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初中教案精选
  •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初中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2-21

    课题

    授课人

    班级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会造成不同影响2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3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学习关键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自主学习内容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80-81页内容,回答80页问题:(3分钟)1、属于真善美的是:___________;假恶丑的是:____________。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是_________,又是_________的。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交织在一起。生活中充满了___________,但也有___________。2、真善美之间的关系是:美是与真联系在一起的,真是美的________;美是与善联系在一起的,善是美的_________。二、合作学习(一)小组内讨论解决教材81页问题,试举例。(5分钟)体现真善美的现象:1、家庭中:2、学校中:3、社会中:体现假恶丑的现象:1、家庭中:2、学校中:3、社会中:

    三.合作探究讨论(3分钟)真善美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假恶丑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阅读教材82-84页内容,进一步明确答案。(2分钟)明确:1、真善美能够起到________________,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强______________,自觉_______,从而有利于_______________。2、假恶丑现象,对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发展_______________;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也都产生不利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消极现象的存在更是给正在成长的未成年人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四、整理收获:(3分钟)1、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真善美的积极影响是:3、假恶丑的消极影响是:五、达标检测1、选择题:《基础训练册》54页1---3题2、简答题:《基础训练册》56页14、15题反思或个案补充

    jk251.coM小编推荐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教案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第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一、教学实施建议:

    1、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二至三组静物、线描范画若干幅。

    (2)学生准备教具:图画纸、钢笔、铅笔等。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教师出示课前所作的线描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教师是怎样表现校园场景和静物的艺术形象的。

    ②启发学生欣赏时注意找出在范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哪些地方真实地表现了场景和静物的本来面貌,哪些地方与真实面貌不同。

    (2)发展阶段:教师在教室布置二至三组静物,并在校园里指定一至二处场景,由学生自由选择对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线描或黑白画写生练习,进一步体验再现生活真实的美术创作方法。

    (3)展示与讲评

    作业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述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3、课后拓展:课外注意搜集美术作品图片,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二、教学评价建议:

    在课堂写生过程中能够正确的反映出再现生创作方法和特征。

    教案设计

    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第2课时)

    一、基本理念:美术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依据《美标》注意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二、设计思想:以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把学生在学习情绪和生活经验纳入课堂,创生知识,教学才更富吸引力。本课通过对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写生和创作,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增强学生表现自然和生活的能力,增进学生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景物或静物的写生实践,初步体验用美术作品再现生活真实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从而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基本特征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体验再现生活真实的美术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物体的结构和透视的表现。

    五、教师准备教具:线描范画若干幅、二至三组静物。

    学生准备学具:图画纸、钢笔、铅笔等。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二幅校园写生线描并提问学生是在校园什么地方和角度画的,什么地方做了取舍。

    2、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教师是怎样表现校园场景和静物的艺术形象的。

    3、教师在教室布置二至三组静物,并在校园里指定一至二处场景,由学生自由选择对象。

    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线描或黑白画写生练习,进一步体验再现生活真实的美术创作方法。

    5、展示与讲评

    作业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述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明辨是非


    育秀实验学校七(1)中队执教:蔡冬梅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玩游戏机的危害性,激发起远离电子毒品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脑。2、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的重要性,会辨析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对与错,做到知、行一致。二、设计说明1、七年级学生在生理发育的同时心理迅速发展,但他们追求与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受智能水平、学识经验等限制,因此,需要老师进行引导、教育。玩游戏机严重影响到青少年学习、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借此活动教育同学看清游戏机的实质,进而看清生活中其他现象。2、根据此活动目的,本活动采用三大板块:(1)认识游戏机的危害;(2)合理使用电脑;(3)辨别生活中的是与非。三大板块之间层层递进,由表及里,学生受到感染的同时,提高认识,并激发一定的内驱力。三、活动准备:⑴查找游戏机害人的事例;⑵搜集并解释有关的名言警句。四、活动过程:(一)序曲(设计情景)主持人甲:(心中不满而陈述)为了玩游戏机被老师、家长批评,玩游戏机能训练人的思维,挺有好处,到底错在哪里呢?主持人乙:宣布主题队会正式开始。(二)活动仪式(略)(三)活动过程:1、主持人乙引出问题一:说说该学生玩游戏机错在哪里?⑴学生纷纷指出:a.影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应付、成绩下降(形式:快板)b.想方设法筹集钱款(具体语句学生自编)c.双休日沉迷于玩游戏机中,视力下降。⑵学生讲述故事《妈妈的呼声》(大意:一生连续玩了八天八夜电脑,神志不清,意志消退;另一学生因玩游戏机欠帐而被老板杀死了)⑶一学生唱心声《烦恼歌》,(自歌词,借用曲调)(大意:诉说因玩游戏机导致恶果,后悔莫及,劝说大家不要碰游戏机)2、(问题学生)主持人甲引出问题二:同学们的劝告句句动我心,游戏机也害得我成绩一落千丈。可是不玩游戏机,电脑还能干啥呢?⑴学生介绍使用电脑的种种好处,如:设计小报、美术字、查资料、上网、阅览。⑵小博士介绍《用电脑、更要用脑》(内容略)⑶老师小结: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少年,不但要学知识学本领,更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明亮的双眼,来看一切,古人说得好,能辩真假,是一种大学问呢?3、主持人引出是大学问话题:⑴学生介绍的名言警句,并解释。(句子略)⑵女生唱《是非歌》送给每位学生(歌词自编,以《步步高》广告歌形式)4、游戏形式:问题用简短的小品表现,学生抢答问题:(1)当你看到有同学抄作业时,你怎么做?(2)当你的好朋友被人欺负时,你该怎么办?(3)当你看以小摊贩在宣传羊肉串味美时,怎么办?(4)当你被敲诈时,又怎么办?(5)有人说,校服你穿我穿,太没个性了,最好不穿,你怎么看待?游戏结束时,老师肯定:分数虽有高低,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了。5、主持人甲、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扩散思维,生活中多种现象,有对有错,如果你经历到的话该怎么做?学生或用快板形式或用小品形式告诉大家应该如何做。内容涉及有:双休日里合理的休闲方式;遵守学校常规;维护社区卫生;不盲目追星……6、主持人充分肯定学生言行:看!我们的同学多会动脑,是非黑白看得清,辨得明,做得对!我们世纪少年一定会把握准人生方向,因为我们会用心用眼,用耳辨是非,分清浊!我们世纪少年一定会担起建设祖国明天的重任,因为我们学有时,玩有度,会拒绝黑色污染,努力掌握本领!辅导员勉励队员:(略)(四)活动结束,退旗仪式(略)五、参考文献:《少年与法》、《家庭教育》、《中学生心理辅导》。

    经典初中教案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学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陆地生物中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以蚯蚓为例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介绍了蚯蚓形态结构特征,特别是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也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教材侧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出发探究各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从水中到陆地过度过程动物怎样去适应环境,让学生对这类群有大致了解,也是为学生学习有关进化的内容奠定一些必要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识别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3.使学生能够列举一些陆生动物类群、懂得一些简单的分类学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不同,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倡导学生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关爱生命”活动,使学生能应用生物学知识尝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对各类陆生动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彩缤纷的自然界生机盎然、千姿百态,使学生能确立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2.通过对大熊猫等稀有、珍贵动物的学习,使学生对野生珍贵稀有动物产生关注之情,让学生知道有些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唤醒学生保护稀有动物的意识。3.通过对大熊猫等珍贵稀有动物栖息地学习,使学生关注动物栖息范围正在缩小,确立要保护动物栖息地的紧迫意识,形成随时宣传保护自然、关注珍稀动物的观念,并要与不法行为作斗争。【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著不同。【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教科书提供的图片,总结概括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分为六组,以小组为单位。2、教学器材:动物标本和模型,有关动物的录象。3、教学课件:cai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导学

    学生主体探究

    意图点评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大家回忆上节课内容,鱼类是怎样适应水中环境的?2、鱼儿能不能离开水?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得知识,说出: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窒息死亡。引导学生回忆水中的动物。有水中动物到陆地动物,引出课题。二、学习新课1、陆地动物与它们生活的环境。2、与水域环境相比较,陆地环境要复杂的多.三、课堂小结四、达标检测启发学生观察课本14页中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自己说出图片中动物栖息的环境以及它们的运动方式?演示课件:可以在找几组图片,让学生一起说。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为了防止水分散失,陆地动物的皮肤外都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水中动物一般是游泳,而陆地上的动物有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3.陆地上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陆地动物用身体里的肺或气管呼吸.4.陆地上的动物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更好的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总结概括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小组讨论说出图片中动物的栖息地:金丝猴(森林,攀援)袋鼠(草原,跳跃)蚯蚓(土壤,蠕动)猎豹(草原,行走和奔跑)白熊(冰原,行走和奔跑)丹顶鹤(湖泊,行走和飞行)虎(草原和森林,行走和奔跑)蝴蝶(森林和草原,飞行(幼虫爬行)学生观察水中动物和陆地动物的皮肤,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陆地动物的皮肤干燥?。学生观察陆地生活的动物与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总结出它们的不同点?学生回想上节课学习的水中动物鱼是怎样呼吸的,比较陆地动物有鳃吗?陆地动物怎么呼吸?让学生思考陆地和水中的环境是不同的,陆地上的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地壳的运动,人为的破坏都可能造成环境的改变,动物要去适应.学生自己去总结.提问: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课本中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由它们的栖息环境来与水中的环境进行比较.学生对比水中环境和陆地环境联想.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填写记录表等教学活动.第二课时学习内容教师导学学生主体探究意图点评1、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3、观察蚯蚓的运动。4、了解环节动物的特征。5、了解蚯蚓的呼吸过程。6、蚯蚓如何保持体温7、回顾本节主要内容。说先让同学们展示自己找到的蚯蚓,并请同学讲述自己找到蚯蚓的过程。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总结出蚯蚓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并要求学生写出书面观察结果教师首先强调在做对照实验时要保持变量以外的其他条件都相同。并统一好实验的时间和规范好蚯蚓爬行距离的方法。教师汇总全班的实验数据,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蚯蚓的运动特点。总结蚯蚓的特征。由蚯蚓的环节特征引出环节动物的定义,并介绍环节动物身体分解的意义。附带介绍一下环带、环节、体节的区别。首先强调我们这里所说的呼吸是气体交换,纠正一些同学头脑中老是把呼吸理解成喘气。蚯蚓靠皮肤呼吸。蚯蚓的皮肤和人的肺都是气体交换的界面,它们都有进行气体交换的作用。他们的差异只是在形态结构和部位上的不同,或者说一个是“外置的”一个是“内置的”。教师简单介绍体温对动物的意义。教师带领大家简单回顾本节主要内容。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蚯蚓及如何找到的蚯蚓等,总结概括出蚯蚓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学生小组观察,并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完成书面观察记录。特别注意蚯蚓的腹面刚毛。学生进行实验,多做几次重复实验并记录好实验数据,最后计算出蚯蚓在糙纸上和玻璃板上的爬行速度。学生需了解环节动物身体分节的意义,及环带等三个概念的区别。学生需要真正了解呼吸的实质。理解蚯蚓的结构特点如何适应陆地环境。了解体温对生物的意义,及蚯蚓如何维持体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复习本节内容。首先激发同学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并为下面教学作铺垫。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培养学生使用科学语言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抽取有用的信息,并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出来。使学生在了解蚯蚓运动情况的同时,进一步熟悉对照实验需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区分清楚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进一步强调陆地动物如何适应陆地环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第三课时学习内容教师导学学生主体探究意图点评1、观察兔的外部形态。2、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其前后肢的长度3、比较兔和狼的牙齿4、观察兔的内部结构小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5、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先让同学们观察课本中“观察与思考”的图片,或者播放与兔有关的录像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总结出前后肢的长度与运动方式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兔和狼的牙齿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因。教师让同学们观察课本中“观察与思考”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观察课本中“观察与思考”的图片和录像片,描述图的外部形态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其前后肢的长度,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前后肢的长度与运动方式的关系。学生小组观察兔和狼的牙齿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因,总结出牙齿的不同与食性的关系学生进行观察,并与人体的内部结构进行对比各小组汇报调查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结合课本大熊猫的有关资料分析出保护动物气息的的重要性。首先激发同学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并为下面教学作铺垫。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抽取有用的信息,并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学会总结使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板书设计一、水生环境与陆地环境的区别二、陆生动物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1.体表被鳞、甲或体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2.有发达的气管和肺——吸入气态氧3.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对刺激反应灵敏4.有发达的肌肉和四肢——支撑体重、迅速奔跑三、蚯蚓四、环节动物的特征。五、兔六、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七、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教学反思课时作业1、下列哪一项不是所有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a、水分b、足够的食物c、隐蔽地d、茂密的山林2、陆地生活的动物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主要是因为它们具备()a、循环系统b、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c、呼吸器官和呼吸系统d、生殖系统3、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类结构的是()a、蚯蚓的刚毛b、蛇的鳞c、蝗虫的外骨骼d、蜥蜴的细鳞4、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具有发达的皮毛,其主要作用是()a、保护b、伪装c、防御d、保温5、蚯蚓喜欢生活在何种环境()a、刚下过雨的水泥地面上b、湿润的松软的沙土中c、干燥的坚硬的土壤中d、湿润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6、判断蚯蚓前端的标准是()a、蚯蚓身体粗的一端b、蚯蚓身体细的一端c、蚯蚓身体离环带近的一端d、蚯蚓身体离环带远的一端7、下列动物中不是环节动物的是()a、蚯蚓b、沙蚕c、蜈蚣d、水蛭8、夏季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土壤中蚯蚓多造成空气缺乏b、蚯蚓雨后喜欢太阳c、蚯蚓爬出地面喝水d、土壤浸水后缺乏空气蚯蚓得不到足够的空气9、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蚯蚓全身细胞的途径是()a、氧气→黏液→体壁→毛细血管→全身细胞b、氧气→黏液→毛细血管→体壁→全身细胞c、氧气→黏液→体壁→体腔→全身细胞d、氧气→黏液→全身细胞10、哺乳动物门齿的功能是a.撕裂b.咀嚼c.切断d.磨碎11、兔、牛、羊是食草动物,请选择与它们食草习性相适应的特点①门齿像凿子②犬齿锐利③臼齿宽阔④消化道长⑤消化道短⑥盲肠发达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⑤⑥12、鲸是哺乳动物的最重要特征是a.用肺呼吸b.心脏四腔c.体温恒定d.胎生哺乳13、哺乳动物体表一般具有发达的皮毛,其主要作用是a.保护b.伪装c.防御d.保温14、食肉动物牙齿的特征是a.门齿发达b.犬齿发达c.臼齿发达d.犬齿退化15、兔、牛、羊等食草动物消化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消化管较短b.盲肠发达c.消化腺发达d.小肠较短二、非选择题16、陆地生活的动物由于不受________作用,一般都具有________的器官.17、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________和________,能够对_________作出反应.18、蚯蚓的运动方式是,通过和的配合使身体动。19、家兔的牙齿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狼的牙齿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兔的体毛有________作用,用_______呼吸。20、家兔的体腔包括______和______两部分。将这两部分隔开的肌肉膜叫做______,它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21、家兔的心脏分为四个腔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血液循环路线有两条:______和______。循环系统输送氧气的能力______,能使身体产生大量的______,同时家兔身体有______的结构,因此可以保持恒定的体温。22、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码所指部位的名称:1是_______;2是_______;3是_______。(2)_______图是兔的牙齿,理由是它只分化为_________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和_________齿(适于磨碎食物)。而且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________。这些都是与兔___________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狼的牙齿,还有锋利的______可用于攻击、捕食、撕裂食物,这是与它们________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参考答案1.d2.b3.a4.d5.d6.c7.c8.d9.a10.c11.c12.d13.d14.b15.b16、水的浮力支持躯体和运动17、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多变的环境18、刚毛肌肉蠕19、门齿、臼齿门齿、臼齿、犬齿保温肺20、胸腔腹腔膈21、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体循环肺循环强能量保温22、(1)门齿、臼齿、犬齿(2)a门臼盲肠吃植物犬齿肉食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初中教案精选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p5~p7)

    教学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教学重点: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教学方法:观察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工具:扇子、笔、常见的立方体

    准备活动: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常见的几种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1.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面和曲面(学生常见的高速公路和海浪),并由此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图形例子。

    2.拿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除了面以外,还有那些组成部分,从而引出线和点,由此让学生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先让学生想象面面相交,线线相交会得到什么?再板书画出,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

    4.思考:平面与平面相交得到什么线?曲面与曲面呢?

    5.让学生找找具体模型的面和线,顶点,(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得到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的初步认识,通过笔来演示加深这个认识。(做相应的课本上的练习议一议)

    6.通过动画演示,举例下雨,水笼头,以及扇子的展开,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做课本上相应的习题。

    7.练习:课本p7第2题

    小结: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作业:1p7:1

    2为明天上课准备做课本上的几个平面图形。

    教学后记:先让学生想你线线相交,面面相交会有什么结果?再通过示范,线线相交即得到点,面面相交则得到线,举点动成线的例子。再让学生举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学生能积极思考,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能初步想像出某一个平面动会得到什么几何体。

    经典初中教案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参与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举例说出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调查活动内容提示的幻灯片。学生:收集生物反应器、动物与仿生的有关资料。

    四、课时分配两个课时

    五、--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动物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1、动物与生物反应器2、动物仿生阅读探讨课文资料分析的讨论题;阅读讨论有关动物与仿生的内容,提出疑问,相互交流,分析动物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疑问,学会交流,学会倾听。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动物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编写好调查提纲,并在课上进行交流,小组之间对展示的调查计划进行质疑和评价,从而完善各组的调查计划。课外调查。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做好调查记录。调查报告交流会(第二课时)。各组叙述展示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调查报告展览。课后各组整理调查报告及图片资料,以板报形式展出,同学之间互相观摩,从中吸取知识与经验。幻灯展示调查内容提示,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内容,参与小组讨论,巡视、指导学生编写好调查计划。在交流调查方案时,鼓励学生质疑,相互评价,完善调查计划。教师强调调查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教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师生共同总结动物与人类关系。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11991.html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初中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