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课堂教案模板
  • 四年级课堂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08

    四年级课堂教案模板。

    下面让我们一同揭开“四年级课堂教案”的神秘面纱。每一堂课,老师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和课件,撰写优质的教案和课件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出色的教案和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注意,以下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

    四年级课堂教案 篇1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师: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板书课题,但把塘字故意写错)对我写的课题有意见吗?

    生:老师的塘字写错了。

    师:哟,怎么错了?

    生:您的那个塘字,右边唐朝的唐字中间,您右边和下边都没有出头儿。

    (教师在学生指出的地方修改)

    师:他说得很对。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有这个结构(教师写肀)如严肃的肃、君子的君、建设的建、纪律的律等等。大家记住,这也是一个小小的书写规律:凡是有一竖穿过这样结构中的许多横,那这个结构中间的一横,往往在右边出头,一竖下面也要出头。要没有一竖穿过,中间这一横就不出头,如雪字的下面、录字的上面等。

    (教师又在课题中草塘二字下面画圈)

    师:这个草塘是什么东西?(笑声)

    生:草塘就是草原。

    师:啊,就我所知,这草塘可不是草原。草原是在我国的内蒙古等一些地方。广阔的原野上长满了牛马羊爱吃的草,牧民们骑着马在草原上放牧,搭蒙古包在草原上生活。可这草塘,按课文里说的,可不像是这样。

    生:草塘大概就是长满了草的池塘。

    师:池塘我知道。人们挖一个塘,灌满水,用它养鱼或是种荷采藕。但你这个塘,一不养鱼,二不种荷,就让它长草,还要长满,这个主人是不是有点傻?(众笑)不过,多亏你发言中用了一个大概,可见你也不十分肯定。对吗?

    生:是的。

    生:我想草塘就是有一片草地,里面好像有不少水塘吧?

    师:你这个发言很聪明。第一,你用问话的形式发言,最后答案等着我表态(笑声);第二,你避开了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池塘二字池塘好像是人开的,水塘就不一定了,不会再跑出来一个傻子;(笑声)第三,从你的答话中可以听出来,你是读过课文后吸收了课文里的一些知识。我说得对吗?

    生:(笑了)对。

    师:这草塘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沼泽地。我去过东北,从西边的齐齐哈尔坐火车一直往东走,到哈尔滨再往东走,过牡丹江还往东,这么大片的土地中,除了城镇,有许多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也叫湿地。上面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蒲草,有的地方这些草就长在水中。这些地方还开辟了丹顶鹤的养殖保护区,真的很美。你们想,这和内蒙古的草原是一回事吗?

    生:不是。

    师:东北的这大片沼泽地,过去叫什么?(生无言)课文中有一个词,在北方,面积挺大的

    生:(齐)北大荒。

    师:对,北大荒。解放以后,有许多有志青年到北大荒去开垦、播种。北大荒黑土地非常肥沃,所以人们说,北大荒现在已经变成了什么,知道吗?

    生:听说是北大仓。

    师:对,我们今天学的可爱的草塘就是发生在北大荒那里的事。大家读过课文没有?

    生:读过了。

    师:读了几次?

    生:一次。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读。

    师:想读我们就读,自己先读一次,怎么读都可以。可以默读,可以朗读,可以同桌一块读,也可以小组读。但不管怎么读,你读完以后要有话说。说什么,我也不管。我想你不会站起来说你放学回家想吃什么饭吧?(笑声)好了,大家开始读吧。(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师:看样子差不多都读完了,有话要说吗?

    生:我读了课文后觉得草塘真是个好地方,有那么清的水,草也很绿,还有好多鱼。

    生:作者去草塘作客,他爱上了这个地方。

    生:我不知道棒打狍子是什么意思,那些狍子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用棒子打它?能打住它吗?

    师:你提了一个问题。好,你先记住你的这个问题,看上完课能不能解决。如果快下课了,你还不明白,你再举手说,老师我提的问题您还没解决呢!行吗?(生答:可以)

    生:野鸡为什么往饭锅里飞?(笑声)

    师:哈哈,这些鸡可能要舍已为人吧!(众笑)不用着急,这个问题你一会就知道了。

    生:我有一点看不懂,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想写什么?是写草塘美丽呢?还是写他喜爱这个草塘?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水平很高。我们呆会儿要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生:我还想说一点,这个草塘物产很丰富,有鱼、有狍子,刚才王文问的狍子干什么要用棒子打它?我认为是猎人不用枪,用棒子去打狍子,说明这里的狍子很多,很善良。(笑声,师插话:啊,善良就打它,这不是欺负老好人吗?众笑)这是物产丰富。

    生:老师,我看了书上的插图,那草那么高,那么密,密密麻麻的,人还能进去吗?那不迷失方向吗?

    师:你真是个可爱的孩子,能替别人着想。(笑声)别担心,当地人总会有办法的。原始大森林人都敢进,这一丛丛的芦苇能把人吓住吗?好了,大家说了一些,说得还可以,特别是那位女同学提的问题,提得特别好。她说这篇文章究竟是要写什么,写草塘还是写作者喜爱草塘。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是写草塘的美丽富饶。以前我们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这样写的。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见解?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又写草塘的美丽富饶,又写作者爱草塘。因为草塘美丽富饶,他才爱草塘。

    师:你说的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不过我觉得有点别扭,照你这样说,那些不美也不富的地方怎么办?还爱不爱?不过这是另外一回事,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我也认为这篇文章讲草塘景也美物产也丰富。

    师:看来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多数同学都认为课文是写草塘景美物富的。我呢,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我先不说,我一说你们可能就都跟着我走了。我们先按大家的看法来试一试。如果能讲得通,那就说明大家的看法是对的。大家打开书,这篇课文虽然不太长,但自然段很多,很碎。只有几个比较大的自然段。但这几个主干性的自然段,基本上包容了课文的内容。那小而零碎的段落实际上只起一个连接作用,或是简短的对话。大家再浏览一下课文,把几个较大的、主干性的段落找出来,看它们各写了什么?

    (学生浏览课文,寻找大的段落)

    生:我一共找了六个段,它们都是三行以上的。(笑声)

    师:啊,你还有个标准三行以上。(笑声)好吧,你先说第一个大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课文第一段就是。

    师:这一段中心意思是讲什么的?

    生:讲作者,不,讲我初到北大荒,一切都不习惯,带去的几本书

    师:(打断)这样说太复杂了,简单地概括一下,他在北大荒呆得怎么了?

    生:(看书,找,突然醒悟)他呆腻了!

    师:对,这不就概括出来了吗?我把它记录下来。(教师在黑板靠边处写呆腻)知道什么叫腻吗?

    生:腻就是不想再呆下去了。

    师:为什么不想再呆了?

    生:他觉得没意思。

    师:大家看这个腻字是什么偏旁?

    生:月字旁。

    师:月字旁的字一般都跟什么有关系?

    生:和肉、人体有关系。

    师:对。你们吃过肥肉没有?就是那种这么厚的(用手做式)白膘子的肉,吃过吗?什么味道?

    生:太肥太油腻,吃不了几块就饱了。(众笑)

    师:那就叫吃腻了,不想再吃了。我在北大荒呆腻了,当然也就是

    生:不想呆了。

    师:对,没意思,没趣味、无聊、对吧?再说,还有哪些大的段落?

    生:第5自然段也挺大。

    师:这一段讲什么?概括。

    生:这一段讲他看到了草塘,说草塘真美。

    师:我们概括为景美两个字。(板书景美)下面还有哪段?这次既要说是哪一段,还要直接把内容概括出来。

    生:还有第7段,写草塘富饶,什么都有。

    师:那就是物富了。(板书物富)

    生:第9自然段,也是讲物富。(教师板书物富)

    生:第14自然段,讲的还是物富。(教师板书物富)

    生:还有倒数第二自然段,也就是18自然段,这一段又讲景美。(教师板书景美)

    (此时板书出现如下字样:呆腻、景美、物富、物富、物富、景美)

    师:非常好,大家找到了六个主干段落,它们包容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正像你们说的,主要写了草塘的美丽富饶。可是你们仔细琢磨一下作者的思路,他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呢?先写一个呆腻了,第二写景美,下面一下子连续写了三个物富,最后却又写到景美。这样安排材料,弄得我们给课文分段都不好分。不信你们试着分分段!

    生:可以这样分段:第一,呆腻了算一段,然后景美算一段,三个物富算一段,最后一个景美是一段。

    师:你这样分段,从每段看,内容似乎很单一,各是各的内容。但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不把景美写到一处,搞得前一个景美,说了半天物富,又跑出一个景美,头绪是不是太乱了?

    生:呆腻是一段,它不能和别的段合并,下面景美和一个物富算一段,讲这里景美物也富,再后面两个物富和最后的景美是一段。也是写这里景也美、物也富。

    师:好像也有道理,但你的第二段为什么只包含了一个物富,再把第9自然段的物富也包含进去行吗?

    生:可以。

    师:这就是说,分段分到哪里都一样,怎么分都行,但分到哪里也都说不出什么根据,可见也有问题,或者是说不清楚道理。

    生:第一个呆腻单独算一段,以后的再分两段,一个景美和三个物富分一段,最后一个景美算一段。

    师:啊,更随意了,显得这个作者写文章真有点颠三倒四,写了半天,又想起一个景美,往哪放呢?就放在最后吧!(笑声)(还有学生要发言)

    师:好了,先不说了,其实,按照景美、物富这样的思路来分段,不管怎样也分不好,说不清,是不是作者真的出了毛病了?当然不是,是我们对文章的认识发生了错误。大家看课题,可爱的草塘,它是说草塘美丽富饶吗?

    生:不是。

    师:那么是说草塘怎样?

    生:说草塘可爱。

    师:这说对了。说草塘可爱,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表达他对草塘的喜爱之情,你们觉得是吗?

    生:是。

    师:看,怎么样?我刚才说我一表态,你们就要跟着我跑。现在就跟随上跑了吧?(众笑)不过,这样跑过来就对了,(笑声)但是有同学可能会想,文章中确实写了那么多草塘的景美物富。是啊,但作者只是把这景美物富当做抒情的凭借。他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着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告诉读者,这片草塘太好了,我非常喜爱它!因此说,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而不是单纯写景写物的文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第一课时】第二部分

    师:既然这样,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不能用美丽、富饶这样的思路去研究课文,应该去研究作者的情感,这是学习抒情散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要记住,要学会运用它。现在我们就研究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大家再读一下课文,想一想,作者一开始,初到北大荒时,他爱这草塘吗?(学生读书)

    师:好了,有见解可以说。

    生:他开始不爱草塘。因为第一段课文说得很清楚:不习惯、没意思。小丽也说他呆腻了,这都是说他不爱草塘。

    师:我同意你的看法。(板书:不爱草塘)你能读一下第一段,把人物的情绪读出来吗?

    (生读课文)

    师:听我读一下(师范读),这段的第一句很重要。他不爱草塘就是这一句说出来的。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这回好多了。大家再读一读。他说没意思,你就得读得没意思。(众笑)

    (生齐读,读得不错)

    师:很好,我想问一下,他为什么不爱这个草塘呢?

    生:他不习惯。

    师:好像不是,为什么不习惯呢?

    生:他不知道草塘那么美,所以他不爱。

    师:有点道理。(板书不知草塘)他根本不知道草塘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不会爱这个草塘了。可是他又为什么不知道草塘的样子呢?

    生:他没去过草塘。

    师:你怎么知道他没去过呢?

    生:因为课文后面说他是第一次看到。

    师:不用去后面找,第一段就有答案。

    生:他到草塘以后,一直在家里看书,根本哪儿也没去,一下子看完了好几本书。

    师:对啊,他只呆在家里看书,当然知不知道草塘的实际情况?

    生:不知道。

    师:他离开实际情况远远的,这叫远离实际,可以这样说吗?

    生:可以。(教师板书远离实际)

    (此时黑板上板书为不知草塘不爱草塘远离实际)

    师:挺有意思,课题是《可爱的草塘》,可他一开始先说他不爱,作者想干什么?

    生:想让读者大吃一惊。

    生:想吊一吊读者的胃口。(众笑)让读者接着往下看,看他的感情是怎样变过来的。

    师:有道理,有道理!作者要写出他的情感的发展变化过程,是吗?

    生:是。

    师:我们再来看板书,看这三个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能用上关联词语说这三个词语吗?

    生:因为他不知草塘,所以他不爱草塘。

    师:对,再说。

    生:因为他没去草塘,所以他不知草塘。

    师:意思对,但我要求说黑板上的这三个词语。

    生:(重说)因为他远离实际,所以他不知草塘。

    师:能把三个词语都说上吗?

    生:因为不爱草塘因为远离实际,所以不爱草塘

    师:再想想,谁是谁的原因,谁是谁的结果?

    四年级课堂教案 篇2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课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九课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一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着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

    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效果察

    不同。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

    四年级课堂教案 篇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查字典做好解释。

    2、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都说了些什么?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四年级课堂教案 篇4

    4* 繁星 【教材分析】 《繁星》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巴金1927年去欧洲途中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享受。

    【教学理念】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在教学时,应将学会观察大自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作为教学重点;将理解不同时期有不同感受作为难点。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3.能说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故乡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2.能说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呢?(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们爱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板书:4* 繁星) 出示课件1,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省成都市人,代表作《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2: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昧(mèi) 坠(zhuì)怀(huái) 2.理解词语。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出示课件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出示课件4,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 第一次 从前 家乡 密密麻麻的 星星 喜爱 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 星群密布的 蓝天 觉得光明 无处不在 第三次 如今 海上 半明半昧的 星 仿佛睡在母 亲的怀里 (板书:从前 家乡 喜爱 三年前 南京 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如今 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设计意图: 图表的对比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课文。

    3.为什么作者三次观赏繁星的情景和感受不同? 师引导学生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作者对繁星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了。出示课件5: 第一次:“从前在家乡……密密麻麻的星星。”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光明无处不在。”繁星让作者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第三次:“深蓝色的天空里……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作者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星的深厚感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出示课件6,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 。  5.我们之所以一读再读这篇文章,是因为它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相关句子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再读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 出示课件7—9,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关键句。

    (1)比喻句: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2)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拟人句。

    (3)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的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10,指导学生仿写排比句: 我们的生活是 的,是 的,是 的。  四、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总结:作者在课文里写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板书:热爱大自然 向往美好生活) 2.仿写。

    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叫作虚实结合。仿照课文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出示课件11: 渐渐地 ,我仿佛看见 ,我仿佛听见 ,我觉得 。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出示课件12:拓展。

    (1)我们不仅和作者一同体验了看星星的美好感受,还从作者那儿学到了许多方法,收获真不小。其实,我们看过许多自然界的事物,像太阳、月亮、大海等,看了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情,这样那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写事物的方法进行一次语文活动,“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繁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热爱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体感知,运用对比,理清结构                                                                   上课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了解了本课的一些背景知识后,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小节,写了作者几次看繁星?而后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三处的星天时,三小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利用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品味语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读                                                                  本文语言优美,因而在教学中,我从朗读着手:找出文中你觉得写的最美的句子,读出感情。

    2. 揣摩语言并交流:这句话美在何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通过对语句的揣摩,进行比较阅读,明确拟人、排比等修辞的作用,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加以品味。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些拟人句、排比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而并不是简单的理解分析。                                                                  三、积累运用,进行仿写。                                                                      小练笔: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字数在50字左右。                       回过头来看整堂课教学,自己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整堂课的教学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自己是新教师生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在前面的课文分析时,留给学生读中品味的时间不足,以至于对文本的把握欠缺。                        也许缺憾本身就是美的,这里的缺憾是为了弥补下次的完美。这次的语文课,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需要有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剖析文本,广泛阅读;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四年级课堂教案 篇5

    【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我叫(板书,薛法根),现在你们知道我的名字了吗?

    生:(小声地)薛法根

    师:正确,但是你好象感到很难为情,是吗,能不能大声的念一遍?

    生:薛法根

    师:能不能念得亲切一点,让老师听得非常舒服

    生:薛法根

    师:谢谢

    师:你知道吗?

    生:薛法根

    师:嗯,好的,你呢?

    生:薛法根

    师:大家都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呀?

    生:(齐声)薛法根

    师:你还知道我有什么名字吗?知道吗,你知道?

    生:薛老师(课堂地阵笑声)

    师:薛老师是我的名字吗?老师是我的职业,知道吗?好的,你还有什么话呢?

    生:校长(课堂哄笑)

    师:校长也是我的一个职业,我不叫校长,如果你将来取名字,你叫校长就好了。同学们现在认识老师了吗?

    众生:认识。

    师:课堂上可叫我――

    生:(齐声)薛老师

    师:如果你在校外可以叫我――

    生:(齐声)薛老师薛法根薛校长

    师:叫我什么呀

    生:薛法根

    师:对呀,你可以叫我薛法根,喊一喊,好不好,如果在马路上看到我可以喊我什么啊

    生:(齐声)薛法根

    师:神仙是什么呀?

    生:在我心目中神仙的样子很高大,很威武

    师:用这个高大威武的形象

    生:我觉得神仙的胡子会很长很长,需要卷起来才不会拖到地上

    师:女神仙有胡子吗?

    生:我这是男的

    师:哦,是男的神仙,有很长很长的胡子

    生:我想,神仙应该是在天上飞的

    师:能腾云驾雾,本领高强

    生:我觉得神仙有很多特异功能

    师:举个例子说说看

    生:比如说他们会有翅膀,还有他们会召唤太阳和月亮

    师:能呼风唤雨,很好,嗯,你说呢

    生:我觉得神仙不是一般的人,他是那个很神通广大的

    师:神仙是什么,他肯定不是人,神通广大,坐下。好,这位同学

    生:我认为神仙可以做到很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

    师:无所不能,和我们人是不一样的。好,这位同学

    生:我认为神仙他长生不老

    师:死不了,对不对,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想做神仙,对了神仙和我们凡人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取名也是一个神,这个神很特别,是什么神呀。(板书:军神)

    生:军神

    师:一起念一遍

    生:(齐声)军神

    师:大声地,齐声念

    生:(一齐高声地)军神

    师:课文中这个军神,叫什么名字

    生:课文中的军神叫刘伯承

    师:你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个名字的印象特别深

    生:军神是刘伯承

    师:对,他的名字叫刘伯承(板书:刘伯承)念一下这个名字

    生:(齐高声)刘伯承

    师:刘伯承和你我一样,都是平凡的人(板书:凡人)他是人有血有肉,他不会长生不老,那他怎么会成为军神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读这遍课文,先请小朋友认认真真的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划下来,好吗?好,看看谁读得认真,谁声音响亮,好开始

    生:(自由读)

    师:读好的小朋友请把手举起来,没读完的,请继续读完。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好的,请把手举好。课文当中有很多生字,小朋友拿的课文没有生字表是吗?请把手放下。看一看,这几个词语哪个小朋友会读?看得清吗?

    好,我请你来读。

    生:绷带职员土匪麻醉药崭新的床单

    师:声音非常响亮,很干脆。第一字念――

    生:(齐声)绷带

    师:一起读这几个词语,起

    生:(齐声)绷带职员土匪麻醉药崭新的床单

    师:嗯,不错

    师:这几个词,会读的小朋友举手。你不会读是不是呀,现在请你读读看

    生:手术伤势擦汗晕过去损伤脑神精

    师:不错,第二个想了一下,想起来了,对不对?很好,请坐。我们请把第二组读一读,起

    生:(齐声)手术伤势擦汗晕过去损伤脑神精

    师:嗯(出示第三组词语)

    生:(齐举手)

    生:德国沃克医生

    师:读

    生:(齐声读)德国沃克医生

    师:和他有关的课文当中有这样两组词语。谁会读,不会读的不要紧,你认真的听其他同学读,注意听

    生:不悦愣住微微颤抖担心

    吓了一跳不禁失声喊道俯下身子亲切

    师:现在听了他的朗读,会读的小朋友举手,好请你读

    生:不悦

    师:不要紧,这一个你忘掉了是吗?可能紧张,你往下读

    生:微微颤抖担心吓了一跳不禁失声喊道俯下身子亲切

    师:嗯,就一个,其他几个听了这位同学朗读都对了,就一个没有读,对不对?想知道这个怎么办呢?

    生:查字典

    师:如果现在身边没有字典,你还有什么办法呢?

    生:问老师

    师:如果老师不告诉你,你还有什么办法呢?

    生:问同学

    师:问同学,好的,你请一个同学来读好吗

    生:李佳妮

    生:愣住

    师:好,听清楚了吗?

    生:(点头)

    师:好,你来读

    生:愣住

    师:后鼻音

    生:愣住

    师:(示范)愣住

    生:愣住

    师:记住了吗?好的,其实刚才他读的时候,你要仔细听,就记得住,听明白吗?现在会读的小朋友请举手

    生:(齐举手)

    师:嗯这次,每个同学都听得非常专心,一起读一下这两组词,起

    生:(齐声读)不悦愣住微微颤抖担心

    吓了一跳不禁失声喊道俯下身子亲切

    师:好,同学们这些词都读得很好。我们再看最后这一组

    生:(举手)

    师:这组有点难度,看哪个小朋友会读

    生:刘伯承镇定平静坚决恳切一声不吭汗如雨下脸色苍白勉强一笑

    师: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这都是你的优点,但有一个字的音,念得不太准确,最后一个词念什么?哪个小朋友来念给老师听一下

    生:勉强一笑

    师:这个字念勉强,这个字念强是不是啊

    生:强

    师:查过字典吗

    生:没有

    师:强大,坚强,都念强对不对,所以你认为勉强也念强,是吗,是吗?有同学查过字典吗?你说

    生:勉强一笑

    师:为什么念强

    生:字典上是这样写的

    师:查过吗?

    生:查过

    师:很好,握握手,你很了不起。查过字典,你才能知道这个字念第三声,勉强。记住了,不要想当然,强大,坚强都念强,以为这儿也念强,这里不念强,念强,勉强一笑,读

    生:(齐声)勉强一笑

    师:再读

    生:(齐声)勉强一笑

    师:好,这组词语会读的小朋友举手,都会读吗?你会吗?你读一下好吗?没关系,看不清是不是啊,好,请你站到前面来读好吗?现在看得清吗?行了吗?还看不清,借付眼镜给你吧,看得清吗?好再前面一点,看得清吗?好,你来读

    生:刘伯承镇定平静坚决恳切一声不吭汗如雨下脸色苍白勉强一笑

    师:非常好,你坐在后面的位子,是不是前面的词都看不见,是不是

    生:(点头)

    师:好的,现在哪个小朋友愿意他换个位子,坐在那个位子能看得清的,行吗?请你跟他换一下好吗?下面我们把这些词认认真真的读一遍,刘伯承,起

    生:刘伯承镇定平静坚决恳切一声不吭汗如雨下脸色苍白勉强一笑

    师:不错,课文当中的词语一定要读正确,读流利,这是我们再读课文就可以把这遍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现在请小朋友再拿起课文读一读,注意哪些自然段你认为自己没有读好,觉得还读不正确,或者读不流利的,那么多练练好吗?等一下老师要请同学们读课文,好,现在自己练

    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现在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读,你选择认为最难读的那个段落,或者你到现在还没有读好的,需要老师和同学来帮助你的这个段落,请你选一段好吗?谁愿意来读?愿意读的小朋友请举手好吗愿意得到老师和同学帮助的请举手,你愿意得到我们帮助吗?

    生:愿意

    师:请把手举起来,你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不愿意啊,那你愿意帮助别人吗

    生:愿意

    师:请你把手举起来。你愿意得到别人帮助还是愿意帮助别人啊

    生:愿意得到别人帮助

    师:好的,请把手举起来,好吗?愿意读的小朋友请把手举起来。如果说你觉得自己读的很好了,那么等一下,在别人读的时候,你就把自己当作老师,你怎样指导他读得更好,好不好?好,我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师:你告诉大家你读第几自然段

    生:第三自然段。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动,他对年轻人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

    师:读得正确,不错。有什么建议吗?

    生:我觉得他读微微颤动声音可以稍微轻一点

    师:理由

    生:因为微微颤动说明沃克医生很紧张

    师:对,你体会的很好,所以这个地方可以放慢点速度,放轻一点声音再读,在沉着一点读,好吗?

    生: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动

    师:你这次流利一点好吗?

    生: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动,他对年轻人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

    师:满意吗?

    生:满意

    师:好的,在我们同学的帮助下面,你这次读得非常好,令自己满意,也令老师满意,请坐。现在谁愿意来读?好的,我请你来读

    生:倒数第二自然段

    师:一共几个自然段啊,一共六个自然段,那就是第五自然段,好,这个自然段比较难读,请你拿着话筒读好吗

    生:沃克医生擦着汗,对年轻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一共多少刀?七十二刀。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师:你认为自己这一章节没读好呢,还是认为自己读得好呢?

    生:读得好的

    师:读得好的是不是,我也听出来,这一自然段他是读得好的,很了不起的,谁愿意跟他比一比看,这次也要象他读得这样好,有吗

    生:沃克医生擦着汗,对年轻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一共多少刀?七十二刀。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师:你觉得读得满意吗

    生:满意

    师:对自己很有信心,非常满意,每个同学都要这样,对你来讲这次是巨大的努力,读得最好的,这就是成功的,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勉强一笑(示范读)

    生:(跟读)勉强一笑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勉强一笑吗?(笑)薛老师现在这个笑叫做勉强一笑吗?叫什么笑?

    生:微笑

    师:叫什么笑?

    生:(齐声)微笑,

    师:有的同学说灿烂的一笑,这叫勉强一笑吗?不叫,那怎样的笑叫勉强一笑?

    生:就是你要做件事情,这件事情很难做,你很为难,你做得――嗯

    师:你怎么不说下去了,你这个笑就叫勉强一笑,呵呵,很为难,这点你讲到了

    生:就是有点装出来的样子笑,叫勉强一笑

    师:这个笑装出来的

    生:就是很为难,然后就是在别人面前稍微装一下,表示对他尊敬一下而已

    师:好的,这是你的理解

    生:很尴尬,我觉得就是勉强一笑那种笑

    师:哦,对

    生:很痛苦的时候,叫勉强一笑

    师:笑不出来,要笑,这叫勉强一笑

    生:很为难的样子

    师:好的,同学们对这个词是理解了,那读的时候,要读得正确――勉强一笑,读一读

    生:(齐声)勉强一笑

    师:刚才两位同学第五自然段读得很好,还有同学读其他的段落吗

    生:我读得是第一自然段,19xx年的一天,一位头缠绷带的年轻人,走进了重庆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他对诊所的主人,著名的外科医生,沃克先生说: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给治治。沃克医生查看了他的伤势,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刘大川。干什么的?邮局职员。不,你是军人!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师:满意吗

    生:满意

    师:嗯,你认为自己很满意,那么听听我模仿你好不好,听听有没有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看看听听看,当然你读得比我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知道吗?你说

    生:不够连贯,你呢你连贯起来了,但是语调不是很自然的,知道吗?你非常努力,老师读一读,你看看这样读好不好,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我当过军医,你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行吗?一个能发现自己缺点的同学是了不起的,现在我们请她来读一读这一句话,好不好,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我当过军人,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好吗?

    生:(齐声)好

    师:给她掌声

    生:(鼓掌)

    师:同学们,当自己在自己朗读当中有些小毛病,发现不了的时候,要能够听别人建议,听老师同学的建议,并且自己要发现,你自己最了不起的一点是什么,自己能听出自己朗读当中的问题,并且能够改正,非常了不起,这样的同学将会得到更大的进步,同学们,对不对?

    生:(齐声)对

    师:好,第一自然很难读,我想最请一个同学来读

    生:19xx年的一天,一位头缠绷带的年轻人,走进了重庆城里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他对诊所的主人,著名的外科医生,沃克先生说: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给治治。沃克医生查看了他的伤势,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刘大川。干什么的?邮局职员。不,你是军人!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师:嗯,非常的流利,语调非常的自然,好,这个自然段我请每个同学自己练习读一读。好,课文就读到这里好吗?我们同学读书都非常的好,非常的认真,而且每读一遍都有每一遍的进步。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放下,读了几遍课文之后,请你来谈谈读到现在你对课文中的军神,刘伯承有些什么样的了解。你了解到了他些什么样的事情。

    生:我了解到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师:是个男子汉,而且是真正的男子汉

    生:我了解刘伯承不怕苦

    师:不怕苦,他最重要的还是什么

    生:痛

    师:对了,不怕痛。嗯,这点你看不出来了,很了不起

    生:我了解到刘伯承,他很坚强

    师:不错

    生:我了解到刘伯承,他不是神,只是他跟神一样坚强

    师:你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他不是神,但是他像神一样坚强,非常好

    生:我觉得刘伯承他很--他很他很

    师:说话的时候不要他他他,我知道他

    生:我知道刘伯承他很-----

    师:同学们讲话可能没想好,没关系,想好了说,来一定能说好

    生:我觉得刘伯承他很坚强,很勇敢

    师:你看一连说了两个词很坚强,很勇敢,说得多流利,很好。谁来说

    生:我觉得刘伯承非常顽强

    四年级课堂教案 篇6

    教学预设: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层次:

    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

    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

    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

    读出韵味

    读出思考

    总评: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震撼。从窦老师为生命奠基的课堂,我们感觉到了说不尽的精彩,获得的是艺术的享受,精神的洗礼。

    窦老师的课堂,疏密有致,粗细结合。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疏者大气,细者精致,不愧是大家手笔。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三个层次一层一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一组作品之中。新颖,简洁,深刻,广博。

    窦老师教学艺术的大手笔还表现在她的超越。对教学主题的超越,对当下教学的超越,对学生要求的超越,对课内教材的超越。从母爱到好好儿活,从读出感情到读出韵味,从读出韵味到读出思考,从《秋天的怀念》到史铁生的系列作品,我们分明看到,窦老师就是一直在超越、超越、超越!

    细处呢,细到对一句话、一个词含义的挖掘,对每一个学生发言的评价,甚至对范读时每一个音调的读法,课件中每一个画面的处理,都用心对待,不随意放过。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引导,无不闪现着教师智慧的光芒。而所有细节展现出来的美,体现的是窦老师以生为本的人文思想的光辉。请看文本解读。窦老师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的深处。在抓关键词句教学方面,那扑,那抓,尤其是那忍的挖掘,可谓绝妙。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训练,包孕着丰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使语言训练立体化,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窦老师的朗读指导,也是精妙绝伦。声情并茂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给学生做了一个极好的示范;指导方法也别出心裁,她改时下流行的有感情读为读出韵味,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后感悟后,再让学生送进去读一读,让学生把自己的个性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的结合起来,读出了思考,读出了文章的韵味,也读出了自己的韵味。

    窦老师的教学艺术,有人说是炉火纯青,那是有坚实的思想支撑。肖川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文中说过: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以我的理解,自觉是对教师思想底蕴的要求,自然是对教学艺术的要求。思想赋予窦老师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她大胆取舍,把教学主题由母爱升华为好好儿活,用好好儿活把一篇教材与多篇课外阅读文本串起来。在她的引导下,学生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一步一步地领略着好好儿活的意蕴。因为窦老师的引领,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维活跃,说得精彩,读得精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而学生的这些精彩,正是来自于老师激情的感染,来自于老师巧妙的引导,来自于老师热情的鼓励。课堂上,窦老师全身心地投入,仿佛一朵燃烧的玫瑰(窦桂梅的网名),学生跟随着窦老师,朗读、感受、思考、表达,展现着他们生命的精彩。在老师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窦老师真正实现了她的语文教学目的:为生命奠基。

    四年级课堂教案 篇7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第23课《黄河的主人》。

    师:你知道黄河吗?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黄河。

    生: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生: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因此,人们称她为母亲河。

    生:(略)

    师:(出示黄河波涛汹涌的影片。)这就是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母亲河;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她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看着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听着她在怒吼,在咆哮,我们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黄河。(出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李白眼中的黄河!

    生:(齐读诗句)

    师:那么作者袁鹰眼中的黄河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仿佛能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如万马奔腾一般向岸边涌来。

    生:黄河水的轰鸣声,让我十分害怕。

    生:(略)

    师: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把第一自然段自由的朗读一遍。

    生:(读)

    师:站在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滔天巨浪伴随着咆哮声在肆无忌惮地翻滚着,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他当时内心的感受?

    生:胆战心惊。

    师:胆战心惊的战是什么意思?

    生:发抖。

    师:什么是胆战心惊,谁来谈谈他的理解。

    生:就是内心十分的害怕。

    师:黄河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天而来,看了叫人胆战心惊。大家试想一下,谁能够战胜这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呢?(带着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举手)黄河上的艄公能够战胜这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

    师:学到这儿,爱思考的同学一定会问------艄公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你能从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吗?

    生: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师:惊涛骇浪的骇是什么意思呢?

    生:惊吓。

    师:谁能说说惊涛骇浪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吓人的巨浪。

    师: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能够和惊涛骇浪相对应。

    生: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师:还有呢?谁再来补充一下。

    生:波浪滔滔、胆战心惊。

    师:同学们的眼力劲还真不错!

    生:(情感朗读词串)

    师:可就是在这样波浪滔滔,黄水滚滚的黄河上,艄公却能如履平地。

    师:我们曾经学过郑人买履这个成语。履作鞋子讲。那么,如履平地的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如履平地的履应当作走讲。

    师:(竖起大拇指)你真聪明。那你能告诉同学们什么是如履平地吗?

    生:就好像在平地上走一样。

    师:那么艄公又是凭借着什么工具,能在这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如履平地的呢?

    生:(抢着举手)羊皮筏子。

    师:(出示羊皮筏子的图片)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

    师:(出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师:就这么个普普通通的羊皮筏子,课文中在叙述的时候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呢?你能在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回答吗?

    生:(默读课文)

    师:(学生举手)你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师:你为什么把小、轻读得那么轻,却把整个儿读得很重呢?

    生:小和轻能够表现出羊皮筏子的渺小,整个儿不但能说明筏子的渺小,还可以表现出黄河的惊涛骇浪。

    师:你读得可真仔细!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除了这句能够表现出感叹号,你还能找到另外一句吗?

    生: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止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师:找得真准!你认为这句话该怎么读,才能把它读好?

    生:我认为这个啊要读成第二声,才可以表现出作者的惊讶。

    生:一、二、三、四、五、六这几个数字,要一个比一个读得快,才能够表现出作者的惊讶来。

    老师:同学们真是越来越会读书了。谁来把这一段完整的读一遍。

    生:(指名读、齐读、比读)

    师: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可就在他们的脚下却是词串引读)

    师:面对这波涛汹涌的黄水,我不禁提心吊胆。而坐在皮筏上的乘客为什么能够神情从容的谈笑风生呢?

    生:因为艄公的驾驶技巧很娴熟,所以乘客能够神情从容的谈笑风生

    生:因为艄公的身上有一种敢于和黄河的惊涛骇浪抗衡的勇气,所以乘客能够神情从容的谈笑风生

    生:(略)

    师:所以,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让我们怀着对艄公那份敬仰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小结)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让我们再把课文齐读一遍,来结束今天的新课。

    生:(齐读课文)

    自我简介:

    任东华,中共党员,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中文系,五华区春城小学教师,云南省五华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在教学中以平实、清新、自然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从教六年来,潜心钻研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能力》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并在区、市、省级的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中屡获一等奖。20xx年8月在云南省举办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竞赛中荣获第一名。

    教育感言:

    让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同去聆听语言文字的美丽!

    四年级课堂教案 篇8

    课堂练习设计:2、第一朵杏花

    一、听写:

    明媚程度郑重掌握

    绽开估计大概规律

    泛出皱纹精确推断

    仰望顷刻间兴冲冲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竺可桢(zhz)郑重(zhnzhnɡ)

    估计(ɡūɡǔ)程度(chnɡchn)

    兴冲冲(xnɡxīnɡ)顷刻间(qīnɡqǐnɡ)

    三、改错字:

    1、他通过长年的关察,长握了气候变化的归律。()

    2、金天,我们和老师一快儿去值树。()

    3、这几手估诗我都会被了。()

    四、根据课文学习,按要求写词语: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认为竺可桢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两至三个词语来形容。

    ()()

    ()

    2、课文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两个词形容以下。

    ()()

    3、你还知道哪些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词语:

    ()()

    ()()

    4、如果长大以后你成为一名科学家,你认为在从事科学研究时应该做到:

    ()()

    ()

    四年级课堂教案 篇9

    话题1有关升与毫升的认识的课堂处理

    本次研讨中,我们提供了《升与毫升的认识》一课中,一位老师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教学片段和大家交流,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案例。

    认识了本节课主要学习的两个计量单位升和毫升以后,老师向学生询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个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学生1:1毫升等于多少克?

    老师:(犹豫了一下)我举个例子吧,1小时等于多少米?(学生笑)

    学生2:时间单位不能与长度单位相等。毫升是容积单位,克是质量单位,它们是不能相等的。

    老师:(对学生2)你说得真好!(对学生1)你理解了吗?

    学生1:(有些茫然)点点头。

    对于上面教师的做法,大家踊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数的老师认为教师的做法欠妥当,既可能挫伤了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大家认为毫升(容积)与克(质量)是有关系的,老师的举例不太恰当。进一步,不少老师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现在摘要主要建议如下,供大家分享:

    建议1表扬学生的创意,鼓励以后研究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我认为当学生提出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时,老师那样回答是不好的,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应该告诉学生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只不过现在的知识范围不能解答,只要好好学习,不久的将来就知道了;或者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老师想办法答复你.

    我认为这样回答比较好:你的问题很有创意,说明你很会开动脑筋,这两种单位在具体指某一种溶液时,只要知道他的密度是可以计算的,但我们现在还不行,因为我们的知识结构还达不到,只要你用心学习,不久你就会找到答案。这样回答我想学生就不会茫然,他的探究欲望也受到了保护。观点对否?望大家指导!

    建议2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关于学生1毫升等于多少克?疑问的解答,对于李老师的回答我感觉有点不妥。当然不同的计量单位不能进行比较这一点不容置疑,但学生的问题我感觉并非是在拿毫升和克进行比较,我感觉学生是在问老师1毫升的液体(多指水)重多少克,只是这位学生的表达方式不对。所以,对于李老师的回答学生是疑惑的点了点头(可能是出于对老师的崇拜或迫于老师的权威),如果这时老师对这位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加以指导,告诉他不能说1毫升等于多少克,因为单位不同不能进行比较,但可以说1毫升的水大约重1克,这时我想学生会会心的点点头,决不会心存疑惑,以后他也不会再去问老师1毫升等于多少克?这是我本人的一点看法,不知是否妥当。

    建议3举例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

    我认为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很有价值!虽然毫升与克表示的是物体不同的计量单位,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别称出1毫升的水、1毫升的油等各有多少克,让学生从中发现不同的液体1毫升的质量也不同!

    建议4将课堂向课外延伸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如果老师真的不知道,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或留成课下作业,学生可发挥主动性,课下去探讨,在液体时1毫升水的质量就是1克。

    毫升与克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关联的,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课外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我觉得教师处理这个问题还有所欠妥,毫升是容积单位,容积是表示容器中液体的体积,体积是有质量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事例,如:一瓶油,有些是写2000克,有些是写2150毫升,不同液体有不同的质量,水的质量是一升(一立方分米)是一千克。毫升和克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是可以换算的,老师用1小时等于多少米说明问题是不恰当的。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回家查看一下资料,这样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不是一举两得。

    我觉得案例《升和毫升》中的一个学生听了老师和学生的解释后很茫然,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到商场去看一看,仔细观察毫升与克到底有没有关系,让他自己寻找答案。

    建议5鼓励学生就此开展实验和探索

    这是一个课堂生成问题,教师完全可以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活动起来,讨论明白这个问题的完整性,明白毫升、克各是什么单位,然后对这两种单位之间是怎样联系的问题展开实验:如1毫升的水是几克;1毫升的油是几克。

    我们的感受:

    从老师们对案例的分析来看,大部分老师认为案例中老师的处理是欠妥当的,首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毫升与克是两个有联系的计量单位.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老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发言,走进学生的心理,理解到学生所要说明并不是简单的不同单位之间的比较问题,而是来源于学生的一种生活认识和积累,这样的认识和积累对于孩子来说是很了不起的,能够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思考提出来更是难能可贵的,作为教师要注意呵护的是孩子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呵护的本身为学生的进一步深入思考提供条件。

    另外,还有的老师针对学生的课上发言,谈到了课堂的生成问题。对于生成我们要宽容地接纳,理智的筛选并机智地解决,所以我们的老师也谈到了,将本课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还给孩子更多的探索、思考、交流的空间。

    总之,营造一种共同探索的氛围,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机会,是我们教师要想到的,并是要努力做到的。

    四年级课堂教案 篇10

    【缘由聚焦】

    常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同一首歌》,众多明星闪亮登场,用自已喜欢的方式,个性化地倾诉着自已由衷的情愫。《同一首歌》透过电视屏幕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国人为之深深眷注和感动,成为了每个炎黄子孙期盼和敬仰的生命之歌。如此精彩而富有人文情怀的舞台,每走进一个地方,都会激荡着本地的人情和文化,激励着本地人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进而激发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元素。序曲中的精彩有目共睹,过程中的情绪感同身受。然而,更令我值得深思的是节目最后由名歌星唱响的《同一首歌》,迥然各异的歌手敞亮不同的歌喉,展示不同的舞姿,怀揣不同的心境,但演绎着相同的旋律,抒发着相同的情感,传递着相同的呼唤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也是在唱着同一首歌吗?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交往(对话),留给我们的是一样的震撼人心的语文本体价值追求和精神享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分别在不同的时期上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细细品读他们的课堂实录,细细盘点他们的课堂精彩,好似在品尝各具风味的美食大餐,汲取各种不同的营养。今天我想把他们相同教学内容(24自然段)的精彩片断记录下来,用这同一首歌以飨同行。

    【精彩赏析】

    于永正:在导读中眷注生命

    师: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用一句话回答问题,边读边做记号。会读书的人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了什么?

    师: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

    生: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书读了一半。

    生: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不但而且)

    师:看黑板,这就是二、三、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使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痛恨,读一读,告诉我,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谁来读?请你读。

    师:停,大家想象一下,它有三个大圆组成。大家一起读,它由哪三个大圆组成?

    师:停,想象这三个大圆周围有许多小圆,这就叫什么?

    生:众星拱月。

    师:这一段主要写圆明园的什么?

    生:圆明园的地理位置。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圆明园由三个大圆和三个小圆组成。

    师:继续读。

    师:这两节重点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里面用了两个有也有,谁站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

    生:我会以十分自豪、十分高兴的语气去读。

    师:请你以自豪的语气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注意把自豪的语气读出来。开始读。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表情特别好,真是非常自豪。请你站起来读,表现跟刚才一样。

    师:真好。可惜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书拿起来,再次读这一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读

    师:我发现每位同学的表情在告诉我,你们的心中燃烧着恨。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

    师: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师:很好。齐读,所以,读

    师: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走了、毁掉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这是中华人民的国耻,拿好书读。1860年,读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赏析】于老师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于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在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于老师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全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窦桂梅:在超越中丰富生命

    师: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才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结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去看一看。

    生:读了二四自然段,我体会到圆明园当时辉煌的景象。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教师表扬该生汇报时会用连接词表达,并板书有也有)

    生: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有也有还有)

    生: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及时表扬该同学会用上自下至,不但还介绍)

    师:从先秦到清朝大约有多少的时间?

    生:我估计怎么也得有2000多年吧。

    师:你很会说话,2000多年的多就要多出好几百年,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2400年左右的时间。同学们,就应该这样,当你对所估计的时间拿不准的时候,就用上左右、多一点等一类词,这样可以使你的语言更准确。

    生:2000多年的时间啊,想想这里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学生交流搜集的材料)

    师:有谁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面积有多大吗?

    生:好像5200多亩;应该是500多公顷吧。

    师: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一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大家会算,那么我们就来估算一下,我们的教室大约120平方米,看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这么大的教室?

    生:(学生七嘴八舌猜测)起码有800个,我看得有9000个这么大的面积呢。

    师:是的,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1万多个这么大的教室(学生发出感慨),可见圆明园有多大。你想,这么大的面积由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怎样的景观。

    师:圆明园里所拥有的珠宝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生: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学生依次说出)

    生:所以我们说圆明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让全体学生读这句话)

    师:那好,请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让我们感到通过你的介绍,它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指导学生用介绍的语气来读,教师适时示范。学生读出各自的真是奇迹,很自豪,骄傲语气,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好啊,那让我们再走进去欣赏。

    生:圆明园中有观澜堂、有君子轩,还有关帝庙。不仅有映水兰香,还有南屏晚钟。

    师: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请大家读一读:正大光明、天然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岛瑶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师:同学们想一想,光读这20景就这么长时间,如果一景一景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

    师:下面,我们就到三处风景名胜参观参观。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出示蓬莱瑶台、雷峰夕照、平湖秋月三幅图画。

    生:蓬莱瑶台在云端里若隐若现,我住上去就成了神仙,真是人间仙境。

    生:平湖秋月在夜晚的灯火映衬下感觉很朦胧,住在那里一定会做美梦。

    生:雷峰夕照中的雷峰塔真高,直冲晚霞,真壮观啊。

    师: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拿出雨果写的文章,有选择地读一读。(略)

    师:难怪书中概括到

    生: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现在,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和你陶醉在这恍若月宫的圆明园中。(朗读二四段)

    师:面对人间奇迹,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正如雨果形容的那样虽然是皇家园林,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所以,此刻在你心中,圆明园拥有的是什么?

    生:我想是结晶。(学生也有说智慧、创造等)

    生:是文化。(在互相讨论中,再经老师的引导,学生脱口而出)

    师:对,是文化!而且是不可估量的祖国文化!(回扣不可估量)请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以及天下所有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赏析】窦老师紧紧围绕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才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一主题,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学习,通过对经典文本《圆明园的毁灭》的推敲、感悟、反思,使学生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魅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超越教材)和相关的语文实践,如引入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补充圆明园20处景观并选三处说感受,还有雨果的文章,以及圆明园占地面积等相关历史资料,以此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在重视过程的生成中,真正实现主题意义的开放有效建构。纵观教学,其精妙之处在于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层次分明、立体丰满,既有信息资源的获取,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这样的课堂,在对文本的解读中超越、整合,在整合中生发提炼,母语文化在课程资源的不断补充和融合中,渗透并丰盈学生的生命。

    王崧舟:在开放引导中享受生命

    师:快速读中间部分,你对咱们的圆明园又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圆明园本来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园林。

    师:你找到了金碧辉煌,还有没有别的词来形容圆明园吗?

    生:举世闻名。

    生:万园之园。

    师:金世界都知道在中国有一个万世之园圆明园。再找一找,圆明园凭什么成为万园之园呢?

    生:凭宏伟的建筑。

    生:还凭奇珍异宝。

    师:找到写宏伟建筑的那一段话,边读边看边找,这一段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写了几个有?

    生:7个有。

    师:写圆内景观,作者写了7个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景物多,价值连城。

    生:全国各地有特点的景物都集中在这里了,这儿好似个聚宝盆。

    师:王老师要问,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依据在哪里?

    生:无数个。

    生:我从文中的省略号体会到圆内景物数之不尽。

    生:从不仅还有体会到多。

    生:我从各地名胜这里体会到无数。

    生:还有一个等字。

    师:一方小小的天地,容纳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这就是圆明园,这就是万圆之圆的圆明园。

    师:(出示)漫步园内,宛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把大家带到圆明园里去,(学生读)在这样的圆明园里漫步,你还想出来吗?我估计也不会有人想出来了,因为它的确太迷人了。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

    师: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里面的奇珍异宝。

    生:我仿佛看到了世界。祖国太伟大了!

    师:(出示连续图片)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再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座万园之园。(生读)陶醉了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

    师:同学们,但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对咱们的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谁设计的?这么大的一个圆明园要造多少年呀?

    生: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如此破坏?怎么没有一点同情心呢?

    师:什么是强盗?强盗来了,会有同情心吗?

    生:老师,强盗来了,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我们的军队在干什么?都到哪里去了呢?

    师:我搜集了一份资料《圆明园之最》,读了以后,你能明白一部分心中的疑惑,我相信你也一定会被它深深地震撼。

    师:读完这则短短的材料,你的心震撼了吗?你震撼了吗?是什么让你震撼?

    生:我被圆明园的大震撼了。640个足球场,这是多么巨大的园林呀!

    生:园内藏着不计其数的珍宝,每一样都价值连城。我被这个震撼了。

    【赏析】王老师以圆明园凭什么成为万园之园?这个覆盖面广,穿透力强,思维容量大的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当学生从面上罗列了几方面原因以后,继而从点上引导深入: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依据在哪里?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有价值的知识、思维和情感。进而王老师又匠心独运,以漫步园内,宛如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为信息焦点,通过情景朗读、体验品味引发联想: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如此生发,不仅是对上文7个有所描述内容的融合,更是对下文教学的引领:但同学们,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对咱们的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王老师这一质疑,断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广的领地,个性化疑惑由此生成,随之而伴的是新一轮自读感悟的语文实践。这样的课堂,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王老师有的放矢、开放引导,不仅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使自身的语言更发展,更是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愉悦思维的快乐,酣畅情感的宣泄,享受着生命激荡的快乐。

    读了三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课堂,心潮为之澎湃。大师无愧为大师,他们的课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个性的光辉,中华民族语言的光辉,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的光辉。然而激动之余我冷静寻思:他们个性飞扬的课堂,共同在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缘于成功的元素又有哪些?于永正老师说过:思索和实践是成功的双翼。我想,三位老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大师,他们的课堂之所以闪烁出智慧的灵光,激荡着生命的灵性,正是因为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实践,才使他们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浑厚的力量,才让我们感到震撼、鼓舞并为之仰慕。王崧舟老师常用一句话勉励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窦桂梅老师在她的《读书笔记》中写道:追求就是积极行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是呀,正因为读书,读万卷书,才有了不断思索和实践的不竭的源泉;正因为追求,永恒的追求,才有了不断思索和实践的高远的目标;也正因为思索和实践,不懈的思索和实践,才有了高唱生命之歌的激情喷薄和精彩飞扬。

    四年级课堂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2、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并练习说话。

    3、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本文的大意。

    二、设计思路及意图

    《鸟语》是苏教版第八册15课的讲读课文,本文篇幅较长,其中有十个生字。本课作为第一课时,旨在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了解本文大意,为下一课的精读扫清障碍。为此,教学时,我从积累入手,让学生说说对鸟的了解,积累鸟的有关知识,同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调动获取知识的热情;再以自学为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明确自学的步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最后以说话为手段,以课文内容为背景,让学生选择生字新词一个或多个练习说话,或再现课文内容,一方面检测词意的理解,另一方面熟悉课文内容,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实录及点评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师板书:鸟)

    师:(指着黑板)对它了解多少?

    生:鸟是人类的朋友。

    生: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生:导蜜鸟是蜜獾的帮凶,牙千鸟是鳄鱼的帮凶。

    生:飞机是受鸟的启发发明的。

    生:成语鸟语花香中有鸟。

    生:古时候有许多大诗人写过鸟,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生:有的鸟会飞,有的不会飞。

    师:(奇怪)什么鸟不会飞?

    生:鸵鸟不会飞,但它的腿很长,跑得很快。

    生:啄木鸟是树的恩人。

    生:斑头雁是飞得最高的鸟。

    生:信鸽是通过地球的磁场和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的。

    生:鸡和企鹅以前也是鸟,由于贪吃,变胖了,飞不起来了。

    生:鸟是翼龙的近亲,后来经过进化,变成现在的样子,最原始的鸟吃肉。

    生:杜鹃是世界上最懒的鸟,它把蛋下在别人的窝里。

    生:画眉鸟的眉毛很漂亮,像画过了一样,所以叫它画眉鸟。

    生:始祖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鸟。

    生:寒号鸟的屎是一味好中药,叫五灵脂。

    (生举手仍众多)

    师:对鸟这么了解,懂鸟类语吗?

    (师边说边把课题补充完整,板书:语)

    师:听过鸟叫吧!谁来模仿?

    生:布谷鸟:布谷,布谷

    生:鸽子:咕,咕

    生:乌鸦:哇啊,哇啊

    生:麻雀:叽叽喳喳

    生:燕子:唧

    生:啄木鸟:嘟,嘟

    师:知道这叫声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说话)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鸟语》一文,相信学后,你们就懂鸟语了

    (点评: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的设计也是这样。这里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聊天,看似随意,但一下子激发了学习的内驱力,点燃了求知的火花,凸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功底。倾听学生的发言,知识面很宽,视野很开阔,所谈及的鸟的种类就有10多种,模仿的鸟叫声惟妙惟肖,富有情趣,堪称是鸟之最探究性学习的一个专题汇报。教者的语言不多,但句句充满智慧,将对话不断引向深入,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教给方法,形成常规。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老规矩,先请同学们自学,谁来说一说我们自学的步骤。

    生:读生字,读词语,描红,读课文。

    师:提醒一下,最后一步干什么?

    生:先读生字,读词语,再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最后描红,记字形。

    师:好,现在同学们就按这样的步骤自学吧!

    (生自学,师巡视。)

    (8分钟)

    (点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的过程体验,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并落到实处,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

    (三)、检测词语,训练语言。

    师:自学完了吗?下面,我们来检查自学。谁先来说说书后的生字中,哪几个是我们以前学过的。

    生:冶、催、拘、疏、鹊、预、猜、顽都是学过的。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师:既然都是学过的,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读的很正确,那就分别组组词吧!

    生:冶陶冶。

    生;冶炼。

    生:冶金。

    生:催催促。

    生:催化剂。

    生:催生婆。

    生:催眠。

    生:崔九堂前几度闻。

    师:(插话)崔九,表示姓,有亻旁吗?

    生:没有。

    生:(继续)催醒。

    生:拘拘留。

    生:无拘无束。

    生:拘禁。

    生: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很好,诗句积累挺多吗!

    生:疏稀疏、疏密。

    师:(插话)组了两个,了不起。啊,知道疏的反义词是什么吗!

    生:密。

    师:近义词呢?

    生:稀。

    生:(继续)生疏、疏疏朗朗。

    生:疏忽。

    生:疏忽大意。

    生:预预习、预备。

    生:预测。

    生:天气预报。

    生:预防、预防针。

    生:猜猜测。

    生:猜谜。

    生:连估带猜。

    师:(插话)是《读书莫放拦路虎》一课的,记忆不错。

    生:估猜。

    生:猜想。

    生:顽顽皮。

    生:顽强。

    生:老顽固。

    生:顽固不化。

    生:老玩童。

    师:这几个字同学们是会了,剩下还有两个生字。WWW.Jk251.Com

    dailu

    (老师板书,怠、碌)

    师:谁来读,可看看拼音。

    (生读)

    师:大家一齐读。

    (生齐读)

    师:看谁的记性好,刚才读了课文,还记得这两个字在文中组的是什么词吗?

    生:怠怠慢,碌忙碌。

    (师补充板书,慢,忙。)

    师:忙碌的意思懂吗?

    生:就是忙。

    师:比较难的是怠,下课查一下字典,看看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插)怠还可以组个词。

    师:什么词?

    生:懈怠。

    师:了不起,看来,你们平时看的书挺多嘛。

    师:噢,忘了,还有两个二类词。

    (板书,犒,愣)

    师:认识吗?

    生:认识,早就认识。

    师:那么这个犒与搞有什么地方不同?

    生:读音不同,写法不同,多一撇。

    师:好,齐读。

    (生齐读)

    师:生字认识了,会写了吗?我们马上开始默写,要不要再看看书。

    生齐:(胸有成竹)不用。

    师:那么,谁去擦黑板?

    (一生慢慢地擦黑板)

    师:陈新语挺狡猾的嘛,边擦边记字形呢!

    师指名默词。二十多个学生一人默写一个,其余同学都在书上画词。

    黑板上出现:矫健、通晓鸟语、公冶长、摔死、犒赏、试探、啼叫、催促、勤劳刻苦、无拘无束、呆愣愣、疏忽怠慢、喜鹊、预报喜讯、嗓音、安慰、增添、猜想、忙碌、纪律、搏击风雨、顽强。

    师:看一看,有没有错的。

    生:预报喜讯的讯写错了,应该讠旁,他写成了之。

    师:走之耳的是什么迅?

    生:迅速的迅,表示快。

    师:喜讯的讯为什么是讠旁?

    生:因为喜讯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师:谁来读一读黑板上的词?

    (一生读,全对)

    师:都会读了那么我们开始造句,选择黑板上的词,一个也可,两个、三个都行。准备1分钟。

    生:公冶长是个通晓鸟语的专家。

    生:喜鹊的嗓音并不好听,但它可以给人以安慰。

    生:通晓鸟语的公冶长摔死了。

    师:太残忍了吧!

    生:通晓鸟语的公冶长爱和勤劳刻苦的布谷鸟聊天。

    生:公冶长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知道了南山顶上有只摔死的大肥羊。

    生:捕击风雨的苍鹰有着勇敢、顽强的精神。

    生:布谷鸟常常催促人们勤劳刻苦。

    生:我一直想有公冶长的本领,做一个通晓鸟语的专家。

    生:今天,我做错了一件事,回到家,我试探着跟妈妈说清楚。

    生:百灵鸟那矫健的身姿和它那亲切的啼叫声使我陶醉了。

    生:革命烈士那顽强的精神永垂不朽。

    生:通晓鸟语的专家公冶长,背回了一只摔死的大肥羊,可他不守诺言,最后被鸟害死了。

    师:看来,你读过公冶长的故事。本文中公冶长的故事只选了一部分。课后,同学们可以问问张波,在哪儿看的,把这故事读完整,挺有趣的。

    生:我和布谷鸟那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

    生:画眉鸟的歌声和软语,古时候有个公冶长的专家就懂。

    生:身姿矫健的海鸥,多么像在大海上捕击风雨的海军呀!

    生:如果人们做事疏忽大意,那么什么事也做不好。

    生:因为我爱鸟儿矫健的身姿,所以我试探着和鸟儿接近。

    生:一到秋天,农民伯伯便忙碌起来了。

    生:好朋友走远了,可我仍呆愣愣地望着。

    生:喜鹊的嗓音并不出众,但它的叫声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因为它是预报喜讯的鸟。

    (点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教者十分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另外,教者充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巧用造句训练,使语文课内课程资源得以增殖,使课外学习资源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二者互补共效,相得益彰。)

    (四)、初读课文,感悟文本。

    师:字、词语,同学们都学得挺好,会读,也会用了,下面,我们该读书了。

    师:本文一共用几个自然段。

    生:12个。

    生:那么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生:我读11自然段。

    生:我读第8自然段。

    生:我读1自然段。

    生:我也读11自然段。

    (一生读,大家低声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不但正确,而且还挺有感情的嘛!那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生:我知道布谷鸟啼叫是叫我们勤劳刻苦。

    生:我知道了公冶长是通晓鸟语的专家。

    生:我知道了文中的我爱鸟儿的歌声和软语。

    生:我知道了鸟儿的语言丰富极了。

    生:我知道了文中的我喜欢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

    生:我知道了喜鹊是报喜之鸟,它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生:我知道大雁很守纪律,队伍排得很整齐;苍鹰很勇敢、顽强;燕子很勤劳。

    师: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懂了不少,相信下节课细读课文后,定能与鸟儿谈心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评价方法的选择,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原有层面上得到提高。)

    【教者自评】本课教学模式在本班学生身上已施行一年多了,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已滚瓜烂熟。在反复实践中,我也深深体会到这样教学第一课时的好处: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尤其是字词,由于当场过关,克服了以往课堂平均用力,反复阅读,耗时、耗力,不能突出重点、难点之不足;改变了以往课后机械抄写,有手无心的学习方式,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同时,也为学生课后大量阅读提供了时间保证。

    2、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积累展示,写字默词,说话释词,都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把学生推上主人翁的位置,他们的学习责任心自然增强,自己的事总不能马虎吧。因而,别人默写,我记词;别人说话,我倾听;别人读书,我随读个个全神贯注。

    3、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首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有的放矢的锻炼;其次,为了积累展示,为了交流的成就感,课前学生会作大量的准备,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另外,为了正确默写,说话流畅,自学时,学生自觉快速收集信息,快速识记,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点评】以前,听惯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教时,无非是整体感知课文,扫除阅读障碍,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最后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生字描红。这仿佛已经成了定式,因为特级教师也是如此这般,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第一课时的教学,应该是感悟解读课文的铺垫,是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重要环节,是进入文本对话过程的蓄势。但在更多教师的眼中,则是一块可有可无的鸡肋。最近听了范水镇中心小学杨红莲老师的一节四年级语文阅读课《鸟语》,真实、朴实、扎实,令人耳目一新。虽然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但师生真情投入,课堂高潮迭起,彰显了学生的个性魅力,折射着新课程的希望曙光。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向教学模式个性化发展,形成个性化教学。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杨老师的可贵之处,便是在疑难处引导探究,在常规处制造神奇,在平淡处寻求突破,使我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惘之中,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为了做到个性化教学,她吃透教材,在了解班级学生心理、知识、能力等特点的基础上,遵循教学规律,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其次,教者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勇于创新、积累、总结和提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教者极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这些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允许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理解文本、表达思想和情感,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支持鼓励他们探究性地学习。真正做到了如下几点:一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四是改进评价方式,强调通过评价促进课程与教学的改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强调对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体验的评价,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综合性评价。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教学的创造性。课堂真正成了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的舞台,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的堂主,成了情境的创设者、信息的提供者、探究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由于教者注重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探索,课堂教学的效益较高,因而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很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课内的高效带来了课外学生自主读书活动的开展,课外大量的阅读为课堂教学引进时代的源头活水,进一步促进了课堂教学师生的互动,让语文课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母语教学魅力四射。据杨老师介绍,她班上学生的读书热情很高。平时,她一有空闲就读书,且在学生面前读,美文、小说、杂志都读,有时还把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她们还一起讨论对书的看法,学生见教师参与,积极性也高,争着去看这些书。有时,一本好书,一个月就在班上传阅遍了。查阅资料、摘录优美词句是学生每天都有的作业。这些作业第二天在全班作交流,评比谁的资料准备得最好,最有价值。这样,每个学生每天都要读书。每周挤出一课时间,每人准备一本书,或自阅,或换阅,专门给时间让学生阅读,教师也坐在一边看书。为了使学生保持对诗文的阅读兴趣,杨老师也开展了不少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阅读成果,享受收获的喜悦。据初步统计:一学期,三分之一学生读二十多本书,读的少的也有近十本了。如果一本以一万字计算,6年也就有150万字了。她还结合本班学生爱写小诗的特点,一篇文章学完后,或将文章提炼,或写感受,自拟题目,写成小诗.如学了《三顾茅庐》后,不少同学写了《诸葛颂》,赵耀同学这样写:才华横溢天下独,未出山前隆中度,玄德视君如己师,助刘立业子西蜀。戴晓蓉这样写:才华横溢诸葛亮,博学多才传四方,明君刘备请出山,忠心为国意志强。学了《九寨沟》,张云写《游九寨沟后书》:雪峰捅云银光闪,湖泊好似玉石般,白练腾起银花溅,异兽珍禽把家安。学《槐乡五月》后,李力写《槐花颂》:远眺槐林疑白云,又似西部雪山岭,过路来人立刻停,醉卧树下不离林。学《庐山的云雾》后,苗慧作《望庐山云雾》:庐山最美数云雾,遮挡山峰似瀑布,蝴蝶其间翩翩舞,飘飘欲仙神仙屋。.....长期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怎能不提高呢?

    四年级课堂教案 篇12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要和大家要一起度过40分钟,大家欢迎吗?真欢迎还是假欢迎?那作为小主人你想说什么?

    生:欢迎老师来到我们宝应县。

    我们的大门永远敞开欢迎您。(掌声)

    师:(屏幕出示一张青蛙素描图。)

    你看见了什么?

    学生:蟾蜍

    师:是青蛙啊,(众笑)哦,我画的是青蛙,你说的是蟾蜍啊。(又笑)

    那么我倒过来放,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码头。

    师:看来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事物。

    再出示一张图。

    师:看见了什么?

    生:一个人在吹喇叭。

    生:一个大鼻子的人在抽烟。

    师:有没有看到漂亮女孩的脸?

    生:没有。

    生:我看到了。

    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东西。

    师:我再问大家一个非常简单非常难的问题,1加1等于几?

    生:等于2。

    师:错了。等于1。你们老师教错了。(众笑)

    师:一团橡皮泥加一团橡皮泥等于--一团橡皮泥。

    师:7加8等于?(1)

    不同的视角看1,看到的不同。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五年级学生学习的,你们才三年级结束,有信心吗?有信心还要有好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是分数的意义。

    师:关于分数我么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把一个苹果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

    师:老师也想说自己知道的。

    三千多年前,用嘴巴的形状代表分数。古印度、阿拉伯人不同的表示方法,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渊源。

    师:你有问题吗?

    生:最大的分数是什么?分数能乘除吗?(能)举例分数可以应用题吗?为什么会有分数?

    师:这些问题自己大家都可以通过读课外书,查资料等方法自己去解决。

    师:现在请大家看书,哪些已经明白?哪些还不明白,通过看书可以自己解决,哪些解决不了的?

    学生看书。

    师:通过看书,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如果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有几分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生:分数的产生。

    生:如果把许多物体合在一起表示,就可以用自然数......

    师:还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生:一个数字,为什么称它为自然数?

    1单位1,

    生:为什么不能说二分之一是一半呢?

    生:为什么把不规则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

    师:你们要学会自己出题考自己。

    师:现在我们进行闯三关游戏

    第一关:

    试试你的眼力。

    1、出示一个长方形,标出其中的一部分,让学生目测是其中的几分之几?(三分之一)。为什么看出三分之一?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2、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一个圆的八分之三)

    3、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四分之一。(露出的是一个小三角形)

    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学生的画多姿多彩,体现了富于个性的思维)

    老师出示多种情况的图。(展示了很多可能性)

    第二关:快速抢答。

    把六枝铅笔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

    六枝铅笔,拿出三分之二,是几支?

    用不同的铅笔数表示相同的五分之一。(让学生画出遮盖的部分)

    (第三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估计是动手摆小棒的游戏)

    师:(进行课堂小结,将分数的意义逐层抽象提升。)

    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

    ----听夏青峰老师《分数的意义》一课有感

    陈惠芳

    一、唤起经验----起跑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五年级学生学习的,你们刚刚三年级结束,有信心学好吗?有了信心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师:关于分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1: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1/2。(说到第3遍,才说出了平均分,教师没有急于纠正,让学生自己改正。)

    生2:我还知道了分数的大小。比如:4/52/5

    生3:我还知道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

    师:老师也想说我自己知道的一些知识。投影出示4副图:虽然都表示1/4,但是可以看到古希腊人、古印度人、阿拉伯人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三千多年前,用嘴巴的形状代表分数,后来逐渐演变到现在的1/4,(教师依次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渊源)...

    ...

    评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夏老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就是从学生学情出发,短短的一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改变了传统的概念教学复习---引新---练习---巩固的程式化教学。教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分数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导入部分,教师对于知识结构的变革,缘于教师全新的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二、文本阅读-----加速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最大的分数是什么?

    生2:分数能乘除吗?

    生3:分数可以做应用题吗?

    生4:为什么会有分数?

    师: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可以通过看书,也可以上网查资料等方法自己去解决。

    师:现在就请大家看书,哪些已经明白?哪些还不太明白,通过看书哪些可以自己解决,哪些还解决不了?我们就一起来解决。

    学生看书。

    师:好,通过自学课本,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1:如果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有几分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生2: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3:如果把许多物体合在一起,就可以用自然数表示......

    师:还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生4:一个数字,为什么称它为自然数?

    师:板书:1与单位1,(教师纠正这里的1是指单位1,与自然数的1是有区别的,象现在的一个班级,一个大会场的人,都可以看作单位1)

    生5:为什么不能说二分之一是一半呢?(能的)

    生6:为什么不规则的图形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教师板书一个不规则图形,引导学生可以将它看成一个整体。)

    评析: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如果说以往的概念教学,教师侧重于直观演示、通过举例让学生来理解定义,那么,新课程中,课堂活动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课堂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阅读文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夏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三、操作实验----冲刺

    师:我们要学会自己出题考自己。现在来进行闯三关游戏。

    第一关:试试你的眼力。

    1、出示一个长方形,标出其中的一部分,让学生目测是其中的几分之几?。为什么看出三分之一?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2、出示一个圆,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学生猜测是1/3、1/2、3/8......实际上是一个圆的八分之三)

    教师板书:3/8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3、教师出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四分之一。(露出的是一个小三角形),你能根据老师画的,画出下面的图形吗?老师告诉你,答案可能不止是一种。

    学生操作,接着上台展示自己的画。

    师问:关键看什么?

    生:看露出一份。(学生展示的作品多姿多彩,充分体现学生富于个性的思维)

    老师也出示多种情况的图。(说明有很多可能性,思维的多角度)

    第二关:快速抢答。

    1、铅笔实验:

    师: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每人几枝?

    师: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几枝?

    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多少?(1/2)

    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6人,每人得多少?(1/6)

    生: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其中的1/2。

    师:为什么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2枝,还可以用1/2表示呢?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2枝,可以用1/2表示吗?

    假如把100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可以用1/2表示吗?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弄清楚一些铅笔所表示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都可以用1/2来表示。)

    2、画图实验:

    师:出示6枝铅笔,我要拿走它的2/3,请问拿走几枝?

    生:4枝。为什么?

    提问后板书:2/3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2份的数。

    师:出示1根小棒,我拿走了它的1/5,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5根)

    师:出示2根小棒,我拿走了它的1/5,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10根)

    师:出示2根小棒,我拿走了它的1/5,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15根)

    教师出示了三幅用不同的铅笔数表示相同的五分之一的画,让学生画出遮盖的部分。

    学生操作后,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后板书:1/5是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份的数。

    师:对照板书,进行课堂小结,将分数的意义逐层抽象提升。

    评析: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夏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主要抓住了不同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过来,同样是1/5,由于单位1不同,实际上表示的铅笔的枝数却不同。整个新课的学习,教师看似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分数的真正含义。数学教学也真正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夏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他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节轻松的数学课,无疑为我们打开了概念教学的新天窗!

    特别说明:片段三夏老师并没有上完,系根据他的描述记载.遗憾的是图没法发出去.

    王兆正

    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建构

    名师夏青峰分数的意义练习教学片段评析

    片段一:第一关--试试你的眼力

    1.(师出示下图:阴影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

    (1)(2)

    师:图(1)阴影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1/3。

    师:怎么想到的?

    生: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师:图(2)阴影部分又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1/3。

    师:不对。但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

    (生又猜了几个分数,都不正确。师让学生分一分,画一画。)

    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生:我认为用3/8表示,因为我可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

    阴影部分占了其中的3份(如右图)。

    2.(师出示:露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4,请你画出藏起来的部分。

    生1:

    师:可以这样画吗?

    生:可以。因为这里一共有4个小三角形,露出来的是1个,就是它的1/4。

    师:也就是说,要使露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4,这个图形一共要平均分成几份?(4份)藏起来的是几份?(3份)

    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判断是否正确。如:

    师:判断是否正确,关键看什么?

    生:关键要看是不是平均分成4份。

    师引导填空:1/4,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评析:教者这里没有简单地套用传统练习:根据阴影部分写出合适的分数、根据分数给图形涂色,而做了两点改进。一是去掉了题一图中的虚线,让学生自己寻找合适的分法,并画上合适的虚线;二是将图形部分遮挡起来,让学生把它补充完整。这不再是分数意义的定义简单模仿与套用,而需要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把握,真正的理解了分数意义,才能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题目将抽象的分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表象模型,这个构建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片段二:第二关--快速抢答

    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枝?

    生:3枝。

    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枝?

    生:4枝。

    师: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多少?

    生:1/2。

    师:为什么不回答几枝铅笔呢?

    生:因为不知道盒里一共有几枝铅笔。

    师:那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生:1/2。

    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呢?

    生:也是1/2。

    师:3枝可以用1/2表示,4枝也可以用1/2表示,为什么?

    生:因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

    师;对,要弄清楚1/2是谁的1/2,整体不同,1/2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

    师:老师从第一盒中拿出1根,就拿出了整盒的1/5,这盒粉笔一共有几根?老师从第二盒中拿出2根,就拿出了整盒的1/5,这盒粉笔一共有几根?老师从第三盒中拿出3根,就拿出了整盒的1/5,这盒粉笔一共有几根?请你想一想,画一画。

    1/51/51/5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

    师:为什么第一盒是1根1根的画,第二盒是2根2根的画,第三盒是3根3根的画呢?

    生:因为它的每份数分别是1根、2根、3根。

    评析:同样一个1/2,所表示的铅笔枝数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1/5,所表示的粉笔枝数是不一样的.在变与不变的动态过程中,学生从更深层上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如果这里,夏老师再增设一个环节:同样是1根,是3根的几分之几,是4根的几分之几,是5根的几分之几.学生对于具体量与相对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能会理解的更全面。

    片段三:第三关--动手操作

    师:有12根小棒,请你拿出它的1/2,你会拿吗?

    生:6根。

    (斜线后是个方框,下同)怎么拿??师:有12根小棒,请你拿出它的1/

    生有的拿1根,有的拿6根,有的根本没有拿。

    师:已经拿好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拿1根的):分子是1,我就拿1根。

    ,可以看作1/2,就和上题一样了。?生(拿6根的):1/

    师:对吗?听听没拿的同学的想法?

    代表的数不同,拿出的根数也不一样。?生:不好拿,如果

    师:说说看。

    代表12,是1/12,就拿1根。?代表6,是1/6,就拿2根;?代表4,是1/4,就拿3根;?代表3,是1/3,就拿4根;?代表2,是1/2,就拿6根;?生:

    /6,怎么拿?请有条理的思考。?里的数不确定,拿法也不一样。同学们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拿它的?师:对。

    评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总评: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论上的概括。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很显然,教材中的一些传统练习已不适应本课的学习要求。那么如何创新练习设计呢?夏老师作了大胆的突破,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练习目的的变化:淡化语言描述,强调概念本质。许多老师想要清清楚楚、明白无误地将分数意义表达给学生,因此,往往将课堂练习的重点放在概念的描述上,通过系列练习只是为了能让学生熟练地会说:几分之几,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这样学生就真正理解了分数意义吗?夏老师这里通过试试你的眼力、快速抢答、动手操作三个环节的练习,虽然没有反复的描述,但学生在画一画、分一分、拿一拿等数学活动中,已经深刻的领会到了分数的本质意义,并且掌握的更加灵活。

    2.练习形式的变化:由单一为丰富,变枯燥为形象。夏老师不局限于书本中提供的练习形式,而是凭借其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敏锐的教学意识,把设计的视角放得更为广阔。通过分数与图形的结合、分数与整数的对应、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形成了分数的意义表象,沟通了概念之间的联系,强化了实际应用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的作用。练习也变得富有吸引力了。

    3.练习主体的变化:突出学生的创造性。以往的练习设计,问题封闭、答案唯一、缺乏灵活性。夏老师这里注意到了问题的开放性、挑战性,每一道题目,都需要学生思维的参与,每一道题目,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答,让学生充分体验思维的力量,享受创造的快乐!教学中,学生不时有精彩呈现。

    4.练习功能的变化:不只是巩固,更要发展。传统教学的形式,是先传授,再巩固,练习沦为授课的附庸。而夏老师这一练习设计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发展、建构新的知识。通过闯三关的练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一般性认识变得更为全面、丰富、深刻,推动着知识的螺旋上升。

    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夏老师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闯三关练习,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

    【四年级课堂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