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欧姆定律教案
  • 欧姆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07

    欧姆定律教案。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同时要清楚知道一份优秀教案课件,也能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那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欧姆定律教案”,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欧姆定律教案(篇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构建一个“人文、物理、社会”三维的教学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入学科教学,以此来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1、通过对科学家欧姆事迹的介绍,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斗志;通过欧姆定律的建立,使学生体验自然界各种运动和变化必然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熏陶,以此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连接电路及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技能。

    3、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控制变量并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及信息的收集和交流能力。

    1、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引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会不会有定量关系”的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2、猜想或假设: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结合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作出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3、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如何改变电压?如何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要求画出实验的电路图,列出所需器材、实验步骤,设计好数据记录表)

    全班交流,许x代表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案,由老师或下面的学生当场提问(如:为什么要使用滑动变阻器等),共同完善实验设计。

    4、动手探究:动手准备,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时,该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

    5、分析归纳:将学生的数据用投影仪投影,引导学生分析I与U的关系,将不同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析I与U的关系。在这中间,穿插介绍欧姆的事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欧姆定律,理解了它的内涵意义。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手、脑并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动地认识和生成科学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从中学到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进而真切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曲折的乐趣,从而真正感悟科学。

    欧姆定律教案(篇2)

    欧姆定律选自高中物理第二册第十四章第一节,其教学对象为高二理科生,整个说课过程可分为五大部分:

    一、课程设计理念: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智能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中学教育其目的不是培养专家,而是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的核心是知识与能力并重,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可见创造性培养在我们中学教育中培养的重要性。 关于师生关系问题,后现代主义有其独到的见解。他们认为,在科学技术影响下,知识传输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已不是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地位虽然不会由电脑完全取代,但是教师发挥作用的重点和方向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师了。后现代主义者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将不复存在,一个新的名词即作为老师的学生或作为学生的老师产生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持续变化,时而作为一个教师,时而成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共同对求知的过程负责。”在这样的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沟通达到“和解”(而非一致)。因此,教师充其量是一个“节目主持人”,而非“教授”。威廉姆。多尔认为,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生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但这并未抛弃教师的作用,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权威也转入情景之中,教师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

    20世纪70年代末,克兰诺和梅隆用4年的时间对英国的4300名小学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师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教师与学生社交方面发展的期望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成绩影响最大,远远超过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期望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期望所产生的影响则处于次要地位。这项成果动摇了曾经轰动一时、被称为“里程碑”式发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所得出的结论:教师对学生智力潜力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大影响。美国的专家伯德惠斯特尔研究表明:词语仅仅表达了我们思想中很少的一部分,只占了

    30%~35%.传统的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基本上以词语交流的教学为主,如果从人际关系、从情感领域对教学活动重新考察,会别有一番洞天。陶行知先生将“创造”看做人生的真谛,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提出创造教育要培养能够“向着创造之路”迈进的“创造之人”,“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本人把“小组探究”的教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结合到教研室、我校实践了一年问题教学法中,力图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条件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具有团队精神,满足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需求。

    二、说学生:

    1.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候已经具有有关电路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知道了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欧姆定律的能力。

    但是由于现行教材、教科书中应用性的生活事例很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代代公式的数学运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象图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所处环境、自身素质分析

    电、电路在我们生活在碰到的很多,但是基本的原理并不是特别清楚,学生有这个兴趣去探索和体验电压和电流之间的,为在课堂上操作、设计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学生的愿望是迫切的,积极性很高。

    本节是恒定电流这一章的基础,是对初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和应用上的进一步加深。 本章按以下线索展开:从初中学过的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引入欧姆定律——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半导和超导的介绍——电功和电功率概念的引入——介绍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本节主要通过对导体两端电压和电流关系的探索,了解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认识到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迫切愿望、学生实际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现有状况,综合考虑了本节课的内容与性质、以及考试大纲后,确定了本课的基本理念:

    课的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掌握利用图象进行研究思考的方法。

    2.课的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参与性——教学有层次感、因材施教。

    3.课的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参与性——联系生活。

    4.课的实施:注重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思考、设计、发现——采用问题教学法。

    在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产生条件、计算公式。

    4. 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掌握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学生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认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在教师的帮助下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 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图象的数学方法处理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设置情景和热情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提问、勇于创新。

    2.在小组讨论、组际讨论、生生交流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体现人文关爱。在“人性化空间”研究“问题空间”。

    基于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个人常识,在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对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作了如下处理

    3.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再加上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在学习物理时就出现了数学知识跟不上,物理知识前后不衔接等现象。物理的一些概念规律,需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推理概括,有的还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这就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要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就显得跨度太大,而增加了对教材的不适应。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方面出现了困难,再加上自身的一些因素,就会产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缺乏自信心。认真的考虑了以上的关系后我把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制定: 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自己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把抽象的事物转变为直观的,可观察。

    加深和体验用图象来处理一些物理问题的方法 难点:

    创新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二者所追求的最终教育目标也是一致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各种领域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和基础教育分不开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脱离了具体的学科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会落入空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本人把“小组探究”的教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结合到教研室与我校实践了一年多的问题教学法中,(四大板块:目标板块、情景板块、师生互动板块、评价反思板块)力图使用问题教学法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具有团队精神,满足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需求。

    基于学生的水平,本人确定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授课,同时使用讨论法和演示法,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认可本课的社会文化价值,掌握科学的研究放法,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的目的。

    2) 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回顾以及演示“探索弹力和弹簧的伸长关系”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自主的设计实验,探索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3) 采用问题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4) 阅读有关欧姆发现欧姆定律的过程,坚定学生的刻苦学习的决心。 3.教学过程: 创 设 问题空间 预期研究 目标板块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产生条件、计算公式。

    2.知道什么是电阻和电阻的单位 3.体验欧姆定律解决相关电路问题

    4.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认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在教师的帮助下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图象的数学方法处理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设置情景和热情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提问、勇于创新。

    2.在小组讨论、组际讨论、生生交流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体现人文关爱。在“人性化空间”研究“问题空间”。

    欧姆定律教案(篇3)

    (l)此定律精辟地说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电学量,但它们间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定律中两个“跟”字,反映了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正比”“反比”则准确的说出了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教师在“跟”“正比”“反比”的字样下方用彩笔画上“ ”)。

    (2)定律中所说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教师用彩笔在“导体中的”“这段导体两端的”、“这段导体的”字样下方画上)。

    需要在字母旁加脚标时,I、U、R的脚标应一致。

    (3)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渗透着科学家的辛勤劳动。

    向学生介绍欧姆的优秀品质,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抓住以下三个要点:

    其一:欧姆的研究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当时没有电流计、又没有电压稳定的电源。

    其二:欧姆不是知难而退,而是勇于正视困难并解决困难。他先后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扭秤,找到了电压稳定的电源,又经过长期的细致研究,终于取得了成果,他的这项研究工作,花费了十年的心血。

    其三:我们应学习欧姆的哪种优秀品质。

    (4)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电学问题的方法,如过去要知道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只有采用安培计测量的方法,而如今,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在已知电压、电阻的情况下,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下面我们就利用欧姆定律来计算一些电路问题。

    (板书)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问题。

    欧姆定律教案(篇4)

    探究一:影响端电压的因素

    师:下面我们以干电池为例来研究电源。如图1是由干电池、电阻箱组成一个电路。为了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先介绍两个概念。我们把电源两端的电压称为“端电压”;电源外部所接的电阻称为“外电阻”。图1电路中电源的端电压也就是外电阻上的电压。

    师:请大家按图1连接电路,测量电源的端电压,完成下表,并讲一讲你的发现。

    电阻箱电阻R

    断路

    电源端电压U

    生:我们发现外电阻R越大,电源端电压U越大,说明端电压与外电阻有关。

    生:不同的电源在外电阻相同的情况下U是不同的,说明端电压还与电源有关。

    生:电路断开时的端电压仅由电源本身决定。

    师:电路断开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是由电源本身决定的,即:不同的电池,在电路断开时,维持两节间电压的本领是不同的。为了描述电源的这种特性,在物理学中,引入了电动势的概念。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电动势用符号是E表示,它的单位是伏特。

    师:请大家测量课桌上干电池的电动势。

    探究二:闭合电路的电流

    师: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如果电源的电动势和电阻是已知的,那么,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呢?凭你的知识、经验、智慧或灵感,猜测一下。

    生:我的猜测是:I=E/R

    师:这样的猜测对不对呢?电池的电动势刚才大家已经测量过,下面请大家再测量一下,不同外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完成下表,最后看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电阻箱电阻R

    电路中电流I

    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流I

    师:那么,电流与电动势和外电阻之间关系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再猜测一下。

    生:分母再大一点就行了,我的猜测是,可能是电源内部有电阻。

    师:假设你的猜测是正确的,我们不妨将电源内部的电阻叫内阻,用r表示。这时电路中的电流可写成:I=E/(R+r)。现在请大家利用实验数据,根据你们学到的数学知识,一起来找一找r的大小,然后看一看在误差范围内,上述关系是否成立。

    生:我将每一组数据代入I=E/(R+r),通过计算的发现,每一次求出的r都在2.3欧姆左右,说明电源存在内阻的假设是成立的,并且电路中的电流应该满足I=E/(R+r)。

    生:我是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先画出I-R图像,发现图线是曲线,后来将I=E/(R+r)写成R=E/I-r形式,看出电阻R与电流倒数1/I成线性关系。如果I=E/(R+r)成立,那么,通过实验数据画出的R-1/I图像应该是直线,结果利用实验数据作出的图线如图2所示,这就说明了关系式I=E/(R+r)是正确的,而图线的截距为-2.344,说明电源的内阻为2.334欧姆。

    师: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I=E/(R+r)是成立的结论,而且利用图像还得到了电源的内阻。

    师:I=E/(R+r)这个规律最早是由欧姆发现的,为了区别在初中所学的欧姆定律,我们将它叫做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之所以称为“闭合电路”,是因为I=E/(R+r)涉及到由电源、电阻等整个闭合的电路。而初中学习欧姆定律I=U/R只涉及到整个电路中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将I=U/R又叫做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教案(篇5)

    1.本课题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是处理好第一节的实验规律和欧姆定律的关系,使学生易于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特别是欧姆定律的公式为什么那样表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采用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再令=1的办法引出,超出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是不可取的;直接把公式抬出来,不说明它为什么综合概括了实验规律,就急急忙忙用公式去解题的办法,给学生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留下悬案,也是不妥当的.本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实验规律出发,引出定律内容,再把定律的结论与实验的结论对比理解,说明定律既概括了实验的结果,又比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在引出公式后,由公式导出两个实验的结论,说明公式也的确是实验结论的概括.这样,学生对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就有了切实的理解.对课文开头提出的欧姆定律是“实验结果综合起来”的才会有真切的体会。这样做的前提是在本章第一节的教学中,先通过实例运用学生在小学和中学数学学习中已较熟悉的比例知识导出本教案中的(1)(2)两式,根据第一节的内容和课时实际,不难做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数学表达物理规律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特点。上述设计和课堂练习题的设计都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

    2.本课题的另一重点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解题的能力。“掌握欧姆定律”的教学要求是本章以至电学学完后的最终要求.这节课只应是既简单又基础的应用。由于学生已经较长时间没有涉及到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在这一节课对解题加以强调是非常必要的.教案中采取学生先阅读课文例题,再一起概括小结解题思路方法;在本课小结中再次强调,对学生提出要求等措施来实现.

    3.由于采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措施,这不仅有力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且也减少了教师的重复板书,节约了一些教学时间,有条件加两个课堂练习题。这两个练习题的目的不仅在于强调在涉及物理量的变化关系时,可以用比例法巧解,而且也再一次强化了欧姆定律与实验所得的规律的一致性的认识。但对U、I、R三个量同时变的问题,仅在教师阐明定律的意义时提及,在练习题中没有涉及,留待后续学习中去深化,以免加大学习的难度。

    4.定律中的U、I、R是对同一导体而言,在本节课只需提醒学生注意就可以了。不必去讲不同导体的U、I、R要用下标区别的问题。待学习电阻的串联时,有了这种需要再提出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欧姆定律教案(篇6)

    (1)读题、审题。

    (2)根据题意画出完整的电路图或某一段电路的示意图。

    (3)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4)选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书写格式要完整,规范)。

    【例1】一盏白炽电灯,电阻为807欧,接在220伏的电源上,如图1所示,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结合此题具体讲解解题步骤,并板演解题格式。

    已知:R=807欧U=220伏

    求:I=?

    答:通过白炽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2】如图2所示,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欧,通过的电流为0.45安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由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如何求解未知量,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已知:R=6.3欧I=0.45安

    求:U=?

    答: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大约2.8伏的电压。

    【例3】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伏,用安培计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安,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学生个人作练习,由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解题,然后教师进行讲评。

    在解例3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并说明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

    欧姆定律教案(篇7)

    本节课是在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和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它是电学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 , 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打下基础。

    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体会灵活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认识;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树立科学知识在实际中的价值意识;树立物理知识普遍联系的观点,培养对科学的情感。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的形象来支持。

    2、学生已了解了欧姆定律的内容,但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不会灵活的运用,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1)实验法。

    由于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采用这方法有利于建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因而在本节课教学中设置一个实验 ,目的是促使学生理解并应用欧姆定律。

    (2)分析法。

    分析法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因而本节课的电路分析中采用了本法。

    (3)讲授法。

    讲授法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极为重要,也是教学工作者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法之一。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没有生机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作用达到完成教学的目的。在上述教学法的正确实施下,结合本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采用了如下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概括归纳法、练习法等。目的是达到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新”的学习模式。

    ②实验步骤:

    a、先将电压表接在a、b两点间,测得R0两端的电压为U0,则电流为Ix=I0=

    b、再将电压表改接在a′和b′两端时,测得Rx两端的电压为Ux,则待测电阻为 Rx= R0=

    (1)例题:

    例题1 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例题2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9V,R1的阻值是12Ω,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是6V,试问(1)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2)R2的阻值和电路中的总电阻各是多少?

    解析:电路中电阻R1、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题中已知电源的电压U为9V,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为6V,即R2两端的电压U2为6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U=U1+U2,可得电阻R1两端电压U1=U—U2,已知电阻R1=12Ω,将U1、R1代入欧姆定律公式,便可求得电阻R1中的电流I1,又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I=I1=I2可知,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I1,再将U2、U1代入公式中,可求得电阻R2,同理可求得总电阻R。

    ①R1和R2串联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V,测得R1的电流为 0、2A,电压为2V;求R2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② R1和R2串联电路中,已知R1=6Ω,R2=10Ω,当开关闭合时,连接在R1两端的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求电源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③R1和R2并联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10V,R1= 5Ω,R2=8Ω,求电路中干路以及各支路的电流分别为多少?

    ④电路中电阻R和灯L2并联,已知干路上电流表的示数为 0、8A,R=5Ω,流过L2的电流为 0、3A,求灯L2的电阻有多大?

    课后练习: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达到巩固欧姆定律内容和表达式。

    欧姆定律教案(篇8)

    讲一讲西门豹的故事

    《西门豹》教学自评

    《西门豹》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教学目标是:通过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认识西门豹是一个具备“仁、智、勇”三种可贵品质的人才,即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三达德”;学习抓住人物表现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意识。教学难点是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教学过程中我有三点主要做法力求达成目标。

    一、抓语言文字读书感悟

    在给河伯取媳妇这天,西门豹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把巫婆扔进了漳河。我抓住三个“不”和“麻烦”一词引导学生揣摩西门豹的语言,体会人物说的话在语气上很客气、在做法上又很强硬,使巫婆无法拒绝、也无法反抗,将计就计除掉了这个首恶,从而认识西门豹所具有的智慧。

    二、抓想像训练表达

    教学中设计了两处想像:一是巫婆、官绅头子被投进漳河之后众多官绅的想法;一是事件结束后百姓的想法。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把读懂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加深对西门豹这个人物的认识。

    三、用板书突破难点

    通过板书整理的关系图,使学生认识在当时百姓迷信思想严重,所以任由官绅、巫婆摆布,西门豹没有马上采取行动,正是为了破除迷信、惩治恶人、教育百姓。

    不足之处是事件结束后百姓的想法这一处想像设计了写的训练,但课上由于时间所限,没有落实。

    更新相关教学设计推荐:

    1、《西门豹》教学设计(优秀篇) 2、小学语文《西门豹》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3、西门豹优秀教学设计(二课时) 4、《西门豹》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5、小学语文优质课《西门豹》教学设计 6、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西门豹》精选 7、《西门豹》教学设计 8、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优秀篇)

    欧姆定律教案(篇9)

    本文由VCM仿真实验提供   欧姆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偶迷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经过导体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理解 教学仪器: 学生电源  电流表  电压表 小灯泡(1)滑动变阻器(1) 开关(1) 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流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计算出电流电压的大小呢?同时,导体的电阻,流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新课教学:(学生探究实验):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教师指导) 注意:控制变量法  控制的量:电阻的阻值不变 变化的量: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  研究的`对象: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设计实验:实验器材,画出电路图,连接电路,观察研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电阻R/欧姆 电压U/V 电流I/A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比较数据,的出结论:定值电阻上的电流跟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R=U/I。 注意: 1、运算时要考虑到实验的误差,可能数据不很一致 2、电压是因,电流是果,故不能说成定值电阻上的电压跟其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表示:I=U/R(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I―电流―安培(A)) 公式的物理意义: 对R=U/I的理解 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通过的电流的比值。电阻值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本表达式不能称为欧姆定律。 对U=I・R的理解   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的大小只与导体自身的因素有关,跟电流,电压的有无无关。 课堂练习:利用欧姆定律求电流的大小 练习1:实验中测得一个电阻R=15欧姆,两端的电压是U=4.8V,求流过此电阻的电流是数值是多少mA 利用欧姆定律求电压 练习2: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千欧,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加在电熨斗上的电压是多少V? 额定电压:用电器的名牌上通常标有电压值,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用电器的额定电压。 实际电压:用电器在电路中工作时的电压。 注意点:1、某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是唯一的,但其实际电压值是无数个。   2、实际电压若高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很多,可能损坏用电器;若实际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用电器能工作,但不是正常工作。 短 路: 定 义:电路中不该项链的两点被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现象。 电源被短路:不经过用点器将导线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 用电器被短路: 将导线并接在用电器的两端,用电器不工作。 短路的应用:可以控制分压电阻的接入电路来控制发热丝的发热量。(电饭锅)  本课小结:个别提问的方式,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练习:目标与检测 作业布置:点拨(挑选个别题型) 教后记:控制变量法理解不透彻,对于控制量与变量分不清楚;   深刻体会欧姆定律感悟不深。 板书设计: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详细可上VCM仿真实验咨询

    欧姆定律教案(篇10)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本次课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重点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方法,另一个就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含义主要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简单,所以是重点而不是难点。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所以这次课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①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②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③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②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

    ③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

    学具:

    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

    实验所需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师:(引导学生回忆这几个物理量的概念,并从中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重要的联系。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它的电流将如何变化?当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将如何变化?

    师:这只是一种粗略的推荐,是一种定性的关系。例如:一支5Ω的电阻当它两端的电压从5V变为10V时通过它的电流会变得怎样?进一步我问大家,电流变化了多少?

    生:(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不假思索回答出来,但第二个问题把学生难住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师:如果我们知道一段导体的电阻,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不能具体计算出通过它的电流?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我们能具体知道电流的值,那么就不仅仅能知道电压升高后电流会变大,还能精确地知道电流增大了多少。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三个物理量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定量关系。

    师:既然电流与电压及电阻都有关系,那么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将电流I与电压U和电阻R的关系式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形式?

    (教师板书2、这里的猜想不是一段语言表述,而是一个具体的公式,因此学生可能会没有把握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需要鼓励,即使有的学生说出一个公式也不一定能够说出猜想的理由,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替他向同学说出猜想的理由,理由的正确与否不重要。但应该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乱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应该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根据,符合逻辑进行猜想。)

    师:到底哪一种想法是对的,我们只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实验要怎么做呢?

    生:用电源和一段已知阻值的导体组成一个电路,用电压表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看三个值满足哪一个关系式。

    生: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测出在不同的电压下通过电阻的电流。

    师:如果你得出了结论,我会怀疑是不是因为你用的这个电阻比较特殊,这个结论只是一个巧合,可能换了其他的电阻就没有这个规律了。

    生:可以换几个电阻,测出不同电阻情况下的电压和电流。

    师:换电阻很简单,这里老师可以给你们5Ω和10Ω两个不同的电阻;如何改变电压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电源的角度(用的电源是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怎么操作?)和从电路的组成结构角度(电路中增加一个什么元件?)进行思考]

    ①增减干电池的个数。

    ②调节学生电源的输出电压。

    ③与定值电阻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

    师:由于滑动变阻器能连续调节电压,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这里我们使用串联滑动变阻器的方法改变电压。[补充教师板书3(增加“滑动变阻器”)]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所用的`器材,大家现在画出用这些器材组成的一个能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引导: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定值电阻,因此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的是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和电压表应与定值电阻怎样连接?要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应与定值电阻怎样连接?)

    师:同学们画的电路图可能不同,但只要把握住关键的要点就可以。

    要点:

    ①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电流表串联;

    ②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的两端。

    师:记录数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并且记录还有一定的技巧,因为大家要从这些数据中寻找规律,所以数据的排布要合理,做到一目了然。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列表格。表格大家都很熟悉,每天大家上课都要用课程表;考试结束会看到全班的成绩表。这里我们改变的是电压和电阻,测量的是电流,记录数据的表格应如何设计?

    生:(有的学生会看看自己的课程表,有的学生会想到把课程表中的星期和节次换成电压和电阻,教师可在引导的过程中一步步揭示答案)

    师:为了在实验完毕后能与其他小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大家的实验条件应该相同,这里我们都使用5Ω和10Ω的两个定值电阻,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依次为1V、2V、3V(教师板书5,下表中实践部分)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实验设计完成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实验成功了,如果你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实验可能因此功亏一篑,现在我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们想想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投影仪投影:①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断开还是闭合?②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节到什么地方?③如果已经知道实验中遇到的最大电流是0.6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应如何选择?)

    生:(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能够回答,第二个问题比较难,教师要进行提示,第三个问题要让学生学会从实验设计中寻找数据,教师要提示。最后教师投影答案)

    (投影:①观察表格的纵行。当电阻是5Ω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2倍,通过它的电流增大到原来的____________倍,电压增大到原来的3倍,通过它的电流增大到原来的____________倍。对于10Ω的电阻,电流和电压有这种关系吗?

    ②观察表格的横行。当电压是1V时,电阻增大到原来的2倍,通过它的电流变为原来的__________倍。对于2V和3V的情况,电流和电阻有这种关系吗?

    ③将电流I、电压U、电阻R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

    师:这个规律最早是由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发现的,因此称为欧姆定律。

    师:实验完成了,大家分组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然后做出回答。

    ①实验的结论具不具有普遍性?

    我们的实验采用改变电压和电阻多次测量的方法,在条件改变后得到的规律是相同的,说明规律应该具有普遍性。

    ②为什么少数小组的数据偏差比较大?

    多种情况的错误都可能引起这种结果。如: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电压表是不是并联在定值电阻的两端;电表选择的是另外的量程自己却还没有意识到;读数时误将电流表当电压表,电压表当电流表;数据是不是填入表格中正确的位置等等。

    ③为什么多数小组的数据总有一些小小的偏差?

    这属于正常误差。如:在读数时,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当遇到电表指示在刻度的半格处时,有的同学忽略半格,有的同学多读了半格;还有你们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以及电表的准确性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欧姆定律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