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2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应该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要求的重要工具,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整理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发您的共鸣!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1】

    (1)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新知:

    1、不解方程判定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x2-x-6=0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2)x2-2x=1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3)x2-2x+2=0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2、根据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例1:当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m+2)+2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并求出方程的根。

    (1)读题分析:

    A、二次项系数是什么?                     a=_______

    B、一次项系数是什么?                     b=_______

    C、常数项是什么?                            c=_______

    例2:说明不论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x-2)=m2,不论m取代的值都有几个不相等的实根。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2m+1)x+m=0的根的判别式是9,求m的值及方程的根。

    (五)小结:把_________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把例1、例2整理在作业本上。

    2、有余力的同学把练习题整理在作业本。

    四、教学后记: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2】

    第1教时

    教学内容:  12.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辅工具:

    教学程序设计: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创设问题情景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探 究 新 知 1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2.引例: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引导,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3.练习: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x(5x-2)=x(x+1)+4x2;(2)7x2+6=2x(3x+1);(3) (4)6x2=x;(5)2x2=5y;(6)-x2=04.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个固定的形式,这个形式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ax2称二次项,bx称一次项,c称常数项,a称二次项系数,b称一次项系数.一般式中的“a≠0”为什么?如果a=0,则ax2+bx+c=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5.例1  把方程3x(x-1)=2(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教师边提问边引导,板书并规范步骤,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讨论后回答     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   独立完成            加深理解   学生试解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为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铺垫反馈训练应用提高练习1:教材P.5中1,2.练习2: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若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分别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4)(b2+1)x2-bx+b=2;(5)2tx(x-5)=7-4tx.教师提问及恰当的引导,对学生回答给出评价,通过此组练习,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要求多数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部分学生板书,师生评价.题目答案不唯一,最好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小结提高(四)总结、扩展引导学生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小结.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从知识内容上学到了什么内容?分清楚概念的区别和联系?1.将实际问题用设未知数列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以及转化为方程的思想方法.2.整式方程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它的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归纳所学过的整式方程.3.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与一般形式ax2+bx+c=0(a≠0)的区别和联系.强调“a≠0”这个条件有长远的重要意义.学生讨论回答 布置作业 1.教材P.6 练习2.2.思考题:1)能不能说“关于x的整式方程中,含有x2项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试说出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构建本章的部分知识框图。

    2、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章方程解法的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使学生在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建立本章的知识体系,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教学难点

    解法的灵活选择;例4和例5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问题:本章中,我们有哪些收获?(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构建本章部分知识框图)

    二、师生互动

    共同探究

    1、复习概念

    例1

    例2

    2、四种解法

    (1)

    解法及其关系

    (2)

    根的形式

    x1=3

    x2=4

    (3)熟悉解法

    例3用四种解法分别解此方程

    (4)方法优选

    3、方法补充

    例4

    4、解法纠错

    例5

    解关于x的方程

    错误解法

    正确解法

    三、小结反思

    提炼思想

    我们有哪些收获?解方程的思想方法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4】

    教学目标

    掌握b2—4ac>0,ax2+bx+c=0(a≠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反之也成立;b2—4ac=0,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反之也成立;b2—4ac

    通过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b2—4ac>0、b2—4ac=0、b2—4ac

    重难点关键

    1、重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b2—4ac

    2、难点与关键

    从具体题目来推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b2—4ac的情况与根的情况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3x=0 (2)3x2—2 x+1=0 (3)4x2+x+1=0

    老师点评,(三位同学到黑板上作)老师只要点评(1)b2—4ac=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2)b2—4ac=12—12=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3)b2—4ac=│—4×4×1│=

    二、探索新知

    方程b2—4ac的值b2—4ac的符号x1、x2的关系

    (填相等、不等或不存在)

    2x2—3x=0

    3x2—2 x+1=0

    4x2+x+1=0

    请观察上表,结合b2—4ac的符号,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证明你的猜想。

    从前面的具体问题,我们已经知道b2—4ac>0(

    求根公式:x= ,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 等于一个具体数,所以一元一次方程的x1= ≠x1= ,即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 =0,所以x1=x2= ,即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b2—4ac

    因此,(结论)(1)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即x1= ,x2= 。

    (2)当b—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即x1=x2= 。

    (3)当b2—4ac

    例1、不解方程,判定方程根的情况

    (1)16x2+8x=—3 (2)9x2+6x+1=0

    (3)2x2—9x+8=0 (4)x2—7x—18=0

    分析:不解方程,判定根的情况,只需用b2—4ac的值大于0、小于0、等于0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可。

    解:(1)化为16x2+8x+3=0

    这里a=16,b=8,c=3,b2—4ac=64—4×16×3=—128

    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

    三、巩固练习

    不解方程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x2+10x+26=0 (2)x2—x— =0 (3)3x2+6x—5=0 (4)4x2—x+ =0

    (5)x2— x— =0 (6)4x2—6x=0 (7)x(2x—4)=5—8x

    四、应用拓展

    例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解,求ax+3>0的解集(用含a的式子表示)。

    分析:要求ax+3>0的解集,就是求ax>—3的解集,那么就转化为要判定a的值是正、负或0。因为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根,即(—2a)2—4(a—2)(a+1)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根。

    ∴(—2a)2—4(a—2)(a+1)=4a2—4a2+4a+8

    a

    ∵ax+3>0即ax&

    gt;—3

    ∴x

    ∴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x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46 复习巩固6 综合运用9 拓广探索1、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7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以下是方程3x2—2x=—1的解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有( )。

    A、∵b2—4ac=—8,∴方程有解

    B、∵b2—4ac=—8,∴方程无解

    C、∵b2—4ac=8,∴方程有解

    D、∵b2—4ac=8,∴方程无解

    2、一元二次方程x2—ax+1=0的两实数根相等,则a的值为( )。

    A、a=0 B、a=2或a=—2

    C、a=2 D、a=2或a=0

    3、已知k≠1,一元二次方程(k—1)x2+kx+1=0有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2 B、k>2 C、k

    二、填空题

    1、已知方程x2+px+q=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则p与q的关系是________。

    2、不解方程,判定2x2—3=4x的根的情况是______(填"二个不等实根"或"二个相等实根或没有实根")。

    3、已知b≠0,不解方程,试判定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b)x+(a+ab—2b2)=0的根的情况是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不解方程,试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2+5x=3x2 (2)x2—(1+2 )x+ +4=0

    2、当c

    3、不解方程,判别关于x的方程x2—2kx+(2k—1)=0的根的情况。

    4、某集团公司为适应市场竞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将销售总额的8%作为新产品开发研究资金,该集团2000年投入新产品开发研究资金为4000万元,2002年销售总额为7。2亿元,求该集团2000年到2002年的年销售总额的平均增长率。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5】

    一、复习旧知,类比新知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像这样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一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一般形式:

    是常数且

    设计意图:复习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回忆起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回忆起“项”及“系数”的概念,通过类比,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生活情境,自主学习

    (1)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2m,设正方形桌面的边长是x m,可得方程

    (2)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19米。如果花圃的面积是24m2,设花圃的宽是x m则花圃的长是m,可得方程

    (3)一张面积是600cm2的长方形纸片,把它的一边剪短10cm,恰好得到一个正方形。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 cm,可得方程

    (4)长5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与墙的距离比梯子的顶端到地面的距离多1m,设梯子的底端到墙面的距离是x m,可得方程

    设计意图: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

    三、探究学习:

    1、概念得出

    讨论交流:以上所列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英国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家曾说:概念的教学要从大量实例出发,通过实例帮助完成定义,而不是教定义。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2、巩固概念

    下列方程中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设计意图:

    这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3个特征的理解.题目的设置,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变式的理解能力.此环节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和项,系数的概念,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4.典型例题

    例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设计意图: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

    5.巩固练习

    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设计意图: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

    6、拓展应用

    (1)、若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p为任意实数B、p=0 C、p≠0 D、p=0或1

    (2)、若关于x的方程mx-2x+1=2x(x-1)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3)、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

    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让学生进行讲解,教师作适当归纳,可留疑,让学生课下思考。此题需进行分类讨论,开拓学生思维,体现数学的严谨性。

    7.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小结反思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体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数学活动中获得活动经验的机会。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3.同学们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重、难点

    重点: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二、自学提纲:

    一。主要让学生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判别式在什么情况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2.判别式在什么情况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

    3.判别式在什么情况下无实数根?

    二。ax2+bx+c=o(a≠0)的两个根为x1.x2那么

    X1+x2=-x1x2=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根据不同的类型的问题。列出不同类型的方程。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例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x=k-1没有实数根。试判别关于x的方程x2+kx=1-k的根的情况。

    巩固提高:

    已知在等腰中,BC=8.AB.AC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10x+m=0的两个实数根。求的周长

    例题2:

    .已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2a-1)x+a2=0的两个实数根。且(x1+2)(x2+2)=11.求a的值。

    .巩固提高: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m+1)x+2m-1=0.

    (1)求证:不论m为任何实数。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两根为x1.x2.且满足

    求m的值。

    例3某电脑销售商试销一品牌电脑(出厂为3000元/台),以4000元/台销售时,平均每月销售100台。现为了扩大销售,销售商决定降价销售,在原来1月份平均销售量的基础上,经2月份的市场调查,3月份调整价格后,月销售额达到576000元。已知电脑价格每台下降100元,月销售量将上升10台,

    (1)求1月份到3月份销售额的平均增长率:

    (2)求3月份时该电脑的销售价格。

    练习: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赢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商场决定采取适当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

    1)若商场平均每天要赢利1200元,则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2)则降价多少元?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有什么收获?同学互相交流?

    五、布置作业:

    课前课后P10-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7】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面,学生学了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一次方程组,上述内容都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就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指数方式,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元二次方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做为起始课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特别是含有字母系数的)化成一般形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概念背得很熟,但在准确和熟练应用方面较差,缺乏应变能力,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节课突出对教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采用探索发现的方法研究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元一次方程入手,类比发现并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最后达到问题解决。

    1、新课导入:

    课本引例(如图)由教师提出并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用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是来源于客观需要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并能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与模仿, 建立起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获得对代数式的初步经验,锻炼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能将生活中的经验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根据题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会将不规则的一元二次方程化成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找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师:同学们我们就要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了,在开始讲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第二十二章的这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铜雕塑,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是谁吗?

    师:对,这是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前的雷锋雕像,雷锋叔叔一生乐于助人,奉献了自己方便了他人,所以即使他去世了,也活在人们心中,所以人们才给他做一个雕塑纪念他,同学们是不是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啊?

    师:可是原来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建造这座雕像的时候曾经遇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图片下面的这个问题,同学们想不想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同学们也都很乐于助人,好那我们看一看这个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一元二次方程。

    师:我们来看到这个题目,要设计一座2m高的人体雕像,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全高?同学们用AC来表示上部,BC来表示下部先简单列一下这个比例关系,待会老师下去看看同学们的式子。

    师:今天大家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同学们回去还要加强巩固,做练习题的1、2(2)题。

    1. 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 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中各项的名称。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方程 ,只有当 时,才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如果 且 ,它就是一元二次方程了。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 ( ),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 ,由于 ,所以 ,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如“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这时题中隐含了 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 项,且出现“关于 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如:“关于 的方程 ”,这就有两种可能,当 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 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2)(x十3)(3x·4)=(x十2)2; (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次数是否是2。

    提问: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一元二次方程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2)x2—3x十4=0; (3)3x2-5=0

    (4)4x2十3x—2=0; (5)3x2—5=0; (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2)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8】

    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类问题.

    掌握面积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提问的方法复习几种特殊图形的面积公式来引入新课,解决新课中的问题.

    1.重点: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元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与关键: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

    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是什么?

    3.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4.菱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现在,我们根据刚才所复习的面积公式来建立一些数学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1.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2,上口宽比渠深多2m,渠底比渠深多0.4m.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

    分析:因为渠深最小,为了便于计算,不妨设渠深为xm,则上口宽为x+2,渠底为x+0.4,那么,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便可建模.

    ∴上口宽为2.8m,渠底为1.2m.

    答: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深各是2.8m和1.2m;需要25天才能挖完渠道.

    例2.如图,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

    老师点评:依据题意知: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等于封面的长宽之比=9:7,由此可以判定:上下边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则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依题意,得:中央矩形的长为(27-18x)cm,宽为(21-14x)cm.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9】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在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极具代表性,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继续,又是二次函数学习的基础,它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本节课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对它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体现数学建模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应用认识。

    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应用相当广泛,在几何、物理及其它学科中都有应用,因此它成为了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这种应用的广泛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本节课主要侧重于一元二次方程在几何方面的应用。

    大量事实表明,学生解应用题最大的难点是不会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比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要复杂一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某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由此我选了这样的几道题:

    1、在信息时代,邮政特快专递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我们同学要给“希望小学”邮寄一些学习用具,为了保证学习用具不受潮损坏,同学们决定自己制作一个包装盒,为此,选用长80厘米,宽60厘米的纸板,在四个角截出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做成一个底面积为1500平方厘米的无盖长方体盒子,并配上相应的盖子,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求出盒子的高?

    我先让每一个小组展示用硬纸板制作的模型,相互比较形状各异的长方体的纸盒,谈一谈有什么发现,同学们会说:截出正方形的边长不同,盒子的高,底面积也不同,还有正方形的边长就是盒子的高。展示小组再将问题具体解答,不难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的解,教师追问展示小组请说出解这道题需要注意意的什么呢?学生会回答方程的一个解并不一定符合题意,需要舍掉,教师强调指出要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取舍问题。

    设置这道题就完成了新课标中的要求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的教学目标。

    2、用一根长22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为3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我还是先让每个小组展示用铁丝折成的不同形状的长方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同学们会说:

    1、铁丝的长度就是矩形的周长;

    2、周长相等的矩形可能面积不等;

    3、当长与宽的差越大时其面积越小,当长与宽的差越小时其面积越大,从而得出周长一定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的结论。

    教师对同学们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由展示小组讲解本题具体解题过程,教师追问请同学们思考能折成面积为3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么?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思考并讨论。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列出方程,从的根的判别式小于零来说明不能折成面积为3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也可能根据刚刚得到的结论周长一定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正方形的边长为5、5厘米,此时面积最大是30、25平方厘米小于32平方厘米,所以不能完成。若是学生没有想到,教师可适当提示。这道题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总结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即复习了根的判别式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函数的最值和极限的思想。

    3、有一个面积为150平方米的长方形鸡场,一边靠墙,墙的'长度为18米,另外三边用竹篱笆围成,如果竹篱笆的长35米,求鸡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如果墙的对面有一扇2米的门,竹篱笆的长不变,此时鸡场的长和宽是多少呢?

    教师首先提问展示小组解答这道试题与上道试题与什么区别和要注意些什么,展示的小组学生会说鸡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不是四边,而是三边之和,而且要注意第二问中周长应是竹篱笆的长加上门的宽度,学生们也不难列出方程。选用这道题是让学生认识到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语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广泛性。

    4、学校为美化校园,准备在长为32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场地上修筑宽度一样的道路,余下的部分作草坪,要求草坪为540平方米,你能帮助学校设计一套方案么?请展示你的设计并计算一下设计方案中,道路的宽是多少米?(要求多种方案)

    我觉得将学生置于学校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会觉得亲切熟悉,参与性更强。同学们可能会提出多种设计方案,例如:图片。教师展示小组如何能得到草坪的面积?他们不难回答出:草坪面积等于场地面积减去道路面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无论道路的位置在哪里,我们都可以将分割的四个草坪合成一个整体,道路的面积与道路的位置没有关系,而是与道路的形状有关系。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可以把道路移动到场地的边缘,这是对学生渗透划归的思想。教学预设:学生们还可能提出以下的方案,(图案)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他们的合理性。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告诉学生有些方案以我们现在的知识还不能解决,有些方案要同学们附加一些条件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解决,还要考虑美观合理性。我们可以课下继续研究讨论。这个试题能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体会到了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获得了解决的经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学间的互助精神也得到了发扬。

    然后是小结环节,由学生来完成,总结出:

    1、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均可借助图示法加以分析,关键搞清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

    2、要仔细审题,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实际,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取舍问题。

    小结归纳,上升到理性,巩固本节课的重点。

    最后是布置作业:

    2、做一个社会,调查自己编一道实际生活中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布置的作业内容一是本节课内容的练习和拓展,内容二是为学生创设富有挑战性、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同学们通过实践来认证书本的知识,同时又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我希望学生们能通过以上这几个环节感受到这是一堂愉快的合作,深刻的理解,活跃的讨论,轻松的记忆的数学课。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它有着广泛的实际背景,可以作为许多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它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一元二次方程是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1、 经过两年的合作,我们班的学生已比较配合我上课,同时初三学生观察、类比、概括、归纳能力也都比较强,不过对应用题的分析他们还是觉得很头疼,在今后应用题的教学中需进一步加强。

    2、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是一次方程向二次方程的转化,是低次方程转向高次方程求解方法的阶梯。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二次函数的特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2、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11】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x(x十5)=150 )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二、新课

    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强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3x十2=5x—3:(2)x2=4

    (2)(x十3)(3x·4)=(x十2)2;(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否是2。

    4.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延伸

    提问: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一元二次方程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c=0 (a≠0)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2)x2—3x十4=0;(3)3x2-5=0

    (4)4x2十3x—2=0;(5)3x2—5=0;(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课堂小节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2)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课外作业:略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