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跳远教案(汇总15篇)
  • 跳远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04

    跳远教案(汇总15篇)。

    谈到“跳远教案”那么这篇文章一定是值得一读的。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帮助学生清晰理解学习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必要途径。希望我的解决方案对你有所帮助请别忘了把它收藏起来!

    跳远教案 篇1

    一、说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本课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主线,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

    二、说教材

    立定跳远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主要教学内容,立定跳远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有平地就能进行练习。另外,立定跳远在近两年的中考中是必考项目,所以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说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初三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具有感性思维的体育游戏却比较喜欢,学习兴趣也较高,因此,通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大部分同学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小腿、脚掌、踝关节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合作意识以及集体主义精神。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六、说教法

    讲解示范法、指导纠错法

    七、说学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来完成学、练的目标。

    八、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习新知:

    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

    3、立定跳远的辅助能力练习:

    单足跳:主要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4、小游戏:火车赛跑

    5、整理放松:

    6、本课小结:

    跳远教案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小学体育课怎样教正确、讲明白呢?就一节课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技术动作要正确、规范,讲解的内容既要简明扼要,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之听得懂、易理解。教育界有“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教正确、讲明白的教学目标,并非轻而易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技术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技术动作的结构机理,能完成规范准确的示范动作,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技巧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

    1.熟悉教材

    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内容了如指掌,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邻年级同类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个学段同类教材的演化和要求,也就是说要把握教材的纵横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教者安排教学进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准确地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实行宏观控制。在这个基础上安排一切课的教学内容,就容易做到重点突出难度度适当,讲授内容也容易贴切得体。例如,二年级一节跳远新授课的教学内容是这样安排的:①复习跳单、双圈练习;②教学跳远的落地方法;③教学全程技术(三至五步助跑);④在一区域内踏跳。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说明教师熟悉二年级跳远教材内容和要求,同时明确二年级的跳远教材是由一年级立定跳远(落地技术)和跳单、双圈(单跳双落技术)演而成的。教师的教学意图也很明确,通过二年级跳远教学,形成急行跳远技术的基本雏型,为顺利地过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区内踏跳(三年级教学内容),铺平了道路,同时为小学阶段学习和提高跳远技术奠定了基础。

    2.了解学生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素质不仅和运动能力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随着性别和发育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身体素质的发展也有早晚,快慢之分,有忆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下降阶段。而快速增长阶段又叫做敏感期,敏感期只说明在一定年龄或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增长较快或者成绩提高较快,上升幅度较大。通过调查,在13岁以前可以多做一些动作频率快和反应速度较快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技巧、游戏等等,以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与其相关的运动能力。了解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共同的特征,还要掌握这班学生的某些特殊情况,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性和实际水平,采取最佳教学方案,有效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

    3.灵活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说明动作名称、方法、过程、要领、要求,以及总结、评价等诸多内容,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钻研教材教法便是上好课的关键一环。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教材,课型、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科学地灵活安排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程度、生理反应、情绪变化,及时捕捉反馈信息,采取措施随时调节课堂教学,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跳远教案 篇3

    跳远教案

    跳远是田径运动中非常重要的项目之一,它不仅考验着运动员的力量和灵活性,还培养着他们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跳远技巧,我们设计了一套跳远教案,以帮助他们在这个项目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跳远技巧,提高自身的力量、速度和爆发力,培养良好的弹跳能力和协调性,以及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热身活动:

    为了预防运动伤害和准备身体,我们将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包括拉伸、跑步、腿部和核心肌肉的锻炼,以及一些适当的柔韧性训练。

    2. 基本技巧讲解:

    - 着地姿势:学生需要学习正确的着地姿势,即双脚同时着地,膝盖微屈,身体保持平衡。

    - 踢腿动作: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用后腿提供更大的爆发力,以最大程度地增加跳远的距离。他们将学习如何挥动腿部,并在合适的时机放下腿部,以达到最佳的推动效果。

    - 跑步姿势:学生需要学会正确的跑步姿势,包括正直的背部、放松的手臂和合适的步伐频率。这些因素将影响他们的起跳高度和速度。

    - 平衡技巧: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在空中保持平衡并准备着陆。这包括正确控制身体的姿势、手臂的运动和目标的视线。

    3. 练习方法:

    我们将采用分步骤的练习方法,逐渐引导学生掌握跳远技巧。教练将示范每个动作,并提供细致的指导。

    - 练习步伐:学生将开始用低强度的跑步姿势进行练习,以逐渐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步伐的准确性。

    - 弹跳技巧:通过练习蹲跳、解放跳等基本弹跳动作,学生将逐渐培养爆发力和协调性。

    - 运用技巧:在安全的环境中,学生将开始实践跳远动作,通过多次的练习和反馈来不断改进他们的技巧。

    - 比赛实践:教练将组织一系列的跳远比赛,为学生提供机会展示他们的技巧和实践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4.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跳远的距离和高度,以及提供个人化的反馈,教练将对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估。这将有助于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制定个人的训练计划。

    三、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法:教练将给学生展示正确的跳远技巧,并通过示范来提供细致的指导。

    2. 指导训练法:教练将配备助教或志愿者,以提供个别指导和补充教学。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练习和比赛,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 全班讨论:教练将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观察和问题,并相互学习。

    通过跳远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跳远的技巧,并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养。跳远不仅仅是一项竞技项目,更是锻炼身心的综合性运动。我们相信,通过系统的训练和不断的实践,学生们将能够在跳远项目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跳远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体育爱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

    2、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和上肢爆发力,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要领。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立定跳远是初中体育课跳跃部分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它是学习蹲踞式跳远的前提和基础。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立定跳远是一项传统田径比赛项目,1912年前曾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与一般跳远不同的是,立定跳远要求运动员不使用助跑,而是从立定姿势开始的起跳,跳跃途中只准离地一次,否则视为犯规。立定跳远又是小学到高中体育课非常重要的一个课程,也是中高考必考的项目之一。立定跳远是测试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能力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完 整 示 范

    动 作 要 点

    两脚开立于起跳线后,经过两臂预摆(也有做好臂后下举的静止姿势),配合两脚屈膝蹬伸,向前上方后下举的静止姿势),配合两脚屈膝蹬伸,向前上方跳出,收腿向前落地,屈膝缓冲跳出,收腿向前落地,屈膝缓冲

    动 作 过 程

    准备动作 空中动作 收腹动作 落地动作

    准 备 动 作

    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下蹲和向后摆手呢? 答案:下蹲便于我们蹲起,向后摆手便于起飞,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展开身体呢

    答案:展开身体便于我们获得更好的飞行得角度 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尽量收腹呢?

    答案:收腹是为了让腿收得更高,从而获得更远的距离 问题:我们怎样才能落地站稳呢?

    答案:腿要主动落地,着地缓冲,是落地站稳的关健。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一)错误动作:摆臂与蹬地配合不协调原因: 动作不熟练、紧张,或摆臂和蹬地在时间上不一致

    纠正方法:放松、不用全力的跳。特别注意摆臂与腿蹬伸配合 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二)错误动作:跳得太低

    原因:

    1、蹬地角太小

    2、上体太直或摆臂不 充分或摆臂不充分

    纠正方法:

    1、向下后蹬地(起跳角接近45度)

    2、准备时膝稍前移,上体前傾 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三)错误动作:落地点偏左或右

    原因:两脚用力有大小或摆臂方向两脚用力有大小或摆臂方向不正 纠正方法:两脚用力一致,向正前方摆臂

    《立定跳远》课标分析

    1、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获得运动技能,安全进行体育运动。学生能够掌握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3、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和自信,获得成功感,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材分析

    根据《体育与健康标准》对初中跳跃项目的要求,立定跳远技术应安排在七年级进行,属于水平段三的要求范围,它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小学五年级学习了双脚跳跃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为以后学习急行跳远项目打下基础。另外,学习立定跳远还能有效发展速度、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敢直前的精神,并具有健身性、竞争性、娱乐性的锻炼价值。所以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立定跳远,我准备配合辅助教材共同完成,把二者安排在一起是因为:一是根据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既有发展上肢力量练习,又有发展腿部力量的下肢练习,二是根据合理安排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原则,结合人体适应性的基本规律,使学生的身体机能科学合理的发展。另外,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把课的内容全部游戏化、比赛化,这样既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立定跳远》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普遍存在体质弱、运动技术差的现象;另外,注意力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具有感性思维的体育游戏却比较喜欢,学习兴趣也较高,因此,通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快速有力的起跳和腾空后的展髋,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快速有力的起跳是决定立定跳远成绩的关键;二是由于学生体质较弱,做到空中展髋动作有些难度。立定跳远》教案

    年级:七年级

    教材1:立定跳远的学习2:障碍接力 重点:上下肢的协调用力

    难点:蹬地向前、向上的跃起及落地前伸小腿。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形成正确的立定跳远技术概念。

    2、技能目标:90%的学生掌握立定跳远两臂摆动与膝关节屈伸协调用力的动作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于展示、积极向上的精神及与同伴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共

    同进步的合作意识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时间学生活动运动量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好场地、器材,排除安全隐患,等候上课。体育委员带领全班同学按约定地点集合,检查到班人数并向老师汇报出勤情况。开始部分3′

    一:课堂常规

    1、在集合地点观察学生,并检查学生人数及服装。

    2、“同学们好!”

    3、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揭示目标和要求,讲解安全事项。4.安排见习生。1′全班成四列横队集合。组织如图一 ××××× ××××× ○○○○○ ○○○○○ △ ★

    1、“老师好!

    2、认真听讲,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等。

    3、见习生按要求随堂听课,做力所能及之事。小二:集中注意力 游戏1.教师讲解集中注意力方法和要求。2.要求学生听数转体,奇数时向左转,偶数时向右转,负数时向后转,零时原地不动。2′组织:×××××××××○○○○○○○○○○★

    1、学生认真听讲,明确游戏的方法及要求。

    2、按照练习方法进行练习。

    3、精力高度集中。

    《立定跳远》评测练习

    一、练习题

    1、和阳光共舞,与快乐相伴,登山运动能有效增进健康愉悦身心,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户外运动。下列关于登山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登山前要做好充分的身体准备活动,以避免受伤。

    B.登山运动需要身体具备良好的肌肉耐力,单脚平衡、压腿都是提高肌肉耐力的良好训练方法。

    C.山不要走得太快,以避免膝关节和腿部肌肉损伤。

    D.在陡坡上行走时,为降低登山难度,应尽量采用“之”字形路线。

    2、小王是一个短跑爱好者,平时喜欢收集短跑项目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短跑练习。为进一步提高短跑能力,小王希望在家中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下列对他有明显帮助的是()

    ①手扶卧室墙,练习单脚支撑蹲立②在客厅里练习太极拳③在客厅里练习弓箭步④在阳台上练习摆臂,动作由慢到快⑤在卧室里练习前滚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3、只有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才可以增进人体的健康,下列不正确的做法是()

    A、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不同运动项目的锻炼应当选择不同的运动装备。B、科学的体育锻炼应以准备活动开始,整理活动结束。C、锻炼的强度越接近人体的极限,锻炼的效果越好。D、锻炼计划应当根据身体状况适时的进行调整。

    4、某位同学今年20岁,由于心肺耐力太差,想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心肺耐力,请你为他(她)提些建议:(1)请你为他选择一些能够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项目:。(2)运动的次数/频率可控制在,每次运动的时间需。(3)他想用靶心率来调控运动强度,请你为他计算出运动时心率的适宜范围。靶心率=

    二、课下每人根据自己的锻炼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并加以实施。

    《立定跳远》效果分析

    《体育与健康标准》中明确说明立定跳远技术应安排在七年级进行,同学们在小学五年级学习了双脚跳跃有了一定基础,学习立定跳远也为以后学习急行跳远项目做好铺垫。本课创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得到更多观察和思考的机会、体验和表现的机会、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课堂中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强烈,小组合作氛围浓厚。

    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要领,并能优美的完成动作。学习本节课的时候,要把课的内容全部游戏化、比赛化,这样既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观评记录

    老师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评价、鼓励语还是及时的,场地的安排及器材准备也比较充分;不过个别环节还是有些需要改进的:

    1、教师在示范立定跳远时,在操场上划了一条直线,其实可以直接利用操场上的白带直接进行,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找到起点,不用依样画葫芦的再操场上划线。

    2、教师在教立定跳远时,没有明确指出立定跳远是要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较多学生采用了双脚起跳—单脚落地或者是单脚起跳—单脚落地的方式。

    3、在游戏中,教师没有准备好起跑线,学生都在慢慢的往前移动,把球往回运时要注意的事项没有很清楚的讲解清楚,比如如何控球等。

    4、课后没有及时进行放松活动。建议:

    1、单双脚跳能利用一些圈、绳等其他体育器材会比这样单一的教学要好,给学生一些视觉上的刺激,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在分组进行练习时,最好能让学生集体来一排排试试,稍微有点动作感觉后再散开进行。

    3、体育术语还要多多了解。本堂体育课,可以看出课前对于本班学生的体能、运动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都不太了解,只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备课。

    课堂目标设置较为合理,符合水平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的教案也较为实用,设计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在课堂上,学生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整堂课的重点突出,难点有所突破。利用适合他们的导入,活跃了学生的课堂气氛,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的机会较多,在课堂的四个部分,主动参与的人数达到78%,练习的密度为35%,目标完成人数为80%。由于教师采用的课堂组织形式较合理,课的引导部分用动画片引入情景,采用了集中讲解,分组练习,优生示范等形式进行教学,并较熟练地运用了各种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直观法,示范动作后让学生观察和模仿。直观教学图片,让学生背诵动作要领,为迅速掌握该动作技术奠定了基础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发现我的课堂还有提高的地方:

    1、应该大胆地去尝试和探索,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学生中塑造自己 的良好形象,教师也必须热爱、关心和理解学生,和他们交朋友,要 深入研究教材的魅力所在,深挖课堂,创设情境,打造精品课。

    2、上课时,说教太多,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这一点是我上课最大的不足,今后我会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合理 安排好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3、在组织教学语言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会在今后的备课中仔细斟酌,认真揣摩,朝着语言精美的方向努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落实好素质教育。

    跳远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立定跳远”的学习,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概念。

    (2)、增强学生的弹跳力以及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跳远(立定跳远)

    (1)准备部分:

    1、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要求:集队要做到:快、静、齐,精神饱满,动作正确、整齐

    2、宣布课堂内容和要求

    3、准备运动:绕场慢跑两圈(2)立定跳远动作要领:

    1、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上体稍前倾,两脚用前脚掌和脚趾抓紧地面。

    2、两臂自然前后预摆,同时两脚随着协调屈伸。当两臂从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时,两脚迅速蹬地,充分蹬伸髋、膝,踝关节向前跳起,使身体在空中成一斜线。

    3、收腹,屈膝,小腿前伸,两臂从上向下后摆。

    4、脚跟先着地,落地后屈膝缓冲,上体仍保持前倾。

    (3)易出现的错误:

    1、单脚起跳,单脚落地。

    2、两次起跳。

    3、落地时不能屈膝缓冲。

    重点:向前上方摆臂迅速有力,蹬地收腿。难点:动作连贯,蹬摆配合

    三、组织教法:(1)教师出示立定跳远下蹲摆手动作图片。提问:你们知道图片上这个动作的名称吗?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下蹲摆手动作。对模仿最像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对模仿不像的小朋友进行激励。

    (2)教师出示立定跳远完整动作图片,让学生把整个动作图片连贯起来,试试自己行不行。

    (3)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刚才做的这个动作的名称吗?教师出示“立定跳远”四个字,学生齐读两便。

    (4)(青蛙过河)教师讲解故事情景,提问:青蛙怎样才能顺利过河?试试用自己的方法能不能过去,小组讨论总结经验在来一次。

    (5)进行“立定跳远”的完整练习。第一次试跳后选出小组跳的最好的一名小朋友。让他们教教跳的不好的小朋友。第二次试跳后小组讨论找出难点,教师对照图片进行示范指导。第三次进行“立定跳远”比赛,以优、良、中、差作为评价标准,得优最多的队为冠军队。

    四、结束部分

    (1)、集队

    (2)、整理运动:原地踏步

    (3)、小结

    (4)、解散

    跳远教案 篇6

    三级跳远课的设想

    一.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学生思想较成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能力增强,对自身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一特点及体现“健康第一”、发挥“双主”优势这一指导思想,较为灵活地安排该节课,旨在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愉悦身心,曾强体质,提高技术。

    二.教材分析

    该节课是三级跳远单元的第一节课。教学目标  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三级跳远的技术动作,体会出三级跳远的三步节奏。三级跳远的技术对于高中生来说已不再是高难度的运动技术,关键是学生愿不愿学和教师如何去引导其学的问题。解决了上述问题,该目标就不难实现。另外三级跳远对下肢的爆发力及人体的协调性和心理素质的要求较高,所以采取各种方式的跳跃练习来增强体质、发展力量、提高跳跃能力、增强协调性、锻炼意志品质、愉悦身心是这节课的又一重要目标。

    三.教学步骤

    腰腹及牵拉韧带的徒手操,这样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以往徒手操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避免了单调、呆板的缺陷,以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竞赛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跨步跳和单足跳练习,在为主要内容作好准备的同时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争强好胜,奋勇拚搏的体育精神。

    出示教学挂图开始,使学生对三级跳远有个完事的初步认识。原地跳跃练习和4-6步行进间跳跃练习,促使学生掌握三级跳远的基本技术,再通过跳过实心球练习来掌握“三步”的节奏,最后进行完整的动作练习。另外,期间要多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加以引导。

    跳绳等)来增强体质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达到愉悦身心,增进健康的目的。

    三 级 跳 远 课 教 案

    班级:高二(7)班 时间:03学年第二学期第六周星期一 授课者 章 成

    跳远教案 篇7

    关键词:sports;教材化;教材事例;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4-0086-05

    Abstract:Inverting sports culture into proper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P.E. curriculum is not only a question that teachers should confront and settle but also what the Teaching theory of P.E.should face. The article is based centrally on the setting of exercise scene. It gives an introduction of Shanben's teaching example and an analysis of it .This gives a theorem of inverting teaching material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into methodological and workable curriculum.

    Key words: sports;teaching materials inverting;teaching materials instance;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在体育课程现实化的过程中,如何将运动(即sports,下同)转化为适宜于学生的教材,不仅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面对和加以解决的操作性问题,同时也是体育教学论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很显然,sports的教材化不仅是体育教师个体经验的折射,它同样也是体育教师按照怎样的课程观解释和把握运动文化的折射。

    之所以将教材如何展现与如何理解课程联系在一起,是因为经过教师转化之后形成的“教材”,较之其上位的“第二自然”――运动文化――渗透着更多的主观痕迹,更象是一种人为的“装置性”存在。换句话说,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成果的“第二自然”一旦以教材的身份出现,意味着它们实际上已经被再次组织、被再次改造、被再次加工。很显然,这些主观痕迹的良否则取决于研究者、教材设计者(即教学实施者的教师)如何理解和解释运动文化与体育课程的关系。正因为如此,使得如何再现运动文化对于就成为体育课程研究中极其挑战性的操作问题。

    本文试图以若干教材事例为平台,在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蕴涵在其中的方法进行考察。之所以采用对教材事例进行个案分析的方法,是因为教材事例来自教学现场,其操作方式具有被直接观察的特点,同时,一旦能够从中发现和提取具有普遍性原理,也具有便于读者借助事例这个事实平台来理解和接受。

    1 事例介绍

    本文所介绍的事例取自日本的山本贞美先生的教学实践 。山本事例的主要对象是小学生,由三个不同的事例构成,它们分别是“8秒钟跑”、“目标跳远”和“往返耐久跑”。

    8秒钟跑事例:

    山本在对高中三年级女生进行短距离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跑的时候不使劲,没有尽全力。面对这种情况山本认为,快速全力跑应该是有乐趣的,而高中女生可能在今后很少再有机会体验到全力快速跑的乐趣。因此,怎样才可能让学生全力快速跑就成为他考虑的问题。经过分析他认为,由于存在个体差异,速度快的学生即便不用尽全力也能够跑在前面,而速度慢的学生即便尽全力也只能在后面,而这是因教材设计的缺陷导致学生不愿意全力跑的客观原因。基于这一问题意识,山本创造出“8秒钟跑”。

    以下是“8秒钟跑”的操作方式和场地设置:

    1)先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丁若干组,甲组学生跑时,乙组学生当裁判进行测定,丙组学生进行观察学习,丁组学生进行跑的准备,各组依次轮换。

    2)跑的时候以8秒钟为限,即学生在起跑后第8秒钟时听到教师发出信号方可停止。由裁判员确定并且告知每个学生在跑后8秒钟时各自所处的位置,即各自跑的距离。

    3)在随后的练习中,每个学生以各自8秒钟时所跑到的位置为起点,以第一次练习时的起点作终点,进行第二次8秒钟跑。方法同前。

    4)在其后的练习中,学生根据各自情况调整各自起点的位置,即超过终点多少就将原来的起点往后移动多少;距离终点还差多少就将起点向前移动多少,其它方法同上。

    目标跳远事例:

    山本在考虑跳远这一内容时认为,能否准确的起跳是跳远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然而在短短的几课时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准确起跳的运动技能又是难以达到的。但是无论怎样说,准确起跳在跳远中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采取怎样的方式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准确起跳的感受呢?这一思考构成了目标跳远得以产生的问题意识。

    “目标跳远”的操作方式及规则:

    1)按照从哪里起跳从哪里测量的方式测定每个学生急行跳远的最远距离。

    2)以每个学生最远距离的80%(或90%)作为各自的目标距离。比如,某学生的最远距离为4米,那么该学生的目标距离则为3.2米(或3.6米)……,以此类推。

    3)组织所有学生以各自的目标距离进行跳远练习,在练习时尽可能做到准确起跳(即踏在起跳板)和准确落地(即落在目标距离上)。

    4)为了使每个学生了解自己运动技能的变化,以及调动学生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在练习时可采用如下比赛规则。

    往返耐久跑(pace跑)事例:

    山本认为,通过耐久跑来发展学生的耐力固然重要,但是课程内容的角度说,耐久跑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些什么呢?基于专业知识可以知道,无论一个人的耐力如何,能否跑出自己最好成绩的关键就是对速度的控制程度,如果过快过慢都难以将自己的最好成绩跑出来。那么以怎样的方式展现该教材来发展学生对速度的控制能力呢?基于以上问题意识,山本采取了往返耐久跑的方式。

    “往返耐久跑”场地安排及实施方法:

    1)按照预先对学生耐力水平的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耐力强的组为50米,耐力弱组为45米或40米不等。教师每隔一定时间(比如15秒)发出往返的信号,持续跑3分钟左右。

    2)练习的规则是:当教师发出信号时,学生应该正好到达端线,并且开始折返。如果在信号发出时学生尚未到达端线,则应该加速到达端线后折返。如果学生在信号发出之前已经达到端线则等待信号发出后再行折返。以准确到达端线次数的多少作为自我评价的尺度。

    2 事例分析

    2.1 各个事例的特征

    8秒钟跑――

    每个学生所跑的距离不同

    每个人都可能最先到达终点

    每次起跑位置由前次跑的距离所决定

    目标跳远――

    将规则由“远度”改变为“准度”

    每个人都可能得到最高分数

    各自的目标距离不同

    不是以100%的力量完成

    往返耐久跑――

    将规则改变为"跑准"(即速度的控制)

    每个人都可能达到要求

    不同组别的距离不同

    不是用最大的速度跑

    这里特别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山本事例虽然都表现为某种程度的竞赛形式,但是,实际上每个学生更多的不是在和他人竞争,而是在和自己进行竞争,因为这些运动场面本身就是在承认个体差异前提下设计出来的。

    2.2 山本事例的共同特征

    其一,承认个体差异的运动场面(非甄别性)

    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承认可以说是山本事例最突出的特征,这使得夸美纽斯的区别对待原则以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在教学实施的具体场面中得以体现,从而真正摈斥了甄别性和“一刀切”。

    其二,共同目标与个体目标有机结合的运动场面(目标性)

    在这三个教材事例中,学习定速跑的技术(往返耐久跑)、准确地起跳和落地(目标跳远)、全力跑(8秒钟跑)构成全体学生共同的目标(即运动课题)。而另外一方面,能否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终点、能否准确的达到自己的目标距离或能否跑准则成为每个学生自己的运动课题。这使得教师的目标和学生的目标、方向性目标和达成性目标、“质”的目标和“量”的目标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有机的得到了统一。

    其三,“名”同“实”异的运动场面(内容的再解释性)

    从内容名称的角度说这三个事例分别属于“短跑”、“跳远”和“长跑”,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山本在教材化时没有完全依照正式的竞赛规则,而是将“名”为“跑”这一课程内容界定为“距离不同而时间相同的跑”(如8秒钟跑和往返耐久跑)之“实”、将“名”为“跳远”这一课程内容界定为“跳准”之“实”,教师对内容的这种再解释,使得它们在现实中显现为另外一种规则的“短跑”、“跳远”和“长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对课程内容“是什么”所进行的再解释,是运动场面得以按照教学需要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其四,最终结果不确定的运动场面(游戏性)

    虽然在这三个教材事例中的运动课题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些课题并没有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只要学生努力,每个学生的运动课题都具有达成的可能性,但是可以注意到,由于每个学生所面对的运动课题存在于各自的运动条件中,这使得运动课题的达成并非轻而易举。这意味着运动能力无论是强还是弱,每个学生都要不断地进行新的挑战。这种运动课题达成的非确定性恰恰与游戏的基本性质相互吻合,因为游戏的基本性质之一就是结果的未确定性,这种未确定性的运动场面具有着吸引学生投入于其中的魅力。

    2.3 基于运动教材的概念对山本事例的推演性考察

    为了避免狭隘的理解山本事例,我们在此结合运动教材的概念,将个案性的山本事例进行普适性的推演。

    笔者在先行研究1中曾经对运动教材的概念做过如下定义:“运动教材是教师对课程内容予以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状况所设置的运动场面”,并且提出了构成运动场面的三个要素,即“技术动作”、“运动条件”和“运动课题”。

    通过对在山本事例的解析,我们可以注意到山本事例不仅考虑到了学生的状况,同时也都具有这三个要素:“8秒钟跑”的技术动作是快速跑,运动条件是不同起跑线(即各自的距离),运动课题是在8秒钟到达终点;“往返耐久跑”的技术动作是耐久跑,运动条件是所在组的距离,运动课题是在规定时间到达端线;“目标跳远”的技术动作是起跳,运动条件是各自最远距离的80%,运动课题是准确落在目标距离上。这是其一。

    其二,读者可以注意到在山本事例中,教师对“学生状况”的考虑都表现为对“运动条件”这一要素的改变,从而保证了每个(组)学生能够在同一时间段中在与其适宜的运动条件下参与教学过程。按照这个逻辑,既然可以通过改变“运动条件”这个要素来保证与学生的状况吻合,那么改变其他要素来保证与学生状况相互吻合是否具有可能呢?

    笔者以为答案是肯定的。为了证明山本事例所具有的普适性,我们在此以排球的垫球(动作)为例予以说明:

    比如对运动技能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可以采取原地正面垫球的技术动作;运动条件是自抛自垫,也可以是垫他人抛过来的球;至于运动课题,则是将球垫至预期的位置,从而通过该运动课题达到感受和形成垫球动作的本体感觉,掌握垫球的技术要领的目的。而对于运动技能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则可以改变技术动作,比如将体前垫球改变为体侧垫球,或上一步垫球;也可以通过改变运动课题的方式,比如将球的落点控制在预先确定的ABC中某个位置,或者以不同的运行方向或运行轨迹进行垫球;至于运动条件的改变,则可以表现为垫球距离的不同,来球方向或速度的不同等。

    以上分析说明,山本事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同样可以在其他类型的运动教材中体现。其方法论可以表现为:体育教师在设计运动教材时,从预期的教学目标出发,对构成运动场面的三个要素予以调整或改变,从而使其与学生状况相互吻合(见下图)。

    2.4 基于教学单元对山本事例的推演性考察

    尽管山本事例相互之间原本是各自独立的,但是我们如果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从教学单元的角度对该事例进行如下的推演,也许对于如何设置单元教学计划有所裨益或启迪。

    2.4.1 三个教材事例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位置

    从教学组织的立场说,教师在设计单元学习计划时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考虑:

    其一,任何新的学习都应该以学生已经获得的运动经验为条件,或者说,新内容的学习起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会”,而不是“不会”的基础上。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和把握准备传授的新内容与学生先前运动经验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方式,(比如诱导性练习或辅练习),从而使学生将那些与随后要学习的新内容密切相关的运动经验调动出来。

    其二,为了使新授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好奇心,教师有必要通过设置特定的练习情境,使学生的“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动摇,从而使得学生注意到仅仅依据过去的经验已经不足以解决新问题,从而形成某种程度的心理期待。

    其三,在学生以往的运动经验基础上以及对问题发现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运动场面,从而将学生引入新内容的学习过程。

    如果我们将运动学习粗略的看成是由“不会”到“会”的发展变化过程,那么通过下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三个事例则恰好分别处于上述教学组织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价值。

    通过对“8秒钟跑”的分析可以知道,它本身几乎不具有“学习”的基本特征,因为它仅仅是围绕着“如何使学生能够全力跑”这个运动课题而展开的,而是否“全力跑”主要取决于学生主观意识问题。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实际上在“8秒钟跑”这个教材事例中没有出现新的学习内容。

    而“目标跳远”则有所不同,因为它多少具备了一些学习的成分。很显然,能否得到比较高的分值与学习者如何控制自己身体(比如速度)有直接关系,当学生开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速度时,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了运动学习的性质。但是如果将它和“往返耐久跑”比较就会注意到,具体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解决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这一技术问题,在“目标跳远”的运动场面体现的还不够充分。

    “往返耐久跑”可以说在这三个事例中是最具备“学习”特征的。尽管“往返耐久跑”所要解决的同样是对速度的控制,但是我们知道,耐久跑的速度控制与跳远助跑的速度控制有所不同,后者主要考虑的是速度控制与准确起跳之间的关系。而耐久跑的速度控制其自身就是技术的表现。很显然,若试图获得耐久跑速度控制的技术,其基本方式就是在学习者练习过程中不断获得“距离/时间”的反馈信息而得以实现,而“往返耐久跑”事例所设计的运动场面恰恰是与其对应,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往返耐久跑”的环境设置直接指向运动技术的学习。

    为了便于读者从教学单元的角度来把握这三个教材事例各自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位置,我们将其归结为如下类型:

    8秒钟跑…………运动体验型 (A类)

    目标跳远…………问题发现型 (B类)

    往返耐久跑………技术学习型 (C类)

    之所以将“8秒钟跑”定义为运动体验型,是因为该类教材中虽然没有出现新的学习内容,但是8秒钟跑并非是单纯的重复过去的运动经验,而是使学生被置于较之以往所不同的运动场面之中,并且获得了与以往不太相同的体验。

    之所以将“目标跳远”定义为问题发现型,是因为当学生在进行该类练习时会发现,虽然目标距离是处于自己的力量能够达到的范围内,然而却会时常出现难以获得高分值的状况,这种结果有可能会引发学生思考诸如“自己为什么不能准确起跳”这样的问题,从而为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供了可能。

    之所以将“往返耐久跑”定义为技术学习型,是因为该方式是直接指向对特定运动技术的学习。

    以上分析表明,这三个教材事例与前面关于教师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应该考虑的那几个方面相互吻合,从而引发出如何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以下联想。

    2.4.2 三种类型教材与单元的构成

    以“8秒钟跑”为基础的短跑教学单元:

    当我们将“8秒钟跑”看成是A类教材时,可采取由A型发展到B型和C型的方式构成教学单元。其构成方式为: 以运动体验型教材的诸如“8秒钟跑”(A类)作为单元的开始部分,将问题发现型教材的诸如“插秧跑”1(B类)作为单元的中间部分,而将技术学习型教材的摆臂技术教学作为后续部分(C类)。

    这样考虑的理由是,只有在“8秒钟跑”那样全力跑的情况下,才可能因疲劳而出现后半程步点呈曲线或双线的状态,这使得“8秒钟跑”成为了实施“插秧跑”的前提条件。而“插秧跑”的方式则使学生有可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开始关注如何在原有体力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成绩时,教师就可以将“摆臂技术”的技术教学引入教学之中。

    以“目标跳远”为基础的跳远教学单元:

    当我们将“目标跳远”看成是B类教材时,可采取由B型上推到A型或下推到C型的方式构成教学单元。比如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跳远体验,则可采取不设置起跳板等方式的跳远练习安排在单元的开始部分,以此方式使学生形成跳远感受。如果学生已经有了跳远的体验,那么则将其作为教学单元的开始阶段,即通过“目标跳远”使学生发现在自己的体力能力范围内仍然存在因不能准确起跳而难以达到高分值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诸如助跑步点的测量方式或者助跑起跳如何结合的技术学习等内容在教学单元中作为其后续部分出现。

    以“往返耐久跑”为基础的耐久跑教学单元:

    当我们将“往返耐久跑”看成是C类教材时,可采取由C型上推到A型和B型的方式构成教学单元。

    其构成方式为:单元开始部分首先安排A类教材,即采用诸如在规定时间内各自能够跑多远的练习方式。在单元中间部分,则安排B类教材。比如在每个学生各自最好成绩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跑准确的跑完规定的距离(比如当某学生在10分钟跑的最长距离是××米时,则要求其在10分30秒准确的跑完,或者采取将距离适当缩短而时间不变)的方式,使学生发现速度控制的问题。而“往返耐久跑”则可直接作为C类教材出现在单元的最后部分。

    其实,以上对山本事例的推演式考察同样适用于其他运动项目的单元教学计划,比如在设计足球单元计划(片段)时完全可以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

    教学单元开始阶段的运动体验型――按照相对正规的规则进行半场教学比赛。

    教学单元中间阶段的问题发现型――根据学生在足球门前“扎堆”的不良情况,教师采取在边线增加一个足球门的对策。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注意到,虽然试图将球长传给已经在边线球门位置的同伴,但是由于传球技术不好,而屡屡出现坐失良机的情况,从而使其发现问题。

    教学单元后期的技术学习型――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长传球技术动作的学习。

    “插秧跑”也是日本体育课程研究领域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事例。具体操作方式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短跑后在跑道上留下的足迹(即所谓的插秧),发现学生在后半程尤其是接近终点时的步点由原来的一条直线变成了两条线,或者由直线变成曲线。在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这是由于在后半程出现疲劳所致,而解决的方式之一则是加大摆臂,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摆臂技术的重要性。

    3 结语

    本研究以运动场面的设置这一运动教材的构成为中心,在介绍山本事例及其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比照运动教材的概念,将个案性的山本事例中所蕴涵的方法――即根据学生状况,调整构成运动场面的三个要素――进行了推演性论证。

    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该方法对于sports的教材化具有的普适性;2)该方法能够在同一时段的教学过程中顾及到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3)该方法有助于将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含学习目标)、感受自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进行自我评价等环节有机的统一在同一个操作平台上。

    参考文献:

    [1] 贾齐。教材の成原理にする研究[D].(日本)广岛大学教科教育学研究科,1996.

    [2] 贾齐。"运动规则"及"运动技术"(技能)概念的学科教学论考察[J].体育与科学(南京),2001,(5)

    [3] 贾齐。如何制订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J].体育与科学(南京),2001,(6)

    跳远教案 篇8

    立定跳远是低中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儿童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

    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地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1.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各种方式的跳跃,如模仿小兔子、大青蛙、袋鼠等动物的跳跃动作。对跳跃有了一定的基础认识,这些为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教学重点应放在协调用力和落地轻巧上。

    2.近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已经熟悉学习环境,能通过合作,共同参加身体练习,能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并相互交流。

    1.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在体育课中体验运动参与的乐趣,增进健康,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身体现状和心理需求,让儿童在富有情境的环境中学习体育,参加锻炼。

    2.体育健康课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情感的体验,所以,应给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展示、自我体验的机会,以完成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各领域的教学目标。

    3.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渗透自我保护的常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活泼地参与体育,并表现出全身性的活动。

    1.“大风吹,小风吹”:学生想像大风、小风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像,用身体、动作、语言(声音)表现出来。教师变化口令,学生练习。当教师喊“风停了”学生做“站如松”,迅速站好。(反复几次)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开始体育课,完成热身活动,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表现力,在活动中表现出“动中有思、思中有练、练中有情”。“风停了,站如松”,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站立姿势和组织纪律性。

    2.天、地、球:教师根据自己的手势分别作出“指天、指地、成球”动作,学生随老师边喊边做。当老师手成球状,学生立即下蹲成球。

    3.拍皮球:教师扮演卡通人,学生模仿小皮球,师生按儿歌的内容、节奏边说边练。

    [设计意图]: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角色游戏中,让学生体会双脚同时蹬地起跳的动作要领,同时练习了奔跑、追逐、跳跃、躲闪等身体活动,增加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1.小兔子回家:设计情景,一只大灰狼在小兔子家门口睡觉,小兔子怎样回家?(引起学生思考,跳跃时落地轻巧。)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设计意图]落地轻巧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情经验,在游戏中让学生去体验落地动作,并掌握落地的方法,将教学重点内化在情境中。

    2.讨论尝试:

    (1)怎样跳,才能和小兔子一样落地轻?

    (2)各小组利用小垫子进行练习,目标是落地轻,落得远。

    3.发表分享:请各组做做看,选出最好的小组和个人带领练习,相互交流,为完成目标而努力。

    4.展示归纳:设计陷阱(将小垫子纵放),小兔子越过“陷阱”,评比,各小组以过得多者为胜。

    [设计意图]:立定跳远是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在有趣的情境中,通过分组讨论、发表分享、展示归纳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并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地给他们创造自我设计、自我展示和交流探讨的机会。

    1.想像生活中还在什么情况下用跳跃动作,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试着练练看,并做到落地轻巧。

    2.用小布球尝试进行各种投掷练习。

    3.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表情歌舞:用动作、表情表现“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内容。

    1.本节课的体育教学,以游戏为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完成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等领域的教学目标。如“大风吹、小风吹”,“拍皮球”,“小兔子回家”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设计了自主尝试、小组讨论、发表分享、展示归纳等教学流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3.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缺憾,如在小兔子过陷阱的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能力强的学生一下就过了陷阱,而能力弱一点的学生,通过连续的跳跃也能过“陷阱”,这是学生大胆创造的结果。教师对此没能及时加以引导,说明应变能力不够。

    跳远教案 篇9

    高中跳远教案

    一、课堂教学目标:

    1. 理解跳远的基本技术和要领,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肢体协调。

    2. 发展学生的肌肉力量、灵敏性和耐力。

    3. 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激发他们对运动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

    1. 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起跳、飞行、落地。

    2. 动作要领的讲解和示范。

    3. 学生的实际练习和纠正。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以跑步、拉筋等方法,准备学生的身体。

    2. 动作要领的讲解和示范:

    a. 起跳阶段:

    - 弯曲膝盖、蓄势待发。

    - 身体前倾,臂膀自然上举。

    b. 飞行阶段:

    - 持续的动力推动身体向前飞行。

    - 大腿前伸,小腿向上拉。

    c. 落地阶段:

    - 快速伸直膝盖,身体重心向前。

    - 用臂膀平衡身体,防止重心倾斜。

    3. 练习和纠正:

    a. 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动作要领进行实际练习。

    b. 教师一对一纠正学生的姿势和动作。

    c. 学生相互观摩和提供建议。

    四、教学方法:

    1. 示范引导法:教师用身体动作和语言示范跳远的动作要领。

    2. 一对一指导法: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个别沟通和纠正。

    3. 学生互相观摩法:学生可以相互观摩和学习,通过互相提供建议和反馈来帮助改进。

    五、教学评价方法:

    1. 视频录像:录像学生的跳远动作,进行评估和评价。

    2. 个别指导: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练习,提供个别反馈和评价。

    六、教学资源和设备:

    1. 投影仪和PPT幻灯片:用于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

    2. 跳远跳板:用于学生的实际练习。

    七、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跳远比赛。

    2.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跳远的训练和练习,提高自己的水平。

    八、教学总结:

    高中跳远教案的编制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跳远的基本技术和要领,提高他们的肌肉力量和灵敏性。通过实际的练习和纠正,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肢体协调。同时,教案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激发他们对运动的热爱和兴趣。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和学生的互相观摩,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帮助,不断提高自己的跳远水平。希望这个教案可以为高中跳远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跳远教案 篇10

    一、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技能的能力”“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中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指学生。

    二、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不但空洞而且无法评价。一位体育教师在教案中这样表述:“初步掌握本套舞蹈中的基本步伐”,什么是初步?教师怎么去定位初步这个标准?到底达到一个什么标准才能达成目标也很不明确。

    体育教学的目标按领域目标可以分成五个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其中,“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学习领域目标,在目标表述时可以明确指出结果,从结果中表现目标的达成与否。以“基本掌握排球正面扣球动作”为例,行为动词是学会,在前面加了“基本”来修饰“学会”表现为不可操作性。那么,是不是行为动词前就可以不加任何修饰词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如:“在低网的情况下”学会“正面上手发球技术”,明确提出动作的环境或者器材因素,而比“基本、初步”来修饰就更具体明确。

    三、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完成前滚翻”“通过本节课的学练,知道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一分钟内,投进三个球”“以多种单双脚的跳跃动作为载体,发展腿部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等。

    四、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学生至少能运用三种投篮方法”“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完鱼跃前滚翻动作后,完成5次动作时,至少有3次以上能做出明显的腾空动作”“在急行跳远时,要求学生达到3米以上”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

    五、体育教学目标表述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

    1.知道“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最常用的跑动中的投篮技术,并能积极参与学习,知道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2.90%以上的学生能做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部分同学能高质量完成“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并有较高的投篮命中率;

    3.能与同伴相互合作,积极讨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帮助同学进行学习。

    案例二:

    1.知道并能说出三级跳远动作结构名称,了解羽毛球正手发球的动作要点;

    2.80%以上的学生能按正确的动作结构完成三级跳远;90%的学生能做出正手发球动作,并能完成对打练习;

    3.学生学习情绪饱满,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练习,同学间相互合作,努力达标;

    4.单级动作跳:(8次×3组)×2;组合动作跳:3组;短程助跑三级跳4~6次。

    以上两个案例在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就充分考虑了“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四个要素,目标的表述就比较清楚、准确、可测量。供广大体育教师借鉴。

    总之,教学目标的表述是严谨的,需要规范,在运用时必须考虑以上四个要素,不可凭主观地、想当然地随意一写了之,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将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对象等因素相结合,才能制订出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跳远教案 篇11

    高中跳远教案

    【导语】:跳远是田径项目中的一项技术性较强的项目,要求运动员拥有较好的爆发力、速度和协调能力。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高中跳远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并且通过跳远项目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下面是高中跳远教案的主题范文:

    【篇一】:

    跳远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并且通过跳远项目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跳远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爆发力、速度和协调能力进行跳远训练。

    3.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跳远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爆发力的培养以及速度和协调能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1.怎样正确运用爆发力、速度和协调能力进行跳远训练。

    2.怎样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通过讲解跳远项目在田径运动中的重要性及其与其他项目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二步:知识讲解

    介绍跳远的基本姿势和动作,包括起跳点的选择、助跑、起跳和落地等。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第三步:实践训练

    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跳远动作的练习,同时通过教师的指导纠正学生动作中的不足。培养学生良好的姿势和动作习惯。

    第四步:团队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进行跳远训练,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共同进步。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步:巩固与评价

    让学生自主训练,巩固所学的跳远技能,并进行小组间的比赛,通过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设计理念:

    本教案的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培养,让学生在跳远训练中发展全面的素质。

    【篇二】:

    跳远作为田径项目的一项,其技术要求较高,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都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高中跳远教案,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跳远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的跳远动作和姿势。

    2.掌握提高爆发力、速度和协调能力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跳远的动作和姿势。

    2.提高爆发力、速度和协调能力。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1.如何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跳远的动作和姿势。

    2.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发放跳远相关的资料或图片,激发学生对跳远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了解跳远的重要性和技术要求。

    第二步:讲解基本姿势和动作

    详细讲解跳远项目的基本姿势和动作,包括起跳姿势、助跑动作、起跳动作和着陆动作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第三步:实践训练

    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跳远动作的练习,同时通过教师的指导纠正学生动作中的不足。培养学生良好的姿势和动作习惯。

    第四步:提高爆发力、速度和协调能力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爆发力、速度和协调能力。可以通过体能训练、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等方式来实施。

    第五步:团队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进行跳远训练,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共同进步。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六步:养成锻炼习惯

    通过让学生每天进行简单的锻炼,养成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教学设计理念:

    本教案注重学生体验与实践,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跳远技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跳远教案 篇12

    一、条件开放型数学题解题策略教学

    已知条件不充分、存在多余条件、用于问题解决的已知条件存在多种组合的可能性,是条件开放型数学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因而,处理条件开放型数学题的关键是让学生透过现象抓到题目的本质,即题目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只有抓住了实质问题,才能筛选出有用条件,排除干扰条件的影响,把握住解题的主要脉络。开放条件的数学解题策略可以总结为:精确审题――深入分析――剖析实质――换位思考――思维创新。因此,数学教师的解题教学也就可从这五个方面着手,深入浅出,注重方法的教授。

    例题一:学校组织运动会,四年级参加跳远比赛的共24人,参加跳高比参的人数比参加跳远比赛的人数少4人,而参加跑步的人数是参加跳远人数的3倍,问总共有多少人参加跳远组和跳高组的比赛?这一条件开放式数学题的解答关键就是理解题意,明确所求问题,不要被多余条件干扰,混淆思路。此题中,参加跑步的人数是参加跳远人数的3倍这一信息,对于解题毫无帮助,属于多余条件,应迅速剔除。对于存在多余条件的开放型数学题,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甄别有用条件,免受无用条件的干扰,简化题目,不要让学生被“题目中的条件都要被用上”的错误思维定势所诱导,影响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例题二:小华存的零用钱里有五张1元纸币、四张5元纸币、三张10元纸币和二张20元纸币,请问:小华想从零用钱拿出25元钱来买文具,那他要怎么拿,比较合适?经过仔细的审题,可以明确本题的结果虽然是要从零花钱中拿出25元,但问题的关键却是该怎么拿,问题的结果就转化成为了已知条件,这类题目是典型的条件开放式问题题型。这一类问题的教学关键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这些零花钱中拿出25元钱,有多少种可能性,学生是否能考虑全面,综合评估各种方案,让学生学会运用枚举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列表枚举法是处理这类型开放式问题的有效途径,采用这种方法,这道例题就可以转换为如下解题图表,用枚举列表法可以看出这道题共有四种可能性,采用列表枚举法,不容易遗漏解题的可能性。

    例题三:一篮子苹果共有58个,从篮子中拿走多少个,剩下的苹果可以平均分给9个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肢解题干可以得出这道题的问题在于剩下的苹果数量可以被9平分。这类型开放型思考题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给学生渗透数学中的转换思想,培养学生在想到一种可能性的情况下,继续思考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的解题能力。对于这道题来说,54这个数学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但不能让学生的思考过程就在这里停滞,要引导他们考虑,除了54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54这个数字是不是最佳的解题答案。在回复问题时,学生应该怎么梳理答案,让问题的解题思路更清晰、更有逻辑地呈现在教师面前。

    二、结论开放型数学题解题策略教学

    结论开放式数学题,顾名思义,这种类型题目的结论是开放的,问题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在于已知条件的组合、题目构建的解题情境存在着多种的可能性,对于这类型问题的教学关键则在于教导学生如何自圆其说,对解题过程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分析。结论开放式问题的优点在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只要正确运用已知条件得出的结果就是正确的,学生的思维不会受到限制,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解题;难点则在解题可能性太多,导致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容易扰,使学生在组织答案时,出现逻辑混乱,表述不清等问题。

    例题四:老虎和狮子都住在森林里,且老虎家和狮子家相隔并不远,老虎家离森林大剧院450米远,狮子家离森林大剧院550米远,求问:老虎家和狮子家大概相距多远?在讲解这道题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题目主角换成自己和同桌,题目已知条件就可以转换为:我住在离学校450米远的地方,而同桌住在学校550米的地方,问题就变成我和同桌相距多远?转换题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学校、同桌家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存在怎么样的可能性。然后教师再用图形来将该题转换成图形模式,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剖析题意,帮助学生在图形的基础上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提出正确的解题方案。基于转化了题意的直观图形,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自己家、同桌家和学校这三个地方在同一条直线会怎么样?若是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又会怎么样?即使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可能出现不一样的位置关系,这对我们估算空间距离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就是题目最后的问题怎么理解,大概相距多远,是要给出什么样的答案。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旨在让学生建立清晰的解题思路,学会用转换的数学思想应对和解答问题。

    跳远教案 篇13

    高中跳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

    2. 掌握正确的跳远姿势和技术要领;

    3. 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学习正确的起跳姿势和技术要领;

    2. 掌握跳远的起跳、飞行和着地动作;

    3. 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

    1. 跳远训练场地和设备;

    2. 筹备相关教学工具;

    3. 准备教学课件和学生学习资料。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Step 1: 引入

    通过介绍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事例,激发学生对跳远的兴趣。

    Step 2: 知识传授

    1. 解释跳远的定义和规则;

    2. 介绍跳远的技术要领。

    Step 3: 演示和示范

    老师进行跳远的示范,让学生观摩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Step 4: 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基础动作的练习,如起跳、落地等,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二课时:

    Step 1: 复习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基本动作要领。

    Step 2: 知识传授

    1. 介绍跳远中最重要的步骤——起跳;

    2. 介绍起跳时各个部位的力量和协调性要求。

    Step 3: 演示和示范

    老师进行起跳的示范,让学生观摩掌握正确的起跳姿势和技术要领。

    Step 4: 练习

    学生进行起跳的单独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

    第三课时:

    Step 1: 复习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起跳姿势和技术要领。

    Step 2: 知识传授

    1. 介绍跳远的飞行动作要领;

    2. 介绍跳远中如何保持平衡和稳定。

    Step 3: 演示和示范

    老师进行跳远的飞行动作示范,让学生观摩掌握正确的飞行姿势和技术要领。

    Step 4: 练习

    学生进行起跳和飞行动作的综合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

    第四课时:

    Step 1: 复习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飞行动作要领。

    Step 2: 知识传授

    1. 介绍跳远的着地动作要领;

    2. 强调跳远中的注意事项,如正确的身体姿势和着地方式。

    Step 3: 演示和示范

    老师进行跳远的着地动作示范,让学生观摩掌握正确的着地姿势和技术要领。

    Step 4: 练习

    学生进行起跳、飞行和着地动作的综合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表现,评价他们的进步和掌握程度,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跳远比赛,提供更广阔的锻炼平台。

    注:以上只为教案的简要示例,实际教案应根据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需要进行细化和详细规划。

    跳远教案 篇14

    【高中跳远教案】

    主题:提高高中学生跳远技能的教学及训练计划

    一、引言

    跳远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对于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跳远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坚持和团队合作精神。本教案将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跳远训练计划,以提高高中学生跳远的技术水平和竞技力。

    二、目标与方法

    1. 目标

    - 提高学生的跳远技术水平;

    - 培养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身体素质;

    -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方法

    - 理论授课:学习跳远的基本知识、技术要领以及注意事项;

    - 示范示教:通过展示跳远的正确动作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跳远技术;

    - 练习训练: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巧;

    - 模拟比赛:定期组织模拟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心理素质。

    三、教学计划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2周)

    - 学习跳远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

    - 进行基本的热身运动,如慢跑和伸展运动;

    - 学习站姿起跳和跳远着地动作,进行反复练习;

    - 分组进行跳远示范性训练,并进行集体讨论和总结。

    第二阶段:技术训练阶段(4周)

    - 通过示范示教,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跳远的技术要领;

    - 进行跳远技术训练,包括起跳、中段、着地等全过程的训练;

    -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和反思,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 分组进行技术训练和单项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6周)

    - 加大训练强度,提高训练频次和训练时间;

    - 开展专项力量和爆发力训练,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

    - 组织模拟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心理和应对能力;

    - 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第四阶段:综合训练与总结(2周)

    - 继续进行技术和体能的训练,继续提高学生的水平;

    - 组织综合比赛,评选出跳远项目的代表选手;

    - 进行跳远技术的总结和回顾,学生进行个人心得分享;

    - 做好教学总结与反思,为后续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

    四、教学手段与评价

    1. 教学手段

    - 理论讲授与示范:通过PPT讲解和示范动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跳远技术;

    - 练习训练与模拟比赛:通过集体训练和模拟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 个别辅导与反馈: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辅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突破瓶颈。

    2. 评价方法

    - 跳远技术评价:通过对学生跳远技术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起跳高度、着地姿势等;

    - 身体素质评价:通过测试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指标,评价学生的训练效果;

    - 综合能力评价:通过模拟比赛和实际比赛,评价学生的竞技能力和心理素质。

    五、教学保障与资源

    1. 教学保障

    - 充足的教学时间和场地;

    - 优秀的教师和教练团队;

    - 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2. 教学资源

    - 田径场地和跳远设施;

    - 跳远教学材料和视频资料;

    - 其他相关的教具和辅助器材。

    六、结语

    跳远作为一项重要的田径项目,对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和训练计划,高中学生可以在跳远项目中锻炼身体、培养毅力和竞争精神。希望本教案能够为高中跳远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学生的跳远水平和运动素质。

    跳远教案 篇15

    关键词:体育中考;多元化评价;初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06

    体育中考是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当前学生体质整体现状和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制定的一项考试制度,其主旨在于通过应试的形式来激励学生树立现代体育意识,培养体育习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引起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关注和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为社会发展培育更多合格的人才。[1]目前,各地区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有相关的体育中考方案,并将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此举让体育中考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也对现今初中学校体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开展体育中考以来,体育中考方案不可避免地对初中体育教学形成强烈的导向作用,每一次体育中考方案的调整都将导致初中体育教学在某种层面上的变革。历经了多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和积累,体育中考方案逐渐完善和合理。特别是对体育中考成绩进行多元化评价方案的提出和实施,使其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产生积极且科学的导向与促进。

    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教研改革上也一直稳步向前。本研究通过对2013年度广州市体育中考方案引入多元化评价后初中体育教学进行理论探讨,试图解读本次方案调整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和有益成效。

    1   广州市体育中考新方案中体育考试评价的多元化

    1.1 2013年广州市体育中考政策调整

    在每分必争的升学考试中,纳入中考成绩后的体育中考往往可能改变考生的命运,因而2012年12月4日出台的2013年广州市体育中考新方案立即牵动了十一万多考生的神经。[2]

    根据《二〇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方案》)此次考试政策较之前作相应调整:首先,考试分值结构进行调整。体育中考划分统一考试与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两个部分,总分为60分,其中,统一考试40分,体育素质综合评价20分。其次,考试项目调整。考试项目调整为必考项目(女子800米跑、男子1000米跑)加选考项目(立定跳远、三级蛙跳、一分钟跳绳、投掷实心球、推铅球,五选一)。必考项目变短跑为中长跑,选考项目由之前的10多项减少为“五选一”,考核更加强调体能和跑、跳、投等基本能力的训练。此外,项目评分标准调整。今年各考试项目的评分标准由原来的满分120分改为满分100分。[3]

    1.2广州市体育中考体现评价多元化

    由广州市教育局下发《新方案》和稍后出台的《二〇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我们可以明显地觉察到新的体育中考在考试评价方式上所做的重大调整。评价变片面的“终结性评价”为更为科学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其中,终结性评价:1.必考项(女生考800米跑、男生考1000米跑)占20分;2.自选项(五选一)占20分,共40分。过程性评价:1. 体育课成绩10分。2. 体育运动技能7分。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3分。[4]

    多元化评价模式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现出素质教育全面性、基础性、个体性和主体性的特点。[5]此次体育中考评价方案正是认识到之前的不足,一改此前以中考成绩决定一切的一元化评价的做法,从综合素质评定、学业水平测试、中考科目考试三方面对学生的体育成绩实行综合考核的多元化评价。

    2   体育中考多元化评价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2.1重新正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

    新的体育中考方案所提出的多元化评价模式,打破了以往仅以一次考试成绩衡量学生体育优劣的做法,过程性评价的加入,让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地位重新得到重视。依据《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初中体育课成绩占体育中考成绩10分。2013年根据初二年级体育课成绩给予评分,满分为10分。自2014年起计算初一、初二年级体育课成绩各5分。

    首先,这一分值的出现更为公平地将中考成绩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公正、现实、人性化。它杜绝了以应试为导向,不重视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而将体育课直接简化为应试指导的现象。不以竞技体育的评价体系来左右体育课堂教学,让体育课回归到“健康第一”的科学途径上,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6]身体素质出色的学生不能因为运动成绩出色而忽略体育课,体质条件不突出的学生也能通过按时出勤、认真学习和锻炼获得分数。

    其次,新调整的项目和评分比例使体育课教学更为重要。必选项目的中长跑相对于以往的短跑来说,对体能和心理品质要求更高,需要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来掌握技巧、积累经验、锻炼意志。自选项目逐年减少至5项,对学生的体育基础素质和技能要求的结合要求更高,使课堂教学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过程性评价中的“体育运动技能”项设定为7分。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教体艺厅〔2011〕4号)及相关实施方案,对一些运动技能进行测试,合格得7分,不合格得4分,没有参加测试者得0分。项目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游泳、跳绳等8项。2013年只测试1项,从2014年起测试2项运动技能。基本运动技能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 2.2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增强

    体育锻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次性进行的几项运动成绩测试也并不能就此决定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否。体育中考方案的改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为主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并强化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从理论上说,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个理想途径。这一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地位彰显的同时,也使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展露无疑。

    从终结性评价内容看,必考项目变短跑为中长跑,日常锻炼积累因素大于个体天赋差异;选考项目由之前繁杂的选项变成立定跳远、三级蛙跳、一分钟跳绳、投掷实心球、推铅球等“五选一”,这些项目是跑、跳、投和技能习得较为紧密的选项,课外练习十分必要。从省内媒体的采访中,可以看到相关专家对此也持有相同的意见。[7]

    从过程性评价内容看,“体育运动技能”要求从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游泳、跳绳等8项中选测,这些项目非常适合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并且,《新方案》和《实施意见》关于“体育运动技能”规定:在初中阶段代表学校运动队参加区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区级比赛前三名或市级比赛前六名或省级以上比赛前八名的学生,在提供秩序册、成绩册、奖状等证明材料基础上,可直接获得7分。这将会极大地刺激并鼓励学生的体育比赛参与。关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3分,及格以上得3分,不及格得0分。2013年只计算初三年级成绩,从2014年起要计算初中三年的成绩。要想拿到这3分,教师和学生恐怕都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和平时体育锻炼。

    可以说,中考方案多元化评价的出现,有力地解决了“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运动技能与发展体能相结合”。[8]这与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完全契合。

    2.3全面促进学校体育的教学成效

    从以往经验看,单一的只重视结果的教学评价常常给教师和学生双方都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教学成效。教师迫于“应试指挥棒”形成的压力,在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中时时放不开手脚,无法将提高学生成绩和开展积极教学合二为一。只重视学生知识领域变化,而忽视情感领域、学习技能的变化。这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就是偏重于体育技能的传授,但忽略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心理健康的培育和锻炼意识的形成。[9]而学生也很难将自己的运动参与兴趣与中考成绩提高做到相得益彰,喜爱体育却厌恶体育课。

    新中考方案多元化评价的调整,让教师的注意力从原本单纯的应试中解脱出来,给了他们更高的教学要求。由于需要对整个初中阶段的学生体育素质综合评价,教师将注重学生的全面体育表现,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客观、详实地记录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以此为依据形成学生阶段性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与将来的毕业、升学挂钩。这种过程性评价符合课改的要求,可以通过它对学生初中三年的体育学习、锻炼有一个较客观、全面地了解,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情感态度和心理健康的评价。[10]多元化评价令学生不必再有因一次考试结果而决定成绩的担心。无论身体条件如何,都必须认真地参加体育学习、身体锻炼,同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取用来应试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学、运动参与、体质锻炼多位合体,去除了考试的偶然性,促进了学生身体、心理的双重健康。可见,体育中考多元化的评价无论是对教学主导的教师还是对教学主体的学生来说都具备积极的意义。

    3   结论

    2013年开始实施的广州市体育中考新方案是广州市相关部门经过长期调研和深思熟虑后得出的,它通过对考试项目调整、减少选考项目、增加体育素质综合评价等,对考生体育中考实行多元化评价。这种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模式,消除了以往以一次考试决定考生命运的弊端,使学校体育得以摆脱应试束缚,重新回归到“健康第一”的正确路径,与体育课程改革方向相吻合。在此导向下,初中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地位将受到正视和尊重,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比赛将备受关注,学校体育的教学成效将得到全面提高。希望每位从事初中体育教学的工作者都能对此保持足够重视,抓紧进行学习和探究。

    参考文献:

    [1]  杨贵仁,盛志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2.

    [2]  邓仲谋。中考体育四变,个个牵动人心[N].广州日报,2012-12-05:8.

    [3]  广州市教育局。二〇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EB/OL]. 广州市教育局,_21423.htm.

    [4]  广州市教育局。 二〇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实施意见[EB/OL].广州市教育局,_22011_105.htm.

    [5]  魏鹏飞。 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3):111.

    [6]  黄海镝。 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5):76-77.

    [7]  李珍。广州中考体育新政:中长跑标准略低于京沪羊城晚报[N].羊城晚报,2012-12-12:B6.

    [8]  翟晓玲。 体育中考有关问题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94.

    [9]  黄志飞。 北京市海淀区示范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10.

    【跳远教案(汇总15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