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通用7篇)
  •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发表时间:2023-03-23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通用7篇)。

    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才可以完成相对于比较优质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有助于教学的教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1

    1、认知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难点: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多了2人。设男生x人,*y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多2人且男*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象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y=3,x+y=200,

    2x-3=7,3x+4y=3

    y+z=5,x=y+10,

    2y+1=5,4x-y2=2

    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x=1;x=-2;x=;-x=

    y=0;y=2;y=1;y=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x+y=0的解。

    2x+3y=2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练习:已知x=0是方程组x-b=y的解,求a,b的值。

    y=0。55x+2a=2y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3x+y=8的解。

    2x+3y=10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提炼方法:列表尝试法。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探索并解答问题,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概念,列表尝试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作业本。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篇六:xx公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辨别一个方程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2、通过探索交流,会辨别一个解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能写出给定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了解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说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进一步培养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关注生活,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即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但不是任意的两个数是它的解。

    2、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认识二元一次方程,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特点,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引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激发学习情绪,营造学习气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讨,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

    3、通过学练结合,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数的3倍比这个数大6,这个数是多少?

    2、写有数字5的黄卡和写有数字2的蓝卡若干张,问黄卡和蓝卡各取几张,才能使取到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22?

    思考:这个问题中,有几个未知数?能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吗?如果设黄卡取x张,蓝卡取y张,你能列出方程吗?

    3、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时,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发现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的方程:这两个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与一元一次方程比较,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你认为怎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巩固新知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1)(2)(3)(4)

    五、总结

    比较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

    如果一个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项都为1次方,那么这个整式方程就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有无穷个解,若加条件限定有有限个解。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章第三节第三课时《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面积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传播问题,增长率问题。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继续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加以巩固,而且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面积问题,给以后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征和新课标要求以及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应用题。2. 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类问题.3. 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过程与方法:利用提问的方法复习几种特殊图形的面积公式来引入新课,解决新课中的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 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元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四、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方面: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已经很熟悉,适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

    2、学生年龄特点:九年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好胜心理。容易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适合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式。

    五、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特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探索、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交流为形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合作、交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法:突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六、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衔接自然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面积问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学生活动:某学校准备修建一个面积为200平方米的矩形花园,它的长比宽多10米。设花圃的宽为X 米,则可列方程为:

    X(X+10)=200

    【设计意图:由具体简单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2.例题讲解:先设置了三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1) 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2)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何理解?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再点评:依据题意知: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等于封面的长宽之比=9:7,由此可以判定:上下边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进而用两种方法解答。

    解法(一):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中央矩形的长为(27-18x)cm,宽为(21-14x)cm.进而用两种方法解答。

    (27-18x)(21-14x)=×27×21

    解法(二):设中央矩形的长为9Xcm,宽均为7Xcm.

    9X*7X=21.3

    解答学生自己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一题多解,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其次还需学生正确细心地解方程】

    (三)小试牛刀:用多媒体出示两道习题让学生练习,顺路突破重点。

    (四)应用拓展: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训练思维的严密性。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和拓展,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面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解决本节课教学难点,同时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五)归纳小结,浅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及补充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后自觉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的情况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之间关系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

    问题1.任意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

    问题2.猜想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可能会有几个交点?可以借助什么来研究?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观察

    在直角坐标系中任意取三点A、B、C,测出它们的纵坐标,分别记作a、b、c,以a、b、c为系数绘制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观察它与x轴交点数量的情况;任意改变a、b、c值后,观察交点数量变化情况。

    活动二观察与探索

    如图1,观察二次函数y=x2-x-6的图象,回答问题:

    (1)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坐标为A(,),B(,)

    (2)当x=时,函数值y=0。

    (3)求方程x2-x-6=0的解。

    (4)方程x2-x-6=0的解和交点坐标有何关系?

    活动三猜想和归纳

    (1)你能说出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的其它情况吗?猜想交点个数和方程ax2+bx+c=0的根的个数有何关系。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个数由什么来判断?

    这样我们可以把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实数根和根的判别式三者联系起来。

    三、例题分析

    例1.不画图象,判断下列函数与x轴交点情况。

    (1)y=x2-10x+25

    (2)y=3x2-4x+2

    (3)y=-2x2+3x-1

    例2.已知二次函数y=mx2+x-1

    (1)当m为何值时,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2)当m为何值时,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

    (3)当m为何值时,图象与x轴无交点?

    四、拓展练习

    1、如图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

    (1)请写出方程ax2+bx+c=0的根

    (2)列举一个二次函数,使其图象与x轴交于(1,0)和(4,0),且适合这个图象。

    2、列举一个二次函数,使其图象开口向上,且与x轴交于(-2,0)和(1,0)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求证:二次函数y=x2+ax+a-2的图象与x轴一定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上面内容就是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4

    第1教时

    教学内容: 12.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辅工具:

    教学程序设计:

    程序

    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

    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

    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探究新知1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

    (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

    (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

    2.引例: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

    引导,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3.练习: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x(5x-2)=x(x+1)+4x2;

    (2)7x2+6=2x(3x+1);

    (3)

    (4)6x2=x;

    (5)2x2=5y;

    (6)-x2=0

    4.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个固定的形式,这个形式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ax2称二次项,bx称一次项,c称常数项,a称二次项系数,b称一次项系数.

    一般式中的“a≠0”为什么?如果a=0,则ax2+bx+c=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

    5.例1 把方程3x(x-1)=2(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师边提问边引导,板书并规范步骤,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讨论后回答

    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

    独立完成

    加深理解

    学生试解

    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为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铺垫

    反馈训练应用提高

    练习1:教材P.5中1,2.

    练习2: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若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分别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4)(b2+1)x2-bx+b=2;(5)2tx(x-5)=7-4tx.

    教师提问及恰当的引导,对学生回答给出评价,通过此组练习,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要求多数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部分学生板书,师生评价.题目答案不唯一,最好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小结提高

    (四)总结、扩展

    引导学生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小结.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从知识内容上学到了什么内容?分清楚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将实际问题用设未知数列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以及转化为方程的思想方法.

    2.整式方程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它的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归纳所学过的整式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与一般形式ax2+bx+c=0(a≠0)的区别和联系.强调“a≠0”这个条件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布置作业

    1.教材P.6 练习2.

    2.思考题:

    1)能不能说“关于x的整式方程中,含有x2项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试说出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5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能画出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

    3.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二、内容分析

    1、对函数的研究,在初中阶段,只能是初步的。从方法上,是用初等方法,即传统的初等数学的方法,而不是用极限、导数等高等数学的基本工具,并且,比起高中对函数的研究,更多地依赖于图象的直观,从研究的内容上,通常,包括定义域、值域、函数的变化特征等方面。关于定义域,只是在开始学习函数概念时,有一个一般的简介,在具体学习几种数时,就不一一单独讲述了,关于值域,初中暂不涉及,至于函数的变化特征,像上升、下降、极大、极小,以及奇、偶性、周期性,连续性等,初中只就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效的升降问题略作介绍,其它,在初中都不做为基本教学要求。

    2、关于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的问题,在前面学习13.3节时,利用几何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对函数y=x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做了一些说明,至于其它种类的一次函数,则只是在描点画图时,从直观上看出,它们的图象也都是一条直线,教科书没有对这个结论进行严格的论证,对于学生,只要求他们能结合y=x的图象以及其它一些一次函数图象的实例,对这个结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就可以了。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一次函数?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出以下三个函数的图象:

    y=2x?? y=2x-1?? y=2x+1

    新课讲解:

    1.我们画过函数y=x的图象,并且知道,函数y=x的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条件,由几何上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判断,函数y=x,这是一个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再看复习提问的第2题,所画出的三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从直观上看,也分别是一条直线。

    一般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前面我们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采用先列表、描点,再连续的方法.现在,我们明确了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因此,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在坐标平面内描出两个点,就可以画出它的图象了。

    先看两个正比例项数,

    y=0.5x

    与y=-0.5x

    由这两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不难看出,当x=0时,

    y=0

    即函数图象经过原点.(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

    除了点(0,0)之外,对于函数y=0.5x,再选一点(1,0.5),对于函数y=-0.5x。再选一点(1,一0.5),就可以分别画出这两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了。

    实际画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一般按以以下三步:

    (1)先选取两点,通常选点(0,0)与点(1,k);

    (2)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0,O)与点(1,k);

    (3)过点(0,0)与点(1,k)做一条直线.

    这条直线就是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

    观察正比例函数? y=0.5x的图象.

    这里,k=0.5>0.

    从图象上看,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再观察正比例函数?y=-0.5x?的图象。

    这里,k=一0.5<0

    从图象上看,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从解析式本身的特点出发,考虑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先看

    y=0.5x

    任取两对对应值. (x 1 ,y 1 )与(x 2 ,y 2 ),

    如果x 1 >x 2 ,由k=0.5>0,得

    0.5x 1 >0.5x 2

    即???y l >y 2

    这就是说,当x增大时,y也增大。

    类似地,可以说明的y=-0.5x?性质。

    从解析式本身特点出发分析正比例函数性质,可视学生程度考虑是否向学生介绍。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0)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讲解教科书13.5节例1.与画正比例函数图象类似,画一次函数图象的关键是选取适当的两点,然后连线即可,为了描点方便,对于一次函数

    y=kx+b(k,b是常数,k≠0)

    通常选取

    (O,b)与(- ,0)

    两点,

    对于例l中的一次函效

    y=2x+1与y=-2x+1

    就分别选取

    (O,1)与(一0.5,2),

    还有

    (0,1)—与(0.5.0).

    在例1之后,顺便指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习惯上也称为直线) y=kx+b

    结合例1中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就可以得到与正比例函数类似的关于一次函数的两条性质。

    对于一次函数的性质,也可以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得出,这与正比例函数差不多。

    课堂练习:

    教科书13.5节第一个练习第l—2题,在做这两道练习时,可结合实例进一步说明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课堂小结:

    1.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的画法: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即所求图象.

    2.一次函数y=kx+b图象的画法:在y轴上取点(0,6),在x轴上取点(,0),过这两点的直线即所求图象.

    3.正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由学生自行归纳).

    四、课外作业

    1.教科书习题13.5A组第l一3题.

    2.选作教科书习题13.5B组第1题.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面,学生学了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一次方程组,上述内容都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就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指数方式,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重点,难点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

    “一元二次方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做为起始课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特别是含有字母系数的)化成一般形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材处理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概念背得很熟,但在准确和熟练应用方面较差,缺乏应变能力,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节课突出对教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采用探索发现的方法研究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元一次方程入手,类比发现并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最后达到问题解决。

    四、教学手段

    采用投影仪

    五、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并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铺垫)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并引例打基础)

    课本引例(如图)由教师提出并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用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是来源于客观需要的)

    设出求知数,列出代数式,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7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分析、教法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流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简要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仍是进一步讨论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复杂程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2、教学目标要求: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与面积有关问题的应用题。

    (2)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本节课的设计中除了探究3教师参与多一些外,其余时间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点、引、激、评,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本节内容学习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寻求、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准确列出方程来解答。因此课堂上从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等一系列活动都由生生交流,兵教兵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

    1、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2、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3、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4、活动4课堂回眸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由学生展示课前参与题目,集体订正。目的在于回顾常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并且引出本节学习内容——面积问题。

    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审题,找寻等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对“正中央矩形与封面长宽比例相同”题意的理解,使学生明白中央矩形长宽比为9:7,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比也为9:7,为学生设未知数提供帮助。之后由学生分组完成方程的列法,以及取法。讲解中注重简便设法及解法的指导与评价。

    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放手给学生处理,以学生合作完成为主。突出利用平移变换为主的解决方式。多由学生分析不同的处理方法。

    活动4课堂回眸,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方法以学生畅谈收获为主。

    5、作业布置:共3个题目,前两个为必做题,全员均作;最后一个选作题,可供学有余力学生能力提升用。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通用7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