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数学厚与薄教案
  • 数学厚与薄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05

    数学厚与薄教案。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 构建出色的教案和课件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你是否在为不会写教案课件而烦恼呢?您可以从下面的内容中了解更多关于“数学厚与薄教案”的信息,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收藏它吧!

    数学厚与薄教案 篇1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习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注意了复习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惯。)

    数学厚与薄教案 篇2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说清设计意图。

    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1)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和学习兴趣,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理解、探索知识的数学思维活动,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再现和纠正,使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观察、提问和练习等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准确判断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在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恰当运用学习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厚与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编制口诀使学生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明白口诀的来源。

    2.难点: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送给你们听,想听吗?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听的时候注意看看歌词里有哪些数字?

    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及主题曲--《一个师傅三个徒弟》)你们听过这首歌吗?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中的一些数呢?是多少呀?

    生1: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

    生2:还有“九九八十一难”。

    师: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只有从小学好各种本领,努力克服困难,将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揭示课题

    师:这里有一列数,你能看出他们排列的时候有什么规律吗?

    师:你能根据每次加9的规律,把这列数填完吗?

    生填写表格,汇报交流。

    写完后,师生一起观察。一个9是9,二个9是18,三个9是27......齐读这组数据。

    师:这组数据都和几有关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

    2、出示主题图,自编乘法口诀。

    出示赛龙舟图,学生观察。

    提问:一共有几艘龙舟?一艘龙舟上有几个人?

    师:这个鼓手通过敲鼓指挥大家动作协调一致,奋勇向前,争第一。一艘龙舟上有9个人,是几个9,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师板书:1×9=99×1=9一九得九

    师:二艘呢?三艘呢?......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习口诀的方法自己来列出乘法算式,编出9的乘法口诀 。

    (1) 引导学生自编口诀。并把书本第84页上的内容填写完整。

    (2)交流成果

    学生说算式及口诀,教师板书:

    9×1=9一九得九1×9=9

    9×2=18二九十八2×9=18

    9×3=27三九二十七3×9=27

    9×4=36四九三十六4×9=36

    9×5=45五九四十五5×9=45

    9×6=54六九五十四6×9=54

    9×7=63七九六十三7×9=63

    9×8=72***七十二8×9=72

    9×9=81九九八十一

    3、找规律,记口诀。

    (1)提问:你编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你最喜欢哪一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提问:四九三十六是什么意思?九九八十一呢?你发现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吗?

    (每句的第一个数是按

    师:刚才是从上往下看,如果从下往上看,可以怎么说?(一个比一个少九。)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也就是说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你知道为什么会大九吗?如果有一句口诀忘记了,你能怎样想出来?如:七九多少忘记了,可以怎么办?

    找完规律后,大家看着得数,试着背口诀。正背、倒背。

    师:刚才大家找了那么多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口诀,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方法,我们来看一看,边放边指导,学生跟着做,最后一起做一遍。

    4、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口诀。

    根据我们刚才找的规律,自己小声读一读记口诀,一会我们比赛。看得数记口诀,男女比赛读,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大屏幕出示86页第7题。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哪句口诀2×9= 3×9= 7×9=

    5×9= 6×9= 1×9=

    8×9= 4×9=6×9=

    3、9个5相加是多少?

    9个7相加是多少?

    6和9相乘是多少?

    4、生活中的数学:

    播放几张冬天的图片,问:古时候的人们没有天气预报,知道他们用什么方法可以预知全国的天气吗?用9的乘法口诀,奇怪吧?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记得一年级时语文书里学的九九歌吗?古时候人们就用它来计算冬天的日子,冬至那天表示冬天来了,人们开始数九来预知冬天天气的变化。

    出示: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问题:(1)一九是多少天?

    (2)当二九结束时,一共过了多少天?

    (3)81天之后,几九结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数学厚与薄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一上课,我就直截了当地给出——

    例题1:(1) 已知A(-2,0), B(2,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线段 (D)不存在

    (2)已知动点 M(x,y)满足(x1)2(y2)2|3x4y|,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两条相交直线

    【设计意图】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是我本节课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理解,我以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为主线,精心准备了两道练习题。

    【学情预设】

    估计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回答出正确答案,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定义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学生们回答后,我将要求学生接着说出:若想答案是其他选项的话,条件要怎么改?这对于已学完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2)就可能让学生们费一番周折—— 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变形来解决问题,那么我就可以循着他的思路,先对原等式做变形:(x1)2(y2)2

    5这样,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结果。如若不然,我将启发他们从等式两端的式子|3x4y|5

    入手,考虑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为学生们熟知的两个距离公式。

    在对学生们的解答做出判断后,我将把问题引申为:该双曲线的中心坐标是 ,实轴长为 ,焦距为 。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二)理解定义、解决问题

    例2 (1)已知动圆A过定圆B:x2y26x70的圆心,且与定圆C:xy6x910 相内切,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2)在(1)的条件下,给定点P(-2,2), 求|PA|

    【设计意图】

    运用圆锥曲线定义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转化,使问题化归为几何中求最大(小)值的模式,是解析几何问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混淆的一类问题。例2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学生的辨析。

    【学情预设】

    根据以往的经验,多数学生看上去都能顺利解答本题,但真正能完整解答的可能并不多。事实上,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准确写出点A的轨迹,有了练习题1的铺垫,这个问题对学生们来讲就显得颇为简单,因此面对例2(1),多数学生应该能准确给出解答,但是对于例2(2)这样相对比较陌生的问题,学生就无从下手。我提醒学生把3/5和离心率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和第二定义联系起来,从而找到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

    如果时间允许,练习题将为学生们提供一次数学猜想、试验的机会——

    练习:设点Q是圆C:(x1)2225|AB|的最小值。 3y225上动点,点A(1,0)是圆内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

    引申:若将点A移到圆C外,点M的轨迹会是什么?

    【设计意图】 练习题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平台,当然,如果课堂上时间允许的话,

    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

    【知识链接】

    (一)圆锥曲线的定义

    1. 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

    2.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二)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举例

    1.双曲线1的两焦点为F1、F2,P为曲线上一点,若P到左焦点F1的距离为12,求P到右准线的距离。

    2.|PF1||PF2|2.P为等轴双曲线x2y2a2上一点, F1、F2为两焦点,O为双曲线的中心,求的|PO|取值范围。

    3.在抛物线y22px上有一点A(4,m),A点到抛物线的焦点F的距离为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点A的坐标。

    4.(1)已知点F是椭圆1的右焦点,M是这椭圆上的动点,A(2,2)是一个定点,求|MA|+|MF|的最小值。

    x2y211(2)已知A(,3)为一定点,F为双曲线1的右焦点,M在双曲线右支上移动,当|AM||MF|最小时,求M点的坐标。

    (3)已知点P(-2,3)及焦点为F的抛物线y,在抛物线上求一点M,使|PM|+|FM|最小。

    5.已知A(4,0),B(2,2)是椭圆1内的点,M是椭圆上的动点,求|MA|+|MB|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数学厚与薄教案 篇5

    同学们,昨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玩了好多游戏,高兴吗?还想去吗?这节课我们再来玩一玩,喜欢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猜一猜”。

    1、出示桔子和苹果

    请一个同学和老师合作做游戏。

    2、考老师

    师:请到前面的同学双手拿水果,让老师猜猜你的另一只手里拿的是什么水果?

    师: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你和你的同桌任意选两样东西一起来做这个游戏。

    3、师:刚才的游戏太简单了,再玩一个难一点的。(找3个人)三种水果分给他们。

    生1:我拿的不是桔子,也不是梨,你们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

    生2:我不是桔子。

    生3:猜猜我拿的是什么?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猜的?

    4、小组玩游戏。

    5、师:接下来我们来猜数字,按照刚才的方法我们来猜猜卡片上的数字,也可以用别的方式提醒伙伴。

    6、师:还想玩吗?请3个人站到前面来,分别戴上三顶帽子,根据下面同学的提示猜猜自己头上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

    这节课你们高兴吗?那你学会了什么?

    如果有四种物品,你还能猜出来吗?下课后可以和小组同学研究。

    数学厚与薄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97例1及“做一做”

    教学内容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我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本节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以及合作交流,从而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目标:

    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课件等。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笔。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老师听说咱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学数学,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逛一逛。

    2、数学广角的城堡可真漂亮,我们走近点吧!可是,大门被一把密码锁锁住了。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解开吗?生:有

    师:哎呀,大门上的星星钥匙怎么落到地上了?咱们帮忙安装上吧!注意,这门上的两颗星星颜色可不一样哟。

    师:怎样装呢?生:红黄,黄红。

    师:我们装上试试(红黄,门没有反应)生:黄红!

    师:会是黄红吗?(引导学生说出“一定是”)还有别的摆法吗?师:我们来交换一下它们的位置!师:你们可真聪明,大门打开了。

    二、探究新知

    2、3其中的两个数拼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不一样。你认为密码会是多少呢?

    生:随机说

    2)大家这么回答问题你有什么感觉?

    3)这么回答很乱,容易遗漏和重复。怎么把组成的两位数的情况不重不漏地全部找出来呢?请你们小组合作,用数字卡片摆一摆。

    (课件出示)要求:利用手中的三张数字卡片,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数,一人把数写在练习纸上,最后数出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比一比哪个组写的最全。

    师:谁愿意起来说说你们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摆了哪几个两位数?

    2、汇报总结

    同桌两人汇报记录的结果,师找具有代表性的写法,在展示台上出示:如有学生遗漏的,帮助补上。

    ①有顺序的从这

    师:看了这么多方法,你觉得哪种写法好一些,为什么?(有规律)生结:这些办法很有规律,他们的好处: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全班同学交流,注意突破:在组成两位数时有数字重复或者遗漏这一难点)

    师:超级密码现在有六种可能,到底是那个呢?狮子大王又给我们新的提示:十位和个位相加是),并且个位比十位小

    揭晓答案:32 。

    如果老师换几个数字3,你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恭喜大家成为密码破解达人!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门打开了,里面有什么呢?(课件出示任务)

    (1)全班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到前面展示。

    (3)先独自思考,再全班交流。

    (4)交流评价,理解方法。

    师:能说说你是借鉴了黑板上的那种方法吗?

    小结:看来我们今天学习的搭配知识不仅仅是数字,也能在图形和色彩中运用啊!

    2、数学广角的风景如此美丽,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吧!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坐法?请坐的最端正的三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一下。

    师:坐在位上的同学也别闲着,我们来当摄影师吧!摄影师除了拿相机照相还得干些什么?

    生:摆造型,摆位置……

    师:要照相了,笑一笑,3咔嚓!师:赶紧换一种坐法再照。

    引导学生第一个位置不动,后面两人交换位置。做出4种不同的排列方法,让学生发现规律。

    (透过这道题让学生体会固定位置与交换位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序排列)师:同学们的办法真不错,我们这么快就就掌握了有序搭配的方法了。

    3、师:小朋友们,握下手回到座位上吧!每两人握1次手,3人一共握几次手?哦,同学们有的说3次,有的说6次,

    小结:组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你们在数学广角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你们能到做吗?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

    五、板书设计

    数学厚与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注意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探索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正确地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过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暖花开,小草钻出了地面,嫩嫩的绿绿的,那是春天的眉毛;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找春天,这时候正是春游的好季节。

    你瞧,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正去了,他们来到河边正要乘船过河了,在乘船过河的时候,他们发现并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2、老师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在解决“希望小学过河需要几只船”的问题中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过河-混合运算。

    二、自主学习新知。

    (一)搜集数学信息,理解题意。

    1、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先同位之间说一说,再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图中的数学信息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只船最多只能坐9人。

    2、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复述题意。

    希望小学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要乘船过河,一只船最多坐9人,需要几只船?

    (二)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个别小组的学习讨论。(重点说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做法)

    3、班内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29+25=54人 54÷9=6(只)

    2)29+25÷9

    3)29÷9=3(只)……2(人)25÷9=2(只)……7(人)

    需要6只船或需要7只船。

    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展示,让汇报的小组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其余小组可以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在相互质疑问难中理解算式的正确性与错误性。

    4、探索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1)老师提问,要求需要几只船,我们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

    29+25=54(人)

    b、再求需要几只船?

    54÷9=6(只)

    2)在算式29+25÷9的基础上,老师适当引入小括号。

    老师讲解:根据前面学习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中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法,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又要先求出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会帮你们这个忙的,你们想认识它吗?它就是小括号,板书( ),让学生读一读。

    3)老师在算式29+25÷9 中 加入小括号,使算式为:(29+25)÷9,然后告诉学生加了小括号,我们就可以先算括号里的,边说边板书:

    (29+25)÷9

    =54÷9

    =6(只)

    4)让学生给上面的算式命名,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5)提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并板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6)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填空。

    三、巩固拓展应用。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脱式计算。(老师课件出示)

    5×(36-29) (83-35)÷6

    学生独立完成后,先自查,再同位之间互相检查。

    2、比一比,算一算。

    94-25+19

    94-(25+19)

    学生先标出先算的一步,再计算,算完后,说一说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解决问题:原来有14块蛋糕,又买来6块,把这些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块?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后,让学生说自己的分析思路。

    四、师生总结概括。

    1、老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指定学生回答)

    2、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表现。

    五、作业:

    脱式计算

    (45-20)÷5

    72÷(45-36) (78-22)÷8

    63÷(24-1)

    板书设计: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综合算式:

    29+25=54(人)

    (29+25)÷9

    b、再求需要几只船?

    =54÷9

    54÷9=6(只)

    =6(人)

    答:需要租6只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过河》教学设计之一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过河》教学设计之一

    【数学厚与薄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