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0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课堂教学成效的保障之一。教师范文大全小编已经找到了以下相关资料供您参考:“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请将此页面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去确定物体的位置,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分析、描述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数据的分析,图形的拼组和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位置与图形

    (一)位置的复习

    1、师:小朋友谁能介绍一下你在班级中的位置?

    (学生介绍教师引导)

    师;谁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几个字说一句话。

    2、练习(投影出示课本第100页第10题)

    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大家思考2楼妈妈是谁的妈妈?她住在几门几层?

    师:“我家住在她家左边”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的家应该是几门几层?

    师:“我家住在你家楼上“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指的是谁家的楼上?她的家应该住在哪里?(将课本第100页第10题补充完整)

    3、介绍:(1)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2)介绍同班同学,说一说“谁在谁的哪面?”

    (关键让学生搞清:谁和谁比,以谁为中心这一难点)

    4、出示:★ ○ ◇ △ ¤

    你能用“左右”来介绍一下○与△的.位置吗?(如:△在○的____面;○在△的____面。)

    5、游戏:听反话。

    (二)复习图形。

    1、书P100题11(投影出示)

    师:刚才我们做了游戏,下面我们来数数图形,请大家把书翻到P100,请把11题完成,教学工作计划《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说方法

    师:图中所摆立方体有部分的遮挡,你有什么办法数出看不见的立方体呢?

    2、思考:()个小立方体可以拼成一个立方体。

    ()个小立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立方体。

    二、复习统计图。

    投影出示第101页图。

    1、 让学生观察图形。

    观察统计图,让学生将图上表示各兴趣事的格子数一一数出来。

    2、 出示问题:

    ⑴你怎么知道谁最受同学欢迎?

    ⑵你怎么知道人数最少?

    ⑶喜欢看电视比喜欢看书的多几人?怎样算出来?

    ⑷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并逐一解答。

    3、课本第105页第16题。

    ⑴用画“正”的方法统计。

    ⑵独立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在()的()面。

    图:9个不同的图形放在3×3的格子中

    2、 ()小力()

    (1)小红在小力的右边,哪个是小红?

    (2)小方要排在小红的左边,小方排在哪里?

    3、出示各种图形的组合图(略)

    (1)数一数,填一填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数量

    (2)引导学生画出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4、数一数

    有()个□有()个△有()个长方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93~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感受数据蕴含的消息,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

    3.感受统计活动的学习价值,培养乐于与同学合作的态度,激发对统计活动的兴趣,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并传播爱护牙齿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会有不同的方法调查和记录数据,并能把调查整理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解答简单的问题。

    师(传播爱牙信息)牙齿是身体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好好爱护它,就会成为蛀牙?(出示PPT)

    师(出示例题)看!这几个小朋友正在讨论蛀牙。

    生:没有......,有......,有1颗......,有2颗......

    师:如果老师想知道同学们的蛀牙情况,可以怎么做呢?

    师:要知道大家的蛀牙情况,需要一个一个问清楚,然后再记录下来,才能知道结果。

    揭示课题——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师(分组活动)了解小组里每个同学的蛀牙颗数,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你们小组师怎样调查和记录的?

    师(出示表格)同学们收集数据做的非常好,要想更清楚的看出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我们需要再把收集的数据分类整理,填写在表格里。

    生:第一个表格按蛀牙颗数分的,第二个表格按有无蛀牙分的。

    根据整理结果回答:

    (1)小组同学中,有蛀牙的人多,还是没有蛀牙的人多?

    (2)在有蛀牙的同学中,有几颗蛀牙的人最多?

    你还能想到什么?和同学交流。

    小结:通过统计,能清楚地了解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

    画“正”字记录人数很方便,在生活中也可以用。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各有几节?

    师:你知道“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么?同桌两人之间玩这个游戏,做20次,画“正”记录每次的结果。

    和同桌的表格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板书: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没有正1颗正正2颗......3颗......4颗......

    教学反思: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感受合作记录的过程,用多种方式记录,总结方法,体会活动中的一些发现,提高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旋转》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第一课时:无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1、例2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口算。

    4.8+5.2=10

    7-5.5=1.5

    4.54=18

    1.80.3=6

    7.50.25=30

    0.150.5=0.3

    1.20.4=0.48

    6.7-5.6=1.1

    9.9+1=10.9

    016.2=0

    01.8=0

    360.4=90

    问:1.80.3、4.54、1.20.4各表示什么意义?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0+804=140

    (2)16216+902=47

    (3)1000-8002=600

    (4)55+455-162=56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出示例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问:题中含有几个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自己试算)

    小结:算式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一级运算,要按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教学例2:

    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问:这两道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地方。它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小结: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5、指导看书。

    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课本例题。

    6、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在先算的部分划上横线,把必要的竖式写在递等式的右边。)

    2、课本练习十第1题

    3、思考题。

    下面是有关联的四个算式,请想一想,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1)1.6323.2=0.51 (2)0.250.16=0.04

    (3)0.51-0.04=0.47 (4)0.47+0.13=0.6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3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习

    10.1+9.990.1 9.7283.2+15.20.2

    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53.8527.14 (2)0.630.570.36

    (3)4.321.72.54 (4)4.670.2320.30

    指出取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3.61.2+0.55

    问: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

    3.6(1.2+0.5)5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3.61.7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

    =3.61.75

    2.125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10.6 (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

    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有小括号还不够用,就要用到中括号‘[ ]’

    教师板书:中括号[ ],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号。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1.2+0.5)5]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解: 3.6[(1.2+0.5)5]

    =3.6(1.75)

    =3.68.5 (这里为什么用等号?)

    0.42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指导学生看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若有错改正过来。

    4.06(13.54+14.46)-0.14 (15.38-1.74)37

    =4.0628-0.41 =13.4637

    0.145-0.41 4.557

    =0.005 0.65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先划出运算顺序,后计算)

    3、堂上练习。

    练习十第2题前两题

    练习十第3、4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认识整百数

    一、复习旧知,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1根1根数小棒,数到10根捆成一捆。

    提问:是几根几根数的,数到多少根捆成一捆。10个一是多少?。

    课件演示:10根10根数小棒,数到100根捆成一捆。

    提问:10根10根数,数到多少根捆起来了?10个十是多少?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借助小棒初步认识整百数

    1.小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

    (全班分为10个小组,每组各分得100根小棒。)

    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组大约分得多少根?然后提问:到底多少根呀,怎么才能知道呢?讨论数法。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一共是多少根?你们是怎样数出来的?

    2.借助小棒初步感知整百数

    (1)初步感知200。

    请两个小组的组长各带100根小棒到讲台前。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小组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吗?(200根)提问:怎么数这么快呀?你们是怎样数的?(一百一百地数)

    请各组将刚刚数好的10捆小棒再捆成一大捆即100根。

    (2)初步感知900。

    请9个小组同时到讲台前将刚刚捆好的100根小棒依次举起来,引导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数到900。提问:900里面有几个百?

    (3)初步感知1000。

    提问:刚刚我们数到了900,再加1个百是多少呀?教师将10个小组数出的10大捆小棒再捆成更大一捆。让学生轮流捧一捧,比划比划,感受1000根小棒的多少。

    提问:1000里面有几个百?10个一百就是多少?

    2.借助方块进一步认识整百数

    多媒体依次出示1个方块、10个方块、100个方块、1000个方块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100是多少?

    观察前面所数的二百、九百、一千的方块图,进一步理解二百是2个百,九百是9个百,一千是10个百。

    3.借助计数器深入认识整百数

    (1)拨出200并读写200。

    边演示边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二百用小棒表示要这么多根,用方块表示要这么多个小方块,那你们知道,还有没有更好的工具来帮我们表示出二百呢?(引导学生思考用计数器计数)

    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比较200根小棒、200个方块和2个算珠,思考:这里为什么只要拨2个算珠就可以了呢?(因为有了数位的帮助,2在百位上,表示2个百)

    复习已学的数位顺序表。板书:个位、十位、百位。

    要求学生对齐数位写200。

    追问:这两个0可以不写吗?

    (2)拨出900并读写900。

    (3)拨出1000并读写1000。

    学生在千位拨上一个算珠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在百位拨出10个珠呢?(因为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拨10个珠太麻烦,直接在千位拨一个珠很简单。)

    用计数器演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

    尝试写出1000。

    4.揭示课题

    刚刚认识了200、900、1000这样的数,观察一下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我们把这样的数叫整百数。板书课题:认识整百数

    5.认识生活中的整百数。

    介绍生活中的整百数。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整百数。

    (二)计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多媒体呈现方块图。

    先让学生看方块图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再思考:如果不看图怎么算这些算式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请看,小兔也拖着一条长长的数轴跑来了,丢三落四的小兔少写了几个数,你们能帮他补全吗?

    追问:他还有一个问题:200和700,哪个数接近500呢?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谈话:可爱的小狗也来了,他带来了三个杯子,他数了数第一个杯子中有200粒黄豆,那么这里的第2和第3杯中大约各有多少粒黄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列式计算并填写表格。评讲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一共要走的路长度不变,已经走的越来越多,还要走的就越来越少。

    四、总结激励,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3、小组交流讨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

    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 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