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收藏
  •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4-01-05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收藏。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那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五年级科学版教案收藏,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4、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6、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

    (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三、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小组讨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经典范文网 WWw.995563.com)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四、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教师介绍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是食物网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 课外拓展。

    收集青蛙的资料,编写一条保护青蛙的公益广告词。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科学知识:

    1、知道心跳、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运动可以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2、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 1 分钟心跳、呼吸的次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意识到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重难点: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教学准备:手表、记录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师:每当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兴奋、紧张……

    师:你的这种心情从身体状况的哪方面表现出来的?

    生:心跳加快,脸红……

    师:相对于体育课来说,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下?

    生:安静状态。

    2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他们现在都处于安静状态下,如果让他们运动起来,你猜测他们会有什么变化?

    生: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气粗……

    3 、师:你们体育课上做过原地高抬腿运动吗?怎么做的?

    生:大腿和身体呈 90 °夹角。

    师示范动作。

    4 、师:请男生准备好,随着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运动,动作要做标准了,女生站立不动。(计时 1 分钟)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他们的表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男生脸上有汗、脸变红了、气喘粗了……

    师: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问男生)

    师:你有这样的感觉吗?(问女生)

    5 、师:为什么他们的感觉会不同?(请他们下去)

    生:男生做了高抬腿运动,而女生没有做运动。

    6 、师: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就会变粗呢?

    生:我们的心跳加快了,同时使呼吸加速。

    7 、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比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快多少呢?怎样知道呢?

    生:进行测量。

    8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呼吸和心跳”,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

    1 、测量在安静状态下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 1 )师:要想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谁知道怎样计算呼吸的次数?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测量呼吸时要注意,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示范)。这儿老师是用夸张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看到,但在实际测量的时候就是按照平常的呼吸情况进行。每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一做。心跳的次数可以怎样测量的呢?

    生:用手摸、听、测脉搏……

    ( 2 )师:我们今天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测量心跳次数。用我们的右手搭在左手手腕的内侧偏上的地方,找到脉搏(示范),每个人试试,要准确地找到你的脉搏。

    ( 3 )师: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会了,为了能进行数据分析,我们要把测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里面。(出示表格)这张表格你们知道怎么记录吗?

    生:讲述表格的看法、写法。(师适时补充)

    ( 4 )师:现在我们要开始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了,先测量哪种状态下的?

    生:安静状态下的。

    ( 5 )师:表格里面要求我们填写同一时间内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我们第 1 次先测量 1 分钟呼吸的次数,第 2 次再测量 1 分钟心跳的次数。

    师:注意呼吸次数的计算方法,找准自己的脉搏。准备好了吗?开始(计时 1 分钟,测量两次)。

    学生各人自己测量数据,并记录,算出平均值。

    生:汇报所测数据,计算平均值。

    2 、测量自己在运动结束时,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 1 )师: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有了,接下来要测量什么数据了?

    生:运动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师: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在我们的运动一结束就要进行,等到休息后再测量数据就不准了。还有,老师在这儿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记录同一时间内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尝试说。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一、三大组只记录测量呼吸的次数,二、四大组只记录测量心跳的次数。

    ( 2 )师:我们仍旧用原地高抬腿的方法进行测量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测量时要注意,请你按照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运动。每位同学一定要把动作做标准了,否则就不能准确测量出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了。(计时 1 分钟,老师调整好学生所站的位置)

    ( 3 )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计时 1 分钟)

    学生各人自己测量数据,并记录,计算出平均值。

    学生汇报所测数据。

    ( 4 )师: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以及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我们都有了,有了这两组数据我们能做什么事?

    学生进行比较。

    师:你们比较一下,发现什么?

    生: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要比安静状态下的速度快。(说出具体数据)

    ( 5 )师:我们除了用表格进行数据比较之外,还可以用图形进行数据比较。这儿有一个坐标,横线表明在什么状态下,竖线表示呼吸或心跳的次数,我们现在就要把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图形,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以某一学生为例说明条形图的画法)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图形中的一种,叫条形图,大家看用这种方法比较数据有什么优点? (明显、清楚、一目了然…… )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 、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科学知识:

    1 、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 、认识血液循环器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 、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教学重点: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时间: 二 课时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心脏模型、小橡皮球、水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提问:把手放在胸口感觉到什么?(心脏在跳动)

    2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心脏的跳动”。

    二、自主学习:

    1 、认识心脏。

    ( 1 )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试着回答。

    ( 2 )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是很准确,让我们通过心脏模型来认识心脏。(出示模型)心脏共分为 4 个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上面还布满了各种血管,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 3 )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让我们来观看有关心跳的录像。你觉得心跳是什么?

    学生汇报。

    ( 4 )讲述:通过观看录像,同学们对心跳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还不够。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心跳。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 20 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

    指名演示实验,谈体会。

    ( 5 )要求:由于皮球数量有限,我们换个方法也可以做模拟实验。每个同学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 20 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

    分组实验、交流。

    全班汇报。

    ( 5 )讲述:通过模拟实验,大家感觉到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感觉到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这只是模拟实验,我们再来看一段真实的录像,看看心脏究竟是怎样跳动的?

    学生汇报。

    ( 6 )小结: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2 、认识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 1 )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验来看一看。

    ( 2 )演示实验 1 ,反复挤压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水被挤压到另一个瓶子里了)

    ( 3 )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运输到哪里去了?(全身)

    ( 4 )提问:为什么血液能被运输到全身呢?通过什么来运输的?

    (全身分布了很多血管)

    ( 5 )讲述:我们来看人体的血管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血液循环模型,讲述: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和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在第 1 课中,我们已经学会测量 1 分钟内脉搏的方法,是怎样测量的?今天我们要测量 1 分钟内心跳的次数。你们会测量吗?

    (把手放在胸口,有力地跳动)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并记录。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并记录。

    ( 6 )提问:把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与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差不多……)

    3 、血液循环的意义。

    ( 1 )提问:现在,你能推测出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干什么吗?

    小组讨论、汇报。

    ( 2 )讲述: 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经过流动,把氧气和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二氧化碳和废物通过排泄器官输出。

    ( 3 )提问:我们在学第 1 课时就通过数据发现,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

    ( 4 )提问:由此可见,心脏是身体上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呢?

    小组讨论、汇报。(加强锻炼……)

    第二课时

    三、加强巩固:

    1 、讲述:我们都意识到锻炼身体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心脏,增强心脏的功能。你能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锻炼计划?

    2 、分组讨论计划的目的、内容、要求、注意事项等。

    3 、课后完成锻炼计划。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本课教科书包括三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其中,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齿轮模型、泡沫板、刀子、萝卜、塑料棒,此部分属于学生课前探究性准备材料的过程。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研究玩具车或机械钟内的齿轮,探究游乐场中的娱乐设施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的原理。此部分属于课下对活动过程的延续。活动过程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齿轮;二是做齿轮,研究齿轮的作用。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空白记录表”,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记录“我们的发现”。本课教科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并通过卡通人物的表情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显性呈现在教科书当中,使本课显得探究韵味丰足而又不失活泼、有趣、合谐,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观点: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研究的主要专题是“探究如何让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知识与事物的形成、发展、变化过程,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手的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的观点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落实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并在活动过程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着力引导学生“从问题引入到问题结束”,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探究自行经历探究的过程,在对事物有了一定的结论之后,再通过探究中发现的问题,或是对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产生新问题,并能够持续进行新问题的探究,将探究活动不断进行下去。

    设计思路: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基本遵循教材编写的思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开始,通过谈生活中的齿轮引入课题,让学生先猜测齿轮的作用,带着“齿轮究竟有什么作用”的问题进入科学研究中,通过动手做齿轮,发现正常工作的齿轮应该具备的特点,通过实验发现齿轮的作用,最后让学生用获得的认识联系生活中对齿轮的应用。最后,通过“设想一个正常工作的机械钟表中至少要有几个齿轮?” 让学生产生新问题,在充满探究欲望之中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以促使学生课下继续探究。整个教学过程重点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理念,以及让学生的探究活动从“问题中开始”,又从“问题中结束”,使探究活动更具完整性、细致性、科学性、持久性。

    同时,我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细致归纳。通过一系列的探究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步步体会到齿轮的特点,发现齿轮的作用。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还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我国在齿轮制造和应用方面的背景资料,以达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起对齿轮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在做齿轮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研究齿轮作用的过程中,学会设计和制定实验方案,并养成做好实验记录的习惯。

    3、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了解使用齿轮能传递动力、改变力的方向及改变转动速度。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几个模型,知道是什么吗?

    看来大家对齿轮并不陌生。那位同学来说一说,哪里用到了齿轮?

    实际上,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和杠杆、滑轮、轮轴、斜面一样,也属于简单机械。那作为简单机械的齿轮在工作中会起到哪些作用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一猜。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见过齿轮,对齿轮的作用也有一定的了解,尽管不全面,也不够准确,但这样的导入能唤起学生对齿轮这一事物的思考,为下一步活动做准备

    二 探究活动一:做齿轮,感受齿轮的特点

    1、激发做齿轮的兴趣。

    齿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老师认为,只要你们做个齿轮模型体验体验齿轮的特点,再利用它来研究研究,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你们能行吗?

    孩子们最喜欢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亲自体验做齿轮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过程发现齿轮的特点,为齿轮作用的探究过程提供最直按的经验

    2、学生动手做齿轮。

    学生进行做齿轮的活动。(教师在结束前1 分利用课件上的小闹钟加以提示,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

    3、转动自制齿轮,初步感受齿轮的特点。

    请同学们互相配合,把你们的小齿轮组合起来,转一转,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把齿轮在泡沫板上进行固定、组装,并进行操作与观察,谈自己发现。

    学生制作的小齿轮普遍存在不够圆、齿不均匀,齿轮组合在一起时,相邻的两个齿轮不能互相咬合,个别同学还会存在固定齿轮时轴没有插在圆心上的问题,同时呈现用于做齿轮的材料也不够坚硬与结实等一系列问题。目的是通过此交流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意识到制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会影响齿轮的正常工作。同时体会到正常工作的齿轮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三 探究活动二:利用齿轮模型 探究齿轮的作用

    1、设计研究方案。

    齿轮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现在,我利用自制的齿轮模型,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齿轮模型来研究。你们准备怎样组装齿轮进行研究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证探究的效果,有必要让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方法进行设想

    2、探究齿轮的作用。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设想的方法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实验记录。(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报告单)

    “齿轮作用的研究”实验记录单

    3、汇报研究发现。 学生做实验,并认真填写记录单。

    请各个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和发现,同时还要注意把兄弟小组的研究与本组做对比,记录有价值的发现。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根据小组的发现,结合其他小组的发现,再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齿轮的作用。

    (适时板书:传递力、改变转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

    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观察实验中的大量信息,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汇报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记录、积累别的小组的发言,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不仅知道了齿轮能传递力,还发现了它能改变转动的速度和运动的方向。

    四 拓展活动:创新设想

    1、学以致用,科学猜想。

    (出示一个钟表)同学看,这是一块普通的钟表,它的里面就有齿轮,齿轮的转动带动了钟面上的指针。请同学们想一想,要保证时针、分针、秒针向同一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转动,你认为至少要有几个齿轮?它们是怎样组合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

    这一问题,学生的意见可能各不相同,教师不给予肯定与否定,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回答中互相启发,碰撞思维的火花。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将学生探究出的齿轮的作用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加深学生对齿轮的作用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培养学生善于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

    2、引出新问题,拓展延伸到课外探究。

    钟表里究竟有几上齿轮?它们到底是怎样组合的?又是怎样工作的呢?那样组装有什么道理?还有没有更好的组装方法?这些问题请你们课下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它。下节课我们再来重点交流。

    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活动主题即为课上探究活动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利用了学生强烈的揭谜心理,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达到使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及各项探究能力的持续发展。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

    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

    二、学习新课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 2 )分组活动;

    (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 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 4 )游戏:踩影子

    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

    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3 、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 1 )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 2 )看书,了解实验方法

    ( 3 )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

    ( 4 )分组实验;

    ( 5 )汇报: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 6 )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

    第二课时

    三、巩固总结:

    1 、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问? 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课后研究活动:实际观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 1 )教师讲解器材、方法,及记录纸的使用

    ( 2 )小组商量实验时间及分工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收藏】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