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
  •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25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

    每一位教师在备课时都离不开教案课件,因此可能需要每天都进行教案的编写。编写教案需要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如果你对“速度路程时间教案”有兴趣,请查阅下面的资料,热烈欢迎您借鉴这些资料,愿它们为您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1)

    一、 说教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九义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1、说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2、说预期效果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预想达成的教学效果如下:

    (1) 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情感目标:养成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3 说教学重、难点

    要想达成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必须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对个九、十岁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并且速度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们从未见过,因此,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本节课我运用了迁移法、复合的现实数学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

    2、学法:教学中运用了分析综合法、经验归纳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指导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达成预期效果,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再现了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运动会场景,“今年10月,我校举行了运动会,学校打算选出一位运动员参加埇桥区‘径赛明星’的比赛,你会怎么选?”同学们当然会选跑的快的运动员。由此自然地进入第二环节。

    (二)主动探究模型,探究新知。

    观察运动员的两张比赛成绩表,从表中你能得出哪些数学信息?谁跑的最快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从表1中得出200米径赛中张方最快,因为他用的时间最少,而1分钟定时往返跑中丁勇跑的路程最长,所以他跑的最快,从而领会“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一定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在上面的两组快慢比较中,表面上看是比较路程或时间,实质上比的就是速度。怎样让学生透过表面看实质呢?于是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现在学校要在这两名运动员中选出一名参加区‘径赛明星’的比赛,该选谁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又怎么比呢?情境条件和已有知识的矛盾、冲突,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也激发了他们畅谈选择理由的愿望,积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那就是要找一个统一的标准:他们每秒钟各跑了多少米?速度的概念应运而生。

    要比快慢,先求速度,通过列式,计算出他们每秒钟跑多少米。(板书:每秒各跑多少米?200÷40=5(米)360÷60=6(米))这些数量各表示什么?一起听智慧老人说说吧!(智慧老人讲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定义)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相关联的量,学生原来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达,所以,我借助智慧老人之口,直截了当地揭示概念,多媒体的演示,既能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又节省了时间,建立了速度的概念,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速度的单位,每秒跑5米,,每秒跑6米,用另一种形式说是5米/秒,6米/秒。那么速度单位可以写成……(板书速度单位)通过提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长度,这样就架构起行程问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接着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速度单位呢?引导学生创造出其他的速度单位,并进行板书。接下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同学们想知道你写的这些速度哪里会用到吗?让大家读一读,它们分别表示人、飞机、声音、光的速度。以上的“说一说、读一读”能让学生联系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速度单位,突破难点。在学生充分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数分别表示什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那怎样求速度呢?在这个教学重点环节里,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进而得出:路程÷时间=速度,这里围绕“总结---归纳”二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我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始情境的延伸:(课件)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只管、更形象,解答问题后,通过提问:每道算式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仔细观察这三道数量关系式,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数量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多元分层训练,巩固内化。

    在巩固练习中,我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了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训练,通过练习明确,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任意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第二层:综合训练,这三道图文结合题,通过学生观察、分析,从纷繁复杂的条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第一题求时间,第二题求速度,提别是第三题,它的解答方法多样化,可以比路程,也可以比时间,还可以比速度。在练习中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地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着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联系实际应用,拓展提高。

    通过前面的学与练,学生对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到底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应用这些数学知识呢?

    (1) 限速标志我知道

    这是高速公路上限制速度快慢的标志牌。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限速牌?

    (2) 为什么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

    其实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3) 气象台预测台风到达的时间

    台风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①今年8月,台风“泰利”在西太平洋生成,沿西北方向在我国登陆,台风距离大陆2160千米,中心最大风速60米/秒,你能预测台风到达的时间吗?

    ②现在台风距九江约900千米,预计24小时后到达九江,你能估计台风的速度吗?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学生看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下面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等方面,向各位老师说说我的这节课将要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

    首先,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情的分析。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北师大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最后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跑步比赛等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梳理归纳,并提炼数量关系,感受模型思想。建立了这个模型,不仅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课的学习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由第一学龄段的“情景问题串的学习”过渡到第二学龄段的“解决问题的数模学习”。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他们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可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生活经验,只要引导孩子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就能认识到运算规律的存在。这一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要求相吻合。路程时间和速度是小学阶段常见的几个关系量中单独拿出作为新授内容讲解的数学模型,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理解了量的意义,明确了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路程、时间和速度”目的就能达到。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等常见的量,理解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并体会速度的提升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和主动学习知识的情感提升。

    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会书写速度的单位。

    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下,我准备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并以四人小组形式,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根据学习任务单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出发,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情景激趣法,通过创设学生身边的各种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同时配合启发式谈话法,比较质疑法,讲解法等展开教学。

    本节课我的教学预设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首先表象感知“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量就是速度,然后深度理解“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行驶的路程”,最后才是建构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所以,如何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价值,体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是我本节课重点思考和将要践行的教育理念。

    《课标》要求我们:“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鉴于此,本节课我将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积极、有效、科学地进行探究,学习。

    综合其他学科知识在数学学科的体现和应用,既有物理学科对速度的两层定义,同时有语文学科的诗歌创作,还有地理历史学科的古代蓟州是现在北京等知识点,这也是我本节课的创新思考之一。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使学法和教法收到实效,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揭示主题”“自主探究,建构模型”“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总结回顾,情感提升”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1、从刘翔比赛的多媒体动画切入,引入速度的感念;

    2、通过刘翔和其他两位对手的比赛,引导学生得出: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相同比路程,并让学生质疑:路程、时间均不同如何比较?

    设计意图:设计精彩的开头,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过程顺利展开。设疑提问,揭示主题,促其产生学习的内需。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准备组织学生进行三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创设校园中女生比赛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路程时间均不同,怎么比较速度?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调动已有经验,联系除法知识,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出路程÷时间=速度这个数学关系式,然后通过画线段图初步感知“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设计意图】速度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对于9岁的孩子们来说较难以理解。通过计算得出:飞船的速度是8千米,人的速度也是8千米,这样的半成品单位,迫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并质疑,启发学生不得不在原来的表达形式上进一步完善单位,即复合单位来表达速度,从而达到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效果。随后结合生活中的人的速度,飞机的速度,电闪雷鸣等四幅情境图,再学生例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速度。

    【设计意图】在突破速度单位这个难点之后,我准备再采用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对速度自主归纳其精准定义,让学生逐步达到由表及里的深层次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继续创设校园中男生跑步的情景,有了前面五次对速度的计算,加之对速度概念和单位的深层次理解,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进一步得出要求路程和时间的另外两个关系式。

    1、唐朝时,从长安(西安)到蓟州(北京)约1200千米,马车不停歇的走60小时才能到达,马车的速度是多少?

    2、现在高铁的速度约为300千米/时,去北京需要几小时?比之前坐马车节约几小时?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时空穿越的时间情景串,巩固三个不同的数量关系式,感受祖国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品质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让学生在知识层次上得到提高,还让学生在情感受到了一强烈的震撼,深刻体会到速度提升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数学知识对生活的作用。

    1、学生回顾知识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收获。

    2、诗展示:

    以前,老师想你们的时候,翻过绵延不绝的山岭,走过几个昼夜;

    现在,老师想你们的时候,收拾好行囊坐上高铁,经过两三小时;

    未来,老师想你们的时候,。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感慨,达成共识:速度改变世界,知识创造未来!激发学有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增强责任感,在情感上受到更大的鼓舞。

    最后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突出比较速度的三种方法,以及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留下深刻印象。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表示法以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新知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用教具直观演示,增强感染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品味成功的喜悦;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由形象到抽象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电闪雷鸣”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速度的一些问题。(板书“速度”)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已有感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你们看,这是老师收集到的一些有关速度的信息。(教具出示信息:图片)

    1、出示课本45面彩图挂图:从这些关于速度的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

    2、“单位时间”的介绍

    (1)教师肯定学生对课本45面彩图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叙述。并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速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继续探究:以上列举的速度中,都是以“每小时”为单位时间,如果出现其它的“单位时间”呢?(板书:时间)

    (3)小结:比较速度的大小,就要有相同的单位时间才能比较,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等。

    3、“路程”的含义:路程就是指两点间的长度,可以是曲线的长,也可以是直线的距离。

    4、速度的表示

    (1)描述:像以上这样“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每分钟行多少米”“每秒行多少米”等等,都是速度。

    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

    (2)统一的速度表示法。

    人们为了更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

    如:每小时行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小时

    1(3)把课本45面的挂图中的速度改写成统一速度表示法。

    三、提供思维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出示例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1)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很密切,那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继续来学习。

    (2)学生小组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反馈情况,教师板演。80×2=160(千米)

    (边板演边讲: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就要行两个80千米,两个80千米的和可以列式为80×2)

    2、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想一想:算式中每一个数量表示什么?你能说出它们的关系式来吗?

    80×2=160(千米)

    (2)请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关系式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3)引导学生继续探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板书:160÷2 = 80(千米/时)

    160÷80 = 2(小时)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3、出示例3: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1)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2)指出各个数量表示什么

    四、课堂练习:大家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

    (1)卡车2小时可行120千米,卡车的速度是多少?

    (2)小丽乘一辆速度为70千米/时的车回家,要走210千米,几小时她能到达?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并用统一的方法来表示速度,还学习了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1、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八第5-6题。

    2、课外作业:

    (1)完成练习八第7-9题。

    (2)熟记三个关系式及速度表示法。

    板书设计:

    例3(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80×2=160(千米)答:2小时可行160千米。速度×时间=路程

    60÷2 = 80(千米/时)

    160÷80 = 2(小时)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例3(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225×10=2250(千米)

    答:10分钟可行2250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4)

    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课文第54页内容及练习八的第59.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Jk251.CoM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实例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感受人类科技的进步和自然界的多彩。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概念,构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说明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一种基本模型,认识了解并掌握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至关重要。而速度概念的教学是尤为重要的 。   预习设计 收集生活中的速度   导 学 策 略   学 程 预 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刘翔奥运110米栏比赛实况 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请看奥运会110米栏的精彩实况,大家来体验飞人刘翔的风采。在看时请关注重要数学信息,记录下来。 看了这场比赛,想说什么?你收集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0米 12"91 110米指什么?12"91指什么?板书:路程 时间  2.大家都跑110米,刘翔用的时间最短,他跑得最快。 揭示当路程相同,比时间 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中回忆一下哪些项目也是路程相同,比时间的? 如果要在班级中比谁跑得快?除了用刚才跑相同路程比谁时间短以外,你还可以设计怎样的比赛方法? 学生思考引导得出: 时间相同,比路程 二、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1.设置冲突,引发问题,初步体会速度的含义 路程相同可以比时间,时间相同,可以比路程,那么当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还能不能比? 电脑出示:谁走得快? 小明说:“我从家出发去上学用了6分。”小红说:“我从家出发上学用了4分钟。”小明家到学校480米,小红家到学校280米。 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能根据这四个信息解决谁走得快这个问题吗?四人小组合作解决。可以列式、画线段图等方法解决。 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80÷6=80(米) 280÷4=70(米) 因为80米>70米,所以小明走得快   谁能理解他们组算式的意思? 80米、70米指什么? 指明80米是小明每分走的路程。就是小明的走路速度。板书:速度。70米是小红每分走的路程。是小红的走路速度。为什么说小明走得快?读小明和小红的速度。 小结:当路程和时间不相同时,我们可以求出每分钟走的路程进行比较。也就是求出速度进行比较。速度越大就越快,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路程、时间、和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2.求速度、明确速度单位的写法 从刚才的问题解决中你发现速度与什么有关?怎么求速度?请你试着求出速度 出示: (1)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40千米。神舟七号飞船的速度是(  ) (2)小明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题列式解决。算后学生口答,教师电脑演示,提问:看这两个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他们的速度相同?你有什么想法? 为了区分这两个速度,可以怎么写速度单位。 教学速度单位的.简单写法: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 板书:飞船速度:8千米/秒, 自行车速度:8千米/时, 齐读电脑中的两个速度。 把刚才小明和小红的走路速度选一个写成速度简写形式。一个同学板演。 齐读四个速度 3.速度概念揭示: 看了这几个速度你能说说什么叫速度吗?同桌试着说一说。 学生归纳,教师小结:像这样物体1秒、1分、1时…所行的路程就是速度。 板书:物体1秒、1分、1时…所行的路程。 速度与路程时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4.理解速度、体验速度快慢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速度?请你举个例子与大家分享?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交通工具的速度,出示:自行车速度每小时16千米,汽车速度每小时70千米、动车组速度每小时180千米、飞机速度每分15千米。把这些速度改成我们新学的简写形式。比较哪种交通工具速度最快? 上课前我们看到飞人刘翔的跑步,他的速度有多快呢?,刘翔跑步速度8.5米/秒。板书:8.5米/秒。谁来描述一下有多快。 猎豹奔跑速度是30米/秒,蜗牛爬行的速度是8米/时。 比较刘翔跑步和蜗牛爬行的速度 呈现雷电图片:猜一猜雷电时是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 出示信息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是300000千米/秒。看了这两个信息你能正确回答了吗?为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的构建 1.基本练习,梳理时间路程速度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去过世博会吗?精彩世博吸引许多中外游客,他们不远千里来到上海,请看: (1)李阿姨全家乘大巴车从青岛到上海用了20小时。已知大巴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青岛到上海路程是多少千米? (2)看完世博会他们乘动车组回青岛,动车的速度是200千米/时。几小时可以到青岛?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算式,求路程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求时间呢? 小结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量中已知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2.拓展练习:我在9∶22入园,以100米/分的速度从主入口赶往庆典广场看文艺演出。我能在9∶30到达庆典广场吗?    1000米   主入口 庆典广场 学生独立解决,要求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小组交流不同方法。 (1)、求出8分走的路程,比路程。(2)、求出走1000米所需时间,比时间 (3)、求出1000在8分走完的速度,比速度。 像这样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来解决。 3、开心一刻:人走路时鼻子比耳朵走得快? 请一个学生上台走一走。学生辩论,用今天学的知识证明。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单位怎么写?速度时间路程有什么关系           1.看比赛实况 收集数学信息   2.说说看后的感受 汇报收集的数学信息     3.说说哪些比赛项目是路程相同,比时间的     4.设计比谁跑到快的其他比赛方法                     1.告诉我们那些信息?       2.根据信息四人小组解决谁走得快这个问题?   3.理解算式的意思 4.说说80米、70米分别指的是什么?               5.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题求速度         6.说说怎么区分两个速度。 7.齐读两个速度。                 . 8.改写小明和小红的速度。     9.学生说速度的意义     10.学生课前准备几个速度     11.写出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简写。 说说哪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快些?   12.具体描述刘翔的跑步速度   13.用所给信息解释雷电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总结所用的数量关系                 2.学生独立解决,汇报不同的方法           3.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辩论           1.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 路程 ÷ 时间= 速度 物体1秒、1分、1时…所行的路程   110米 12"91 8.5米/秒 480  ÷  6 =  80(米/分) 280  ÷  4 =  70(米/分)   飞船: 8千米/秒   自行车: 8千米/时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6)

    三年级数学下册《速度、时间与路程价》教学反思

    我教学的课题是路程、时间与速度,本节课的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理解速度的含义。

    整节课我分成了4个大环节:

    1.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学生跑步比赛的成绩表让学生进行两次比较分析,这个情境的创设,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到:速度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速度的意义。

    2.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揭示速度的含义后,又提供三个情境,让学生口算出3个运动物的速度。使学生知道物体在1时、1分、1秒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3.通过例题理清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速度。此环节我通过播放,让学生亲身感受蜗牛爬行速度之慢、光传播速度之快,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速度。

    课上完后,效果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首先,感觉学生学习气氛不够热烈,课堂不够活跃,这一点还需要在调动学生情绪上下功夫,在语言的启发上动脑子,另外,我还想是否应该增加一些判断、进行抢答,这样气氛会好些,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概念性的认识会更深刻一些。

    2.整节课下来,感觉前松后紧,时间节奏的把握上处理不够到位。

    3.这节课的重点是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者关系的三个关系式后,我是否应该设计一个综合性更强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深化,而我设计的是否太单薄,只用到了路程速度=时间这一个关系式。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7)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数学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决定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况,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单位。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学习态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理解速度的现实意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 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小汽车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大客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大客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像一时、一分、一秒…这样的时间叫做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一时,一分,一秒… )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师:会算速度了吗?看下面几道题,然后口答各题中物体的速度,(出示PPT) 1、小青骑自行车,3小时骑了3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2、一架飞机4分钟飞行了48千米,这架飞机的速度是(         )。3、 “神九”飞船在太空2秒飞行了约24千米,“神九”飞船的速度约是(      ). 根据学生叙述写成12千米每时、每分、每秒,再用“/”来代替“每”。改为12千米/时、12千米/秒。读作:12千米每时,表示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2千米/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人类、动物界、自然界等方面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速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为8米/时;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感受一下。学生会发现蜗牛的速度很慢,光的速度很快等。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你能根据所列算式找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四、实际运用:

    1、闯关游戏:第一关1)、蝴蝶的飞行速度是500米∕分,6分钟可以飞行(         )米。

    2)、自行车3时行驶30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

    3)、章鱼每分钟游70米,(      )分钟能游完210米。

    2、第二关: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80米,小明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小明从家出发步行6分钟能否到达学校?(三种方法。比时间、路程和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8)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

    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3、注重运用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能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试一试两题,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四、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生源较好,周边有多所高校。我们学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对于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电闪雷鸣吗?

    生:听说过。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

    生: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师:你说的很准确。那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生1:因为光比闪电传播的快。

    生2:因为光比闪电的速度快。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速度的一些问题。(板书速度,在其旁边画一个大的?)

    【设计意图:简短的谈话,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识。】

    二、学习新知

    1、比较两辆车的快慢

    师:现在有两辆车,第一辆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板书);第二辆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板书)。

    师:你知道哪辆车跑得快一些吗?自己先考虑一下。

    (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组的看法?

    组1:我们先求出第一辆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202=60(千米)再求出第一辆车3小时行了多少千米?603=180(千米)而题上告诉我们第二辆车3小时行了210千米,所以第二辆车跑得快一些。

    组2:我们先求出第二辆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103=70(千米)再求出第二辆车2小时行了多少千米?702=140(千米)而题上告诉我们第一辆车2小时行了120千米,所以第二辆车跑得快一些。

    组3:我们和第一组的方法差不多,只是求第一辆车3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时,我们用120+60。

    组4:我们把两辆车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都求出来,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1202=60(千米)2103=70(千米)可见,第二辆车跑得快一些。

    师:殊途同归,同学们用这么多种方法,得出了第二辆车跑得快一些,你们真棒!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讨论比较,给更多同学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能互相学习彼此的方法,开阔学生的思维。】

    2、归纳速度的公式。

    师:我们再来看看,每一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先求第一辆或者第二辆车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师:不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说着多麻烦啊,谁能更简单的来表达它的意思?

    生(一生快速地说):速度。

    师:说得很准!

    师:根据刚才这道题,你能说一说怎样求速度吗?

    生:第一辆车2时行了120千米,2时是时间,120千米是路程,速度=路程时间

    师:你真了不起,总结出了求速度的方法。

    3、介绍速度的单位。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

    (板书:一辆车的速度是75,4小时它能行驶多远?)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有认真、积极的学习情感,因此我设计了一道没有速度单位的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有兴趣学习速度的单位。】

    生:754=300(千米)

    (这时有一个同学手举得很高。)

    生:老师,这道题不能做!

    师:为什么?

    生:因为题中说一辆车的速度是75,没有单位。所以这道题没法做。

    (其他同学附和:是呀,没有单位,怎么做呀!)

    师:这位同学真细心,题看得也特别认真!并且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速度的单位是什么?我们把这个发现叫宋振宇发现好不好?

    (学生非常激动,听讲更认真了。)

    【设计意图:用学生的名字来命名孩子们的发现,能极大地激发其他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师:还以刚才的这道题为例,我们求出第一种车每小时行60千米,那也就是它的速度是60千米/时。(板书)

    师:注意,(手指千米/时)它读作千米每时。

    师:那谁来说一说第二种车的速度。

    生:70千米/时

    师:你们学得真快!

    师:是不是所有速度的单位都是千米每时呢?你还了解哪些关于速度的知识?

    生1:我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5米/分。

    生2: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

    生3:光传播的速度是3亿米/秒。

    生4:火车的速度大约是120千米/时。

    生5:自行车的速度大约12千米/时。

    (根据学生说的及时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65页的看一看。

    师:那大家看,千米/时、千米/分、米/分、米/秒、万千米/秒都是速度的单位。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也知道每小时、每分、每秒行的路程是速度,那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是速度。

    4、路程、时间的计算方法

    师:如果刚才那道题现在改成:一辆车的速度是75千米/时,4小时它能行驶多远?

    生:754=300(千米)

    师:请大家做试一试。

    师:互相交流一下结果。

    (学生交流。)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自己总结出了路程、时间和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即: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板书:路程、时间)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怎样求速度、时间和路程。

    师:黑板上这个可以去掉吗?其他同学呢?

    生:审题要认真,养成好的习惯。

    师:老师也相信你学习会越来越认真,成绩越来越优秀!

    生:我知道了

    四、反馈练习

    师:大家看试一试的第2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下你的发现?

    生1:都是60、3、180这三个数。

    生2: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生3:我发现603=180中,60和3是乘数,180是积。而后面的1803=60和18060=3相当于已知积,求乘数。也就是,乘数=积乘数。

    生4:老师,我有补充,因为是两个乘数,为了区分开,可以说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生5:我发现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也是这种关系,路程相当于积,速度和时间相当于乘数。

    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出来的内容往往另我们惊叹。其实这一个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下面我们再来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做一些练习。

    (出示:一辆汽车的速度的50千米/时,它7小时能行多远?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它行350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一辆汽车7小时行了350千米,它的速度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结果,交流方法。)

    六、课后反思

    在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因此在本节课中:

    1、谈话导入。轻松愉悦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设计了电闪雷鸣这个环节,上课时学生的情绪也非常高涨,给本节课打下了好的基础。

    2、合作学习。比较两辆车的快慢时,我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

    交流,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关注评价。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

    的评价。如:把学生的发现以他的名字命名,不仅对发言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我也要努力,争取我的方法、我的想法也能以我的名字来命名。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发展,给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解释与运用,由以往第一学段的图画情境应用题的数模学习过渡到现在第二学段的文字应用题的数模学习。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知识的基础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1)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数量关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关键: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与形成“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切身体会每个物体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

    4、教学准备: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再向抽象思维转化。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我借助下面的教具帮助教学: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皮尺、秒表。

    二、说教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电教法、尝试教学法、反馈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并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整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说学法:

    因为“速度”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故而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观察、实践、探索、分析、思考、交流的过程,逐步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建立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数量关系式),然后运用这个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提供的练习和教师补充的习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标准》所提出: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和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

    1、情境导入:刘翔奥运会比赛实况。

    师:看完录像,你想说什么?从录像中你搜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录像中找出相关数据,并分析数据所表示的含义,学生自己总结出名称。(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初步感知“速度”:你知道刘翔的速度有多快吗?老师通过计算知道他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板书: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从我们教室的后墙到讲台大约是8.5米,也就是“滴答”这短短的一秒,刘翔已经从教室的后墙跑到讲台这了,他的速度确实惊人。

    巧妙的利用现实生活中热点的赛况情境,通过让学生观看、分析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初步感知、理解“速度”这个概念(速度实际上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物体的行程,行程大则称为“快”,行程小则称为“慢”),帮助学生建立“速度”的数学模型。达到了新课初始便分散这节课的难点。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路程、时间与速度,以及他它们之间的关系。

    向学生明确表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三个概念。

    ⑴教师举例,学生辨别各个量表示的含义:

    ①老师从学校走回家的距离

    ②我坐摩托车用了10分钟

    ③小汽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

    ⑵学生联系生活尝试模仿老师的例子自己来举例表示这三个概念。

    ⑶练习:(课件演示)你能分辨出路程、时间与速度吗?并说说为什么?

    ①从百草堂到盈信最近的路大约有900米,走路大约需要15分钟。

    ②一辆面包车3小时一共走了21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70千米。

    通过教师的举例、学生的模仿、课件的演示,从中捕捉学生的好奇心,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将这种好奇心发挥到极致,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区分这三个概念。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探究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1、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和由来。

    (1)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进行了一次赛跑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成绩。(课件演示)

    ①小狗5分跑了300米;

    ②小兔4分跑了280米;

    ③小猴5分跑了250米;

    (2)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路程)你还想知道什么?(谁跑得快,就是“速度”。)

    (3)师: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计算出各动物每分钟奔跑的路程,比较出快慢。

    (4)师指导:他们每分钟奔跑的路程实际就是他们的速度。

    (5)师:速度是怎么求出来的呢?它与路程和时间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6)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自己发现各部分关系,总结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全班齐读。

    先通过多媒体的声、形、色的动画动感演示三只小动物的赛跑比赛,从“速度”这个难点入手,再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第一个数量关系式,建立第一个数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2、学习速度的正确写法和读法。

    (1)师:为了准确的表示速度,我们在60米后面加上“/分”,表示小狗每分钟跑60米。

    (2)让学生自己写出其他动物和刘翔的速度,再读一读。

    教师再进行速度单位书写的指导和关于速度知识的补充,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速度这个抽象的概念。

    3、学生活动:现场测试学生步行的速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速度”的概念。

    在教室里选择一段距离让2-3名学生分别来行走,教师用秒表记时,用计算器计算出行走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亲身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只要有运动就会产生速度。

    4、课外知识补充:了解一些关于速度的知识。(课件演示)

    学生观看课件,师:你知道吗?

    ①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②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③为什么我们会先看到闪电才听到打雷呢?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④地球以500米/秒的速度自转。

    ⑤人心跳的速度为80次/分左右,新生儿呼吸的频率大约为40-50次/分,成人大约为16-20次/分,人眨眼的速度约为22次/分。

    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让学生了解“速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数量,从而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

    5、探索三者的其它关系。

    ⑴师:那速度与路程、时间除了我们发现的关系之外,他们之间还有没有别的关系呢?

    学生自主发现、总结。(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⑵到底同学们自己总结的对不对呢,让我们来看下面一组例题(教材63页“试一试”第1题)。(课件演示)

    少年宫

    用了10分

    学校

    速度是60米/分

    题目一:

    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

    甲地

    乙地

    速度是70千米/时

    140千米

    题目二:

    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时?

    ①师:谁来说说图意?你怎么解答?为什么用乘法(除法)?

    学生看课件口述图意。学生分析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找出解决问题方法。

    ②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发现三者之间的另外两个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在学生自主发现了第一个数学模型后,通过这一组的例题,让学生尝试分析、思考、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究出第二个和第三个数学模型。本次的例题以线段图的形式出现,体现了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由此进一步的培养了学生探索的精神、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6、全班齐读三个关系式。

    三、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数学书P63第2题:

    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3小时。

    ①60×3=180表示什么?

    ②180÷3=60表示什么?

    ③180÷60=3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说。

    要求:说清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算式又表示什么?

    三个练习的难度由浅入深,训练的侧重点由理解概念到选择计算的方法再到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会了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三个概念,又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表格练习:(课件演示)你会列式吗?

    车型

    速度(千米/时)

    时间(时)

    路程

    (千米)

    自行车

    15

    12

    摩托车

    60

    120

    汽车

    2

    160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条件口答算式并说出计算依据。

    3、生活实际问题:一辆开往天津的在看到距离天津还有225千米的路牌后,它的速度是多少?

    师:从题目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它们实际是什么,你会计算吗?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并利用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4、扩展练习:老师在上班时遇到了一个困难,你能帮助老师吗?(课件演示)

    从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600米,我步行的速度大约为60米/分,我从家出发步行9分钟能否到达?(你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师:从题目你得到了那些信息?你估计能到达吗?你打算怎样解决?

    ⑴学生独立思考。

    ⑵四人小组交流不同的方法。

    ⑶学生汇报:

    ③计算应该用的时间来进行判断

    ②计算9分能走的路程来进行判断

    ③计算9分走完所需的速度来进行判断

    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这道拓展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三个数量关系式(或是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分析、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体会到处理实际问题的策略多样性、算法多样化(即: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的理解,解决它也有多种的方法)。

    四、回顾反思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弄懂了什么?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及对自己的评价。

    给学生提供一个空间和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说说、找找中领悟本节课的内容,再一次理解与整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构造成的三个数量关系,并由衷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自主探究弄清了什么是路程、时间、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自己总结出了三个数量关系式,并利用这些关系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收获不小。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种探索的态度,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63页第3题、64页第5题。

    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设计,配合多媒体,能简明扼要,画龙点睛地展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板书展示了什么是“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读法;展现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构造成的三个数量关系式;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路程、时间与速度

    刘翔: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8.5米/秒)

    谁跑的快?

    路程÷时间=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

    小狗:300÷5=60米小狗:60米/分

    小兔:280÷4=70米速度=路程÷时间小兔:70米/分

    小猴:250÷5=50米小猴:50米/分

    小兔跑得最快,平均每分钟跑70米。(读法)

    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 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

    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3168÷24=

    2.“小明上学走了6分钟,小红上学走了8分钟,谁走得快些?”

    “小明家离学校360米,小红家480米,那谁走得快一些呢?”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交通工具的速度。

    教师肯定学生介绍正确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并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让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

    2.“单位时间”的介绍。

    (1)课件显示一些教师收集的速度。

    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片,8.5米/秒。师问:“那有多快”?学生兴致高涨地说:“滴答一下,就8米多”。师说:“是啊!滴答一下,刘翔就从讲台的右端,冲到门口了。”学生哈哈笑起来。课件又出示:猎豹的速度1800米/分,有什么感受?生说,“更快!”学生很自然地换算出了猎豹的速度30米/秒,比刘翔还快!师又说:“同样是滴答一下,猎豹就从教室的一端跑到操场去了!”学生又呵呵起来。师又问:“你们见过速度慢的吗?”学生说:“蜗牛”。课件出示:蜗牛,8米/时。学生说:“刘翔一下,蜗牛要爬一小时”。大课件出示: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而声音的速度每秒只有340米。这就是为什么在电闪雷鸣时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11)

    本节课教学重点:一是理解速度的含义,并能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二是使学生从实际的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在速度这个概念教学上,由于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此重点应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和走过的路程。教学时,先出示几个不同单位时间行的路程,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对速度的理解。通过学生互相补充,然后总结出速度不但可以代表1小时走多远,还可以代表1分钟、1秒钟、1天、1个月、一年等走到路程。然后自己看书知道速度的另一种简单写法。

    下面的教学非常顺利。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做,找找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是那个数量。求什么,怎么求。你发现了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就得出了:速度时间=路程。再让学生改编例题,转化成就速度和时间的应用题,并解答。绝大多数学生会做改编后的题目,并能得出: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整堂课的教学感觉不错。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路程、时间与速度”。

    1、使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感悟、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速度的方法。知道速度的表示方法。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学数学的情感。注重运用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能全面发展。

    本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试一试两题,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话说比赛后兔子越想越不服气,它又要和乌龟比比谁的车更快,请看。

    1、认识速度。

    到底谁的车更快?

    (2)画线段图分析,小组交流。

    (4)问:“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说着多麻烦啊,谁能更简单的来表达它的意思?(一速度)速度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那么120千米可以怎么说?2时呢?(板书:路程,时间和)

    l 神洲七号飞船在太空中每秒飞行7.8千米,20秒可以飞行156千米。

    l 小林家距离学校1200米,他每分钟走60米,20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

    (6)归纳求速度的方法并介绍速度单位表示方式。

    师:根据刚才这道题,你能说一说怎样求速度吗?(第一辆车2时行了120千米,2时是时间,120千米是路程,速度=路程÷时间)说明每小时行60千米出可以写成“60千米/时”,那么每小时70千米可以怎么表示?

    (7)课件出示“关于速度的小知识”,发现:物体在单位时间(1时、1分、1秒...)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l 一列火车2时行驶了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

    l 自行车3分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____。

    l 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__。

    (3)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