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初中教案精选
  • 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初中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05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写初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为你推荐《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初中教案精选》,希望您喜欢。

    一、课题:中国的人口(《中国地理》ch2 1)

    二、教学目的:

    1、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3、3、知道一点关于人口与人手、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4、4、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5、5、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

    1、1、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四、教学难点: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图法

    六、教具:中国人口密度图

    七、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

    ch2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中国的人口

    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二)讲解新课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世界人口约60亿),占世界人口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P10图2.1,比较四国面积和人口: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1.9,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P10“读一读”。

    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

    (过渡)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人口分布不均

    1、1、我国的人口密度

    12.95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2、我国人口的分布

    P11“做一做”。

    P12图2.3。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因此,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

    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等。

    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过渡)除了生活在本国的人口,书上还补充介绍了我国的海外移民,P12“读一读”。

    三、华人与华侨

    1、1、概念

    (1)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2)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ABC)

    “港澳同胞”“侨乡”

    2、2、华侨和华人热爱祖国,积极支援国家建设。

    3、3、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赞成和鼓励华侨依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国籍,并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

    (过渡)我国的人口分布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我国的人口增长又有什么特点呢?

    四、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1、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P13图2.4:

    ①人口基数大:1949年就达到5.4亿人口,2000年达到12.95亿。

    ②增长速度快:从1949年开始,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51年时间人口就增长1倍多,达到了12.95亿,增长速度太快。

    我们计算一下,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10‰。,那么人口为10亿人与100万人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长多少人口?

    10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100万人每年增长1万人口。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所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2、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过渡)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什么呢?

    3、3、人口问题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马克思认为,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只要活着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始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而作为生产者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这就决定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贤源、环境相协调。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到底是什么?

    ①每年我国的粮食、肉类、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长,但由于新增长人口太多,增长财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费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将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差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P13图2.4)。我国各种资源量都很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过渡)上述社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归根结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产生的,那么根据我国人口多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五、对策

    1、1、对策:

    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放羊娃”)

    2、2、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DINK)、优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实施这一项国策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小结

    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并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办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四)作业

    填图册P7~9/一、1~5,二、1~3。

    jk251.cOm扩展阅读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人口


    教学要求:1、记住我国的人口总数;

    2、知道我国的人口分布、城乡人口比例以及华侨和侨乡;

    3、提高阅读人口密度图及柱状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数量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人口密度图分析我国的人口分布情况

    教具:幻灯片若干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前几节课学习了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学生群答:34个。)那么我们石家庄市属于哪一个省区?(学生群答:河北省。)假如我们出了河北省,我们应该说我们是哪里人?(学生群答:河北省人。)那我们要是出了国之后,别人问你是哪里人,你怎样回答?(学生群答:中国人。)如果再问你是哪个民族,你怎么回答?(学生群答:汉族。)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识,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对我们国家的人口和民族的情况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板书)。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

    第一节中国的人口(板书)。

    [授新课]

    有的同学可能知道,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进行全国的人口普查,谁知道这是第几次全国人口普查呢?(学生答或老师说出:第五次。)这次人口普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统计一下我国现在的人口总数。如果我问你现在我国的人口数是多少,你能回答上来吗?(学生答或老师说出:不能。)我们只能看一下最近的一次人口统计情况。据199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全国人口资料,1997年我国的人口为12.36亿,而当时的世界人口有59亿,因此我们可以算出,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板书:97年12.36亿占世总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板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的12.36亿人口是一个什么概念,多到什么程度。

    (放幻灯片: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

    我们看到的这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的人口比较图,想一想,这四个国家是怎样的四个国家?(学生答: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四个国家。)好,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在四个表示人口数量的柱状图中,属中国的柱最高,要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国家,说明我国的人口要远远多于其他三个国家。那我们中国的人口分别是和我们面积差不多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多少倍呢?我们来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得出结论:中国人口分别是美国和加拿大的4.6和42.6倍。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也就是说,在世界上,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此外,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

    学生活动:读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图。先找到9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河南、山东、四川、江苏、广东、河北、湖南、安徽、湖北;然后先其中的河南、江苏、山东,读出其人口数:9300万、7200万、8800万。

    其中河南省人口超过了9000万,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和9000万的国家分别有多少。

    (让学生看表1)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人口众多,可以称为人口的“超级大国”。

    下面我们想一想,我国各省区的人口数相差非常悬殊,那是不是名省区的人口密度也相差很多呢?(学生答或老师说出:不一定,因为各省区的面积大小不一样。)我们来算几个省的人口密度,看一看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不是各省区都是一样的。

    学生分组计算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密度。

    (老师提示:注意图中和表格中的单位是不一样的。)

    学生回答计算结果

    好,我们看到,在这四个省区中,江苏和山东的人口密度很大,达到每平方千米500人到700人以上,而新疆和西藏的人口密度非常小,其中西藏每平方千米不足2人。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学生群答或老师引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平均。)

    二、人口分布不平均(板书)

    我们知道了我国各省人口密度相差很大,其实我们中国的平均人口密度和其他国家人口密度也相差悬殊。1997年,中国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130人,当时世界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43人,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中国的人口密度。

    (放幻灯片:中国人口密度图。)

    (先看图例,然后让学生找人口密度最大的几个区域:河南、山东、江苏;四川;东南沿海及台湾西部。)

    我们看到这些区域都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东部(老师指图),人口密度达到500人以上;而西部的新疆、西藏以及青海等地人口密度非常小,每平方千米在50人以下。

    (老师指图,让学生找出黑河腾冲线,然后分析。)

    在黑河腾冲线东南部,人口密度非常大,而在西北部,人口密度非常小。

    (看表2讲解。)东南多,西北少(板书)

    我国东南部面积仅占我国总面积的43%,而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面积占57%,人口占6%。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在讲世界人口的时候,我们知道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都分布在什么样的自然条件下(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而我们中的东部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也就多,人口密度大。另外,在我国的东部,经济发达,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也就十分发达,城镇也就多,人口集中。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人口密度小;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我国的人口地区分布不平均,那么我国农村和城镇人口一样多吗?(学生答或老师说出:不一样。)

    三、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板书)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绝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1949年,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而城镇人口只占10%。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事业和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城镇人口迅速增加。1997年达30%,农村人口下降为70%。但全国12.36亿人口中仍有8.6亿在农村。

    我国现有城镇人口3.7亿,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

    看我国、世界及美国的农村和城镇人口比较表

    我国城镇人口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人口将会继续增加。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是: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使我国的城乡人口布局变得合理。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布局正变得合理,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十月一日就要到了,可能许多同学家里正准备出去旅游。现在在许多地方,出国旅游成为许多人所接受。假如你出国以后,可能会遇到许多象你一样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但是在当地长期居住的人,他们可能就是你的同胞,中国人,我们说他们是华侨。

    四、华侨和华人(板书)

    在国外,约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那么,华侨和华人有什么不同呢?华侨指的是长期侨居国外的中国人;而那些已经定居国外并加入了居留国的国籍的则是外籍华人。你知道的、著名的华人和华侨有谁?(学生答或老师提示:杨振宁、张德培等。)那么,我问一下,台湾人是不是华侨和华人呢?(不是)我国的海外华侨多的县市常被称为“侨乡”(板书:“侨乡”),如福建的厦门、广东的汕头等。

    我国政府一向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广大侨胞也热爱我们的祖国,关心和支持祖国的建设,并为发展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结]

    [做练习]做填充图册第四页一、二、三题。

    地理教案-众多的人口初中教案精选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内容点析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人口问题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等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完成。

    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既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又是今后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为突出教学重点,本节教材未涉及“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农村人口比重大”等方面的人口内容。

    2.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2000年),占世界人口1/5以上,形象地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增长快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与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和区域经济差异密切相关。

    如何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是学生在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在基本训练要求方面,主要是:

    (1)学会阅读和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增长的特点。

    (2)学会计算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定量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稠密或稀疏状况。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平衡性。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根据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与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而定。)

    (3)学会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数据,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3.本节教材中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突出的国情。我们有的产品产量已列入世界第一位(如煤),但用人口总数一平均,指标却非常低。中国人口形势现在已经很严重,如再不严加控制,问题会更加严重。……人口如果控制不住,即使经济上去了,也会产生各种困难和问题”。

    本节教材通过正文、图表和活动教材的讨论,突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人口国情的理解,增强执行、宣传我国人口国策的自觉性。

    4.总之,本节没有明显的难点,但是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数据比上一节要多很多,特别是学会阅读数字资料和分析运用图表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问题及其基本国策,就成为本节突出的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地图,再补充一些“鲜活”的材料,训练学生学会分析课本插图、数字和文字材料的基本技能,教会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并巩固在地图上,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

    本节需要掌握的我国人口国情主要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当前人口基数大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本节需要掌握的我国人口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本节需要理解的人口观点和原理是: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的分布要与经济的发展及资源、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要提高人口素质。

    本节需要掌握的地理数据是:我国有12.95亿人口(2000年),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居世界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近几年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200万左右;我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2000年)。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1~2课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引入新课

    (1)由启发性问题引入新课:关于我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对这一“话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各种各样的看法。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一方面可通过学生发表意见,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引入人口观点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由与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对比中引入新课:可联系以前学过的世界地理的知识,提问世界人口总数,世界前十位人口大国和前五位面积大国,再与我国人口和面积数值进行计算和对比。例如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中国在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中的排位,中国与印度在人口国情方面的异同点,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转折深入

    (1)结合课本“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说明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法,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2)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进一步分析: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随后,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某些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以上,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近30年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说明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的事实,并分析由于人口基数这个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净增人口数很大的事实,突出“人均”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自觉地执行与宣传我国人口国策。

    (3)提出人多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明确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与资源相协调的人口观。再由学生联系实际,结合课本活动教材,举例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所带来的突出的人口问题,以及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3.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印发一些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我国的人口构成和人口素质。例如利用“中国文化程度构成百分比变化”“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构成”“中国每10万人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长”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素质正在逐步提高的事实,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还可以举例说明我国四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人口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而以上图表反映我国人口中大学、中学文化程度的百分比数值还不高,再依据“中国各省(区、市)文盲、半文盲人口比”图及“各省(区、市)人口的文化素质”图,分析我国文盲、半文盲仍占较大的比重,各省区文化素质有较大的地区差异,说明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性,并结合人口教育的宣传图片,教育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人口东多西少】

    1.仍由与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对比中引入新课:先让学生复习人口密度的概念,再指导学生计算中国人口的平均密度,与印度、美国、俄罗斯等国的人口密度相比较,说明我国人口密度大的特点。

    2.在讲我国人口分布时,重点应放在如何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和“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上,让学生使用图例和注记来识别人口分布情况和分布特点。这些内容不要单凭教师讲授,要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问我国大约每平方千米多少人?这个数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样就复习了人口密度这个概念。还可以选出我国东、西部地区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情况(例如完成活动教材),训练学生掌握其计算方法,并在“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状况的印象。

    3.在指导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时,要及时提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观察。例如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密度不足1人/平方千米的是什么颜色图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黑河和腾冲,列表分析“黑河-腾冲”这条“人口分界线”东南部与西北部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认识。

    4.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是各地区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不要仅限于自然条件的好坏,要启发学生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方式等方面去思考。用近年来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内地人口流向沿海和工矿地区的事实,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分布是在不断变化的。

    5.在人口国情教育中,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在教学时间又可容纳的条件下,可以对我国人口增长、分布、结构、年龄构成、文化素质现状做一些补充说明,并分析这方面的地区差异。例如,通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表,指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一方面后备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另一方面到20世纪末,我国面临又一个新的生育高峰;通过“中国人口增长及自然变动情况”图表,补充指出我国农业人口比重大的人口国情。

    中国的人口


    本学期总第5课时本单元第5课时授课日期9.13--课题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1)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及增长,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及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增加学生的危机感。重点

    难点

    1、中国人口及其在世界的地位。2、分析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教具《中国政区空白图》幻灯片教法充分利用幻灯片、教材插图。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我们在第一册《世界的居民》一章中曾讲过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国家?讲授新课:(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数12.95亿占世界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二)人口分布不平均1、我国平均人口134人/平方千米世界的3倍2、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3、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划一条线)

    中国

    请学生看教材图2、1,根据材料,算算中国人口分别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的多少倍?(4、641、8、8、93)

    (为什么东南人口多,而西北人口少)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三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三)华人与华侨长期侨居国外的中国人——华侨已定居国外并加入了居留国国籍的——外籍华人课堂小结: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分布着大量的华侨及华人,这些华侨及华人,虽然身居海外,但他们一向热爱祖国,关心和支持祖国的建设,并为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巨大的贡献。请学生在图2、2中找出我国有哪几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超过5000万?(河北、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四川、安徽、湖南、湖北)课后思考:1、我国人口总数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2、阅读图2、3扼要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第1节中国的人口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二、我国人口分布不平均1、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2、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三、华人及华侨教后记:本节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学生掌握的较好。通过一些形象的图,很好的说明了问题。

    地理教案-世界的人口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增长、迁移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知识要求

    智能训练

    思想教育

    重点:通过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可以知道人口发展的形势,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为学习和了解后面的人口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需要详细讲解

    难点:由于人口迁移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再加上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比较多,因此人口迁移及其原因就成为了本节的难点,另外,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也是难点之一

    教学

    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

    时间

    分配

    导入

    3分钟

    板书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阅读

    2分钟

    板书

    引入

    1分钟

    讲述

    10分钟

    板书

    1、速度:缓慢加快

    练习

    5分钟

    讲述

    3分钟

    引入

    练习

    3分钟

    板书

    读图

    5分钟

    板书

    发达国家慢

    阅读

    5分钟

    引入

    讲述

    10分钟

    板书

    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引入

    读图

    3分钟

    板书

    (人/km2)

    练习

    8分钟

    小结

    2分钟

    板书

    人口密度大:稠密

    引入

    读图

    15分钟

    小结

    3分钟

    板书

    分布地区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少地区

    练习

    7分钟

    总结

    5分钟

    本节内容板书设计采用纲要式和表解式相结合,用powerpoint展示,边讲边板,穿插于教学过程中。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1、速度:缓慢加快发达国家慢

    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四、人口密度=(人/km2)人口密度大:稠密

    分布地区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少地区

    世界的人口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掌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教学建议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学生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学生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过列表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分布图获得。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迁移,主要从三方面讲述,一、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为了生存和发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美洲大陆发现之前,古希腊和古罗马征服并移民欧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陆发现后,主要从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亚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通过“想一想”提出问题,(大批科技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什么影响?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各有什么特点?

    的教法建议

    关于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积极活动,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道,了解什么时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亿。通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用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个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通过以上的读图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人口增长和分布现状。

    人口的迁移,可用通过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形式讲授。对于科技移民和劳动力输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这部分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通过计算题,算出甲乙两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数,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结合世界地形图,做对比,展开讨论,找到影响他们分布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本节中讲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的一段报道,点明数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地区差异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教学手段】

    幻灯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上刊登的报道,请回答:1999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

    (板书)人口的数量

    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根据计算结果,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的。)

    (板书并总结)人口的增长1)缓慢---加快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请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起来,(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差异存在

    (板书)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快?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慢?

    (非洲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讲述)目前许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种,比如球星萨尔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人种是不同种族融合的结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迁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世界人口的迁移”部分内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

    输出的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学生讨论)课本“想一想”,由学生回答,再由其它学生评判。(原因:科技移民较好的工作条件,较高的工资,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劳动力输出更高的工资)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也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设计】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1、人口的数量:6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非洲最快、欧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2、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3、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移动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的分布因素

    【教学手段】幻灯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地形图〉

    (导入)目前,世界有60多亿人口,60多亿人是否平均分布?怎样来定量描述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

    (板书)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个有多少人?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不同,在图上有什么区别呢?看甲、乙两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较图(教材)。

    可看出: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计算)“做一做”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中国:约121/平方千米;加拿大25/平方千米)

    (总结)人口密度能准确地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读图: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板书)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这些地区为什么人口稠密?我们用所学过的知识对这些地区进行分析

    首先,从自然条件看这里有什么优越性?

    (展示)〈世界地形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对照比较,

    提问:1、它们都处于什么纬度?(中纬度)

    2、它们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近海地带)

    3、它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平原为主)

    4、它们在气候上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

    (总结)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所以在人类历史农业发展较早,现在也是工业、交通发达、城市集中的地区。

    (学生活动)对比上述四个问题,结合已学过的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知识,分析人口稀疏区的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

    在海陆位置上:内陆地区

    在地形上: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

    在气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湿热为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

    在纬度上: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学生讨论):“想一想”第二题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据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总结)这一节主要讲了人口地理的两个知识点:增长、迁移和世界人口分布。这两个知识点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迁移是认识人口的动态变化,它们的动态变化,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人口增长的状况和人口的分布情况。

    (练习)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图上,找出世界四个人口稠密区的具体位置,要求形式用红笔在课本图上勾画出人口稠密区的位置。

    【板书设计】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四大稀疏区:高纬度地区

    高山高原地区

    干旱沙漠地带

    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

    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人口的多少是怎样对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等产生影响的?

    (展示)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提问)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大约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讲述)18世界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界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加以量化呢?

    (讲述)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练习)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了25个婴儿,死亡10人,这个地区在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各是多少?(出生率:千分之二十五;死亡率:千分之十;自然增长率:千分之十五)

    (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提问)请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讲述)这样的结论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差异。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表

    请学生粗略计算:1950年、1990年、2025年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分别是发达国家的多少倍,加深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设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越来越明显,会带来什么问题?学生思考但不必回答,为下节课讲人口问题埋下伏笔。

    (过渡)大家都听过《橄榄树》这首歌吧,歌中唱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歌中的人是从其他地方移居到另一个地方的,这种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居到另一个地区的社会现象,就是人口迁移。

    (提问)请大家读教材“人口的迁移”这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回答并评判。最后展示“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教师总结。特别强调目前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即: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

    (讨论)1.大批的科技人才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是什么,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哪些影响?

    2.你认为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为什么?

    (过渡)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是不一样的,那么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呢?首先,我们学习一个反映人口分布特点的指标——人口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甲市:2500人/平方千米;乙市:1250人/平方千米)

    (讲述)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内的居民人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计算)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1998年)

    国家

    人口数(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中国

    1248100000

    9600000

    加拿大

    30300000

    9970000

    (中国:121人/平方千米;加拿大:25人/平方千米)

    (讲述)人口密度能准确的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

    (提问)世界人口稠密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总结)

    (讨论)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讨论)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不能,因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练习)选择题

    探究活动

    我家的人口

    要求:

    1.周末对自己的爷爷和奶奶进行一次采访,问一问:从你的曾祖父母开始,经过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的家庭人口是处于增长的趋势还是呈下降的趋势?为什么?

    2.通过你家的情况,你能否理解虽然我们已在实施计划生育的政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的总数还在继续增长,这是为什么?

    目的:

    1.通过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变化过程,印证课本上关于人口增长的结论和数据,即理论联系实际。

    2.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加深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增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家乡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

    要求:查找资料(可上网查找)。

    看看你们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哪个区(县)或乡的人口密度大,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目的:

    1.通过查找自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把书本的理论用在实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如通过调查得出人口分布的差异后,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调查,对家乡有更多的了解,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建议

    关于的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及其分布概况,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出发点。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段中,运用“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示意图,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读一读”中的资料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口的这个特点。

    3.人口分布的知识是从“做一做”引入的。这部分内容即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既是某些自然环境区域的结果,又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运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

    4.关于我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华侨和侨乡的知识不是本节的重点。

    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材通过“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图、“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也是本节必须使学生理解的重点知识。

    关于第一课时教法建议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除

    去利用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和“读一读”的材料之外,还可以联系一年级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相当于西半部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用这些材料进行渲染,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有深刻的印象。

    2.由于学生在初一已经学过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触过人口密度图,在讲“人口分布不平

    均”这部分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数量”图上,读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约数(江苏6700万、山东8500万、新疆1500万、西藏200万),计算人口密度(江苏和山东每平方千米分别为670人和560人,新疆和西藏每平方千米分别为9.4人和1.7人),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苏、山东人口密度大,新疆、西藏人口密度小)。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对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结合课文,自己总结出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不均状况,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不宜把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平均这一特征作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来讲。最好结合本段课文的内容,联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搞清楚中国人口分布同地区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关系,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成为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环境的关系”这条主线的一个部分,为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人地观打下基础。

    3.在讲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列表讲述的方法。

    中国

    世界

    农村人口比例

    63.91%

    59%

    城市人口比例

    36.09%

    41%

    同时,应向学生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今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的比重还将继续增加。至于我国城市

    发展的政策这一内容,教学中可一带而过。

    4.“华人与华侨”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区别“华侨”和“华人”两个概念,

    然后说明我国的侨胞遍布世界各地,广大侨胞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

    很大贡献。同时,也要说明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是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

    关于第二课时教法建议

    1.“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三部分讲授: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学生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11亿人和100万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但这种计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复杂。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应主要向学生讲明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

    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个惊人的数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生下来就需要衣、食、住、行

    各方面的物质资料。人口越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超过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会实现,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

    这段课文插有几副图,较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突出了人均的观念。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插图,谈谈这些关系。

    2.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前,可先联系第一册课本中学过的有关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知识,让学生对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有所认识。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以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要求,应让学生牢记。

    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第一课时

    重点:我国的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

    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

    〔引入〕:放一段录像。

    〔提问〕:从录像中我们看到中国人口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人口数量大)

    〔出示投影〕: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总数)

    〔讲解〕:我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2.9533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提问〕: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出示表格: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面积(万平方千米)

    1700

    997

    960

    936

    人口(亿)

    1.48

    0.26

    12.2

    2.6

    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他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请大家看一看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了解数量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看图“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思考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多?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少?人口总数在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有哪几个?

    〔讲述〕:为了比较不同地区人口的多少,我们用人口密度进行说明。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的人口数。

    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根据图表,填写“做一做”中的表格。

    〔提问〕:根据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提问〕:观察“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1)找到黑河——腾冲一线,对照图例观察线两侧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异。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大于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该线两侧的面积、人口所占比例。

    (3)确认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评议,学生总结〕

    〔讲述〕: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等省,这些地方多为平原区;该线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性谖鞅辈康哪诿晒拧⑿陆⑶嗪:臀鞑氐仁∏庑┑厍辔咴蜕衬?杉夜丝诿芏榷看笥谖鞑浚皆笥诟咴蜕角U馐怯勺匀惶跫⑸缁峋靡约翱⑹奔涞某ざ潭龆ǖ摹?/P

    〔过渡〕:人口密度东西部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这种差异也在变化。

    〔出示投影〕:“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比(人口构成特征)”

    〔讲述〕:我国的人口构成中,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大于城市人口。2000年我国的总人口为12.95亿,其中农村人口达80739万人,占63.91%;也就是说中国有13亿人,其中有8亿农民,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也同时看到,与1950年相比,我国的农村人口比重呈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为45594万人,占36.09%。比1995年的28.9%上升了7.19个百分点,比第四次人口普查的1990年上升了9.86%。

    〔提问〕:世界平均城镇人口比重为41%,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仍低于这个水平,你认为今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分布将出现什么问题?城乡人口怎样合理分布,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总结〕:全国仍有8.5亿人口在乡村,乡村容纳不下这样多的劳力,应该就近建设新型城镇,以缩小城乡差别;为保护大城市的环境,应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建设卫星城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过渡〕: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大致分为华侨与华人两种,前者指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后者指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又称为外籍华人。

    〔讨论〕:以华侨和华人热爱国家以及他们积极支援国家建设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讲述〕:我国赞成与鼓励华侨自愿的选择自己的国籍。我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和华人的正当权益。

    〔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了我国人口的分布、乡村、与城镇人口的差异,了解了华侨和华人的情况,这对我们学习问题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章和民族

    第一节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分布不均

    三、乡村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差异

    四、华侨与华人

    关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第二课时

    重点:人口问题及对策。

    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

    〔复习〕:复习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引出新课。

    〔新课〕: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764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年份

    人口(亿)

    1764

    2.1

    1840

    4.1

    1937

    4.5

    1949

    5.4

    1982

    10.3

    1990

    11.3

    1996

    12.2

    〔总结〕:由学生总结后,教师概括:(1)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为5.4亿,1996年时就达到12.2亿。(2)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47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2.3倍,达到12.2亿。

    〔提问〕: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1.0%,10亿人口与1000万人口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前者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万人口)

    〔总结〕: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提问〕:(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得出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提问〕:读下表,思考人口的增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学生讨论)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

    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

    约1500万人

    增产肉类的45.6%

    增收粮食的48.5%

    增产布匹的40%

    新建城镇住房的30.7%

    新增国民收入的20%

    新设医院病房的35%

    我国人口

    自然资源总量占世界的位次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的位次

    12.2亿

    耕地面积第4位

    第67位

    森林面积第6位

    第121位

    年产矿石第3位

    第80位

    水资源总量第6位

    第88位

    〔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问题?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遇到哪些困难和阻力?

    (3)我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有什么好处?

    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经过不同观点的辩论,使学生的思想达到一致。

    〔总结〕:(1)人口的急剧增长,给我国带来的是环境的巨大压力,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碍,我国大多数资源和工农业生产,按人口的平均数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由于几千年的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还存在着多子多福、生男比生女好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还根深蒂固,不易改变。

    (3)人口的控制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提高。

    〔提问〕:上述环境、资源、社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对此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讲解〕: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我们要积极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

    〔总结〕:这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学习。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板书设计:

    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其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3.我国的人口问题

    六、人口问题的对策

    探究活动

    组织一次辩论会,题目为“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分正反两方,各持一种观点展开辩论,教师起引导的作用,最后使学生明确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地理教案-世界的人口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图表中人口增长的速度,讨论漫画“苦难的母亲”,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理解人口无计划增长带来的危害。认识到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通过阅读“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的示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通过“城市问题”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城市迅速扩张所产生的问题。

    3.联系社会现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4.通过对人口问题的读图、分析、讨论,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初步认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教学建议

    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增长直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这个问题如果处理的好,就会使得人类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反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本节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二是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教材首先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并用图表显示1995-2000年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给出触目惊心的数字。这种直观、鲜明的对材料的引入,使学生印象深刻,又超出了学生原来的想象,为学生下一步认识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作了很好的心理铺垫。接着,教材叙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这部分内容是认识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的另一个知识准备。明确了人和环境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问题的核心,以及由人口问题所引起的连锁的环境、资源、水、土地等问题。

    教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所产生的问题。并用漫画“苦难的母亲”,来说明地球现已难以承载如此众多的人口。此漫画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教材进而点出: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并要提高人口素质,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关于“世界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教材分析

    “世界人口向城市迁移”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用图示显示了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这幅图形象、直观的把1900年、1925年、1950年、1987年、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变化表现出来,一目了然。

    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源泉是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用示意图表示流向城市的原因,其结果城市发展过快。给城市带来的问题,用了四幅插图表示。对于这部分内容,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有很多感触,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种种问题,分析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这个环节应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的教法建议

    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有很多感触,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种种问题,分析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这个环节应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阅读课文,看图并回答: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城市问题的四幅插图,让学生讨论并说明城市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城市带来哪些问题。

    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重在理论阐述,说理性强。处理好这段内容,关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人口“多”和由此造成的“害”字。对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图示和素材。可以用生动的例子开头,“你想不想知道在咱们每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全球增加了多少人?”使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对人口增长过快产生忧患意识。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重点理解人均收入的概念,为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做铺垫。

    用漫画“苦难的母亲”引出:地球这么多人,个个都要“母亲”照顾,母亲能承受的了吗?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1、人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么多人,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还有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问题。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人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人类的废弃物污染环境、人类无截止地滥用资源使环境恶化。

    通过提问、讨论、举例,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这个教学环节,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述,而是通过思考教师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交流得到的。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手段】幻灯片

    【教学过程】

    (导入)“你想不想知道在咱们每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全球增加了多少人?”(148*45=6660人)

    (学生活动)增加了这么多人,需要为他们准备什么?(吃、穿、用、教育、医疗等)

    做“做一做”

    (板书)第二节世界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幻灯片)展示“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提问:人类和环境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讨论)看漫画“苦难的母亲”提问:地球这么多人,个个都要“母亲”照顾,母亲能承受的了吗?分组讨论人口增长过快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问题:

    1、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那么人类会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带来了那些后果?

    2、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还会产生哪些问题?

    (教师总结)对于人口增长过快,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就出现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等破坏环境的现象,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人口增长过快,还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还有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问题。

    (板书)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

    (2)造成社会问题

    (提问)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那么,是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口的发展越慢越好,阅读课文后,说出对与不对的理由?人口发展太慢后停止增长,后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的过快和过慢都会产生很多问题,请大家讨论想一些办法,人口问题应当如何合理解决?

    (总结并板书)3、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过渡)从人口的发展的历史看,早期人们都居住在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随着城镇的出现,一部分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使世界上的大城市越来越多。

    (提问)看图说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引起的,城市中具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条件,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板书)二、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1、城市化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幻灯片)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图:

    为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城市一般是现代工业、科学文化集中的地方。城市人口的比重越大,说明这个国家现代工业、科学文化越发达。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70%为城市人口,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并且,很多都是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使得大批农村人口无计划的涌入城市。)

    (学生活动)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感到城市人口在增多?城市人口增多了,会出现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

    (板书并归纳)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二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是我国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大家一定要理解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向周围的人宣传,为我国解决这两个问题做一点贡献。

    【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本节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围绕着本节内容的两个主要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所产生的问题。每一部分内容有两个环节:首先,通过示意图中的图表、数据,形成一般性的认识,即先学理论;第二个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漫画、城市问题的景观图的来激发学生探索各种问题,用学过的有关的知识,分析事物本质(如母亲苦难的原因;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原因;城市发展过快给城市带来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切身感到无论是人口问题,还是城市问题,都和自己密切相关,都需要从我做起。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

    (2)造成社会问题

    3、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二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1、城市化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人口的概况,并让同学们计算了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人所用的时间。从计算中,我们看到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下面,我们根据给出的数据,来计算一下我们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世界增加了多少人?(6660人)

    数据:每年78000000人

    每天213699人

    每小时8904人

    每分钟148人

    每秒钟2.5人

    (展示)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讨论)人类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

    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进一步补充完善: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的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中去。受到影响后的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从而产生很多环境问题(沙漠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等),人类与环境就是这样时刻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展示)漫画二则

    (讨论)漫画的含义

    (讨论)当前,世界人口与日俱增,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过多,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那么人类会可能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这样会带来哪些后果呢?

    (展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图片(四幅)。

    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就出现了滥伐森林、滥垦草地、围湖造田等破坏环境的现象,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不仅如此,还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粮食、生活用品的短缺,交通拥挤,就业困难,教育、医疗、卫生的改善困难等问题。

    (讨论)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那么,是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越慢越好呢?阅读资料,说出好与不好的理由。

    资料一:加拿大统计局在2002年3月12日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数字显示,加拿大人口在二十世纪最后5年中,一共只增加4%,增幅创加国历史新低。到2001年,加拿大人口总数达30,007,094人。在新增加的120万人口中,移民人数超过自然出生人口,为二战以来首见。

    资料二:英国日前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数字显示,英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目前英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首次超过16岁以下人口,其中8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10万,是50年前的5倍。普查结果显示,英国目前总人口为5800多万,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1%。

    (总结)人口发展太慢,或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化,社会负担加重等。

    (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都会产生很多问题,请大家讨论,人口问题应当如何合理解决?

    (总结)

    (展示)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示意图。

    从人口发展的历史看,早期,人们都居住在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随着城镇的出现,一部分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大量人口从农村涌进城市,使世界上拥挤的大城市越来越多。

    (展示)世界城市人口分布图

    (讨论)

    1.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2.大批农村人口无计划地涌入城市,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3.农村人口若有计划来到城市,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总结)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总趋势,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0%多一点。发展中国家应适度增加城市人口的比重,以缓解大量农村人口给城市带来的种种压力。

    (展示)城市问题图片四幅

    但是,城市人口过多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比如,住房拥挤、交通阻塞、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供水紧张,食品供应苦难,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差,就业困难,最终导致城市环境不断恶化。所以,城市人口的增长也必须与一个国家经济和城市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人与环境发生着密切联系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

    (2)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3.

    二、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1.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探究活动

    对所居住小区的外来人口调查报告

    要求:

    1、周末对自己居住小区的外来人口进行一个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附近农贸市场中的各种摊位各种外来人员,家附近的餐馆、理发馆及清洁、环卫、保姆等。调查统计出你们家的这个小区里的外来人口都做着多少种不同的工作?随机问几个人,他们都是从哪里来的?来了多长时间了?今后有什么打算?

    2.整理好资料后,在全班开的讨论会上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找出有共性的资料,汇总出一份我们所在城市的外来人口调查报告。

    目的:

    1、通过调查学生所居住小区外来人口的情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调查,对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中国的人口相关教学方案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难点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教学媒体

    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投影片、课本插图、有关图表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第二章和民族

    第一节

    【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亿人口(1996年底)?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1996年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我国人口总数为12.2亿,我国占

    【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见下表),提出问题: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过渡】人口大国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绍一下人口密度的知识。

    【学生活动】12.2亿人/960亿平方千米=120人/平方千米。这一数字大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0倍。

    【板书】二、人口分布不均

    观察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找到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总数,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1)找到黑河—腾冲一线,对照图例观察线两侧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异。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该线两侧的面积、人口所占比例。

    (3)确认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评议,由学生归纳: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省,这些地区多为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不利于人们生产和生活。

    【教师小结】可见我国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这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的长短而决定的。

    【板书】三、乡村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差异

    【过渡】人口密度东西部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这种差异也在变化。请看下表:

    【教师设问】

    (1)计算1994年(全国人口为12亿)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数量

    (2)世界平均城镇人口比重为41%,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仍低于这个水平,你认为今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分布将出现什么问题?

    (3)城乡人口怎样合理分布,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学生主要归纳出以下几点:(1)全国仍有8.5亿人口在乡村,乡村容纳不下这样多的劳力,应该就近建设新型城镇,以缩小城乡差别;(2)为保护大城市的环境,应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建设卫星城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板书】四、华侨与华人

    【过渡】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大致分为华侨与华人两种,前者指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后者指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又称为外籍华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华侨和华人对国家热爱以及他们积极支援国家建设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说明】我国赞成与鼓励华侨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自己的国籍。我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和华人的正当权益。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知道了我国人口的分布、乡村与城镇人口的差异,了解了华侨和华人的情况,这对我们学习问题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复习巩固】了解自己的家乡(乡村或城镇)人口密度与人口的迁移情况,分析其原因和解决的措施。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复习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引出新课。

    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764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待点?

    通过观察,由学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1)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为5.4亿,1996年时就达到12.2亿。

    (2)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47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1.3倍,达到12.2亿。

    【板书】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其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教师设问】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1.0%,10亿人口与1000万人口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

    【学生回答】前者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万人口。

    【教师小结】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板书】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教师设问】

    (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懂得了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教师提问】人口的增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下表】

    【板书】3.我国的人口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问题?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遇到哪些困难和阻力?

    (3)我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经过不同观点的辩论,使学生的思想达到一致。然后由小组代表归纳出来,再在全班进行评议。最后由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

    (1)人口的急剧增长,给我国带来的是环境的巨大压力,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碍,我国大多数资源和工农业产品,按人口的平均数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由于几千年的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还存在着多子多福、生男比生女好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还根深蒂固,不易改变。

    (3)人口的控制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提高。

    【教师总结】上述环境、资源、社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对此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板书】六、人口问题的对策

    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我们要积极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

    【总结】这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学习。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板书设计

    第二章和民族

    第一节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分布不均

    三、乡村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差异

    四、华侨与华人

    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其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3.我国的人口问题

    六、人口问题的对策

    世界的人口问题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图表中人口增长的速度,讨论漫画“苦难的母亲”,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理解人口无计划增长带来的危害。认识到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通过阅读“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的示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通过“城市问题”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城市迅速扩张所产生的问题。

    3.联系社会现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4.通过对人口问题的读图、分析、讨论,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初步认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教学建议

    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增长直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这个问题如果处理的好,就会使得人类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反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本节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二是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教材首先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并用图表显示1995-2000年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给出触目惊心的数字。这种直观、鲜明的对材料的引入,使学生印象深刻,又超出了学生原来的想象,为学生下一步认识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作了很好的心理铺垫。接着,教材叙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这部分内容是认识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的另一个知识准备。明确了人和环境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问题的核心,以及由人口问题所引起的连锁的环境、资源、水、土地等问题。

    教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所产生的问题。并用漫画“苦难的母亲”,来说明地球现已难以承载如此众多的人口。此漫画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教材进而点出: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并要提高人口素质,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关于“世界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教材分析

    “世界人口向城市迁移”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用图示显示了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这幅图形象、直观的把1900年、1925年、1950年、1987年、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变化表现出来,一目了然。

    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源泉是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用示意图表示流向城市的原因,其结果城市发展过快。给城市带来的问题,用了四幅插图表示。对于这部分内容,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有很多感触,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种种问题,分析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这个环节应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的教法建议

    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有很多感触,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种种问题,分析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这个环节应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阅读课文,看图并回答: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城市问题的四幅插图,让学生讨论并说明城市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城市带来哪些问题。

    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重在理论阐述,说理性强。处理好这段内容,关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人口“多”和由此造成的“害”字。对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图示和素材。可以用生动的例子开头,“你想不想知道在咱们每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全球增加了多少人?”使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对人口增长过快产生忧患意识。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重点理解人均收入的概念,为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做铺垫。

    用漫画“苦难的母亲”引出:地球这么多人,个个都要“母亲”照顾,母亲能承受的了吗?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1、人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么多人,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还有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问题。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人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人类的废弃物污染环境、人类无截止地滥用资源使环境恶化。

    通过提问、讨论、举例,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这个教学环节,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述,而是通过思考教师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交流得到的。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手段】幻灯片

    【教学过程】

    (导入)“你想不想知道在咱们每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全球增加了多少人?”(148*45=6660人)

    (学生活动)增加了这么多人,需要为他们准备什么?(吃、穿、用、教育、医疗等)

    做“做一做”

    (板书)第二节

    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幻灯片)展示“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提问:人类和环境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讨论)看漫画“苦难的母亲”提问:地球这么多人,个个都要“母亲”照顾,母亲能承受的了吗?分组讨论人口增长过快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问题:

    1、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那么人类会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带来了那些后果?

    2、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还会产生哪些问题?

    (教师总结)对于人口增长过快,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就出现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等破坏环境的现象,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人口增长过快,还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还有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问题。

    (板书)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

    (2)造成社会问题

    (提问)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那么,是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口的发展越慢越好,阅读课文后,说出对与不对的理由?人口发展太慢后停止增长,后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的过快和过慢都会产生很多问题,请大家讨论想一些办法,人口问题应当如何合理解决?

    (总结并板书)3、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过渡)从人口的发展的历史看,早期人们都居住在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随着城镇的出现,一部分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使世界上的大城市越来越多。

    (提问)看图说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引起的,城市中具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条件,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板书)二、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1、城市化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幻灯片)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图:

    为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城市一般是现代工业、科学文化集中的地方。城市人口的比重越大,说明这个国家现代工业、科学文化越发达。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70%为城市人口,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并且,很多都是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使得大批农村人口无计划的涌入城市。)

    (学生活动)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感到城市人口在增多?城市人口增多了,会出现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

    (板书并归纳)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二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是我国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大家一定要理解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向周围的人宣传,为我国解决这两个问题做一点贡献。

    【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本节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围绕着本节内容的两个主要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所产生的问题。每一部分内容有两个环节:首先,通过示意图中的图表、数据,形成一般性的认识,即先学理论;第二个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漫画、城市问题的景观图的来激发学生探索各种问题,用学过的有关的知识,分析事物本质(如母亲苦难的原因;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原因;城市发展过快给城市带来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切身感到无论是人口问题,还是城市问题,都和自己密切相关,都需要从我做起。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

    (2)造成社会问题

    3、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二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1、城市化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第12页

    【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初中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