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方案(小编推荐)
  • 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方案(小编推荐)

    发表时间:2022-03-02

    【www.jk251.com - 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方案】

    我相信每一位高中教师都接触过教案,教案对于我们教师的教学非常重要,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优秀的高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本站收集了《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方案(小编推荐)》,供您参考。

    重点:民国时期的进步文艺

    难点:科学成就的简释;进步文学艺术的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首先请学生阅读本节引言,然后进行简要分析,以便学生能在宏观把握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本书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反映的原理。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科技落后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填表归纳著名科学家及成果,在学生填表时教师可以展示科学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科学家共同的优秀品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学有所成的努力创精神。

    二、民国时期的进步文艺

    学习过程中,要解决如下问题:鲁迅的杂文,教师可补充相关资料,与中学语文课选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文章结合分析鲁迅杂文的时代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民国时期小说的成就突出,可引导学生课余选读一至二部作品,以增强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状况的认识。

    讲解民国时期电影事业、音乐时。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历史图片,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欣赏电影《渔光曲》的片断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和爱国主义信念。

    讲解绘画时,教师应在介绍画家的同时,让学生欣赏部分作品。

    三、民国时期的教育

    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简要说明民国时期教育发展概况,然后重点介绍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陶行知。关于蔡元培,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关蔡元培的内容,让学生阅读教材所引材料,认识蔡元培的“五育”教育思想,认识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较早提出全面教育的著名教育家。关于陶行知,教师补充资料介绍陶行知生平,指导学生阅读“自立歌”,思考与教育思想的关系。提问:“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称陶行知为人民教育家?”等等。引导学生了解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后,提问:“蔡元培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小结

    本课所涉及的科技、文艺、教育事业等方面的成就,说明先进的、进步的知识分子追求光明、弘扬进步、倡导科学,反对黑暗、反对落后、批判愚昧,体现了民国时期文化的主旋律。

    板书设计

    民国时期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

    1.科技落后的原因

    2.科技成就

    二、民团时期的进步文艺

    1.文学成就

    2.话剧、电影的成就

    3.绘画与音乐成就

    三、民国时期的教育

    1.民国时期的教育

    2.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陶行知

    jK251.COm精选阅读

    夏商西周的文化(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西周

    文字

    已有原始文字

    甲骨文、金文

    天文

    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历法

    《夏小正》

    出现天干地支

    医学

    医药学知识丰富,已经分科治疗

    地理学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周易》中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

    生物学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甲骨文中记载了许多动植物名称

    古籍

    《上书》和《周易》

    艺术

    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

    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青铜器上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

    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思路

    在讲述甲骨文时,应利用书中提供的《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较成熟的文字。通过展示适当的甲骨文图片,使学生对甲骨文以及其史料价值有进一步的了解。讲述科学和技术时,教师应强调周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环保知识。

    可以采用由学生列表归纳夏、商、西周时期各自文化成就的形式进行小结。

    甲骨文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甲骨文,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当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由于,占卜之事大到国家军政大事、帝王起居,小道百姓生活,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成为现今人们研究上古史的重要史料。

    易错概念

    我国的信史开始于商朝,而不是公元前841年(西周)。造成错误的原因是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理解为有确切纪年的历史了。

    典型例题

    例1与夏朝相比,商朝文化的进步表现在()。请从下面表达中挑选正确选项。

    ①奴隶地位低下②青铜冶铸技术提高

    ③成熟的文字再现④历史上的确发纪年开始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夏、商时期文化发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夏、商两朝文化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比较。

    例2从商代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请从下面表述中挑选正确选项。

    ①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②今天汉字的雏形

    ③商王的社会活动④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表面上是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理解,同时,也是在考查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情况。汉字大约产生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因此,说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是不准确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思想

    老子《老子》;孔子“五经”

    诸子百家

    科技

    天文

    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十九年七闰

    《甘石星经》

    物理

    《墨经》

    文学

    《诗经》

    屈原《离骚》;诸子散文

    艺术

    《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编钟

    医学

    扁鹊与四诊法

    教学建议

    复习课设计

    第七节

    在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了解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思想

    本部分内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本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析。

    二、文学

    本部分内容包括《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诗经》、屈原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初中课本未涉及的内容加以强调。

    在讲述诸子散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到诸子通过其散文向世人阐述其思想。

    三、艺术

    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讲述这部分内容。

    四、天文和物理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并强调天文成就的年代、比西方领先的时间。

    战国时期物理学的发展是以前学生没有学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中国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五、医学

    本部分内容学生也已学过,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即可。

    重点——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构筑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重点——对孔子的评价

    自汉代至清朝,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一直被尊崇。“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被否定。建国以来,对其评价更是经历了一个大起伏过程。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其是誉毁不一,先是肯定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又受到了批判。“文革”期间,孔子被全盘否定。在”文革”结束以后,开始公正客观地评价孔子。综合建国以来对孔子的评价,主要观点如下:

    关于孔子的阶级属性:一派观点认为孔子是封建文化的代表,也是新兴的地主阶层的代表,其思想保守多于进步,妥协多于反抗。这派人多数持西周封建说。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有人提出,孔子生活在奴隶社会,但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潮流,是奴隶主阶级中的改革派。

    关于孔子的思想结构:第一种观点认为“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第二种观点认为“礼”是孔学的核心。还有人认为“仁”与“礼”组成孔子的思想核心。

    关于孔子思想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有人指出,孔子是国际性的历史人物,其影响远及世界。也有人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长达二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与思想基础。孔子学说成为历代统治思想的基础,但又是封建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关于孔子与当代及未来社会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儒家思想作为历史的产物,只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不仅有研究价值,而且作为一种精神资源,有着实用价值,对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则从知识经济新特点角度,抛弃了过去一贯尊奉儒学的观点,认为儒学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实际。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形成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其原因如下:第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三,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第四,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第五,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第六,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典型例题

    例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的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③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答案:D

    例题分析:此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照材料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该题是一道复合选择题,只有经过了①、②、③、④项的首先筛选,才能在A、B、C.D四项中得出正确答案;经分析理解可知:①是背景,②③是史实,唯有④项中科技生产“迅速”发展不妥,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更不对;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欲天下之窗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落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请回答:

    (l)上述思想是我国战国时期_____、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

    (2)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在阶级社会里,上述思想能成为现实吗?

    (3)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上述思想有何积极的进步意义?

    例题分析:本题提供了墨子有关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一段材料,主要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考查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回答时,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联系先秦时各派思想家的主张,提炼出材料的“兼爱”“非政”思想。回答第二问时,主要从矛盾论和阶级矛盾等观点进行分析。要联系墨子代表的阶级利益、有关战争观等,评价墨子思想的进步意义。

    答案:

    (l)墨子;“兼爱”、“非攻”

    (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一切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统治阶级总是要竭力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而被统治者总是要反抗剥削,摆脱贫困,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3)从历史上看,墨子的上述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共同富裕,这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反对掠夺战,谴责战争对生活和生产的破坏、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这有利于社会的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因此,墨子的思想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能求得发展,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过幸福富裕的生活仍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与要求。因此,发扬光大墨子的思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例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攻打别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真的)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道后世。

    材料二君之视臣(民)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材料三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贷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颖。……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材料四《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分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颖。(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

    请回答:

    (1)按材料顺序分别指出各段材料所代表的学派及主要主张。

    (2)指出材料中哪些学派的主张被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的统治阶级所采纳,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例题分析:第一问,考查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第一问中的第二层要求不难,只要先判断出各段材料分属哪一学派,各学派的主要主张就好概括了。

    第二问,学生要明确一个历史概念——“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指的是哪几个朝代或时期?主要指的是秦汉时期。时间范围确定下来后,联系书上内容作答。

    答案:(1)材料一是墨家、“非攻”。材料二是儒家、“民为贵”。材料三是法家、“法治”或“以法治国”。材料四是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秦始皇采纳了法家思想;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以严刑峻法治国的思想,正符合秦统一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了儒家思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大一统”思想,正符合西汉加强思想统治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例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答案:A

    例题分析:回答本题首先要弄懂题干所引材料中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一种辩证观点。然后依托教材找出备选项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中具有辩证思想的一家。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思想

    老子《老子》;孔子“五经”

    诸子百家

    科技

    天文

    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十九年七闰

    《甘石星经》

    物理

    《墨经》

    文学

    《诗经》

    屈原《离骚》;诸子散文

    艺术

    《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编钟

    医学

    扁鹊与四诊法

    教学建议

    复习课设计

    第七节

    在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了解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思想

    本部分内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本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析。

    二、文学

    本部分内容包括《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诗经》、屈原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初中课本未涉及的内容加以强调。

    在讲述诸子散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到诸子通过其散文向世人阐述其思想。

    三、艺术

    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讲述这部分内容。

    四、天文和物理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并强调天文成就的年代、比西方领先的时间。

    战国时期物理学的发展是以前学生没有学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中国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五、医学

    本部分内容学生也已学过,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即可。

    重点——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构筑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重点——对孔子的评价

    自汉代至清朝,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一直被尊崇。“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被否定。建国以来,对其评价更是经历了一个大起伏过程。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其是誉毁不一,先是肯定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又受到了批判。“文革”期间,孔子被全盘否定。在”文革”结束以后,开始公正客观地评价孔子。综合建国以来对孔子的评价,主要观点如下:

    关于孔子的阶级属性:一派观点认为孔子是封建文化的代表,也是新兴的地主阶层的代表,其思想保守多于进步,妥协多于反抗。这派人多数持西周封建说。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有人提出,孔子生活在奴隶社会,但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潮流,是奴隶主阶级中的改革派。

    关于孔子的思想结构:第一种观点认为“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第二种观点认为“礼”是孔学的核心。还有人认为“仁”与“礼”组成孔子的思想核心。

    关于孔子思想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有人指出,孔子是国际性的历史人物,其影响远及世界。也有人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长达二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与思想基础。孔子学说成为历代统治思想的基础,但又是封建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关于孔子与当代及未来社会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儒家思想作为历史的产物,只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不仅有研究价值,而且作为一种精神资源,有着实用价值,对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则从知识经济新特点角度,抛弃了过去一贯尊奉儒学的观点,认为儒学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实际。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形成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其原因如下:第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三,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第四,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第五,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第六,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典型例题

    例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的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③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答案:D

    例题分析:此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照材料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该题是一道复合选择题,只有经过了①、②、③、④项的首先筛选,才能在A、B、C.D四项中得出正确答案;经分析理解可知:①是背景,②③是史实,唯有④项中科技生产“迅速”发展不妥,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更不对;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欲天下之窗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落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请回答:

    (l)上述思想是我国战国时期_____、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

    (2)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在阶级社会里,上述思想能成为现实吗?

    (3)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上述思想有何积极的进步意义?

    例题分析:本题提供了墨子有关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一段材料,主要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考查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回答时,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联系先秦时各派思想家的主张,提炼出材料的“兼爱”“非政”思想。回答第二问时,主要从矛盾论和阶级矛盾等观点进行分析。要联系墨子代表的阶级利益、有关战争观等,评价墨子思想的进步意义。

    答案:

    (l)墨子;“兼爱”、“非攻”

    (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一切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统治阶级总是要竭力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而被统治者总是要反抗剥削,摆脱贫困,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3)从历史上看,墨子的上述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共同富裕,这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反对掠夺战,谴责战争对生活和生产的破坏、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这有利于社会的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因此,墨子的思想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能求得发展,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过幸福富裕的生活仍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与要求。因此,发扬光大墨子的思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例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攻打别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真的)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道后世。

    材料二君之视臣(民)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材料三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贷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颖。……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材料四《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分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颖。(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

    请回答:

    (1)按材料顺序分别指出各段材料所代表的学派及主要主张。

    (2)指出材料中哪些学派的主张被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的统治阶级所采纳,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例题分析:第一问,考查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第一问中的第二层要求不难,只要先判断出各段材料分属哪一学派,各学派的主要主张就好概括了。

    第二问,学生要明确一个历史概念——“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指的是哪几个朝代或时期?主要指的是秦汉时期。时间范围确定下来后,联系书上内容作答。

    答案:(1)材料一是墨家、“非攻”。材料二是儒家、“民为贵”。材料三是法家、“法治”或“以法治国”。材料四是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秦始皇采纳了法家思想;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以严刑峻法治国的思想,正符合秦统一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了儒家思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大一统”思想,正符合西汉加强思想统治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例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答案:A

    例题分析:回答本题首先要弄懂题干所引材料中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一种辩证观点。然后依托教材找出备选项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中具有辩证思想的一家。

    电磁波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频率、波长的概念。

    2.记住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二)教具

    水,水槽,水木棍,麻绳,电池,半导体收音机,钢锉,导线。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在初中二年级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速度大约是340米/秒。

    在前面我们还学习过电话,电话的话筒能把声音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能把它转化为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2.引入新课

    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3.进行新课

    板书:

    (1)演示实验

    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使同学们看到,水面上有一圈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了水波。

    ②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总结以上实验(和其他事例)得出结论:

    板书:

    (2)电磁波

    板书:

    电磁波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它的存在。

    演示课本上图13—2的实验,实验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上“实验”后的两个自然段,再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

    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教师归纳小结,讲解电磁波的初步知识,并说明间接观察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借助小磁针可以间接地研究磁场)。

    (3)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讲解课本图13—3水波在1秒内传播的波形图,结合小木棍振动时产生水波的演示实验说明:

    ①波峰与波谷的概念;

    ②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水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简称赫。常用的频率单位是千赫和兆赫。

    板书:

    ③波长与波速的概念;

    ④分析得出: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板书:

    类似于水波,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和波长,也同样可以用波形图来描述,讲解课本图13—4频率不同的电磁波的波形图。需要说明以下二点:

    ①电磁波的频率等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流的频率。

    ②电磁波频率、波长与波速的关系。

    板书:

    电磁波在空间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板书:

    注意: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

    例: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采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发送无线电信号,这两种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各是多少?(光速为2.9979×108米/秒)

    (答案:波长分别为14.983米和14.993米)

    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各不相同,所以在我们周围空间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电磁波。按照课本上的图表,介绍无线电通信所用的电磁波(也叫无线电波)的几个波段。

    4.小结(略)

    5.想想议议:教师演示并提出问题。

    打开半导体收音机,调到一个没有电台的地方,使收音机收不到电台的广播。然后开大音量,让收音机靠近220伏特的交流电线,从收音机会听到“杂音”。这是为什么?

    6.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

    (2)阅读本节教材。

    (四)说明

    1.本节内容知识多,范围广,要注意掌握教学要求,使初中学生常识性了解电磁波的有关知识,如波长、频率、波速等。有些知识只宜点到为止,不能求深求全。

    2.用“类比”水波的办法通俗讲解波的形成和波长、频率、波速的概念;用半导体、钢锉、电池、导线演示电磁波的存在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三册。

    让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小编推荐)


    摘要:数学教学难点之所以成为难点,一是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难以“容纳”这一知识,二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难以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新知识应该如何“修剪”得适合学生吸收,如何使学生“活动”起来,做适合他的认知结构的活动。一、复杂方法简约化;二、前后呼应流畅化;三、实际问题逐步数学化;四、形式理解溯源化;五、借助几何意义动态化。关键词:数学教学难点认知教学设计我们在教学实践、观课活动或与同行的交流中,常有这样的同感:课前对一些内容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实施时,感到不自然,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或自圆其说,或越俎代疱,或生拉硬扯。这些数学内容称之为数学教学难点,数学教学难点之所以成为难点,一是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难以“容纳”这一知识,二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难以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对客体的认识是一个“同化”的过程,即如何把对象纳入(整合)到已有的认识框架(认知结构)之中;也只有借助于同化过程,客体才获得真正的意义。与此同时,认识框架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发展或建构的过程,特别是,在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的情况下,主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变革,以使其与客体相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应”。教学设计就是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逐步将数学难点与头脑中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参与创造适宜的挑战环境,学生思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去了解学生的数学结构,分析他的主观感知有什么问题,新知识应该如何“修剪”得适合学生吸收,如何使学生“活动”起来,做适合他的认知结构的活动。1、复杂方法简约化人的认识总是不断在反思中发展、前进,思维不断在清晰化——明朗化——简约化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教学设计也应适时地“修剪”、重组教材(教学)中内容、方法,以适合学生吸收。案例1、正弦定理的向量证法。

    C

    B

    H

    A

    高中教案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精选版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思想

    老子《老子》;孔子“五经”

    诸子百家

    科技

    天文

    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十九年七闰

    《甘石星经》

    物理

    《墨经》

    文学

    《诗经》

    屈原《离骚》;诸子散文

    艺术

    《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编钟

    医学

    扁鹊与四诊法

    教学建议

    复习课设计

    第七节

    在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了解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思想

    本部分内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本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析。

    二、文学

    本部分内容包括《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诗经》、屈原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初中课本未涉及的内容加以强调。

    在讲述诸子散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到诸子通过其散文向世人阐述其思想。

    三、艺术

    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讲述这部分内容。

    四、天文和物理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并强调天文成就的年代、比西方领先的时间。

    战国时期物理学的发展是以前学生没有学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中国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五、医学

    本部分内容学生也已学过,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即可。

    重点——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构筑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重点——对孔子的评价

    自汉代至清朝,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一直被尊崇。“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被否定。建国以来,对其评价更是经历了一个大起伏过程。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其是誉毁不一,先是肯定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又受到了批判。“文革”期间,孔子被全盘否定。在”文革”结束以后,开始公正客观地评价孔子。综合建国以来对孔子的评价,主要观点如下:

    关于孔子的阶级属性:一派观点认为孔子是封建文化的代表,也是新兴的地主阶层的代表,其思想保守多于进步,妥协多于反抗。这派人多数持西周封建说。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有人提出,孔子生活在奴隶社会,但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潮流,是奴隶主阶级中的改革派。

    关于孔子的思想结构:第一种观点认为“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第二种观点认为“礼”是孔学的核心。还有人认为“仁”与“礼”组成孔子的思想核心。

    关于孔子思想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有人指出,孔子是国际性的历史人物,其影响远及世界。也有人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长达二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与思想基础。孔子学说成为历代统治思想的基础,但又是封建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关于孔子与当代及未来社会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儒家思想作为历史的产物,只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不仅有研究价值,而且作为一种精神资源,有着实用价值,对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则从知识经济新特点角度,抛弃了过去一贯尊奉儒学的观点,认为儒学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实际。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形成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其原因如下:第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三,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第四,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第五,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第六,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典型例题

    例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的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③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答案:D

    例题分析:此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照材料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该题是一道复合选择题,只有经过了①、②、③、④项的首先筛选,才能在A、B、C.D四项中得出正确答案;经分析理解可知:①是背景,②③是史实,唯有④项中科技生产“迅速”发展不妥,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更不对;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欲天下之窗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落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请回答:

    (l)上述思想是我国战国时期_____、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

    (2)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在阶级社会里,上述思想能成为现实吗?

    (3)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上述思想有何积极的进步意义?

    例题分析:本题提供了墨子有关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一段材料,主要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考查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回答时,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联系先秦时各派思想家的主张,提炼出材料的“兼爱”“非政”思想。回答第二问时,主要从矛盾论和阶级矛盾等观点进行分析。要联系墨子代表的阶级利益、有关战争观等,评价墨子思想的进步意义。

    答案:

    (l)墨子;“兼爱”、“非攻”

    (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一切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统治阶级总是要竭力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而被统治者总是要反抗剥削,摆脱贫困,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3)从历史上看,墨子的上述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共同富裕,这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反对掠夺战,谴责战争对生活和生产的破坏、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这有利于社会的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因此,墨子的思想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能求得发展,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过幸福富裕的生活仍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与要求。因此,发扬光大墨子的思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例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攻打别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真的)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道后世。

    材料二君之视臣(民)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材料三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贷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颖。……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材料四《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分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颖。(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

    请回答:

    (1)按材料顺序分别指出各段材料所代表的学派及主要主张。

    (2)指出材料中哪些学派的主张被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的统治阶级所采纳,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例题分析:第一问,考查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第一问中的第二层要求不难,只要先判断出各段材料分属哪一学派,各学派的主要主张就好概括了。

    第二问,学生要明确一个历史概念——“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指的是哪几个朝代或时期?主要指的是秦汉时期。时间范围确定下来后,联系书上内容作答。

    答案:(1)材料一是墨家、“非攻”。材料二是儒家、“民为贵”。材料三是法家、“法治”或“以法治国”。材料四是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秦始皇采纳了法家思想;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以严刑峻法治国的思想,正符合秦统一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了儒家思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大一统”思想,正符合西汉加强思想统治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例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答案:A

    例题分析:回答本题首先要弄懂题干所引材料中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一种辩证观点。然后依托教材找出备选项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中具有辩证思想的一家。

    【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方案(小编推荐)】相关推荐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

    关于电流教案示例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