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方案
  •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3-12

    【www.jk251.com - 第三册中国的人口】

    初中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初中教案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中国的人口的教学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建议

    关于的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及其分布概况,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出发点。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段中,运用“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示意图,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读一读”中的资料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口的这个特点。

    3.人口分布的知识是从“做一做”引入的。这部分内容即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既是某些自然环境区域的结果,又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运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

    4.关于我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华侨和侨乡的知识不是本节的重点。

    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材通过“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图、“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也是本节必须使学生理解的重点知识。

    关于第一课时教法建议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除

    去利用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和“读一读”的材料之外,还可以联系一年级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相当于西半部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用这些材料进行渲染,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有深刻的印象。

    2.由于学生在初一已经学过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触过人口密度图,在讲“人口分布不平

    均”这部分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数量”图上,读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约数(江苏6700万、山东8500万、新疆1500万、西藏200万),计算人口密度(江苏和山东每平方千米分别为670人和560人,新疆和西藏每平方千米分别为9.4人和1.7人),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苏、山东人口密度大,新疆、西藏人口密度小)。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对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结合课文,自己总结出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不均状况,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不宜把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平均这一特征作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来讲。最好结合本段课文的内容,联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搞清楚中国人口分布同地区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关系,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成为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环境的关系”这条主线的一个部分,为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人地观打下基础。

    3.在讲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列表讲述的方法。

    中国

    世界

    农村人口比例

    63.91%

    59%

    城市人口比例

    36.09%

    41%

    同时,应向学生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今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的比重还将继续增加。至于我国城市

    发展的政策这一内容,教学中可一带而过。

    4.“华人与华侨”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区别“华侨”和“华人”两个概念,

    然后说明我国的侨胞遍布世界各地,广大侨胞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

    很大贡献。同时,也要说明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是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

    关于第二课时教法建议

    1.“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三部分讲授: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学生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11亿人和100万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但这种计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复杂。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应主要向学生讲明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

    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个惊人的数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生下来就需要衣、食、住、行

    各方面的物质资料。人口越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超过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会实现,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

    这段课文插有几副图,较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突出了人均的观念。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插图,谈谈这些关系。

    2.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前,可先联系第一册课本中学过的有关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知识,让学生对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有所认识。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以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要求,应让学生牢记。

    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第一课时

    重点:我国的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

    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

    〔引入〕:放一段录像。

    〔提问〕:从录像中我们看到中国人口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人口数量大)

    〔出示投影〕: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总数)

    〔讲解〕:我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2.9533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提问〕: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出示表格: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面积(万平方千米)

    1700

    997

    960

    936

    人口(亿)

    1.48

    0.26

    12.2

    2.6

    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他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请大家看一看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了解数量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看图“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思考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多?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少?人口总数在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有哪几个?

    〔讲述〕:为了比较不同地区人口的多少,我们用人口密度进行说明。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的人口数。

    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根据图表,填写“做一做”中的表格。

    〔提问〕:根据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提问〕:观察“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1)找到黑河——腾冲一线,对照图例观察线两侧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异。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大于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该线两侧的面积、人口所占比例。

    (3)确认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评议,学生总结〕

    〔讲述〕: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等省,这些地方多为平原区;该线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性谖鞅辈康哪诿晒拧⑿陆⑶嗪:臀鞑氐仁∏庑┑厍辔咴蜕衬?杉夜丝诿芏榷看笥谖鞑浚皆笥诟咴蜕角U馐怯勺匀惶跫⑸缁峋靡约翱⑹奔涞某ざ潭龆ǖ摹?/P

    〔过渡〕:人口密度东西部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这种差异也在变化。

    〔出示投影〕:“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比(人口构成特征)”

    〔讲述〕:我国的人口构成中,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大于城市人口。2000年我国的总人口为12.95亿,其中农村人口达80739万人,占63.91%;也就是说中国有13亿人,其中有8亿农民,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也同时看到,与1950年相比,我国的农村人口比重呈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为45594万人,占36.09%。比1995年的28.9%上升了7.19个百分点,比第四次人口普查的1990年上升了9.86%。

    〔提问〕:世界平均城镇人口比重为41%,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仍低于这个水平,你认为今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分布将出现什么问题?城乡人口怎样合理分布,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总结〕:全国仍有8.5亿人口在乡村,乡村容纳不下这样多的劳力,应该就近建设新型城镇,以缩小城乡差别;为保护大城市的环境,应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建设卫星城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过渡〕: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大致分为华侨与华人两种,前者指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后者指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又称为外籍华人。

    〔讨论〕:以华侨和华人热爱国家以及他们积极支援国家建设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讲述〕:我国赞成与鼓励华侨自愿的选择自己的国籍。我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和华人的正当权益。

    〔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了我国人口的分布、乡村、与城镇人口的差异,了解了华侨和华人的情况,这对我们学习问题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章和民族

    第一节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分布不均

    三、乡村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差异

    四、华侨与华人

    关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第二课时

    重点:人口问题及对策。

    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

    〔复习〕:复习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引出新课。

    〔新课〕: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764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年份

    人口(亿)

    1764

    2.1

    1840

    4.1

    1937

    4.5

    1949

    5.4

    1982

    10.3

    1990

    11.3

    1996

    12.2

    〔总结〕:由学生总结后,教师概括:(1)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为5.4亿,1996年时就达到12.2亿。(2)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47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2.3倍,达到12.2亿。

    〔提问〕: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1.0%,10亿人口与1000万人口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前者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万人口)

    〔总结〕: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提问〕:(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得出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提问〕:读下表,思考人口的增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学生讨论)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

    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

    约1500万人

    增产肉类的45.6%

    增收粮食的48.5%

    增产布匹的40%

    新建城镇住房的30.7%

    新增国民收入的20%

    新设医院病房的35%

    我国人口

    自然资源总量占世界的位次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的位次

    12.2亿

    耕地面积第4位

    第67位

    森林面积第6位

    第121位

    年产矿石第3位

    第80位

    水资源总量第6位

    第88位

    〔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问题?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遇到哪些困难和阻力?

    (3)我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有什么好处?

    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经过不同观点的辩论,使学生的思想达到一致。

    〔总结〕:(1)人口的急剧增长,给我国带来的是环境的巨大压力,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碍,我国大多数资源和工农业生产,按人口的平均数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由于几千年的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还存在着多子多福、生男比生女好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还根深蒂固,不易改变。

    (3)人口的控制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提高。

    〔提问〕:上述环境、资源、社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对此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讲解〕: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我们要积极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

    〔总结〕:这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学习。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板书设计:

    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其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3.我国的人口问题

    六、人口问题的对策

    探究活动

    组织一次辩论会,题目为“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分正反两方,各持一种观点展开辩论,教师起引导的作用,最后使学生明确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JK251.com延伸阅读

    中国的人口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建议

    关于的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及其分布概况,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出发点。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段中,运用“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示意图,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读一读”中的资料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口的这个特点。

    3.人口分布的知识是从“做一做”引入的。这部分内容即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既是某些自然环境区域的结果,又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运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

    4.关于我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华侨和侨乡的知识不是本节的重点。

    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材通过“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图、“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也是本节必须使学生理解的重点知识。

    关于第一课时教法建议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除

    去利用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和“读一读”的材料之外,还可以联系一年级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相当于西半部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用这些材料进行渲染,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有深刻的印象。

    2.由于学生在初一已经学过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触过人口密度图,在讲“人口分布不平

    均”这部分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数量”图上,读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约数(江苏6700万、山东8500万、新疆1500万、西藏200万),计算人口密度(江苏和山东每平方千米分别为670人和560人,新疆和西藏每平方千米分别为9.4人和1.7人),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苏、山东人口密度大,新疆、西藏人口密度小)。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对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结合课文,自己总结出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不均状况,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不宜把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平均这一特征作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来讲。最好结合本段课文的内容,联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搞清楚中国人口分布同地区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关系,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成为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环境的关系”这条主线的一个部分,为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人地观打下基础。

    3.在讲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列表讲述的方法。

    中国

    世界

    农村人口比例

    63.91%

    59%

    城市人口比例

    36.09%

    41%

    同时,应向学生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今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的比重还将继续增加。至于我国城市

    发展的政策这一内容,教学中可一带而过。

    4.“华人与华侨”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区别“华侨”和“华人”两个概念,

    然后说明我国的侨胞遍布世界各地,广大侨胞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

    很大贡献。同时,也要说明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是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

    关于第二课时教法建议

    1.“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三部分讲授: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学生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11亿人和100万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但这种计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复杂。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应主要向学生讲明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

    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个惊人的数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生下来就需要衣、食、住、行

    各方面的物质资料。人口越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超过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会实现,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

    这段课文插有几副图,较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突出了人均的观念。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插图,谈谈这些关系。

    2.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前,可先联系第一册课本中学过的有关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知识,让学生对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有所认识。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以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要求,应让学生牢记。

    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

    第12页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人口


    教学要求:1、记住我国的人口总数;

    2、知道我国的人口分布、城乡人口比例以及华侨和侨乡;

    3、提高阅读人口密度图及柱状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数量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人口密度图分析我国的人口分布情况

    教具:幻灯片若干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前几节课学习了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学生群答:34个。)那么我们石家庄市属于哪一个省区?(学生群答:河北省。)假如我们出了河北省,我们应该说我们是哪里人?(学生群答:河北省人。)那我们要是出了国之后,别人问你是哪里人,你怎样回答?(学生群答:中国人。)如果再问你是哪个民族,你怎么回答?(学生群答:汉族。)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识,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对我们国家的人口和民族的情况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板书)。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

    第一节中国的人口(板书)。

    [授新课]

    有的同学可能知道,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进行全国的人口普查,谁知道这是第几次全国人口普查呢?(学生答或老师说出:第五次。)这次人口普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统计一下我国现在的人口总数。如果我问你现在我国的人口数是多少,你能回答上来吗?(学生答或老师说出:不能。)我们只能看一下最近的一次人口统计情况。据199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全国人口资料,1997年我国的人口为12.36亿,而当时的世界人口有59亿,因此我们可以算出,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板书:97年12.36亿占世总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板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的12.36亿人口是一个什么概念,多到什么程度。

    (放幻灯片: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

    我们看到的这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的人口比较图,想一想,这四个国家是怎样的四个国家?(学生答: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四个国家。)好,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在四个表示人口数量的柱状图中,属中国的柱最高,要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国家,说明我国的人口要远远多于其他三个国家。那我们中国的人口分别是和我们面积差不多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多少倍呢?我们来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得出结论:中国人口分别是美国和加拿大的4.6和42.6倍。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也就是说,在世界上,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此外,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

    学生活动:读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图。先找到9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河南、山东、四川、江苏、广东、河北、湖南、安徽、湖北;然后先其中的河南、江苏、山东,读出其人口数:9300万、7200万、8800万。

    其中河南省人口超过了9000万,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和9000万的国家分别有多少。

    (让学生看表1)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人口众多,可以称为人口的“超级大国”。

    下面我们想一想,我国各省区的人口数相差非常悬殊,那是不是名省区的人口密度也相差很多呢?(学生答或老师说出:不一定,因为各省区的面积大小不一样。)我们来算几个省的人口密度,看一看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不是各省区都是一样的。

    学生分组计算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密度。

    (老师提示:注意图中和表格中的单位是不一样的。)

    学生回答计算结果

    好,我们看到,在这四个省区中,江苏和山东的人口密度很大,达到每平方千米500人到700人以上,而新疆和西藏的人口密度非常小,其中西藏每平方千米不足2人。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学生群答或老师引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平均。)

    二、人口分布不平均(板书)

    我们知道了我国各省人口密度相差很大,其实我们中国的平均人口密度和其他国家人口密度也相差悬殊。1997年,中国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130人,当时世界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43人,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中国的人口密度。

    (放幻灯片:中国人口密度图。)

    (先看图例,然后让学生找人口密度最大的几个区域:河南、山东、江苏;四川;东南沿海及台湾西部。)

    我们看到这些区域都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东部(老师指图),人口密度达到500人以上;而西部的新疆、西藏以及青海等地人口密度非常小,每平方千米在50人以下。

    (老师指图,让学生找出黑河腾冲线,然后分析。)

    在黑河腾冲线东南部,人口密度非常大,而在西北部,人口密度非常小。

    (看表2讲解。)东南多,西北少(板书)

    我国东南部面积仅占我国总面积的43%,而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面积占57%,人口占6%。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在讲世界人口的时候,我们知道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都分布在什么样的自然条件下(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而我们中的东部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也就多,人口密度大。另外,在我国的东部,经济发达,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也就十分发达,城镇也就多,人口集中。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人口密度小;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我国的人口地区分布不平均,那么我国农村和城镇人口一样多吗?(学生答或老师说出:不一样。)

    三、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板书)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绝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1949年,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而城镇人口只占10%。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事业和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城镇人口迅速增加。1997年达30%,农村人口下降为70%。但全国12.36亿人口中仍有8.6亿在农村。

    我国现有城镇人口3.7亿,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

    看我国、世界及美国的农村和城镇人口比较表

    我国城镇人口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人口将会继续增加。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是: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使我国的城乡人口布局变得合理。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布局正变得合理,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十月一日就要到了,可能许多同学家里正准备出去旅游。现在在许多地方,出国旅游成为许多人所接受。假如你出国以后,可能会遇到许多象你一样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但是在当地长期居住的人,他们可能就是你的同胞,中国人,我们说他们是华侨。

    四、华侨和华人(板书)

    在国外,约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那么,华侨和华人有什么不同呢?华侨指的是长期侨居国外的中国人;而那些已经定居国外并加入了居留国的国籍的则是外籍华人。你知道的、著名的华人和华侨有谁?(学生答或老师提示:杨振宁、张德培等。)那么,我问一下,台湾人是不是华侨和华人呢?(不是)我国的海外华侨多的县市常被称为“侨乡”(板书:“侨乡”),如福建的厦门、广东的汕头等。

    我国政府一向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广大侨胞也热爱我们的祖国,关心和支持祖国的建设,并为发展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结]

    [做练习]做填充图册第四页一、二、三题。

    世界的人口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掌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教学建议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学生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学生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过列表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分布图获得。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迁移,主要从三方面讲述,一、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为了生存和发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美洲大陆发现之前,古希腊和古罗马征服并移民欧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陆发现后,主要从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亚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通过“想一想”提出问题,(大批科技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什么影响?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各有什么特点?

    的教法建议

    关于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积极活动,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道,了解什么时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亿。通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用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个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通过以上的读图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人口增长和分布现状。

    人口的迁移,可用通过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形式讲授。对于科技移民和劳动力输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这部分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通过计算题,算出甲乙两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数,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结合世界地形图,做对比,展开讨论,找到影响他们分布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本节中讲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的一段报道,点明数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地区差异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教学手段】

    幻灯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上刊登的报道,请回答:1999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

    (板书)人口的数量

    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根据计算结果,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的。)

    (板书并总结)人口的增长1)缓慢---加快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请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起来,(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差异存在

    (板书)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快?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慢?

    (非洲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讲述)目前许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种,比如球星萨尔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人种是不同种族融合的结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迁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世界人口的迁移”部分内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

    输出的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学生讨论)课本“想一想”,由学生回答,再由其它学生评判。(原因:科技移民较好的工作条件,较高的工资,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劳动力输出更高的工资)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也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设计】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1、人口的数量:6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非洲最快、欧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2、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3、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移动

    第12页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