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时练习 教案精选
  • 时练习 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09

    第四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

    【教学要求】

    ⒈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对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更加清楚的认识。

    ⒉通过练习以及教材中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有兴趣的练习。在练习中产生一些新的体会

    【教学过程】

    1、下面每组的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写一写,注意不能写错别字

    指出:在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不相交。其中垂直的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不相交就是平行

    仔细观察这三张图,你发现第3张与前两张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垂直要有直角标记)

    继续问:这张图上能找到几个直角?画了几个直角标记呢?

    为什么4个直角只画了一个直角标记?

    把竖线下面出头的部分遮起来,问:这张图上能找到几个直角呢?

    2、用一张正方形纸照样子折一折再打开,看看哪些折痕互相平行,哪些折痕互相垂直。

    折的时候要学生对折得很整齐。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两条斜线相交,是否垂直,要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确认后做好直角标记

    3、在下面的字母中找出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

    以字母“e”为例,分别用不同的记号表示垂直和平行

    用该方法,再完成其他字母的练习

    4、经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再画出它的垂线

    指导学生读清楚题目的意思,以前只要画平行线或是垂线,是一条;这题的要求是都要,要两条

    同桌互相监督,用规范的方法来分别画一画,发现问题,互相纠正。

    5、你能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上找到互相垂直的线段吗?

    事先让学生尽可能地准备好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的物品。

    摸一摸,简单认识“棱”。数一数,有几条棱?

    同桌互相指一指,拿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指一指,哪两条边是互相平行的?

    把视图画在黑板上。一边画,一边用画垂线或是画平行线的方法依次画出长方形(长方体的正面)(带出第8题)、侧面和上面

    指导学生在视图上找出平行的棱和垂直的棱

    指名说说你的发现

    6、右图(略),a个b是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角1和角2相等吗?先猜一猜,再量一量。

    建议:这个知识到中学里会有更清楚的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样的两个角大小会是一样的?

    7、要从大街边上把自来水管接到小明家,怎样接比较合适?

    要求学生观察图后,能用数学语言及方法来说说,以及理由

    比如:把大街看成一条直线,小明家看成一个点,过点画出直线的垂线,这条垂线的距离就是自来水管的长度。在点与线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

    8、介绍“你知道吗?”

    9、布置作业:

    第8题,分别用两种方法都画一画

    jk251.cOm扩展阅读

    时练习


    第三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

    【教学要求】

    ⒈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对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更加清楚的认识。

    ⒉通过练习以及教材中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有兴趣的练习。在练习中产生一些新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⒈口算

    480÷484÷246÷3900÷3180÷20270÷90

    280÷4069÷375÷5210÷30420÷70720÷80

    ⒉完成练习六第1题。

    ⑴出示三幅图,提问:说说每组中两条直线的关系。

    ⑵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时,如图(3),我们又可以如何说?如何判断?指出垂足。

    ⑶提问:图二中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它们又是怎样的位置关系?是不是所有不相交的直线都是相互平行的?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⑷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垂线,一组平行线。

    ⒊完成练习六第3题。

    我们不仅可以画出垂线和平行线,也可以动手折一折。

    ⑴按图中所示,学生们照样子分别折一折,打开后看一看,哪些折痕互相平行,哪些折痕互相垂直。

    ⑵自己动手再找一找,折一折。

    ⑶两条直线相垂直有什么特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有什么特点?

    ⒋完成练习六第3题,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练习。

    二、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你对垂直与平行有了哪些进一步认识?

    三、布置作业

    时认识图形练习


    第三课时练习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练习五教学目标: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会折、剪、拼

    教学难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今天啊,我们将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二、练习。1、练习五1(1)出示第1题,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一说折出了什么图形?(2)展开,说一说在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2、练习五2。(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叫两次对折?(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3)集体交流并参与教科书说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3、练习五3。(1)出示第3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图形?指指各种图形分别在哪里?(2)指导学生数图形的个数,要求学生把图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序地数。(3)完成统计表,集体交流。4、练习五4。(1)要求学生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图形?试一试,让学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5、练习五5。请学生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想一想怎样才能剪出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6、练习五6。(1)出示第6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是怎样把长方形转化平行四边形。(2)学生动手按照书中的两幅图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7、练习五7。(1)用书附页中的图形,照样子拼出书上的三种图形。(2)试一试,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拼图,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三、作业布置。

    实践活动四、教学反思

    练习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知道只要细心观察,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2.练习写好钢笔字与毛笔字,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

    3.读读背背,积累成语与古诗。

    4.口语交际:让学生懂得当别人帮助你时,要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感谢别人,在感谢中奉献真情,拥抱快乐。

    重、难点

    处处留心与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处处留心》这一习题,让学生明白只要处处留心,随时能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处处留心》

    1.阅读一篇短文。

    (1)读读小短文。

    (2)从这篇小短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在日常生活中你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事?谈谈你的感受。

    2.认一认几个动物的标牌。

    (1)出示挂图:这几种动物是动物园中常见的,但许多人不能正确读出它们的名称。你能借住图片旁的拼音把它们读准吗?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4)你对这几种动物有什么了解:交流一下。

    (5)指名读这几种动物标牌。

    3.修改一篇日记。

    (1)审题,指读题目。

    (2)指导学生读文字,找一找存在的毛病,弄清小芳不大满意的原因。

    (语言不简洁,显得十分罗嗦。如“这些小象”在文中竟出现了五处之多。)

    (3)如何修改这段文字呢?自己先试一试,在全班交流。

    (第一处“这些小象”可改为“它们都有”;第三处“这些小象”可改为“它们”;第五处“这些小象”可以删去。)

    (4)把修改好的蚊文字连起来读一读。

    二、作业。

    1、给下面这些动物注音。

    水獭()麝()狒狒()

    扬子鳄()貉()犀牛()獾()

    2、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这些小朋友天真可爱,一天到晚都很开心,见到我总是“姐姐、姐姐”叫个不停。我非常喜欢这些小朋友,一有空就到幼儿园,给这些小朋友糖吃。这些小朋友吃完了又围上来,这些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真好吃,我还要吃。”

    时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1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提供的总数,计算出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通过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找不同的答案。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认识到规律来源于生活,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揭示,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总数,计算出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有余数的情况。

    教具准备:例2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找规律

    1、●○○○○●○○○○●○○○○

    提问:第16个圆片是什么颜色?第100个圆片是什么颜色?

    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

    2、0.428571428571……的第15位上的数字是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二、创设情境,欣赏规律。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教学例2

    (1)、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

    (2)、思考:照这样排列,第18只兔子是什么颜色的?

    (3)、出示例2中的问题: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18÷3=6式子中的3和6分别表示什么?

    18只兔像这样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有几只白兔,几只灰兔?

    2、“试一试”

    (1)、回顾刚才解答例题时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2)、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灰兔?

    学生自主探究,与例题进行比较后作出判断,算出结果。

    说说第一步计算余下的“2”表示什么?

    三、竞赛激趣,巩固规律。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独立完成“练一练”

    第1题:说说出现余数后的思考过程。余下的2枚是什么子?

    第2题:画廊上沿的瓷砖排列规律是怎样的?

    2、完成练习十第1题

    3、完成练习十第2题提醒学生求的是每一种灯笼各有多少个?

    4、完成练习十第3题思考:根据月律的排列规律应该把几天看作一组?

    5、完成练习十第4题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今天的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还利用生活中的规律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事物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上册练习 教案精选


    【二】练习六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82~83的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9加几和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为继续学习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9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和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板书课题:练习六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做练习六第1题。(1)课件出示左边的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1)引导加深理解“凑十法”。(2)课件出示右边的图,让学生按学边的图的方法来自学。(3)全班交流算法。(4)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2、做练习六第2题。游戏“钻山洞”:两名学生做山洞,手持写有“9+□=□”的卡片。其余的学生手里分别拿写有1~9的数字的卡片,在钻过山洞时必须说出正确的答案才能通过。如果说错了就要说对才能钻过。3、做练习六第3题。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4、做练习六的第4题。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83的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9加几和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为继续学习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9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上课我们做了一些练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做练习六第5题。(1)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3)指名板演,订正。2、做练习六第6题。游戏“开火车”:指名一个小组说出式子的得数。3、做练习六第7题。(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2)回答问题:哪只猫钓的鱼最多?哪只猫钓的鱼最少?(3)问:你还能看图提出哪些问题呢?(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想法。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四、教学后记:

    练习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的系统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并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看图写出物品或人的重量。

    二、把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圈出来。

    1、一个二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30千克300千克30克300克

    2、一本数学书大约重

    20克120克20千克120千克

    3、一头猪大约重

    3克120克3千克120千克

    4、一只鸡蛋大约重

    6克60克6千克60千克

    三、填空

    1、填空

    4千克=()克8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3900克>()千克

    2、比大小

    109克○100克5千克○500克

    1200克○2千克6000克+200克○7千克

    9千克—1千克○8000克7500克—500克○6000克+500克

    3、在()里填上“千克”或“克”

    时 教案精选篇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练习十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3、情感与态度:初步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难点: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游戏、练习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课件出示53页第3题

    师:小朋友们,上课前大家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猜一猜:用动物卡片盖住的那个数字最大是几?

    2.课件出示53页第2题

    让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一种包装方法。让学生用圆片代替面包,自己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书上,学生独立完成后,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纠正和总结。

    (二)综合练习:

    1.出示54页第5题

    先请学生做做小医生,看看他们做得对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检验方法。

    2.出示54页第6题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说说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请学生灵活的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进行解答,

    集体订正。

    3.出示54页第7题

    (1)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画面明确题目的意思,

    (2)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完成,

    (3)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

    4.出示54页第8题

    (1)问:这是个几边形?每边长多少厘米?

    (2)圈一周是多少厘米?

    (3)怎样求彩带的长?(“3×8+2=?”)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二第1题,第4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

    (四)回家作业:随堂练习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整理练习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

    对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练习。

    教学目标

    1、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2、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方法

    整理与练习

    教具准备

    写复习题用的小黑板、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学生动手摆圆片,一个同学横着摆,一个同学竖着摆。

    横着摆:每排摆个,摆4排。

    竖着摆:每列摆4个,摆5列。

    (2)提问:

    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20个圆片)

    如果用加法计算,你该怎样列式计算呢?[5+5+5+5=20(个)4+4+4+4+4=20(个)]

    板书:5+5+5+5=20个

    4+4+4+4+4=20(个)

    (3)教师指着5+5+5+5=20,提问:

    这个加法算工表示几个几相加?(4个5相加)

    可以怎样写乘法算式?[5×4=20(个)4×5=20(个)]

    板书:5×4=20(个)4×5=20(个)

    乘法算式中的4是怎么来的?

    在乘法算式中,“5”叫什么数?(5叫乘数)

    “4”叫什么数?(4也叫乘数)

    “20”叫做什么?(20叫做积)

    5×4=20这个算式该怎么读呢?(5×4=20读作5乘4等于20)

    4×5=20这个算式该怎么读呢?(4×5=20读作4乘5等于20)

    (4)教师指着4+4+4+4+4=20,提问:

    这个加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5个4相加)

    可以怎样写乘法算式[4×5=20(个)5×4=20(个)]

    乘法算式中的5是怎么来的?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说每个算式各有几个几相加。

    (1)2+2+2+2+2()×()()×()

    (2)4+4+4+4+4+4()×()()×()

    (3)6+6+6+6+6+6+6+6()×()()×()

    3、读出下面各个算式,并用圆片摆一摆。

    (1)3×4=12(2)4×2=8(3)6×3=18

    二、一共有多少个扣子?

    1、投影出示挂图。

    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同桌互相说图意。

    3、教师提问: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扣子)

    板书:一共有多少个扣子?

    你是怎样计算的?[5×3=15(个)3×5=15(个)]

    板书:5×3=15(个)3×5=15(个)

    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每件衣服有5个扣子,有3件衣服,求一共有多少个扣子,就是求3个5相加得多少,求3个5相加得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连一连

    (小黑板出示)

    2+2+2+2+2+25×34个6

    3+3+3+3+38×26个2

    6+6+6+66×23个5

    8+86×45个7

    7+7+7+7+77×52个8

    四、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练习二(2)扬州市花园小学韩亚芹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4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熟练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并能熟练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配套课件,思考题小黑板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基本训练1、三(4)班有三个小组,每组有6个同学,一共做了108朵红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红花?2、王叔叔2分钟打了106个字。他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如果他照这样的速度用了8分钟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吗?3、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要选150名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平均每班要选多少名同学?4、一个旅行团有153人,他们入住的酒店现在只有5人间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呢?5、图书室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一共有750本图书。平均每层有多少本?6、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多少本?7、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以上各题均由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班级交流反馈。)今天我们进一步地来学会用学习过的除法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班级交流反馈。二、拓展练习

    1、练习二第6、7题。先自己读题,说说题意。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第6题说说“每个花坛里红、黄两种颜色的月季花同样多”就是指什么?然后自己先说一说解题思路,同桌再说,要求绝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说。第7题要求达到人人独立会说会解答。2、练习二第8题。自己读题,说说要求平均每人每天安装多少台就要怎么办?指出:两种方法都对,但当我们在计算过程中遇到还没学过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可以换一种方法来思考。3、练习二第9题。自己先读题想想遇到此类问题应该先怎么办呢?小组中先讨论。全班交流,说说哪种蛋糕每块的价钱最贵?哪种最便宜?4、思考题。(1)题目中对商有什么要求?方框中可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2)题目要求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说说解题思路,列式解答。学生独立完成。先讨论,再列式解答。小组讨论后汇报。5、补充题(1)商业大厦的牛奶,原价每盒7元,现降价为每盒6元。人民商场同样的牛奶每盒7元,买4盒送1盒。小华要买5盒牛奶,你建议他在哪家商店买比较合算呢?(2)校园美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了。不过,一些非法广告到处张贴,损害了城市的形象。少先队员们积极地清除乱贴乱画,请观察下面的数据。三年级以每分钟清除18张的速度,共清除252张广告。四年级清除乱贴乱画387张,共用9分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指名回答。三、课堂总结四、布置作业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补充习题》第8页和《小学数学练习与测试》第8页。评价总结独立完成。教学反思:

    练习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练习七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2、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4、组合学生解答练习七中的习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5、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设计:1、第2题“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第4题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1)两个倍数为什么不一样?(2)再过一年(即小孩7岁时),老人的年龄是小孩的几倍?小孩8岁时呢?(3)有什么规律吗?3、第5题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每周存的钱数越多,存的周数就越少”的规律。4、第7题数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比较“谁打字打得快”,是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打的字数多。学生可能用以下的方法解答:看1分谁打字多。126÷3=42(个),90÷2=45,45〉4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看6分谁打字多。126×2=252,90×3=270,270〉25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5、第8题数学中要结合这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可以:(1)理解题意,说说从弄脏的购货发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6、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7、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教学反思: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16160.html

    【时练习 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