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音乐教案
  • 五年级音乐教案

    发表时间:2023-06-11

    五年级音乐教案。

    教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需要我们精心撰写每一份教案。精心制作的教案是优质教学实现的重要保证。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五年级音乐教案”,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你推荐这篇详细的解读文章,欢迎品鉴!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音乐课本第十册第六单元的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溶入其中。

    2、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京剧犹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中国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京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谓博大精深,流派分呈,绚丽多姿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智慧和审美追求,熏陶、娱乐,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

    听到回响于街头巷尾的流行音乐,在习惯于大众文化的威力的同时心里常常感到一丝遗憾——做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在那里?所以我选择了欣赏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艺术知识溶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在活动中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并让学生明白宏扬中国的戏曲京剧艺术人人有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处理: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根本无法全部讲完。因此,本课结合欣赏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时选取了京剧的发展,唱腔、板式、表演形式等内容做浅近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的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让学生欣赏、模仿在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

    4、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5、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的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对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对比欣赏来了解和感受“西皮”、“二黄”两种唱腔的基本特点;通过对唱、念、做等表演动作的模仿,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京剧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6、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兴趣,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在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探索、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

    7、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胆的进行模仿真正的融入到京剧艺术中去。

    二、[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教学方法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很重要的,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教学方法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了:

    1、情境教学法:以京歌《粉墨人生》作为学生进教室时的音乐,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被京剧这种前所未有的氛围包围,再以京剧的出场方式与问好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贯穿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京剧氛围,不仅让学生充当票友,还让学生当演员,把课堂变成戏台使学生身临其境,欣赏感受京剧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京剧的鉴赏能力。

    2、谈话法:用于导入新课和介绍京剧的发展、行当及伴奏乐器等通过师生互动引学达标。

    3、体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视频、音频等媒体多看、多听、多想,从各方面去体验、感受京剧的魅力。引导学生亲身做各种形式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模仿表演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唱《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的片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4、教学手段:本课内容较多而课堂时间有限,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教师在呈现课件的同时口头讲解,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同时还能让学生接受大量的信息,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习兴趣,生动的舞台剧照,清晰的脸谱图片等,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晰、更快捷地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2】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一、说教材

    1、本单元的名称叫《欢乐的村寨》,介绍了苗、彝等各个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感受民族歌舞,我选择的《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名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为素材,抒发了巴塘人民对北京和祖国的热爱。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紧接着切分节奏都让人们感受到巴塘人民对北京首都的向往。

    2、本课的目标我通过三个层面来判定: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藏族的音调风格和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初步了解巴塘与北京的背景和对北京首都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及起创作与想象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3)、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了解切分节奏,高音能够用感情演唱,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体验藏舞中最基本舞步:弦子和踢踏步。

    3、教学重点:感受藏族音调风土人情,激发对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以及初步了解巴塘对祖国北京的热爱。

    4、教学难点:切分节奏

    二、说教法

    由于少数民族的歌曲种类多,知识面广,歌曲风格各不相同,为能帮助学生感受藏族民歌的音调风格及风土人情,我们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对汉族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让他们更好感受藏族民歌生活及风格,我制作了课件,学生视听结合,避免了枯燥的说课形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2、课的导入以情感人,没清的音乐枯燥无味,在课标的三个层面上分别指出音乐对人的审美教育,音乐对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整节课以情贯穿,让学生通过学唱、表演、舞蹈来抒发巴塘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节奏难点运用舞蹈化手段教学:把藏舞与音乐节奏相结合,让节奏更加形象化、简易化、兴趣化、舞蹈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即学习了藏族舞蹈,又完成了教学难点。

    其次,课程整合、旋律模唱法、德育渗透法都融合一体,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自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如大胆放手,教师只有点拨引导,第一句高音学唱,教师引导情绪后让学生演唱,自我展示、自我学习很快完成难点。

    2、积极探究法:教师提供开放有趣的音乐学习情景,我让学生给音乐起名,让学生模仿各民族的舞蹈动作。一方面培养了想象创造力,一方面让学生更加知道平时要注重对音乐舞蹈等各方面的观察及收集。

    3、群体合作法:在学生表演舞蹈的过程中,切分节奏难点解决中可发挥他们编创,让其互相帮助、启迪、促进,发挥群体力量,增强交往能力,共同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感受喜悦情绪

    (1)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音乐,学生聆听,并感受情绪和气氛,说说你认为是什么场景?

    (2)让学生给音乐起名

    (3)教师引入歌名,并导入喜讯到边寨,到各地方、少数民族人民的喜悦心情。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3】

    一、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看大戏》

    二、 教学目标:

    1、唱会歌曲《看大戏》;

    2、引发学生关注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感受中国戏曲文化艺术的博大精神,并了解豫剧的相关文化知识。

    三、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导入:同学们,听过唱戏吗?(听过)想不想听老师给大家唱段戏曲?(想)老师给同学们唱三段戏曲,请大家仔细听,并分辨这三段属于什么剧种?

    (1)京剧《红灯记》选段铁梅的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2)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由我省国家一级演员常香玉演唱;

    (3)黄梅戏《天仙配》中董永和七仙女的唱段。

    3、感受豫剧风格:刚才同学们分辨的很正确,看来大家对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来学唱一句戏词: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1)用济源方言念,感受“偏”字字音的读法,(下滑)我们的济源方言与戏曲中的道白还有一定的距离;

    (2)用戏曲中通用的河南方言(以郑州话为基础)来念,例如:中不中?(中),再次感受“偏”字字音的'读法,(下滑)

    (3)师唱,学生跟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4)电视剧《常香玉》的主题曲《你家在哪里》就是采取豫剧的风格来写成的,师唱一句,学生感受;

    4、学唱歌曲:

    (1)初听,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2)师问: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戏曲的音乐;(豫剧)

    (3)再次听,师问:从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4)板书:看大戏 出示谱例;

    (5)师弹琴唱谱,“#”记号出现几次(4次)

    (6)师弹琴分句教唱,师谱,生词,注意休止符和间奏;

    (7)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

    (8)播放音乐,生轻声跟唱;

    (9)师:戏曲讲究唱、念、做、打,念,就是念白、道白,简单说就是“说”

    (10)念白节奏:

    老槐树 槐树槐 槐树底下搭戏台,演大戏 看大戏 听了大戏唱大戏

    *用济源方言念,*用河南方言

    (11)跟伴奏音乐念念白;

    (12)创编伴奏:豫剧又叫河南梆子,伴奏乐器主要有板胡、梆子等,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乐器?师拿出小锣、双响筒让学生认识并说出在什么地方加小锣,什么地方加双响筒,如何敲击(休止符处敲小锣,念白处敲双响筒)

    (13)播放音乐,分演唱组、打击乐器伴奏一齐把歌曲完整表演一遍。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4】

    【教学内容】

    1、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2、学唱歌曲《杜鹃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

    2、欣赏剧中玉梅的唱段《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3、学唱最后一幕的唱段《杜鹃花》。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介绍。

    师:你们在课前查找的歌剧《党的女儿》的资料,可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老师补充。

    2、欣赏歌曲

    (1)初次听赏歌曲。

    (2)听完后老师提出问题。

    师:歌剧中唱到的"闪亮的星""小花""青松"分别指的是什么?

    (3)复听歌曲

    3、欣赏第五场和第六场的同名歌曲

    4、分析总结歌曲在不同的场次出现时,为什么演唱形式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有什么帮助?

    5、学唱《杜鹃花》

    (1)欣赏歌曲《杜鹃花》

    (2)学生看谱在心里默唱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是5/4拍。

    (4)随录音小声哼唱。

    (5)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杜鹃花》。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5】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选自《南海风情》的第三课时《什么结籽高又高》。在这一节课中我安排了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这歌曲选自歌舞剧《刘三姐》。《什么结籽高又高》由著名音乐家雷振邦编曲,音乐素材多来自广西壮族民歌,是一首活泼风趣流传很广的歌曲。歌曲采用2/4、3/4变换节拍,用领唱、合唱的形式,使用渲染情绪的衬词“哎”带有某种“呼唤性”,充满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形成了歌曲淳朴诙谐的风格。

    【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他们学习的经验是一种课程资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音乐知识上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练中已经具有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自控能力。他们对音乐兴趣浓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已掌握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时也具备初步的音乐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根据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和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置的。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增进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通过学习,感受广西壮乡的优美山歌,了解他们的生活片段。

    ②过程方法目标:积极参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在体验、探究、创作的过程中,积极的艺术表现及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③知识技能目标:感受山歌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与山歌相关的音乐文化。

    【重难点】

    重点:学唱山歌,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难点:对山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这首歌曲并解决了节奏基调上的难点,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穿于以审美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会有情感,学会唱歌不是目的,要把培养情感和审美渗透到音乐之中,所以本课的重难点是培养情感和说呢没能力)

    二、说教法分析

    1.情景教学法:(多媒体制作课件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这是一种最直接的视听上的有效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通过对广西人文地理的欣赏,把学生仿佛带入了广阔的广西大地中,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成,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作品。

    2.启发开放式教学:(由于音乐有不确定性,每个学生感觉不一定相同,所以我采用启发开放式教学)

    音乐审美中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多运用语言这一根据的艺术魅力,口头引导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优美、诗意的语言引导下,完成对音乐作品已经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最终的审美效果。

    3.采用“引导——激情——拓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这一模式的课堂教学,使课堂结构有理有节,抑扬得当,从而使学生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师的课堂设计自觉有序地进行有效性学习。

    4.听唱法:听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从音响中获得,所以我采用听唱法。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一、导入:广西景色图片,介绍山歌,观看刘三姐对山歌的视频,(背景音乐《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讲解山歌有什么特点,山歌歌曲内容都与什么有关。

    二、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聆听感受体验山歌。(体会一领众喝,说出是哪里领哪里和的,详细讲解“哎”的唱法,要求具有呼唤性,但不能大声喊叫。认识延长音记号及波音记号。)

    1、学唱歌曲

    (1)解决难点变换3/4拍子的小结,划拍唱歌谱。

    (1)采用问答、师领生合、生领师合、等各种形式学唱歌曲。(注意八分音符与八分附点音符的正确教唱。)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不同要求进行反复聆听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里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我运用了视觉图像法帮助学生学习。

    四、拓展

    欣赏壮族“三月三对歌节”的盛大场面,感受对山歌的热烈气氛,采用《什么结籽高又高》的曲调自编歌词,举行对山歌比赛。

    五、课堂总结

    师: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的歌曲也很多,今天我们学习了壮族的山歌,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找找其他的民歌,最后,让我们唱着《什么结籽高又高》结束本课,同学们,再见!(生边唱边走出教室)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6】

    各位老师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设计的一节网络音乐欣赏课。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友谊》一课的第三课时,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和《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分析】

    这是两首歌唱友谊的通俗歌曲,节奏通过大量的切分处理,与词紧密结合,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的储备上,我校学生已经了解了网络的初步知识及简单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欣赏两首声乐曲,了解作曲家郭峰及通俗歌曲的节奏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友谊的珍贵、爱与和平的美好。

    【教学重点】

    1、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指导学生利用预设的课程网站来获取音乐人—郭峰的信息资料。

    【教学难点】

    理解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教学媒体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室、课程资源网站、网络题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受友谊

    (二)网络为媒,领悟友谊

    (三)学生自评,巩固友谊

    (四)教师总结,深化友谊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的网络音乐世界。

    下面,我就着重说说第一、二、三环节中网络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感受友谊

    “请同学们听着好听的歌曲进教室,做你最喜欢的动作,看谁最美!”创设优美的音乐情境。(切换)

    我利用课程网站中插入的视频进行教学导入,多彩的画面、清晰的声音,视听结合,学生很自然地就被欢快的音乐情境所包围 ,达到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主体加入学习的目的。

    接着,“请学生双击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网址,打开课程网站,看着网络歌篇再来欣赏这首歌曲。”(切换)

    这是带动画的GIF网络歌片,代替传统手绘的歌片,与视频歌曲同步播放,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任务驱动,了解作品

    由于对通俗歌曲的喜爱,同学们也一定对 “流行音乐人”郭峰十分感兴趣。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运用任务驱动法布置任务: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在课程网站中搜集音乐人郭峰的相关资料。

    (2)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资料,复制粘贴到wrd文档中。

    (3)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桌交换学习心得。

    指导学生借助课程网站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解决音乐欣赏中 “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 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切换)

    这是我设计的“作者简介”栏目,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这些链接上网浏览更多的信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三)学生自评,巩固友谊

    依据授课内容,我在网站中设置了在线考试栏目。请同学们在题库中答题,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得分情况,进行自评。

    这是我设计的网络题库,由于条件所限我做了一张截图,还请评委老师见谅。

    网络题库测评环节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能在

    练习中获得成功,建立了自信心。

    【教学效果】

    网络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欣赏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欣赏者,在网站中置入大量的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也让教师能更好的掌控进程。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又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愉快学习,大胆表现,默契合作,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信息技术整合达到了本节课有效教学的目标。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歌曲的情感主题。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音乐教材。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百花园》。接下来我将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围绕“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对本单元进行阐述。

    一、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会发现,它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总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等,来丰富情感体验和陶冶高尚情操的。这个课程总目标又是通过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表述的。

    1、第一个层面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教育目标来说,它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第二个层面是“过程与方法”

    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的方式。对于审美教育来说,大多是体现为“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许多目标就蕴含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亲身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进行模仿、积累,才会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

    3、第三个层面是“知识与技能”

    上述目标又分为三个学段,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中,分别是1-2年级的第一学段、3-6年级第二学段和7-9年级第三学段。

    (二)学段目标

    今天,我所说的教材就处于3-6年级第二学段,它的教学目标有: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及感受与欣赏的能力,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其它音乐表现、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它的内容标准概括起来又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

    (三)内容标准

    (1)感受与欣赏

    (2)表现

    (3)创造

    (4)音乐与相关文化

    (接下来我也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材阐述)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册教材的编写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以主题单元为框架,共有9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各不相同,每个主题下又设有欣赏教学、歌唱教学、音乐知识、编创与活动等内容。使得教材无论是一册、还是一单元都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材的内容结构是由“经线”“纬线”交融而成。“经线”是指各音乐要素。如:音高、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贯穿其中。而“纬线”则是以“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文化”等系列版块渗透其中。

    3、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

    本册教材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百花园”。其中汇编了四首作品,有以花寓意的四川民间小调《盼红军》;有借花抒发美好生活的河南民歌《编花篮》,有借物喻人的《牡丹之歌》以及沁人心脾,仿佛艳丽多姿的器乐曲《花之歌》。在教学安排中前两首是表演唱,后两首则是欣赏曲目。通过学习《编花篮》等这四首音乐作品,能够使学生感受四川、河南等民歌的特点与风格,在音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自己寻找歌曲中富有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再通过聆听乐曲及进行最后环节《花之歌》音乐活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通过音乐所表现出的各种花景,享受百花给人们带来的温馨与快乐。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通过以上这些学习,感受与欣赏,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歌曲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进而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这达到了《音乐课程标准》第一领域的要求,即:感受与鉴赏。

    接下来学生体验四川、河南民歌的特点,完整、有表情的参与歌曲《盼红军》和《编花篮》的演唱,采用独唱、齐唱、合唱等多种形式表现,再通过自制打击乐器,舞蹈等创编渲染气氛,完成曲调填空创作,这样又培养了学生表现音乐及创造的能力,又达到了《音乐课程标准》第二、三领域的要求,即:表现与创造。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地方民歌的鲜明色彩,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又通过结合音乐和伙伴合作进行表演,体会了百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真切感受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这又达到了第四领域的要求,即音乐与相关文化。

    4、本单元在教材中的纵向整合

    本单元是人音版小学教科书“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相关文化”主题系列中内容的展现,《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突出音乐特点”,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的理念。五年级”百花园“这一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模仿腔调,练唱旋律等,感受不同地方音乐特点,理解“百花”的美丽与多姿,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也为以后有关民族音乐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要说的是的第三个环节:说建议,我也将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大方面进行阐述)

    三、说建议

    (根据课标和教材特点,我先说具体的教学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创设音乐情境,以美育人。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更有效的来感受它,在体验的过程中带领孩子们感受它所表达的情绪,以获得审美的能力,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在课堂伊始,我设计首先伴着优美的音乐(盼红军伴奏),请同学们有序的进入教室,(播放课件)这时我说“欢迎大家来到音乐百花园,看,花园里的花儿都在为你们竞相开放,你们问到了那扑鼻的芬芳了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伴奏音乐及多媒体画面等创设情境,使孩子们能迅速进入音乐的氛围,拉进教学内容与孩子们的距离,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亲近感,走进教学内容的百花园。

    又比如在歌曲教学环节中,在学习四川民歌《盼红军》中,我利用听、唱、画、念、拍、说等多种学习手段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歌曲中旋律不难,但段落、唱词较多,为了使学生们能清晰地分辨记住歌词,我采用设问“歌曲中都唱到了哪几种花?采花都献给谁?节奏有什么特点吗、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是么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歌词,感知歌曲的内容。随后有利用电子琴和节拍器让学生跟节奏读歌词,帮助他们将歌词与节奏进行初步的融合,也为后面的学唱做了铺垫。在此基础上,我会趁热打铁安排他们“自学曲谱”“自学唱词”等步骤初步完成歌曲《盼红军》的学习任务。

    新课标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歌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教学理念,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他们动手动脑的创新思维,为学生自主学习音乐增强了自信心!

    2、善于引导,培养审美情感。

    本单元歌唱教学中的表演唱歌曲《编花篮》是一首我们河南民歌的代表作,具有突出的河南豫剧曲调特点。可特色究竟蕴含在歌曲的那些旋律中呢?如果能引导学生感受到最具特色的乐句,也就抓住了歌曲的核心。于是我以整体感受歌曲为出发点,巧设问题“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找出最有特色的乐句,就是唱好装饰音中的前倚音,突出具有浓郁的河南民歌特点,怎样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重难点呢?于是我通过让孩子来听琴和听老师范唱的方式,先来这样演唱一遍没有装饰音变化的乐句,(范唱歌曲前几句),然后再加上歌曲中有装饰音的乐句和结尾衬词“那哈依呀咳”,运用河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及唱腔,,再对比范唱一遍,就又彰显出了这样的效果(范唱),这样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了两种声音的不同变化,并声情并茂地进行模唱及练习,初步掌握及感受河南民歌的特点,也更深刻体会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课堂上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大家都是主创人员,我们和学生应当是彼此相互沟通的。老师用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孩子们,帮助他们培养审美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其实,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我们应当启发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而不是用标准答案去束缚他们。在创编活动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来创编歌词,孩子们在老师给出的游戏项目中进行小组间的配合,有负责写歌词的,有负责编动作的,有负责演唱的,在表演中还可以是打击乐伴奏、舞蹈等,形式不限。这样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又鼓励了他们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帮助树立自信心,进而培养学习音乐兴趣。

    (二)评价建议

    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评价机制。

    1、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以关注学生发展为主线的纵向评价为主,以横向评价为辅。

    (三)最后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也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们来说。

    1、要以音乐教材为基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提供的参考资料,从教学实际状况出发,以音乐教材为载体,设计出即体现音乐艺术审美,又具个性的课堂教学。

    2、合理使用音乐教学设施。

    在这一单元中就用到以下这些教学工具来辅助,已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件展示)

    3、挖掘学生自身资源,发挥教师资源优势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去挖掘、开发和利用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能力、及已掌握的音乐技能等因素,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和参加音乐类的表演、比赛等,给予展示的`空间,(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校组织孩子们参加的一些文艺表演和比赛(课件)。这是我们每年六(1)前夕举办的校“七色花艺术节”,在艺术节期间,孩子们可以参加声乐、器乐、舞蹈、曲艺、书画等多种项目的比赛和展示,既丰富了第二课堂,又为他们提供了发挥特长,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更有效的体现了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成果。

    音乐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艺术学科,它给予孩子们的是丰富的感受和美的熏陶。在带领孩子们走进音乐世界的道路上,我们只有认真研读课标与教材,才能把“无声的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们在新的音乐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感受灵动课堂、高效课堂,乘着歌声的翅膀,展翅飞翔!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9册第5单元《故乡》的唱歌教学《故乡的小路》。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内容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把握新课标、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故乡》,通过三首聆听作品和两首表演作品,表达人们对故乡的怀念。《故乡的小路》是一首合唱歌曲。纵观第九册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单元的唱歌教学里都有一首合唱作品,而第五课的两首歌曲《故乡的小路》和《如今家乡山连山》都是合唱歌曲,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说说这首歌曲

    1、歌曲的内容:这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抒情歌曲,以思念故乡的小路、小路旁盛开的小花为载体勾勒出作者对童年幸福生活的怀念,从而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时内心激动的心情。

    2、歌曲的旋律及演唱形式:歌曲分为齐唱和合唱两个部分。

    齐唱部分:曲调平稳,着重表现对往事的回忆。

    合唱部分:曲调有所起伏,情绪较为激动,抒发了对故土亲人的思念。

    3、歌曲的节奏、节拍:每一个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中间附点四分节奏,尾音在一个3拍的长音结束,同一节奏贯穿全曲。变拍子的运用使歌曲的情绪更加丰富,让歌曲既有追忆童年的欢悦,又有思念故乡的一丝惆怅。

    4、歌曲的结尾:以哼名重复结束,仿佛还沉浸在无限的思念之中。自由延长记号的使用,使人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声断而情不断,声止而情未止的意境。

    二、分析学生、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很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能准确的判断和说出音乐速度,情绪,力度,以及演唱形式。知道4/4、3/4拍的强弱规律还能用动作表现出这些规律的特点,同时他们也接触过一些合唱作品并演唱过合唱歌曲。但是孩子们在演唱这些合唱作品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对第二声部的感觉不清楚,只会听第一声部的主旋律。2、第二声部的音唱不准,特别是当第一声部加进来时,找不到自己的音。3、两个声部在合成时声音不均衡,不统一,不和谐。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第二声部的学习和演唱

    2、加强在和声里对第二声部的学习和演唱。

    3、加强两个声部的合成训练

    这些具体做法我会在教学过程里加以展示

    三、综合分析、说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和我区提出的三性课堂,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抒发对家乡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并指导学生用优美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3、在学会第二声部的基础上,能用和谐,统一,均衡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目标2和目标3定为教学重难点

    四、培养能力、说教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点拨者、调控者。”所以为了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将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聆听、交流、合作、创编、评价”等学习活动,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1、情境创设法:如导课,合唱教学环节。2、体验法:如聆听范唱。3、合作法:如二声部的合成4、探究法:如歌曲的创编5、对比学习法,如#4音的学习等。

    五、说教学过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我发现作品所描绘的音乐意境是“优美、深情、美好的”。因此,在设计课堂的整体基调时,“优美、深情、美好的”就成了我追求的色彩。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是怎样体现这一整体特色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聆听歌曲《故乡的云》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呢?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歌曲《故乡的云》,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师;请生谈感受。歌曲优美抒情,抒发了游子们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谭老师虽然不是生活在海外的游子,可也是远离家乡到成都来生活和工作的一个人,每当听到这样的歌曲,那种思绪万千的心情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无限遐想……

    设计意图:聆听相同类型的歌曲,给学生营造一种思乡之情

    (二)、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1、聆听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他的情绪是怎样的?(情绪是优美、深情的,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回忆)

    2、聆听录音范唱

    师:请生边听边随老师打拍子并体验这首歌曲的拍子有什么特点?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3、自学第一声部

    师:听了这么优美深情的歌曲,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

    a、跟范唱小声的哼唱。

    师:你发现他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节奏卡。他们的节奏都是相同的,每一个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中间附点四分节奏,尾音在一个3拍的长音结束。

    b、歌曲里有一个变音记号,你知道他在哪里吗?

    师:出示#4记号,并通过钢琴让学生感受#4和还原4的区别。#4是在还原4的基础上升高了半个音,这样他离5的位置就更近了但是又没有到5,他处在4和5之间。

    c、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歌曲的结束句有什么特点?

    以哼名重复结束,仿佛还沉浸在无限的思念之中。自由延长记号的使用,使人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声断而情不断,声止而情未止的意境。

    d、跟琴演唱歌曲

    师:在演唱时注意歌曲的弱起,#4音,以及歌曲结束句哼名音的演唱。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把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的渗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好听,我能从你们的歌声里感受到你们对家乡的热爱。如果说第一声部是小路的话,那么第二声部就是小路上的小花,因为有了他使路上的风景更加美丽,更加迷人,让你流连忘返,同样的,歌曲也因为第二声部的加入,使音乐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

    1、老师范唱第二声部。

    师:你们觉得第二声部的音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呢?你们能跟着琴声轻轻的哼唱吗?

    2、跟琴小声的哼唱

    注意:一边哼唱一边聆听琴声,把音唱准。

    3、在和声里学唱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对第二声部比较熟悉了,我弹两个声部的旋律,你能听出第二声部的旋律吗?

    a、在和声里聆听第二声部的旋律。

    b、在和声里哼唱第二声部的旋律。

    c、在和声里加上歌词演唱。(2-3遍)

    4、在范唱里演唱第二声部。

    设计意图:通过对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四)、二声部的合成

    师:“小花”的声部我们已经学会了,来,孩子们让我们把他装扮到小路上,好吗?

    1、师生分角色合唱

    2、生生分角色合唱(生生分角色合唱又可分为男女生合唱,小组与小组之间合唱,个人与个人之间合唱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师:在二声部的合成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a、一声部的声音过大,听不到二声部b、唱不准二声部的音c、两个声部之间的声音不和谐不统一等情况。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会采取以下办法:

    a、先让学生唱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

    b、请一声部的同学小声演唱,二声部的同学大声一点演唱

    c、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

    设计意图: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的音乐的亲身体验。

    (五)、情感升华,歌曲处理

    师: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好吗?首先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1、合着伴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讨论歌曲的情绪,哪些地方唱的平稳,哪些地方唱的激动。

    3、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自然地、自信地歌唱。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六)、拓展延伸,创编歌曲

    师:启发学生根据歌曲节奏的特点,特别是3拍长音的地方进行创编,比如采取轮唱的形式,行成回音的效果,丰富歌曲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学生的音乐创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行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总结: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何方,思乡的旋律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身旁。让我们共同热爱我们的家乡,让我们用美妙的音乐,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最后在歌声里结束本课。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9】

    第一单元风儿在歌唱

    教材分析:

    1、歌曲:《校园的风》是一首进行曲的体裁。旋律活泼、轻快、富有朝气。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很具有时代的气息,应该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要把这首歌曲演唱好,有一些难度,主要表现在;节奏复杂(弱起节奏、符点节奏、切分节奏、休止符等)、并且旋律起伏较大。

    2、歌曲:《晚风》是一首来自俄风格的罗斯二声部合唱歌曲,旋律流畅、清新,飘散着泥土的芳香;歌词景、意悠然,在和声的衬托中,透露出宁静的美,梦幻的美和幸福的美。

    3、欣赏:《抖空竹》是王义平为联合国国际儿童节而作的管弦乐曲组曲中的第2首,音乐形象生动感人,表现手法妙趣横生,易于少年儿童接受,其技术的难度也适于演奏,很受欢迎。

    《放风筝》是组曲中的第三首,乐曲描绘了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姿态,而且,寄托了作者对风筝的美好期待和祝愿之情。

    4、音乐实践:《春风》是来自日本的儿童歌曲,由和田微三作词,广濑量平作曲,罗传开译配。轻快流畅的旋律,富于动力和弹力的节奏,饶有趣味的拟人化歌词,既表现了春风的生动景象,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同时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烈期盼和纵情歌唱。教学内容

    1、唱:《校园的风》、《晚风》

    2、做:设计动作表演、节奏填空、听音填空

    3、听:《抖空竹》、《放风筝》

    4、玩:《春风》

    5、八孔竖笛:落水天、la’的指法、山楂树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校园的风》,感受歌曲表达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并能用连贯、流畅的歌声富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时声音整齐、和谐。

    2、通过设计动作表演练习,让学生感受三拍子旋律,并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

    3、在节奏填空和听音填空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4、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景和管弦乐器的表现力,感受吉他的音色。

    5、八孔竖笛:进一步巩固高音孔的掐孔方法,初步学会la’的吹奏方法,能富有表情地吹奏两首乐曲。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二声部合唱时声音整齐、和谐。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校园的风》、欣赏《抖空竹》、《放风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校园的风》,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热爱自己美丽的校园;

    2、学唱演唱弱起拍。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校园的风》

    教学难点:

    1、弱起拍的演唱;

    2、根据节奏谱写音乐短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言:

    二、播放歌曲《校园的风》

    1、问:校园的风是怎样的风?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演唱这首歌曲?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

    2、介绍歌曲:歌曲由陈默作词、康复元作曲。这是一首用进行曲体裁写成的歌曲,歌曲以大自然之中的风来借以表现校园里的自信乐观、文明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希望我们在这样的校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学习歌曲:

    1、节奏练习:

    2/4OXXX|XX.X||

    2/4XXX|X-|XX

    XX||要求:念一念----拍一拍

    2、跟琴用“LA”模唱旋律,要求划拍;

    3、按节奏读歌词;

    4、教师范唱歌曲;

    5、教师分句教唱;

    6、跟琴齐唱全曲,教师根据学生演唱的情况进行处理;

    7、分组唱一唱,并进行评价;以自评,互评的形式进行。

    四、创作:完成第3页的----创作旋律短句

    1、提示:

    a、据节奏进行填写;

    B、情绪色彩的表达;

    2、分组创作:

    3、分组展示;

    4、评价;

    五、欣赏《抖空竹》、《放风筝》

    六、总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晚风》、欣赏《春风》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演唱中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选择二声部的合唱练习)

    二、导入新课:

    三、聆听歌曲:《晚风》

    1、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教师总结:

    2、介绍歌曲:

    这是一首俄罗斯风格的二声部合唱曲,K.乌申斯基词,A.托姆作曲,张宁译配。旋律流畅、清新,飘散着泥土的芳香;歌词景、意悠然,在和声的衬托中,透露出宁静的美,梦幻的美和幸福的美。

    四、学习歌曲:

    1、分声部聆听,感受声部的旋律特点;

    2、学习第一声部:

    视唱旋律,要求学生划拍;按节奏读歌词;轻声跟琴唱歌词;

    教师范唱第一声部,进行处理歌曲:声音的轻柔、节奏的稳定,自然的换气,表情的自然;

    有感情的齐唱第一声部。

    3、学习第二声部,(步骤同上)

    4、分别练唱两个声部。

    5、分声部练习。

    6、合唱歌曲:注意声部的均衡性和层次感。

    五、全体表演:合唱《晚风》

    六、欣赏《春风》

    七、延伸:引导口琴(竖笛)吹的好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练习并进行合奏。

    第二单元祝福妈妈

    教学内容:

    1、唱:《祝福妈妈》

    2、听:《烛光里的妈妈》

    3、玩:《只要妈妈露笑脸》、《鲁冰花》、《棕榈树下》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学唱,感受合唱的艺术表现力,演唱时能做到均衡、和谐。

    2、继续感受三拍子韵律,丰富对民歌音调的积累。

    3、通过欣赏,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感受其音乐形象。

    4、八孔竖笛,继续学习吹奏《烛光里的妈妈》

    教学重点:

    唱好三部合唱歌曲,感受美妙的合唱效果。

    教学难点:

    增强对民歌的了解与认识。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八孔竖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祝福妈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祝福妈妈》,感受歌曲情绪,了解藏族歌曲的特点,能够饱含深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歌曲,对学生进行感恩母爱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孝敬父母。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祝福祖国,培养。

    教学重点重点:

    1、唱歌《祝福妈妈》 2教学音乐知识连线。

    教学难点:

    1、根据旋律创编歌词。

    2、体会歌曲《祝福妈妈》的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CD、气球、彩纸、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放歌《妈妈的吻》)师:嗨!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见到你们很高兴!大家请坐!还记得这首歌吗?

    生:记得!——《妈妈的吻》

    师:是的,上节课学的,我们一起唱一遍好吗?

    生:好!(跟唱一遍《妈妈的吻》)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从刚才歌声里我听出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为妈妈送上一份祝福好吗?

    生:好!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新歌《祝福妈妈》。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的把歌词读一遍,读完请举手。

    1、学生读歌词(同时放《祝福妈妈》伴奏一遍)师:放下手,关于歌词,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呀拉索”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想这个问题也是大家想问的吧!《祝福妈妈》是一首藏族歌曲,“呀拉索”是藏语中的感叹词,没有实际意义,类似普通话里的“啊、哎……”,以后,如果你在歌曲中看到这三个字,就应该知道这是一首藏族歌曲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了。

    师:藏族风景最有名的就是西藏了。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听赏歌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美丽的西藏,然后告诉老师你听到、想到了什么?

    2、初听歌曲(听赏《祝福妈妈》一遍)师:谁说一说?

    生:

    1、生

    2、生3……

    师:大家说的太棒了!老师想带大家到西藏去旅游,你们想不想去?

    生:想。师:来,坐上火车,我们走了!

    3、复听歌曲(带学生在室内绕一周,说“到站”学生回位。复听歌曲同时播放藏族风景图片)

    师:西藏太美丽、太神奇了!希望同学们长大以后真的到西藏去看看。下面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向往随音乐轻声唱一遍。

    4、学生轻声跟唱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我们放开声音唱一唱。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5、再次跟唱

    6、教学连线——圆滑线、延音线

    师:大家唱得真好!下面同学们休息一下,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歌曲中有很多“︵”的符号吗?

    生:发现了,在音符上边。

    师:它连接了两个音或多个音符,是不是?

    生:是。

    师:小组合作找一找歌曲中这个符号出现了几次?它连接的音符有什么特点?生:19次。它连接的音符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师:***同学说的很好!(出示课件)连接不同音符时,它叫圆滑线。演唱时要唱的连贯、圆滑。连接相同音符时,它叫延音线。演唱时要唱成一个音。(指导圆滑线、延音线的唱法)师:下面小组合作找一找,歌曲中哪里用了圆滑线?哪里用了延音线?看哪组找的又快又准!(学生找完汇报)

    师:找的非常准确!下面我们跟伴奏演唱,体会一下圆滑线和延音线的唱法。

    7、跟伴奏演唱,体会连线的唱法。(学生再次跟唱一遍)师:同学们唱的太好了老师为你们鼓掌!(教师鼓掌)下面小组讨论一下歌曲的情绪,我们应该怎样把这首歌唱的更好呢?(小组讨论汇报)分析歌曲唱法:歌曲前半部分描写了用“白云做棉袄”、“星星做项链”、“太阳的温暖”、“我唱歌儿”做礼物送给妈妈,是叙述的语气,要唱的稳一些,“祝福妈妈幸福安康”一句要用心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祝福,后面的“索……呀啦索”表示对妈妈的无限祝福,要大声唱。要让妈妈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热情。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妈妈,而我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妈妈,你们知道是谁吗?(祖国妈妈)让我们认真做礼物,高声送祝福,把祝福送给自己的妈妈和祖国妈妈好吗?

    8、跟伴奏齐唱师:唱的真棒!给自己鼓鼓掌吧!同学们,除了歌中唱的这些,你还有什么礼物要送给妈妈吗?

    生:有。

    师:请大家把你想送妈妈的礼物写下来,为《祝福妈妈》创编第四段歌词,下面小组合作,看哪组创编的又快又好!并为大家演唱!编好的请举手!优秀作品老师会发奖!现在开始!

    9、创编歌词(小组活动,创编歌词,并排练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10、汇报成果(三组)

    师:同学们真棒!老师送的礼物喜欢吗?(喜欢)下面请组长把气球吹起来,请同学们在老师送你的彩纸上写上一句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可以写给自己的妈妈,也可以写给祖国妈妈,写好后把它粘在气球上。(学生活动)

    11、齐唱《祝福妈妈》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手握在一起,齐唱《祝福妈妈》,让五彩气球把我们真诚的祝福带给我们亲爱的妈妈,好吗?(好)(齐唱《祝福妈妈》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采一束鲜花》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对妈妈的爱。

    2、柔声演唱《只要妈妈露笑脸》,引导学生从妈妈的爱到祖国的爱的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

    柔声准确的演唱此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音乐,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对妈妈的爱,并能通过动作或表情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学生欣赏歌曲。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曲名吗?(板书:只要妈妈露笑脸)

    2、听了这首歌,你们想说什么?

    3、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笑”。(在“笑”下加点)

    二、板块一:“笑”好不好?

    1、你们认为“笑”与“哭”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

    2、分四人小组思考讨论。

    3、集中交流。

    4、小结过渡:通过讨论,同学们普遍认为笑比哭好,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能使人年轻,笑能使人快乐。

    三、板块二:为笑设计广告语。

    1、谈话:如果笑就是种商品,你能为笑设计一些广告语,每个人都笑口常开吗?

    2、学生自行设计广告语,然后讨论交流。有选择地写在黑板上

    3、小结过渡:

    看了大家设计的广告语,人们都怦然心动,希望自己能得到笑,能“买”到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笑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不少人笑不起来,得不到微笑。

    四、板块三:为什么笑不起来?

    1、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展开调查,了解一下在你们的亲人朋友当中谁提不到微笑,或是很少能会心地笑一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分组讨论交流:笑不起来,是因为。

    3、小结过渡: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笑不起来,可能是因为生活中暂时的困难,可能是工作中遇到了烦心事,更可能是自己的子女让他们担心、牵挂了。

    4、再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5、听完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五、《只要妈妈露笑脸》可以说是一个做子女的.对母亲最衷心的祝愿,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自己的父母的艰辛,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子女日夜操劳,真的很辛苦,做子女的确实应该体谅父母,使他们不再为自己担忧,能够会心地笑一笑。

    六、完成习作《只要妈妈露笑脸》。

    安全小常识:不准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烛光里的妈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欣赏、跟唱。

    二、新课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听着这首歌,你有想到了什么呢?

    生:母亲。生:妈妈对我的关心。

    师:是呀,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以说母爱,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今天,老师愿和你们一道“感受母爱,体验真情”。(展示课题)

    师:说起母爱,我想到了满文军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谁会唱吗?(有许多学生摇头)

    师:今天我把这首歌的MTV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我有个要求:你要谈谈MTV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母爱。(播放《懂你》MTV,学生欣赏。)

    三、说真话,诉真情

    师:你觉得MTV中的哪个细节最能体现妈妈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生1:妈妈在夜里为孩子盖被子的情景最另我感动。

    生2:妈妈把吃的东西都给子女了,自己在舔碗底。

    生3:雪地里妈妈背着孩子行走,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

    生4:妈妈深夜为孩子补衣服。

    生5:妈妈在火车站等待孩子归来时的表情最能体现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正如《母亲》这首小诗所写的一样。(多媒体展示《母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答):好!(齐读《母亲》)

    师:你能说说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母爱吗?

    生6:拿新书包,打雨伞,沏热茶。

    生7:包三鲜馅,在那他乡中,母亲会牵挂你。生病了母亲会掉眼泪。

    师:那我想知道:诗中所写的这些,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

    生8:每次周末我回到家里,妈妈都会为我做很多我爱吃的东西,而且总喜欢看着我吃。

    生9:有次半夜,我感到很饿,当时天气很冷,妈妈还是起来为我烧吃的。生10:妈妈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她每次上班前都为我准备好中饭。有次她为我准备了两个荷包蛋。我趁她没注意把蛋放进了她的饭盒。可中午时妈妈跑回来,把两个荷包蛋又给我送了回来。

    师:就为了把两个荷包蛋给你送回来,跑了很远的路。生10:是的,从这件事我更感受到了妈妈对我关心。师:看的出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谢谢。

    生11:我每次来学校上学,妈妈总是有很多话跟我讲,而且要将我的用品全部准备好。

    师:相信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母亲和MTV中母亲一样无私地深爱着我们,他们也同样的伟大。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学会关心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长辈......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风

    2、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听,唱,演等情感体验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3、通过歌唱让学生从中感受大草原的美好和对自己家乡“松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创新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又来到了我们共同唱歌跳舞的欢乐时光!首先让我们跳起来,动起来,一起放松心情好吗?师生共同表演舞蹈《青春舞曲》。

    2.采访客人:

    1)今天教室里来了很多客人,请同学们问一下他们都是什么民族的?

    2)介绍教师的民族:满族

    3.欣赏FLASH影片《家乡》。(藏族歌曲)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也蕴育了各具风格特色的民族歌曲。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倾听一首歌曲,想一想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它和哪首歌曲很相像?并在图片中选择出这个民族的服装。初听歌曲。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草原赞歌》。(课件1:无画面)

    3、再次感受,当你闭上眼睛倾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

    4、让我们来一同欣赏草原的美景,再次欣赏歌曲(课件2:声像俱全)

    5、看到美丽的景色,老师都忍不住想唱歌了,你们欢迎吗?教师范唱。

    6、出示图片“美”。提问:你觉得这首歌美在哪里?

    1)旋律美??用“嗒”模唱歌曲。

    2)歌词美??有感情读歌词。

    3)内在情感美??介绍歌曲背景,并欣赏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课件3)这首歌曲描写了蒙古族少年儿童龙梅和玉荣两姐妹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也表现出他们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和热爱,更展现了内蒙草原的兴旺发达,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

    7、这样“美”的一首歌,就让我们用美丽的心情,美丽的表情,美丽的声音来演唱一遍好吗?

    8、自学

    请为歌曲分段,每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感情来演唱?

    一段、轻快有弹性的声音,似乎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广阔草原,听到马儿驰骋的哒哒蹄声。

    二段、更加自豪的感情。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同时也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

    9、分组合作学习

    一组用“嗒”伴唱;一组主唱;一组用自制道具伴奏;一组用舞蹈表演。

    三、歌曲创新改编,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1、提问:我们的家乡是哪里?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那么就让我们做一次“小小作词家”,把这首歌改编成《松原赞歌》

    2、学生朗读自编的歌词。

    3、随音乐热情的演唱《松原赞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

    2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

    3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

    哪里的风景吗?(草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二、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

    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

    英雄事迹。

    D完整欣赏

    E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F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乐曲形式。

    三、复习歌曲《草原赞歌》

    A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

    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

    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B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

    C视谱。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D接龙唱谱

    E用“LU”模唱旋律。

    F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4、表演《草原赞歌》

    a)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

    b)师生互动。

    四、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调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风格。

    2、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听,唱,演等情感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创新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你们听听熟悉吗?如果你觉得熟悉也不需要跟着演唱,安静地听完告诉老师歌曲的歌名和情绪是什么,好吗?

    2、同学们都感受的很好,那你们能不能再仔细地体会一下歌曲从哪里开始情绪变得更加欢快、激动人心,下面老师来演唱,请你们听到情绪最激动最欢快的部分用手或者脚步来回应我好吗?(出示歌谱,师范唱)。

    3、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感受能力真棒,今天这首歌曲,它确实是整个前半部分是比较平和的欢快活泼,整个后半部分是更加的跃动、高涨,所以老师就用这两种色块把歌曲的情绪简单的划分一下。(出示色块图谱)

    4、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一下歌曲的两个色块部分,感受情绪的递进,全体起立跟上我哦。

    5、歌唱教学

    (1)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歌曲的情绪从欢快到跃动又到激动人心呢,我们一起到歌谱中去找找答案,先来学习第一色块的乐谱,跟着老师四小节模唱一次。

    (2)我们先试着把第一色块歌词填进去。(师弹一句,生填词一句)

    (3)第一色块第一段完整连起来唱(师加入前奏,请学生仔细接准第一个字)

    (4)学生自己尝试填入第一色块的第二段

    (5)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老师也忍不住想加入你们的歌声,下面老师和你们合作,你们演唱第一色块,老师接唱第二色块,你们在心里跟唱。

    (6)模唱第二色块乐谱。

    (7)填词演唱第二色块,有困难再解决。

    (8)老师演唱第一色块,学生接唱第二色块。

    (9)完整演唱全曲(慢速)

    (10)既然同学们唱的这么好,老师准备加快速度了,完整演唱全曲。

    (11)跟伴奏演唱。

    6、加动作表演唱。

    7、变换演唱形式丰富歌曲。

    三、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了解、感知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的特点。

    2、通过欣赏蒙古民歌了解长调和短调,使学生在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的同时,了解蒙古民歌,喜爱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感受蒙古族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长调和短调,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

    1、播放马头琴演奏《鸿雁》,由于《鸿雁》是今年最热门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歌曲,(蒙古族分布于我国北部,它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内蒙古人民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

    2、师:让学生说一说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生答

    3、你们真是博学多才那,你们用那么美得词语拼凑成一幅幅画面,老师仿佛看到了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一群鸿雁飞翔在蓝天上。

    有个少年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看护着牛和羊轻轻哼着草原牧歌,。。。(背景音乐《鸿雁》)

    二、播放歌曲《鸿雁》

    1、提问:这首歌曲的节奏?自由的旋律?悠长。

    2、师:蒙古人有三宝,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

    一是辽阔的(草原)二是奔驰的(骏马)三就是这醉人的蒙古长调。

    3、我们刚才所听的是哪一宝?-------引出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

    师:起伏的旋律就像一群鸿雁在草原上飞翔。。。

    鸿雁带去了你们对草原的喜爱,传到了牧羊姑娘的耳朵里,她回应了。。。

    三、欣赏蒙古族歌曲《草原牧歌》(出示课件)

    1、师:同学们在欣赏时,思考这首歌曲旋律、节奏怎样?

    师: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

    2、复听歌曲——感受情绪

    四、竖笛学习

    1、练习音阶

    2、自己试吹

    3、找出难吹的句子

    4、解决难点

    5、练习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11】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说湘版音乐教材五下《祖国在我心中》教学设计。本课由演唱《祖国印象》、听赏《我和我的祖国》、读谱唱歌《美妙的歌声》、活动《给下载的音乐存档》四部分组成。

    我选择演唱《祖国印象》和听赏《我和我的祖国》进行说课。《祖国印象》歌曲朴实无华,音乐充满活力,轻盈、舒展的旋律和富有动力的节奏,抒发了少年儿童赞美祖国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我和我的祖国》曲调起伏流畅,旋律优美、热情奔放,尽情抒发了“我”和我的祖国犹如“浪花”和“大海”一样彼此依存,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扩展,感受体验和创造活动能力增强,音乐感受与鉴赏方面他们能体验到音乐情绪,能用语言作描述;音乐表现方面能掌握和运用正确姿势,自热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在综合艺术性表演活动中与同学合作,体验,能对他人表现作评价;音乐创造方面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创编与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参与表演。

    三、说目标

    音乐课程最核心目标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本课教学中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技能学习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3——6年级应该保持音乐学习兴趣,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知、鉴赏、表现等方面能力等要求,拟定以下目标:

    1、能用深情的歌声、自豪演唱《祖国印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在跟唱和听赏《我和我的祖国》时能感受、体验到“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八六拍子歌曲的特点和体验歌曲中对祖国的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由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

    五、说教法学法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并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运用情景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聆听感知法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观赏评价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钢琴、录音机、《祖国你好》、《祖国印象》、《我和我的祖国》等音乐

    (二)教学思路与环节

    情景视唱“祖国你好”——→听赏体验“我”和我的祖国情感——→演唱感受“祖国印象”——→拓展升华爱国情感。

    (三)教学流程

    情景视唱《祖国你好》————————→(视唱练习)。

    1、播放音乐《祖国你好》,师生随乐互动,创设轻松、热闹学习氛围。

    教学开始就播放歌曲《祖国你好》,从听觉出发,利用歌曲欢快热闹的情绪,动感的节奏吸引学生的心灵,在老师带动下随乐律动,释放心中快乐激情。

    2、教师引导学生用热情、自然的歌声向祖国问声好。

    此时的课堂是轻松愉快的,学生们非常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于是,老师在音乐进行的同时简单告诉学生这首歌曲名叫《祖国你好》,表达了祖国人民欢欢乐乐,祖国龙腾虎跃盛世太平的繁荣景象。随即在老师的手势指引下,全体学生声情并茂用真诚地歌声向祖国问好。

    感受与鉴赏————————→(听赏《我和我的祖国》)

    表现————————→学唱《祖国印象》

    1、讲讲你眼中的祖国

    目的:激发学生用语言描述祖国,逐步引入《祖国印象》歌词。

    2、初听《祖国印象》感受歌曲情绪及节拍特点。

    3、跟琴声模唱旋律。

    4、播放录音跟唱歌曲。

    创造————————→拓展升华爱国情感。

    1、师生同唱歌曲。

    师生声情并茂同唱歌曲《祖国印象》不仅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歌曲情感的升华。学生们积极主动深情、自豪地演唱让歌声回荡在教室里久久不能平息,而学生与祖国心心相应的情怀也久久不能平息。

    2、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聆听歌唱祖国的歌曲,写首小诗表达对祖国的爱下节课与同学老师及交流。

    激发学生从不同音乐作品中感受对祖国的各种真挚情感,并尝试用写话,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感悟和爱。这个活动是对《祖国印象》第二课时铺垫,让人意犹未尽,期盼下次学习的到来。

    本课设计从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听促进开展任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注重音乐整体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声情并茂演唱能力和以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五年级音乐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