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硝酸的教案
  • 硝酸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27

    硝酸的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硝酸的教案,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硝酸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硝酸(第一课时)。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有关硝酸强氧化性的实验,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2)通过从酸的一般通性到硝酸的性质的推理分析,提高运用复分解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硝酸跟硫酸、盐酸等的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硝酸的用途让学生对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作出贡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

    [引言]硝酸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现在老师手中拿着的是一瓶浓硝酸,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后总结一下你从中可以判断出硝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以此为落点让学生边观察边作简单的推理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实验现象推出结论的推理能力)

    [板书]

    1.硝酸的`物理性质

    (1)无色(观察硝酸溶液的颜色得出);

    (2)有刺激性气味(打开瓶塞可嗅到);

    (3)易溶于水(观察瓶中标签浓硝酸的浓度为65%可得出);浓度大于98%的硝酸会在空气产生大量的白雾,故称为发烟硝酸。

    ……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断定硝酸具有酸的通性,请同学们根据酸的通性来分析解决下列问题,并把结果填信表格中:

    推测可能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硝酸跟氧化钙反应

    硝酸跟碳酸钙反应

    硝酸跟氢氧化铝、氢氧化钠反应

    硝酸跟金属铝、铁、铜反应

    硝酸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

    [学生分析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绝大部分学生对前三个问题都能得出正确结论,对于后两个问题,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结论。这正是后面进一步探究硝酸的氧化性创设了问题情景。

    [板书]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强酸

    [教师活动]盐酸、硫酸跟铁和铜等金属反应情况?试推断铁、铜跟硝酸反应反应情况。

    [实验演示]

    A.稀硝酸中投入铁片、稀硝酸中投入铜片

    B.浓硝酸中投入铁片、浓硝酸中投入铜片

    C.浓硝酸跟投入铁片并加热

    [学生观察并分析]

    铁、铜跟稀硝酸都能在常温下反应产生气体(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氢气?)。

    铁片跟浓硝酸在常温下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铜片跟浓硝酸反应产生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同时溶液显蓝色。

    [师生共同研究得出结论]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浓、稀硝酸都可跟不活泼金属(活泼金属当然能反应)反应,反应中一般不产生氢气,冷的浓硝酸遇铁、铝等要发生钝化作用。

    硫、碳等非金属单质遇硝酸能否发氧化还原反应?

    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等还原性较强的化合物遇硝酸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研究]

    D.焦炭投入热浓硝酸中

    E.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浓硝酸溶液

    [板书]

    (2)具有强氧化性,化学教案《硝酸(第一课时)》。反应规律如下:

    还原产物

    范围

    浓硝酸

    一般NO2

    不活泼金属、碳等非金属单质、某些还原性较强的化合物

    稀硝酸

    一般是NO

    硝酸强氧化性的其它方面的表现:热浓硝酸遇酸碱指示剂会起漂白作用,铁、铝等金属遇冷浓硝酸会起钝化作用。

    [学生练习]

    写出铜跟浓、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硫、碳跟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C+4HNO3(浓) =CO2↑+4NO2↑+2H2O

    S+6HNO3(浓) =H2SO4+6NO2↑+3H2O

    [教师展示]一瓶久置变质的浓硝酸、一瓶未变质的浓硝酸,让学生观察颜色并进行比较。

    [学生观察结果]变质硝酸显黄色。

    [教师引导]试分析久置浓硝酸为什么会变黄色?

    [师生共同分析]硝酸分解会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易溶于水,使溶液显黄色。

    [板书]

    (3)硝酸是一种不稳定性的酸,见光、受热易分解。

    4HNO3 4NO2+O2+2H2O

    所以保存硝酸时要注意避光、放在阴暗和低温处。

    [总结巩固]试比较硝酸、硫酸、盐酸三大强酸在性质的异同点:

    色、态

    刺激性

    挥发性

    氧化性

    硝酸

    盐酸

    硫酸

    [巩固练习]

    1.将足量的NO2和一定量的SO2混合气体通入氯化钡中,产生的沉淀( )。

    (A)不可能是亚硫酸钡 (B)一定是亚硫酸钡

    (C)一定是硫酸钡 (D)一定是亚硫酸钡和硫酸钡

    2.常温下,下列溶液中能溶解铁的是( )。

    (A)稀硝酸 (B)浓硝酸 (C)浓盐酸 (D)浓硫酸

    3.常温下,在VL密闭容器中有a molNO气体,压强为bkPa,若再充入a molO2,保持温度不变,反应后容器的压强是( )。

    (A)1.5bkPa (B)2bkPa (C)略小于1.5bkPa (D)略大于1.5bkPa

    4.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把硝酸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暗处

    (B)把硝酸银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C)把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中

    (D)把氢氟酸放在玻璃瓶中

    5.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后贴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硝酸溶液、98%的硫酸溶液、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变成( )。

    (A)白、红、白 (B)红、黑、白

    (C)红、红、红

    硝酸的教案(篇2)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2、了解工业上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3、通过观察浓硝酸、稀硝酸与金属铜反应试验,培养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1、硝酸的化学性质――强酸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2、硝酸的工业生产原理――三阶段、三设备、三反应

    《1》 目标解读

    a、硝酸的性质及用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主要用途――

    b、氨的催化氧化法制硝酸

    三阶段、三设备、三原理(与工业上制硫酸进行对比记忆)

    c、浓、稀硝酸分别与铜的反应

    解释原理、现象表述、产物检验,重点是实验综合题目的分析

    《2》 问题引领

    问题1、今天我们所学的浓硝酸与学过的浓硫酸的性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2、通常实验室中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色;另一种检验方法是什么?你知道吗?

    问题3、工业上生产硝酸与工业上生产硫酸有哪些异同点?

    《3》 精讲点拨

    1、硝酸的性质

    2、硝酸的工业生产

    学生活动

    《1》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00-102 ,完成预学案内容,进一步熟悉硝酸的性质和工业生产原理。

    《2》 合作探究

    探究一:你知道这些事实分别表现了硝酸的哪些性质?请填在后面的括号中。

    (1)久置的浓硝酸显黄色。( )

    (2)铝制、铁制容器常温下可盛浓硝酸。 ( )

    (3)铜片放入硝酸中,溶液变蓝。( )

    (4)碳单质放入浓硝酸中产生大量红棕色的气体。( )

    (5)浓硝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 )

    探究二:I-、S2-、SO32-、Fe2+等离子能否与H+、NO3-大量共存?为什么?

    探究三:为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半空的注射器,D是尾气处理装置(兼防倒吸功能)。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此目的,该如何操作?

    (2)在(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的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观察到装置B中有什么现象?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什么,该如何进行操作?

    (4)开始时C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后来又消失了,什么原因?

    《3》 归纳拓展

    1、硫酸的工业制法与硝酸的工业制法比较。

    (1)三阶段 (2)三设备 (3)三原理

    2、硝酸与不同物质反应时,性质表现的规律总结。

    (1)与金属单质反应:

    (2)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3)与低价态金属化合物反应: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4》 技能应用

    《5》 体悟反思

    1.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教学设计

    2.社戏教学设计

    3.教学设计格式

    4.《燕子》教学设计

    5.《雪》教学设计

    6.《画风》教学设计

    7.长城教学设计

    8.《秋天》教学设计

    9.教学设计的心得

    10.思品教学设计

    硝酸的教案(篇3)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⑶、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

    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试一试

    ⑴、出示x÷0、2=0、8。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⑶、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9、练一练第二题

    ⑴、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

    ⑵、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题

    ⑴、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第三组)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⑶、集体核对。

    2、练习二第二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师巡视。

    ⑶、你在填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硝酸的教案(篇4)

    高中化学以铵为原料制备硝酸教案大全

    教案能引导老师进行良好的教育活动,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你知道怎样写高中化学教案吗?不妨写一篇教案和我们共享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中化学以铵为原料制备硝酸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中化学以铵为原料制备硝酸教案1

    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钠的化合物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Cl2、S、O2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演示课本第32页[实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

    演示[实验 2-6]用棉花包住约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观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①Na2O、Na2O2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气)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气)

    ②Na2O2、Na2O与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气)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气)

    [讨论]

    ①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②Na2O2是否是强氧化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

    Na2O2与水作用除生成NaOH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Na2CO3外也还有氧气,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

    [补充实验]Na2O2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织物的漂白实验,有色织物褪色。

    ②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别

    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①展示Na2CO3 、NaHCO3样品,做溶解性实验。

    演示实验第32页[实验2-7][实验2-8]

    a.Na2CO3 、NaHCO3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b.Na2CO3 、NaHCO3、CO的热稳定性实验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

    ②让学生回忆将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质: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氢钠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质:

    ③“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

    总结、扩展:

    (1)总结

    通过列表对比学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连线法表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扩展

    根据Na2O2的性质可知Na2O2与CO2 、H2O反应,则可增加可燃烧气体(如CH4、 H2、 CO……)与Na2O2共存于密闭容器,电火花点燃时反应以及酸式碳酸盐与Na2O2共热时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根据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不仅可掌握碳酸盐、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态时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固态时,可用加热法,在溶液中则需选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决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布置作业:

    1.补充作业

    (1)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过量的CO2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钠块(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与水完全反应,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准状况,剩余气体为0.0336L,求钠块中单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各多少克?

    (3)由Na2CO3·nH2O与NaHCO3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将残留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可产生标准状况的气体3.36L;若将28.2g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则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4.48L,由此计算:①残留固体质量,②n值,③NaHCO3质量

    (4)今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盐的质量为13.7g时,通入多少克CO2?

    (5)200℃时,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高中化学以铵为原料制备硝酸教案2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浓硫酸的性质,涉及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第二部分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涉及到碳酸钡和硫酸钡的区别。硫酸作为三大强酸之一,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会考、高考的重要考点。硫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学习好该节课是十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和了解有关硫酸的基本性质和氧化还原概念、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加深和巩固这些知识,铜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为下一节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和怎样检验硫酸根离子。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设计几种辨别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学有所用,更加的热爱科学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科学。Jk251.coM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反应和根据实验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 教学难点: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解释浓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观现象转入微观分析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带着问题去上课。在初中时他们已经学了硫酸的基本性质,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他们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此这节课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应用和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的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材的内容和目的。本节课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主”和“教与学的统一”的原则。结合课本采用实验演示和课件展示的方法。体现以下特点:

    1、 采用多媒体独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比如本节课采取一则实际材料导入,由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字并说明体现了硫酸的哪些性质。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须教师读材料或发放材料,显得浪费时间和资源。

    2、 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并且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加以放大,使得实验更加清晰地展现给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的特性引出该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作好实验演示是十分重要的,要尽可能地使实验直观清晰,利于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而后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概括总结,难点得以突破。

    3、 结合本节内容,采用探索分析讨论的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层层推进,使学生沿着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来思考,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行学习。如浓硫酸和铜反应的实验时,学生观察到反应后试管的溶液显蓝色,品红溶液褪色等现象。可由学生大胆猜测蓝色的溶液是什么呢 ?为什么品红会褪色呢?然后通过分析可知蓝色溶液是硫酸铜,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然后可由学生自己写出化学方程式。这样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实验、课本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如下:

    1、 由一则实际材料导入新课,简洁明了。由于刚上课学生的注意力还不是很集中,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动机。用幻灯片播放一则实际材料,请学生找由关体现硫酸性质的关键字,积极思考,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材料中体现了哪些浓硫酸的性质。借此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2、 归纳硫酸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纯硫酸,并提问大家仔细观察有哪些特征。结合课本,探究出硫酸的物理特性。

    3、 演示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浓硫酸的性质。实验一:往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纸片、蔗糖、木屑,滴加几滴浓硫酸请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得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引出重点。实验二:浓硫酸和铜的反应,观察实验,分析讨论,写出化学方程式。通过启示的方法:反应中的物质化合价发生了怎样变化呢,引出浓硫酸氧化性的难点。回忆并利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进行解释突破难点。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写出碳和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4、 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学生已知钡离子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所以重点放在碳酸钡和硫酸钡的区别。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硫酸钠和碳酸钠滴入氯化钡观察实验现象,再滴加盐酸,学生可发现碳酸钠的试管生成沉淀而后沉淀溶解。使学生明白硫酸根的检验需加入酸化的氯化钡以去除碳酸根的影响。

    5、 教师进行小节

    6、 教师布置作业,使知识得以应用训练

    高中化学以铵为原料制备硝酸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电影主题案例,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同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电影城里话电影

    (以长春电影城为话题,播放视频《变形金刚4》,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交代清楚。)

    众所周知,长春又叫做“电影之城”,因为长春有一个的文化标志,那就是“长影”,作为影城的孩子,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聊聊电影吗?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以电影为主题来学习新课,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教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大家对教材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那么我们就回到电影这个话题上来,大家平时看美国电影吗?都看过哪些美国电影?看来同学们平时还是很关注电影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小段电影视频,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要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感受。教师:这是哪一部电影?

    教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震撼,那同学们在观看欣赏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能够制作出“变形金刚”的传奇故事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以长春电影城为话题,播放视频《变形金刚4》,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交代清楚。)

    众所周知,长春又叫做“电影之城”,因为长春有一个的文化标志,那就是“长影”,作为影城的孩子,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聊聊电影吗?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以电影为主题来学习新课,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教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大家对教材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那么我们就回到电影这个话题上来,大家平时看美国电影吗?都看过哪些美国电影?看来同学们平时还是很关注电影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小段电影视频,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要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感受。教师:这是哪一部电影?

    教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震撼,那同学们在观看欣赏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能够制作出“变形金刚”的传奇故事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有关话题)

    学生先提建议,后播放《长影集团—双轮驱动产业升级》,让学生通过视频回答长影集团是如何实现发展的。

    教师:?《变形金刚》这部电影的拍摄离不开经济上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政治上的支持,所以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变形金刚》是一部系列电影,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它接连创造了票房神话,拿变形金刚3为例,它在中国至少卷走了10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更是突破了十亿美元。同时,这部电影又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带向全球,接下来同学们再思考:《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上映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有什么重要影响呢?同学们结合材料2,再次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大家同意吗?高票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它也把美国的价值观念推向全球,实现美国的政治意图。那么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

    教师:也就是说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文化,同时文化也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总结一下,我们大家通过合作讨论,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关系。(板书)写完后放幻灯片,三者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同时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下面同学们把结论简单整理在导学案上。

    我们说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那么文化都能促进经济发展吗?请举例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非常好,有些问题啊,我们往往能够通过举例来论证,文化是具有两重性的,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那么经济相前发展,文化也一定随之向前发展吗?举例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经济发达的社会,也存在一些不良的文化现象,所以我们不能说二者是同步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变行金刚》第四部即将上映,值得期待,但我们更加期待的是中国电影能够走向世界,赢得世界影迷的青睐,接下来同学们再次思考,美国电影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又存在哪些需要我们警惕的问题呢?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教师:先说说经验吧。(板书)

    生:回答。

    教师:其实同学们说的这些都体现了文化与经济越来越分不开,就拿科技来说,邓小平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板书)再说说我们应该警惕的问题。(板书)

    生:回答。

    教师:这个问题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好。某些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传播出去,这实质上是文化霸权主义。这也体现了文化与政治越来越分不开,与政治相交融。(板书)

    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是: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交融(板书),与经济相互交融体现为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作用明显。与政治相互交融,其实不仅体现为国际上某些某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还体现为国内,公民要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同学们将结论简单整理在导学案上)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教师:当前有一个热词叫做文化软实力,其实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视自身文化的发展,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就必须重视文化,但是目前我国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拿电影来讲,面对实力强打的好莱坞电影,你能给长影或中国电影的发展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吗?小组讨论一下吧。

    教师:哪个小组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观点。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建议)

    教师:同学们提这些建议都很好,同学们的思路很清晰,其实大家都是想借助文化产业发展来带动经济的发展,那么我们来看看长影集团是怎样做的呢?长影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两轮驱动,电影创作和电影产业两轮驱动,也就说通过这两项措施来推动长春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长春的城市竞争力,我们角度再开阔一些,推动文化产业能不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学生:可以。

    教师:所以我们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板书) 好,我们进行课堂总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相互影响更加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更加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谁也离不开谁。本节课,我们看似在研究美国电影与长影,其实,老师是希望引领同学们去关注和思考中国电影的问题,我们看似是只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其实,老师更希望同学们理解文化对国家、对社会的巨大作用,进而提升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自信。同学们,你们能从自身做起关注祖国文化的发展吗?非常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硝酸的教案(篇5)

    【前置作业】通过标注不同含氮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规律,使学生思考硝酸具有的性质。

    【实验探究】一、通过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进行分析,得出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二、通过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进行分析,得出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一、强氧化性:1、与金属反应2、与非金属单质反应3、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引导得出:结构

    三、酸的通性:1、与指示剂作业2、与金属反应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4、与盐反应

    化学、不稳定性 性质决定保存观 、酸的通性 物理:颜色、气味、溶解性

    通过硝酸性质的教学 ,首先在课堂气氛上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亲手参与是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基础,这样才能以实验为基础,形成理论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教与学的融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这节实验教学 ,感受很深,感想很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这一堂课,我感觉深刻。学生的潜能太大了,这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太强烈了,我们做老师的如果对之加以忽视,是对学生潜能的巨大浪费。应当充分地开发、培养学生的大胆尝试、自主思维、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把课堂交给学生是可行的。

    硝酸的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

    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例1、例2、例3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和直观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通过小数性质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应用小数性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小数的性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

    小数性质的推导和理解,真正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难点

    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五、教具准备.三条米尺、题卡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西游记》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标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师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2、教学例1

    (1)用米尺演示0.1米、0.10米、0.100米。

    ①0.1米、0.10米、0.100米分别可以写成哪个比米小的单位表示?

    ②用分数又怎样表示

    ③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汇报得出:(师板书)

    ①0.1米是1/10米→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10厘米

    0.100米是100/1000米→100毫米

    ②0.1米、0.10米、0.100米都是指米尺上同一段的长度。(找三位同学演示)

    又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3)观察得小数的性质

    ①这三个数从左往右有什么变化?(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这三个数从右往左有什么变化?(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点题)

    呼应课始,揭示奥秘:由于悟空掌握了小数的性质,所以他面对两位师弟的争执说:“无论哪一袋都一样”。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4)练习:

    ①辨别下面各数中的“0”,哪些“0”是属于小数末尾的“0”(按数位说)

    0.080 0.6030 050 0.1000

    ②58页做一做(学生先在书上练,再出示卡片展示)

    【设计意图】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通过看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3、小数性质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有时要把某些小数化简,有时则要把某些小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怎样才能满足这些需要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做下面两道题:

    (1)、教学例2:化简下面的小数

    0.70= 105.0900= 10.000=

    练一练:下面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59页做一做1

    (2)、教学例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 4.08= 3=

    (注意: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0。)

    练一练、59页做一做2

    4、探究练习

    1、0.70去掉末尾的0大小有变化吗?

    4.08去掉0会怎样?

    0.31可以填0吗?

    2、小结:添“0”或去“0”只能在小数的末尾。

    七、巩固练习

    1、校外超市进了一批冰块,你能帮忙设计一下价格标签吗?

    盐水棒冰每支5角

    随便每支1元5角

    可爱多每支2元5角

    2、判断理解:(“末尾”能否说成“小数点的后面)

    (1)、0.080=0.8 ( )

    (2)、4.01=4.100 ( )

    (3)、6角=0.60元 ( )

    (4)、30=30.00 ( )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八、拓展练习。

    1、智力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

    2、帖数游戏。让自愿参加的九位学生,每人拿一个数(卡片),教师板书“50.3”,要求学生在“50.3”的下面贴上与它相等的数,不相等的贴在旁边。

    50.03 5.30 5.3 50.300 50.30 503 50 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在这一阶段,特别是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了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为探究和提炼改写规定小数部分位数的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导,同时也为各个能力阶段的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九、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十、作业布置

    63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硝酸的教案(篇7)

    [比较学习法]: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可以加深理解、方便记忆。如浓硫酸、硝酸作氧化剂时,都是硫、氮元素被还原;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与不活泼金属和一些非金属反应;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使铁、铝表面氧化生成牢固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酸与内层金属的反应等。

    [实验观察]:Cu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比较:

    3Cu+8HNO3=3Cu(NO3)2+2NO+4H2O

    观察现象:①产生无色气体。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③铜在不断的溶解。

    此气体遇空气变为了红棕色,所以无色气体是NO。

    结论:铜和稀硝酸常温下反应比较缓慢。

    C+4HNO3(浓)4NO2+CO2+2H2O现象:①产生红棕色气体。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③铜在不断溶解。

    结论:铜和浓硝酸常温下反应剧烈。

    [错误点拨]:硝酸愈稀被还原的程度愈大,说明硝酸愈稀氧化能力愈强。

    指出:硫酸、硝酸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不看被还原的程度大小。

    同样,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只看失去电子的难易,不看失电子的多少。

    [资料介绍]:王水的成分: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

    [知识拓宽]:镁、锌等金属与不同浓度的硝酸作用能得到氮的不同低价态的还原产物。例如,当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为9%~33%时,反应按下式进行:4Zn+10HNO3=4Zn(NO3)2+5H2O+N2O。若硝酸更稀,反应会生成氨,氨与过量的硝酸进一步反应生成硝酸铵。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

    [例题分析]:1。在标准状况时,把NO2和O2按4:1的体积比混合使其充满一个大试管,把大试管倒立于水中,水面逐渐上升,最后试管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不考虑试管中溶液扩散)为()A.0.8B.0.72C.0.1D.0.036

    补充两个重要的关系式:4NO2-----O2,4NO------3O2

    2.用废铜屑和工业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请设计2~3个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补充习题:

    1.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了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他们在此研究领域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奖。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态氮物质的氧化产物B、NO不是亚硝酸的酸酐C、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的还原产物D、NO是红棕色气体2.某氮的氧化物和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N2和CO2。若测得N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N的氧化物是()A、N2OB、NOC、NO2D、N2O5

    3.某金属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若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是()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4.0.3molCu2S和H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和H2O,则末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A、1.0molB、1.2molC、0.3molD、2.2mol5.已知2Cu(NO3)2=2CuO+4NO2+O2,现把Cu(NO3)20.01摩缓慢加热直到分解完全,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于试管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水仍充满试管B.试管中可收集到0.112升无色气体(标况)C.向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红色D.向试管中加入锌粒可产生燃性气体6.常温下30mlNO2和10mlNO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中,将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1)从干燥管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__。(2)若NO2和NO的体积比大于3:1,则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3)若NO2和NO的体积比小于3:1,则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7.汽车尾气(含有碳氢化合物、CO、SO2和NO等)是城市空气污染的污染源之一。综合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做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碳氢化合物充分燃烧及二氧化硫的转化。认为汽车尾气的过多排放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写出CO和N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A开发利用氢能源B使用电动车C植树造林D戴上呼吸面具

    参考答案:1、D2、B3、B4、D5、AC文章

    硝酸的教案(篇8)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原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硝酸的第一个课时。我将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课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只有深入地研究教材、学生找到这两者的结合点,才可以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了解了硝酸具有酸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两种特性—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硝酸的氧化性,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而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又是学生突破硝酸强氧化性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本节课重点探究硝酸与金属的反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三大强酸的性质以及氮的化合物知识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可加深对物质结构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理解,它所涉及到的一些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为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已具备的知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酸具有酸的通性及浓硫酸的特性

    已具备的能力:已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类比的能力,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社会生活,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两大特性。

    (2)过程方法:

    通过硝酸泄露事件的录像,培养观察、归纳的能力

    通过创设情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推理、

    知识迁移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改进实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硝酸泄露事件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事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虽然硝酸在初中化学中曾经介绍过,但作为硝酸的性质只是简单提及,而且浓硝酸、稀硝酸的氧化性不尽相同,还原产物也不同,这就使得硝酸的氧化性与浓硫酸的氧化性相比更加复杂,更难掌握,因此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硝酸的两大特性

    难点: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我还设计了本节课的创新点:在探究硝酸性质中既有理论探究也有实验探究还有实验仪器的改进

    学生活动的体验点:体验硝酸泄露的可怕性,硝酸的强氧化性以及实验仪器的改进

    三、教法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我采用学案导学、情景激学、目标驱动、实验助学的方式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通过信息归纳、类比推理、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合作与交流,观察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乐学其中!

    四、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学生心里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新课程的教学关键,是教师应创设利于学生探索、求新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探索规律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得以快速成长。

    于是本节课我通过硝酸泄露事件作为线索,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这不同于以往的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模式,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科学猜想、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反思、实验改进,来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学习目标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要给同学们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目标1、通过信息整理感知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目标2、通过联系实际复习回顾硝酸的酸性

    目标3、通过理论探究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

    目标4、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

    目标5、自由交流,寻找自我提升的空间

    (三)教学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呢?

    新课引入:

    播放一段录像:硝酸泄露事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实际生活问题为线索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探索规律的机会。

    目标1、感知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根据学案观看录像,整理由录像中所得到的信息:结合阅读教材归纳出硝酸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目标2、复习回顾硝酸的酸性

    我通过创设情景

    展示图片:事故的处理(用消石灰处理泄露的硝酸)

    提问:体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

    你能用化学方程式举例说明硝酸的酸性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硝酸能与金属反应为“硝酸的强化性”的学习环节提供发现问题的理论基础。

    目标3、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

    回顾展示图片:高速公路上弥漫着红棕色的烟

    对比展示:一瓶呈黄色的浓硝酸

    问题:高速公路上红棕色的烟是什么?长久放置的浓硝酸为何呈黄色?

    追问:如何正确保存硝酸?

    设计意图:学会通过对比、迁移

    、质疑、阅读获取新知识,掌握“性质决定保存”的规律!

    并且从上理论探究:硝酸的分解产物除了二氧化氮还有什么?引导他们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分析,并由学生推导并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的推理能力

    任务4、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融合知识、方法、能力等多重目标的实现。为了能顺利的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采用了沿着科学家的脚步去探索

    实验探究:(科学猜想--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反思—实验改进—实验小结)

    (1)猜想:

    回顾图片:用槽罐车运输浓硝酸,你联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与浓硫酸联系起来:钝化—强氧化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虽然已经学过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但是我所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因而在实验设计方案上我相应地降低了难度:

    (2)设计方案:我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对以上猜想进行验证

    基于环保、节约、携带方便,我对实验仪器进行了改进,采用一套微型实验仪器,由于没有配套的微型试管塞,我采用了气密性更好的试管帽。并在学生进行操作前进行了详细说明。

    (3)实施方案:这是学生实验的学案: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对比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剧烈程度,说明

    性:浓硝酸稀硝酸(填>、

    (4)方案反思:稀硝酸与铜反应中我们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于是可能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质疑:产生的气体会不会是氢气呢?

    这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改进才能确认究竟是氢气还是一氧化氮?

    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改进

    (5)改进实验:用注射器代替试管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分组实验不仅仅停留在机械的动手、观察,还要让学生明确“我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还能怎样做更好”,是实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由实验装置的改进再改进,优中求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环保意识。

    然后,我们师生共同进行

    (6)实验小结:同是硝酸与铜的反应,但浓度不同产物就不一样。

    设计意图:由此对学生进行辩证法的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投影:“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和某些心怀不轨的金匠用王水来偷金的故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知识小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知识的能力

    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当堂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将学生易混淆的问题提出,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准确,更深入。

    板书设计:再现知识、突出重点

    目标5、自由交流,寻找自我提升的空间

    最后我预留几分钟,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探索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疑问能及时解决,做到释疑的高效性和及时性。

    比如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就会质疑: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吸水性,硝酸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波尔是如何从王水中再提取单质金呢?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硝酸的性质”这个知识技能作载体,通过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以“发现问题—理论分析--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为核心,实现了“激学—促学—助学—乐学”的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硝酸的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用比较的方法(与硫酸比较)学习掌握HNO3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HNO3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实验探究法+阅读训练

    四、教学设计:(分两课时完成)

    1、教师陈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2、一分钟记忆力比赛:C+HNO3—、Cu+HNO3(浓)—、Cu+HNO3(稀)—、HNO3—(学生快速记忆,并整理到错题本上)。

    3、关于HNO3物理性质的教学。采用一分钟记忆力比赛,然后让学生复述回答,师生评价、补充。然后教师设疑:为什么“发烟”二字用引号?(意在强调烟和雾的区别)。

    4、关于HNO3化学性质的教学,程序如下:(1)开展4分钟阅读竞赛(粗读),回答下列问题:浓HNO3和浓H2SO4在化学性质方面有何异同?(学生回答,师生总结完善)(2)分别学习HNO3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具体如下:A、关于HNO3的不稳定性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探究:(约5分钟)(1)为什么应把HNO3(特别是浓HNO3)盛放在棕色瓶中?以前我们接触过的物质中,哪些物质也要盛放在棕色瓶中?(2)为什么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浓HNO3呈黄色?(3)分析HNO3分解反应原理:a.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分别是什么?b.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c.电子转移数是多少?试用单线桥法表示,教案《《硝酸》教案》。讨论学习后,教师板书。

    B、关于HNO3的氧化性的教学,教学程序如下:(1)实验探究:让两组同学分别演示浓HNO3、稀HNO3和Cu的反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表述现象,并分析原理,教师板书方程式。(约5分钟)(2)阅读探究:让学生开展3分钟阅读竞赛,归纳总结金属和HNO3反应的规律,并和浓硫酸相比较。最后通过提问,补充、完善,师生总结并做好笔记。(约8分钟)(3)关于HNO3和C及其它物质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自学完成。(约3分钟)附:板书设计:一.HNO3的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7g/cm3,沸点83℃,98%以上为“发烟”硝酸。

    二.HNO3的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宜保存于棕色瓶中的物质:HNO3、AgNO3、AgCl、AgBr、AgI、Cl2水、HClO等。2.氧化性:A、和金属反应:HNO3和金属反应的规律:①HNO3能和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除Au、Pt等外),而且主要不生成氢气。②常温下,Al、Fe等金属能在浓HNO3中发生钝化。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后的金属Cu、Ag、Hg等与HNO3反应,主要生成NO2,与稀HNO3反应,主要生成N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B、和非金属反应C+4HNO3===4NO2↑+CO2↑+2H2OC、和有机物等反应D、与Fe2+、S2-、I-、Br-、SO32-等反应。

    五、布置作业:课本习题P16:三、1.2.四。

    六、教学反思:1、加强问题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开展阅读比赛、记忆力比赛,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应是我们努力学习并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

    硝酸的教案(篇10)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

    使学生了解的用途。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的性质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王水可溶解铂、金等)。

    情感目标:

    通过的浓度变化—量变引起质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课后的“阅读”和“选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发奋学习的教育和安全教育。

    在初中曾经介绍过具有酸的通性,对于的氧化性只是简单提及。本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的一些性质。教材从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引入,介绍了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和稀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不能选用的疑惑。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与金属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是在学习了浓硫酸后,再次接触到的一种强氧化性酸。因此,建议本节的教学在复习浓硫酸物理性质、特性的基础上,找出和浓硫酸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通过学习阅读教材和观察实物和实验,归纳的性质,并引导学生与浓硫酸、浓盐酸进行比较。

    可采用如下的教学过程:

    此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的氧化性。

    可先复习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铜的反应,以引导学生学习与金属的反应。通过演示[实验1—7]由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反应产物并写出浓、稀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①剧烈程度;②产生气体的颜色(若为敞开体系稀产生的气体在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无色气体不是 。)③溶液的颜色。

    (2)由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①的还原产物及氮元素的化合价;②铜的氧化产物;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师生共同归纳浓、稀的化学性质①浓、稀均具有强氧化性;②金属与反应均不产生氢气;③金属与浓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 ;金属与稀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而金属被氧化为相应的盐。

    此外,教师应指出:的氧化性强弱不应根据被还原的产物的化合价改变的大小来决定,而在根据其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与非金属的反应,可启发学生联想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写出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归纳①浓与某些非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一般为 ;②非金属一般被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若最高价氧化物易溶于水,则生成相应的含氧酸。

    在介绍王水时,可结合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硝酸的教案(篇11)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硝酸与铜的反应》,我将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五个角度进行说课。

    一、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解释和分析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实验现象,能正确写出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象,讨论得出反应的产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学生观察并总结实验的能力

    实验原理:硝酸中氮元素为+5价因而具有强氧化性能与不活泼金属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实验用品及仪器:注射器、铜片、铜丝、浓硝酸、稀硝酸、U型管、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铁架台

    实验一:铜与浓硝酸反应 实验步骤:1、拉出注射器拉杆,向注射器中加入一片铜。 2、向小试管中加入1—2ml浓硝酸,将带止水夹的塑料导管插入小试管中液面以下。

    3、打开止水夹,慢慢拉动拉杆,吸入1ml浓硝酸。

    实验步骤:1. 向U型管中注入稀硝酸,插入铜丝。拧紧橡胶塞,涂抹凡士林防止漏气。

    2. 带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玻璃塞,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3、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盖上玻璃塞。

    实验结论: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铜反应生成NO2。稀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与铜反应,生成

    在第二章已经学过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最高价),推断硝酸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此外在本章的第三节已经学过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加之学生熟知的铜离子的蓝色,因此现象明显是此实验的关键,使用注射器、U型管和分液漏斗使观察溶液颜色和NO遇到空气变红棕色更加明显。

    【硝酸的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