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12篇
  •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10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12篇。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教案”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搜集了些许信息。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 教案和课件设计出色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将使你从中受益!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1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教师角色;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8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成败会十分敏感地反映在学生身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显然制约化学课程改革的瓶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下面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而“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前面二者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将三维目标具体分解到各年级、各单元、各节内容之中,细化落实。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把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就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对化学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教师要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

    研究表明,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越近,教学效果越佳。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挖苦讥讽学生,师生平等对待,教学气氛才能活跃、和谐。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主宰者,自己说了算,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如果学生有反对意见,认为是跟教师过不去,其实这是教师的心态没有摆正,要知道学习是师生双边活动,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组织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是最佳的。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自我角色定位发生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中,综合性学习正是当代课程改革中旨在实现课程统一的努力,教师要突破学科专门化的樊篱,具有整体把握与综合的能力,改变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与其他学科教师联手合作。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三、课堂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

    合作学习思考时间长,没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见解,只有表面的热闹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教师可以采取课堂内外结合,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应置身于问题探究之中,对合作学习给予必要的提示、点拨、合理指导。另外,教师要注重责任的分工,使合作学习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互配合支持,与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效率的途径。这样的合作学习必将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个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新角色的建立与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建立与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的权威者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切实改变教学行为,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化学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和教师都应努力建设、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并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学校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实验品、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在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学校应加快校园网的建设,鼓励教师和学生从网上获取更多的信息。

    此外,学校和教师要重视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调查、考察、实习以及邀请有关人员来校演讲、座谈等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学习,关心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参与社区的建设实践。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W校应从长远考虑,有计划地与具有丰富课程资源的单位建立必要的联系,使其在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各类活动时兼顾学校化学教育的需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安岳县实验中学 642350)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乙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2、能写出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3、能说出乙烯的物理性质

    4、能写出乙烯典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掌握加成反应。

    过程与方法 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

    [板书] §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 乙烯

    [提问] 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板书] 一、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1、主要来源:石油

    2、用途:(1)植物生长调节剂

    (2)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投影]课本制取烯烃装置图

    [演示实验]

    1、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

    2、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

    3、点燃,观察现象。

    [提问] 现象?

    [板书] 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

    3、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提问] 由实验现象可知,乙烯有着与烷烃不同的性质,这是什么决定的呢?

    你认为生成的气体中都是烷烃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 结构决定性质!

    [观察]乙烯的分子模型

    [提问] 乙烯的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板书] 二、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2H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2=CH2

    空间构型:平面型分子,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120°

    [小结] 1、烯烃的概念: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叫做烯烃。

    2、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思考]已知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615KJ/mol)小于碳碳单键的键能(348KJ/mol)的2倍,同时双键中两个键的键能也不相等。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讲解] 说明碳碳双键中有一根键容易断裂,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提问]试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1、氧化反应

    (1)被氧气氧化(燃烧)

    (2)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本身被氧化成CO2

    2、加成反应

    [观看动画]模拟加成反应

    [讲述]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板书]

    [讨论]1、与H2、HCl、H2O(H-OH)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子之间也可以相互加成,得到什么产物呢?

    3、加聚反应

    [板书]

    [实践活动] 乙烯的催熟

    [小结]

    [作业]

    【当堂检测】

    1、在1.01×105Pa、150℃条件下,某烃完全燃烧,反应前后压强不发生变化,该烃可能是( )

    A.CH4 B.C2H6 C.C2H4 D.C2H2

    2、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最好的方法是(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将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C 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跟氢气反应

    D 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

    3、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 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B. 能在空气中燃烧

    C. 能使溴水退色

    D. 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加成只得到一种产物

    4、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

    A. CH3CH3 B. CH3CHCl2

    C. CH3CH2OH D. CH3CH2Br

    【答案】 BC、B 、B 、AC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B.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冒出黑烟

    C.乙烯可作香蕉等果实的催熟剂

    D.乙烯双键中的一个键可以断裂,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2、1mol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再与氯气彻底取代,两个过程共用氯气( )

    A.1mol B.4mol C.5mol D.6mol

    3、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将四氯化碳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溴水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黄绿色消失

    4、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答案】D、C、C、C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3

    【摘 要】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统筹安排是设计的前提。好的课堂设计能顺利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了解学情是设计之本,问题引导,激活思维。课堂教学设计中,内容要源于生活,同时要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探究能力,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求精求实,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

    【摘 要】高中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设计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更新教育理念,关注人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必然会带来出其不意的效果。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是建立在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哲学、技术等多个学科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活动。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可从以下几个要点进行操作:

    一、了解学情是设计之本

    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践证明:对同一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的动向。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既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不能回答致使课堂教学陷入被动;也不能低看学生水平,否则学生激发不起求知欲望,思维活动将陷入“钝化”状态。总之,教学设计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利用学生学习的最佳期限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课堂教学设计恰好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激活“最近发展区”时,教学才最有效,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问题引领,激活思维

    现代研究表明: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引起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问题;人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提倡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新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设计。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探究能力。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由“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那么盐的溶液是否一定显中性?”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设疑:要想知道盐的溶液是否显中性,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经过学生实验,得到实验结果:NaCl溶液显中性,CH3COONa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又设计了一组有启发性的由浅入深的问题:(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2)CH3COONa溶液显碱性,说明什么问题?(3)结合水的电离平衡分析,影响C(OH-)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析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5)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6)总结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的关系?(7)比较pH值均为10的NaOH溶液和CH3COONa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等。引导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层层推进,接近目标――盐类水解的实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让他们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主动探索,总结规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三、内容设计应源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化学问题,如加碘盐、维生素的摄取、食品中的添加剂、废旧电池的收集与处理、水体污染、新能源的开发等。在教学设计时,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社会责任感。《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依据这一理念,笔者常采用“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首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学习情境,引出化学问题;其次,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再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养成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卤素》一节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引入了“加碘盐”,设计的问题如下:(1)加碘盐中加入含有碘元素的物质是什么?(2)如何证明一袋食盐是加碘盐?(3)如何正确使用加碘盐?(4)加碘盐应如何保存?(5)如何测定加碘盐中碘的含量?(6)碘与人类健康的关系?(7)人类补碘的途径有哪些?由于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取得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实验探究要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尤其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开展实验设计,开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4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标准设计格式

    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格式。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包括初中教材)间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

    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

    (六)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学准备

    1.学生(包括探究方案准备和分组等)

    2.教师(包括教学用具实验用品的准备)

    3.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教学引语及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教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格式》。

    (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三)课堂总结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四)课后作业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评比标准

    要素

    内容

    权重

    体现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理念

    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教学媒体的恰当运用,新

    的评价方法和理念的体现,等等

    35

    符合设计规范

    运用教学设计模式和操作规范设计方案,体现化

    学教学特点,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及其依据表述清晰

    25

    原创与特色

    对化学问题的处理、教学过程、情境的创设等有

    原创性的设计

    20

    实践中可行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对教学实践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设计的方案有教

    学实践的检验,有教学反思,反思中表明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20

    总分

    100

    说明:

    1、全部教学过程的阐述要简明,要求表明具体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教学流程图的制作规范。教学过程提倡采用叙述与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也可以用叙述和恰当的表格阐明。不能用完全预设的师生一问一答的对白式叙述。

    2、全文字数一般在3~5千字。

    3、为便于匿名评比,作者姓名、单位另纸打印,作封面装订。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

    (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会写苯的燃烧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学习,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

    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

    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课始检测】

    (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

    (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什么?

    【导入】这节课起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

    【科学史话】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探究问题1】

    (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根据苯的分子式C6H6苯是饱和烃吗?

    (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

    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_____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____交替形式

    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板书】

    苯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

    凯库勒结构式: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探究问题2】

    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重要化学性质能使溴水褪色;使锰酸钾褪色。

    设计实验方案:

    【分组实验】教材第69页实验3-1

    从实验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

    1、将1滴管苯滴入装有水的试管,振荡,观察。

    2、将1滴管苯与1滴管溴水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3、将1滴管苯与1滴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

    【提问】实验现象是?

    【归纳小结】

    实验、现象、结论。

    水、分层、苯不溶于水。

    溴水分层,上层为橙红色(萃取)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思考与交流】

    (1)你认为苯的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苯到底是什么结构呢

    (2)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说明什么?

    【强调】科学研究表明: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结论】苯分子的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归纳小结】

    [板书]一、苯的组成与结构

    1、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_______或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苯的结构简式用哪种形式表示更为合理?

    注意:凯库勒式不科学,但仍被使用。

    2、结构特点

    (1)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0

    (2)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六个键完全相同)

    【自主学习1】通过实验结合预习请说出苯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苯的物理性质。

    无色、特殊气味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易挥发,熔点:5℃

    【思考】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请预测这种特殊结构决定它的特殊性质是怎样的?

    [板书]三、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苯的氧化反应

    【演示实验】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苯在酒精灯上引燃。

    【提问】现象是?

    火焰明亮,伴有大量浓烟。

    【思考】苯在空气中燃烧冒黑烟的原因?

    含碳量高

    【思考与交流】你能写出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吗?

    【注意】苯不能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演示实验】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并回答问题

    [板书]2、苯的取代反应

    (1)苯与液溴的化学方程式:

    注意:

    ①反应条件纯液溴、催化剂,即溴水不与苯发生反应。

    ②只引入1溴原子,即只发生单取代反应。

    ③产物为溴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油状液体,能溶解溴,溴苯溶解了溴时呈褐色。

    【动画模拟】观看动画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苯与硝酸反的取代反应:

    注意:

    ①反应条件:50—60℃水浴加热。

    ②混合时,要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振荡。

    ③浓H2SO4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④硝基苯是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有毒。

    【知识拓展】

    苯的磺化反应化学方程式:

    【板书】在特殊条件下,苯能与氢气、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苯的用途: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等。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6

    一、主题内涵

    新课标中要求:"要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这一评价体系使得"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与"培养高考成功者"的目标分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

    二、案例描述

    《氯气》是人教版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个教材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我做了三次教学尝试,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各异。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一分为二的看待氯气,引起学生对氯气的好奇,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

    (引入)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两个信息——氯气中毒,氯气杀菌消毒,那么氯气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气体呢?使得它具有这种对立的特性呢?它是有利还是有害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种物质的性质来解决我们的疑问。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第一种教法:

    1、请设计实验来对这点性质进行探究:氯气能否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

    2、因为问题较空泛,学生较难着手讨论。对于氯气的水溶性,学生作如下实验设计。方法一:将水滴入装有氯气的试管内,看颜色有无变淡;方法二:将一支布满氯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看看试管中液面有无上升。

    3、对于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学生对这个反应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无从下手,讨论很难展开。最后个别学生通过书上潮湿氯气漂白实验的启发,提出这个实验。

    4、教师做了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后,推测出结论————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并且这种物质有漂白性。从而引出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根据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出氯水的其它性质。

    第二种教法:

    1、对氯气的水溶性经过讨论后,学生总结出上述几种方案,马上通过实验验证。

    2、实验验证后,指出氯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叫氯水。给学生三种药品:新制氯水,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氯水中的可能成分。

    3、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将氯水分别与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发现硝酸银中产生白色沉淀,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总结出氯水中有Cl—和H+,还有漂白性。

    4、教师再提问:漂白性是由于干燥的氯气就有的性质,还是别的物质有的性质呢?怎么证实?

    5、学生想到将红纸条分别放入干燥氯气中和氯水中,将这两个实验作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第三种教法:

    1、引用故事,学生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一天,两军交战正酣,一方军队正在逆风向山上进攻,突然眼前呈现出黄绿色(1),随之而来的是士兵们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2)并觉得胸闷恶心,指挥官被这种情况惊呆了,吩咐士兵各自躲避,一些士兵深呼吸想减缓胸闷,但再也没有站起来,有的士兵向低洼地带(3)躲避,晕倒后再也没有醒来,有的士兵喷水但也无济于事(4)指挥官看到这种情形想与其全军覆没不如和敌人拚了,于是,命令士兵逆风进攻,怪事出现了,当士兵们冲过敌人前沿阵地时,原来的症状缓解了,精神一振,扩大战果,攻下了这个山峰,打扫战场时发现敌人的阵地前摆放着许多装着黄绿色液体的钢瓶(5),正是从这会发出的气体夺取了战友的生命(6),并发现在橄榄油附近的士兵中毒症状轻一些,经研究此物质为氯气。

    2、教师指出:我们把氯气与水的混合物叫氯水。现在利用现有试剂:镁条、铁、氯气、NaHCO 3 (aq)、AgNO 3 (aq)、HNO 3 (aq)、红纸、pH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氯水。通过实验验证你们自己的推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如果教学设备俱全,最好在有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一遍,以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

    3、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就要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实验结论,并板书。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短,课堂上,只能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再利用实验课时间探究,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

    4、学生四人一组相互合作设计实验推测成分,并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记录实验过程,记录的内容包括: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和解释三部分。最后由学生发言,得出结论————氯气与水有反应,并且产生了Cl—和H + ,有个别组的学生提出氯气能与非金属反应、氯水还可能有漂白性,因为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三、案例分析

    第一种教法具有探究的目标,也初步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但没有深入探究,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限制,因此使得探究的过程中途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最后还是有那么一点照本宣科,填压式教学的味道,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二种教法已初步形成了探究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并且亲自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但是局限性在于: 1、把问题探究得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了,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思考空间,学生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得出结论。2、实验设计上存在不严密性,比如只给出硝酸银,却没有给出对应的稀硝酸,这些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及思维的严谨性都不是很有帮助。第三种教法运用化学史实,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假设、讨论、设计、动手,由实验中的现象直接验证他们的猜想,发现问题,满足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加深对氯的强氧化性的理解和记忆,开发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并通过类比得出结论,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从而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间,而且还在实验操作中强调了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比较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

    四、教学反思

    把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作比较: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心教学流程的程式化、细节化,有时为了进度,不惜牺牲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时间,从而以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使“双边活动”变成了“单项传递”,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从而经过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

    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的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觉得教师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意识”,虽然要立足于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介之一,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做好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主动去探究新知,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实验“观看”改为实验“观察”,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封闭的实验室治理改为开放式治理,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等多种教学处理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7

    1.常见气体的检验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

    (9)Fe3+ 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 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 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2- 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 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 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9)HCO3- 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 MgCO3生成,同时放出 CO2气体。

    (10)PO43- 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

    (11)NO3- 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4.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

    (1)苯 能与纯溴、铁屑反应,产生HBr白雾。能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生成黄色的苦杏仁气味的油状(密度大于1)难溶于水的硝基苯。

    (2)乙醇 能够与灼热的螺旋状铜丝反应,使其表面上黑色CuO变为光亮的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乙醇与乙酸、浓硫酸混合物加热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有透明油状、水果香味的乙酸乙酯液体浮在水面上。

    (3)苯酚 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溶液。

    (4)乙醛 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蓝色Cu(OH)2加热反应,生成红色的 Cu2O沉淀。

    5.用一种试剂或不用试剂鉴别物质

    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时,所选用的试剂必须能和被鉴别的物质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能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常用的鉴别试剂有FeCl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H2SO4、Cu(OH)2悬浊液等。

    不用其他试剂来鉴别一组物质,一般情况从两个方面考虑:

    ①利用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首先鉴别出来,然后再用该试剂去鉴别其他物质。

    ②采用一种试剂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现象不同,进行综合分析鉴别。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8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1.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包括初中教材)间的联系。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3.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新课导入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教学引语及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极其工作原理;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学会判断该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装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决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极发生什么变化,电子流动方向。)

    教师导入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进入我们的生活。

    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那么,我们使用的电能是怎么来的呢?

    教师:由图看出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首位、其次还有水力发电……

    教师:我们来看这幅图思考一下火力发电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1分钟。

    教师:通过燃烧煤炭,使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涡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投影】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

    教师:那么是否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直接由化学能→电能?

    【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上有气泡(H2),Zn片逐溶解;Cu片无明显现象。

    【实验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Cu片上有气泡(H2);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疑】为什么只在铜片和锌片上连接了一条导线,反应现象就不同了呢?思考一下。

    教师:指针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说明发生了电子定向移动。Zn比Cu活泼,用导线连在一起时,锌片逐渐溶解,说明Zn片失去的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Cu片,溶液中的H+由于电场作用下移向Cu片得电子被还原成H2(播放Flash动画)。

    【板书】铜片上:2H++2e-=H2↑;锌片上Zn-2e-=Zn2+。

    【过渡】实质上实验二的.装置就是一个原电池的装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原电池吧。

    在外电路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电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在内电路中(在溶液中),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过,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这样整个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教师:

    [过渡]回忆思考:通过以上实验想想原电池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又有哪些?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碳棒”)作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为正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一个原电池装置我们怎样来判断它的正负极呢?

    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不断溶解,质量减少为负极;有气体产生,或质量增加或不变为正极。

    教师: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原电池装置,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原电池,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作业处理:

    1、调查我们周围有哪些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生产的。

    2、上网查询,更多原电池的种类及应用。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10

    使学生掌握碱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它们的性质上的异同及其递变规律,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1、充分利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掌握学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

    通过物理与化学性质递变规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过程:

    [引入]这说明钾和钠以及锂、铷、铯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不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6表2-1,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并加以总结。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导电、导热、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提问] 推测钫的密度和熔点沸点比铯高还是底?

    请学生看P36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由学生小结。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讲述]:碱金属元素有原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而结构决定性质,因此我们推测它们在性质上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结构决定,请同学们根据原子结构的相似点和递变性推出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学生小结]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都与钠相似,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以及水等起反应。但由于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也存在递变规律。

    [讲述]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和事实进行论证。

    [学生实验]用镊子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稍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观察到哪些现象?比较与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差异?

    [提问]从上述现象比较钠与钾失电子能力强弱和金属性。

    [讲述]钾燃烧后生成的是比过氧化钾更复杂的.氧化物,由于大纲和教材不要求,我们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学习。下面我们观察钾与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

    [演示实验]教材[实验2-10]。

    [讨论](1)在上述实验中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2)钾、钠分别与水反应,何者更剧烈?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2R + 2H2O = 2ROH + H2↑

    (1) 锂到钾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的碱的碱性越来越强。

    (2)锂到钾金属性逐渐增强。

    [叙述]从上面的实验及大量事实证明,同学们前面根据原子结构所作的推论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今后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这种方法。由于碱金属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因此,它们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碱金属的单质都由人工制得。实验室保存碱金属时,都要密封保存,如把K、Na保存在煤油中。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氨气的理化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阅读,提高观察、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氨气理化性质及用途的研究,提高学习兴趣,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气的理化性质。

    【难点】喷泉实验。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首先我给大家演示一个有趣的实验,叫做喷泉实验。倒置的烧瓶中装满氨气,胶头滴管中有少量水,老师在烧杯中的水里滴加少量的酚酞。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并回答】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很快倒吸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同时水由无色变成红色。

    【教师引导】同学们,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说明氨气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具体来学习《氨气的性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实验4-8的内容,解释喷泉实验中所出现的实验现象。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12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设计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实验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却仅存于对概念、原理等方面的验证,老师通常是在讲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则在背实验、看实验,这样却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目的,然而新课标实验教学则是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不仅为课堂增添了几分愉快的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标实验教学是探究性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实验,认识到化学学习并不是枯燥的,了解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锻炼出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有助于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思想。

    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忽略了化学所伴有的探究性、发展性及团队合作性等功能,而新课标实验教学不仅注重探究性和发展性,更将学生间的团队合作发挥得淋漓尽致。回顾历史,化学实验并不是一个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实验,它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要求老师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众人拾柴火焰高”.

    者。现如今实行新课标实验教学注重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就需要每个实验得做好几组数据,来验证所假设的课题,有时甚至不会出现我们想得到的结论,然而这样就会导致实验过程复杂而漫长,但是学校所安排的实验课程却少之又少,老师和学生只能放弃。既然实行新课标实验教学,那么学校就应先从这两方面进行改革。

    老师是学生和学校联系的纽带,老师可以将学生比较好的想法和要求反映给学校,同时老师还是知识的传授者,新课标改革后,要求老师改变以前死板的教学方式,采用一种科学创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以前实验课程的设置是验证性实验多于探究性实验,导致实验的作用受到限制,另外还重视学生对课题的认识,忽略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体验。

    我们将这些实验转化成微型实验,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节省了成本,减少了污染,使得学生真正做到绿色化学。例如,进行原电池与电解实验时,用1号锌锰电池的碳棒替代石墨电极,用盛放石蕊试纸的小塑料盒替代U形管或小烧杯做电解槽效果就很好。装置中两个电极的距离比在U形管中小很多,省电省时。塑料盒与小型U形管容积相当,而且材质无色透明,便于观察实验现象。使用时应用双面胶固定在塑料板或木板上,防止倾倒。

    由学生选做实验,实验内容不应受教材的限制,这样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有利于让学生更容易记忆知识,同时拓宽知识面。例如,学习了淀粉与葡萄糖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酿甜酒。这个实验看起来简单,但是仅凭课本知识却无法完成。学生通过询问酿酒师傅、查阅资料、互助合作等手段,经过反复尝试后完成实验。当在课堂中讨论该实验时,不仅加深了知识点,更品尝到了探索、创造、成功的甘露以及失败的苦涩。

    新课标教学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设计问题和实验内容,同时老师再对他们的问题和实验内容进行辅导,使得学生明白自己的设置有什么地方不合理。例如,学习了浓硫酸以及稀硫酸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浓硫酸与稀硫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如何区别这些性质,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讨。教师将学生设计好的方式做成纸条,让每组派代表进行抽签选择,自行进行装置设计,所需要的容器与药品汇报给教师并由教师提供。操作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协助和点拨,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实验协作探究;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

    综上所述,通过对传统与新课标教学进行简单对比,可以看出,在世界发展的不同时期,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化学实验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所以实行新课标改革实验创新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关注当今的环境问题从化学开始,从简单的实验室开始。

    参考文献:

    张新锐。高中化学实验现状与实验创新式教学研究[J].才智, (25)。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12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