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发表时间:2022-03-11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语文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一
2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我国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邓小平爷爷在广东一个小村庄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把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的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二、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1、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三、分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这首诗描述了深圳特区原来与现在的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指导诗歌朗读
五、体会诗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1、提问:你们感觉诗中哪几句写得很形象、很生动,为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
2、全班讨论
3、总结:本诗作者以最大的激情歌颂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今天与未来,振奋人心。
教案示例二
2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1.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诗歌,分析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预习,在预习时告诉学生一些有关改革开放和特区的内容。这首诗就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昨天的贫穷落后,赞颁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把这首诗读一读,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读课文,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联系紧密
引导学生分节朗读,在说出节意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贫穷落后的模样。
(二)第二部分:(3~7自然段)描写了特区奇迹般的变化。
(三)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点出特区飞速发展的原因。
四、重点分析讨论第一部分
(一)理解:
1.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2.晨曦:清晨的阳光。
(二)昨天,泛指改革开放前。展开讨论,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人们只能沿着一种模式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了解,过的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生活。
进一步理解,现代文明在这里无从谈起,是那样遥远、渺茫。
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妇女依然围着锅台转,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这一切都说明: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这一部分写的是昨天农村的贫穷落后,并点出了人们观念的陈旧和保守。读时语调要低沉,注意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
五、老师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析诗歌的第二、三部分,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教学步骤:
一、分析诗歌第二部分
(一)默读课文,思考: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儿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明确:高速公路厂房儿童乐园
开卡车运送办厂学习娱乐
这是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讲的。
理解:
1.边陲:边境。
2.遨游:漫游。
3.焕然一新:形容有光彩。
(二)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环境的变化。
农村变成了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公路纵横交错,马路宽而美。
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建筑相配套。
城市整洁美观,似花园仙境。
(三)讨论人的变化,诗文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紧张高效的工作,健康充实的文化生活。
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四)教师小结第二部分内容。
二、分析诗歌第三部分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改革开放插上翅膀开辟美好的远景
改革开放政策好。
三、指导朗读
这两部分要读得很欢快,表达出内心的喜悦,歌颂党的开放政策给人们带来的繁荣幸福。
四、联系切实体会,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住房、家用电器、生活水平等。
五、总结全文
这首诗歌赞颂了什么?
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好。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自读课文是一首诗歌,诗意比较浅显易懂,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能切身体会到改革开放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深圳特区。有了这种认识,再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会生硬。
jk251.coM小编推荐
四年级语文教案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四年级语文教案《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2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我国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邓小平爷爷在广东一个小村庄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把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的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二、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1、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三、分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这首诗描述了深圳特区原来与现在的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指导诗歌朗读
五、体会诗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1、提问:你们感觉诗中哪几句写得很形象、很生动,为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
2、全班讨论
3、总结:本诗作者以最大的激情歌颂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今天与未来,振奋人心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这一教案
这儿真好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这儿真好》说课--依依不舍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这儿真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小熊住在荒岛上很孤单。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小熊向云儿请教后,开始在岛上种树。
第三段(第4~6自然段)写小熊找到了朋友。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段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为: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使学生懂得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重要。
⒊学会7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个偏旁部首。
教学重点:
⒈读书感悟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
⒉写好象、空二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宜运用在低年级教学中。一方面,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有明显优势,用此方法,让儿童从感觉形象入手,以情激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充满童趣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小熊向妈妈倾诉小熊找朋友、小熊种树、小动物来做客等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而将课文的个别段落改编成信的形式也更有利于学生与文本拉近距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朗读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媒体创设画面、角色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如挑战读、比赛读、表演读等,不断激发学生情感,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在读中体会,读中激情,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认识他吗?(出示小熊图片)
哎,小熊最近可苦恼了。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自由读第一小节)指名说。
2、如果你是小熊,你想把你的烦恼告诉谁啊?
(出示第1自然段)你多想把你的苦恼写信告诉妈妈呀!你会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呀?(教师扮演熊妈妈与学生对话)
【这一环节,教师先以熊妈妈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轻松的交谈,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能畅所欲言。】
是啊,小熊没有朋友,心里多
3、小朋友们,小熊住在那座小小的荒岛上,
(★课件出示)你们愿意到他哪儿去玩吗?(不愿意)为什么?
4、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回答。(理解小小荒岛)
(出示荒岛图)理解荒岛是怎样一幅情景。
5、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吧!我们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多高兴啊!
可小熊呢?你们都不愿意到他家去,所以小熊感到
(出示:孤零零)(读好),每天(指名读第二句话)板:梦见朋友
6、指导朗读。
谁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一小节的意思说一说?
【在这里,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小熊找朋友的情境,移情体会他的心情,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而句式训练很及时地总结了这一段的内容。】
二、读悟结合,品味语言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哎,小熊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这时,一朵白云飘了过来,(★媒体演示:天空飘来一朵云)小熊连忙问:(引读)
(1)随机出示句子:
★媒体演示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2)自己学一学。指名读。
(3)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师点出连忙。
(换个词)问:你从连忙这个词中知道了些什么?(小熊的心情很急切)
没有朋友,心里多着急,多难过,谁来做做这只孤单的小熊,问一问云儿?指名读。齐读。
(4)云儿有没有告诉他,而是(引说)
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
★媒体演示:它变成了一棵树,
这下,小熊明白了。你明白了吗?请你自由读一读第3小节,找一找答案。
(2)★媒体演示:时间过得真快,一年、两年过去了,我家小熊又给我寄来了一封信,还寄来了一张照片。他告诉我现在他的家(出示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
(读得美一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你们喜欢这个小岛吗?谁来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3)而它本来是一座荒岛,现在的岛上却是
(4)如果你就是我熊妈妈,你最想知道什么?你们真是和我熊妈妈想到一块去了,我家小熊也真了解我,全告诉我了。谁来读读小熊给我写的这封信?(自由读
指名读)
亲爱的妈妈:
那天,我看到天空飘来一朵白云,连忙问: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我明白了,我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树苗。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5)你从这段信里知道了什么?小熊明白了什么?
(6)完成填空:小熊明白了:如果(),小岛上就会()。如果小岛(
),()就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具体生动、可借联想的学习背景。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云飘来、云变树以及小熊种树、绿岛图等多个情境,让学生主动感知体验,动手参与实践,而学生给小岛起的每一个名字中都融如了学生对小岛之美不同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和谐的振动。而形象有趣的动画情境,角色分明的课堂更让学生有一中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而将课文内容以信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耳目一新,倍感亲切。它调动起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读起来也分外投入,思考问题也更为全面。由此可见,不同的情境创设不失为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状态的好方法。】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如今荒岛变成了绿岛,现在你们愿意岛小熊家去了吗?
(1)还有好多小动物也都来了,小熊在信里也全都告诉我了,你们想知道吗?小熊也想把这些高兴事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呢!他又写信来了。这就是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自由读四五自然段
指名读)读了这一段信,你们知道了什么?(有哪些小动物来做客?)
⑵它们说-----------。(加动作)随机指导感情朗读:
①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②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朗读方式:各自练读选择自己的好朋友读上台表演读评价赛读)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应该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教学中,应由教师的指令性转变为学生的选择性,建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合作伙伴的选择、角色扮演的选择等等。在指导读好小动物的话时,教师没有范读,也没有指名读,而是在激发了学生喜爱这儿的感情后,以媒体创设的情境为背景,以情感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各自选择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来读这两句话。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莫大的学习热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之后,自由、主动地投入了学习,生生互动,优势互补,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媒体随机演示:一只鸟飞来;许多鸟飞来;小鹿、小象、小猴划船来)
[热搜教案] 《一座铜像》教学思考其七
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本站收集了《[热搜教案] 《一座铜像》教学思考其七》,供您参考。
《一座铜像》是小学新教材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座铜像的来历:比利时小英雄于连以自己的机智勇敢拯救了整座城市。围绕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的情况下,如何在语文课上进行基础能力的培养的主题,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力求通过《一座铜像》的学习扎实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有以下两点设想:
1、以读为本,读中显悟
在本次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读为本的语言教学原则,把大量的工夫花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上,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达到自读自悟,读中显悟的目的。教学中,通过以读代讲,以读带悟,来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我设计了多种的`朗读方式。学生可以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了解故事,感悟文字,体验情感。
2、以书为本,学以致用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也是学生学习说话、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好凭借,因此以书为本,学以致用是我这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文本为载体,紧扣语言文字,设计了几个语言实践的项目。如,在学会生字的基础上理解新词并通过说句加以运用;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相同的情节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在学习全文的基础上,运用习得的方法再去学习同类型的课外文章,真正落实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互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也是检验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合理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便是最有力的鉴定。公开教学后,我针对自己的教学预设进行考量:
1、以读为本,读中显悟的预设是否有效。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琅琅书声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而每一次的朗读并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以读为本,读中显悟体现在每一次朗读我都预设了要求。如:读描写小于连姿态的句子,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外形的写作方法。读课文的一、四小节,是为了让学生边读边思,针对这两小节内容进行质疑。读课文二、三小节,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小于连的机智勇敢除了读的要求不同,我采用的读的形式也不同:个别读、男女读、引读、默读、轻声读、齐读等等。我想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朗读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到位。
2、以书为本,学以致用的预设是否有效。
以书为本,学以致用是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最花心思的设计。我通过以下环节落实: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方法,我设计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自由描述,再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句子的朗读来发现作者抓特点按顺序的写作方法,最后在课外阅读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填空,让学生用习得的方法来描述人物的姿态。这样的训练过程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描摹人物的方法。
课文第三小节详细介绍了故事当时情况危急的各个方面,但如何帮助学生体验危急并从中感受到小于连的机智勇敢是有难度的。为了避免在课堂中琐碎的分析,我设计划出小于连所见所想的语句,在反复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懂得同样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于连优秀品质。
本课课后有凡是都的句式训练,生搬硬套会让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别扭,为此我将句式训练融合在课文中心的体验中。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凡是到比利时的游人,都要去瞻仰于连铜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话:今天,凡是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小朋友,都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对小于连的崇敬心情。同样在课外内容的学习中,我出示凡是都的句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学得轻松而有方法。
3、预设中的遗憾。
应该说从整体效果来看,我的教学预设基本达成了,也较充分地体现了语文课中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在上课的过程中总觉得自己的引体现得多了些,学生自发的、充满激情的学少了些。细细思量,我觉得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跟我课前的预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体现自己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在本课教学中的设计欠巧妙,没能充分让学生的思维与文本的学习碰撞出动人的火花。
总之,备课---试教---修改---再试教---再修改---公开教学---反思---再反思这样过程是痛苦的,可是这样的过程也是最能历练人的。我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空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机会,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是我在语文教学中追求的美好境界。而达到这一美好境界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学习,钻研教材,不唯教材。
孩子,是我最大的财富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数学教师介绍:孩子,是我最大的财富
入职时间:1995年8月
入校时间:2002年8月
所属学科:数学
教育感言:责任是桨,爱就是帆;责任是树,爱就是藤;责任是根,爱就是那遮天的叶,爱融入在责任之中,它们如影相随。
孩子,是我最大的财富
接到学校通知,让我在自己班上一节研讨课,有许多专家和老师来听课。
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很珍惜但又担心班上学生的表现。从前几次公开课的情况看,这班的孩子见不得大场面,平常上课回答问题还行,可听课的老师一多,即使是最简单的问题,他们也不敢回答,怕出差错。为了避免这种状况重演,我给学生做了许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要像平常上课一样,把那些听课老师也当成学生,说错了也没关系
课上完了,说实话,确实不太理想。听课老师渐渐散去,我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隐隐懊恼。这时,几个学生向我围了过来。一个小女生看了我好一会儿,怯怯地问:翁老师,我们今天的表现怎么样?我的心忽地一热,抬起头,看着孩子那双真诚明亮的眼睛,非常诚恳而坚定地回答:你们表现不错!小女孩高兴地甩着马尾辫走了。我的心因此而变得明朗起来,其实孩子们已经努力了,他们多想表现得好一点,让老师满意啊!能拥有他们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