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案(集锦7篇)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15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案(集锦7篇)。

    基于您的需求,我们为您整理一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案”。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是教学过程中动态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之后您可能会有新的体验和想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案 篇1

    初中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大转变中,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强化创造意识的渗透,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创造人格与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富于创造的实践活动得以成熟和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无结论性、高度流动性和持续性的思维活动,能够清晰地勾勒和解决问题。这是打破常规的解决问题方法,重新结合已建立的情感体验,探索规律并获得新的思维结果的思维过程。例如某学生一反史学界对方伯谦临阵脱逃、最终伏法的定论,认为“方案”纯属冤狱,并通过旁征博引,自圆其说,得出“重新认识甲午战争中的方伯谦”这一观念。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思维到实践,最终演绎出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可见,在创造思维过程中,学生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拘于常规,突破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从史实的现象及本质中,剖析探索,寻找新切口,得出新的思维结论。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材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表现,是其他学习能力的基本保证。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不同方法和技能决定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培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第一,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知识获取的快速性、记忆的持久性、识别和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主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

    2、 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3.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标志着新中国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起来,成为炎黄子孙振奋精神、继续图强的强大动力;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 人民海军的建立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呢?请大家阅读课文。(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 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教师强调: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2 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

    3 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7页《中国人民海军》出访路线图,受人民军队的军威。

    4 根据67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5 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A.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能够装备自制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提升了提升了现代化装备水平。)

    导弹部队的发展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7页“导弹射程示意图”和《导弹小知识》,结合课本70页“自由阅读卡·百万大裁军”,了解“科技强军”的涵义:在新时代里,军队强大主要靠的是科技含量。

    1 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57年)

    2 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核反击)

    ·教师组织学生提前了解课本85——86页有关我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情况,指出: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向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课后习题

    1 完成课本69页“练一练”:应选A(50年代)。

    2 完成《历史填图册》19页各题。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暴 动,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2、通过学习武王伐纣这一战争的原因和经过,让学生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对武王伐纣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通过对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之所以迅速发展,是成千上万的奴隶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

    教学重点: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

    教学难点:分封制

    教法设计:

    因为本课相关资料较多,可让学生事先预习,以学生讨论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堂教学设计:

    一、武王伐纣

    1、纣王的暴 政

    建议教师让学生回忆夏桀的暴 政,使学生理解凡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违背人民意志实施暴 政的统治者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的。

    2、周国的强盛

    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周国强大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周的发展、强大是周人经过艰苦奋斗,和特别是重视人才的而得来的。

    3、武王伐纣

    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武王伐纣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捕捉故事中一些有效信息,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商汤灭夏桀的原因,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周胜商败的原因?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①商纣王的暴 政,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阵前倒戈。②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 暴统治,有利于历史的进步。③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重要标准。)

    二、西周政治、经济的发展

    1、周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区分周文王、周武王)、都城。建议教师给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础。

    2、分封制和等级制

    让学生带着[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诸侯?它们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阅读教材并加以讨论:学生能够回答出: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奴隶主的政权。周朝对建国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分封。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是:周天子是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即听王令,纳王贡,随王征,见王面)。其效果是:西周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⑵手工业的发展

    结合夏商农业和手工业状况,请同学比较并概述一下西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在学习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后,教师应结合教材指出西周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对奴隶的压迫和剥削之上的。(介绍《诗经》中《硕鼠》、《伐檀》)

    三、国人暴 动和西周灭亡

    1、国人暴 动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周厉王暴 政的并解释"国人暴 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名词后,可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在介绍完"共和行政"后,师生一起讨论"国人暴 动"对西周的影响。

    2、西周灭亡

    让学生讲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3、东周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建议教师结合西周、东周具体名称和地理位置,再次向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案 篇4

    中学历史教材大全

    三盛世主编

    巨变时代

    莱阳古六中心中学丛学清

    莱阳市豫豫中学赵树琴

    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智慧与创造力

    教科书解析

    本课程的内容是第二单元“国家的出现与社会变迁”的重点,是理解社会变革的重要一课。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开始。

    本课程主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巨变。通过铁耕工具和养牛技术的使用,都江堰的出现和商鞅变法的实施,展示了这一时期的变迁,凸显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本课是第七课《春秋战国之争》的续篇。春秋时期的变化促进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它具有了前后衔接的功能,为下一个单元“同国立国”铺平了道路。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学习了一些历史知识,但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而且,学生的知识积累有限,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历史知识储备较少。因此,学生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比较困难,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养牛的影响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2.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了解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2)流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商鞅和李冰的活动,了解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效果的影响。

    2.通过遵守《都江堰水利工程规划》,提高认识和使用图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都江堰的设计原理,体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了解商鞅改革的作用,树立改革促进社会发展的意识。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铁农具、养牛技术、都江堰、商阳改造等相关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采用观察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都江堰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李冰父子的伟大贡献,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运用归纳归纳法,启发学生综合分析商鞅变法等知识,加深对战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1)情景介绍,提出目标

    课堂根据实际问题创建情景。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在距离震中不远的都江堰市,有一座建于20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但几乎没有遭到破坏。这是什么水利项目?为什么战国时期会修建这样的水利工程?当时的社会状况如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八课——巨变时代。

    学生认真聆听,动脑思考,自由回答问题。课件显示主题并介绍新课程。

    课件展示学习木牌,学生认真记忆,思考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

    (2)自主合作,整理知识

    给学生展示阅读题:

    1.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社会变迁?

    2.观察《都江堰水利工程规划》,解释为什么建在这个地方,它是如何起到防洪灌溉的作用的?

    3.商鞅改革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4.商鞅的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5.我们国家的封建社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6.你欣赏李冰还是尚扬?为什么?

    先自学,自读课本内容,观察历史图集上的相关图片,梳理知识重点。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画出来,整理在笔记本里。

    问题

    2,

    4, 5,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来解决。

    课堂巡逻,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都江堰水利工程计划》的顺序和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是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指导学生评价李冰和商鞅时,要根据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来评价。

    (3)示范交流,精彩通话

    各组汇报结果

    1.课件展示图:《战国铁农具》、《战国锄头迷》、《铸铁农具图解

    图解》;《思考与思考》课后探究”。

    铁农具和养牛技术对生产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铁农具和牛的推广耕作技术显着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2.课件展示了“都江堰现状全景图”。李冰为什么要在此建都江堰地点?同学们观察讨论后,用图片讲解,并简要介绍都江堰。了解都江堰防洪灌溉的原理,感受它的伟大、科学和匠心。

    欣赏并讨论李冰石像和教科书第61页的诗句:“之前秦太守我知道,博宇不知道。”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年过去了。都江堰仍在造福人民。如此精湛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令人不得不佩服。世世代代,人们对??李冰的成就赞不绝口。

    3.指导学生排演历史短剧:商鞅变法

    第一幕:用文字打老官

    第二幕:李牧为信

    第三幕:商阳变法

    第四幕:往事的功过

    老师引导学生掌握人物的心理和语言,然后排练他们按角色,各组派代表上台表演。一个群体的表现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是由其他群体来评估的。教师注重指导学生的评价方法。

    4.战国时期有哪些变化?时代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铁农具和养牛技术的使用,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是生产的变化;封建地主农民的出现,商鞅变法,封建制度的建立,都是政治变革。引导学生总结时代特征——巨变时代。

    引导学生对知识大纲进行归纳总结,并在黑板上展示多媒体展示的设计。

    老师启发分析战国改革运动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得出战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

    自由提问:在本课中,您有什么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评价,教师给出总结性意见。

    (4)目标检测,反馈校正。

    学生独立做题,以测试他们对本课知识的学习情况。

    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未央说:“不以一种方式治理世界,国家就会被取缔。” ”

    (1)文中未央指的是谁?

    (2)请总结一下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

    (3)请分析这次改革的效果。

    参考答案:(1)商鞅。(2)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赏耕战战。建县

    (3)经济发展,国富强军,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2.战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国时期有哪些?时代特点是什么?

    自我反省,总结本课的得失。

    教师反思

    这门课的学习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为此我鼓励学生在课前检查材料、写课文、画挂图等,通过角色体验、表演历史短剧等方式,刺激吃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掌握了基础知识,进行了思维交流和碰撞,学生主导了学习活动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基本在师生互动中完成

    由于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缺乏老师的指导,学生们还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够积极,不够热情,不够深入。今后,要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民主的氛围,积极引导学生敢想敢说,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意见,每次讨论或表达自己的意见后,引导学生从自己不成熟的认识中得出一定的结论,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专家评论

    这一课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倡导新课程理念。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以大变革为基本线索,把握新知识与生活、社会热点的联系,实现了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的有机结合。课堂结构合理、准确。重点和难点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方法的应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广泛的课堂活动,并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对话氛围,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的进步。 ' 意识和能力。

    角色体验与教学内容融合得很好,但角色体验的设计和应用还不够。 必须面向所有人,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思考和体验,从而保证角色体验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案 篇5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摘要:素质教育目标要求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在轻松、幽默、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并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 反思

    有人说 “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所谓“贝多芬”(背多分)就是这样来的。学生背得多就能考得高分,这样历史课只是教师单一传授,学生机械地背诵,教和学也基本上变成了教师机械灌输和学生死记硬背了。

    对于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历史学习有兴趣,才会积极探索、敏锐观察、牢固记忆、丰富想象。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还应该注重教学反思,反思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指导教学,使教师找到更适合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都会使学生得到很大的激励,让他们对学习历史充满信心。

    一、从学生方面思考教学的实际问题

    多年来我经过客观冷静的思考,发现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好多学生不发问、不思考,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没有学生会提出问题,主动请求教师帮助解答。学生这样学习,是很难提高学习能力的。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日常教学对学生引导不足,没有打开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之门;二是学生认为历史就是“贝多芬”(背多分),根本不用思考。

    实际教学中,女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普遍低于男生。历史学科偏重记忆,女生应该更勤奋,记得更准确,但事实上毕业生的中考成绩女生平均分是低于男生的,女生不及格人数占不及格总人数的80%,得最高分的基本上都是男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情感较为细腻而丰富的女生对血雨腥风的历史战争、政治斗争并不感兴趣,对频繁的朝代更替更是一头雾水,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在今后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应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女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从教师自身方面思考历史教学并总结历史学习方法

    近年来中考历史题注重引进新情景,教师在教学中对此做得还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历史课文的相关资料如图片、图表、搜集的信息等补充太少,没能很好地开拓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以适应中考历史的变化趋势。此外,教师还应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所以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学习潜能,学生或读或记或写或答或练或议,学习的方式可多种多样。下面简单介绍学习初中历史的几种方法。

    第一,课前认真预习,至少通读两遍历史课文。然后据课文内容写出比较详细的提纲,提纲的格式可以模仿教师上课时的板书。学生必须弄清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名称、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学生应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要提的问题也写出来,以便在教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教师提问。

    第二,学生上课应该认真听讲、思考,课堂笔记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来记,认真听教师讲解,注意自己的理解有哪些地方与教师的讲解不一样,自己那些地方没有预习到,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教师是否讲了,自己是否明白了,如果教师讲到了需要立刻记录下来。教师讲完后,学生再详细回忆一遍教师讲的内容,想一想,还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如果有新问题,还要向教师请教。

    第三,课后复习、巩固课堂基础知识,复读一遍课文和预习提纲,根据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修改自己的预习提纲。然后完成课后作业,做作业时不能照书抄,要尽量根据自己的记忆做出答案,确实写不出来时,看看书,记一记,然后再写出来。作业不能拖延,要及时完成,而且要书写工整、条理清晰。最后,不要忘记过三天要把学过的内容快速读一遍,以便及时巩固。

    第四,阅读课外书籍或做课外练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扩充知识面,阅读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或做课外资料上的一些练习题,不仅可以扩充自身的知识面,而且所学的知识还能得到巩固与运用。总之,历史需要多看、多读、多背、多记。

    从现代教学论来看,“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学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因此,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摸索出“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现在、预见未来、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能力。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所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具有具体性,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即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这就要求学生锻炼思维,独立钻研,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自主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教师会真切体会到反思对教学的反馈指导作用,对教师成长也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天祥.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家,2004(9)

    [2]王锡安.反思学习方式的转变[J].教育科学论坛,2006(2).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案 篇6

    作者:杨美娥

    **:《学周刊·中旬刊》2015年第02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在师生心中确立。然而,在一些学科教学中,课程改革的精神还不够深入,课程改革的思想还不能完全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初中历史课程是教学改革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学科。而新课程改革是新的教学理念的改革,不是某一门学科的单独改革,所以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搞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就成为了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教学活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历史、感悟历史,真正使历史课堂“活”起来。

    一、转变教学方式,使历史课堂“活”起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要位置。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外,还要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来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组织各种活动,使历史课堂“活”起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体。具体做法: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手段,采取小组活动、交流**、综合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上学习活动的“主角”。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盲目追求课堂形式的新颖性和课堂气氛的积极性,从而丧失教学活动的初衷。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学活动在设计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确保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明清**集权的加强》里的明清八股取士一目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表演短剧、利用图画来分析历史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若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学生的话题就会脱离主体,偏离课堂授课的内容,这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将课堂活动引导到学习内容上来,从而让活动起到真正的作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案 篇7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让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掌握好历史知识。教学活动在作用的确不能小觑。主要对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活动;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逐渐转变。经过不断总结,教师发现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历史素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是以教学课堂为媒体,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创新性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以教学活动促进教学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创造性、开放性以及自主性。

    二、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

    1.确定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

    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该确认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这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在中学历史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各个教学目标的性质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所以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教师和初中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也可以提高课堂质量。在历史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在课堂上应该开展怎样的'活动还有怎样开展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前也有所准备。教师在课上准备开展的教学活动主题也应该同初中历史课本密切结合起来,同历史的实际相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讲授“中国古文化发展”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古代生活图片或者生活环境来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2.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新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史实、真实的图片来增加历史课的真实性。因此教学都是以人为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要像教材一样贴近学生。形象性和生动性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课后的探究与活动及每一单元的活动课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华夏之祖”,可以让学生通过收集、选择古代神话故事素材来讲述神话故事,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的劳动、正直无私、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高贵品质。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善用教材内容进行历史知识拓展,根据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就能开发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

    3.抓住历史活动的特征

    历史课堂活动有几个基本特征,只要抓住这几个特征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历史知识,要想掌握它首先要了解它。一是历史性。初中历史活动的主题,一般都是与历史史实相关,因为历史知识要结合历史事件,因而历史活动应当与教材相结合。初中历史活动课的主题均取自于初中历史教材,活动课的内容都与一个历史事件或是某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有关系。综合以上可以知道,初中历史活动课具有历史性特征。二是多元性。初中历史主要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部分,在历史课本上,我们也能看出初中历史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涉及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三是兴趣性。初中历史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而言,历史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其在历史的学习上有极大的动力。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牢牢吸引学生的兴趣。四是自主性。历史活动应反映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自主选择与主动投入,着重自我显示聪明才智,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

    4.历史活动要与历史知识相结合

    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还要求教师还原历史,这是对历史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历史史实产生真实的情感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学语言进行正确使用,即无论是在课程导入还是在对主要和重点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都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来为学生描述历史史实,让学生觉得历史知识贴近生活,形成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述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为学生列举战争时期各个事件、战役,并以此来形成一个详细的,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战争大事年表”,同时以“年表”为基础通过语言进行富有感染力和带入感的描述,从而使学生这个主体融入教师授课过程中所建构的历史大环境,从而对学生的历史素养进行培养。学生也能根据教师所讲的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5.关注学生个体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没有被动方一说,因此,教师要在过程中时刻对学生的各种反应进行关注,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表现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学生既是整体又是一个个个体。因而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班级学习进度,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历史,更好地为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历史素养的培养服务。与此同时,不同的学生又是各个不同的个体,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人具有差异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班级主体对学科的感受,又要关注各个学生个体对学科的接受能力。教师要时时刻刻以人为中心,为学生服务。总而言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学习历史的好办法。历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提高一定的文学素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历史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历史活动让学生能得到感情的释放当然能更好地学习历史。学生也要思考一下这样的活动课对于自身的影响。只有这样,历史活动课才会开展得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小娜.初中历史课堂活动教学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

    [2]范佳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落实[D].陕西师范大学,2015.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案(集锦7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