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实用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发表时间:2023-10-28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实用。

    教案课件作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对待。特别是想要创造浓厚的课堂氛围,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是经栏目小编辛苦筛选的推荐之作,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希望能够收藏我们的网址!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1)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常常需要用到分解因式,但是教材中一般只介绍了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法和完全平方公式法.

    本期我们将介绍一种在因式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方法:十字相乘法.

    先来看一个等式:

    (x+a)(x+b)=x²+(a+b)x+ab.

    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写就是:

    x²+(a+b)x+ab=(x+a)(x+b).

    此时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一个式子可以化成x²+(a+b)x+ab的形式,它就可以通过因式分解得到(x+a)(x+b).

    而x²+(a+b)x+ab的特点是:二次项x²的系数是1,一次项的系数与常数项有联系,一个是a+b,一个是ab.

    现在我们来看两个例题:

    分析:因为x的系数是1,所以我们要找两个相加等与1的数,而且这两个数乘积是-6. 于是我们找到了-2和3.

    =(x+3)(x-2)=0.

    分析:因为x的系数是5,我们就要找两个相加等与5的数,而且这两个数乘积是6. 于是我们找到了2和3.

    x²+5x-6=0;

    x²+7x+12=0;

    x²+3x-10=0;

    x²-5x+6=0;

    x²-4x+3=0.

    有的读者会问为什么叫十字相乘法,这与用这种方法解题的方式有关. 这要从这种方法的更一般的形式说起.

    =acx²+(ad+bc)x+bd.

    这个等式反过来写就是:

    =(ax+b)(cx+d).

    我们如果把二次项acx²的系数ac和常数项bd按下图的方式写在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那么,让同一条对角线上的两个数相乘之后,我们就得到两个乘积:ad和bc.

    让这两个乘积相加,则有ad+bc,这正好是一次项(ad+bc)x的系数.

    而在同一行,横着的两个数,让左边的数乘上x再加右边的数,就得到:ax+b和cx+d两个式子,这正是因式分解后得到的结果(ax+b)(cx+d)中的两个因式.

    而上图中出现的那个“×”,像个斜放着的“十”字,所以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十字相乘法.

    这个方法的应用如下:

    分析:分别把6和-28进行分解,然后作十字相乘,找可以得到-2的结果.如图:

    这里,6分解成2×3,-28分解成4×(-7),作十字相乘,得到两个乘积:-14和12,让两个积相加,就得到一次项的系数-2. 每一行,横着的两个数,左边的数乘x再加上右边的数,得到:2x+4和3x-7.

    5x²-25x+20=0.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2)

    上面的三个方程这两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它们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 )

    (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情景分析,让学生小组合作,列出方程。在学生列出方程后,对所列方程进行整理,并引导学生分析所列方程的特征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所以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尝试、自我分析、自我修正、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内涵:(1)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例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试说明理由。

    例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方程的右边为0;二是左边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

    此外要使学生意识到: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是包括符号的。

    (1) 当k取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2) 当k取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并写出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同学先讨论,同桌交流再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使学生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实质。

    1、课本第32页1、

    2、以-2、3、0三个数作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请尽可能多的写出满足条件的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

    【设计意图】开放题可以使学生开阔思维,进一步巩固概念。

    引导学生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学习过程中用了哪些数学方法?(3)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主要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相补充,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3)

    本节内容是九年级数学第二章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是典型的概念教学课。

    概念教学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引入概念、形成概念、巩固概念、运用概念和深化概念,在设计教学中也是遵循这一规律,通过学习、交流、应用、总结、检测这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首先通过三个问题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顺利引入到新课;然后通过交流探究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探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相关概念,并学会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本课的新知识;再次是通过两个例题达到巩固、运用概念的作用;最后通过总结与检测来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中,强调自主学习,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4)

    掌握b2—4ac>0,ax2+bx+c=0(a≠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反之也成立;b2—4ac=0,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反之也成立;b2—4ac

    通过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b2—4ac>0、b2—4ac=0、b2—4ac

    1。重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b2—4ac

    从具体题目来推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b2—4ac的情况与根的情况的关系。

    (学生活动)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3x=0 (2)3x2—2 x+1=0 (3)4x2+x+1=0

    老师点评,(三位同学到黑板上作)老师只要点评(1)b2—4ac=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2)b2—4ac=12—12=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3)b2—4ac=│—4×4×1│=

    请观察上表,结合b2—4ac的符号,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证明你的猜想。

    从前面的具体问题,我们已经知道b2—4ac>0(

    求根公式:x= ,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 等于一个具体数,所以一元一次方程的x1= ≠x1= ,即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 =0,所以x1=x2= ,即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b2—4ac

    (1)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即x1= ,x2= 。

    (2)当b—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即x1=x2= 。

    (3)当b2—4ac

    分析:不解方程,判定根的情况,只需用b2—4ac的值大于0、小于0、等于0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可。

    这里a=16,b=8,c=3,b2—4ac=64—4×16×3=—128

    不解方程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x2+10x+26=0 (2)x2—x— =0 (3)3x2+6x—5=0 (4)4x2—x+ =0

    (5)x2— x— =0 (6)4x2—6x=0 (7)x(2x—4)=5—8x

    例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解,求ax+3>0的解集(用含a的式子表示)。

    分析:要求ax+3>0的解集,就是求ax>—3的解集,那么就转化为要判定a的值是正、负或0。因为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根,即(—2a)2—4(a—2)(a+1)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根。

    ∴(—2a)2—4(a—2)(a+1)=4a2—4a2+4a+8

    a

    本节课应掌握:

    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

    1。教材P46 复习巩固6 综合运用9 拓广探索1、2。

    1。以下是方程3x2—2x=—1的解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有( )。

    2。一元二次方程x2—ax+1=0的两实数根相等,则a的值为( )。

    3。已知k≠1,一元二次方程(k—1)x2+kx+1=0有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2 B。k>2 C。k

    1。已知方程x2+px+q=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则p与q的关系是________。

    2。不解方程,判定2x2—3=4x的根的情况是______(填“二个不等实根”或“二个相等实根或没有实根”)。

    3。已知b≠0,不解方程,试判定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b)x+(a+ab—2b2)=0的根的情况是________。

    1。不解方程,试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2。当c

    3。不解方程,判别关于x的方程x2—2kx+(2k—1)=0的根的情况。

    4。某集团公司为适应市场竞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将销售总额的8%作为新产品开发研究资金,该集团投入新产品开发研究资金为4000万元,销售总额为7。2亿元,求该集团20到20的年销售总额的平均增长率。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5)

    知识技能:掌握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球积分表中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且明确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

    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不仅会列方程求出问题的解,还会进行推理判断。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课本106页中篮球联赛积分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① 用式子表示总积分能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②某队的胜场总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么?

    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师:要解决问题①必须求出胜一场积几分,负一场积几分,你能从积分榜中得到负一场积几分么?你选择哪一行最能说明负一场积几分?

    生:负(14-a)场,胜场积分2a,负场积分14-a,总积分a+14.

    师:G,就是,已知里没说,是不是不能用方程解决了?谁又没有大胆设想?

    生:如果设一个队胜了x场,则负(14-x)场,让胜场总积分等负场总积分,方程为:2x=14-x解得x=4/3(学生掌声鼓励)

    师:x表示什么?可以是分数么?由此你的出什么结论?

    生:x表示胜得场数,应该是一个整数,所以,x=4/3不符合实际意义,因此没有哪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

    师:此问题说明,利用方程不仅求出具体数值,而且还可以推理判断,是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还说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方程解得是否正确,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如果删去积分榜的最后一行,你还能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师:我们可以从积分榜中积分不相同的两行数据求的胜负一场各得几分,如:一、三行。

    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学生试说。

    生:设胜一场积x分,则前进队胜场积分10x,负场积分(24-10x)分,它负了4场,所以负一场积分为(24-10x)/4,同理从第三行得到负一场积分为(23-9x)/5,从而列方程为(24-10x)/4=(23-9x)/5。解得x=2,当x=2时,(24-10x)/4=1。仍然可得负一场积1分,胜一场积2分。

    已知某山区的平均气温与该山的海拔高度的关系见表:

    若某种植物适宜生长在18℃20℃(包括18℃20℃)的山区,请问该植物适宜种在海拔为多少米的山区?

    学生分析题意,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小议,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四、课堂小结:

    让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再让一个学生全面总结。

    五、布置作业:

    本节课主要是借球赛积分表问题传授数学知识的应用。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探究的问题比前几节的问题复杂些,问题情境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本节的重点是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比较贴近实际,其中的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正确建立方程是难点,教师要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弄清问题背景,分析清楚有关数量关系,找出可作为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但教师不要代替学生的思考。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6)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从实际问题入手,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知识技能: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数学思考: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3、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

    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自主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

    2、正确识别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的“项”及“系数”.

    【问题1】有一块面积为900平方米的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依题意列方程为:x(x+10)=900;

    【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至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分析】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依题列方程为:5(1+x)2=7.2;

    【问题2】学校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共4×7=28场,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则每个队要与其它 (x-1)队各赛1场,全场比赛共场,依题意列方程得:;

    (设计意图: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时可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1)上面三个方程左右两边是含未知数的 整式 (填 “整式”“分式”等);

    (2)方程整理后含有 一 个未知数;

    (3)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 二 次。

    等号两边都是 整式 ,只含有 一 个求知数(一元),并且求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强调】方程ax2+bx+c=0只有当a≠0时才叫一元二次方程,如果a=0,b≠0时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了。所以在一般形式中,必须包含a≠0这个条件。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熟练掌握了整式、分式、一元一次方程等概念,所以从未知数的个数及最高次数提问,引导学生归纳共同点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的。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归纳是活动有效的保证,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充分的探究和交流。同时,在概念教学中类比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

    【对应练习】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x3-2x2+5=0; (2)x2=1;

    (3)5x2-2x-=x2-2x+; (4)2(x+1)2=3(x+1);

    (设计意图:此问题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时让学生知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对其整理成一般形式,然后根据定义判断。)

    【例1】 已知方程(a-3)x|a-1|-2x+5=0,当 a=-1 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0,2或3 时,此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例1的学习,一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注意其最基本的条件: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二次项系数不为0;二是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在填第一个空时要让学生注意a值的取舍,填第二个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

    【例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3x(x-1)=5(x+2)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其中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

    (设计意图:通过例2的学习,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注意强调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二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方程的变形过程。)

    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a≠0是ax2+bx+c=0成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条件,否则,方程ax2+bx+c=0变为bx+c=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2、找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应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①④⑤ 。

    ①3x2+x=20, ②2x2-3xy+4=0, ③, ④ x2=0, ⑤

    2、某学校准备修建一个面积为200平方米的矩形花圃,它的长比宽多10米,设花圃的宽为x米,则可列方程为x(x+10)=200,化为一般形式为x2+10x-200=0。

    3、方程(m-2)x|m|+3m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m= -2 。

    4、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2x2+2x-4=0 ,其中二次项是 2x2 ,二次项系数是 2 ,一次项是 2x ,一次项系数是 2 ,常数项是 -4 。

    (设计意图:随堂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反馈和调整后续教学内容与教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能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1、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2、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自主探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导学提纲,了解本节课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

    一、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自学,经历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最终形成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1、请认真完成课本P39—40议一议以上的内容;化简上述三个方程。

    2、你发现上述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能把这些特点用一个方程概括出来吗?

    3、请同学看课本40页,理解记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有关概念

    你觉得理解这个概念要掌握哪几个要点?你还掌握了什么?

    二、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1、下列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哪些不是?

    ①②③

    ④x2+2x-3=1+x2 ⑤ax2+bx+c=0

    2、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6x2=0(2)3x(x+2)=4(x-1)+7(3)(2x+3)2=(x+1)(4x-1)

    3、若关于x的方程(k-3)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是多少?

    4、关于x的方程(k2-1)x2+2(k+1)x+2k+2=0,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5、以-2、3、0三个数作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请你写出满足条件的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

    三、反思:(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所学内容)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自查自省:(通过当堂小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A、1个B、2个 C、3个D、4个

    (1)(2)(3)(4)(5)(6)2、将方程-5x2+1=6x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次项是_________,系数为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常数项为______。

    3、关于x的方程(㎡-4)x2+(m+2)x+2m+3=0,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作业:必做题:习题7.1

    选做题:(挑战自我)p41随堂练习

    1、已知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为何值?

    2、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1+27mx+5=0是关x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3、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1=0有一根为,则的值多少?

    4、某校为了美化校园,准备在一块长32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场地上修筑若干条道路,余下部分作草坪,并请全校同学参与设计,现在有两位学生各设计了一种(如图),根据两种设计各列出方程,求图中道路的宽分别是多少,使图(1),(2)的草坪面积为540米2?

    (1)(2)

    板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

    定义:一个未知数整式方程可以化为

    一般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

    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系数为a系数为b

    教学反思

    这次我参加了区里组织的优质

    课比赛,这次的优质课采用市里要求的1/3模式,这对于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谓“1/3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时间大致分为3个部分,1/3的时间个人自主学习,1/3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1/3的时间全班交流讨论。在1/3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每个环节1/3的时间只是大致的划分,可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安排。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要准备好学案。学案就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学案里,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学习要求可包括以下方面: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学习内容的范围、完成学习任务所要达到的程度、自主学习成果展现的形式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考虑周全,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一次性提出,内容上有梯度。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查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对自主学习方法和途径的指导要适度,既要满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又不能挤占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其次,学习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教师要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充裕的时空环境、热情的帮助环境、真诚的激励环境,只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上也要有较高水平,会发动学生,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再是,由于课堂上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尽量少讲,要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倾听者的角色,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学生能讲的教师就不要讲,要避免因为教师呈现自己的观点而打破学生的讨论。学生说完的东西,如果没有问题,教师就不要重复。教师对学习内容要点的讲解要有的放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在学生原有的水平上进行提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自己,才能保证我们的课堂很精彩,是名副其实的优质课。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仍是进一步讨论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复杂程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2、教学目标要求: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与面积有关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本节课的设计中除了探究3教师参与多一些外,其余时间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点、引、激、评,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本节内容学习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寻求、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准确列出方程来解答。因此课堂上从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等一系列活动都由生生交流,兵教兵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

    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活动4课堂回眸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由学生展示课前参与题目,集体订正。目的在于回顾常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并且引出本节学习内容——面积问题。

    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审题,找寻等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对“正中央矩形与封面长宽比例相同”题意的理解,使学生明白中央矩形长宽比为9:7,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比也为9:7,为学生设未知数提供帮助。之后由学生分组完成方程的列法,以及取法。讲解中注重简便设法及解法的指导与评价。

    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放手给学生处理,以学生合作完成为主。突出利用平移变换为主的解决方式。多由学生分析不同的处理方法。

    活动4课堂回眸

    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方法以学生畅谈收获为主。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第1课时。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学生现实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在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极具代表性,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继续,又是二次函数学习的基础,它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从宏观上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分式方程等知识,感受了方程模型的作用和价值,积累了一些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经验,从微观而言,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作为第3节第一课时承上启下,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效果。本节课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借助有一定挑战性和思考性的现实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体现数学建模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应用认识。

    然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是我们老师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不容忽视的重难点。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根据新课标对方程的具体要求和初三学生的认知的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能够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知道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关键所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是刻画客观世界的有效模型,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堂中,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的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的思辨建构起新的的认知结构。

    一)课堂结构:

    1)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16cm2,求这个长方体的棱长。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24cm2,两条直角边的差是2cm,求两条直角边长。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由此我选了这样的建模较为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探究欲望。

    问题串:

    2)如何设未知数,列方程?

    3)怎样解方程?方程的解是否都符合题意?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先审清题意,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再设未知数和列方程,有利于理清思路,降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度,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这一问题源于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但数量关系较为复杂,所以对题意的理解尤为重要。请学生独立审题,并设计问题:人数会超过30人吗?实际人均费用为多少?实际人均费用,人数与总费用有怎样的等量关系?怎样设未知数,列方程?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串下帮助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突破难点,建立数学模型。得到方程:[800—10(x—30)]x=28000,解方程,并引导到学生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人数多于30人且不超过40人”与“人均旅游费用不得低于500元”。经历审、设、列、解、验、答六环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严谨客观的良好思维品质。

    变式:该公司有组织第二批员工到龙湾风景区旅游,并支付给旅社29250元,求该公司第二批参加旅游的员工人数。

    初三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变式练习,类比例题的解题思想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提高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收获与交流感悟,帮助形成知识体系。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篇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22.3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第四课时实验与探究。它是继传播问题、百分率问题、长宽比例问题这几个基本问题的学习后的探索活动课,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学生现实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的确定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在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极具代表性,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继续,又是二次函数学习的基础,它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本节课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对它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体现数学建模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应用认识。

    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应用相当广泛,在几何、物理及其它学科中都有应用,因此它成为了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这种应用的广泛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本节课主要侧重于一元二次方程在几何方面的应用

    大量事实表明,学生解应用题最大的难点是不会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比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要复杂一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根据新课标对方程的具体要求和初三学生的认知的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的: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某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我们学校在去年实行了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的教学模式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对于每个专题都要经历预习、展示和达标检测三个环节,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们已经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实践表明,学生给学生讲题,同学们会更有兴趣,也更容易接受,学生通过自我展示不但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

    我们让各个小组轮流来当课堂“小老师”,以提高他们的`合作水平和对试题的阅读理解能力,同学们和教师也会根据每个“小老师”讲解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修正和补充,强调重点,总结规律。为了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我在课堂上引入“奖励分”制度,对于独特解法或有提出创造性问题的同学和小组给予1——3分的奖励。本节课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基本问题的学习后的探索活动课,在预习课上我已经下发了试题学案,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了展示任务。学案上我选用了了四道实际问题,要求同学们找出试题特点和关键词语以及易错点,并用硬纸板和铁丝做出相应的试题模型。预习课上学生先做题再合作,同学们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由此我选了这样的几道题:

    1、在信息时代,邮政特快专递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我们同学要给“希望小学”邮寄一些学习用具,为了保证学习用具不受潮损坏,同学们决定自己制作一个包装盒,为此,选用长80厘米,宽60厘米的纸板,在四个角截出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做成一个底面积为1500平方厘米的无盖长方体盒子,并配上相应的盖子,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求出盒子的高?

    我先让每一个小组展示用硬纸板制作的模型,相互比较形状各异的长方体的纸盒,谈一谈有什么发现,同学们会说:截出正方形的边长不同,盒子的高,底面积也不同,还有正方形的边长就是盒子的高。展示小组再将问题具体解答,不难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的解,教师追问展示小组请说出解这道题需要注意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实用】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