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美术教案(精品12篇)
  • 美术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16

    美术教案(精品12篇)。

    我们经过反复筛选,强烈推荐这个拥有深度的“美术教案”,建议将该链接保存以备下次快速查看。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若还未完成,要特别留意。设计教案时,应注重创造与调动课堂氛围。

    美术教案(篇1)

    教材分析:本课一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引入学习主题,它通过渔民捕鱼的场景的表现,讴歌了渔民们欢畅、愉悦、热爱自己美好家乡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鄱阳湖的地理位置、生态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状态等相关信息。能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式表现鄱阳湖渔民捕鱼时的欢乐场景。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

    能力目标: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绘画中如何传达人物的心情以及如何让画面搭配得更完善。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

    教学用具:水彩笔、废旧纸杯及废旧材料、双面胶、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流程:第1课时

    一、提问导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你们知道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在哪吗?老师拿一个废旧纸杯,提问:这个杯子能做什么你们看老师能做出什么?师用剪刀剪出一个小螃蟹,提问: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二、新课对了,就在我们江西的鄱阳湖。鄱阳湖水域辽阔,鱼类品种繁多,湖畔土地肥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你们想到那里去看看吗?

    1、看课件

    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认识鄱阳湖。观赏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体会渔民的愉悦心情。

    2、念儿歌你能编首儿歌描绘这里的景色吗?鄱阳湖水闪银光,渔民摇船捕鱼忙。撒下一又一,鲜活的鱼儿装满仓。

    3.欣赏优秀范画。线描作品:《鱼儿肥》水粉画作品:《打渔归来》。作品中画了哪些东西?说一说,这两幅画好在哪里?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4、画一画大胆发挥想象力,画一幅“鄱阳湖美景”。

    评一评看谁的画面“最具创意”?

    1)在纸杯上画

    2)把画好的剪下来。想一想,用纸杯还可以做什么?鱼。

    2、大家来合作。

    老师这有一幅大的“鄱阳湖美景”,请同学们把你们制作的鱼、蟹贴上来,好吗?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作品。学生自评。你觉得哪只鱼蟹最好看,说一说为什么?

    三、:我们为家乡富饶的鄱阳湖感到骄傲。

    美术教案(篇2)

    大班美术《美丽的蜗牛》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草绳盘成螺旋状,正确使用胶带贴在圆形纸上。

    2、指导幼儿使用颜料装饰盘好的草绳,发展幼儿创造美感的能力。

    3、将幼儿的成品装饰环境,让幼儿感受创造的快乐,体验到乡土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收集草绳、装草莓盒子的竹编盖子、棉花、白色旧丝袜

    2、将白色丝袜和竹编盖子做成蜗牛外型,画上眼睛嘴巴。

    3、圆形纸、双面胶带、针线包、颜料、毛笔等。

    三、活动过程:

    1、导语:森林里要开比美大会,许多小动物都设计了漂亮的衣服,准备参加比赛。可是有只小动物没有漂亮的衣服,着急的哭了。(出示小蜗牛)你们想帮助它吗?今天我们要做设计师,来帮助小蜗牛参加比赛。

    2、引导幼儿用草绳盘成蜗牛的外壳。

    (1)师语:我们今天为蜗牛设计衣服使用的是又环保又特殊的材料——稻草。你在哪里看到过稻草?

    (2)蜗牛的外壳是什么形状的?(螺旋形)你怎样让草绳变成螺旋形呢?

    (3)幼儿尝试用草绳盘成螺旋形。

    3、教师示范如何将草绳粘贴在圆形纸上。

    重点:草绳粘贴的技能。

    师幼互动:主动请老师帮忙,用针线进一步固定盘好的草绳。

    4、为蜗牛壳涂上美丽的颜色。

    (1)师语:蜗牛壳做好了 ,可是蜗牛还是不满意。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呢?

    我们还要用颜料为它的衣服画出美丽的色彩。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想为蜗牛涂上怎样的色彩。

    5、教师再次交待操作重点:

    先贴胶带——草绳盘成螺旋状——请老师帮忙用针线加固——用颜料上色(保持干净)

    —— 和老师合作将衣服贴在蜗牛外型上。

    6、幼儿操作,教师给与指导和帮助。

    7、请幼儿向客人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

    8、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长廊上,美化环境,让幼儿感受创造的快乐。

    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和模仿掌握手掌印画的基本方法并大胆创作。

    尝试改变手型的方向和手的形状,印出想象中的图案,并进行简单的添画。

    爱护作品,愉快的完成作品,并能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保持桌面和衣物的干净。

    活动准备:

    白纸和棉签等人手一份、红、黄、篮、绿水粉颜料和盘子每组一份、抹布和桌布每组一块、教师手掌印画范画数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手掌印画的范画,激发幼儿对作画的兴趣

    (1)教师:宝宝们,瞧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画?画上画的是什么?大树的叶子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小天使的翅膀用什么画出来的呢?(引导幼儿发现画上用手掌印出的部分)

    (2)教师和小朋友们玩手影游戏,发现改变的手掌形状可以变成许多不同的事物

    2.教师示范制作印画的方法

    (1)教师改变手型想象自己想要印的事物,并蘸取颜料印出各种形状展现在白纸上。

    (2)教师引导幼儿用棉签蘸取适当的别的颜色,为自己的手掌印象加上需要的线条,让它看上去更像自己想要的事物。

    3.幼儿自己尝试手掌印画,教师强调作画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将各种有趣的范画展示在幼儿的面前,供幼儿参考和模仿,并强调注意颜料的使用,不能弄脏衣物和桌子,印的时候要轻轻的,印好后赶紧去洗手,擦干了手上的水再用棉签加工作品,让画变得更漂亮。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范画进行模仿

    (3)鼓励幼儿大胆想想,尝试自己创作,印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4.展示作品,并互相欣赏作品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乐于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感受创作的乐趣。

    美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色块,画线表示出自身的性格

    2学习色彩、点线与性格的关系,掌握色块、点线表示性格的方法

    3培养同学的想象力。

    教材分析:

    重点:能用色块、点、线表示自身的性格

    难点:能真正地用点线面表示自身的独特性格

    教学课型与方法:

    绘画

    教具准备:

    各种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把性格转换为色块和点、线,其实是最直接的事,色彩和点线面都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干脆利落的直线——表示果断;

    轻松柔软的曲线——表示温和;

    形如喷发的色块——象征着暴烈;

    还有哪些性格呢?你来试着表示一下。

    二 新授

    1 欣赏:书本中的例图

    讨论:表示了何种性格,你有何观感?

    《火暴的脾气》,用了鲜艳的红黄蓝,而且红色占据主要位置,形状犹如火山迸发似的,喷发出来的岩浆。

    《凶狠的性格》,黑色占据主要的位置,犹如在黑夜中让我觉得害怕。

    《冷静、冷静的性格》,用大面积冷色调的蓝色来表示冷静的性格,而且画面有规律的花纹又让人觉得稳定。

    《泼辣的性格》,鲜艳明快的色块,让人 感到热烈,继而引出泼辣的性格。

    师小结,鲜艳的暖色调代表着外向的天真活泼,热烈豪放的性格,冷色调代表着内向的性格。

    2 你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呢?你想用什么样的点线面来表示呢?

    三 同学作业

    用色块,点线面来表示出你的性格。

    四 辅导讲评

    板书设计:

    9 画性格

    教学后记:

    美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菊花,了解菊花别致的外形特征,感受菊花的美。

    2、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表现活动,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欲望。

    3、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感受秋天、感受美。

    教学准备

    1、PPT图片:菊花图片。

    2、图画纸黑色卡纸、铅笔、胶棒若干。

    3、音乐《童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带领幼儿感受秋天的美。

    师:菊花是什么季节开放的?你看见过菊花吗?你都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

    二、引导幼儿欣赏菊花PPT图片,观察了解菊花的特征。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

    师:这些菊花漂亮吗?

    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花朵里面是什么?(花心)

    师:长在花心周围的叫什么?(花瓣)

    花瓣长得什么样子?像什么?(妈妈的卷发、面条、烟花)

    花瓣长得都一样长吗?(里面的短,外面的长)

    花朵的下面还长着什么?(花茎,花茎上还长着叶子。)

    三、引导幼儿探索用铅笔卷菊花瓣的过程,学习制作菊花的方法。

    师:公园里要开一个菊花展览会,想请小朋友帮忙制作一些漂亮的菊花,你愿意帮忙吗?

    师:看,老师帮你准备了一些材料。圆形可以做什么?(花心)各种颜色的纸条可以做什么?(花瓣)

    师:这些纸条有的长有的短,短的可以做里面的花瓣,长的可以做外面的花瓣!

    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具,看,是什么?这个有什么用呢?(用铅笔把纸条卷一下,就变成了卷卷的菊花瓣了,这样就更像了!)

    师:卷好的菊花瓣贴在哪里呢?(花心周围,先贴里面的短花瓣再贴外面的长花瓣)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播放轻音乐《童年》)。

    五、作品展示、评价。

    美术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凝固的音乐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综合“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凝固的音乐,本单元凝固的音乐采用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活动建议,以建筑为教学题材,通过欣赏、制作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凝固的音乐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以及基本的美术素养。

    课题《凝固的音乐》应理解为:建筑艺术和音乐一样,能够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教材从欣赏进入,以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为对象,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引导学生用体积、空间的认识方式感受优秀的建筑作品的魅力。

    两个教学活动按梯次由浅入深展开,从简单形体的制作尝试中理解建筑的某个部分,进而丰富学生的想像,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较完整的建筑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立体构成的制作技法,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

    资料库提供的术语解释: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与造型艺术通用的术语,结合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建筑在造型结构与空间上的艺术表现。

    学习大空间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分别从生活中构成形式的运用、中国古代建筑等方面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教材综合欣赏和制作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教学中应以形体空间感受和认识为主线,联系建筑艺术的人文精神和立体制作的技能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与表现、知识与技能方面都能够有所获得。根据学生能力条件设置模型制作的难度水平及要求,注意活动之间的梯次关系,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力求做出较完整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首页图片用于欣赏活动,感受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教学运用中应该有所侧重,能够让学生了解欣赏建筑艺术的一般方法。

    布达拉宫随山势耸峙,俯瞰山峦环抱的一片广袤的平原,宏伟壮观;色彩搭配单纯、简洁,错落的组合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可以比较下图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天坛祈年殿层层台基和重重屈檐以平稳的节奏,造成向上的动感,表现与天相接,突出“天”的肃穆崇高。

    悉尼歌剧院富有诗意的建筑群,重复的壳体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让人联想到出海的白帆、盛开的百合。比较上海体育场飞扬的曲线造型,用以启发学生对建筑构图的认识。

    教学提示启发学生对建筑作品进行联想,引入对简单形体的思考。活动一设置的教学任务可以作为制作活动的第一阶段,让学生从简单形体的制作中学习基本方法,逐步完善建筑模型的构思。第16页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想像的参照。

    活动二的学习任务是创意制作,教材为此呈现挖切、折叠和粘合等制作技法详细的步骤图和相应的学生作业。创意制作应该在简单形体制作的基础上丰富和完整,体现教学的延续性。

    2.教学组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胶棒等;分小组制作模型;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公物等注意事项。

    3.教学策略

    从建筑艺术给人的视觉、形体和空间感受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凝固的音乐”:即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欣赏过程注重视觉效果的感受,启发对生活的联想,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从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对建筑作品进行分析,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并运用于对建筑作品的评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培养他们敏锐的视觉意识,能够对建筑作品做出积极的?穴或许是独特的?雪反应,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高音比较适合这种舒展、明快的建筑风格。针对学生对建筑和音乐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可以考虑在课前组织一次评选活动,让学生为教材中的某件作品选配一段背景音乐,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用意,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创设他们认可的教学情境。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为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有机结合,随机调整师生的主从关系,把更多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如:设置“阳光下的悉尼歌剧院”、“世界屋脊上的神殿”、“建筑的直线和曲线”等话题,让学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描述自己对建筑作品的感受;点评突出的制作,让学生介绍制作方法与体会等。诸如此类,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拍摄当地有特色的建筑图片运用于教学,引发学生对周边环境的关注,形成观察习惯。

    注重运用示意图归纳形体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作品;强调动手演示的作用,直观感受更有利于制作技巧的传授;制作几何体的展开平面图,供学生随时查阅。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片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文字,利用校园网络或橱窗,举办“建筑博览会”;通过征文的活动形式,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欣赏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的压力。

    6.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几何体体积和它展开平面的形状有很大区别,帮助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转换是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教具,从各个角度观察其平面投影。对学生而言,更简便的方法如:拆开一个旧包装纸盒,即可获得展开平面图。

    六、教学资料

    建筑与音乐

    德国文学家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因为建筑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某种情感,例如创造出庄严、雄伟、幽暗、明朗的气氛,使人产生崇敬、自豪、压抑、欢快等等情绪。建筑与音乐的联系突出体现在节奏和韵律、重复和再现以及对比等概念与方法上。

    节奏和韵律在音乐和美术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古今中外的建筑?熏不论是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熏乃至细部装饰,几乎处处都有运用韵律美造成节奏感。

    在音乐中某一主旋律的重复或再现,通常有助于整个乐曲的和谐统一。在建筑中,往往也可以借某一主题的重复或再现来增强整体的统一性。一般说来,重复或再现总是同对比和变化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凡对称都必然包含着对比和重复这两种因素。中国古代建筑中常把对称的格局称为“排偶”,偶是成对的意思,也就是两两重复地出现。同一种形式的空间如果连续多次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还可以造成一种韵律节奏感。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祈年殿、故宫角楼的屋顶和香港力宝大厦等。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

    建筑形体的几何关系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抽象的一致性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几何关系。例如圆周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度是相等的,圆周的长度是直径的π倍;正方形或正立方体的各边相等,相邻的边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三个角相等,顶端处于对边的中线上。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肯定的几何关系,就可以避免任意性。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古代许多优秀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体形组合,乃至细部处理,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的依据?熏从而获得了高度的完整统一性。后来虽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构图法则,但有时仍然借助于简单几何图形来达到构图上的完整统一。参看希腊巴特农神庙、卢浮宫金字塔、台方斯大拱门等。

    直和曲的对比

    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如:悉尼歌剧院、上海东方之珠、上海体育馆。

    虚和实的对比

    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如:朗香教堂的窗孔使厚实墙体显得和谐而富有变化。

    美术教案(篇7)

    教材分析:

    《童话里的小屋》这一课就是利用废旧纸盒的自然形态(如六面体、圆柱体、多角柱体等),或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略作加工,形成不同形状的体块进行组合。这样就能使房子外形富于变化更加美观生动。

    用纸盒做房子是一堂开发智力,训练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课,这一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而且还可以陶冶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分析:

    通过课下调查,学生看过大量动画片,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数码宝贝》、《海尔兄弟》、《天线宝宝》等等,但是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之类的动画片,看过的却寥寥无几。由于学生只有5、6岁,识字量少,所以阅读能力较差,对童话故事的阅读也极少。再有,由于学生只有5、6岁,识字量少,所以阅读能力较差,对童话故事的阅读也极少,所以,我意识到孩子们对童话里的这些城堡没有多深的印象,也不了解欧洲建筑的特点,根据这些情况,我决定在引导阶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大量的欧洲风格的建筑图片及童话中的小屋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屋的造型美及色彩美,另外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学生在制作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应该通过观察、拆、分范作能够自己研究出制作方法。根据这一情况,我在每组的桌子上都安排了一座已做好的房子,供学生自己探索、研究。

    设计思路:

    先放录像《灰姑娘》的片段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在动画片的那种美仑美涣的意境中,感受童话中的小屋的美。再放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欧洲风格的建筑,感受欧洲建筑造型的与众不同,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的同时,感受房子造型的美、色彩的美。再通过学生观察、拆、分老师的范作,自己研究制作方法,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然后,老师利用实物投影演示房子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制作方法。最后,出示用圣诞树组成的森林的画面,并告诉学生,我们的小屋做完之后要把它放到森林之中,而且你还要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被圣诞树上挂满的闪烁的小星和可爱的圣诞老人深深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欲望被再一次升华。最后学生利用彩纸粘贴、纸盒拼剪、橡皮泥塑造等方法合作《童话中的小屋》。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纸盒房子,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立体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纸盒通过多种手段创造形状各异的漂亮房子,达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

    2、能说出小屋里住着谁,他喜欢做什么。

    3、小组或全班同学将作品摆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庄园、城堡或村落。

    课前准备:纸盒. 彩笔. 蜡笔 彩纸 橡皮泥 剪刀 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欣赏.评述)

    1.放《灰姑娘》的动画片片段,并告诉学生看完以后回答老师:“这是哪个童话故事?在这个童话故事里你最喜欢谁?她住在怎样的屋子里?”

    2.出示幻灯片(欧洲风格的建筑图片):

    边看边欣赏这是哪的建筑并提问:“看完以后告诉老师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让学生感受欧洲风格的建筑门、窗及屋顶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3.实物投影(童话中的城堡彩色图片):

    师:“好、我们再来欣赏几张图片,然后告诉老师你觉得这些房子哪最漂亮。”

    请同学们自由讨论: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小屋,喜欢它的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颜色、屋顶、门、窗)

    问:“屋顶都有什么形状的?”

    问:“门窗是什么形状的?”

    问:“墙是用什么建成的?”

    问:“你觉得颜色有什么特点?”

    4.出示实物、讲授做法(探索.发现)

    在你们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你们设计了一座小屋,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你们能自己研究研究是怎么做的吗?看谁观察的仔细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用实物投影演示作法。)

    5.学生思考、准备制作

    根据自己手中的纸盒思考你准备做一个什么形状的屋顶,怎样做(加上或剪出)?门、窗分别做在哪里?怎么做(能开吗)?

    (二)发展阶段(设计.应用)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分组制作,合作完成)

    辅导重点:先定好门、窗的大概位置,再用绘画或剪贴、撕贴、橡皮泥塑造的方法来制作小屋,装饰完之后,重新使纸盒回到原来的立体状态,变成童话里的小屋。

    2.出示幻灯片(用圣诞树组成的森林,树上挂满了闪烁的小星)

    学生把制作好的小屋摆到森林中展示,并结组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收拾、整理

    让学生在作品做完之后,整理东西,收拾桌面及地面。

    四.课后拓展

    回家后思考:除了小屋,纸盒还可以做什么?

    课后总结: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但是,他们之间不是孤立,而是相互作用的。在合作学习中,有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渗透,合作学习不能孤立地进行。例如:课的引导阶段,我让学生通过看动画片,幻灯片欣赏了大量的欧洲风格的建筑,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感受建筑的造型美、色彩美。这也就是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另外,在教授制作方法的时候,我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拆、分老师的范作,研究制作方法,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体现。在学生制作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两个人或三个人制作同一个小屋,有的人画房顶,有的人粘贴,有的人拼剪,有的人用橡皮泥塑造。再有,我觉得一年级美术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受到美的陶冶,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给学生准备欣赏图片的时候,我力图使每一张图片都非常精美,学生看后总会发出一片赞叹声。最后,我觉得上一年级美术课,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亲和力,要用孩子的语气,给学生亲切的、和蔼可亲的感觉,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美术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肌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

    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探索中,自主掌握“撒盐派遣法”。在观察想象中,感受机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

    3.情感:对“撒盐排遣法”产生的机理效果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教学难点:

    能对点、线、面状的机理效果进行联想和创造、重新设计一幅有趣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机理效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欣赏画家梁培龙的作品《欢乐的小溪》感受“特殊技法”创作的一种节奏美。

    (2)尝试探索“撒盐排遣法”,体验画面产生异变而制造的特殊的点、线、面状的机理:

    (3)明确作业要求,即运用点、线、面状的机理进行联想,再创造有趣的画面。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机理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样材料设计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美术教案(篇9)

    《多彩多姿的民族服饰》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多彩多姿的民族服饰》这是岭南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中的一节造型·表现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这节课教学,要求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有所了解,并且能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民族服饰相关知识面广,六年级的孩子表现能力差异大,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惧怕动笔,加上民族服饰本身多样与繁杂加重了学生的畏难情绪等等,诸多因素给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学生极有无从下手的可能。这样一来即使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未必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因此我思考过后将教材处理,确定其教学重点为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难点为真实、生动地表现某民族服饰艺术的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为以“挑战游戏”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形式,使学生在惊心动魄的竞赛中,主动的接受本课知识学习。而我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学生主动学习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片断回顾:

    片断一:课前准备活动。(迅速组织课堂)

    战前热身:涂出三组对比色,两组邻近色。(设计意图:利用1分钟时间,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自主复习旧知,为后面环节做一定铺垫)

    片断二:宣布挑战规则和挑战宣言,组织挑战游戏。(以游戏贯穿于整节课堂,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入课程学习,在玩中学)

    首先,宣布挑战规则:1.每次挑战过程中只能动眼、动脑,不能动口。违者取消小组竞赛资格。2.小组长负责记录,获胜集体或个人可得到老师的神秘奖励。(设计意图:强调纪律,突出小组团队性、指导小组开展竞赛活动,自主管理、控制比赛秩序)

    接着,提出挑战宣言:你强,我比你更强。(设计意图:提升竞争意识,掀起竞赛氛围)

    然后,组织挑战游戏。游戏过程分四个环节进行。(挑战难度递进,学生玩得刺激,玩得自信)

    美术教案(篇10)

    课题八:明度渐变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认识领域:巩固色相、色彩、明度三要素等色彩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明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苏少版美术教案——明度渐变

    2、操作领域:通过明度渐变的练习,体会渐变的技术的要领,掌握制作苏少版美术教案——明度渐变的方法。

    3、情感领域:体验明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明度渐变的概念,感受渐变的艺术特点。练习、掌握绘制方法。草稿图的设计。

    教学难点:

    1、草稿图的设计,色条、色块的布局,设想添色后的有序排列。

    2、渐变的技法要点和添色时的均匀有致与灵活运用。 苏少版美术教案——明度渐变

    教学过程:

    一、先在黑板上或是用多媒体来展示多种风格的渐变形式。人物个子高矮的渐变,人物体型胖瘦的渐变,罐子的粗细的渐变,纸盒的体积大小的渐变……把色块的明暗渐变夹在其中,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找出渐变的物体的特征。

    趣味发现渐变物体间的反义词现象和渐变顺序的双向性。

    二、先出示几例打乱了色彩明暗顺序的物体。如房子、鞋子、树、人物等自然形,各题材均涉及,让学生重新排列,作拼色游戏。再打乱了渐变顺序的纯粹的色块或色条,让学生自由搭配、配合。这两、次拼摆练习,就是两次练习不同范围:一种是自然形,一种是线条几何形。

    三、欣赏教材范图:交流、发表意见,了解、熟练概念。

    四、多媒体辅助分析,讲解色彩的明度。

    五、老师现场演示明度变化的绘制。学生练习时,强调作业要求画面整洁、排列正确。

    六、作业纸不要扔掉,可以当做手工业制作材料,做成剪纸等。

    美术教案(篇11)

    教材分析:

    石头有着天然的纹理、奇异的形状,为很多人喜爱、观赏和收藏。不少民间艺术家更是就地取材,将石头进行巧妙的加工和描绘,创造然朴拙、耐人寻味的艺术品。形状各异的小石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平时就是孩子们做游戏的好“玩具”。如果运用美术的手法把它们进行拼摆组合或用其他媒材对石头进行创造性的装饰加工,就会塑造出形式多样的小工艺品。

    本课教材中的作品是从适形造型和拼摆组合两个角度去呈现的。适形造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让他们在造型活动中去体验原形与表现物之间的关系,切莫专业化地讲解。在进行拼摆造型时,要注意区别于《拼拼摆摆真有趣》一课,注意教学的坡度,在活动中,更强调选用形状适合的石块组合拼摆出一件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

    教学目标1.利用石头进行适形造型活动,体验石材的自然美感。

    2.从中体会形与色的结合,知道关注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若干小石头,水彩,毛笔。

    教学过程

    一、童话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同学们,请听谁在哭呀?

    学生:小石头在哭。

    教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石头为什么哭呀?(激发兴趣)

    小石头说:“我想去参加春节晚会,能帮我这个忙吗?”可我不知道怎样打扮自己,你们

    教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灵巧的手帮小石头这个忙呢?

    二、欣赏优美画面,学生感知认识。

    (放多媒体课件)

    学生欣赏画面,感受自然石材的美,使学生发现平凡的石头经过造型创作后,也会变得如此的美丽神奇。(引发创作欲望)

    三、采用游戏方式观察触摸实物,亲自创作

    寻宝游戏(教室的角落里放一堆沙子,沙子里有很多各种形状的石头)教师启发学生在教室里寻找宝贝。

    学生找到后教师提问。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把你们拣到的宝贝告诉我,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有多重?

    学生动手摸一摸,掂一掂,然后畅所欲言。(增加学生对石头的情感)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你手里的宝贝像什么?如果我们把它加工装饰后适合做成什么?

    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发现,全班交流。

    教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手里是创作好的石头造型}

    它像什么?和你手里的宝贝哪儿不一样?那儿一样?

    学生先观察思考后回答。(使学生了解适形造型的一般方法)

    学生开始创作,四人一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先看—看手里的石头像什么再开始造型。

    学生创作时,教师要灵活掌握,不可千一律。要让学生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教师指导。

    学生创作完毕后,师生举办“石艺展”,大家一块品评优缺点。

    四、情感升华、音乐中结束

    同学们,你们都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美术源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吧!(放歌曲《雨化石》)

    课后:

    这节课是结合石头的好玩性,并以此为依托围绕适形造型展开教学活动。整节课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适形造型带来的欢乐和成功。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

    美术教案(篇12)

    课程名称:石膏像素描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

    目的要求:

    通过石膏像写生,了解人物造型的特点与规律;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认识形体、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表现形体面和整体立体特征的严谨技法;体会形象的美感和性格特征,用绘画表现精神。

    教学重点:

    如何完成石膏像的立体塑造,把握住整体关系。

    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对物象结构的空间构造。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直观与讨论相结合。

    教材:《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参考书目:

    《当代素描教程》 丁一林 胡明哲 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ISBN 7-80526-149-0

    《素描构成表现》 陈守义 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 7-5340-1125-6

    《现代素描技法》 斯图瓦特帕赛 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ISBN 7-5356-0395-5

    《素描石膏像教学对话》 宫六朝 编 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 7-5310 -1464 -5

    一、石膏像素描训练的意义

    素描是一种关于绘画最基本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的训练,是对未来艺术家和设计家基本素质的训练,这就是素描训练的目的。素描从其目的上可分为基础性素描和创造性素描。我们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当然是为了打基础的。石膏像素描是这基础里的重头课,是基础的基础。

    石膏像写生训练的意义在于学习和掌握空间中形体结构的塑造、以及对整体观察、整体推进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对画面节奏、韵律、形式感的把握。在造型能力方面偏重于对自然物象地把握(并不是如实描摹),而不是运用绘画语言自如的构造画面。

    二、石膏像素描阶段要树立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1、基本形

    无论石膏像多么复杂,都要首先把它看成是由头、颈、胸等几个不同形状的基本几何形的组合,头发、五官、面部等是依附在这几个大基本形上的小基本形。

    2、形体结构

    石膏像是由多个不同形体相互穿插组合而成。这些不同形状的体快的相互结合与构造方式称之为形体结构。

    形的转折:三种形式 ------ 或方、或圆、或方圆间的相互转换。

    转折是对形的进一步深化分析与理解。

    3、形体尖端

    对形体尖端高峰的塑造是表现立体感的根本,

    一个凸起点,由它起上下、左右四个面都有转折。

    尖端的塑造就靠这些转折和虚实的处理。

    三、石膏像画法的两种表现手段

    1、光影素描(全因素素描、调子素描)

    全因素,培养整体的观察、理解及塑造方法,较全面地反映、表现对象的结构、体积、空间、调子、质感、光感等因素。背景也在表现之列。一般为长期作业。

    缺点:暗部易被忽视,依赖固定光源,易形成被动摹仿。

    2、结构素描(体面结构分析式素描)

    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态度,以线和简略的明暗将复杂的头部形体作出简化的提炼概括,以将其基本体面结构强烈地突现出来,从而强化和加深对头部形体结构的理解。 此画法重结构、重主观、重理解,适合短期作业。不画背景。

    缺点:不能表现充足的空间及丰富的色调。

    尽管绘画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但就石膏像素描写生来说主观性应有限制,以客观描绘为主,不能把它变为创作课。

    四、石膏像写生的基本要求

    1. 形准(轮廓正确)

    这是基本的起码的要求。形准就是说画面造型与对象肖似,要点鲜明,透视和比例要正确,并且应该是明确的。

    在基本练习中坚持“形准”的要求,表面上看是实现了写实一派的效果,但实际上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的却是眼与手的准确性,是感觉的准确,是眼、手感觉的一致与协调,是一丝不苟的造型习惯,是从物象观察到形成感受,从感受到组织画面的全过程训练。

    形准是各家各派都不放松的要求,而“写实”是绘画训练之中最基本的,它体现着一切绘画风格的根据,是一切“变形”以至“抽象”诸种风格流派得以发展的源头之水。

    轮廓正确的标准必须包含着作者的感受,对于“形准”的要求必须严格。画不像、无感受的变形要禁止,强调特征、构图需要、做统一处理的变形要提倡。

    2. 完成立体塑造

    实现画面的充分的立体感;塑造出物象的完整的结构和它的整体的空间构造。

    (1)光影与明暗

    眼睛所观察到的明暗变化,在物体上大约有几个原因。a.固有色的明度;b.物体的质地;c.物体的形体起伏。从造型角度出发,我们特别重视形体起伏造成的光影明暗。

    用眼睛抚摸物体的表面———可以把眼睛所见的明暗光影理解和感受为其表面的起伏。

    (2)明暗与结构

    结构是立体塑造上的一个“目标”,是明暗手法和线描手法都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在基本训练中,坚持以充分的明暗手法来塑造立体,不仅训练了明暗手法本身,更重要的是逐步养成全面立体观察、立体感受的习惯,习惯于形体结构与明暗视觉之间的转换关系,习惯于对造型的细致丰富的感受方式。这些习惯一经养成就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未来任何风格手法的造型之中,形成一种可贵的素质。

    (3)物象结构与空间构造

    全部深深浅浅的调子如何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靠的是归纳与整理。归纳与整理的主要原则就是物象的空间结构,就是把调子理解为面,把面理解为体的一部分,把体再理解为全部构造的一个组件,把这些组件再全部安装穿插为完整的空间立体结构。

    不得法的明暗造形——无节制地分析明暗层次,割裂了明暗手法与立体造型之间的依存关系,孤立地画明暗,它与线描中无节制地描写头发丝和衣纹一样造型上不得要领。

    3. 作品的整体感

    这是作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要求。包括:

    (1)、画面因素自身的整体性:线的组织,黑、白、灰布局。

    (2)、造形本身的整体感:体现在形的轮廓、它的立体塑造上;体现在能够把无数细节、无数层次、无数转折都贯通起来,统帅起来的整体观察上。整体性实现在各个局部之间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关系”上。

    训练整体感就是训练正确的观察方法。

    正确的观察方法、明确的整体感受是造形整体性的根据。

    画面“不碎”并不就有了整体感,画面形象有了逼人的生命力,这才是整体

    形成的证明。

    整体性不是一种“招数”或后期处理。

    讲整体要真诚、中肯、言之有物、要领鲜明、细节充实。

    五、石膏像写生的画法步骤(全因素素描)

    1.画前准备 观察思考

    全面观察、体会形象特征、选择作画角度、分析石膏像美之所在;分析其基本

    结构状态,预想画面效果。包括构图、形体美感、光线色调及表现方法等。

    2.构图、比例、基本形

    (1)、在画面中合理安排、确定石膏像大体位置,要考虑石膏像的形体构成及其体现的动势表情等。考虑空间的安排及视觉中心的位置,定出上、下、左、右最边缘的位置。

    用光影表现与用结构表现,背景的要与不要,在构图上是有差别的。

    (2)、利用辅助线找出头、颈、胸、基座大的比例、动态关系,确定五官位置(五官透视要正确),抓住动态特征。

    要检查重心是否稳定。

    找到中心线有利于五官的位置确定及头部动势的把握。

    (3)、找出头、颈、胸等部分大的平面基本形,可根据感受对各部分基本形状特征加以适当夸张,抓住大关系。

    用长直线去画,用笔要松动,跟着感觉走,不要缩手缩脚,也不能画得太重太死,要使画面保持一种灵活可变状态,便于以后进一步调整、深入。

    3、基本结构

    有意识地确定石膏像的主要结构骨点、高点的位置,找转折,用几何形体的概念去理解每一个形体;要注意找到人中线的正确位置,两边同时画,透视要准确;画每一个点或形都要同时关照周围的形,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此阶段就要从整体出发,找大的关系,细小的东西可在深入阶段解决;尤其是头发、胡子等要分组找出前后、虚实关系,不然就会过早陷入局部。

    打轮廓用笔用线也要有轻重、虚实、有节奏,以产生整体和谐、统一的效果。

    打轮廓要尽量凭自己的感觉画出正确的形体结构,过于依赖比较、测量会失去感觉的敏锐,产生不良后果。

    4、画出大体明暗关系

    (1)、分明暗面

    此阶段要求沿明暗交界线,将所有的明暗面淡淡涂上一层灰,将与石膏的白成明显对比的背景也淡淡涂上一层灰,此时石膏像便初步呈现出立体的形与光感,空间也由此而呈现。

    此阶段可以不分深浅,但线条排列要紧密,不可潦草。

    (2)、分明暗层次(wWW.WEi890.COM 唯美句子)

    此阶段可按由重至浅的顺序将画面上的调子分成若干等级,如音乐之音阶,从最重处开始画上一遍。此时仍是大体明暗阶段,涂每一部分皆从明暗交界线开始到形体投影边缘为止。稍有变化,千万不可过早深入局部,尤其暗面的反光一定要呆在暗面里边,灰面与亮面可暂时不管。

    5、 深入分析反复调整

    逐渐丰富细节,找到各形体的转折,使形体结构更加紧凑,头、颈、肩的造形关系更加明确具体。

    调子顺序排好后,即可一遍一遍深入下去。每画一遍加重一层,内容丰富一层,形体感愈来愈强。灰调子及亮调子逐步显现出来,直至完成。

    深入阶段要珍惜每一笔的调子,每画上一笔都必须是表现的形体结构与转折,否则只是加重便失去了意义。要加强对形体结构的认识与理解,运用素描的造型手段及明暗与虚实的对比,主观地去把想要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对象。

    在作画的时候要经常用一些观念审视自己的画面。诸如体积、厚度、光感、整体、空间、主次、节奏等,尤其是整体观念时刻不能忘记。隔一段时间就要站出来远观自己的画面,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要避免出现灰、花、脏、腻、浮等易出现的问题。

    (基础较好、整体把握能力强的同学,明暗面分好后可采取局部推进的办法,一步画到位。)

    6、 回到整体、概括完成

    深入细节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细碎、灰、花等弊病,因此最后还要进行大关系的再整理,从而使整体造型更加明确、突出。个形体处于自己应有的位置,黑白、虚实效果也更加强烈。

    此时更不要太依赖于客观对象,不敢越雷池半步,或只跟对象比。画面要有主有次、中心突出、形体结实、协调统一。

    局部与整体是绘画过程中每时每刻都碰到的一对矛盾。局部刻画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每次对细节深入一遍都应是对整体的理解更深入一层。

    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处理得好坏是鉴别造形能力高低的标志。

    六、结构素描的表现

    画法步骤基本与全因素素描相同,只是不对光影做很客观的描述,不进行丰富的调子处理,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态度,以线和简略的明暗将复杂的头部形体作出简化的提炼概括,以将其基本体面结构强烈地突现出来,从而强化和加深对头部形体结构的理解。

    深入的步骤一般是从一个地方推着走,每个地方都不做虚化的处理,允许有部分相同的调子出现,每个部位调子的深浅由画面的节奏决定,而不是由光源和阴影决定的。

    此画法重结构、重主观、重理解,适合短期作业。

    七、作业设置与要求

    1.石膏五官写生:共四张 每张四课时 共16课时。

    要求:两张用线结构构成,两张用明暗结构构成。

    形体准确,结构清楚,体积感强,效果突出。

    2.石膏半面像(分面像)写生:一张作业 10课时。

    要求:比例准确,透视正确,块面结构及明暗变化谐调有序,效果强烈。

    【美术教案(精品12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