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11篇
  •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09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11篇。

    教学辅助材料是教师上课时至关重要的一个工具,因此需要教师花心思来设计好教学辅助材料。回顾教学经验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那么如何编写高质量的教案呢?经过仔细思考,编辑为您推荐了“认识千克与克教案”,我们将继续对这个话题进行关注,为您提供最新的知识!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提高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体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鸡婆婆的生日,公鸡兄弟俩给外婆准备了两盒礼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哥哥拎着小盒的礼物,弟弟拎着大盒的礼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轻松,而哥哥却越走越吃力。

    提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猜一猜两盒礼物哪一盒重吗?

    谈话:今天老师把这两盒礼物带来了,我们也来掂一掂。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两盒礼物到底有多重呢?(用秤称)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物品有轻有重,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进入数学学习情境。]

    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1.认识秤。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秤吧?谁来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秤?(学生自由说)

    多媒体出示各种秤的图片。

    谈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盘秤(多媒体演示),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把要称的物体都放在托盘里,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上面的刻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重量是多少。仔细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有10个数,一根指针,字母kg)

    讲解:称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用字母kg表示。(板书:千克kg)称物品的时候,指针指到1就是1千克(多媒体演示),指到几就是几千克。

    多媒体出示用盘秤称西瓜、白菜的图片,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质量。

    谈话:知道了盘秤的用法,我们就可以用盘秤来称一些物品的质量,每个小组都有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你能分别称出它们各有多重吗?

    [说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秤,唤起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通过对刻度盘的观察,了解了盘秤的使用方法,也自然地引出千克。]

    2.掂一掂。

    谈话:刚才我们用秤称出了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一样重,都是1千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试一试。

    小组轮流掂一掂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

    谈话:(拿出三个盒子)这里有三个形状相同的盒子,其中只有一个重1千克,用手掂一掂,你能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吗?

    指名分别掂三个盒子,找出其中1千克的盒子。

    [说明:称一称、掂一掂的活动,使学生在感受1千克实际质量的同时,建立了1千克的概念。用掂一掂的方法找出1千克的盒子,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1千克的表象,学会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称一称。

    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给外婆过生日,小白兔也想给外婆过生日,它想准备苹果、黄瓜、土豆各1千克,你能帮助小白兔称出这些物品吗?(把课前准备好的苹果、土豆、黄瓜分发给各个小组)

    反馈时,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1千克苹果的个数

    5

    6

    7

    4

    1千克土豆的个数

    10

    8

    7

    6

    1千克黄瓜的个数

    3

    3

    3

    3

    启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各小组称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讨论:为什么每个小组称的1千克黄瓜都是3根,而每个小组称出的1千克苹果和1千克土豆的个数各不一样呢?

    小结:1千克的同一种物品,由于它们大小不一样,数量也可能不一样。

    [说明:先称出1千克的盐和花生仁,再称出1千克的苹果、土豆和黄瓜,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1千克物品的质量,强化对1千克实际质量的感受。]

    4.估一估。

    提问:(拿出鸡蛋)能估一估多少个这么大的鸡蛋大约重1千克吗?

    验证:1千克鸡蛋到底有多少个呢?怎么办?(称一称、数一数)

    谈话:(拿出1个鹌鹑蛋)掂一掂,比较一下1个鹌鹑蛋和1个鸡蛋哪个重。

    提问:1千克鹌鹑蛋的个数和1千克鸡蛋的个数哪一个多?1千克鹌鹑蛋大约有多少个?

    [说明:估计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感受1千克的质量,同时,为估计1千克鹌鹑蛋大约有多少个提供依据。这一环节的教学注意教给学生估计的方法,发展估计意识。]

    三、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1.估体重。

    谈话:谁愿意来称称自己的体重?(称两个学生的体重并告诉学生)

    提问:(指一个体重约在前两个学生之间的学生)你能根据前两个学生的体重,估一估这位同学的体重吗?(利用轻一些重一些等语言来引导学生估计,并称出第三个学生的体重进行验证)

    提问:你能根据刚才几个同学的体重,估一估自己同桌的体重吗?

    请一个学生来验证同桌的估计。

    要求:知道自己体重的同学,直接告诉你的同桌他估对了没有;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体重,课后可以用秤称一称。

    2.找体重。

    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俩去了外婆家,那里有很多动物,他们来到一座小桥边,发现一个牌子(限重300千克),看桥的小松鼠拦住了他们:要想过桥,你们必须去称体重!于是他们一起去称体重了。

    提问:限重300kg是什么意思?

    谈话:动物们称出了自己的体重,交给了小松鼠,可小松鼠不小心把数据搞乱了,你能根据下面的信息,判断哪个动物可以过桥吗?为什么?

    出示:

    老虎2kg

    大象70kg

    公鸡40kg

    小狗200kg

    小鹿900kg

    学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

    [说明:估体重、找体重两个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把1千克延伸到几千克、几十千克,甚至几百千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同时,学生还能从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思维得到了提升。]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提问: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完成板书:认识千克)

    谈话:我们要想真正结识千克这个朋友,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

    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千克录像片断。

    [说明:通过欣赏短片生活中的千克,让学生再一次领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堂实录

    教具准备:天平、盘秤、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军棋、2分硬币、苹果、鸡蛋等等,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评析自然引入轻重。)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生:轻,重。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评析通过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戏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体有轻重的区别,激发了学生学习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评析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质量的经验。)

    生1: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生2: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生汇报:1包火腿肠有500克、一根火腿肠有45克、60克、75克

    1包薯片250克,1包饼干500克,1个小哑铃面包1千克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评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轻重引入表示轻、重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

    (评析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

    生: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评析使用课件适时,恰当。)

    盘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

    3.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和一个盘秤。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边指边说)

    师: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边的盘里放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砝码,直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这时天平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盘中物品的质量。(边操作边介绍)同学们桌上的天平,老师已经调试好了,在使用的时候,右边放砝码,左边放物品,打开红色的砝码盒,里面有一个小镊子,一定要用小镊子来夹取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会腐蚀砝码。现在用小镊子夹取每个砝码认识一下每个砝码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分组认识砝码。

    师:现在同学们把1克的砝码放在盘秤的盘里,看看秤的指针有什么变化

    生:指针稍微动了一点点。

    师:指针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现在同学们每人选不同克数的砝码,看看指针的位置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砝码的质量。

    学生分组结合砝码,熟悉盘秤的使用方法。

    4.认识克。

    (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秤,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就用盘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

    学生分组称物品。

    (2)说一说。

    生:一枚2分硬币大约是1克,一枚5分硬币大约是3克,一枚1元硬币大约是15克

    生:一枝铅笔大约是9克,一本书大约是65克,另一本书大约是165克,50粒花生米大约是35克,一个苹果大约是89克,10个回形针大约是23克

    师: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很好!克用字母g来表示。(师边说边板书:克g)

    (3)掂一掂。

    师: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把你们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什么感觉

    (评析通过掂的感受,建立1克的质量概念。)

    生:很轻。

    (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评析注重估测,同时发展1克的质量概念。)

    生:我称的一粒花生米大约是1克。

    生:我咬的一口苹果大约是1克。

    生:5张纸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的质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师: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猜完之后再称一称看对不对

    (评析加强估测,并验证估测,培养学生自我修正、反思的习惯。)

    学生分组活动

    交流汇报

    生:我们组8粒黄豆是1克。

    生:我们组10粒黄豆是1克。

    师:为什么有的小组8粒黄豆是1克,有的组10粒黄豆是1克

    生:黄豆的大小不一样

    生:

    (6)借一借。

    师:刚才我发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王建那组他们在称一个大苹果质量的时候,在砝码的盘里除了有砝码,还有一个橘子,为什么

    (评析把问题抛给学生。)

    王建:因为砝码的质量合在一起不能达到大苹果的质量,所以我们用一个小橘子代替砝码。用砝码的质量加上小橘子的质量就是大苹果的质量。

    师:那个小橘子的质量你们知道吗

    王建:知道,我们已经称过了。

    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

    师:在我们称一个物品的质量时,如果砝码的质量达不到我们想要的质量时,可以用已经知道的物品的质量来补充。

    (评析及时关注学生的创举,抓住了课堂的再生资源,并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估一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得准不准。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小组内验证,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评析认识克这一环节,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所需的盘秤、天平以及很多实物,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体验。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称一称、说一说、掂一掂、找一找、猜一猜、借一借、估一估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1克的实际质量,并感受了几克的质量。使学生在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地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5.认识千克。

    (1)教师介绍。

    师: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1000多克甚至2000多克,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如果不注意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怎么办呢

    (评析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使用千克的必要性。)

    生:可以用千克。

    (评析若此处师追问一下为什么,让学生说出他的想法会更好。另外,若学生答不出,可结合长度单位米、千米,有助于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导致学生知识之间的迁移。)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师边说板书:千克kg)

    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评析通过掂,让学生直观感受1千克的质量概念。)

    (3)找一找。

    师: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也就是2斤。那么在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

    生:2包面条。

    生:6个馒头。

    生:

    (4)拎一拎。

    师: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学生回答省略)

    6.教学1千克=1000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

    生:刚才老师说4盒牛奶是1千克,每盒250克,2504=1000,所以1千克=1000克。

    生:桌上有一袋1000克的大米,和两袋盐一样重,所以1千克等于1000克。

    生:

    (评析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富潜力的思维主体,关键是看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问题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验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引领着学生进入思维的空间。)

    7.游戏。

    师:在盘称里放一个不到1千克的物品,称一称,你发现了什么

    一小组说:我们放了一支50克的牙膏,指针稍微动了动。

    师:说明50克与1千克哪个大呢

    生:50克小于1千克。

    另一小组说:我们放了一袋洗衣粉,指针动了一点,但是还是在1小格里面。说明600克还是小于1千克。

    第三个小组说:我们放了一包盐,发现指针刚好转了半格。我们又放了一包盐,发现指针刚好转了1小格。

    师: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2个500克是1000克,刚好转了1小格,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包净含量400克的瓜子,500克的盐,100克的糖,算一算是多少

    生:刚好是1000克。

    生:1千克。

    师:请同学们用天平来称看能发现什么

    生称一称。

    生:多用了一个2克的砝码。

    师:为什么会多2克呢

    生:因为称的时候是连同包装袋一起称的。

    (评析学生通过游戏,不仅更深刻地感受到克与千克的实际大小及比较,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总结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生:认识了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

    生:称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生:1千克等于1000克。

    生:我学会了称东西。

    生: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20页的图。

    师:说一说下面物品的质量各是多少

    (1)指导学生看第一个秤面上的刻度。

    师:从秤面上看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东西

    生:400克。

    师:为什么

    生:因为秤上标有单位g,并且最大数是400。

    师:观察得非常仔细!两个鸡蛋重多少

    生:100克。

    师:一个鸡蛋重多少呢

    生:50克。

    (2)第2小题生自己做。

    2.教科书第20页练一练的第2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

    3.教科书第20页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

    4.单位用错的日记。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你能发现什么

    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来,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克的书包上学去了。

    学生一边读着一边笑,读到最后笑得前仰后合。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

    生:他的单位全用错了。一般的床哪有2千米高,还有牙刷、餐桌、牛奶、鸡蛋、书包

    师:同学们今后再用到单位的时候应怎么做

    生:

    (评析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幽默风趣的笑话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针对笑话中的问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是这节课的点睛之笔。)

    四、编者点评

    该设计安排了大量的活动,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学生去思考、探究。如:通过抱和掂可以大体判断两个物品的轻重,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在砝码的盘子里,还放了一个橘子,为什么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在砝码不够时,如何称一个较大的物品。质量达到1000甚至2000多克,记录时还要写很多数,写起来是不是很不方便怎么办呢

    注重让学生经历直观感受,在活动中学,如认识克(千克)时,教师都提出让学生去掂一下1克(千克)的物体,让学生建立具体的1克(千克)的质量概念。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 篇3

    本课题教时数:4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9月27日

    教学目标

    1.认识各式各样的秤。

    2.学习计量单位千克,让学生体会到千克是日常生活中计量物体轻重的需要。

    3.通过让学生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丰富学生对1千克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体会1千克有多重。

    教学准备

    一千克大米9袋、各式各样的秤,两袋各500克的食盐,一袋茶叶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谈话

    二、感受1千克的重量

    2.认识各式各样的秤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同学们,你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千克和克,那么对于千克和克,你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千克又叫公斤,用字母kg来表示,克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1千克=1000克。

    1.大家对千克和克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那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1千克重的大米,请大家来拎一拎,体会一下1千克到底有多重?

    2.学生进行拎1千克大米的练习。

    3.师出示水果1袋,请学生拎一拎,猜一猜,水果大约重几千克?

    4.师出示两袋重量分别是500克的食盐,再次请学生来掂一掂,充分体会1千克到底有多重?

    1.打开课本,在书上将书本出现的秤编号,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认识的秤,写上名称,不认识的打上问号。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认识秤的学习。

    3.组织交流。

    4.老师随意出现秤,请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秤?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你知道它们各可以载重多少千克吗?

    电梯可载重1000kg,大卡车载5000kg。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说出下面每种蔬菜各重几千克。

    大白菜:3千克冬瓜:8千克

    芹菜:1千克南瓜:7千克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你知道下面的水果大约各重几千克吗?

    西瓜:大约是4千克菠萝:大约是2千克

    5.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

    一袋大米重25kg,4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先独立做在书上,再进行交流。

    6.课外请大家到商店里去看一看,了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

    什么收获?

    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3、4题。

    课后感受

    由于这部分知识学生二年级已经学过,所以这节课主要还是复习,通过拎米,进一步感知1千克的重量。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 篇4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个

    1千克(盐)()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克()克

    ()克()克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5、解决问题: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6、分析讨论课本第90页第8题。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

    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学中将设计一下四个环节:

    (一)动画激趣,优化导入

    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龟兔赛跑》儿歌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在结合故事情景设置疑问:兔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物体为什么会感觉很重,导致再次输掉比赛引出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激发到制高点,再通过平时逛超市购买物品的经历引出国际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准确认知

    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建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要让他们感受并能准确的体会克和千克,需要建立在大量鲜明深刻的感知上。因此,我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先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然后认识千克的质量观念并沟通克与千克之间的联系。

    1、在建立“克”的质量观念这一层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①猜一猜1粒花生的重量。

    ②掂一掂1粒花生的重量,初步感知1克。

    ③称一称。利用天平1粒花生的重量。

    ④利用1粒花生的重量是1克,逐步感知5克,10克,100克。

    ⑤设问1000粒花生是多少克?如果想买1000克花生怎么办最快?

    2、在这一层次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2个活动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①拎一拎。让学生分别用手拎两袋500克的盐、1000克洗衣粉的质量。同时提示到,当物体的质量达到1000克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大的质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1千克。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肌肉用力的意识帮助形成较牢固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个较为完整的从克过渡到千克的认知过程,进而归纳得出1千克=1000克(并进行板书)

    ②找一找。让学生结合生活,列举生活中大约1千克质量的物体。

    以上把1克——50克——500克——1千克几个质量,通过猜,称,掂,估,拎,找的过程将新课教学层层深入,课堂中尽可能创造条件,多给学生亲身经历质量的过程,进而全面系统的经历认知,体验,掌握。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突破了学生对质量的准确感知这一难点,更为给学生呈现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知过程。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一堂有效课堂中好的练习题的设计,应该是既能巩固新知,又能突破重难点,更能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一套三星级的练习,一星级为基础练习,二星级是提高练习,三星级是实践拓展,这一套练习,不但使得“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得到落实,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与快乐。

    (四)回忆交流,总结评价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四、说教学反思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挂图,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准备一些重1千克的物体,如1袋重1千克的盐,准备两袋各重500克的砂糖。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课前要求学生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图)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第一组:一个西瓜和一个气球。第二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生答:气球轻,西瓜重;黑熊重,松鼠轻。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形成观念。

    1、出示主题挂图,引出质量单位。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生答:一盒饼干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9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0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千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找出自己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说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2)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千克的质量。

    (3)观察老师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丰富对1千克质量的感知。

    (3)估计1千克重的本子大约有几本?怎么验证同学们的估计准不准?

    (4)认识各种秤。

    (5)体验几千克的质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说说你的感觉。

    (6)估计一叠本子的质量。

    3、克的认识

    (1)你们知道1克有多重吗?出示三样物品,猜测哪样东西的质量是1克。

    用天平验证。

    (2)掂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体验1克有多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东西的质量大约是1克?

    (3)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4)估计数学书的质量。

    数学书和我们刚才掂过的50克、100克、500克哪个比较接近,那么你估计这本数学书的质量是多少?

    4、1千克=1000克的教学

    (1)猜一猜,你觉得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使用盘秤验证。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5、课中小结:

    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生答: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只老虎重70(),一个气球重5(),

    一罐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包重100()。

    2、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谁重?为什么?

    让学生在争辩中明确: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

    (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

    3.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和一个台秤。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边指边说)

    师: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边的盘里放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砝码,直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这时天平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盘中物品的质量。(边操作边介绍)同学们桌上的天平,老师已经调试好了,在使用的时候,右边放砝码,左边放物品,打开红色的砝码盒,里面有一个小镊子,一定要用小镊子来夹取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会腐蚀砝码。现在用小镊子夹取每个砝码认识一下每个砝码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分组认识砝码。

    师:现在老师把1克的砝码放在台秤的盘里,看看秤的指针有什么变化?

    师:指针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现在同学们每人选不同克数的砝码,看看指针的位置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砝码的质量。

    4.认识克。

    (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台秤,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就用台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学生分组称物品。

    (2)说一说。你称的这些物品的重量。

    师: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很好!克用字母g来表示。(师边说边板书:克--g)

    (3)掂一掂。

    师: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把你们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什么感觉?

    (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的质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师: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猜完之后再称一称看对不对?

    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汇报。

    (6)估一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得准不准。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小组内验证,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5.认识千克。

    (1)教师介绍。

    师: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1000多克甚至2000多克,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如果不注意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怎么办呢?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师边说板书:千克--kg)

    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3)找一找。

    师: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也就是2斤。那么在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

    (4)拎一拎。

    师: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6.教学1千克=1000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

    (三)总结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20页的图。

    师:说一说下面物品的质量各是多少?

    (1)指导学生看第一个秤面上的刻度。

    师:从秤面上看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东西?两个鸡蛋重多少?一个鸡蛋重多少呢?

    (2)第2小题生自己做。

    2.教科书第20页练一练的第2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

    3.教科书第20页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

    4.单位用错的日记。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你能发现什么?

    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来,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克的书包上学去了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三个常用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加深对三个常用质量单位的认识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8出示挂图:认识这几种球吗?说说它们分别是多重?哪种球最重?哪种球最轻?排球比篮球轻多少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自主练习9小组竞赛,开火车要求:书写端正,速度快,正确率高

    3、自主练习10自己完成,同位互相检查,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全班交流: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

    4、自主练习11出示挂图:一个超市的粮食专柜今天有什么粮食?价格分别是多少?(注意特价大米,理解限买)买4千克绿豆需要多少钱?买5千克大米,你想怎么买?需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自主练习1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课外调查情况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6、自主练习13师生、生生做游戏:猜体重

    7、你知道吗?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8、小常识:认识各种各样的秤学生交流: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在哪儿见过的?一般用它称什么物品?

    三、小结

    板书设计:

    1kg=1000g1t=1000kg教后反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 篇9

    1、通过亲切的谈话让学生重温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即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了解1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与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特别是“找一找”这个环节,不仅通过“对比着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组交流找到的1千克物品时,让学生资源共享,形成更丰富的表象,加强质量观念。

    3、在学生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并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3页和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天平、2分硬币、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2.揭示课题,随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学生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3)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2.教学例2。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3)学生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 篇11

    教学准备:

    盘秤、弹簧秤、盐、多媒体课件、学生记录的表格纸、梨等。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若干片2分硬币和1角硬币、方便面、1千克石子、1千克大米或瓜子、1千克苹果、2袋500克的盐

    教材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必须用秤来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师说明有些包装袋上标着英文字母g是克,kg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克和千克这两个单位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可是同学们还不懂怎样看电子秤、盘秤吧,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电子秤和盘秤(介绍电子秤和盘秤的读法,多媒体展示苹果放在电子秤上显示、盘秤上显示)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老师手上有一枚2分硬币。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

    师:老师用天平称它,得知它重1克。

    师: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感受1克的重量,感觉怎样?

    生:好轻啊!

    师:然后猜一猜1枚1角硬币有多重?(学生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测)你可以一手掂2分硬币,另一手掂1角硬币,感受一下。

    生:好象也是1克。

    师:对,同学们真厉害。老师称过一枚1角旧币也重1克。看来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生4:1个小发卡。

    生5:两块石子。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500+500=1000克。(板书:1000克)

    师:请同学们把两袋都放在手上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

    师:接下来我们用弹簧秤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请一名学生上台板书:1千克)

    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1000克等于1千克。

    师:对!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板书:=)

    师:你能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可以称1千克石子或大米、1千克苹果)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相互传递,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师提示:1千克的叶子与1千克的大米有什么不同?

    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不一样多,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师:为什么呀?

    生4: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来称一些物品,请大家选好你要称的物品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1、练习:初步判断克和千克的单位

    一个梨重150(克)为什么用克做单位呢?

    生:如果用千克作单位,一个梨怎么可能会有150袋盐那么重?

    师点评:是这样吗?我们用盘秤来验证一下,现场称一个梨证实的确用克做单位。

    一粒鸡蛋重60(克)同样让学生说出理由

    一粒西瓜重4(千克)生说出理由:一粒西瓜不可能才4个2分硬币那么轻吧

    2、连一连:

    一个乒乓球重5千克一个西瓜重100克一包方便面5克小红体重30千克四、巩固应用

    1、你能读出盘秤上的数据吗?

    完成课本88页第一题

    2、出示健康秤,请个别同学称一称,完成课本88页第2题

    请你当裁判:

    1、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2、1千克铁的重量比1千克棉花重。()

    3、一袋洗衣粉重600千克。()

    4、7000克=7千克。()

    五、教学总结

    说一说你在这一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11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