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跳远教案合集12篇
  • 跳远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04

    跳远教案合集12篇。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应该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要求的重要工具,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跳远教案”的内容请参考下方的资料,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希望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到满意!

    跳远教案 篇1

    初中立定跳远公开课教案

    上课班级:701班

    执教人:周礼平

    一、教学的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而我们本节课以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初一学生好动、好学、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教学的总体设计上,本着求实、拓宽、探索、创新的思路来展开,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不同的练习手段、练习难度,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从旁动作要领,指导学生完成标准的技术动作。依据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由学生对自己的技术水平、运动能力、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出学生练习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的做出调整、练习难度和评价标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是《立定跳远》选自初中《体育与健康》七—九年全一册教材内容。它既能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又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立定跳远是体育运动中最基本的动作,主要锻炼学生上下肢力量经过两臂预摆,配合两脚屈膝蹬伸,向前上方跳出,收腿向前落地,屈膝缓冲。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协调性,是初中体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体育课程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立定跳远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熟练完整完成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教学中既要有上肢为主的练习,也要有下肢为主的练习,既有发展力量的练习,又有发展灵敏、速度的练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协调的锻炼和发展。

    三、教学的总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立定跳远的基本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立定跳远合理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自身协调性、灵活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使95%学生能独立完成动作。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习惯在跳跃过程中控制身体、调整速度和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立定跳远的教学和练习培养学生身体协调性,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中互帮互助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能力。

    4、运动技能目标:95%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基本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运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摆臂与蹬地的配合,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练习,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基本技术。难点:上肢的摆动抬腿收腹配合空中展体。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对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五、学情分析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初一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在课堂上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由于身体发展的因素,力量性不强,可塑性大,好胜心强,勇于克服困难,喜欢对抗运动和参与活动性的游戏。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选择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在练习中去思考,去发展他们的体能与智力。在欢快的氛围中练习,在练习中穿插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因为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的前提,只有有效的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根据实际分析可分为以下两点:

    1、有利因素

    初一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活泼、好胜心强、求知欲望高,只要引导得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容易实现。

    2、不利因素

    初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冲动,缺少协作意识等不良心理倾向,在教学中我采用趣味性强和具有感染力的体育明星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以多样性的教学练习方法吸引学生,还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团结协作意识。

    六、教学方法设计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能力

    2、讲解示范法:因为初中学生模仿性较强,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老师应该规范优美的示范动作要领,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3、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的,提高学习的信心。

    4、循序渐进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

    5、自由练习教学:给学生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自主的学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6、竞赛法教学法:通过小组间的比赛,互相促进提高,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体育竞技精神,有助于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集体意识。

    七、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整队向学生讲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及运动项目,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做课前准备活动徒手操(4×8拍)注重学生的上肢与下肢、膝盖关节、腰腿部和脚踝的活动,预防学生在后面练习中的损伤。

    基本部分:老师完整示范与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技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逐一理解动作与规范纠正动作。

    学生练习阶段:为了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力求在游戏中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①游戏比赛。本课以贯穿全课设计了袋鼠跳、单足跳追逐、跳房子、飞机坊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②分小组练习。根据学生理解和身体机能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组以小组形式内部合作学习,以老师辅导的形式展开,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组成形式,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探究式学习,规范技术动作,组内学生互助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一)错误动作:摆臂与蹬地配合不协调

    因:动作不熟练、紧张,或摆臂和蹬地在时间上不一致 纠正方法:放松、不用全力的跳。特别注意摆臂与腿蹬伸配合(二)错误动作:跳得太低

    因:

    1、蹬地角太小

    2、上体太直或摆臂不充分

    纠正方法:

    1、向下后蹬地,起跳角接近45度。

    2、准备时膝稍前移,上体前傾

    (三)错误动作:落地点偏左或右

    因:两脚用力有大小或摆臂方向不正 纠正方法:两脚用力一致,向正前方摆臂

    九、恢复整理阶段

    1、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做徒手活动操,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

    十、课后反思: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4篇《初中体育课立定跳远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跳远教案 篇2

    跳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与经常用到的一种人体活动,是学生喜乐见闻的、节奏强、兴趣高的一种体育形式;又是现代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一项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运动技巧起到很好的作用。

    (1)知识目标:

    初步体会助跑与踏跳相结合的技术。

    (2)能力目标:

    1、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2、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不断的尝试跨越新的障碍(可喻为生活中的困难)。

    五个班学生年龄都在13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将教学内容溶合在游戏中,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参与的游戏中无形间达到教学的初步目的。由于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而理性较差,宜多做示范,以让学生模仿练习,当学生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再做技术性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术质量与兴趣。

    将教学寓于“跳球游戏”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青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动及爱表现自己,但体质较弱的心理、身理特征,应用规范优美的完整动作示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词)跳远是人体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即助跑和起跳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很好地结合起来,越过水平障碍的一项运动。整个动作由四个部分组成(助跑、踏跳、腾空、落地),(1、助跑:为获得水平加速度。2、踏跳:为创造最大的腾空速度,即垂直速度3、腾空:获得空中水平距离。4、落地:保护身体。)

    着重讲解与重复示范本课的难点——助跑与踏跳的结合部分的特点:1、放脚 2、时间 3、蹬地 4、腾空角度。

    1、原地起跳模仿教与练:(说词)两脚前后站立,摆动腿稍屈在前,起跳腿自然弯曲在后,动作开始摆动腿蹬地,起跳腿向前迈出,并积极下放,模仿踏板、缓冲和蹬伸的起跳动作,同时两臂配合腿的动作,积极向前上方摆动,要求身体各个部分协调配合,重心迅速前移。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规范优美的动作。

    运用助跑3-4结合起跳的方法跨越一定的高度。(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与学习新事物的接所能力可做完整动作练习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目的:做到因人施教,保持学习兴趣并兼顾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注:分两个沙池进行教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做跨越障碍练习。(目的:认识到我们面对困难或新生事物的时候有了尝试才会有成功的机会,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就谈不上成功,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并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找出最佳的方法。)

    跳远教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建教学新模式,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和特长,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运动习惯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更好的改进提高立定跳远的动作质量。

    3、情感目标: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们即能用心去理解,又能通过锻炼去提高。从中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刻苦锻炼的品质。

    三 、 教材分析:

    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之一,,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以及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体验学习跳跃队长动作的乐趣,有着积极的作用。本年级立定跳远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双脚蹬地跃起,向远处跳出,并能双脚落地的方法。重点是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难点是上下肢配合协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脚起跳,用力向前上方跃起,上下肢协调配合。

    五 、教法、学法 :

    教法:引导法,探究法、指导法、比赛法、评价法等。

    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观察、模仿,相互学习来完成学、练的目标。

    1 、通过教师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

    2 、超市(自选练习)这样的设计学生能根据自己额爱好选择,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满足学生的运动乐趣。

    3 、健身操:在音乐伴奏下,做健身操,起到健身的作用,并且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1、立定跳远在教学过称中以引导、提示、参与、游戏、竞赛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和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创造、思考、练习、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 、游戏:齐心协力保护小树苗,通过导入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爱护校园,保护环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轻松欢快的舞蹈中得到身心的放松,使紧张的机体得到调节。

    跳远教案 篇4

    挺身式跳远教案


    在体育课上,跳远一直是一个颇受学生喜爱的项目。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协调性和爆发力。而挺身式跳远则是跳远项目中的一种技术较高难度的动作。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挺身式跳远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一、基本姿势和动作


    挺身式跳远的基本姿势是站姿开始,脚尖向前,双臂自然下垂。起跑时双臂向后摆动,然后向前迅速甩出,同时下肢发力,以膝关节为轴转动臀部,使整个身体向前倾斜。接着跃起,并使身体呈“飞行”的姿势。在空中双臂抬起以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双腿向前伸展,下落时重心向前转移,双腿迅速弯曲,脚掌着地,进行前冲。


    二、练习方法


    1.技术训练


    首先要进行技术训练,教师可以给学生们示范挺身式跳远的动作。然后让学生们模仿并练习,注意动作的流畅和连贯。可以通过慢动作练习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术要领。


    2.跑步训练


    挺身式跳远需要一定的速度和力量,所以学生们在练习时也要进行跑步训练。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跑步训练的任务,比如快速短跑、绕场跑等,来提高学生的速度和爆发力。


    3.力量训练


    在挺身式跳远中,双腿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生们在训练时也要进行一些力量训练,比如踢腿、练习踢球等,以增强双腿的力量和灵活性。


    三、注意事项


    1.姿势要端正


    在进行挺身式跳远时,学生们要注意保持姿势端正,尤其是起跳和着地的动作要流畅和稳定。否则就会影响到跳跃的效果。


    2.保护自己


    挺身式跳远是一项比较高难度的运动项目,学生们在练习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受伤。可以在练习时戴上护膝、护腕等保护装备,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3.多练习


    挺身式跳远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技术动作,所以学生们要坚持练习,多进行反复练习,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


    通过以上的挺身式跳远教案,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挺身式跳远的技术要领和训练方法,提高自己的跳远水平。希望学生们在体育课上能够享受运动的乐趣,同时也锻炼自己的身体,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愿大家在挺身式跳远的世界中能够更加出色!

    跳远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双脚蹬地跃起向远处跳出,并能双脚落地的方法。发展学生跳跃本事,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二、经过游戏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进取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经过观察、体验、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能够乐意理解教师的指导,从而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双脚起跳,用力向前上方跃起,上下肢协调配合。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青蛙跳吗?他们是怎样跳的呀?你们原地学学好吗?

    学生:原地学习青蛙跳。

    师:今日我们要学习的立定跳远跟我们刚才青蛙跳的姿势很相似,这时候我们就一齐来学习立定跳远好吗?

    设计意图:一个生动学习情景的营造,能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我的热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简便愉快的环境中到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活动还让学生到达了热身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体育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启发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拼板进行跳跃练习,然后提出问题:利用你手中的拼板想想还能有其它的跳法吗?鼓励学生进取创想各种跳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经过个人、结伴、小组的进取讨论、交流与实践创想出了各种跳跃的方法。之后,经过学生的.展示引出本课的学习资料“立定跳远”。之后,请学生尝试模仿并鼓励其能跳得远。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对立定跳远动作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2.设疑探究:接下来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动作要领,此时教师设疑:怎样跳才能跳得远?并请一位动作好且跳得远的学生展示。学生以四人小组经过观察——思考——实践——讨论——交流从而归纳出“两手用力摆,两脚用力蹬,全身协调用力”的动作要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经过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既掌握了动作要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

    3.提高发展:在学生掌握了动作要领后,教师提出:你能跳多远?组织学生强化学练,进行分层练习,让每个孩子都尝到成功到达喜悦。之后教师鼓励学生挑战教师,激发学生的斗志,让有本事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教学评价:整个环节中,教师始终以微笑和表扬性语言肯定学生的创想与回答。学生在教师不断地鼓励与表扬中充满了自信,并不断地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三、整理放松

    1、教师和学生一齐做放松操。

    2、教师小结。

    跳远教案 篇6

    关键词:三级跳远; 运动损伤 ;青少年

    前言

    在各种体育运动活动中,三级跳远运动是最为典型的能够展示出运动员体能和速度高低的项目。三级跳远运动不是一项有规律周期的运动项目,而是一项技术复杂,要求运动员在开展运动中必须拥有较强的爆发力和较高的速度素质的活动。三级跳远运动也拥有所有跳远活动必备的一些特点,譬如:要求的技术动作比较少,且动作一般都比较简单,但要求拥有较高速度爆发的特点。在运动活动中,运动员在踏上跳板起跳的瞬间,其腿部需要承受的最大冲击力量一般都是超过自己体重的十多倍以上。

    在三级跳远的活动中,运动员自身要承受住地面很大的冲击力,如果在运动中稍微不注意,就会因此造成自身肌肉、韧带、关节等多处发生损伤。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不仅仅能够在平时的训练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自我保护能力,确保自己在运动中能够减少损伤。通过细致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长春市各个体育院校的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中,其在运动中造成的损伤人数、损伤的部位、损伤的原因以及损伤的处理等问题和处理措施尽兴整理汇总,以期更好的帮助更多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活动中减少损伤,帮助他们提高预防损伤的意识,从而减少损伤事故的发生。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长春市体校10名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年龄15-18岁,成绩13.60米-15米。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查阅有关三级跳训练和运动损伤方面的文献约20余篇。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有关内容,请教相关的老师设置相关问题,然后制成问卷,本次共发放了10份问卷,回收10份,回收率达到100%。

    (3) 统计法

    对回收到的问卷的相关问题的答案进行汇总,整理,然后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答案,这些准备工作的开展都为写论文提供有效的材料支撑。

    从上面的调查表可以看出损伤部位,主要是脚踝损伤、膝关节损伤、跟腱损伤,其对应的人数是5人、4人、2人,所占人数是最多的(表2所示)。

    从损伤数据的分析我们能看出,造成这样的一个现象主要是因为三级跳远活动的开展会对运动员下肢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而造成的。另外一个方面,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目前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自身的膝、踝、跟腱等部位相对比较薄弱,在训练过程中加上跳跃的强度过大,那就会导致局部负荷过大而造成膝、踝关节局部的损伤。因此,为了减少训练损伤,训练之前充足的热身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训练过程中强度的增加应当循序渐进。此外还需要注重对损伤的恢复训练,如果在日常的训练中,运动员发生损伤后而不减少运动强度,就会造成损伤来不及恢复而再次诱发旧的损伤发生。

    (三) 运动损伤的原因

    通过对通化市四所业余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发生损伤原因的调查表可以看出造成损伤主要是原因有技术原因、训练负荷及疲劳的原因、身体素质原因等。而损伤主要发生训练中,在训练中的专项技术训练损伤最多占74.4%(表2所示),训练的盲目、不科学、不循序渐进、一味的增加强度反而会适得其反,还会造成自身关节、部位的损伤,因此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是离不开合理科学的训练的。

    (1)技术导致伤病的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看出来技术训练中的损伤占最多,主要原因是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训练年限短,技术动作不稳。三级跳远技术动作复杂,三级跳远的运动是在快速助跑的基础上进行跳跃,对运动员的下肢的负担很大,合理的技术能有效的减缓地面对肌体的冲击,降低关节、肌肉、韧带等负荷强度对减少损伤的发生。在训练时减少错误动作的出现,更大的预防错误动作造成的损伤。

    (2) 训练负荷及疲劳导致伤病的原因

    通过运动员的训练情况的调查我们能看出通化市四所业余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周训练次数集中在5-6次,每次训练时间为90-120分钟,由于业余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身体的运动器官以及内脏系统比较脆弱,大运动量训练很容易引起疲劳。训练完的放松对缓解训练疲劳,恢复体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大部分运动员基本不会再训练后进行放松,都明白放松的重要性,但真正做到完全训练完放松却很少,这一点应该引起教练员重视,认真的监督运动员的放松。

    (3)专项素质导致伤病的原因

    通过身体素质训练的调查我们能够看出运动员对超等长力量28.8%、爆发力23.1%、快速力量19.2%,这三项占据了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大部分。根据损伤部位的分析我们发现脚踝、膝盖损伤是最多的,这也和训练项目的特点是符合的。部分关节和部位的损伤其实也和一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密切关联的,如果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就很容易造成在运动开展中的损伤。

    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大对小肌肉群的训练,譬如:踝关节结构复杂为了减少踝关节的损伤可以加强对踝关节处的小肌肉加强训练,这样可以提高跳跃过程中的地面支撑力,增强落地的平稳性。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离不开日常的训练,但是在日常的训练中要注意减少损伤,注重科学合理的训练,如果发生损伤一定要注意休息,注意损伤部位的恢复,不然就很容易造成旧疾,落下病痛。

    (四)运动损伤恢复

    通过对损伤恢复的时间可以看出轻度损伤占40%,其次是中度损伤占30%(如表3示),运动损伤不仅给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带来影响,而且伤病更会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生长发育,健康成长。根据损伤的部位我们可以看出脚踝和膝关节是业余体校三级跳运动员主要的损伤部位,因此合理、科学的训练,能够最大程度的规避或者减少损伤,掌握适当的恢复性和预防性的练习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长春市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是以踝、膝关节劳损为主。

    (2)长春市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强调较大运动员承担的训练负荷较重及疲劳的恢复不充分,不重视主动放松。

    (3)长春市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训练方法和训练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要更符合青少年发展特点并结合训练效果开展。

    (二)建议

    (1) 通化市四所业余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以关节劳损为主。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针对肌肉拉伤和关节劳损,要在准备热身活动中重视起来,多做韧带拉伸,脚踝和膝关节的专门性练习。

    (2) 而在专项技术训练中,注意训练负荷,大强度完整的技术训练不易过多过频,要注重训练效果,还应该与完整技术密切相关的专门练习作为提高技术的主要手段。

    (3) 在素质练习中多做脚踝、膝关节、大腿肌肉群的力量练习,增强易损伤部位的力量,减少在训练过程中的损伤。

    (4) 根据损伤的情况多做恢复性练习,日常也应该注重预防性练习训练。

    (5)场地的问题,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思想上要重视起来,训练前后对跑道、助跑道的整理、清洁、保养,对沙坑的整理、保持松软等,减少由于场地的问题而带来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发生的损伤。(作者单位:吉林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徐勇,周宁,钟家银,吴新强。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 运动。 2009(03)

    [2]赵文凯,李庆华,巩磊。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及原因分析[J]. 贵州体育科技。 2008(01)

    [3]宋惠娟。普通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 博击(武术科学). 2006(12)

    [4]张进,季虎。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04)

    跳远教案 篇7

    一、立定跳远训练方法

    1、蹲跳起

    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

    2、单脚交换跳

    上体正直,膝部伸直,两脚交替向上跳起。跳时主要是用踝关节的力量,用前脚掌快速蹬地跳起,离地时脚面绷直,脚尖向下。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秒~1分钟)或跳的次数(30~60次)。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0~30米)。

    3、跑跳步

    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时左(右)腿屈膝向上举,右腿落地,然后换腿,用同样方法跳,两臂配合腿前后大幅度摆动。跳时踝关节和前脚掌要用力,整个动作连贯轻快。

    4、纵跳摸高

    两脚自然开立成半蹲预备姿势,一臂或两臂向上伸直,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单手或双手摸高。

    5、蛙跳

    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

    6、障碍跳

    地上放小海绵垫6~10块,每块距离1米左右。练习者站在垫后,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两臂自然后摆,用脚掌力量向前上方跳过障碍,两臂配合向前上方摆动,落地时屈膝缓冲,落地后迅速做下次跳跃。

    7、跳台阶

    两手背在身后,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用前脚掌力量做连续跳台阶动作。

    二、立定跳远的注意事项

    1、尽量选平坦又不过于坚硬的.地面进行练习,如蹍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过滑的地面不宜练习。

    2、提高爆发力的练习,重复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提高力量耐力的练习,重复次数必须在10次以上,并尽可能增加重复次数。

    跳远教案 篇8

    高中跳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提高跳远的技术水平。

    2.了解跳远运动的历史和规则,增进对跳远运动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大脑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跳远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2.跳远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

    3.跳远运动的起源和历史。

    三、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游戏教学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标准跳远场地。

    2.跳远木板和黄色弹性跑道。

    3.示范跳远动作的视频和图像。

    4.福建省中学生跳远比赛规则。

    五、教学过程

    1.步伐展示

    以九九九为主,每步距离为三步,分别是三、六、九步,教练手举计时表一边示意一边为学生计时。沿至一定距离做动作训练。

    2.协调练习

    在教练安排的距离栏杆,假设为三个人高,在此练习商。

    3.训练技巧

    先由教练按动作培训,然后逐步增加运动量。

    六、教学评价

    1.跳远的技术动作是否熟练?

    2.是否理解跳远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

    3.是否了解跳远运动的历史和起源?

    4.身体素质是否有所提高?

    七、教学体会

    跳远是一项全身的运动,需要协调灵活、技术娴熟、力量和爆发力兼备。本课通过游戏教学法和讲解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感到轻松愉快,同时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跳远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体育爱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

    2、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和上肢爆发力,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要领。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立定跳远是初中体育课跳跃部分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它是学习蹲踞式跳远的前提和基础。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立定跳远是一项传统田径比赛项目,1912年前曾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与一般跳远不同的是,立定跳远要求运动员不使用助跑,而是从立定姿势开始的起跳,跳跃途中只准离地一次,否则视为犯规。立定跳远又是小学到高中体育课非常重要的一个课程,也是中高考必考的项目之一。立定跳远是测试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能力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完 整 示 范

    动 作 要 点

    两脚开立于起跳线后,经过两臂预摆(也有做好臂后下举的静止姿势),配合两脚屈膝蹬伸,向前上方后下举的静止姿势),配合两脚屈膝蹬伸,向前上方跳出,收腿向前落地,屈膝缓冲跳出,收腿向前落地,屈膝缓冲

    动 作 过 程

    准备动作 空中动作 收腹动作 落地动作

    准 备 动 作

    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下蹲和向后摆手呢? 答案:下蹲便于我们蹲起,向后摆手便于起飞,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展开身体呢

    答案:展开身体便于我们获得更好的飞行得角度 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尽量收腹呢?

    答案:收腹是为了让腿收得更高,从而获得更远的距离 问题:我们怎样才能落地站稳呢?

    答案:腿要主动落地,着地缓冲,是落地站稳的关健。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一)错误动作:摆臂与蹬地配合不协调原因: 动作不熟练、紧张,或摆臂和蹬地在时间上不一致

    纠正方法:放松、不用全力的跳。特别注意摆臂与腿蹬伸配合 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二)错误动作:跳得太低

    原因:

    1、蹬地角太小

    2、上体太直或摆臂不 充分或摆臂不充分

    纠正方法:

    1、向下后蹬地(起跳角接近45度)

    2、准备时膝稍前移,上体前傾 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三)错误动作:落地点偏左或右

    原因:两脚用力有大小或摆臂方向两脚用力有大小或摆臂方向不正 纠正方法:两脚用力一致,向正前方摆臂

    《立定跳远》课标分析

    1、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获得运动技能,安全进行体育运动。学生能够掌握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3、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和自信,获得成功感,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材分析

    根据《体育与健康标准》对初中跳跃项目的要求,立定跳远技术应安排在七年级进行,属于水平段三的要求范围,它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小学五年级学习了双脚跳跃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为以后学习急行跳远项目打下基础。另外,学习立定跳远还能有效发展速度、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敢直前的精神,并具有健身性、竞争性、娱乐性的锻炼价值。所以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立定跳远,我准备配合辅助教材共同完成,把二者安排在一起是因为:一是根据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既有发展上肢力量练习,又有发展腿部力量的下肢练习,二是根据合理安排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原则,结合人体适应性的基本规律,使学生的身体机能科学合理的发展。另外,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把课的内容全部游戏化、比赛化,这样既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立定跳远》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普遍存在体质弱、运动技术差的现象;另外,注意力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具有感性思维的体育游戏却比较喜欢,学习兴趣也较高,因此,通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快速有力的起跳和腾空后的展髋,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快速有力的起跳是决定立定跳远成绩的关键;二是由于学生体质较弱,做到空中展髋动作有些难度。立定跳远》教案

    年级:七年级

    教材1:立定跳远的学习2:障碍接力 重点:上下肢的协调用力

    难点:蹬地向前、向上的跃起及落地前伸小腿。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形成正确的立定跳远技术概念。

    2、技能目标:90%的学生掌握立定跳远两臂摆动与膝关节屈伸协调用力的动作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于展示、积极向上的精神及与同伴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共

    同进步的合作意识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时间学生活动运动量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好场地、器材,排除安全隐患,等候上课。体育委员带领全班同学按约定地点集合,检查到班人数并向老师汇报出勤情况。开始部分3′

    一:课堂常规

    1、在集合地点观察学生,并检查学生人数及服装。

    2、“同学们好!”

    3、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揭示目标和要求,讲解安全事项。4.安排见习生。1′全班成四列横队集合。组织如图一 ××××× ××××× ○○○○○ ○○○○○ △ ★

    1、“老师好!

    2、认真听讲,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等。

    3、见习生按要求随堂听课,做力所能及之事。小二:集中注意力 游戏1.教师讲解集中注意力方法和要求。2.要求学生听数转体,奇数时向左转,偶数时向右转,负数时向后转,零时原地不动。2′组织:×××××××××○○○○○○○○○○★

    1、学生认真听讲,明确游戏的方法及要求。

    2、按照练习方法进行练习。

    3、精力高度集中。

    《立定跳远》评测练习

    一、练习题

    1、和阳光共舞,与快乐相伴,登山运动能有效增进健康愉悦身心,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户外运动。下列关于登山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登山前要做好充分的身体准备活动,以避免受伤。

    B.登山运动需要身体具备良好的肌肉耐力,单脚平衡、压腿都是提高肌肉耐力的良好训练方法。

    C.山不要走得太快,以避免膝关节和腿部肌肉损伤。

    D.在陡坡上行走时,为降低登山难度,应尽量采用“之”字形路线。

    2、小王是一个短跑爱好者,平时喜欢收集短跑项目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短跑练习。为进一步提高短跑能力,小王希望在家中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下列对他有明显帮助的是()

    ①手扶卧室墙,练习单脚支撑蹲立②在客厅里练习太极拳③在客厅里练习弓箭步④在阳台上练习摆臂,动作由慢到快⑤在卧室里练习前滚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3、只有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才可以增进人体的健康,下列不正确的做法是()

    A、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不同运动项目的锻炼应当选择不同的运动装备。B、科学的体育锻炼应以准备活动开始,整理活动结束。C、锻炼的强度越接近人体的极限,锻炼的效果越好。D、锻炼计划应当根据身体状况适时的进行调整。

    4、某位同学今年20岁,由于心肺耐力太差,想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心肺耐力,请你为他(她)提些建议:(1)请你为他选择一些能够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项目:。(2)运动的次数/频率可控制在,每次运动的时间需。(3)他想用靶心率来调控运动强度,请你为他计算出运动时心率的适宜范围。靶心率=

    二、课下每人根据自己的锻炼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并加以实施。

    《立定跳远》效果分析

    《体育与健康标准》中明确说明立定跳远技术应安排在七年级进行,同学们在小学五年级学习了双脚跳跃有了一定基础,学习立定跳远也为以后学习急行跳远项目做好铺垫。本课创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得到更多观察和思考的机会、体验和表现的机会、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课堂中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强烈,小组合作氛围浓厚。

    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要领,并能优美的完成动作。学习本节课的时候,要把课的内容全部游戏化、比赛化,这样既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观评记录

    老师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评价、鼓励语还是及时的,场地的安排及器材准备也比较充分;不过个别环节还是有些需要改进的:

    1、教师在示范立定跳远时,在操场上划了一条直线,其实可以直接利用操场上的白带直接进行,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找到起点,不用依样画葫芦的再操场上划线。

    2、教师在教立定跳远时,没有明确指出立定跳远是要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较多学生采用了双脚起跳—单脚落地或者是单脚起跳—单脚落地的方式。

    3、在游戏中,教师没有准备好起跑线,学生都在慢慢的往前移动,把球往回运时要注意的事项没有很清楚的讲解清楚,比如如何控球等。

    4、课后没有及时进行放松活动。建议:

    1、单双脚跳能利用一些圈、绳等其他体育器材会比这样单一的教学要好,给学生一些视觉上的刺激,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在分组进行练习时,最好能让学生集体来一排排试试,稍微有点动作感觉后再散开进行。

    3、体育术语还要多多了解。本堂体育课,可以看出课前对于本班学生的体能、运动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都不太了解,只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备课。

    课堂目标设置较为合理,符合水平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的教案也较为实用,设计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在课堂上,学生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整堂课的重点突出,难点有所突破。利用适合他们的导入,活跃了学生的课堂气氛,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的机会较多,在课堂的四个部分,主动参与的人数达到78%,练习的密度为35%,目标完成人数为80%。由于教师采用的课堂组织形式较合理,课的引导部分用动画片引入情景,采用了集中讲解,分组练习,优生示范等形式进行教学,并较熟练地运用了各种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直观法,示范动作后让学生观察和模仿。直观教学图片,让学生背诵动作要领,为迅速掌握该动作技术奠定了基础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发现我的课堂还有提高的地方:

    1、应该大胆地去尝试和探索,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学生中塑造自己 的良好形象,教师也必须热爱、关心和理解学生,和他们交朋友,要 深入研究教材的魅力所在,深挖课堂,创设情境,打造精品课。

    2、上课时,说教太多,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这一点是我上课最大的不足,今后我会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合理 安排好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3、在组织教学语言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会在今后的备课中仔细斟酌,认真揣摩,朝着语言精美的方向努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落实好素质教育。

    跳远教案 篇10


    跳远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需要综合体能素质和技术水平。挺身式跳远作为跳远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动作,旨在通过加大起跳力和运动灵活性,提高跳远的成绩。本教案将详细介绍挺身式跳远的技术要领、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运动员提升跳远水平。


    一、技术要领


    挺身式跳远是一种动作比较复杂的跳远技术,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技术要领:


    1. 起跳协调:起跳时双脚应该站立在跳板的前沿,脚尖稍微朝外,身体重心向前倾斜。双臂向后摆动,以增加起跳力量。


    2. 挺身动作:起跳后,双腿应该迅速蹬地并向上挺身,在空中维持一个较直的身体姿势,双臂自然向前摆动。


    3. 伸臂落地:在达到最远距离后,伸直双臂向前摆动,同时双腿迅速伸直,将身体拉伸至极限。落地时重心应该落在前脚掌上,双腿微屈,保持平衡。


    二、训练方法


    挺身式跳远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训练方法也需要科学合理。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1. 力量训练:跳远是一项需要较大力量支撑的项目,因此力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深蹲、硬拉、臂力训练等方式来提高爆发力和肌肉力量。


    2. 技术训练:挺身式跳远是一个需要高超技术的动作,需要在训练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技术。可以通过模仿优秀选手的动作、加强基本功训练等方式来提高技术水平。


    3. 灵敏训练:跳远需要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因此在训练中需要重点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踢毽子、平衡训练、跳绳等方式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挺身式跳远的训练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安全第一:跳远是一项高风险的项目,因此在训练中必须注意安全。尤其是在进行力量训练和技术训练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教练的指导进行,切勿盲目训练。


    2. 量力而行:挺身式跳远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训练才能提高的项目,因此在训练中一定要量力而行。避免一次性训练过度,导致受伤或疲劳过度。


    3. 坚持不懈:挺身式跳远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经验。因此在训练中一定要坚持不懈,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挺身式跳远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项目,需要运动员在训练时认真对待,科学训练,才能取得好成绩。通过艰苦的训练和不懈的努力,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在挺身式跳远中取得成功!

    跳远教案 篇11

    高中跳远教案:探索跳远技术,提升身体素质

    跳远是田径项目中的核心项目之一,它不仅仅能锻炼运动员的力量和灵敏度,还能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自信心。当然,要想在跳远项目上取得好成绩,就需要有严格的训练和科学的方法。

    首先,我们对跳远技术进行详细的探讨。跳远分为起跑、起跳、空中和着陆四个阶段,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起跑和起跳阶段。在起跑阶段,运动员需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放低身体重心,点脚蹬地,迅速起身扑向跑道。在起跳阶段,运动员需要用力蹬地,抬高膝盖,伸直大腿,然后用腰腹力量推动身体上升,通过收腿和伸腿来完成空中的滑行动作。在空中阶段,运动员需要保持身体的前倾,注意保持速度和姿势,在着陆前完成伸展和收缩的动作。在着陆阶段,运动员需要借助着陆垫的弹性,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着陆,并立即向前奔跑。

    其次,要注意训练规律。在进行跳远训练时,要注意科学的训练规律。首先是慢慢增加训练强度,在起步阶段可以通过反复强化跑步和跳跃动作;然后是逐渐加强跳远训练,增加距离和速度;最后是逐渐放缓训练强度,进行恢复性训练,防止身体的过度疲劳和受伤。

    最后,要注意身体素质的提高。在进行跳远训练时,除了注意技术的训练外,还要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比如,可以通过进行肌肉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性训练和有氧训练来提高身体素质。肌肉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力量和爆发力,柔韧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平衡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平衡感和稳定性,有氧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

    综上所述,跳远是一个需要技术、规律和身体素质的综合性项目。只有通过科学的训练和方法,才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希望更多的运动员能够掌握好跳远技术,取得好成绩!

    跳远教案 篇12

    关键词:sports;教材化;教材事例;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4-0086-05

    Abstract:Inverting sports culture into proper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P.E. curriculum is not only a question that teachers should confront and settle but also what the Teaching theory of P.E.should face. The article is based centrally on the setting of exercise scene. It gives an introduction of Shanben's teaching example and an analysis of it .This gives a theorem of inverting teaching material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into methodological and workable curriculum.

    Key words: sports;teaching materials inverting;teaching materials instance;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在体育课程现实化的过程中,如何将运动(即sports,下同)转化为适宜于学生的教材,不仅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面对和加以解决的操作性问题,同时也是体育教学论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很显然,sports的教材化不仅是体育教师个体经验的折射,它同样也是体育教师按照怎样的课程观解释和把握运动文化的折射。

    之所以将教材如何展现与如何理解课程联系在一起,是因为经过教师转化之后形成的“教材”,较之其上位的“第二自然”――运动文化――渗透着更多的主观痕迹,更象是一种人为的“装置性”存在。换句话说,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成果的“第二自然”一旦以教材的身份出现,意味着它们实际上已经被再次组织、被再次改造、被再次加工。很显然,这些主观痕迹的良否则取决于研究者、教材设计者(即教学实施者的教师)如何理解和解释运动文化与体育课程的关系。正因为如此,使得如何再现运动文化对于就成为体育课程研究中极其挑战性的操作问题。

    本文试图以若干教材事例为平台,在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蕴涵在其中的方法进行考察。之所以采用对教材事例进行个案分析的方法,是因为教材事例来自教学现场,其操作方式具有被直接观察的特点,同时,一旦能够从中发现和提取具有普遍性原理,也具有便于读者借助事例这个事实平台来理解和接受。

    1 事例介绍

    本文所介绍的事例取自日本的山本贞美先生的教学实践 。山本事例的主要对象是小学生,由三个不同的事例构成,它们分别是“8秒钟跑”、“目标跳远”和“往返耐久跑”。

    8秒钟跑事例:

    山本在对高中三年级女生进行短距离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跑的时候不使劲,没有尽全力。面对这种情况山本认为,快速全力跑应该是有乐趣的,而高中女生可能在今后很少再有机会体验到全力快速跑的乐趣。因此,怎样才可能让学生全力快速跑就成为他考虑的问题。经过分析他认为,由于存在个体差异,速度快的学生即便不用尽全力也能够跑在前面,而速度慢的学生即便尽全力也只能在后面,而这是因教材设计的缺陷导致学生不愿意全力跑的客观原因。基于这一问题意识,山本创造出“8秒钟跑”。

    以下是“8秒钟跑”的操作方式和场地设置:

    1)先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丁若干组,甲组学生跑时,乙组学生当裁判进行测定,丙组学生进行观察学习,丁组学生进行跑的准备,各组依次轮换。

    2)跑的时候以8秒钟为限,即学生在起跑后第8秒钟时听到教师发出信号方可停止。由裁判员确定并且告知每个学生在跑后8秒钟时各自所处的位置,即各自跑的距离。

    3)在随后的练习中,每个学生以各自8秒钟时所跑到的位置为起点,以第一次练习时的起点作终点,进行第二次8秒钟跑。方法同前。

    4)在其后的练习中,学生根据各自情况调整各自起点的位置,即超过终点多少就将原来的起点往后移动多少;距离终点还差多少就将起点向前移动多少,其它方法同上。

    目标跳远事例:

    山本在考虑跳远这一内容时认为,能否准确的起跳是跳远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然而在短短的几课时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准确起跳的运动技能又是难以达到的。但是无论怎样说,准确起跳在跳远中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采取怎样的方式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准确起跳的感受呢?这一思考构成了目标跳远得以产生的问题意识。

    “目标跳远”的操作方式及规则:

    1)按照从哪里起跳从哪里测量的方式测定每个学生急行跳远的最远距离。

    2)以每个学生最远距离的80%(或90%)作为各自的目标距离。比如,某学生的最远距离为4米,那么该学生的目标距离则为3.2米(或3.6米)……,以此类推。

    3)组织所有学生以各自的目标距离进行跳远练习,在练习时尽可能做到准确起跳(即踏在起跳板)和准确落地(即落在目标距离上)。

    4)为了使每个学生了解自己运动技能的变化,以及调动学生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在练习时可采用如下比赛规则。

    往返耐久跑(pace跑)事例:

    山本认为,通过耐久跑来发展学生的耐力固然重要,但是课程内容的角度说,耐久跑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些什么呢?基于专业知识可以知道,无论一个人的耐力如何,能否跑出自己最好成绩的关键就是对速度的控制程度,如果过快过慢都难以将自己的最好成绩跑出来。那么以怎样的方式展现该教材来发展学生对速度的控制能力呢?基于以上问题意识,山本采取了往返耐久跑的方式。

    “往返耐久跑”场地安排及实施方法:

    1)按照预先对学生耐力水平的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耐力强的组为50米,耐力弱组为45米或40米不等。教师每隔一定时间(比如15秒)发出往返的信号,持续跑3分钟左右。

    2)练习的规则是:当教师发出信号时,学生应该正好到达端线,并且开始折返。如果在信号发出时学生尚未到达端线,则应该加速到达端线后折返。如果学生在信号发出之前已经达到端线则等待信号发出后再行折返。以准确到达端线次数的多少作为自我评价的尺度。

    2 事例分析

    2.1 各个事例的特征

    8秒钟跑――

    每个学生所跑的距离不同

    每个人都可能最先到达终点

    每次起跑位置由前次跑的距离所决定

    目标跳远――

    将规则由“远度”改变为“准度”

    每个人都可能得到最高分数

    各自的目标距离不同

    不是以100%的力量完成

    往返耐久跑――

    将规则改变为"跑准"(即速度的控制)

    每个人都可能达到要求

    不同组别的距离不同

    不是用最大的速度跑

    这里特别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山本事例虽然都表现为某种程度的竞赛形式,但是,实际上每个学生更多的不是在和他人竞争,而是在和自己进行竞争,因为这些运动场面本身就是在承认个体差异前提下设计出来的。

    2.2 山本事例的共同特征

    其一,承认个体差异的运动场面(非甄别性)

    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承认可以说是山本事例最突出的特征,这使得夸美纽斯的区别对待原则以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在教学实施的具体场面中得以体现,从而真正摈斥了甄别性和“一刀切”。

    其二,共同目标与个体目标有机结合的运动场面(目标性)

    在这三个教材事例中,学习定速跑的技术(往返耐久跑)、准确地起跳和落地(目标跳远)、全力跑(8秒钟跑)构成全体学生共同的目标(即运动课题)。而另外一方面,能否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终点、能否准确的达到自己的目标距离或能否跑准则成为每个学生自己的运动课题。这使得教师的目标和学生的目标、方向性目标和达成性目标、“质”的目标和“量”的目标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有机的得到了统一。

    其三,“名”同“实”异的运动场面(内容的再解释性)

    从内容名称的角度说这三个事例分别属于“短跑”、“跳远”和“长跑”,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山本在教材化时没有完全依照正式的竞赛规则,而是将“名”为“跑”这一课程内容界定为“距离不同而时间相同的跑”(如8秒钟跑和往返耐久跑)之“实”、将“名”为“跳远”这一课程内容界定为“跳准”之“实”,教师对内容的这种再解释,使得它们在现实中显现为另外一种规则的“短跑”、“跳远”和“长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对课程内容“是什么”所进行的再解释,是运动场面得以按照教学需要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其四,最终结果不确定的运动场面(游戏性)

    虽然在这三个教材事例中的运动课题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些课题并没有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只要学生努力,每个学生的运动课题都具有达成的可能性,但是可以注意到,由于每个学生所面对的运动课题存在于各自的运动条件中,这使得运动课题的达成并非轻而易举。这意味着运动能力无论是强还是弱,每个学生都要不断地进行新的挑战。这种运动课题达成的非确定性恰恰与游戏的基本性质相互吻合,因为游戏的基本性质之一就是结果的未确定性,这种未确定性的运动场面具有着吸引学生投入于其中的魅力。

    2.3 基于运动教材的概念对山本事例的推演性考察

    为了避免狭隘的理解山本事例,我们在此结合运动教材的概念,将个案性的山本事例进行普适性的推演。

    笔者在先行研究1中曾经对运动教材的概念做过如下定义:“运动教材是教师对课程内容予以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状况所设置的运动场面”,并且提出了构成运动场面的三个要素,即“技术动作”、“运动条件”和“运动课题”。

    通过对在山本事例的解析,我们可以注意到山本事例不仅考虑到了学生的状况,同时也都具有这三个要素:“8秒钟跑”的技术动作是快速跑,运动条件是不同起跑线(即各自的距离),运动课题是在8秒钟到达终点;“往返耐久跑”的技术动作是耐久跑,运动条件是所在组的距离,运动课题是在规定时间到达端线;“目标跳远”的技术动作是起跳,运动条件是各自最远距离的80%,运动课题是准确落在目标距离上。这是其一。

    其二,读者可以注意到在山本事例中,教师对“学生状况”的考虑都表现为对“运动条件”这一要素的改变,从而保证了每个(组)学生能够在同一时间段中在与其适宜的运动条件下参与教学过程。按照这个逻辑,既然可以通过改变“运动条件”这个要素来保证与学生的状况吻合,那么改变其他要素来保证与学生状况相互吻合是否具有可能呢?

    笔者以为答案是肯定的。为了证明山本事例所具有的普适性,我们在此以排球的垫球(动作)为例予以说明:

    比如对运动技能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可以采取原地正面垫球的技术动作;运动条件是自抛自垫,也可以是垫他人抛过来的球;至于运动课题,则是将球垫至预期的位置,从而通过该运动课题达到感受和形成垫球动作的本体感觉,掌握垫球的技术要领的目的。而对于运动技能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则可以改变技术动作,比如将体前垫球改变为体侧垫球,或上一步垫球;也可以通过改变运动课题的方式,比如将球的落点控制在预先确定的ABC中某个位置,或者以不同的运行方向或运行轨迹进行垫球;至于运动条件的改变,则可以表现为垫球距离的不同,来球方向或速度的不同等。

    以上分析说明,山本事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同样可以在其他类型的运动教材中体现。其方法论可以表现为:体育教师在设计运动教材时,从预期的教学目标出发,对构成运动场面的三个要素予以调整或改变,从而使其与学生状况相互吻合(见下图)。

    2.4 基于教学单元对山本事例的推演性考察

    尽管山本事例相互之间原本是各自独立的,但是我们如果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从教学单元的角度对该事例进行如下的推演,也许对于如何设置单元教学计划有所裨益或启迪。

    2.4.1 三个教材事例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位置

    从教学组织的立场说,教师在设计单元学习计划时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考虑:

    其一,任何新的学习都应该以学生已经获得的运动经验为条件,或者说,新内容的学习起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会”,而不是“不会”的基础上。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和把握准备传授的新内容与学生先前运动经验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方式,(比如诱导性练习或辅练习),从而使学生将那些与随后要学习的新内容密切相关的运动经验调动出来。

    其二,为了使新授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好奇心,教师有必要通过设置特定的练习情境,使学生的“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动摇,从而使得学生注意到仅仅依据过去的经验已经不足以解决新问题,从而形成某种程度的心理期待。

    其三,在学生以往的运动经验基础上以及对问题发现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运动场面,从而将学生引入新内容的学习过程。

    如果我们将运动学习粗略的看成是由“不会”到“会”的发展变化过程,那么通过下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三个事例则恰好分别处于上述教学组织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价值。

    通过对“8秒钟跑”的分析可以知道,它本身几乎不具有“学习”的基本特征,因为它仅仅是围绕着“如何使学生能够全力跑”这个运动课题而展开的,而是否“全力跑”主要取决于学生主观意识问题。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实际上在“8秒钟跑”这个教材事例中没有出现新的学习内容。

    而“目标跳远”则有所不同,因为它多少具备了一些学习的成分。很显然,能否得到比较高的分值与学习者如何控制自己身体(比如速度)有直接关系,当学生开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速度时,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了运动学习的性质。但是如果将它和“往返耐久跑”比较就会注意到,具体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解决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这一技术问题,在“目标跳远”的运动场面体现的还不够充分。

    “往返耐久跑”可以说在这三个事例中是最具备“学习”特征的。尽管“往返耐久跑”所要解决的同样是对速度的控制,但是我们知道,耐久跑的速度控制与跳远助跑的速度控制有所不同,后者主要考虑的是速度控制与准确起跳之间的关系。而耐久跑的速度控制其自身就是技术的表现。很显然,若试图获得耐久跑速度控制的技术,其基本方式就是在学习者练习过程中不断获得“距离/时间”的反馈信息而得以实现,而“往返耐久跑”事例所设计的运动场面恰恰是与其对应,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往返耐久跑”的环境设置直接指向运动技术的学习。

    为了便于读者从教学单元的角度来把握这三个教材事例各自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位置,我们将其归结为如下类型:

    8秒钟跑…………运动体验型 (A类)

    目标跳远…………问题发现型 (B类)

    往返耐久跑………技术学习型 (C类)

    之所以将“8秒钟跑”定义为运动体验型,是因为该类教材中虽然没有出现新的学习内容,但是8秒钟跑并非是单纯的重复过去的运动经验,而是使学生被置于较之以往所不同的运动场面之中,并且获得了与以往不太相同的体验。

    之所以将“目标跳远”定义为问题发现型,是因为当学生在进行该类练习时会发现,虽然目标距离是处于自己的力量能够达到的范围内,然而却会时常出现难以获得高分值的状况,这种结果有可能会引发学生思考诸如“自己为什么不能准确起跳”这样的问题,从而为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供了可能。

    之所以将“往返耐久跑”定义为技术学习型,是因为该方式是直接指向对特定运动技术的学习。

    以上分析表明,这三个教材事例与前面关于教师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应该考虑的那几个方面相互吻合,从而引发出如何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以下联想。

    2.4.2 三种类型教材与单元的构成

    以“8秒钟跑”为基础的短跑教学单元:

    当我们将“8秒钟跑”看成是A类教材时,可采取由A型发展到B型和C型的方式构成教学单元。其构成方式为: 以运动体验型教材的诸如“8秒钟跑”(A类)作为单元的开始部分,将问题发现型教材的诸如“插秧跑”1(B类)作为单元的中间部分,而将技术学习型教材的摆臂技术教学作为后续部分(C类)。

    这样考虑的理由是,只有在“8秒钟跑”那样全力跑的情况下,才可能因疲劳而出现后半程步点呈曲线或双线的状态,这使得“8秒钟跑”成为了实施“插秧跑”的前提条件。而“插秧跑”的方式则使学生有可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开始关注如何在原有体力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成绩时,教师就可以将“摆臂技术”的技术教学引入教学之中。

    以“目标跳远”为基础的跳远教学单元:

    当我们将“目标跳远”看成是B类教材时,可采取由B型上推到A型或下推到C型的方式构成教学单元。比如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跳远体验,则可采取不设置起跳板等方式的跳远练习安排在单元的开始部分,以此方式使学生形成跳远感受。如果学生已经有了跳远的体验,那么则将其作为教学单元的开始阶段,即通过“目标跳远”使学生发现在自己的体力能力范围内仍然存在因不能准确起跳而难以达到高分值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诸如助跑步点的测量方式或者助跑起跳如何结合的技术学习等内容在教学单元中作为其后续部分出现。

    以“往返耐久跑”为基础的耐久跑教学单元:

    当我们将“往返耐久跑”看成是C类教材时,可采取由C型上推到A型和B型的方式构成教学单元。

    其构成方式为:单元开始部分首先安排A类教材,即采用诸如在规定时间内各自能够跑多远的练习方式。在单元中间部分,则安排B类教材。比如在每个学生各自最好成绩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跑准确的跑完规定的距离(比如当某学生在10分钟跑的最长距离是××米时,则要求其在10分30秒准确的跑完,或者采取将距离适当缩短而时间不变)的方式,使学生发现速度控制的问题。而“往返耐久跑”则可直接作为C类教材出现在单元的最后部分。

    其实,以上对山本事例的推演式考察同样适用于其他运动项目的单元教学计划,比如在设计足球单元计划(片段)时完全可以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

    教学单元开始阶段的运动体验型――按照相对正规的规则进行半场教学比赛。

    教学单元中间阶段的问题发现型――根据学生在足球门前“扎堆”的不良情况,教师采取在边线增加一个足球门的对策。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注意到,虽然试图将球长传给已经在边线球门位置的同伴,但是由于传球技术不好,而屡屡出现坐失良机的情况,从而使其发现问题。

    教学单元后期的技术学习型――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长传球技术动作的学习。

    “插秧跑”也是日本体育课程研究领域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事例。具体操作方式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短跑后在跑道上留下的足迹(即所谓的插秧),发现学生在后半程尤其是接近终点时的步点由原来的一条直线变成了两条线,或者由直线变成曲线。在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这是由于在后半程出现疲劳所致,而解决的方式之一则是加大摆臂,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摆臂技术的重要性。

    3 结语

    本研究以运动场面的设置这一运动教材的构成为中心,在介绍山本事例及其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比照运动教材的概念,将个案性的山本事例中所蕴涵的方法――即根据学生状况,调整构成运动场面的三个要素――进行了推演性论证。

    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该方法对于sports的教材化具有的普适性;2)该方法能够在同一时段的教学过程中顾及到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3)该方法有助于将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含学习目标)、感受自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进行自我评价等环节有机的统一在同一个操作平台上。

    参考文献:

    [1] 贾齐。教材の成原理にする研究[D].(日本)广岛大学教科教育学研究科,1996.

    [2] 贾齐。"运动规则"及"运动技术"(技能)概念的学科教学论考察[J].体育与科学(南京),2001,(5)

    [3] 贾齐。如何制订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J].体育与科学(南京),2001,(6)

    上一篇:游太白山作文

    下一篇:建党伟业观后感

    【跳远教案合集12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