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农业的分布相关教学方案
  • 第农业的分布相关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3-07

    【www.jk251.com - 农业方案】

    作为初中老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每一位初中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优秀的初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第农业的分布相关教学方案》,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地位和分类

    2、知道种植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农作物。

    3、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分布和主要牲畜。

    4、知道我刚渔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

    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农作物

    【教学用具】

    各种教学挂图和投影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引入:前面学习了我国自然方面的知识,今天开始学习经济方面。

    2、读课本68页插图,找出农业的定义和分类,注意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讲述:农业是通过人工培育和饲养动植物获取产品的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板书:一、农业与我们

    我们最熟悉的是那种农业呢?

    板书:二、种植业的分布

    读图找出我国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和主要的农作物。

    总结: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北方和南方。

    列表总结南北地形、熟制、农作物等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读图找出我国四大牧区和典型的牲畜。

    板书:三、畜牧业的分布

    讲述:我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其中后者占主要地位。

    读图找出我国的三大林区,区分那个的天然林区,那个是人工林区。

    板书:四、林业的分布

    讲述:我们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的山区,最大的是东北林区,其次是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

    读课本找出我国的渔业的分布地区,记住我国最大的渔场。

    板书:五、渔业的分布

    我国的海洋渔业集中于东部沿海,淡水渔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总结:我国的农业种类丰富,产量巨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结合自己的体会,同学们讲述自己对于种植业的了解,如主要的农作物,一年几熟等。

    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一线,了解两侧农业的不同。

    再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和典型农作物。

    在图上找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和各自的优良牲畜。

    读课本找出林业的主要产品和我国三大林区的分布地区。

    找出渔业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作业设计】

    列表比较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地区和主要农作物

    Jk251.coM编辑推荐

    第黄河教案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

    2、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3、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重点】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

    【教学用具】

    黄河水系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系图,组织学生活动

    讲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呈一个巨大“几”子,蜿蜒于我国北方大地。

    (提问)为什么不称黄河第二大河,而是第二长河。

    总结:黄河的概况是本节一个考点,要结合水系图在图上找出位置,记住名称。并且和长江做对比记忆。

    读46页课本阅读材料,看说明了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活动,“地上河”主要出现在什么河段,泥沙主要来自什么河段。含沙量大的原因有几个。

    讲述: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是滥砍乱发造成植被破坏。

    板书:一、我国第二长河

    1、黄河概况

    2、含沙量大的原因

    (转承)我们应该怎样对黄河进行利用呢?下面学习治理和开发。

    阅读48页第一自然段,找出在不同的河段进行什么措施治理黄河。重点记住治理黄河的关键和重点。

    讲解: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而治理的重点就是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这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读黄河水电站分布图,找出龙羊峡和三门峡,小浪底水电站,分析其位置。

    总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一条“害河”,它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水能。也带来了洪涝,凌汛和断流等灾害,我们要趋利避害,使它真正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分成3个小组,分别找出发源地和入海,主要支流和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各组派代表去黑板上指出。

    对照上一节的主要河流表,得出,黄河只是长度第二,流量较小,因此是第二长河。

    两个材料都说明了黄河的含沙量大。

    通过阅读四个水文站的含沙量,知道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地上河主要出现在下游河道。

    阅读三副景观图,知道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也有人为方面。

    对比长江的措施,阅读课本,分析得出上中游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黄河上的水电站集中分布在一、二阶梯和二、三阶梯的交界处,这里落差到,水能资源丰富。

    【作业设计】

    描画黄河水系图,标出需要掌握的地理事物。

    12.3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1)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能说出频数、频率的意义,知道频数与频率都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2.经历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重难点]正确理解频数、频率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数学实验室”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学校举办“环保节”,要求每班选出1名“环保小卫士”,选举办法如下:(1)民主提名候选人,全班同学举手表决,得票数较多的前3名为正式候选人:(2)在统一发放的白纸(选票)上,各自写上你认为应当选的1名候选人名字:(3)将选票投入投票箱:(4)由全班推选的3位同学分别唱票、监票和记录统计:(5)根据统计结果,得票最多的同学当选为“环保小卫士”.二、概念1.频数: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2.频率: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议一议:1.选举“环保小卫士”用的是哪种调查方法?2.每位候选人得票的频数指的是什么?3.每位候选人得票的频率指的是什么?4.你认为.通过选举产生“环保小卫士”与指定某同学为“环保小卫士”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练习:练一练.三、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频数与频率是同一概念,且有时结果一样.()(2)在数l、2、3、2、1、2、3、2、2、1、2、3、2、1、2、1中“2”的频数是8,频率是()2.在数字l241421235623412141中,“1”出现的频数是______,“2”出现的频数是________,“4”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3”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3.下表是某班学生在一次身高测量中得到的统计结果:请回答:(1)这个班总人数是_______人;身高______、_____人数最多,分别是______人、_______人.(2)身高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米、________米,他们分别是_______人、_______人.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_______米.4.历史上许多学者做过大量抛掷硬币的试验,请看下表:请你根据上表计算出正面的频率,根据计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5.下表是对某班5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的~次调查结果,根据表中已知数据填表:6.七年级某班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统计如下:如果80分以上(包括80分)定为成绩优秀,60分以上(包括60分)定为成绩及格,那么,(1)在这个班级的这次成绩统计中,成绩不及格的频率是多少?(2)成绩及格的频率是多少?(3)成绩优秀的频率是多少?[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第29课推敲教案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来源:中.考.资.源.网]

    ()

    2、回答题(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图,说说图意。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图上的内容。(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诗,读一读。

    (4)小结:深夜访友不曾遇,以诗赠友情谊深。这是故事的发生。

    3、回答题(2)

    (1)指名回答。犹豫什么?

    (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贾岛。

    (3)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

    (4)演一演。

    指导:贾岛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

    指名当导演,当贾岛,当群众。

    演后评议。

    (5)小结板书: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4、回答题(3)

    (1)指名回答。

    (2)介绍韩愈: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3)出示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4)小结: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导:韩愈说什么?怎么说?

    贾岛说什么?怎么说?

    演后评议。

    (6)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5、回答题(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礼貌;衬托出宁静;响亮)

    (2)出示课文,齐读。

    (3)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学习第八小节

    1、说说对贾岛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总结推敲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2、练一练

    (1)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换成“找”行吗?为什么?

    (2)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依仗队中。“闯”换成“走”行吗?为什么?

    五、课外探究

    1、将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师提供剧本。

    2、探究一下《题李凝幽居》的诗意。

    新标Unit第时相关教学方案


    第三课时(sectionb1a----2b)

    stepⅰ、game

    1、把挂图挂在黑板上,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四人一组。

    2、拿下画,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写出画上所学过物品的单词。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朗读所记下的单词。

    4、哪组记得单词最多,哪组获胜。

    stepⅱ、

    1、小组操练句型whereisthebook?

    it’sonthedesk。

    2、打开书本,完成1a

    stepⅲ、listening

    听录音,完成2a、

    stepⅳ、listening

    将听力内容展示出来,学生耕读录音

    stepⅴ、

    学生单独完成2b,然后核对答案。

    单元第自然环境教案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部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知道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和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

    2、了解西部丰富的资源,掌握主要的资源的分布地区。

    3、培养热爱西部,关心西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西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2、教学难点:西部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对于发展经济的利与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展示西部地区石林、盐湖、沙漠的图片。今天我们走进一片神秘而富饶的土地,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

    展示西部地区行政区划图

    学生活动:找出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总结: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新藏青陕内蒙古,云贵桂宁甘渝蜀。

    展示我国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

    学生活动:(1)找出西部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和盆地。

    (2)找出西部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干湿地区等。

    (3)讨论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讲述:西部地区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这些为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板书:一、复杂的自然环境

    1、位置和组成

    2、复杂的自然环境

    展示西部地区主要自然资源占全国的比重图。

    讲述: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但是也有有利的方面,就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如矿产资源,水能等都远远多于东部地区,这成为发展经济的一个增长点。

    学生活动:(1)回忆长江、黄河的水能,讨论我国水能的分布地区。

    (2)根据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图,填写67页表格。

    总结:西部地区水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川、渝、云、贵、藏等地,就河流来说,主要集中于长江,雅鲁藏布江和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如钾盐几乎全部在西部地区。

    板书:二、丰富的资源资源

    1、水能

    2、矿产

    转折:西部地区不但常规能源丰富,新能源也很多,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西藏地区的太阳能和地热,西北地区的风能,都在积极开发。

    学生活动:阅读68页材料,了解西部地区新能源的分布。

    板书:3、新能源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西部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知道了其自然环境对于发展经济既有有利的方法,也有不利方面,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尽量地趋利避害。

    板书设计:

    一、复杂的自然环境

    1、位置和组成

    2、复杂的自然环境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1、水能

    2、矿产

    3、新能源

    第讲物质的组成导学案相关教学方案


    第11讲物质的组成考情分析考点内容年份题型题号分值考查方式1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填空及简答题29(5)1以开放性题的形式考查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所表示的意义2化学式的书写及读法、意义选择题4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化学用语的书写选择题3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化学用语的书写选择题2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化学式表示的意义3化合价及应用选择题6(c)0.5以选择题中一个选项的形式考查化合价的判断4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选择题5(c)0.5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纵观近几年河北中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为主,占试卷分值约为3分左右,化学式及化合价是本课时复习的重点。预计XX年河北中考中元素的分类、物质的组成及化合价的应用题仍是考查测重点,有关化学式表示意义的试题可能会出现。纵观近几年河北中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为主,占试卷分值约为3分,化学式及化合价是本课时复习的重点。预计XX年河北中考中元素的分类、物质的组成及化合价的应用仍是考查的重点,有关化学式表示意义的试题可能会出现。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1.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___(即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1)性质:①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它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分子或原子;②元素只讲______,不讲______;③化学变化中,元素的______和______保持不变。(2)分类:元素可分为______元素、______元素、________元素三大类。(3)含量:①在地壳中,______最多,其次为硅、铝、铁等元素。②在空气中,______最多,其次是______。③在生物体细胞中,______最多,其次是碳、氢元素。(4)书写: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就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5)元素符号的意义①宏观:表示一种______;如o表示氧元素。②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________;如o表示氧原子。③金属、稀有气体和部分非金属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如na、he、s。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原子元素定义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区别①原子是微观概念,既可以论种类又可以数个数。②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铜由铜原子构成)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论数目。②元素组成物质(例: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联系①原子的________决定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____________决定了元素的性质。③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同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________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每—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此外在元素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如图中“11”表示________,“na”表示________,“钠”表示________,“22.99”表示____________。②每一横行: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③每—纵行: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式的书写及读法、意义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2.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分类意义实例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微观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③表示物质的1个分子构成如:表示2个水分子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3.化学式的读写物质类型化学式的写法化学式的读法单质金属__________________铁—fe元素名称:铁稀有气体氦气—he“某气”:氦气非金属固态硫—s元素名称:硫气态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表示分子中________的数字。如:氧气—o2,氮气—n2,氢气—h2“某气”:o2—氧气化合物氧化物氧元素符号在____,另一种元素符号在____。如co2、fe3o4等从右向左读作“氧化某”或“几氧化几某”:co2—二氧化碳,fe3o4—四氧化三铁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金属元素在____,非金属元素在____(金左非右)。如:nacl、ki等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如:nacl—氯化钠化合价及应用1.化合价的一般规律:(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①氧元素通常显________价,氢元素通常显________价;②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________价,非金属元素显________价;③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____。(3)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2.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1价k、na、h、ag、nh+2价ca、mg、ba、zn、cu-1价cl、oh-、no-2价o、s、so、co3.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一定的区别:化合价离子表示方法用+1、+2、-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1”不省)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1”省去)实例、na+、cl-、oh-、ca2+联系与区别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电荷通常在数值上相等,位置不同,正、负号的写法不同【归纳总结】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可简记为:头上长着化合价,离子右肩挎数码(相机)。有关化学式的计算解题时要抓住两个关键量,即相对原子质量和各原子个数。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____________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在化合物ambn中,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温馨提示】(1)元素符号与数字之间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须用“×”号,元素符号之间在计算时须用“+”号;(2)化学式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其个数,计算时可先求出一个原子团的相对质量,再乘以其个数。2.求物质中各原子或离子个数比【温馨提示】查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如在计算cu2(oh)2co3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时,不能与元素的质量比混淆而写成m(cu)∶m(o)∶m(h)∶m(c)=(64×2)∶(16×5)∶(1×2)∶(12×1)=64∶40∶1∶6。3.计算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根据化学式先计算出物质中所含元素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依据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列出比例式,再化简成整数比值。在化合物ambn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由于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要注意解题的格式,如在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时,不能写成2n∶4h∶3o或n2∶h4∶o3,要写成m(n)∶m(h)∶m(o)。4.计算纯净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先根据化学式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再算出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其数学表达式为某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化合物ambn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点1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河北)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的一格,请写出从中获取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从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左侧数字代表原子序数(或质子数),右侧符号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为元素名称,据此可判断元素是否为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在该格的最下面,但其单位不是克。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包含的信息有: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知道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知道表中每一个标注所代表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保定二模)“善存”片富含维生素及钾和镁等,钾和镁指的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2.(·滨州)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相同的一组是()a.氯、碳、钙、铜b.氢、汞、铁、银c.钠、镁、氧、氮d.锰、硫、锌、钡3.(·烟台)科学家研制出以锶原子为钟摆的“晶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准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甲乙a.sr为金属元素b.乙图中x=2c.锶原子的质量为87.62gd.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命题点2化学式的书写及读法、意义(·石家庄桥西区基模)亚油酸(c18h32o2)具有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及油脂的作用。下列有关亚油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亚油酸属于氧化物b.亚油酸由三种元素组成c.每个亚油酸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d.亚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g思路点拨:氧化物的特点为“一物两素氧元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不能由分子构成;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把握。(1)“质”的方面:包括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一般有以下五种模式: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②物质是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④物质中原子个数比为右下角的数字比;⑤一个分子是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强调个数,原子再强调个数。(2)“量”的方面:①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注意单位不是g;②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注意不是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比(表示原子个数比);③该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4.(·乐山)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h2o2b.纯碱:naohc.硫酸铝:also4d.氯化铁:fecl25.(·唐山路北区三模)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能破坏面粉中叶酸等微量营养素,增加人的肝脏负担,过氧化苯甲酰的化学式为c14h10o4。下列关于过氧化苯甲酰的说法错误的是()a.过氧化苯甲酰中含有1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b.过氧化苯甲酰属于有机物c.过氧化苯甲酰由三种元素组成d.过氧化苯甲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4%命题点3化合价及应用(·石家庄市内四区毕业联考)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a.+1b.+2c.+3d.+4思路点拨: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为零,按“标已知、设未知、列式子、和为0、解出来”的步骤解答即可。解此类题的依据是: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解题的关键是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当判断元素的化合价时,有时题中未给出物质的化学式,正确写出化学式也是解题的关键。6.(·承德一模)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冶炼金属钨所用的白钨石中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的化合价为()a.-6b.+4c.+6d.+77.(·重庆b卷)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笑气的化学式为()a.n2b.n2oc.n2o3d.no2命题点4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石家庄十八县基础摸底联考)尿素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高效氮肥,它的化学式为co(nh2)2。尿素化学式:co(nh2)2净重:50kg/袋含氮量:45%化工集团公司(1)尿素co(nh2)2是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3)每袋商品尿素含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kg。(4)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5)某化工公司生产的尿素外包装标签如图所示,该尿素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按一级品出售[市售尿素中,co(nh2)2含量在96%以上为达标一级品]。思路点拨:尿素co(nh2)2是由c、o、h、n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4+2)×2=60。根据商品标签可知,每袋商品尿素含氮元素的质量为50kg×45%=22.5kg。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60×100%=46.7%。每袋商品尿素中co(nh2)2的含量为45%/46.7%×100%=96.4%,故可按一级品出售。解题时要抓住两个关键量,即相对原子质量和各原子个数。8.(·扬州)肉桂酸的分子式为c9h8o2,下列关于肉桂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3种元素组成b.相对分子质量为19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c、h、o的质量比为9∶8∶29.(·石家庄桥西区联考)氨基酸是形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某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9,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73%,则一个该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个数为()a.1b.2c.3d.4第11讲物质的组成一、选择题1.(·无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ob.alc.sid.fe2.(·泰安)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成分有碘-131和铯-137等。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3.(·雅安)偏钛酸钡(batiox)因其显著的“压电效应”而广泛应用于超声波发生装置中。已知偏钛酸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其化学式中x的数值是()a.1b.2c.3d.44.(·唐山路北区二模)如图所示的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元素原子序数是12b.镁原子的核内有24个中子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d.镁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显+2价或-6价5.(·宜昌)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读法错误的是()a.fecl2读作氯化铁b.mgcl2读作氯化镁c.agcl读作氯化银d.alcl3读作氯化铝6.(·厦门)含硫元素物质间发生转化:sso2so3h2so4al2(so4)3,其中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邯郸二模)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有机物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1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8.(·泸州)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元素namg①sip②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234567原子半径(10-10m)1.861.601.43③1.101.020.99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1+2④+4-4+5-3⑤+7-1a.⑤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b.③处的数值介于1.10和1.43之间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13,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二、填空及简答题9.(·山西)(1)用化学用语填空:氢元素________;2个氢分子________;氢离子________;碳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2)“老陈醋”是山西特产,其中含有3%~5%的醋酸,醋酸也称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ch3cooh表示的意义有:①________;②ch3co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10.(·济宁)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1)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分子________;(2)由一种原子形成的两种不同离子________;(3)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分子________;(4)含有两种原子的两种不同离子________。11.(·株洲)混盐一般是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如ca(no3)cl。漂白粉中有一种混盐caocl2(其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1)已知caocl2中的一种酸根离子是次氯酸根离子(clo—),则另一种酸根离子对应的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若将该混盐改写成如ca(no3)cl的形式,其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___。(2)在ca(no3)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12.(·南京)物质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1)请你仿照下表中的示例,找出co2、ch4、c2h2(乙炔)、c2h4(乙烯)这四种气体之间存在的另外两个规律并排序。规律排序示例:标准状况下,密度由大到小co2、c2h4(乙烯)、c2h2(乙炔)、ch4(2)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a.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b.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h4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13.(·兰州)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请计算:(1)c7h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2)c7h5o2na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3)14.4g苯甲酸钠中含有钠元素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1讲物质的组成考点解考点11.核电荷数质子数(1)种类个数种类质量(2)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3)氧元素氮元素氧元素氧元素(5)元素一个原子2.化学变化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3.(1)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或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考点2水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个数右左左右考点3-2+1正负00考点41.相对原子质量3.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0%a的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对分子质量×100%各个击破例1碘的原子序数是53(或碘属于非金属元素)例2b例3c例4(1)四(2)60(3)22.5(4)46.7%(5)可以题组训练1.d2.a3.c4.a5.a6.c7.b8.a9.a整合集训2.a3.c4.a5.a6.a7.b8.d2hh+co3(2)①醋酸②40%(1)o2、o(2)fe+、fe+(3)h、h(4)so、so(1)hclca(clo)cl(2)+5(1)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c2h2、c2h4、ch4、co2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总数由多到少c2h4、ch4、c2h2、co2(2)c13.(1)144(2)21∶8或84∶32(3)14.4g××100%=2.3g

    第3课留学巴黎教案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小结: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执著音乐艺术追求而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介绍作者,出示课题)1.作者介绍:冼星海(19xx年--1945年)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原籍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创作有《游击军》、《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2.检查字词:(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奢望西崽琐屑迷惘穷拙(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衣寇楚楚()走头无路()(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琐屑:迷惘:忌刻:流离失所: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留学巴黎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写的?2.读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交流总结:(一)为艺术而留学巴黎。(二)在巴黎的艰辛生活。(三)创作《风》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四)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归国。三、研读,讨论:1.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2.冼星海取得了那些成就?3.冼星海为何拒绝留在巴黎?交流总结:四、体验与反思: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五、拓展延伸:名言:1.讲述自己积累的刻苦求学的故事。2.请写一句关于立志的名言。六、教师出示名言和寄语: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教师寄语:胜利是我们的果实,困难是我们的对手,失败则是我们的引导者。我们要随时随地的锻炼自己的意志。不要被它吓倒。要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困难无处不在,我们要有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高尚品格。相信自己,相信成功。切记,成功源于艰苦奋斗!教后记:

    地理教案-气温气温的分布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

    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气温的测定,主要讲解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气温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气温的变化,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主要从两个侧面说明,一是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时间,而是热、温、寒三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不同;气温的年际变化。

    气温的世界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温的“空间变化(即世界的分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学会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析的方法。注重从图上直接得出结论,将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

    1、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

    2、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

    3、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

    4、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响

    5、极值---局部最冷最热的地方

    6、人类对气温的影响,可以简单的讲解。

    为了避免单纯的灌输,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切忌教师不要直接给结论。

    对于“气温的测定”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温的测定”的学习,应该适当地补充气象观测的内容,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参观气象园中的百叶箱,实际读一读温度计,或利用投影等多媒体使学生对气温的测量方法(温度计安放的位置、观测时间的设定)、数值的采集与处理等有所了解,并进一步了解我们所说的温度是指一个时期内的平均温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观察,但是不要只告诉结论。

    关于“气温的变化”的教法建议

    关于“气温的变化”,主要讲解气温的时间变化,建议步骤如下:

    1、从学生的日常感受入手,一天中有冷热,一年中有冷热,为什么?(因为热量主要来于太阳照射)

    2、是否太阳一照射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立刻降低呢?(不是)

    3、出示动画,使学生明确大气温度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太阳的热量先传到地面然后到大气,有一个过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温不是12时而是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同样道理,一年中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时,而是稍有滞后,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最斜射的时候。如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4、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地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

    5、如何利用月气温曲线说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温特点呢?(热带、温带、寒带气温特征的描述)

    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教材分析

    气候是本章的关键性知识,也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知识。气候是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所以要掌握气候知识必须从天气入手。教材以天气预报为例,引出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这种处理形式,比较贴近社会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自然的揭示了天气与气候的共性与差异,即天气是对大气状况的定量描述,而气候是对大气状况的定性描述;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对于天气部分,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重点应放在使学生能够明确天气预报中各符号和数字的含义,能够从地理角度理解“天气预报”中各项内容的含义。

    这部分教材紧密结合实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教法建议

    建议将讨论法、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等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对于“天气”的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或多种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读天气形势图、听天气预报,考虑天气预报中包括的主要项目是什么?状况如何?教师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的基础上,给予指导订正。并及时反馈,使学生明确天气预报中各种符号和数字的含义,真正从地理角度理解天气预报各项内容的含义。

    关于“气候”内容较为抽象,在授课时教师可以采取下列步骤:

    1、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列举本地区的气候特征,如北京“冬天寒冷干燥,夏天高温多雨”

    2、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特征是如何得出来的?它与每一天的天气什么关系?”(是由多年的天气特征综合出来的)

    3、气候特征是否像天气一样经常会变呢?(不会,气候是定性的描述,比较稳定)

    4、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填表,以增加学生的印象。

    5、为了及时巩固,应给出一些天气与气候的实际内容让学生判断,以彻底区分这两个概念。

    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的绘制与分析

    【教学手段】

    录像:天气观测过程

    动画:大气的受热过程

    投影片:(1)气温观测数据;(2)日(周、月、年)均温的计算公式;(3)日气温曲线图;(4)三带气温曲线图;(5)等温线的画法;(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天气与气候中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气温、降水)

    (讲解)我们先来学习有关气温的内容。气温是如何测量的?

    (板书)一、气温的测定

    (天气观测的录像)包括百叶箱、温度计、观测时间和数据采集等

    (投影片1、2)一组观测数据,怎样计算出日均温?(生思考回答)。出示计算公式,验证学生回答及计算结果

    (提问)为什么一天中有冷热,一年中有冷热?(因为热量主要来于太阳照射)

    是否太阳一照射大气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立刻降低呢?

    (出示动画并讲解)使学生明确大气温度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太阳的热量先传到地面然后到大气,有一个过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温不是12时而是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同样道理,一年中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时,而是稍有滞后,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最斜射的时候。如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地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请将你的设想画出来(学生活动)

    (投影片3)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日均温,将二者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是气温曲线。你能画出一个地方一年的气温曲线图吗?(纵坐标用月平均温,横坐标从1月---12月)

    (提问)如何利用气温曲线说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温特点呢?

    (投影片4)课本P40图4.6,三地气温曲线图

    (学生讨论)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三个温度带的气温变化特征是什么?在语言叙述上有什么规律?

    (说明:因为温带的范围较广,所以接近热带或寒带地区的语言叙述冷热的程度有所不同)

    (承转)前面所学是气温的时间变化,而对于全球来说,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也是不同的。

    (板书)三、世界气温的分布

    (投影片5)图中各点表示年平均温度,请在这张图上画出13℃、15℃温度曲线(用平滑曲线连接气温值相等的点)

    (投影片6)此图表是世界不同地区多年的平均温度,图中气温相等的点连接的线就是等温线。我们借助等温线来研究气温的空间分布。

    (教师指导读图方法)分析等温线图,可以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逐步分析的方法。请大家讨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形成此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板书)教师讲解时可以举一些实例或参照课本的插图

    1、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位置(太阳)

    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海陆面积及性质影响

    3、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

    4、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响

    5、极值---最冷最热的地方

    6、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温室效应

    (反馈练习)夏季到青藏高原去考察,需要准备什么衣物?(棉衣,地势高寒冷)

    如果温度再升高,预测你所在的地区气候会有什么变化?

    赤道是全球温度最热的地方吗?

    南极和北极哪个更冷呢?

    (总结)通过以上学习可知,气温是随着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的。大气温度主要来于太阳,所以影响温度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位置,然后是海陆位置,再就是地势和洋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必须注意分清主次。这是分析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一种方法。

    【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气温的测定,主要使学生明确气温观测的方法和重要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参观,或建立简易的气象园进行实际的测量,没条件的可以看录像或图片。

    第二个环节是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时间变化的长短不同,有日、月、年变化,通过实际的计算,使学生明确三者计算的方法一致,看到的各图中的气温是平均值的连线。对于时间变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是使学生明确太阳是气温的来源,但地面是气温的直接来源。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个过程,设计动画辅助理解。明白这一点,对后面所学“地势越高,离太阳越近了,为何温度反而越低?”很有帮助。对于热温寒三带气温特征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从低纬到高纬,由热到冷,各种气温特点的描述有规律及差异,为后面学习世界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内容打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分析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等高线,所以并不难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的探讨。为了使纷乱的内容条理清楚,主次分明,教给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读图方法。同时利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利于学生思维的互相激发,培养学生的能力。为考察学生的理解情况,设计相关的反馈题。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注意了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注意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指导。每一部分绘图、读图、用图都是学生活动在先,教师指导在后,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教学手段】

    录像:天气预报

    计算机课件:(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教学过程】

    (引课出示投影片1)你能够从投影片中读出哪些内容?

    中央气象台城市天气预报:2002年05月28日20时至05月29日20时

    城市

    天气现象

    温度(0C)

    风向风力

    夜间

    白天

    最高

    最低

    夜间

    白天

    东京

    多云

    多云

    25

    16

    3

    3

    新加坡

    雷阵雨

    雷阵雨

    31

    24

    3

    3

    卡拉奇

    34

    27

    3

    3

    开罗

    32

    19

    3

    3

    开普敦

    小雨

    小雨

    12

    5

    3

    3

    莫斯科

    20

    7

    3

    3

    伦敦

    小雨

    小雨

    15

    10

    3

    3

    旧金山

    小雨

    多云

    24

    14

    3

    3

    纽约

    雷阵雨

    雷阵雨

    25

    16

    3

    3

    悉尼

    小雨

    17

    10

    3

    3

    (最高最低温度、降水与云、风力风向,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天气状况不同等)

    (模仿练习)请你仿照投影片内容作本地区的天气预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是否有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学生活动)(注意天气预报用语及与当时天气状况的基本吻合)

    (教师讲解)为了更好了解一个地区的天气状况,人们制作了天气图,在图中用各种符号和数字表示天气状况,你了解它们的含义吗?

    (天气云图投影片)(学生活动,说出图中任一城市天气预报)

    (常见天气符号与风向示意图投影片)在天气图中,为了更直观便捷地显示不同的天气状况,人们设计了一些符号(学生辨认,提醒学生注意: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天气预报中风力较小时一般不在图中表示)

    (承转)有一个广州人说他长这么大还没有看到下雪,你能很快地告诉他何时到何地能看到雪吗?(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任答,只要合理即可)为什么不看天气预报,你也能很快地告诉他呢?(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地方的气候是稳定的,是多年天气状况综合出来的,不必看每天的天气预报也可以推测到的)你能描述你居住地区的气候特点吗?(引导学生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这种气候特征在几年、几十年内会有很大的变化吗?它与我们前面所说的天气有何不同呢?请你完成下面表格

    (总结板书)引言天气与气候

    天气

    气候

    定义

    区别

    联系

    实例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可以看出,天气与气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反馈练习)课本想一想P38

    【设计思想】

    根据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以天气预报为例,使学生了解天气预报中包含的主要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世界天气为例,主要是使学生有全世界的观念,而且潜在的可以看出气温的分布是时间、空间的分布都有不同的。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进行模仿联系和天气预报图的读法训练,以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天气预报图,形成一种从地理角度解释天气现象的意识。

    第三个环节是从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入手,引入气候的概念及与天气的关系,因为后面才学到具体的气候知识,所以不要更多的讲解气候的内容,重点应放在明确天气与气候的关系,能够正确的辨别这两个概念即可。

    上述各个教学环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日常生活体验,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但是因为内容繁杂,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使学生产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板书设计】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引言天气与气候

    探究活动

    1.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观测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气象园地,使用常用的气象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将每天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请去过外地的同学描述对不同地区的天气的感受。

    2.上网查找与天气和气候相关的资料、图片等内容,写一些关于天气与气候的小论文

    3.分成小组,比赛看看那个小组会说、会解释的谚语、成语、诗句等多。

    测定一日(周)的气温

    分组观察:3—4人一组,每6小时记录一次,分别在每天的02、08、14、20是进行,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按实际情况可以减少,但最好有14点。

    方法:

    (1)将温度计立在室外太阳光不能直接晒到的地方(无条件的时候可以放在室内),高度与自己的眼睛相同。一天中分早、中、晚进行三次观测。其中,中午一次一定在14点(下午2点)时观测。将自己观测的结果与气象台的预报相比较。

    (2)求日均温和周平均温

    日均温=各时观测之和/观测次数

    周均温=一周各日平均温度之和/一周天数

    (3)做日(周)气温变化曲线图

    注意事项:记录温度数值要尽量准确,先读整数后读小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水银柱顶端处于同一平面上;不要将头、手或光源接近温度表的感应部分。

    【第农业的分布相关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