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10篇
  •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28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10篇。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学生的课堂表现会直接反映在教师的教案和课件中。根据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如果您想要了解这个话题的相关细节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1)

    课题:数格点算面积

    陆秀成一、活动目标

    (1)通过画图、列表、分析数据、寻找规律;

    (2) 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3) 通过成功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验,增强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2、 活动重点:体验实践活动的过程,学会寻找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学思维。

    3、 活动难度:网格多边形的面积与其内部和边缘上的网格点数量之间的关系。

    4、 活动过程:该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活动

    一.概念认识

    格点多边形:方格网中的每个交点叫做格点(如左图中的点a、b、c、d、e…).显然,每一个小方格(如图中带阴影的小方格)就是一个面积单位.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格点多边形(如图中的多边形abcde)

    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如下图a,把多边形的任何一边向两方延长,如果其他各边都在延长所得直线的同一旁,这样的多边形叫做凸多边形.而图b中的多边形不具备这种性质,称为凹多边形.

    二.自主**

    1.求下列多边形的面积

    2.我们设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为s,多边形内部的格点数为n,它的边上的格点数为l,写出下图中格点多边形的n、l

    三。在网格纸上按图2画出不同的网格点多边形

    1)画出两个满足条件n = 0的点阵多边形,并计算其面积s

    2) 画2个满足条件n=1的格点多边形,求出它们的面积s

    3) 画2个满足条件n=2的格点多边形,求出它们的面积s

    第二阶段课内活动

    一.对第一阶段活动的再认识

    1.认识格点多边形

    2.识别凹、凸多边形

    3.归纳格点多边形面积的求法

    4计算边上和多边形内部的晶格点数

    2、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与边、内点阵点数的关系

    *n=0的格点多边形中s与l的关系

    在满足n=0的格点多边形中,s和l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你能表达吗?

    活动2在n=1的格子多边形中s和l之间的关系

    在满足n=1的格点多边形中,s和l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活动3 * * n = 2的晶格多边形中s与l之间的关系

    观察上表,你又有了什么发现?

    活动四自主时s与l的关系**n=3

    1示范引线:绘制n=3网格多边形

    2合作与交流:四人一组,画图研究n=3时s与l的关系

    活动五猜想n=4,5,10,…格点多边形中s与l的关系

    活动六归纳分析s、n、l三者关系

    三.规律的应用

    求下列多边形的面积

    四.共同交流课内活动体会

    第三阶段课后活动

    活动一填写活动评价报告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报告

    是的,又到春分时分,今日已是昼夜平分春色,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春天,转眼已经走到一半。不禁,有了些许淡淡的怅然。这岁序更迭啊,从来不会给任何人眷恋的机会。

    我们甚至没有时间感叹,所以我们赶到下一个节气。

    不经意间,我们走着,春天变得五彩缤纷,小草长势,莺飞。此时,正是春风和青江南岸。是春风习习,花草芬芳,新桃为旧符。

    那些逝去的时光,随手捧着,充满了春天的清新气息,沁满了春天的阳光温暖。

    这春风啊,总是来的那么急,那么声势浩荡,带着泥土松软的芳香,带着小河流水的哗哗声,还有桃花杏花梨花的艳。我们不需要刻意寻找芳芳,自己的眼睛里充满了春天,惊艳了原本平淡的生活。

    这是春天,散步还是睡觉。一抬头,就会遇见一树花开。一低眉,便会遇见一行青柳。那些匆匆擦肩而过的路人,早已换上了薄薄的春装,让你眼睛一亮,心情舒畅。

    沿河缓缓行走,总会有姹紫嫣红的花事,与你撞个满怀。那小小的桃花、玉兰粉、梨白、连翘黄,还有那些婀娜多姿的柳丝,瞬间让时间变得柔软,诗意盎然!

    最爱,吹脸不冷杨柳风,斜风细雨不必还。沿着柳树路堤行走,踩在柔软的土地上,看着风吹着绿叶,看到开满鲜花的树枝,我的心也随风盛开。这淡淡的柳风,这长长的桃花水,如诗如画,是否也会陶醉你的眼睛?

    经年的淡定,昔日的重逢,漫过春天静好的光阴,让沧桑了无痕。走在繁花似锦的陌上,清风徐徐,莺声燕语,该是多么惬意。心底,全是对这个世界的感动与喜欢。

    随手落下的小字,亦是沾香带露,绿意莹莹。

    它是春分,它把春天一分为二,使世界如此美丽。一半草色如烟,一半姹紫嫣红。平分处,春意灼灼,桃红柳绿,溪水潺潺,我听见了小麦拔节的声音,还有油菜花绽放的声音。

    写一笔初见,落一笔惊艳。我想把整个春天,泉水如墨,粉如纸,融入我的生活画面。你是水墨画中最美的江南。

    迎面而来,一定是春雨和暖。静好的时光,无风亦无雨。我一路坐在采集春花的地方,感受春分,暖暖的气息!在春风的深处,折一棵柳树,与你微笑,花开花落,让微风拂过眉毛和眼睛,我们形影不离。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2)

    活动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及理财意识,做个节约型的小公民。

    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开支,进一步熟悉用小数表示钱的方法,巩固小数点加减法。

    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操作几交流的过程,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家中一周的开支情况记录下来,并完成如下统计表。

    2、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设计意图]人人参与收集整理数据,使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平等参与,积极主动参与,在参与中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教师:

    同学们,人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消费,一个家庭也是一样,每天都有不同的开支,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我们班每个同学家里的一周开支情况。探讨开支的规律,学会做小管家。出示课题《小管家》

    二、交流各家一周开支情况: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其家里一周开支情况并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1)你是怎样得到记录单上的数据的。

    (2)表中的“项目”、“金额”、“小计”、“总计”分别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

    进一步熟悉用小数表示钱数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表的制作。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会不同,体会统计源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为后面谈意见和建议奠定基础。

    三、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一周的开支情况教师:

    如果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你家一周的开支情况。你打算怎样设计统计图。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你家一周的开支情况。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统计图表样,也可向小组内同学学习绘制方法。)

    课件出示:( )家庭一周开支统计图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利用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发现家里一周开支情况的周期性。发挥小组内成员相互学习,降低差异,共同提高的作用。

    四、展示、交流、汇报:

    1、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制作好的统计图,比比看谁的作品最美观,选出来作为优秀作品展示。

    2、对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同时说说你家的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交流后由学生进行评价。(从制作的美观程度,及开支的大小,开支的项目上进行评价)

    3、根据自己家一周的开支情况估算本月的开支,估算结束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说说具体的估算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4、对各家的开支情况你有什么感受?你家的开支和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生1:每个家庭周末的开支都比较大,原因周末休息,人们有时间采购、游玩。

    生2:生活开支如米面油盐菜,需求最多,但花去的钱不是很多;

    生3:应酬、礼尚往来、朋友聚会虽次数不多,但占用的金额却不少;

    生4:买衣服、看病也占去了相当大的开支;

    生5:水电暖、物业管理每月都有一定开支,不过比较固定;有的家里这方面开支就大,有的家就比较少。

    生6:我家买彩电花去了五千多元钱。有同学家还买了电动自行车。

    生7:我认为有的家里开支还有不合理的地方。

    教师:不合理的地方有哪些?你有合理的建议吗?

    生1:水电费如果我们节约用的话,可以节省一定的费用;我们要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习惯,洗菜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

    生2:用于应酬,礼尚往来的资金多,礼尚往来可以进行改革,变一种方式,比如婚事简办,送鲜花等方式。节省下来的钱可以买一些书籍,还可以捐赠给有困难的人。

    生3:我觉得生活开支必不可少,但衣服上的开支可以适当减少,不必追求过高档次。

    生4:我觉得父母挣钱很不容易,我们不应该乱花钱。 ……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获得自信的体验,获得发展,并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节约意识,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活动小结:

    大家都谈得很好,要想日子过得好,就要合理开支,计划支出,只有这样才能收支平衡,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我们从小就应该懂得勤俭节约,不乱花一分钱。不浪费水电等地球资源,学会为全人类着想。

    六、布置作业

    把自己估算的本月开支向父母汇报,并针对如何节约开支这个问题向父母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超市购物一次,学会购物,学会理财。

    [设计意图]

    参与实践,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勤俭节约,学会理财,学会管理。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及验算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和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及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探究。

    1、小朋友们,上个星期三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活动,谁来说说是什么活动啊?(爱心大义卖的活动)

    2、你买了哪些物品呢?

    3、小朋友们通过这次活动,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真棒。

    4、齐老师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场,摘录了一些商品的信息。(示信息)

    5、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学生汇报商品价格信息情况)

    6、那么你最想买那两样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汇报购买情况)

    二、自学互动,进行探究。

    (一)探究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摘录信息:老师想买两样最贵的,买一个遥控汽车和一个积木要花多少钱呢?

    怎么列式?126+132 =

    1、(1)你想怎么算,跟同桌说一说。

    (2)生汇报多种计算方法(计数器算法、竖式算法)。

    (3)生演示计数器算法。

    (4)讲解竖式算法。

    这道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2、探索验算:

    (1)同学们算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验算。

    (2)怎么验算呢?将这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算一遍。

    (3)验算结果和原题结果相同,说明我们算对了。

    三、作业练习,反馈探究。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3题填表

    3、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揭示课题)

    做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四、应用探究,培养个性

    1、判断对错

    2、探究图书馆借书问题(示P31例题)

    3、示评选“文明班级”表格,算一算哪个班能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4、算路程:从学校到公园走那一条路比较近呢?生算

    5、许多小动物在玩套圈游戏,选择2个来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五、系统回顾,延伸探究

    1、小朋友们今天学得开心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我们平时要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命题、公理、定理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 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定理

    2.难点: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前一节课 我们讲过,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 出 一个反例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将探究怎样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二、探究新知

    (一)公理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 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我们已经知道下列命题是真命题: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在本书中我们将这些真命题均作为公理.

    (二)定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下面两题中归纳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而说明证明的重要性.

    1、教师讲解:请大家看下面的例子:

    当n=1时,(n2-5n+5)2=1;

    当n=2时,(n2-5n+5)2=1;

    当n=3时,(n2-5n +5)2=1.

    我们能不能就此下这样的结论: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2-5n+5)2的值都是1呢?

    实际上我们的猜 测是错误的,因为当n=5时 ,(n2-5n+5)2=25.

    2、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a=b,那么a2=b2.由此我们猜想:当a> b时,a2>b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

    [答案:不正确,因为3>-5,但32<(-5)2]

    教师总结: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用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了很多几何图形的性质.但由前面两题我们又知道, 这些方法得到 的结论有 时不具有一般性.也就是说,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命 题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 是假命题.

    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 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推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 样的真命题叫 做定理.

    (三)例题与证明

    例如,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 80”这 条定 理后,我们还可以证明刻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命题:直角 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教师讲解:此命题可以用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因此我们把它也作为定理.

    定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三、随堂练习

    课本P66练习第1、2题.

    四、课时总结

    1、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为 真命 题的命题叫做公理.

    2、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五、布置作业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或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物体的轻与重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带来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那让老师看看有哪些啊?

    生:小汽车、变形金刚等。

    师:那现在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玩具哪个重?哪个轻呢?(随机拿取学生手中的两样玩具)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与重的关系。

    板书: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观察(眼睛)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师:现在让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

    生:玩跷跷板。

    师:你们看一下,谁重谁轻呢?为什么?

    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你们这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得出的?

    生:看。

    师:你们真聪明,有些物体可以仔细观察比较,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出示小亚手拿气球和苹果的图片。

    师:你现在能告诉我们小亚手中的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吗?

    生:气球轻,苹果重。

    师:好,现在老师拿来了这两样玩具,你们能告诉我哪个重,哪个轻吗?(从学生带的玩具中拿两样差不多大小的)

    生:右手重,左手的轻。

    师:到底是不是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师:拿出两样不同大小的玩具,请学生猜一猜、试一试,哪个重、哪个轻?(注意老师拿的时候,大的轻、小的重)。

    师:你们的答案和上面的小朋友答案一样吗?师:现在,你想告诉我们一些有关比较轻重的知识了吗?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与重,有些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体可以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来判断谁重谁轻。

    三、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

    1、请学生看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2、老师出示一些比较容易看得出轻与重的物体,例如一本书和一个骰子等。

    (二)猜一猜

    1、请学生相互之间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进行比较轻与重。

    2、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新知

    (一)用橡皮筋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1、出示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你们看一看,那样物体最重、最轻?

    师:你们知道小丁丁是怎么比较的吗?出示课件。

    小丁丁用同样的橡皮筋将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等挂起来。

    师:你们说这个方法怎样啊?你们现在看着这幅图,能告诉我们谁最重谁最轻了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生:吸铁石最重,夹子最轻。因为物体越重,橡皮筋就会拉的越长,所以吸铁石最重。

    师:请你们根据这幅图,把这些物体从最轻到最重排一下,填写表格。

    2、 小结:生活中,我们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一些物体,达到比较物体轻与重的目的。

    (二)小练习

    1、师:请你们现在也学一学小丁丁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带的玩具进行比较,看看这个方法怎样?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玩具也挂在橡皮筋上,进行比较。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6)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多媒体出示: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同学们观察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吧。(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用手掂一掂)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一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

    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 )和( )比( )比( )重( )比( )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形状,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用刚才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因为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

    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办法)

    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诉大家。(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

    3、学生交流。(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三)吊一吊

    1、师:老师这里的梨和苹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吗?(生:用天平秤来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2、比较矿泉水和生梨。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讨论交流)

    (1、用手估测,2个2个比较;2、 2个2个吊起来比较;3、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

    师:哪种方法会比较方便?(全吊上去)

    师: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并记录结果(从轻到重)

    填写在书上的表格内。

    3、学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长说明这个物体最重。

    4、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

    四、知识拓展

    1、出示课件:小朋友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止晃动,像现在这样时,你能说出谁比较重吗?为什么?(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如果他们两人一样重,那跷跷板两边的高度会怎样?(一样高)

    2、师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幅图里看懂了什么?(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

    师:要使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答)

    师:如果再加1个苹果,那右边要加几个香蕉才能使它们一样重呢?(2根香蕉)

    3、课后拓展练习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饮料,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饮料,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饮料的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饮料的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12×4=48(瓶)

    6×8=48(瓶)

    (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7)

    七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及教案(2)

    营造我身边的“绿色”生活环境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认识到自己的生活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并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哪些问题存在。

    2、能够从手边的生活入手,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并在**中尝试各种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在观察、体验和实践等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社区情感、家庭责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活动内容:

    本次主题设计《认识我身边的生活环境》、《非绿色生活环境带给我们的伤害》、《营造身边的绿色生活环境》三个活动。其中,在《认识我身边的生活环境》活动中,学生深入到社区中、学校中和家庭中,运用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能根据自己小组的观察,搜集出相关的问题,找到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非绿色生活环境带给我们的伤害》活动中,分为两个部分:

    自然环境非绿色主要以实验研究的方法让我们真实的感觉到受污染环境的可怕,人文环境的非绿色以调查、采访的方式展现出我们生活中不和谐音符,让学生从心里树立环保意识。《营造身边的绿色生活环境》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真实的体验和实践找到营造绿色生活环境的方案和措施,向自己的同学、老师、家人发出倡议,并且在学校的社区进行宣传,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把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

    活动实施:

    【活动目标】

    1学生了解自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方式找出问题所在。

    2.本文围绕该主题提出了具体而有价值的主题。

    三。具有获取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并能体验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艺术。

    【活动过程】

    1、教师就环境问题给出解释,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当今威胁我们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正在变得恶劣。并引导学生多了解环境,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小组深入到社区、学校、家庭中去亲身感受和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包括社区的绿化情况、垃圾处理、小区周边噪音、交通情况、学校中走廊文化、操场情况、同学们出入网吧情况观察、家庭中的浪费现象和消费情况调查等等)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公德教育,建议和每个学生一起学习安全公约,并请班主任和家长签字)。

    3、学生整理、分析和观察得到的结果,并在班级内交流和简单的汇报,写出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找出本小组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从科学、社会、自然等不同角度了解“非绿色生活环境”带给我们的伤害,激发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体验到实验和调查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带来的快乐。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活动过程】

    1、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上网或到环保局、图书馆、资料室等相关地方查阅资料,了解非绿色生活环境带给我们的伤害(如:被污染的水、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污染、白色污染、沉迷于网络中的青少年犯罪纪实、非绿色消费带给我们的问题等等)

    2、对研究课题属于自然环境的同学,教师要鼓励他们演示一组实验来做环境绿与“非绿”的对比(如:小鱼在污水和纯净水中的生活情况对比、被塑料污染过的土壤酸碱度测定、汽车尾气对豆芽生长情况的影响等),给学生一种直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

    3、对于研究课题属于人文环境的小组,教师则鼓励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然后带着问卷和问题深入到同学、家庭、学校、社区当中去,了解非绿色环境带给我们的伤害,并根据调查表或访谈表中的问题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课题的情况。

    4在实验和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经验报告和经验交流。

    【活动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明确绿色生活环境的意义和要求,学会写倡议书,指定宣传活动方案,**活动中的问题和阻力,提高组织活动能力,积累生活经验,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

    2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能够在自己的班级、学校和家庭中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根据各自的课题,通过前两项工作的准备和信息的积累,每各小组都提出了创建绿色生活的积划和措施。

    2、根据各小组的方案和措施,针对同学、老师、家长、小区居民制定一份倡议书,并选择一定的宣传方式,各小组在班级内交流方案及宣传方式,互相提问题进一步完善计划,同时对可能出现的时间、沟通、安全、组织等问题进行**。

    3、根据学生的方案在家庭、学校、社区等地进行实践活动,把环保意识带给身边所有的人,帮助身边的人追求绿色生活方式,从而形成绿色生活环境。

    4、每小组用各种方式把本组的活动过程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汇报,包括小组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计划实施,最终成果、遇到的问题及如何克服与解决、取得的成绩、研究体会与心得。

    活动评价

    评价原则

    1积极评价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潜能和闪光点,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和实践;鼓励学生在**中表现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注意应用,看学生是否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

    4注重经验能否进行人际沟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洞察力和经验

    评价标准

    学生评价表(自评、互评、教师评)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研究发现,矩形的面积与其长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3、发展学生个性,在小组调查、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竞争意识。4整合和开发校内外学习资源的新课程思想。

    【重点】

    1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集体力量,全面开展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活动。

    2、在研究中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大小与它的长、宽之间存在何种紧密关系。

    【难点】

    1以学生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每人一根20厘米长的铜丝、围绕研究主题做好有关资料收集(观察生活中有关房屋建筑、查阅有关房屋建筑的书籍、利用inter***搜索有关**资料。)。

    教师:围绕研究课题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 设计“我的房子”。

    (1)各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房屋设计” 的**资料。

    (2)组织学生在“我的房子”主题下独立设计自己心中的房子。

    2、设计作品展示。

    (1) 每组评比推荐1-2部最佳作品参与选课。

    (2) 每一位设计师都介绍他作品的卓越之处。

    (3) 全班同学选出3-6部最佳作品。

    3、找设计作品的共同特点。

    (1)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这些房子有门窗。

    (2)引导设计者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学生应运用生活知识和经验,了解窗户的功能,如通风、通风和阳光。

    二、小组合作研究

    1、揭示研究课题:房间的采光

    (1) 学生分析:房间采光与窗户的关系:大窗户,多采光;窗户小,房间的采光就少。

    (2)从生活中举例说明房间的采光与窗户存在的这种关系。

    (3) 学生总结:房间的照明量与窗户的大小有关。

    展示规则1:房间采光量与窗户面积的大小有关。

    2、实践**:

    (1)窗户的面积和窗户的哪些因素有关?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用窗框、周长、长、宽

    (2) 生活中许多方形窗户的面积与其长宽密切相关。

    ①小组实验: 每人用一根20厘米长的铜丝围成不同的长方形,将得到的实验数据填在统计表中,最后再仔细观察、研究数据,交流自己的发现。

    《房间的采光》实验数据统计表

    第_____小组实验组成员

    实验时间:

    长方形的长 (cm)

    长方形的宽 (cm)

    长方形的周长 (cm)

    长方形的面积 (c㎡)

    我们的发现:

    ②集体交流研究心得。

    有关实验小组在投影仪上出示统计表,对照数据说明自己的发现: 这些数据中,长变化了,宽也变化了,面积也变化了,但是周长没有变化,都是20厘米。

    ③总结规律: 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长方形面积的变化与长、宽的变化之间存在的规律:周长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差距越小,面积就越大。

    三。研究活动总结:谈谈在本次研究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获得的知识。

    三、活动延伸:

    1.考虑采光因素,房屋在室外设计了窗户,应考虑其它条件。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坚固、美观、通风、防盗、清洁

    2对教师收集的有关窗户设计的资料进行欣赏和评论。

    三。窗户设计竞赛(每人拿出一张16k的白纸)如果这是一面墙,你打算如何设计窗户?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

    4、集体评审。

    (1)各小组推荐一幅作品。

    (2) 设计小组介绍了这项工作的优点。

    (3)各小组为作品评分。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2、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3、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

    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同学们,在节日里,爸爸妈妈会给我们买许多礼物,老师这里有些礼物,你能说出哪个玩具比较重?哪个玩具比较轻吗?

    学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物品的轻与重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直接观察

    1、气球和苹果比

    2、小胖和小亚比

    师:你知道这个苹果与这个气球比哪个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

    师:小胖和小亚比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直接凭经验来判断。苹果重,气球轻。

    根据图片看出小胖重小亚轻。

    探究二:动手操作

    1、比较下列物体的轻重、书上第42页中的2橡皮、吸铁石、小汽车等

    为学生提供学具,动手操作

    2、验证比较结果:可将这些物品悬挂起来

    之后小结方法掂一掂等方法

    师: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谁轻谁重?

    学生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方法来比轻重。

    探究三

    1、小包装的酸奶,一包装3罐,大包装的酸奶,一包装6罐,4小包装的和2大包装的酸奶,哪个重?哪个轻?

    2、4只羽毛球的重量和6个乒乓球的重量相等,都是24克,羽毛球和乒乓球哪个重?哪个轻?

    小结: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1、判断轻重

    棉花和小铁球

    西瓜和葡萄

    冰箱和电话

    练习二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汽油,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汽油。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汽油重量和6箱大木箱装的汽油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生:12×4=48(瓶)

    6×8=48(瓶)

    答:一样重。

    师小结: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

    练习二

    小组活动

    请小朋友把带来的物品,用今天学习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来比一比它们的轻与重。

    小组交流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比较物体的轻重,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看一看、掂一掂、算一算……来比较。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教科书P42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10)

    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综合实践

    黄智慧一、汇报交流,梳理知识

    老师:上课前,老师让学生把有关三维物体的知识整理成**或**。现在,让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并推荐一张**或一张**。让我们给你介绍一下。

    每各小组在物理投影仪上展示自己小组的**,并向学生介绍。有出现下列图表等情况。

    二、贴进生活,模拟应用

    1、购买鱼缸的数学问题

    老师:昨天,老师想买个鱼缸,发现了以下型号。

    老师:请想象一下老师当时看到的三个鱼缸的形状?

    s: 1号鱼缸看起来像个立方体

    (众生抢着补充:没有上底面。)

    2号鱼缸就像一个没有上下表面的扁平长方体。

    3号鱼缸是一个高长方体,有点像圆柱,没有上下表面。

    (众生争相补充:它的底部是一个正方形。)

    老师:嗯,每个小组画一个鱼缸给其他小组看。

    老师:工人叔叔在做鱼缸时应该如何切割玻璃?各种计划需要什么样的玻璃?选择一种鱼缸,想一想。

    学生1:我选1号鱼缸。只需切割5片边长为6分米的方形玻璃。

    生2:2号鱼缸需要的玻璃是:一块长9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玻璃,二块长9分米宽4.2分米的长方形玻璃和二块长6分米宽4.2分米的长方形玻璃。

    生3:3号鱼缸要二种形状的玻璃:一块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和4块长7.7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玻璃。

    老师:观察三个鱼缸。你想知道什么?

    生:哪个体积最大?

    老师:鱼缸的水容量就是它的体积。如果不考虑玻璃的厚度,它的体积就是体积。

    生:哪个鱼缸用料最少?

    师:那就来计算一下它们的容积和用料面积吧,小组合作、分工计算。

    反馈如下:

    用料面积(平方分米) 鱼缸容积(立方分米)

    1号鱼缸:6×6×5=180,6×6×6=216

    2号鱼缸:9×6+(9×4.2+6×4.2)×2=180 9×6×4.2=226.8

    3号鱼缸:5×5+5×7.75×4=180 5×5×7.75=193.75

    老师:观察上面的数据。你的想法或问题是什么?

    学生问:老师,以前学习的表面积相等时,立方体的体积就大。而这里为什么不是这样?**不对?

    生答:以前学习的表面积相等是在所有面都计算的,今天计算的鱼缸只需计算5个面就不一样了。

    老师:您认为老师应该买哪个鱼缸?

    s1:我觉得最好选择2号鱼缸,因为它的底部比较大,适合鱼玩。

    学生2:我觉得你选3号比较好,因为它占地面积小。

    生3号:3号是好的,因为3号鱼缸比较深,适合各种不同习性的鱼。不同的鱼可以在深水和浅水中饲养。

    生4:1号好,因为它方方正正,既宽阔又比较深,鱼比较容易找到喜欢的深浅之处,那里又相对较宽大。

    学生5:我建议你不要买3号鱼缸,因为它又窄又小,鱼很难向前游。

    生3(迫不及待地说):鱼可以绕着游。

    老师:你能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很好。买房子的时候,也要考虑房子的大小等因素。

    2、沙坑用沙中的数学问题

    学校在操场旁的空地上挖了一个长6米、宽3米、深0.4米的坑,准备装沙子用作沙坑。它的旁边有一堆圆锥形的沙,底面周长是12.

    56米,高1.5米。这堆沙够用吗?

    (∏的值取3.14)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汇报)

    生1:这堆沙不够用。因为沙坑的体积是6×3×0.

    4=7.2(立方米),而这堆沙的半径只有12.56÷3.

    14÷2=2(米),沙的体积是×3.14×2×2×1.5≈6.

    28(立方米)。沙不够用。

    学生2: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堆沙子够了。因为已经有6.28立方米沙,而沙坑装满沙也仅需7.2立方米,不用装满就可以了。

    生1:不装满一些会不安全。

    生2:不对,6.28÷(6×3)≈0.35,可见,用6.28立方米沙来装这个沙坑可以装0.35米深了,应该是安全的。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沙子不容易溢出到操场上。

    生1:我接受你的意见。

    三、综合实践,升华知识

    老师:刚才我们复习了长方体、立方体和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老师这儿有一个铅球,怎样求出这个铅球的体积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s1:我们可以先往鱼缸里放些水,但不能放太多,然后测量水的高度;然后把子弹放入水中,然后测量水的高度。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铅球的体积。

    生2:我们组的方法与他们不同,我们决定用一个大口杯,装满水,再将铅球放进水中,收集溢出的水,用量筒一量就知道铅球的体积。

    学生3:如果鱼缸很大,铅球又那么小,那么如果把鱼缸放入水中,水面上升很小,很难测量。计算铅球的体积并不容易。

    生1:对,我们会选择一个大小适宜的鱼缸,或者玻璃口杯也行,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

    学生4: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试图找到计算球体积的公式,并用这个公式来计算。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棒,下面就请同学用自己的方法动手实践,求出这个铅球的体积。老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借用的工具。

    (用公式计算球的体积的那组同学用的是由老师提供的球体积公式:老师建议他们课后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搞清球体积公式的获得过程。) (学生实践后反馈,老师说明测量中有误差,数据略有不同是正常的。

    )课后反思: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首先要注意的是,复习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反思教学过程,可以肯定教学是成功的

    实现知识的系统安排,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落实注重学生发展的要求。

    1、 注重自我安排提高施工能力

    复习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然而,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获得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和形成建设意识的能力更为重要。这种能力和意识必须在自我安排和积极建设的过程中获得。

    本案例要求学生在课前对三维图形知识进行梳理

    根据自我选择的标准和方法,可以根据立体图形的类型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来选择立体知识的不同方法。凸现整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在课前完成整理和建构,增大了建构的空间,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在小组交流中调整,为全班交流推荐优秀作品时,体验和感悟了建构知识网的方法。这样,还学生一个自主整理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理一理知识,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把知识纵向成线、横向成片,在“做”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做”中学会整理建构的方法,获得整理建构的能力。

    2、 转变机械实习提高应用能力

    如果学生只能简单地代换通用参数或将习题设置为通用模式,那么学生的素质就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只有通过体验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不断创造,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再者,《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纵观整个案例,改变原来那种学生纯粹的代公式等练习。“购买鱼缸问题”、“沙坑装沙问题”、“测量铅球的体积”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室内的生物角就有鱼缸养有鱼),是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有助于理解“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纯粹的代数据计算。

    3、 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操作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应改变榜样、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活动。

    ”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案例中设计由看立体图猜测是几号鱼缸?数据分析需要什么样的玻璃形状?

    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身体的特点,丰富空间和图形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空间观念。看到这几号鱼缸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建议先计算物料消耗和体积大小,然后计算物料消耗和体积大小。

    对购买几号鱼缸、沙坑装沙情况,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从而引起学生间的争辩,使课堂上学生间的争辩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特别是“求球的体积”这一环节,把动手实验搬进数学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10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