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找一找中班教案经典
  • 找一找中班教案

    发表时间:2023-11-13

    找一找中班教案经典。

    关于“教案课件的重要性”小编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随便便写写就可以的。回顾教案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如果您对这个话题非常有兴趣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找一找中班教案 篇1

    《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幼儿是通过游戏进行学习的,幼儿的有效学习是在感兴趣的游戏情景和场景下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调整方法、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根据我们班幼儿喜欢与同伴进行游戏,但缺乏交往的策略等这些情况,我们组织了户外活动《战胜灰太狼》。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战胜灰太狼”的情景游戏,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通过增设不同难度的障碍,逐步提高幼儿动作的的灵活性何协调性。

    【活动准备】

    (1)教师扮演兔妈妈,创设“战胜灰太狼”的游戏。

    (2)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战胜灰太狼”的游戏场地,先布置完的幼儿与教师进行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3)介绍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玩法:妈妈带小兔子去萝卜地里拔萝卜,跳过小河(竹竿)—爬过草地(大垫子)—钻过山洞(毛毛虫)—走过独木桥(走平衡木)—穿过小树林(绕呼啦圈曲线跑)—跨过小沟(助跑跨跳)—上下高山(滑滑梯)—来到萝卜地。

    第一环节:幼儿进行第一次游戏。

    预设指导重点:观察幼儿游戏水平,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进行指导。

    第二环节:幼儿再次进行游戏。

    预设指导重点:

    1、教师调整部分材料增加游戏难度。

    难度?①第一组的竹竿,增加竹竿之间的距离,由开始两杆竿间40厘米的距离调整为50厘米;

    难度②第二组的竹竿,由开始的21厘米高调整为23厘米高;

    难度③独木桥上设障碍,放5个核桃露罐子;

    2、教师关注体弱儿(陈誉文、黄雨妍),在跳跃、平衡等环节降低游戏难度,并鼓励他敢于越过障碍。如果他跳不过去,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帮助。

    第三环节:幼儿进行第三次游戏,游戏最后环节利用方便袋、玩具筐、自制的玩具担架等工具运送“石头”(沙包、玉米棒、报纸球),每次运六块,运回后分类进行摆放。

    预设指导重点:

    1、教师在上次游戏的基础上再次调整材料增加难度。

    难度①第一组的竹竿,增加竹竿间的距离,由两根竹竿间50厘米调整为60厘米;

    难度②第二组的竹竿,由23厘米高调整为25厘米高;

    难度③独木桥上设障碍,放2组不同高度的空易拉罐。

    2、关注体弱的幼儿,适当调整游戏难度,鼓励他们勇敢地越过障碍,有挑战成功的体验。

    3、指导幼儿分类摆放“石头”。

    4、指导幼儿利用玩具筐等物体作为掩体,创设“灰太狼来了”的游戏情景,幼儿进行投掷,驱赶“灰太狼”。

    第四环节:“战胜灰太狼游戏”结束:教师鼓励表扬参与活动、勇敢地“小兔子”,并总结经验,遇到困难要不怕,勇于挑战,胜利就是我们的。

    第五环节:分散活动: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游戏。

    通过本次活动,我总结了优势与不足。

    优势:

    首先,在活动中我始终精神焕发,用自身的激情感染了全班幼儿,促使他们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并大胆的表现了自己。在活动中,我热爱每一名幼儿,细心观察、发现他们的需要,及时为他们提供鼓励与支持,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其次,活动的创设与指导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很浓烈。在活动指导过程中,我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之中,对活动进行了较为有效地指导,关注到了多数幼儿,为不同能力水平孩子的发展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全体幼儿在不同发展程度上有了提高。

    不足:

    首先,对于幼儿,我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大胆放手给幼儿更多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的空间,让幼儿在自由进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

    其次,在组织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对于院所户外场地的综合运用欠缺,在以后的活动中,如果能结合游戏内容,更多的把小朋友自己制作的玩具等可利用的资源整合起来利用,会让小朋友在玩中学的更开心。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朵绚丽的花,都有自己思想和个性,我愿用我的心,呵护每一朵花的成长,呵护每个幼儿的自主发展与快乐成长!

    找一找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比较长短差别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活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2、愿意大胆描述自己的排列顺序。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复习比较长短引导幼儿比一比、找一找,分别找出其中最长、最短、比较长的吸管。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导幼儿再次排序。

    教学延伸:

    1、画面条:投放书面联系、水彩笔,引导幼儿在一组线条中添画一跳最长、最短或比较长的线条。

    2、操作组:投放铅笔、铁线、毛线、纸条等引导幼儿为各种材料按照长短排序。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找一找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每个幼儿喝饮料时为了知道瓶子里还有没有便摇一摇的经验,本次活动就是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来设计的,希望让幼儿的原有经验有所提升。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罐宝宝和我们小朋友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听这里有声音吗?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呢?(摇晃一个空的罐子)

    提问:你们听,这个罐子有声音吗?它发出的声音像什么声音?(摇晃一个装有大米的罐子)

    师:那小朋友们再来听一听这个罐子又是什么声音呢?和刚才那个罐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摇晃装有红豆的罐子)

    提问:为什么同样的罐子里装上东西发出的声音却不同呢?

    小结:原来同样的罐子里装着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也是不同的。

    师:我还有最后一个罐子没拿出来呢?我们来听一听它发出的是什么声音(摇晃装有少量米的罐子)?请你们猜一猜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实验,感受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

    找一找中班教案 篇4

    一、 说教材

    正确判断9以内的数量,是中班下学期的内容,本活动要求幼儿对9以内的数量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并正确说出总数,幼儿4——5岁,对数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手口致的点数,可为幼儿在今后的学习数学方便打好基础,因此,我把这个活动内容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故事、观察和操作,儿童能正确判断9以内的数字,并初步感知相邻数。

    2、思维拓展目标

    通过活动判断9以内的数字,体验数学的乐趣。

    重难点:能按数量与数字匹配。

    二、 说准备

    为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我准备了动物卡片、鸟类卡片、房物卡片、鲜花、种子、铅笔等。

    三、 说教学方法

    这个活动,对象是中班幼儿,我们班幼儿年龄偏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坐不住、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些特点,我采取愉快式教学法,以情景及故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 说课程设计

    课堂教学是儿童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4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1、讲故事引起兴趣,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幼儿爱听、爱看的特点,我用故事《春姑娘来了》来吸引幼儿注意力。

    2、指导观察,判断数量。在这个链节中,我使用卡片让孩子们谈论**中的差异,从而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3.使用故事转折点挑起矛盾并引出相邻的数字。

    4、运用操作,加深幼儿对数量的认识、判断,几数量与数字匹配。从而进一步巩固本课内容,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次活动通过这4个教学环节,既遵循了概念数学规律,又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在这次活动中,我综合了语言、常识和计算等领域,这是一项完整的数学活动。

    找一找中班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中产阶级儿童的身体发育高于小班,低于大班。比小班的孩子会玩但没有大班孩子那种肢体发展协调能力,所以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游戏则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之中。

    通过体育游戏:抓老鼠,让孩子扮演老鼠的角色。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情境中练习练习,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二、说活动目标:

    1.练习钻孔,学习弯曲和下蹲。

    2提高儿童的敏感性、协调性和坚持性。

    三。提醒孩子们遵守游戏规则,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愿意参加锻炼。

    三、说活动准备:

    1.圆田,熟悉小老鼠的童谣。

    2、小老鼠头饰5个。

    四、说活动重难点:

    练习钻的动作。

    五、说教法:

    根据中产阶级儿童的特点,主要采用了讲解、演示、示范的教学方法。

    六、说学法:

    孩子最大的乐趣是在”玩中学”“玩中练”及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之中,幼儿在”捉老鼠”的活动中,通过观察、锻炼从而来练习钻的动作技能。

    七、说活动过程:

    (1)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

    1要求:围成一圈,在男孩和女孩之间交替站立。

    (为了发展水平能力基本相等)

    2、做《模仿操》进行热身运动。

    (二)新授《捉老鼠》

    1、出示老鼠**。

    让孩子们说出老鼠的缺点,引导孩子们做个老鼠笼来抓它。

    2、让幼儿背诵小老鼠儿歌。

    3、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1)选5名小朋友戴上老鼠头饰,站到圈内。

    (2) 其余的小朋友手牵手围成一个圈当老鼠笼。要求:手拉手自然平放,不要上提或拉下,防止老鼠钻。

    双脚自然站立,在小老鼠钻孔的过程中,双腿不能伸直,防止小老鼠绊倒。还有身体不能随便下蹲。小老鼠笼做好了,我们一起念儿歌,当说到”它”时,全体幼儿蹲下,捉住小老鼠。

    (老鼠笼演示一遍)

    (3)小老鼠要求:首先要排成一队,但不要太挤,当儿歌开始说的时候,我们开始挨着老鼠洞一个一个地钻,不能掉洞。钻的时候要弯腰低头,半蹲走,不能抱站着的小朋友,也不能推前面的小朋友。

    当儿歌结束的时候,谁在圈内就表示被捉住了,谁在圈外就表示没有被捉住,被捉住的幼儿充当老鼠笼,游戏继续进行。

    找一找中班教案 篇6

    ***xx幼儿园 ***

    一、说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常常会蹲在花坛边十分专注地观察蚂蚁运粮食的样子,曾经玩过的健康游戏“小蚂蚁运粮食”让孩子们记忆深刻;绘本故事《小蚂蚁和西瓜》更是让孩子们了解到小蚂蚁运用各种方式运西瓜:用小铲子铲西瓜,搭爬梯运西瓜,咬紧牙齿拖西瓜,两两合作搬西瓜……拟人化的动态和勤劳、聪明、团结合作的精神深深地吸引并感染着幼儿。

    顺应幼儿的经验和兴趣,《蚂蚁和西瓜》的活动就产生了。

    “指南”出艺术领域的两大核心目标是“欣赏与感受、表现与创造”。因此,孩子们在欣赏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了蚂蚁吃西瓜的不同姿态;同时,观察花坛旁蚂蚁运送食物的情况,让孩子们从聆听和阅读图画书故事中,真正感受到蚂蚁觅食的动态。在积累了丰富的蚂蚁动态经验的基础上,孩子们尝试用撕贴、加**的方法,创造性地表达蚂蚁的不同动态。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的发展情况,围绕情感、知识和际能,确立多元化的目标

    1感受创作的乐趣,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

    2尝试在撕裂和粘贴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的蚂蚁动力学。

    三。详细展示蚂蚁用不同方式运输西瓜的面部表情,增强画面的趣味性。

    三、重难点

    重点:加入不同的蚂蚁动态,体验合作创造的乐趣。

    难点:它可以显示蚂蚁的不同动态。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在备教材的同时备幼儿。

    经验准备:熟悉绘本故事内容;生活中对蚂蚁有过细致的观察和了解。(幼儿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蚂蚁动力学经验,为创造不同动力的蚂蚁做好充分准备)

    材料准备:棕色硬纸板、2张浅绿色1张纸、数笔、浆糊、kt板、西瓜图纸、催泪膏。(西瓜图纸、淡绿色的大纸是教师有意提供的蚂蚁运西瓜、吃西瓜的物质情境材料)

    四、说教法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

    体验法:在欣赏绘本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观察模仿蚂蚁抱着西瓜啃西瓜的样子。

    情境创设法:教师创设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草地上又一个大西瓜。蚂蚁怎么吃?

    儿歌示范法:老师用童谣引导孩子加入蚂蚁的动作。如:小手小脚弯一弯,怎么弯?眼睛嘴巴动一动,怎么动?这种方法能促使儿童掌握蚂蚁的五官和四肢的艺术,增加绘画的兴趣。

    五、说学法

    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原则,我通过游戏来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抓住幼儿的热情,自然导入课题,“幼儿体验——整体感知”“启发引导——重点理解”“动手操作——拓展引申”的学法,让幼儿在玩玩、想想、听听、讲讲、画画中轻松完成活动目标。

    五、说活动流程

    此次活动我将采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组织教学,以《指南》精神为指导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能动,创造性的学习,让活动更富趣味性,基于此我将本次活动分为以下4个环节:1.回忆绘本导入活动2.

    孩子们体验老师的讲解3。幼儿作业教师指导3。幼儿作业教师指导4

    展示作品分享创意过程

    六、说活动过程

    1.回忆绘本,导入活动

    利用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中的蚂蚁吃西瓜的情节,激发孩子创作的兴趣。

    教师:“这几天我们都在研究蚂蚁,图书区里还多了好几本关于蚂蚁的书,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吧。”

    2.幼儿体验,教师讲解

    (1) **图画书**引导孩子注意蚂蚁形态。

    教师:你看到的小蚂蚁是怎样运西瓜的?谁来学一学?幼儿模仿蚂蚁吃西瓜的动态。

    (重点引导孩子观察模仿蚂蚁捧着西瓜、蚂蚁背着西瓜、两只蚂蚁一起抬西瓜的形象。)

    教师:“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会怎样运西瓜?”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蚂蚁的动态。

    (评析:从模仿绘本中的动态到创造性地表现蚂蚁的动态,生动的动作体验是幼儿创造的源泉,为幼儿表现不同姿态的蚂蚁做好了铺垫)

    (2) 讲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孩子们尝试加入蚂蚁的动态。

    老师选择两张牛皮纸,分别撕下蚂蚁的头和身体。

    b老师用魔术的方法粘贴蚂蚁的身体姿势。

    魔术一:头不动,改变身体的位置,不同姿势的蚂蚁出现了。

    魔术二:先确定身体的位置和姿势,改变头部的位置,小蚂蚁也有与其他蚂蚁不同的姿势。

    (评析:变魔术教给孩子的不是蚂蚁运瓜的一种或几种姿态,而是教给孩子一种表现蚂蚁不同姿态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创作的小蚂蚁千变万化)

    (3)运用儿歌引导幼儿添画蚂蚁的动态。

    教师用儿歌引导:“小手小脚弯一弯,怎么弯?眼睛嘴巴动一动,怎么动?

    触角触角翘一翘,向哪边翘?可爱的小蚂蚁就动起来。”以此提示幼儿掌握蚂蚁五官和四肢的画法,增加作画的趣味性。

    (评析:运用儿歌示范,能够把示范要点概括清晰地讲解清楚,也能提高幼儿的创作兴趣,但并不是一首儿歌就能解决所有示范问题。灵活运用儿歌,可以增强儿歌与儿歌的互动,更好地发挥儿歌的作用。

    在这里,教师利用“小手小脚怎么弯,眼睛嘴巴怎么动,触角向**翘”等问题增强儿歌与幼儿的互动,激发了幼儿的创作主动性)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 创造新的环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师:“草地上又出现了一块大西瓜,小蚂蚁又会怎样吃西瓜呢?”

    (2)师:“每一只蚂蚁都很能干,想出了各种办法运西瓜。小蚂蚁善于合作。他们团结一致。”教师利用情境提出创作要求,引导幼儿创作。

    (3)师:“小蚂蚁把西瓜运到了蚂蚁洞,蚂蚁洞是什么样子呢?”引导幼儿撕出蚂蚁洞,丰富完善画面。

    4.展示作品,分享创意过程

    (1) 孩子们互相欣赏,交流自己的创造。

    (2)教师讲评提升幼儿的经验,帮助他们感受合作的快乐。

    5.活动延伸

    (1) 班上设立蚂蚁饲养区,继续观察蚂蚁并记录。

    (2)艺术区尝试使用灰泥和发根制作不同的动态蚂蚁。

    六、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技能创作方法多种多样,或儿歌讲解、或巧妙示范、或丰富经验……众多的方法中,利用幼儿的动作体验增强作品的创作性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在上述活动中,展示蚂蚁的不同动态是重要而困难的。因此,我剪辑了绘本中拖、背、抬等几个典型的蚂蚁动态**,引导幼儿观察、模仿。

    “小蚂蚁是怎样运西瓜的?谁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这只小蚂蚁不光牙齿在用力、小腿也蹬紧了,真有劲!”

    在经验的驱使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展示各种蚂蚁扛着西瓜。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生动的动作模仿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找一找中班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数学排序是一个老教材,但如何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演绎好老教材是我思考的问题。中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逐步转向为抽象思维的萌芽阶段,他们虽对于数字大小,物品粗细、长短等显性排序有粗浅认知,但对于比较抽象的有规律的间隔排序的感知还不够。于是,我以“小熊过生日”的情境展开有趣故事,将有规律的排序渗透其中。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有趣的、幼儿自主探究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充分享受,体验情境所带来的愉悦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另外,活动中幼儿操作Pad体现自主性强、方便易检查易纠错的优点。同时双屏技术的交互运用、电子绘本情境感染也让老教材焕发了无限的生机。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认知:在游戏情境中了解什么是有规律的间隔排序,感知规律排序的多种多样。(重点)

    2、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究两个一组、三个一组等多种有规律的排序。(难点)

    3、情感:对数学游戏感兴趣,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我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于简单的物品排序、数字排序有一定的认识;对PAD有一定的操作经验。

    2、物质准备:PAD人手一台(分为教师版本(情境界面和操作界面)和幼儿版本(操作界面)、双屏显示(屏幕一:推送教师PAD或者幼儿pad画面;屏幕二:保留幼儿操作结果,制作规律卡)今天为了便于说课,我将教师PAD课件、幼儿pad课件和屏幕二课件一起放在了一台PAD里面、房屋图片每组两个。

    四、说教法和学法:

    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操作、互动学习、自主探究、

    (1)游戏情境法:将循序渐进的知识很好的融入在四个情境中:准备小熊礼物、铺设漂亮小路、制作美味蛋糕、分享快乐生日,生动有趣。

    (2)PAD演示和操作法:教师pad演示了生动的游戏情境,另外在分析操作结果时利用涂鸦功能很方便。幼儿PAD操作利于孩子们的反复验证、展示、纠错、总结。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结合情境的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准备小熊礼物。

    1、以“过生日”为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1)(播放课件):小熊要过生日了,给我们发来了邀请函。去祝贺生日,要准备点什么呢?引出准备礼物的意识,(教师Ipad显示)桌子上有“黑巧克力”、“白巧克力”。请幼儿自主观察、分析并尝试根据盒子上的数量和颜色放置对应的巧克力。

    (2)幼儿操作,教师请幼儿说说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自主建构操作要求,并巡视指导。(幼儿软件模拟操作)。建议操作结束的幼儿互相交流与检查。

    (以上环节既迁移了幼儿10以内的点数以及颜色标记的匹配与分类摆放。是幼儿数学活动中必要一个热身训练。)

    (二)铺设漂亮小路。

    1、以“看地图”为由,引出铺路任务。

    (1)情节继续(切换到教师版):礼物准备好了,可是没有去小熊家的路可不行。(教师iPad显示)引出铺路的任务。

    (2)和幼儿认识材料、探究铺路方法(教师ipad显示):请幼儿看看有什么材料?两种颜色的石子你可以铺出什么样漂亮的小路?你觉得从什么地方开始铺路最合适?(从小旗开始从左到右开始铺,明确了方向,为规律的建构做铺垫。用黑石子和白石子铺漂亮的小路,隐喻着颜色需要搭配,这让幼儿初步感受拼搭中颜色搭配的美,并在反复操作中逐步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简单演示

    (3)操作过后,进行第一次展示与交流:小路这么漂亮,原来是黑、白石子在铺路中藏着秘密呢。谁发现了秘密?可请发现规律的幼儿交流,也可退位让作品的主人交流铺路过程。

    (4)教师帮助提升:原来两颗石子像好朋友一样手拉手,反复出现。“白黑”就是一对好朋友,我们可以说他们是一组。一组一组反复出现就成了一条漂亮的、有规律的`小路。(幼儿iPad展示)幼儿iPad显示间隔线)。在展示时利用播放模式,随意的涂画演示帮助幼儿明晰了规律的排列,提炼出了“一组一组”的概念。又不会影响幼儿之后的纠正和再次操作,对于规律的呈现有很大的帮助。

    (5)分析过后,利用双屏的屏幕二现场做出规律卡:(PPT出示)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对于排出的样式进行很好地归类和汇总。然后再请其他孩子来介绍不一样的排法,交流不同之处,巩固“一组”及“反复出现”的概念。总结出规律,继续在屏幕二中做规律卡。

    (6)接着,请幼儿自己检查小路:出错的幼儿进行纠正操作,成功的幼儿给与他们再次铺路的机会,要求和刚才排出的规律不一样,形成第二条有规律的小路。这也是电子媒体给与孩子个性的操作优势。

    (7)操作过后进行组内交流分享:预设:如有幼儿出现三个石子一组为规律的铺设方法,则肯定并小结:(原来“一组好朋友”可以是两个不同颜色的好朋友手拉手,也可以是三个不同颜色的好朋友手拉手呢),以此为第三个环节重点研究三个一组的排序做铺垫,教学的重点在两次操作和展示中基本突破。利用双屏屏幕二出示规律卡:(PPT出示)和幼儿一起归纳发现,今天,为了方便看到预设的操作结果,我提前做好了规律卡。

    (8)(切换到教师版)当孩子们铺出了属于自己的路之后,出发!请孩子们齐心协力把PAD里面的小路连接起来,随音乐沿着路走到小熊家。

    (三)制作美味蛋糕。

    1、以“做蛋糕”为事件,引出装饰任务。

    (1)情节继续:来到小熊家,小熊在做蛋糕呢!奶油已经涂好了,我们要把带来的巧克力帮小熊装饰在蛋糕上!小熊给我们准备了秘密卡,引出装饰蛋糕的任务。(教师iPad打开信封)

    (2)和孩子们自由交流“秘密卡”和蛋糕圈的秘密。可请1名幼儿尝试排出一格。教师重点提炼“三个一组”、“一组一组反复出现”的语言。着重提出“顺着一个方向装饰肯定更美”的装饰要求。(教师PAD模拟操作)

    (3)接着,幼儿自由选择秘密卡,开始装饰蛋糕。秘密卡上有的是一黑两白三颗巧克力,有的是一白两黑三颗巧克力,引导幼儿主要探究三个一组的排序。这也是活动的难点。秘密卡的出示帮助幼儿逐步建构排序的方法:要先确定好规律再按同一方向往下排,为探究更高难度的排序奠定的了基础。

    (4)然后,展示不同幼儿的作品:和孩子们共同分析蛋糕圈是否有规律?重点关注有规律的“一组”是否和秘密卡匹配,同时关注规律延伸的方向是否正确。(幼儿iPad展示)幼儿iPad显示间隔线)。在展示时依然利用播放模式,帮助幼儿明晰了方向和规律的排列。根据幼儿操作结果,之后依然在屏幕二制作三个一组的规律卡,规律的变化随之也丰富了。(PPT显示)看规律卡小结:发现同样的三颗巧克力可以排出好几种不一样的规律来。

    (5)接着,给予幼儿自己纠错,小组互助的检查纠正时间和空间。教师适时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6)延伸探究多个一组的规律:小熊还有一些蛋糕圈需要我们帮忙,试过用两颗、三颗为一组来排,你还想用几颗组成有规律的“一组”?满足需求,在次操作。(这个环节主要是延伸环节,通过之前的学习,孩子们对于两个一组、三个一组的排序已经有一定的经验,这里给予继续探究的空间,能力弱的可继续探究三个一组,能力强的可以向前一步,引导孩子发现,一组巧克力的数量越多,可以排出的规律就越多。对于教师以后再区域中的指导或者第二教时的学习做好调研工作。)

    (四)分享快乐生日。孩子们齐心协力专注完成了做个任务,也需要放松一下。

    1、(切换到教师版)教师变身成为魔术师!我们把每组小朋友的蛋糕圈都叠起来!哇,变成了一只大蛋糕。(教师iPad操作)

    2、音乐响起,一起唱歌:祝你生日快乐。利用多媒体,以戏剧性的变化和音乐渲染着活动进入尾声,情节也得到了完美的结局,活动的气氛达到高潮,孩子们怀着欢乐的心情结束整个活动。

    六、说说“多媒体引入”对教学活动的优势:

    1、电子绘本的尝试:将故事的情境制作成电子绘本故事。直接视觉的画面比教师口中的描述更为生动、形象,大大增加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全程零压力,有的只是向前不断挑战的动力。他们在与电子绘本的交互中感知规律、认识规律、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规律,为难点的突破建构了前提。

    2、Pad操作的尝试:pad的使用是整个活动的亮点,也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手段。如果活动中采用实物教具,那么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学习过后基本都不能反复使用。并且不管是纸质教具还是实物教具都不利于孩子们的纠错、展示等。PAD操作简便,利于孩子们的反复操作、展示、验证、纠正、总结。对于难点的突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双屏展示的尝试:在设计活动时考虑到规律经验的提升和总结是需要保留孩子们的思维成果的。于是,采用了双屏展示。一个屏幕进行教学情境、操作等的展示。另外一个屏幕则展示和保留总结性的内容(规律卡),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对于排出的样式进行很好地归类和汇总,对于难点的突破起到了巩固性的作用。

    找一找中班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Www.Jk251.cOM

    本节课是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中班第一主题活动《快乐小天地》中的一节科学领域活动课《神奇的发现》;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透明的。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有两种使用方法。分别是:1、放大镜对准观察的实物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2、把放大镜放到眼前,慢慢的移向所观察实物的上方,直到看清楚为止。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于使用放大镜去探索事物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发现事物的明显变化,但是,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把自己所观察的物体看清楚并不清楚,所以,我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索中了解放大镜的特点,知道如何在探索中正确使用放大镜。

    本节课我将了解放大镜的特点设为重点;探索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设置为本节活动的难点。

    二、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于使用放大镜探索事物很感兴趣,但是,在孩子的活动中发现他们对于如何使用放大镜,如何看清物体操作的并不准确。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设计了说——听——看——用——展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学习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

    三、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本次活动目标为: 1、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2、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3、学习观察,体验探索事物的'变化并用粘贴的方法记录。

    四、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故事《神奇的镜子》;视频《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放大镜人手一个;观察记录表人手一份、水果、动物、交通工具图片若干、胶棒。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法等,使幼儿学会正确的使用放大镜去探究事物的变化。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故事,自由探究、观察获得认知能力的。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七步:

    (一)、师幼交谈,说说放大镜的神奇。在此步骤中我运用了谈话法,通过和幼儿交谈,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我们说一说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二)、倾听故事,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讲述法、观察法让幼儿边看图片边听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放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能够把物体放大。

    (三)、认识放大镜,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这一步我运用了观察法、触摸体验法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四)、尝试使用,探索放大镜的用法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操作法、交流法让孩子们用放大镜自由探索,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使用放大镜的方法,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从而,探究如何使用放大镜。

    (五)、观看视频,正确的使用放大镜

    本步播放视频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掌握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

    (六)、运用放大镜,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本步运用操作法与记录法;为幼儿准备了三类很小的图片,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别。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图片贴在记录单相应的空格里。进一步巩固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七、成果展示,区域中进一步探索

    最后,让幼儿把完成的记录单放到教师完成的记录单的下面,师幼共同欣赏。教师还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了更多的细小图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探索。

    反思:本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突显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操作,获得经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预设的目标。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请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找一找中班教案 篇9

    中班数学活动说课稿《我身上的数》

    一、教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字:**数字,商品**,门牌号

    我们的身上也蕴含着数字: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三个扣子、四个口袋、五个手指……“我身上的数”这个活动,就是运用我们身上蕴含的数,引导幼儿认识数字,感知数量,

    理解数字与数字的对应关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班最后一学期孩子的发展水平和中班数学领域的教育要求,本次活动的目标如下:

    (1) 让孩子们感知5以内的数字,并识别出1-5。

    (2) 引导孩子找到并找到自己身体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来表达,尽量以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 引导孩子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感知5以内的数字,并识别出1-5。

    活动的难点是: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和绘图记录。

    四、说活动准备

    根据这次活动的需要,我做了以下准备:

    1、数字卡片1—5;

    2、贴满数字的外衣。

    3、人手一套绘画笔、纸张。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是一系列小游戏。什么游戏?如何串联?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

    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

    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孩子们进一步观察和记忆字形。

    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

    “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

    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

    1(2,3,4,5)个朋友在**?”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孩子们理解游戏的要求时,我会说:

    “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 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

    我之所以把记录表设计成“转盘”,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几个幼儿同时记录,并且可以解决记录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转盘”一转动,我们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图;此外,它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提高记录的趣味性。等幼儿记录完了,我请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纠正错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正确信息。

    结束部分也充满了游戏性。“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

    ”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七、说教学成果

    数学知识不是从外部教给孩子的。它是幼儿童自身的探索活动所建构的。数学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领域的学习活动必然是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是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对物质材料的摆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孩子学习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孩子的学习,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结论或答案。所以,我用了一个一个孩子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习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

    ”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找一找中班教案经典】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