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降水干湿地区相关教学方案
  • 降水干湿地区相关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3-12

    按照学校要求,初中老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好的初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这篇《降水干湿地区相关教学方案》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800㎜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教材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时空分布怎样不均,为什么造成这种不均,教材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寻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利用已学过的东亚季风的知识,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区域降水特点,结合"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通过阅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指导学生找寻规律,并分析东部地区雨带的南北移动所造成对降水的影响。通过阅读《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发现降水的年际变化,分析成因及造成的影响。对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教材明确指出是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划分,并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难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降水作为气候要素的组成,是描述气候特征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独特的降水特点,主要体现在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分析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季风造成的。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夏季风登陆的早晚及它的强弱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降水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主要原因,突破难点。

    针对选学部分,教师可就教学情况,适时加入,这对学生把握我国的降水特征是必要的。

    本节课中所使用的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是读图训练中的一个重点,教师应加强学生这部分训练。并明确一些重要的降水指标,如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教法建议

    本节课所得结论是通过分析得出,在教学中教师所做的应是提供数据和资料,让学生去分析和归纳,去探索成因,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计划授课2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去过西北地区的同学描述一下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板书〕第三节

    〔出示投影片〕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

    〔提问〕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

    〔讲授〕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800㎜、400、50㎜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准备表演。

    〔提问〕

    (1)请三位同学分别表演。

    (2)请同学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板书〕一、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出示投影片〕“北京1950-1994年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图”

    〔总结板书〕年际不均

    〔启发提问〕为什么降水会形成这样的时空分布规律呢?

    〔副板书〕

    〔讲授〕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

    因此说,降水的分布与季风有很大的关系。

    〔板书〕二、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讲授〕什么是季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季节)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

    〔板书〕1.季风的概念

    〔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

    〔板图演示〕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

    〔板书〕2.季风的规律

    风向

    性质

    范围

    冬季风

    偏北

    干冷

    大部分

    夏季风

    偏南

    暖湿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

    〔板图演示〕夏季风被一系列山脉阻挡。

    〔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

    〔板书〕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提问〕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季风区降水最少。

    〔讲授〕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

    同学们讨论一下,最后看看是不是与板图演示的一致。

    学生讨论。

    下面我们将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

    〔板书〕4.雨带移动与雨季

    〔讲授〕(结合板图)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

    5月,雨带位于沿海一带―――华南雨带(东南沿海雨带)

    6月,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雨带(江南雨带)

    7、8月,雨带北移至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雨带

    9月,雨带南移。

    10月,雨季结束。

    因此,我国的雨季出现在每年的5-9月。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每年的6月中、下旬-7月上旬,江南地区,出现长时间的连绵细雨,此时正直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形容“梅雨”的古诗很多,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梅雨过后,长江流域地区又出现干旱的季节,我们称之为“伏旱”。

    〔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

    〔讲授〕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有了。一般说来,季风活动是有规律的,但不同年份势力强弱不同,登陆有早有晚,这样就造成了降水年际不均。

    〔布置作业〕练习册同步内容。

    〔引入〕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各地的降水状况都不一致,相对来说,受夏季风影响大的地区,降水较多,相反,降水就较少,这样就使得各地的干湿程度不一。

    〔板书〕三、干湿地区

    〔讲授新课〕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的降水多少吗?

    学生讨论、回答: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

    〔讲授〕所以科学家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了四类干湿地区。

    〔指导读图“中国干湿状况”〕

    〔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非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了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

    〔挂图〕湿润地区景观。

    〔讲授〕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的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挂图〕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

    〔讲授〕干旱地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

    〔挂图〕干旱地区景观。

    〔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的活动与降水的关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我们知道,由于季风活动的一些异常,有时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自然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带来不利之处。尽管这样,它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是利大于弊。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把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同一纬度的其它国家、地区做比较,例如北非。

    〔显示北非景观〕

    〔讲授〕由于没有季风活动,北非气候十分干旱,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区,比我国的干旱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是著名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而我国的30°N附近,正是地肥水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美丽的、富饶的四川盆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样一对照,我们不禁要感谢季风了。所以我们对待季风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和态度,既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关于这一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二、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1.季风的概念

    2.季风的规律

    风向

    性质

    范围

    冬季风

    偏北

    干冷

    大部分

    夏季风

    偏南

    暖湿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雨带移动与雨季

    三、干湿地区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使学生增强读图和分析图表的能力;帮助学生记住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的规律。

    活动具体思路:

    1.安排学生读图4.15,并且描述各个城市在降水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以100毫米降水为界线,看看四城市的降水是什么时候开始增多,什么时候开始减少的。

    3.思考:降水量的增多与减少意味着什么?(降水量增多意味着随着雨带的移动,该城市已经处于雨带控制的范围;降水量减少意味着雨带已经南移)

    4.给学生几条红色的纸带,用它来表示雨带,安排学生按照图中所示,按照时间的顺序,将雨带贴在不同位置,并在旁边标明时间,最终总结出规律。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降水干湿地区的教学方案


    本学期总第19课时本单元第19课时授课日期10.23课题第二节降水和干湿地区(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复习识记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2、知道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3、通过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理解各干湿地区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了解。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依据。难点:我国各干湿地区的分界及植被。教具电脑、背投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三复习: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2、影响因素有哪些?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降水从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那么从时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呢?讲授新课:读图4、15回答以下问题:1、学校所在地每年降水量最多是哪几个月?2、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降水较多的各是哪几个月?3、比较四地降水量的年变化有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夏季风和海陆位置、地形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6、7、86、7、85530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明显的差异。总结: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一)我国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二)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导入)我国各地降水的时间变化,除季节分配不均外,各年降水多少也不一样,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这叫做降水的年际变化。1、同一地方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同2、不同地方的年际变化大小也不等,南方较小,北方较大。3、原因我国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主要是有些年份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夏季风强,向北挺进快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多,南方降水则偏少;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少,南方降水则偏多。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读图4、21回答:1、北京1951—xx年的50年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2、对照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北京的年平均降水量约多少毫米?思考:旱灾和涝灾是怎样形成的?板书设计:降水和干湿地区二、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1、依据2、分界和植被。教后记:

    经典初中教案降水干湿地区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800㎜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教材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时空分布怎样不均,为什么造成这种不均,教材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寻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利用已学过的东亚季风的知识,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区域降水特点,结合"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通过阅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指导学生找寻规律,并分析东部地区雨带的南北移动所造成对降水的影响。通过阅读《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发现降水的年际变化,分析成因及造成的影响。对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教材明确指出是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划分,并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难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降水作为气候要素的组成,是描述气候特征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独特的降水特点,主要体现在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分析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季风造成的。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夏季风登陆的早晚及它的强弱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降水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主要原因,突破难点。

    针对选学部分,教师可就教学情况,适时加入,这对学生把握我国的降水特征是必要的。

    本节课中所使用的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是读图训练中的一个重点,教师应加强学生这部分训练。并明确一些重要的降水指标,如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教法建议

    本节课所得结论是通过分析得出,在教学中教师所做的应是提供数据和资料,让学生去分析和归纳,去探索成因,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计划授课2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去过西北地区的同学描述一下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板书〕第三节

    〔出示投影片〕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

    〔提问〕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

    〔讲授〕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800㎜、400、50㎜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准备表演。

    〔提问〕

    (1)请三位同学分别表演。

    (2)请同学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板书〕一、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出示投影片〕“北京1950-1994年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图”

    〔总结板书〕年际不均

    〔启发提问〕为什么降水会形成这样的时空分布规律呢?

    〔副板书〕

    〔讲授〕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

    因此说,降水的分布与季风有很大的关系。

    〔板书〕二、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讲授〕什么是季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季节)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

    〔板书〕1.季风的概念

    〔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

    〔板图演示〕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

    〔板书〕2.季风的规律

    风向

    性质

    范围

    冬季风

    偏北

    干冷

    大部分

    夏季风

    偏南

    暖湿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

    〔板图演示〕夏季风被一系列山脉阻挡。

    〔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

    〔板书〕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提问〕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季风区降水最少。

    〔讲授〕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

    同学们讨论一下,最后看看是不是与板图演示的一致。

    学生讨论。

    下面我们将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

    〔板书〕4.雨带移动与雨季

    〔讲授〕(结合板图)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

    5月,雨带位于沿海一带―――华南雨带(东南沿海雨带)

    6月,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雨带(江南雨带)

    7、8月,雨带北移至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雨带

    9月,雨带南移。

    10月,雨季结束。

    因此,我国的雨季出现在每年的5-9月。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每年的6月中、下旬-7月上旬,江南地区,出现长时间的连绵细雨,此时正直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形容“梅雨”的古诗很多,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梅雨过后,长江流域地区又出现干旱的季节,我们称之为“伏旱”。

    〔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

    〔讲授〕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有了。一般说来,季风活动是有规律的,但不同年份势力强弱不同,登陆有早有晚,这样就造成了降水年际不均。

    〔布置作业〕练习册同步内容。

    〔引入〕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各地的降水状况都不一致,相对来说,受夏季风影响大的地区,降水较多,相反,降水就较少,这样就使得各地的干湿程度不一。

    〔板书〕三、干湿地区

    〔讲授新课〕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的降水多少吗?

    学生讨论、回答: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

    〔讲授〕所以科学家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了四类干湿地区。

    〔指导读图“中国干湿状况”〕

    〔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非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了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

    〔挂图〕湿润地区景观。

    〔讲授〕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的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挂图〕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

    〔讲授〕干旱地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

    〔挂图〕干旱地区景观。

    〔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的活动与降水的关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我们知道,由于季风活动的一些异常,有时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自然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带来不利之处。尽管这样,它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是利大于弊。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把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同一纬度的其它国家、地区做比较,例如北非。

    〔显示北非景观〕

    〔讲授〕由于没有季风活动,北非气候十分干旱,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区,比我国的干旱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是著名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而我国的30°N附近,正是地肥水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美丽的、富饶的四川盆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样一对照,我们不禁要感谢季风了。所以我们对待季风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和态度,既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关于这一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二、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1.季风的概念

    2.季风的规律

    风向

    性质

    范围

    冬季风

    偏北

    干冷

    大部分

    夏季风

    偏南

    暖湿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雨带移动与雨季

    三、干湿地区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使学生增强读图和分析图表的能力;帮助学生记住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的规律。

    活动具体思路:

    1.安排学生读图4.15,并且描述各个城市在降水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以100毫米降水为界线,看看四城市的降水是什么时候开始增多,什么时候开始减少的。

    3.思考:降水量的增多与减少意味着什么?(降水量增多意味着随着雨带的移动,该城市已经处于雨带控制的范围;降水量减少意味着雨带已经南移)

    4.给学生几条红色的纸带,用它来表示雨带,安排学生按照图中所示,按照时间的顺序,将雨带贴在不同位置,并在旁边标明时间,最终总结出规律。

    降水干湿地区初中教案精选


    本学期总第18课时本单元第18课时授课日期10.20课题第二节降水和干湿地区(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识记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2、理解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3、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的特征和成因。4、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各月分配柱状图,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难点:我国降水的季节及年际变化原因教具投影仪、大背投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三复习:1、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它与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有什么关系?2、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导入新课:

    设问: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平原同属暖温带,自然景观是否相同?思考原因:降水差异(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讲授新课:1、观图4、10回答问题:(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沙漠与春意盎然10530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它与1月的哪条等温线大体上是一致的?(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哪些地方?(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5)找出学校所在省、区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6)比较图上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风陆地区房屋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降水量情况有什么关系?总结:这说明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读图4、11,4、12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什么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什么地区?(2)从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考虑,为什么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秦岭—淮河至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大致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经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西北部—200毫米400—800毫米平面与斜面

    东南沿海地区的太平洋沿岸和印度洋沿岸

    西北内陆距海润洋较远受夏季风的影响弱。板书设计: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1、分布规律2、影响因素教后记:

    经典初中教案地理教案-降水干湿地区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800㎜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教材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时空分布怎样不均,为什么造成这种不均,教材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寻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利用已学过的东亚季风的知识,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区域降水特点,结合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通过阅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指导学生找寻规律,并分析东部地区雨带的南北移动所造成对降水的影响。通过阅读《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发现降水的年际变化,分析成因及造成的影响。对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教材明确指出是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划分,并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难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降水作为气候要素的组成,是描述气候特征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独特的降水特点,主要体现在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分析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季风造成的。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夏季风登陆的早晚及它的强弱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降水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主要原因,突破难点。

    针对选学部分,教师可就教学情况,适时加入,这对学生把握我国的降水特征是必要的。

    本节课中所使用的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是读图训练中的一个重点,教师应加强学生这部分训练。并明确一些重要的降水指标,如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教法建议

    本节课所得结论是通过分析得出,在教学中教师所做的应是提供数据和资料,让学生去分析和归纳,去探索成因,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计划授课2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去过西北地区的同学描述一下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出示投影片〕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

    〔提问〕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

    〔讲授〕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800㎜、400、50㎜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准备表演。

    〔提问〕

    (1)请三位同学分别表演。

    (2)请同学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板书〕一、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出示投影片〕“北京1950-1994年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图”

    〔总结板书〕年际不均

    〔启发提问〕为什么降水会形成这样的时空分布规律呢?

    〔讲授〕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

    因此说,降水的分布与季风有很大的关系。

    〔板书〕二、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讲授〕什么是季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季节)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

    〔板书〕1.季风的概念

    〔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

    〔板图演示〕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

    〔板书〕2.季风的规律

    风向

    性质

    范围

    冬季风

    偏北

    干冷

    大部分

    夏季风

    偏南

    暖湿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

    〔板图演示〕夏季风被一系列山脉阻挡。

    〔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

    〔板书〕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提问〕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季风区降水最少。

    〔讲授〕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

    同学们讨论一下,最后看看是不是与板图演示的一致。

    学生讨论。

    下面我们将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

    〔板书〕4.雨带移动与雨季

    〔讲授〕(结合板图)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

    5月,雨带位于沿海一带―――华南雨带(东南沿海雨带)

    6月,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雨带(江南雨带)

    7、8月,雨带北移至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雨带

    9月,雨带南移。

    10月,雨季结束。

    因此,我国的雨季出现在每年的5-9月。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每年的6月中、下旬-7月上旬,江南地区,出现长时间的连绵细雨,此时正直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形容“梅雨”的古诗很多,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梅雨过后,长江流域地区又出现干旱的季节,我们称之为“伏旱”。

    〔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

    〔讲授〕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有了。一般说来,季风活动是有规律的,但不同年份势力强弱不同,登陆有早有晚,这样就造成了降水年际不均。

    〔布置作业〕练习册同步内容。

    〔引入〕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各地的降水状况都不一致,相对来说,受夏季风影响大的地区,降水较多,相反,降水就较少,这样就使得各地的干湿程度不一。

    〔板书〕三、干湿地区

    〔讲授新课〕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的降水多少吗?

    学生讨论、回答: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

    〔讲授〕所以科学家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了四类干湿地区。

    〔指导读图“中国干湿状况”〕

    〔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非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了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

    〔挂图〕湿润地区景观。

    〔讲授〕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的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挂图〕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

    〔讲授〕干旱地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

    〔挂图〕干旱地区景观。

    〔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的活动与降水的关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我们知道,由于季风活动的一些异常,有时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自然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带来不利之处。尽管这样,它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是利大于弊。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把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同一纬度的其它国家、地区做比较,例如北非。

    〔显示北非景观〕

    〔讲授〕由于没有季风活动,北非气候十分干旱,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区,比我国的干旱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是著名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而我国的30 N附近,正是地肥水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美丽的、富饶的四川盆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样一对照,我们不禁要感谢季风了。所以我们对待季风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和态度,既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关于这一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板书设计

    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一、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二、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1.季风的概念

    2.季风的规律

    风向

    性质

    范围

    冬季风

    偏北

    干冷

    大部分

    夏季风

    偏南

    暖湿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雨带移动与雨季

    三、干湿地区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使学生增强读图和分析图表的能力;帮助学生记住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的规律。

    活动具体思路:

    1.安排学生读图4.15,并且描述各个城市在降水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以100毫米降水为界线,看看四城市的降水是什么时候开始增多,什么时候开始减少的。

    3.思考:降水量的增多与减少意味着什么?(降水量增多意味着随着雨带的移动,该城市已经处于雨带控制的范围;降水量减少意味着雨带已经南移)

    4.给学生几条红色的纸带,用它来表示雨带,安排学生按照图中所示,按照时间的顺序,将雨带贴在不同位置,并在旁边标明时间,最终总结出规律。

    世界气候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

    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考虑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为选学。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素材。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时,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过程编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时教材提供各种示意图,帮助理解。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候的地区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由于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所以各地气候一定不同。

    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为便于学生理解,采取先易后难、由已知到未知、由整体到局部的办法,学生可以从已知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最重要的因素---纬度位置、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而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要将其深化,只需了解什么气压带风带多雨、少雨即可。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已学过地形高低对温度的影响,而地形雨的形成是新内容,所以制作成动画更直观地讲解;对洋流的影响,可将教材中的4.14图做成分步显示的flash复合片,使学生了解寒暖流对温度降水的不同影响。

    关于“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差异”的教法建议

    对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应充分应用课本提供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影响因素等。先学后教,注重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对于“自然景观的差异”,虽然是选学内容,但它却是本章的总结和深化,是最活跃、最有想象力发挥的内容。可以利用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动画或影片等进行学习和讨论,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或者利用课下查找资料,课上汇报表演等可以使课堂活跃,激发学生兴趣。设计的复合片,可以体现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气候对动植物的影响。形成事物之间联系的观点。

    关于“主要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教材分析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部分,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状况分成13种类型。并提供分布图和柱曲图,对照分析讲解各种类型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是对气温和降水内容的概括提高。热带、温带和寒带的类型主要是水平分布,在高山高原区还有高山气候。

    对于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部分,也作为选学内容。主要介绍自然带的含义和各自然得的位置、特征,主要的动植物,并用景观图片直观的表现出来。

    很明显,本节教材紧密结合实际,并且层层深入,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关于“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手段)

    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引入)播放云南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录像,提问:仔细观察南方和北方的植物,在叶子的大小、冬季是否落叶、还是一年四季常绿上,南方与北方植物有什么区别?一个地区的地形我们可以直接的看出来,但是一个地方的气候我们怎样看出来呢?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植物的分布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南方的气温高、降水丰沛,植物的叶子大而且常绿,北方的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植物的叶子小而且冬季落叶。地表的动物又受植物的影响而不同。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组成了自然环境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空间,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称为自然景观。而植被是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我们一般根据当地的植物特点来认识这里的气候特点。

    (投影片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自然带景观和动物迭加图

    (板书)四、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学生活动)根据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以及教材51~53页,分组讨论气候与植物、动物的关系,并完成下表: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带

    温带沙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反馈练习)分组,教师随意说出一种气候类型,要求各组迅速说明其气候的特征或代表的动植物等,快且正确者胜。

    (板书设计)

    四、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赤道附近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带

    雨林两侧

    全年分雨季、干季

    热带草原

    长颈鹿、斑马狮子、鬣狗

    热带沙漠带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中部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沙漠

    单峰驼、沙漠狐

    温带沙漠带

    温带内陆

    气温较差很大,降水稀少

    温带沙漠

    野驴、双峰驼

    温带草原带

    温带沙漠周围

    气温较差较大,降水较少

    温带草原

    黄羊

    温带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东西两侧

    温度适中,降水较丰富

    温带阔叶林

    大熊猫、梅花鹿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半球温带阔叶林带以北

    冬长夏短,降水较少

    亚寒带针叶林

    熊、狐、松鼠

    苔原带

    针叶林带以北

    气温很低,降水少

    苔原

    驯鹿

    冰原带

    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

    酷寒

    冰雪裸地

    北极熊、企鹅

    第12页

    地理教案-世界气候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

    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考虑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为选学。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素材。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时,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过程编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时教材提供各种示意图,帮助理解。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候的地区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由于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所以各地气候一定不同。

    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为便于学生理解,采取先易后难、由已知到未知、由整体到局部的办法,学生可以从已知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最重要的因素---纬度位置、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而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要将其深化,只需了解什么气压带风带多雨、少雨即可。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已学过地形高低对温度的影响,而地形雨的形成是新内容,所以制作成动画更直观地讲解;对洋流的影响,可将教材中的4.14图做成分步显示的flash复合片,使学生了解寒暖流对温度降水的不同影响。

    关于“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差异”的教法建议

    对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应充分应用课本提供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影响因素等。先学后教,注重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对于“自然景观的差异”,虽然是选学内容,但它却是本章的总结和深化,是最活跃、最有想象力发挥的内容。可以利用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动画或影片等进行学习和讨论,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或者利用课下查找资料,课上汇报表演等可以使课堂活跃,激发学生兴趣。设计的复合片,可以体现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气候对动植物的影响。形成事物之间联系的观点。

    关于“主要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教材分析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部分,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状况分成13种类型。并提供分布图和柱曲图,对照分析讲解各种类型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是对气温和降水内容的概括提高。热带、温带和寒带的类型主要是水平分布,在高山高原区还有高山气候。

    对于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部分,也作为选学内容。主要介绍自然带的含义和各自然得的位置、特征,主要的动植物,并用景观图片直观的表现出来。

    很明显,本节教材紧密结合实际,并且层层深入,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关于“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手段)

    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引入)播放云南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录像,提问:仔细观察南方和北方的植物,在叶子的大小、冬季是否落叶、还是一年四季常绿上,南方与北方植物有什么区别?一个地区的地形我们可以直接的看出来,但是一个地方的气候我们怎样看出来呢?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植物的分布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南方的气温高、降水丰沛,植物的叶子大而且常绿,北方的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植物的叶子小而且冬季落叶。地表的动物又受植物的影响而不同。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组成了自然环境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空间,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称为自然景观。而植被是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我们一般根据当地的植物特点来认识这里的气候特点。

    (投影片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自然带景观和动物迭加图

    (板书)四、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学生活动)根据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以及教材51~53页,分组讨论气候与植物、动物的关系,并完成下表: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带

    温带沙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反馈练习)分组,教师随意说出一种气候类型,要求各组迅速说明其气候的特征或代表的动植物等,快且正确者胜。

    (板书设计)

    四、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赤道附近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带

    雨林两侧

    全年分雨季、干季

    热带草原

    长颈鹿、斑马狮子、鬣狗

    热带沙漠带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中部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沙漠

    单峰驼、沙漠狐

    温带沙漠带

    温带内陆

    气温较差很大,降水稀少

    温带沙漠

    野驴、双峰驼

    温带草原带

    温带沙漠周围

    气温较差较大,降水较少

    温带草原

    黄羊

    温带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东西两侧

    温度适中,降水较丰富

    温带阔叶林

    大熊猫、梅花鹿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半球温带阔叶林带以北

    冬长夏短,降水较少

    亚寒带针叶林

    熊、狐、松鼠

    苔原带

    针叶林带以北

    气温很低,降水少

    苔原

    驯鹿

    冰原带

    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

    酷寒

    冰雪裸地

    北极熊、企鹅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手段)

    挂图:世界政区或世界地形图

    计算机课件:(1)四个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2)气压带风带示意图;(3)地形雨动画;(4)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引课)读四个城市柱曲图,根据前面所学方法概括四地的气候特征

    (投影片1)北京、伊基托斯、罗马、东方站(学生回答)

    (提问)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

    (总结板书)第3节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教师总结)

    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

    赤道地区多,

    两极地区少

    海陆位置

    沿海温差小

    近海降水多

    内陆降水少

    (承转)除了上述因素还有什么因素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学生回答)

    (投影片2)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

    高气压带少雨,低气压带多雨;西风带从低纬到高纬多雨,东风和信风带少雨,同时由于气压带风带还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所以情况较复杂

    (投影片3)地形雨动画

    (投影片4)亚欧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和洋流的动画

    (反馈练习)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因素是什么?

    1、我国江西庐山为什么是夏季避暑圣地?

    2、我国黑龙江省北部为什么冬季漫长;海南岛则终年如夏?

    (板书设计)

    第3节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设计思想)

    学习气候的地区差异,以学生活动为主,既复习旧知又引入新内容。巩固学生对气温曲线图和对降水柱状图的识读,并将二者内容结合起来,形成气候特点。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这部分是教材的难点。本着从易到难、从整体到局部、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顺序和过程进行教学。首先,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纬度位置,二者一个在分析气温和降水部分市都涉及到,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较易理解;对同一纬度来说,最不同的是海陆位置,关于这一点,在前两节也分析得较充分,所以一教师提示,学生活动为主,共同归纳总结出表格。但是,对全球的降水来说有重大影响的还有气压带风带,这是很难与理解的内容,所以以教师讲解为主,只是将现象简单归纳,学生了解即可。在陆地局部和海洋局部地区,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和洋流了。关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已经学过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度,但对地形雨的成因分布不了解,所以设计动画演示山地迎风坡降雨,背风坡干燥的过程,而随着高度降温是高山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对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用复合片分步演示,是学生思路清晰。总之,这部分教学步步深入,对学生了解影响气候因素和形成思维的方法有很大帮助。

    关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手段)

    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柱曲图;每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图

    (讲授)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气候类型的不同。请大家依据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柱曲图,对照挂图,分组讨论,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地区、主要影响因素等。并完成下表:

    气候类型

    分布

    特征

    植被

    寒带、高

    (板书)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总结)

    全年多雨区

    夏季多雨区

    冬季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全年湿润区

    热带

    全年高温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冬冷夏热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寒带

    全年寒冷

    极地冰原气候

    极地苔原气候

    (板书设计)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

    特征

    植被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两侧

    全年高温多雨

    茂密的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季雨林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荒漠

    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

    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夏季风来自低纬海洋,高温多雨;冬季风来自高纬大陆,寒冷干燥

    亚热带常绿、温带落叶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中低纬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集中夏季

    草原、沙漠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纬大陆西岸

    终年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小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圈附近中高纬地区

    冬季严寒,夏季温和

    亚寒带针叶林

    寒带、高

    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北冰洋岛屿

    终年严寒

    冰雪覆盖

    苔原气候

    亚欧、北美大陆北缘

    长冬无夏

    苔藓、地衣

    高山气候

    高山高原地区

    终年低温

    冰雪、寒漠

    全年多雨区

    夏季多雨区

    冬季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全年湿润区

    热带

    全年高温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冬冷夏热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寒带

    全年寒冷

    极地冰原气候

    极地苔原气候

    (设计思想)

    气候类型的分布属于新知识,于是采取以学生自学、分组讨论为主的方法。为便于学生对气候分布地区名称的学习,教师提供世界地形和政区挂图。通过小组讨论,很多同学认真思考过程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加深了理解,学生大部分都学会了如何分析气候类型。完成的表格,是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提供学生一种思维的方法,而且便于理解和记忆。设计的教学课件,使学生看到了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和分布特点,同时掌握了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中总结规律的方法。

    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丰富的气候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从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待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和3.7℃。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和7.3℃。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北京比纽约大7.3℃。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证: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请同学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同学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呈现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学生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征。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比,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一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4)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二、雨热同期

    l.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函数相关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

    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

    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自变量取值的求法。

    难点:函灵敏处变量取值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函数概念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什么叫分式?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x+2/2x+3有意义?

    (答:分母里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分母≠0,即x≠3/2。)

    3.什么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答:根指数是2的根式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0。)

    4.举出一个函数的实例,并指出式中的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

    新课

    1.结合同学举出的实例说明解析法的意义:用教学式子表示函数方法叫解析法。并指出,函数表示法除了解析法外,还有图象法和列表法。

    2.结合同学举出的实例,说明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有时要受到限制这就可以引出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并说明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是:

    (1)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函数解析式(即是函数表达式)有意义。

    (2)自变量取值范围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讲解P93中例2。并指出例2四个小题代表三类题型:(1),(2)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3)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分式;(4)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二次根式。

    推广与联想:请同学按上述三类题型自编3个题,并写出解答,同桌互对答案,老师评讲。

    4.讲解P93中例3。结合例3引出函数值的意义。并指出两点:

    (1)例3中的4个小题归纳起来仍是三类题型。

    (2)求函数值的问题实际是求代数式值的问题。

    补充例题

    求下列函数当x=3时的函数值:

    (1)y=6x-4;(2)y=--5x2;(3)y=3/7x-1;(4)。

    (答:(1)y=14;(2)y=-45;(3)y=3/20;(4)y=0。)

    小结

    1.解析法的意义: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解析法。

    2.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方法(依据):

    (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

    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②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

    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

    (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求函数值的方法:把所给出的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相庆原函数值。

    练习:P94中1,2,3。

    作业:P95~P96中A组3,4,5,6,7。B组1,2。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注意渗透与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比如例2、例3中各是4个小题,对每一个例题均可归纳为三类题型。而对于例2、例3这两道例题,虽然要求各异,但题目结构仍是三类题型:整式、分式、二次根式。

    2.注意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优质联想能力。要求学生仿照例题自编题目是有效手段。

    3.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良好学习方法。比如对于有实际意义来确定,由于实际问题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就要具体分析,灵活处置。

    UnitFoodsandDrinks相关教学方案


    unit7foodsanddrinks(language)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掌握现在完成时的基本意义及形式。

    2.帮助学生了解现在完成时中出现的副词:alreadyandyet;everandnever;sinceandfor;的用法及区别。

    3.能在练习中较好地运用现在完成时。

    教材分析

    重点和难点1.掌握现在完成时的基本意义及形式

    2.副词:alreadyandyet;everandnever;sinceandfor;的用法及区别。

    3.过去分词的构成。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step1.leading-in

    guessinggame,languagea1.showthepicturetothess,askthemtolistencarefullyandtrytofindoutwhatitis.

    step2.revision(3mins)

    reviewwhatwehavelearnedyesterday.

    asksssomequestionsusingthepresentprefecttense.letthemanswerthequestionsinwholesentences.

    e.g.t:“haveyouhadbreakfast?”

    s:“yes,ihave.”/“no,lhaven’t.”

    step3.learningandpractice(30mins)

    1.alreadyandyet(10mins)

    (1)t:"areyouhungry?”and“whydoyoufeelso?”

    accordingtotheanswersofthess,theteachercanwritedownthesentenceswithalreadyandyetontheblackboard.andguidethemtofindtherulesinthistwoword.(groupwork)

    rules:alreadycanbeusedinthepositivesentences.

    yetcanbeusedinthenegativesentences.

    (2)finishexaonpage103

    2.everandnever(10mins)

    (1)t:”whichbreakfastdoyoulike,westoreast?”tcanshowthepicturesatthesametime.t:”haveyouevervisitedaboard?”andwritedownthesentenceswitheverandneverontheblackboard.guidesstofindtherules.(groupwork)

    (2)makeupasimilardialoguetoexbonpage104.

    3.sinceandfor(10mins)

    (1)readtheconversationbetweenhansanddoris.

    a.introducethenewwords:”hamburg,hamburg.

    b.askssfinishtheexerciseandtellthowtheyfindtheanswers.

    (2)letthemsumuptheusageofsinceandfor.

    step4.morepractice(6mins)

    choosesomeexercisesfrombookb.

    step5.homework(1mins)

    (1)finishlanguageonbookb.

    (2)makeupseveralsentencesaboutthelanguagespointstheyhavelearnedtoday.

    教学反思

    [单元相关教学方案


    〖本单元地位〗1.在教材中的地位《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后简称《课标》)对七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在七年级,删去部分心理学概念等内容,降低了对一些概念的识记或理解要求,以淡化学科体系,减轻学生负担。而把心理品质教育、道德教育与健康人格教育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生的品格修养为重点。本单元突出提高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发展学生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2.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变化伴随着生理变化,这是一个心理半独立半封闭时期,学生从以前依赖性高的生活状态与心理特征开始逐渐走向独立和成熟。从目前这个时代背景来看,一些学生都不能很好地适应自身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教学以及学习方式的变化,等等,进而出现盲从或者逆反的心理,消极应对学习,学习成绩的下降。因此,这一部分知识内容对于学生发展来说,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本单元概括了中学生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怎样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怎样面对新阶段的学习生活。第一个问题分解为怎样了解和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和怎样交结新朋友这两个小问题。第二个问题,则分解为为什么学习和怎样学习这两个问题。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社会现实背景而设计的。进入新的校园环境,学生充满了新奇、紧张和激动,在新环境中也是最容易迷失的阶段。因此,本章提出环境适应问题,进而转移到学习生活上。图示:步入新学校了解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和重要性第一课适应新环境结识新朋友了解结交新同学的方法和途径学习的理由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第二课开始新学习学习风向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课标依据〗1.“适应新环境”中“步入新学校”部分: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2.2.5b)2.“适应新环境”中“结识新朋友”部分:正确认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了解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2.1.5b,2.1.6c)3.“开始新学习”中“学习的理由”部分: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义务教育法的有关内容,树立法制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1.3.3,3.3.2)4.“开始新学习”中“学习风向标”部分: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了解一般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1.1.5c,3.1.2)〖教学评价建议〗1.建议采用成长记录袋(见《课标》19页)的评价方式。将学生活动的资料收集起来,作为学生成长记录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以后评价的参考依据。2.本课可以设计较多的集体活动,建议采用项目评价(见《课标》19页)。3.本课学习方法一节,可以深入一些,一些内容不易为学生所理解时,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谈话方式的评价。

    【降水干湿地区相关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