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5篇
  •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10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5篇。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 细致的教案能帮助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和评估学生情况,如何写一篇优质的教案?接下来教师范文大全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高中化学教学教案”,感恩您的阅读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1

    知识与技能要求:

    (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会写苯的燃烧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1)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学习,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

    (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什么?

    【导入】这节课起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

    【科学史话】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根据苯的分子式C6H6苯是饱和烃吗?

    (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

    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_____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重要化学性质能使溴水褪色;使锰酸钾褪色。

    从实验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

    1、将1滴管苯滴入装有水的试管,振荡,观察。

    2、将1滴管苯与1滴管溴水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3、将1滴管苯与1滴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

    实验、现象、结论。

    水、分层、苯不溶于水。

    溴水分层,上层为橙红色(萃取)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2)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说明什么?

    【强调】科学研究表明: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结论】苯分子的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1)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0

    (2)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六个键完全相同)

    二、苯的物理性质。

    无色、特殊气味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易挥发,熔点:5℃

    【思考】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请预测这种特殊结构决定它的特殊性质是怎样的?

    【演示实验】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苯在酒精灯上引燃。

    【提问】现象是?

    火焰明亮,伴有大量浓烟。

    【思考与交流】你能写出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吗?

    【注意】苯不能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①反应条件纯液溴、催化剂,即溴水不与苯发生反应。

    ②只引入1溴原子,即只发生单取代反应。

    ③产物为溴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油状液体,能溶解溴,溴苯溶解了溴时呈褐色。

    【动画模拟】观看动画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混合时,要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振荡。

    ④硝基苯是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有毒。

    苯的磺化反应化学方程式:

    【板书】在特殊条件下,苯能与氢气、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苯的用途: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等。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酯的水解,并了解乙酸的酯化与乙酸乙酯的水解是一对可逆反应;

    3.使学生了解羧酸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

    5.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

    1.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及本质;

    2.酯化与酯的水解的条件差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采用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展示及实物展示,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

    3.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诱导、讲述等方法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及酯的水解反应;

    4.利用类推法学习酯、羧酸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用具

    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投影仪;

    冰醋酸、乙酸水溶液、乙醇、浓H2SO4、水垢、饱和Na2CO3溶液、乙酸乙酯、稀H2SO4、稀NaOH溶液、蒸馏水、冰水混合物;

    试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

    ●教学过程

    [引言]

    为何在醋中加少许白酒,醋的味道就会变得芳香且不易变质?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为何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便会知道其中的奥妙。

    [板书]第六节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师]乙酸是乙醛的氧化产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1.分子结构

    [师]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要求学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

    [生]分子式:C2H4O2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COOH(羧基)

    [过渡] 是由羰基和羟基结合构成的官能团,但与酮、醇性质上却有很大差别。下面我们先看其物理性质。

    [师]展示乙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概括出乙酸的重要物理性质及用途。

    [板书]2.物理性质及用途

    [生]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是117.9℃,熔点是16.6℃,易溶于水和乙醇。

    乙酸是醋的主要成分之一,醋是用得较多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改善和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师]将一瓶纯乙酸和一瓶乙酸的水溶液同时放入冰水浴中,片刻后同时取出,让学生观察现象。

    [现象]纯乙酸立即变为冰状固体,而醋酸的水溶液无明显变化。

    [师]乙酸的熔点是16.6℃,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就凝结成像冰一样的固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过渡]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其化学性质主要由羧基(—COOH)决定。

    [板书]3.化学性质

    [师]初中学过乙酸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

    [生]具有酸的通性。

    [板书](1)酸的通性

    CH3COOH CH3COO-+H+

    [师]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生成CH3COO-和H+,那么酸性有哪几方面的表现呢?

    [生]①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②和活动性顺序表中H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

    ③和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④和盐反应。

    [师]下面我们用实验证明醋酸是否具有这些性质。

    [演示]1.取一支试管,加入1 mL冰醋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观察现象。

    2.取一块水垢,用吸管吸取醋酸滴在水垢上,观察现象。(水垢溶解,有气泡)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生]醋酸显酸性,根据以上反应确定CH3COOH酸性比H2CO3强。

    [师]根据此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家中铝壶内的水垢用食醋浸泡可以除去。那么水垢的成分是什么?请大家写出反应方程式。

    [生]Mg(OH)2和CaCO3

    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

    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师]请大家写出下列方程式

    [投影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乙酸溶液与Cu(OH)2反应

    2.乙酸与CaO反应

    3.将锌粒投入到乙酸溶液中

    4.用乙酸除水垢

    答案:1.2CH3COOH+Cu(OH)2====2CH3COO-+Cu2++2H2O

    2.2CH3COOH+CaO====Ca2++2CH3COO-+H2O

    3.2CH3COOH+Zn====Zn2++H2↑+2CH3COO-

    4.2CH3COOH+CaCO3====Ca2++2CH3COO-+CO2↑+H2O

    2CH3COOH+Mg(OH)2====Mg2++2CH3COO-+2H2O

    [过渡]乙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板书](2)酯化反应

    [演示实验]P168 实验6—10

    [现象]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结论]在有浓H2SO4存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无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师]这种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师]像这种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根据本实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投影中的问题。

    [投影显示]1.浓H2SO4在酯化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2.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4.醇和羧酸酯化时,羧酸是提供H+还是羟基?即下面二式哪个正确?用什么方法证明?

    5.酯化反应属于哪一类有机反应类型?

    [生]1.浓H2SO4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作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作吸水剂,可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2.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3.因为:①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②除去挥发出的乙酸,生成无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③溶解挥发出的乙醇。

    4.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确定产物H2O中的氧原子的来源对象。根据:

    CH3COOH+H18OC2H5 CH3CO18OC2H5+H2O,确定出酯化反应一般是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

    5.酯化反应又属于取代反应。

    [师]指出:酯化反应是有机酸和醇均具有的化学性质。不光有机酸和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无机含氧酸也可以和醇酯化。例如:

    [投影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请根据乙酸的结构简式,概括羧酸的概念及乙酸的同系物的通式。

    [板书]

    二、羧酸

    1.概念及通式

    [生]烃基跟羧基直接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叫羧酸。通式为:R—COOH

    [师]乙酸的同系物又叫饱和一元羧酸,写出其通式。

    [生]CnH2nO2(n≥1)

    [师]羧酸是如何分类的?

    [板书]2.分类

    [生甲]据—COOH数目可分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及多元羧酸。

    [生乙]据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酸和芳香酸。饱和酸和不饱和酸。

    [师]说明: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等一元脂肪酸,由于烃基含有较多的碳原子,又叫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为饱和酸,常为固体,不溶于水。油酸是不饱和酸,常为液体,不溶于水。

    [师]羧酸的官能团都是—COOH,其化学性质是否相似?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

    [生]相似,都有酸性,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板书]3.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酯化反应

    [师]请同学们写出最简单的饱和一元羧酸甲酸的结构式,并分析其结构特点,说出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生]

    由于甲酸中有醛基,又有羧基,所以甲酸既具有羧酸的性质,也具有醛的性质。

    [投影练习]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物质的水溶液

    CH3CH2OH CH3CHO HCOOH CH3COOH

    答案:新制的Cu(OH)2悬浊液

    [过渡]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均是酯,那么酯有什么结构特点?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呢?

    [板书]

    三、酯

    [师]根据酯化反应概括酯的概念。

    [板书]1.概念

    [生]醇跟含氧酸起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叫做酯。

    [师]根据生成酯的酸不同,酯可分为有机酸酯和无机酸酯,通常所说的是有机酸酯。请同学们写出有机酸酯的官能团及通式。

    [师]当R和R′均为饱和烷基时,且只有一个 的酯叫饱和一元酯,写出其通式。

    [生]CnH2nO2(n≥2)

    [师]饱和一元酯的通式和哪类有机物的通式相同?说明了什么?

    [生]饱和一元酯和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相同,说明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是同分异构体的关系,两者互为官能团的类别异构。

    [过渡]酯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呢?

    [板书]2.化学性质

    [演示]P168实验6—11

    [师]请大家根据实验现象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显示]

    1.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有何关系?

    2.酯的水解反应中,加热、加酸、加碱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为什么酸或碱存在时,酯水解程度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1.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互为可逆反应。

    2.加热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加酸或碱均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3.加酸,酸只起催化剂的作用,可以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而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即不能增加酯水解的程度。加碱,碱不仅起催化剂的作用,还可以中和水解生成的酸,促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酯水解完全。

    [板书]水解反应

    [师]酯化和水解反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下面我们列表比较一下。

    [投影显示]

    酯化反应与酯水解反应的比较

    酯化 水解

    反应关系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催化剂 浓H2SO4 稀H2SO4或NaOH溶液

    催化剂的其他作用 吸水,提高CH3COOH和C2H5OH的转化率 NaOH中和酯水解生成的CH3COOH,提高酯的水解率

    加热方式 酒精灯火焰加热 热水浴加热

    反应类型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问]甲酸酯( )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

    [生]除具有酯的化学性质外,还有醛类的化学性质。因甲酸酯中既有酯的官能团 ,又有醛的官能团 。

    [师]根据教材P175的相关内容概括出酯的重要物理性质、存在及用途。

    [板书]3.物理性质、存在及用途

    [生]物理性质:密度一般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存在:酯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低级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用途:作溶剂,作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学生质疑]老师:羧酸和酯中都有 ,它们也能像醛一样和H2发生加成反应吗?

    [师]不能。当 以 或单官能团的形式出现时可以和H2加成,但以 或 形式出现时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酸和醇的酯化与酯的水解是一对可逆反应。在酯化反应中,新生成的化学键是 中的C—O键;在酯的水解反应中断裂的化学键也是 中的C—O键。即“形成的是哪个键,断开的就是哪个键。”

    [作业]1.阅读P170选学内容

    2.P172 四、五、六、七

    ●板书设计

    第六节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1.分子结构

    2.物理性质及用途

    3.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

    二、羧酸

    1.概念及通式

    2.分类

    3.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酯化反应

    三、酯

    1.概念

    2.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

    RCOOR′+H2O RCOOH+R′OH

    3.物理性质、存在及用途

    ●教学说明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食醋的主要成分,还是乙醇和乙醛的氧化产物,因此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单列一节讲授。这样既与前面的乙醇、乙醛形成一条知识主线,又通过乙酸的性质——酯化反应引出乙酸乙酯,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做了铺垫。所以本节总结时可进一步补充这个知识网络。

    ●参考练习

    1.下列各组有机物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但最简式相同的是

    A.甲醛和乙酸 B.乙酸和甲酸甲酯

    C.乙炔和苯 D.硝基苯和TNT

    答案:C

    2.确定乙酸是弱酸的依据是

    A.乙酸可以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B.乙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C.乙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Na2CO3中加入乙酸产生CO2

    答案:B

    3.当 与CH3CH218OH反应时,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C. H218O D. H2O

    答案:BD

    4.下列有机物,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还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

    A. CH3COOH B. BrCH2CH2COOH

    答案:CD

    5.某有机物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且氧化后与还原后的产物能发生酯化反应,所生成的酯又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有机物是

    A.CH3OH B.HCHO C.HCOOH D.CH3CH2CHO

    答案:B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极其工作原理;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学会判断该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装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决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极发生什么变化,电子流动方向。)

    教师导入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进入我们的生活。

    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那么,我们使用的电能是怎么来的呢?

    教师:由图看出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首位、其次还有水力发电……

    教师:我们来看这幅图思考一下火力发电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1分钟。

    教师:通过燃烧煤炭,使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涡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投影】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

    教师:那么是否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直接由化学能→电能?

    【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上有气泡(H2),Zn片逐溶解;Cu片无明显现象。

    【实验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Cu片上有气泡(H2);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疑】为什么只在铜片和锌片上连接了一条导线,反应现象就不同了呢?思考一下。

    教师:指针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说明发生了电子定向移动。Zn比Cu活泼,用导线连在一起时,锌片逐渐溶解,说明Zn片失去的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Cu片,溶液中的H+由于电场作用下移向Cu片得电子被还原成H2(播放Flash动画)。

    【板书】铜片上:2H++2e-=H2↑;锌片上Zn-2e-=Zn2+。

    【过渡】实质上实验二的.装置就是一个原电池的装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原电池吧。

    在外电路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电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在内电路中(在溶液中),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过,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这样整个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教师:

    [过渡]回忆思考:通过以上实验想想原电池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又有哪些?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碳棒”)作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为正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一个原电池装置我们怎样来判断它的正负极呢?

    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不断溶解,质量减少为负极;有气体产生,或质量增加或不变为正极。

    教师: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原电池装置,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原电池,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作业处理:

    1、调查我们周围有哪些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生产的。

    2、上网查询,更多原电池的种类及应用。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乙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2、能写出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3、能说出乙烯的物理性质

    4、能写出乙烯典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掌握加成反应。

    过程与方法 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

    [板书] §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 乙烯

    [提问] 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板书] 一、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1、主要来源:石油

    2、用途:(1)植物生长调节剂

    (2)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投影]课本制取烯烃装置图

    [演示实验]

    1、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

    2、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

    3、点燃,观察现象。

    [提问] 现象?

    [板书] 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

    3、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提问] 由实验现象可知,乙烯有着与烷烃不同的性质,这是什么决定的呢?

    你认为生成的气体中都是烷烃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 结构决定性质!

    [观察]乙烯的分子模型

    [提问] 乙烯的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板书] 二、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2H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2=CH2

    空间构型:平面型分子,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120°

    [小结] 1、烯烃的概念: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叫做烯烃。

    2、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思考]已知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615KJ/mol)小于碳碳单键的键能(348KJ/mol)的2倍,同时双键中两个键的键能也不相等。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讲解] 说明碳碳双键中有一根键容易断裂,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提问]试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1、氧化反应

    (1)被氧气氧化(燃烧)

    (2)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本身被氧化成CO2

    2、加成反应

    [观看动画]模拟加成反应

    [讲述]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板书]

    [讨论]1、与H2、HCl、H2O(H-OH)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子之间也可以相互加成,得到什么产物呢?

    3、加聚反应

    [板书]

    [实践活动] 乙烯的催熟

    [小结]

    [作业]

    【当堂检测】

    1、在1.01×105Pa、150℃条件下,某烃完全燃烧,反应前后压强不发生变化,该烃可能是( )

    A.CH4 B.C2H6 C.C2H4 D.C2H2

    2、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最好的方法是(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将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C 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跟氢气反应

    D 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

    3、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 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B. 能在空气中燃烧

    C. 能使溴水退色

    D. 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加成只得到一种产物

    4、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

    A. CH3CH3 B. CH3CHCl2

    C. CH3CH2OH D. CH3CH2Br

    【答案】 BC、B 、B 、AC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B.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冒出黑烟

    C.乙烯可作香蕉等果实的催熟剂

    D.乙烯双键中的一个键可以断裂,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2、1mol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再与氯气彻底取代,两个过程共用氯气( )

    A.1mol B.4mol C.5mol D.6mol

    3、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将四氯化碳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溴水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黄绿色消失

    4、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答案】D、C、C、C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篇5

    一、主题内涵

    新课标中要求:"要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这一评价体系使得"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与"培养高考成功者"的目标分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

    二、案例描述

    《氯气》是人教版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个教材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我做了三次教学尝试,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各异。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一分为二的看待氯气,引起学生对氯气的好奇,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

    (引入)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两个信息——氯气中毒,氯气杀菌消毒,那么氯气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气体呢?使得它具有这种对立的特性呢?它是有利还是有害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种物质的性质来解决我们的疑问。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第一种教法:

    1、请设计实验来对这点性质进行探究:氯气能否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

    2、因为问题较空泛,学生较难着手讨论。对于氯气的水溶性,学生作如下实验设计。方法一:将水滴入装有氯气的试管内,看颜色有无变淡;方法二:将一支布满氯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看看试管中液面有无上升。

    3、对于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学生对这个反应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无从下手,讨论很难展开。最后个别学生通过书上潮湿氯气漂白实验的启发,提出这个实验。

    4、教师做了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后,推测出结论————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并且这种物质有漂白性。从而引出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根据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出氯水的其它性质。

    第二种教法:

    1、对氯气的水溶性经过讨论后,学生总结出上述几种方案,马上通过实验验证。

    2、实验验证后,指出氯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叫氯水。给学生三种药品:新制氯水,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氯水中的可能成分。

    3、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将氯水分别与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发现硝酸银中产生白色沉淀,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总结出氯水中有Cl—和H+,还有漂白性。

    4、教师再提问:漂白性是由于干燥的氯气就有的性质,还是别的物质有的性质呢?怎么证实?

    5、学生想到将红纸条分别放入干燥氯气中和氯水中,将这两个实验作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第三种教法:

    1、引用故事,学生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一天,两军交战正酣,一方军队正在逆风向山上进攻,突然眼前呈现出黄绿色(1),随之而来的是士兵们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2)并觉得胸闷恶心,指挥官被这种情况惊呆了,吩咐士兵各自躲避,一些士兵深呼吸想减缓胸闷,但再也没有站起来,有的士兵向低洼地带(3)躲避,晕倒后再也没有醒来,有的士兵喷水但也无济于事(4)指挥官看到这种情形想与其全军覆没不如和敌人拚了,于是,命令士兵逆风进攻,怪事出现了,当士兵们冲过敌人前沿阵地时,原来的症状缓解了,精神一振,扩大战果,攻下了这个山峰,打扫战场时发现敌人的阵地前摆放着许多装着黄绿色液体的钢瓶(5),正是从这会发出的气体夺取了战友的生命(6),并发现在橄榄油附近的士兵中毒症状轻一些,经研究此物质为氯气。

    2、教师指出:我们把氯气与水的混合物叫氯水。现在利用现有试剂:镁条、铁、氯气、NaHCO 3 (aq)、AgNO 3 (aq)、HNO 3 (aq)、红纸、pH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氯水。通过实验验证你们自己的推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如果教学设备俱全,最好在有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一遍,以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

    3、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就要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实验结论,并板书。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短,课堂上,只能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再利用实验课时间探究,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

    4、学生四人一组相互合作设计实验推测成分,并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记录实验过程,记录的内容包括: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和解释三部分。最后由学生发言,得出结论————氯气与水有反应,并且产生了Cl—和H + ,有个别组的学生提出氯气能与非金属反应、氯水还可能有漂白性,因为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三、案例分析

    第一种教法具有探究的目标,也初步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但没有深入探究,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限制,因此使得探究的过程中途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最后还是有那么一点照本宣科,填压式教学的味道,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二种教法已初步形成了探究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并且亲自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但是局限性在于: 1、把问题探究得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了,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思考空间,学生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得出结论。2、实验设计上存在不严密性,比如只给出硝酸银,却没有给出对应的稀硝酸,这些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及思维的严谨性都不是很有帮助。第三种教法运用化学史实,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假设、讨论、设计、动手,由实验中的现象直接验证他们的猜想,发现问题,满足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加深对氯的强氧化性的理解和记忆,开发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并通过类比得出结论,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从而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间,而且还在实验操作中强调了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比较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

    四、教学反思

    把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作比较: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心教学流程的程式化、细节化,有时为了进度,不惜牺牲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时间,从而以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使“双边活动”变成了“单项传递”,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从而经过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

    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的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觉得教师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意识”,虽然要立足于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介之一,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做好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主动去探究新知,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实验“观看”改为实验“观察”,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封闭的实验室治理改为开放式治理,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等多种教学处理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5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