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楞次定律教案合集
  • 楞次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05

    楞次定律教案合集。

    以下内容“楞次定律教案”是由小编给您提供的,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认真核实实际情况。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杠杆。

    楞次定律教案 篇1

    这节课,我尝试的探究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具体到探究课的设计,我在强调“过程性”的前提下总体上把握好了这样几个环节。

    构建情景,引出问题,用复习已有的知识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事件引出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求知冲动:“我想要学习。”

    我让学生在实践中努力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寻求规律。强调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创新,让学生“参与”,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去了解、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问。这一来,教师做起来就难多了。但是再难,也要给学生这个机会。今天我们教师确应具有转换自身角色的紧迫感。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全面发展。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努力运用假设猜测、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去获取知识,更去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这种体验的不断沉积,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他们一种能力——学力。当然,仅仅强调第二环节中的参与,一堂课或许也会非常热闹,但热闹的下面却可能会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我想说:参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验,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才是探究课所要达到的更高境界。当然,在这里还要再次强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参与体验中,将学生动手实验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将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认识——实验结果可信,媒体演示直观,让学生能够更热情地参与,同时更真切地体验,以此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之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我还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一种发现新问题的习惯。学生时时获取,又不断有所发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大概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循环状态吧?

    当然在这节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创设情境问题上,要放在能激发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上;在知识模块的时间安排上还要更合理些;在课堂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摸索。而且我觉得在探究过程中,关键还在于体现其“重过程”的核心要求。还要应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大胆地放开,让学生用心去体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快乐与艰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总之,我觉得探究课中的环节,环环相扣,互为依存。同时各环节又都有其追寻的目标,有新意;学生参与讲究“全”:要让全体学生参与,更要让每一位学生全方位的参与;用心体验强调“细”:要慢,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要引导学生仔细,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同样重要;获取规律后力求“变”:既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规律,更要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这四个字“新、全、细、变”或许就是探究课众多模式当中的一种了。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还可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楞次定律(Lenz's law)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可以用来判断由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的方向。它是由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Heinrich Friedrich Lenz)在1834年发现的。

    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正如勒夏特列原理是化学领域的惯性定理,楞次定律正是电磁领域的惯性定理。勒夏特列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楞次定律在本质上一样的,同属惯性定律,同样社会领域也存在惯性定理。这再一次印证了马克思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论断。

    楞次定律教案 篇2

    楞次定律作为本章的第3节内容,与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起,从感应电流的角度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这是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为后面深入地从感应电动势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打下了基础。

    楞次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是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成为本章教学难点。课程标准要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楞次定律”。因此,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总结规律,培养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识。在探究楞次定律后,通过应用楞次定律进行有关判断,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楞次定律,顺利突破这一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细化过程:

    内容 概念体系 知识地位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的内容、含义 重要 感应电流的方向 非常重要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确定行为条件,确定行为程度。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的内容 具体 说出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准确 无前备经验 “阻碍变化”的含义 抽象 阐述 分析实验数据 准确 无前备经验 感应电流的方向 具体 判断 运用楞次定律 熟练 无前备经验

    综合上述思考,得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准确说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2)分析实验数据,准确阐述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变化”的含义。

    (3)熟练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1)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体验楞次定律实验探究的过程,提高分析论证,概括及表述的能力。

    (2)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感受科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对楞次定律“阻碍变化”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1.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场、磁场基础知识;已经知道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以及右手螺旋定则;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楞次定律”其理论的抽象性和知识的复杂性比前面知识高了一个层次.前面学习的“电场”和“磁场”只局限于从“静态场”方面考虑,而“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变化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动态场”,“由静到动”是一个大的飞跃,学生要难理解得多。?

    “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两者都处于同一个线圈中,且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它们形成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矛盾。在讲授时,如果不明确指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能够理解“楞次定律”,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物理观念上要有所更新。

    1.教法:秉承“科学探究”、“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利用“中介”研究和表述问题的方法、比较总结法等教学方式,运用观察、引导、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展开教学。

    2.学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

    1.教师实验:铝管两根(1米)、小圆柱形磁铁和木块、条形磁铁、电池、灵敏电流计、线圈、楞次定律演示仪等。

    2.学生实验:灵敏电流计、线圈、条形磁铁、电池、导线等。

    引入 演示实验:

    1、永磁铁靠近、远离楞次定律演示仪的铝圆环。

    2、小圆柱形磁铁和木块分别通过两根相同铝管。

    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如何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导入新课。 观看实验现象,思考。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

    2、演示上节课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 1 GB3 ① 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回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左右偏转又能说明什么?

    楞次定律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涉及的要素多且关系复杂(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其规律比较隐蔽,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也就成为本章教学的难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楞次定律,并对定律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建立在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基础上,虽说教科书中的实验都是前面教学中做过的,但是从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角度考虑问题,就需要重新研究第二节中的两个学生实验。楞次定律对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转化的规律有普遍重要的意义,对右手定则的理解也有帮助,高考考试说明中属于二级要求。?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能初步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

    (3)理解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反应。?

    (4)、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二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探索和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

    (2)通过实验教学,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楞次定律并能利用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在全市七所高中属于末流水平,数学功底普遍薄弱,理解能力较差。在每一个班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又有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新课教学前吃透教材,熟悉学情,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最大潜力,同时借助物理实验,整合高中物理教学,备好教学方法。通过上一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教学,学生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本节课针对感应电流的方向做一个详细的实验探究。学生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都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

    五、教学方法?

    2.教师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问题设计。?

    检查落实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情景导入 展示目标?

    创设情景?

    视频介绍电磁感应新科技;楞次定律演示器改进实验;演示磁铁穿过铝管实验。?

    eq oac(○,1) 、闭合铝环、开口铝环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运动

    eq oac(○,2) 、强磁性球和铁球为什么通过铝管后不是同时落地

    eq oac(○,1) 、磁铁插入与拔出时指针的偏转相同吗?左偏与右偏意味着什么呢

    3、确定主题 制订计划?

    eq oac(○,1) 、指针的偏转不同说明电流的方向不同,那么电流的方向与指针的偏转有何关系呢

    (1)与线圈的接法有关;(2)与磁铁的运动方式有关;(3)与原磁场的方向有关;(4)……?

    eq oac(○,3) 、制订计划(如何去完成以上的验证)?

    (1)、怎样获得感应电流?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线圈所对应的闭合回路。?(2)、要查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3)、要知道线圈的绕向怎样,以便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4)、如何选择实验器材(5)、实验中要记录线圈中磁场的方向、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方向及其产生的磁场的方向等。?

    指导学生对上面问题讨论解决以前学过的,得出本节课的主题:?

    2、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并提出猜想。?

    3、确定计划具体内容?

    (2)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的关系在物理学中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法顺次控制。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N极 S极 磁铁在管上静止不动时 磁铁在管中静止不动时 插入 拔出 插入 拔出 N在下 ?S在下? N在下? S在下 原磁场B的方向 向下 向下? 向上 向上? ?向下 ?向上 ?向下 ?向上 原磁场磁通量Φ变化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感应电流的磁场B的方向? 向上 向下 向下 向上 无 无 无 无 原磁场B与感应电流的磁场B、的方向关系 相反 相同 相反 相同 (5)、学生分组讨论:?

    楞次定律教案 篇4

    楞次定律教案: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的奥秘

    第一章:(200字)

    电磁感应作为电磁学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汇。因此,本章将通过引文、实例、图片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于电磁感应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概念解析(300字)

    2.1 电磁感应的定义和特点

    电磁感应就是运动导体在磁场中发生电流的现象。在本节中,我们将详细讨论电磁感应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通量的概念等。

    2.2 楞次定律的引入

    在本节中,我们将引入楞次定律的概念。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它描述了电流的方向与磁通线圈变化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理论讲解(400字)

    3.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在本节中,我们将详细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所产生的电动势与导体周围的磁通数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3.2 楞次定律的推导与解释

    在本节中,我们将推导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解释楞次定律的原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的实质。

    第四章:实验探究(400字)

    4.1 电磁感应实验的介绍与操作

    在本节中,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通过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仪器,学生将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的现象和规律。

    4.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在本节中,我们将分析实验结果,并与理论进行比较。通过实验和理论的比较,学生将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第五章:拓展应用(300字)

    5.1 动能发电机的原理与应用

    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动能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并讨论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通过拓展应用的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2 电磁感应在电动车中的应用

    在本节中,我们将以电动车为例,介绍电磁感应在电动车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将明白楞次定律对于电动车工作的重要性。

    第六章:总结与收获(200字)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对电磁感应的概念、楞次定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实验的参与和案例的分析,学生将培养出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他们也将体会到电磁感应对于现代科技、能源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100字)

    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新颖而有趣的领域。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并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原理和应用。希望学生们在本课程中获得知识,培养科学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楞次定律教案 篇5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按下图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

    ①为什么在线圈内有电流?

    ②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为什么?

    ③怎样才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二)进行新课

    1、楞次定律

    教师:让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实验。(利用CAI课件,屏幕上打出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规律。

    [实验步骤]

    (1)按右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下G中流入电流方向与电流表G中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如电流从左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右偏还是向左偏?)

    (2)记下线圈绕向,将线圈和灵敏电流计构成通路。

    (3)把条形磁铁N极(或S极)向下插入线圈中,并从线圈中拔出,每次记下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方向,然后根据步骤(1)结论,判定出感应电流方向,从而可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根据实验结果,填表:

    磁铁运动情况N极下插N极上拔S极下插S极上拔磁铁产生磁场方向线圈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教师:N极向下插入线圈中,磁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如何?

    教师:再把该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时,磁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如何?

    教师:S极向下插入线圈中,情况怎样呢?

    教师:再把S极从线圈中拔出时,情况如何?

    教师:通过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刚才几位同学的说法都正确。物理学家楞次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提出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方法,这就是楞次定律。投影打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投影]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师生共同活动:理解楞次定律的内涵)

    (1)“阻碍”并不是“阻止”,一字之差,相去甚远。要知道原磁场是主动的,感应电流的磁场是被动的,原磁通仍要发生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只是起阻碍变化而已。

    (2)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具有普遍意义。

    教师:楞次定律符合能量守恒。从上面的实验可以发现:感应电流在闭合电路中要消耗能量,在磁体靠近(或远离)线圈过程中,都要克服电磁力做功,克服电磁力做功的过程就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楞次定律也符合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电磁感应中,矛盾双方即条形磁铁的磁场(B原)和感应电流的磁场(B感),两者都处于同一线圈中,且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形成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的矛盾,在回路中对立统一,正是“阻碍”的形成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

    2、楞次定律的应用

    教师:[投影]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步骤: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师:下面让我们通过对例题的分析,熟悉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步骤,同时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楞次定律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由于此定律所牵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只有对原磁场方向、原磁通量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以及会用安培定则进行正确的判定,才能得到正确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同时,学生还必须能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安培定则解决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也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1)通过楞次对法拉第研究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实验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五、设计思路:

    本节作为一堂物理规律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利用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手段,为此本课采用学生分组随堂实验探究的操作模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通过自己实验操作来发现、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

    为了突破难点本课利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将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做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课堂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知识的产生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六、器材准备:

    多媒体平台、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楞次定律演示器.

    2.对比实验二: 强磁性球和铁球分别通过甲、乙铝管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释放。

    3.对比实验三: 强磁性球和铁球分别通过乙、甲铝管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释放。

    [学生思考回答]:

    强磁性球和铁球是不是同时落地?

    对比实验一中两球同时落地;对比实验二、三中两球不是同时落地。

    [教师启发引导]:

    1.强磁性球和铁球为什么通过铝管后不是同时落地?

    2.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什么?

    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会改变。

    3.感应电流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思考猜想]:

    1.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A.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跟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B.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跟原磁场的方向有关;

    [教师启发引导]:

    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跟原磁场的方向、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2.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的关系。

    实验目的: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磁通量的变化及原磁场的方向的关系即感应电流的方向遵循什么规律?

    思考讨论:

    1.条形磁铁与线圈间的相对运动有几种可能?

    2.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的关系在物理学中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探究方案:

    顺次控制:(1)磁通量的变化(2)原磁场的方向(3)感应电流的方向

    ? ? 相对运动 ? ?

    ? 原磁通量的变化 ? ? ? 原磁场的方向 ? ? ? ? 感应电流的方向(俯视图) ? ? ?

    实验前确定:

    1.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的关系:

    指针右偏——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灵敏电流表;

    指针左偏——电流从负接线柱流进灵敏电流表。

    2.然后“顺藤摸瓜”确定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实验步骤:

    1.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与电流的方向的关系。

    2.根据磁通量的变化分成磁通量的增加和磁通量的减少两大类进行实验。

    3.分组实验、记录结果。

    4.教师引领学生填写表格。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楞次定律教案 篇7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本节教学的主体为学生,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归纳结论,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楞次定律,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分析技能,以及归纳总结和逻辑思维能力。

    2、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Flash演示最能直观明了地反映事物的某些现象,通过它我们不但看到一些宏观现象,对定律微观本质的分析也非常形象,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生动形象地展示两磁场间“阻碍”作用,不仅突出本节的重点,还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定律有一个深刻理解,生动的记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类比教学变抽象为具体: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利用比喻的方法,尤其对于楞次定律这一类字数少但难理解和记忆内容,教师在师生得出定律之后,将定律概括成“增反减同”四个字,方便了学生理解和记忆,之后又做个拟人化的比喻,将感应电流比喻成一个专门与“父母”“对着干”的“坏孩子”,不仅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具体化,还调节了课堂气氛。

    4、注重德育渗透:本节课讲授的楞次定律是从实验分析开始,归纳概括出初步结论后,再用实验来验证,不仅体现物理学科是实验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还符合辩证法中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验中去的认识规律,达到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不足之处

    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时候,对课堂的控制和对学生思维导向做的不是很好;另外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准备不是很充分,平时还要加强课前准备,对做习题,做到见多识广;此外,语言虽然幽默风趣,但还不够精炼,这个要平时多听课,多学习。

    楞次定律教案 篇8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内容分析

    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探究物理规律。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和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在高考试题中常以综合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层面

    学生已从第二节课的学习中掌握了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学生通过电场、电流、磁场部分的学习,已经认识到了电流也能产生磁场,并能熟练利用安培定则来判定通电线圈和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但是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仍存在几个难点:

    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易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二)能力层面

    学生已从第二节课的学习中掌握了实验的思路及操作方法,具备了实验探究能力,此时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时机已成熟。但楞次定律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而高中二年级的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并不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推理也常常表现出相当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所以,本节课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的合作探究,总结出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所遵守的一般规则。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能够用因果关系和矛盾论的辨正观点认识楞次定律。

    (二)科学探究

    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总结规律,对规律的验证几个步骤。旨在带领学生重演科学发展之路,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感知物理科学探究过程的美妙性。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理解能力等是这节课能力培养的重点。

    (三)科学态度与责任

    认识到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一项创造性工作,物理研究是一种对自然现象进行抽象和创造性的工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楞次定律探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教学难点

    1、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与原来磁场之间的关系。

    2、定律内容表述中阻碍二字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选择

    (一)教法介绍

    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本课采用物理实验,巧设物理情景激发动机,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学生的探索实验和老师的情景演示强化动机,让学生体会探索、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再通过物理游戏保持动机,让学生体会收获与成功的喜悦,并把这种情感带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对来源于观察实验的知识运用归纳法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般性的物理规律是本课的突出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再一次领略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严整性,从而发现物理世界的“美”。

    六、教学程序设计

    科学探究部分

    1、实验引入,提出问题;2、提出猜想假设;3、设计实验;实验准备;5、进行实验,收集证据;6、总结规律。

    楞次定律教案 篇9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这一事物 本身属性的一个放映,客观存在且发展变化。既然是放映事物本质的规律,在物理学中称为定律,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具体课程目标的最佳切入点。

    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在高考试题中常以综合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有关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但还比较粗浅,尤其对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判断没有进行研究。本节教材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总结出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所遵守的一般规则

    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 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规律的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而不是结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上课前告诉学生上课的内容,学生会将结论记住,在课堂上机械的,剧本式的配合老师,没有深入的思考,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没有要求学生预习。

    面对新现象,新问题,且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学生有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其思维的发散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本节内容,数学运算,物理理论要求不高,适当地又降低了学习难度,选择探究式教学是最佳的途径。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 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a)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b)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c)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比较,进一步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仍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a)观察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存在方向问题。

    b)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动手实验操作。

    c)关注实验现象的个性,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热情: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交流: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哲学思考:能够用因果关系和矛盾论的辨正观点认识 楞次定律;

    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设计,营造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广开言路 ,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共振。

    整节课主要采用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结合实验探究总结楞次定律的内容,把规律的得出过程和方法放在首位,把学生的情感价值体验放在重要位置。总体教学布局如下表:

    师: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在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我们再来重复一下上节课的实验。

    师(演示):磁铁插进螺线管和从螺线管拔出时,导致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来回摆动。

    师:大家是否注意到,当我把磁铁插进螺线管和从螺线管拔出时,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由哪些因素决定?遵循什么规律?大家通过以上的实验猜想一下。

    生:可能与线圈导线的环绕方向,原磁场的方向,原磁通的变化方向有关。

    师:同学们认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线圈的 绕制方向有关,所以我们必须弄清线圈的绕制方向。使用现成的线圈,由于导线的松动等其它原因,有时导线的绕向不容易弄清。下面我们同学自己动手绕线圈,这样有利于我们弄清线圈导线的绕向,“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

    分组实验:(分6组,每组选小组长,记录员,汇报人,注意合作探究)

    实验准备:一根长约20厘米的塑料管(两端锯出卡线槽);一根长约2米的导线

    师:如何指示呢?有哪那些实验器材可以被我们所利用?

    A:利用电路改装实验中的表头,没有电流时,指针在表盘的中央,当电流从不同的接线柱流入时,指针的偏转方向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判定电流的输入方向。

    B: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二极管串连接入闭合回路,当二极管发 光,表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二极管的导流方向一致。

    师:该设计怎样的电路来查明电流方向与电表接线柱,或者是电流方向与二极管发光的关系?

    学生活动:(同学之间交流,共同完成设计,对不同的结果给予适当的可行性评价)

    师:(从同学的设计中,找到最佳合理设计)如图所示: SHAPE MERGEFORMAT

    师:按照设计的方案,连接电路,辩明指示的方向并做简要的交代。

    师:通过发光二极管也可以判断电流的方向,正向导电发光,反向不通电,不发光。

    师:我们要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接下来该干什么呢?

    生:连接闭合回路,让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并用相应的仪器来指示

    生:(交流互动,依据电磁感应现象,可能性最大的两种设计如下图所示)

    师:请大家利用小组内的器材,选择一种电路,连接器材并完成实验结果记录

    楞次定律教案 篇10

    一、--的思考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按照这样的流程操作,虽然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仍为“师传生受”,学生还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即使学会了,也不能算会学,而且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亦难以得到进一步培养。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笔者结合平时的实践,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教师要选用最简单的实验装置,最明显的实验现象,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教师用来作为铺垫的实验现象,然后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另一个问题情景,去激发学生思考。

    如图1,A和B都是很轻的铝环,A环是闭合的,B环是断开的。

    问题1:当条形磁铁的任一端分别靠近A环和B环时,环中有无感应电流?为什么?

    问题2:当条形磁铁的任一端靠近A环和远离A环时,分别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条形磁铁在靠近或远离A环时,与A环间是“引力”还是“斥力”?

    问题3:能否根据“吸引”和“排斥”来判断当条形磁铁的某一端在远离和靠近A环时,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讨论猜想,设计实验

    这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

    (1)当图1中条形磁铁N极靠近A环时,与A环“排斥”,能根据什么原理判断此时A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当条形磁铁的N极靠近和远离A环时,穿过A环的磁通量是怎样变化的?而在这两种情况下产生出来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能否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如何变化有关?

    (3)如果想采用实验法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如何变化的关系,那么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要求能连接成最简单、最合理的实验装置,最终选择如图2所示的装置,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等,确保实验的实效性。

    3.分组实验,探索研究

    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当条形磁铁N极或S极移近或插入线、离开或从线圈中拨出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并将实验结果填入学生预先设计的表格中。

    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凡是由磁通量的.增加而引起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就阻碍原磁通量的增加;凡是由磁通量的减少而引起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就阻碍原磁通量的减弱,最终总结出楞次定律内容。

    5.检验结论,加深理解

    如图3,金属棒ab在裸露的金属框架上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试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用楞次定律判断的结果与用右手定则判断的结果完全一致,说明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这一规律中的一个特殊情况。

    6.巩固练习,迁移应用

    如图4,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N极附近,有一闭合的线框abcd竖直下落,保持bc边在纸外,ad边在纸内,试判断线框经过图中Ⅰ、Ⅱ、Ⅲ位置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三、--的评述

    新的物理课程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活状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使他们参与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当然是一种值得推进的教学法。不过,要成功地运用这种教学法,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验和理论,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平时多参加教研培训,及时“充电”、“加油”,功到自然成。

    楞次定律教案 篇11

    楞次定律教案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教案教学反思该怎么写呢?怎么处理好教学中遇到问题,并且反思自己的不足呢?下面是楞次定律教案教学反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楞次定律教案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回顾旧知识→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节课,我尝试的探究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具体到探究课的设计,我在强调“过程性”的前提下总体上把握好了这样几个环节。

    1、激发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构建情景,引出问题,用复习已有的知识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事件引出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求知冲动:“我想要学习。”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我让学生在实践中努力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寻求规律。强调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创新,让学生“参与”,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去了解、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问。这一来,教师做起来就难多了。但是再难,也要给学生这个机会。今天我们教师确应具有转换自身角色的紧迫感。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全面发展。

    3、促使学生用心体验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努力运用假设猜测、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去获取知识,更去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这种体验的'不断沉积,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他们一种能力——学力。当然,仅仅强调第二环节中的参与,一堂课或许也会非常热闹,但热闹的下面却可能会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我想说:参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验,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才是探究课所要达到的更高境界。当然,在这里还要再次强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参与体验中,将学生动手实验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将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认识——实验结果可信,媒体演示直观,让学生能够更

    热情地参与,同时更真切地体验,以此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之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4、激励学生在发现规律后不断探索

    我还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一种发现新问题的习惯。学生时时获取,又不断有所发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大概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循环状态吧?

    当然在这节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创设情境问题上,要放在能激发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上;在知识模块的时间安排上还要更合理些;在课堂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摸索。而且我觉得在探究过程中,关键还在于体现其“重过程”的核心要求。还要应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大胆地放开,让学生用心去体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快乐与艰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总之,我觉得探究课中的环节,环环相扣,互为依存。同时各环节又都有其追寻的目标,有新意;学生参与讲究“全”:要让全体学生参与,更要让每一位学生全方位的参与;用心体验强调“细”:要慢,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要引导学生仔细,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同样重要;获取规律后力求“变”:既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规律,更要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这四个字“新、全、细、变”或许就是探究课众多模式当中的一种了。

    楞次定律教案 篇12

    1、说教法

    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1)、利用网络环境,组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如课外阅读:楞次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激发学习的动力。悬浮列车的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2)、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如:预习、自我检测,甚至整个教学过程都能进行远程的自我学习。

    (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堂的探讨,体现学习的协作性和研讨性;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探讨的结果汇总并展示,课堂的几次“请您留言”,把全体同学的思维展示出来,这是一般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利用网络环境还能再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再如:最后预习问题的讨论

    (4)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

    (5)、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6)对来源于观察实验的知识运用归纳法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般性的物理规律是本课的突出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再一次领略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严整性。

    2、说学法

    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目的之一,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

    (1)抓好学生的预习关,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2)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动画画面,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养成学生具有独立总结物理规律的习惯和能力。

    (4)反馈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

    【楞次定律教案合集】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