我尝试着上了一堂解决问题的策略课替换,本课教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仔细思量不难发现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等量替换的思想学生应该有所接触,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当他看到小杯的容量相当于大杯的1/3这句话时他会想到一个大杯的容量就等于三个小杯,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替换的思想一触即发,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可解。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只需关注差生即可,本课的设计我关注的是以下几点:

    1、差数关系的替换何时出现?

    替换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好处。编者编排本单元,不是为了增多题型、增加学习难度,而是为学生创造替换的机会,提供进行替换的载体,例题只是指点思路和方向。学完例1之后,是对倍数关系的替换进行巩固还是直接出现差数关系让学生再次冲浪?我选择了更换例题的条件,①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②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前者巩固了对倍数关系的替换,后者因为替换作为一种策略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索研究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经验重组新的认识的过程,有了前面替换的经验学生就能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经验,相同之处是也知道了两种杯子的关系,但现在的条件是一个大杯比一个小杯多20毫升。一个大杯换几个小杯?只能换一个,但换了以后会怎样呢?总量发生变化。经过一番思考替换的具体方法找到了。

    2、通过对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本节课我进行了两次比较。第一次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学生采用了两种替换策略,一种是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另一种是把小杯替换成大杯。我让学生思考: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从而揭示了替换的目的在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第二次对比是在倍数关系和差数关系的替换的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明晰:倍数关系替换后总量不变,而差数关系替换后总量发生了变化,从而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替换策略的要领。

    3、如何处理好学生思维差异的问题

    替换的策略尤其是相差问题的替换,学生尽管知道替换的方法,但对于替换后总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少学生模糊不清,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如何协调这种差异,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明白替换前后的变化,一是给学生时间和鼓励。在教学中我发现把6个小杯替换成6个大杯总量增加6个20毫升,有的学生不甚理解,动画的演示能帮助学生理解,但对一小部分孩子还是存在困难,让学生分别从图中指出原来的橙汁和还需增加的橙汁,能促进更多学生的理解。我们只有本着承认差异,尊重学生的态度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4、课中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大量的习题利用课件出示,大大的缩短老师抄题时间,扩大课堂容量;教学大小杯替换时,利用电脑演示替换过程,生动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清楚的知晓方法,极好的突破了难点。

    jk251.cOm扩展阅读

    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教学93页的练习十七2—4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和策略分析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感受两种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更好地培养学生能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已解决问题的想法。能有克服并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恰当选择“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进行思考。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具体情部优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解决问题策略中我们学到了哪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听说过“鸡兔同笼”的问题吗?请阅读课本第93页的下面的有关内容。

    3、讨论第93页中的有关练习,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

    1、完成练习第2题

    (1)出示题目:读题后思考

    (2)学生练习,并集体订正,说说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完成第3题

    出示题目,读题

    要求学生借助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

    解法一:把40枚硬币都看作是1元的,则总钱数是40元,比实承钱数多7元。

    学生列式解答。

    解法二:把40枚硬币都看作是5角的,则总钱数有什么变化的?

    学生讨论。

    讨论衙进行解答。

    3、完成练习十七的第4题

    出示题目,读题。

    学生讨论解答的方法

    讨论让学生不同的解答方法。

    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4、补充题

    1、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2、5千克香蕉与4千克苹果价钱相等,1千克苹果比1千克香蕉贵0.40元。香蕉每千克多少元?

    3、鸡和兔放在一只笼子里,上面有29个头,下面有92只脚。问:笼中有鸡兔各多少只?

    4、某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评分标准是:每做对一题得5分,每做错或不做一题扣1分。小华参加了这次竞赛,得了64分。问:小华做对几道题?

    5、一辆公共汽车共载客50人,其中一部分人在中途下车,每张票价0.6元,另一部分到终点下车,每张票价0.9元。售票员共收票款36.9元。问:中途下了多少人?

    三、全课总结

    1、说说通过今天的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小结:本单元主要学习了“替换”与“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学会借助画图和列表等方法进行分析,使原来比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作业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优秀模板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第二单元“图形的面(一)”中的内容,案例主要讲述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影响。以本课为例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基本特点是不规则的,有很多图案甚至进行分割后仍然很难找到基本的图形,这就给学生解决问题设置了障碍,需要学生灵运用各种策略去解决问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让学生根据地毯上所绘图案探求不规则图案的面积。在进行面积探求之前,我先给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之后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让学生独立思考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方格”的方法。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使用了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容易掌握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却是有限的。通过巡视我发现有部分学生使用了“化整为零”和“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这也是我们教材中出示的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后面图形面积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为了让学生打开思路我让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方法在课堂中进行了交流,并鼓励学生寻求更多的方法。通过启发有学生就说:“老师,课本中的图案很像我玩过的“俄罗斯方格”的游戏,可以将图案中的小方格拼成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再计算。”这个方法也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都开始尝试这种方法。并且也呈现出了很多种形式。而这种方法就是解决“组合图形面积”问题中的“拼割法”,学生在本节课就已经初步形成了解决图形面积问题的简单数学模型。体现出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这节课中,“数方格”的方法是一个基本策略,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而“化整为零”、“大面积减小面积”以及“割补法”属于发展性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才能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策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性策略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学生交流。在解决问题中有学生找到好的方法策略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并让他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已达到启发全班学生的作用,比老师讲述效果要好。

    2、教师引导。分为两个方面:(1)语言。通过相关知识的提示,引导学生寻求多种方法。(2)教具、课件。好的教具和课件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发现各种不同的方法。在进行案例交流的时候,曾经有一位教师制作了可以活动的蓝色图案的教具,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大多学生都找到了2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借助自制教具或课件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引导。对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策略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体会: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多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共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其中的第1课时。“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安排的例题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教学意图]: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凸现了内容的情趣化和生活化;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过程的活动化,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课前欣赏:播放《曹冲称象》录像,感受策略。创设情境,感受用策略解决问题的魅力1.承接故事情境,感受策略的作用。(1)故事中曹操提出了什么要求?(2)众大臣有没有解决这个难题吗?(3)曹冲用了什么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4)过渡语:要称出那头大象的重量,大人们都束手无策,七岁的曹冲却想出了那么妙的解决办法,用称出与大象相同重量的一船石头的重量来求出大象的重量,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这种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初步感受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让学生在课始就进入知识的探究中,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替换的策略(一)解决生活中的难题1、[电脑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2、引导交流: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随机贴出杯子图3、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4、问: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课前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学生的回答灵活的提炼到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上来)5、问:这些问题现在都能解决吗?6、(生广泛发言,教师及时肯定和评价)7、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炼到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问题:同学们,你们看每个大杯和小杯的容器不一样。杯子的数量也不一样,只告诉我们这些杯子里果汁的总量720毫升,那怎样来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呢?我们该怎么办呢?你们能不能想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呢?8、讨论讨论,想想曹冲称象的故事给我们解决这一个问题有什么启示呢?9、结合学生提出的已有经验,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把大杯换成小杯b把小杯换成大杯10、小结学生的方法:不管是大杯换小杯,还是把小杯换成大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把两个较复杂的量转化成比较简单的同一种量来考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替换策略来解决问题板书:替换11、过渡:在刚才的探究中,我们知道了可以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也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来替换,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每个同学的桌上有这样的一张作业纸,拿出来四人小组合作。要求1、画一画,选一种替换方法画出替换过程。2、说一说,应该怎样替换,并且如何计算。小组展示汇报。12、分析数量关系及解答。黑板上(1)学生根据投影出来的方法说一说解答思路。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画的图可以怎么想?(2)哪些同学是和他一样的做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交流第二种方法。13、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口头检验。你觉得小杯的容量加上大杯的容量满足720毫升以后,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吗?14、回顾反思(1)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策略?为什么要替换?(2)我们又是怎样来替换的?15、小结:在解决这一过程中,原来是有大杯和小杯两种不同的量,用替换的策略简化成了都是小杯这同一种量,而且总量也告诉我们,这样要求小杯的容量就方便了;同样用替换的方法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使题目中只出现了大杯这同一种量,要求大杯的容量也方便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还借助了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换策略的运用。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各自的想法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拓展应用,巩固策略过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替换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来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小广告1、播放达能广告同学们,从刚才的广告中你又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3、是啊!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前老师也做了一些调查:[电脑出示]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杯牛奶呢?(1)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策略?在替换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到画图,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在练习纸二上,画一画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想的过程。(2)除了把牛奶替换成饼干,还有没有别的不同的方法吗?(3)说一说这题该怎样检验?(4)提问:为什么你们都不把饼干替换成牛奶来考虑?学生交流后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般要选择简洁、容易的方法来解答。[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2、[电脑出示]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网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1)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2)与前面两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你准备怎样替换?还有不同的替换吗?(学生说,教师演示部分课件)(4)“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5)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进行替换,请在练习纸上完成(6)学生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让学生说说总数有没有发生变化?(7)口头检验3、学校买来5个足球和10个篮球,共计700元。每只足球比每只篮球便宜10元。足球和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1)画一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2)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来解答的四、小结全课,优化策略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五、课外知识的补充出示数学经典名题——清代康熙年间(1647年)编辑的算书《御制数理精蕴》中的一题“设有谷换米,每谷一石四斗,换米八斗四升。今有谷三十二石二斗,问换米几何?”先借助媒体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课后让学生解答。[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实践能了勒,激发了孩子学好数学,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反馈机会。

    解决问题优秀模板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创设请境,激发兴趣——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问题的方法——巩固深化,应用拓展——归纳。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

    2.情境图

    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同学们,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

    (2)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

    (3)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

    提问: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1)独立思考

    谈话: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算的?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

    22+13=35(人)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3)(4)

    22+13-6=29(人)22-6+13=29(人)

    4.比较(1)、(3)和(2)、(4)两种方法的联系

    5.谈话: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你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

    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看懂了什么?

    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

    6、走着走着却被一扇门挡住了去路,这是哪里呀?大家想进去吗?我也想可是怎样进去呢?谁能告诉我(生读要求)答对3道题,就可以拿到钥匙,走进海洋动物馆看动物表演。

    1、水果店原来有18箱苹果,卖出15箱,运来36箱,还剩多少箱?

    2、树上有50只小鸟,飞走了20只,又飞来了54只。现在有几只小鸟?

    3、合唱队有男生16名,女生比男生少5名,女生有多少名?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名?

    通过打你啊的共同努力,我们拿到了钥匙,听,门开了,(播放课件)时间过得好快呀!精彩的表演已经结束了。我们的游园活动也即将结束。

    7、在游园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许多的饮料瓶,细心的小朋友已经把它们收集起来了,我们看看他们要做什么呢?(课件出示习题)

    8、我们走出游园点,被一张统计表吸引住了,但是它没有填完,我们帮助完成可以吗?这就是今天的作业。

    9、在这次游园活动中,你高兴吗?谈一谈。

    三、小结:在这次游园活动中,我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知道了一题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去发现它解决它。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行,你们是最棒的。

    数学解决问题的归类复习资料优秀模板


    二年级整册数学解决问题的归类复习资料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25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2、有25只苹果每盘放6只苹果,放了几盘,还剩几个?

    3、每枝铅笔3角钱,2元钱可以买几支,还剩多少钱?

    4、做一个灯笼用6张纸,50张纸最多能做几个灯笼?

    5、一辆卡车每次运8箱货,20箱货物至少要运多少次?

    二、两步计算应用题

    连加:1、三个班植树,一班145棵,二班173棵,三班165棵,三个班一共多少棵?

    2、一、二、三年级看演出,一年级去97人,二年级105人,三年级和二年级同样多,全场有300个座位够吗?

    3、一本书,第一个星期看了135页,第二个星期看了84页,还剩下154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4、有三种鸡,白鸡127只,黄比白多35只,黑比黄多59只,黑有多少只?

    连减

    1、自行车350元,电话机比自行车便宜78元,电风扇比电话机便宜55元,电风扇多少钱?

    2、二年级男生157人,女生比男生少48人,一年级有375人,一年级比二年级多多少人?

    3、有1根电线长900米,上午用去275米,下午用去345米,还剩多少米?(也可先加后减)

    加减混合

    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5、例6,练习九3、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下面各题中各有哪三种量?那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列出等式吗?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30页,可装订200本,每本50页,可装订120本。

    (2)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2小时行驶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8小时可行240千米。

    (3)读一本书,每天读20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5页,需要x天读完。

    3、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问: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2)引入新课:象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12.88=χ10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8χ=12.8×10

    χ=128÷8

    χ=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4)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指名板演并交流订正,比较两题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3、教学例6

    (1)出示例6情境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3)学生独立解答。

    (4)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高。

    做一做:教科书p59“做一做”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p62练习九第3、7题。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数学教学反思优秀模板】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梯形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三年级上册中,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让学生直观认识四边形,其中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生已经能够从具...

    2022年中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抓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新的一年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以及新的机遇,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