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发表时间:2023-11-10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准备好教案和课件,现在又到了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大家是否担心自己写不好教案和课件呢?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讨论与“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相关的话题,欢迎您来到本网页,希望能为您提供所需的信息!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

    本节课是在研究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学生在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该定理进行推理论证。它是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及其它图形的重要基础,此外,在它的证明中引入了辅助线,而辅助线又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是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这一结论,但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推理论证,因此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证明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另外,由于学生还没有正式学习几何证明,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证明难度又较大,因此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将实物图形抽象转化为几何图形得出所需辅助线。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并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解决问题,体会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拼图试验、合作交流、推理论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操作、交流、探究、表述、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会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与严谨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模仿力强,喜欢动手,思维活跃,但思维往往依赖于直观具体的形象,而学生在小学已通过量、拼、折等实验的方法得出了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只是没有从理论的角度去研究它,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简单说理的能力,同时已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平角的定义,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尝试说理做好了准备。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活动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因此,我采用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将教给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探索结论、分析思路和方法的过程。

    2、关注学生说理的能力和水平。

    3、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六.教学活动程序:(设计为四个环节:)

    1、纠错、巩固

    2、探索、交流

    3、应用、提高

    4、反思、总结

    一、学生纠错,复习巩固:

    找出下面一道题目证明过程中的错误。

    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MG平分∠AMN,NH平分∠MND.求证:MG∥NH

    证明:∵AB∥CD

    ∴∠1=∠2

    ∴MG∥NH

    提问:这个证明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在纠错中,引导学生回忆证明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命题证明过程的纠错,起到复习巩固知识的作用,明晰了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及注意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

    问题1: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如何证明这个命题呢?

    一般步骤是什么?

    【设计意图】:文字命题的证明是初中几何教学中的难点,通过问题1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证明的一般步骤。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问题

    2、小学里我们已经通过“测量法”“剪纸法”等实验的方法,得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得到的结论并不一定正确,必须进行数学证明,那么如何证明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 问题2及追问导入本节课研究的课题,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证明的必要性,渗透了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套路(观察―猜想―验证),帮助学生积累研究问题的基本经验。

    1、演示:用课件演示“剪纸法”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形成平角的过程。

    提问:同学们能否从刚才的演示的过程中受到启发,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各小组交流讨论,看哪个组想的方法多。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以直观体验,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同时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于方法较多,故学生讨论中又可以互相借鉴,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3、小组汇报,教师板演,进一步规范证明的格式。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时追问:你解决问题时作辅助线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4、提问:这些方法是把三个角聚在了三角形的哪个位置?还可聚在哪个位置呢?如何证明请同学们课后继续研讨。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理解辅助线的作用,对证明方法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正因为学生的激情被点燃,所以学生的思维不断闪光,因此会出现很多证明方法,“一题多解”得到了深化。

    5、教师总结:(1)、通过证明,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一个真命题,所以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通过上面的研究发现,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凑在三角形的边上、三角形的内部或三角形的外部,从而形成平角,来证明内角和定理;也可把三角形凑成一组平行线的同旁内角,形成互补关系。在这期间我们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辅助线。那么辅助线是怎么画的、它有什么作用呢?(1)辅助线是为了证明需要在原图上添画的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2)它的作用是把分散的条件集中,把隐含的条件显现出来,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3)添加辅助线,可构造新图形,形成新关系,找到联系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把问题转化,但辅助线的添法没有一定的规律,要根据需要而定,平时做题时要注意总结.【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总结,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添辅助线方法,实质是相同的――就是把一个我们不会解的新问题转化为我们会解的问题,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转化思想

    6、小试身手:

    (1)、如图,在△ABC中,∠ACD是它的一个外角,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A=35° ∠B=40° ∠A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75° ∠A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D=131°

    ∠A=37°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D=125°

    (2)、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练习,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时巩固,同时通过表格的填写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发现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证明该定理作铺垫。还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7、问题1:你会证明这个结论吗?(先请学生板演,再让学生评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板演,及时反馈,可充分暴露学生证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学生点评,让学生当“小老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进一步规范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问题2:你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教师出示图形,学生课后完成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有不同的证明方法,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8、总结:像这样,由一个定理直接推出的正确结论,叫做这个定理的推论。它和定理一样,可以作为进一步证明的依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就叫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何表述:

    △ ABC中,∠A+∠B+∠C=18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的几何表述:

    ∠ACD是△ABC的一个外角,∠ACD= ∠A+∠B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总结,使学生了解定理和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定理运用时的符号语言进行规范。同时将“图形”进行适当变化,在图形的变化中促使学生认识定理的本质。

    三:应用、提高

    9、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的证明,发现了很多的证明方法,并且在相互学习、互相合作中加深了理解,得到了提升,那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哪些应用呢?

    例、已知:如图,AC、BD相交于点O

    求证:∠A+∠B=∠C+∠D

    ①、请同学独立思考、分析。

    ②、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

    ③、(小结:这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简单应用,同时这也是一个基本图形:当两个三角形的一组角互为对顶角时,剩余的两个角的和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培养学生独立结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追问。促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

    练一练:

    1、抢答:(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一定小于180°吗?一定小于90°吗?

    (2)、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最多有几个锐角?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大角不会小于60°吗?最小角不会大于多少度?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之和是多少度?

    (5)、一个三角形不在同一个顶点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几个钝角?至少有几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这种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学生抢答的过程中适时追问、总结,如问题(3)你是怎么想到的?渗透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举反例),为下节课作铺垫。如通过问题(5),引导学生总结出化归思想,即将外角的问题转化为内角的问题来解决。

    2、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E是BC延长线上一点,∠EAC=∠B.求证:∠ADE=∠DAE

    (1)让学生独立思考。

    (2)教师引导,出示问题:你会将要证的相等的两个角

    与已知条件中相等的角联系起来吗?

    (3)学生板演。

    (4)追问:比较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与例题的解题思路有什么异同点。

    【设计意图】: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果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通过追问帮助学生总结几何证明的一般策略:将未知与已知联系起来思考,积累解题经验;若学生感到困难,教师通过问题:“你会将要证的相等的两个角

    与已知条件中相等的角联系起来吗?”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将该题的解题思路与例题相比较,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策略。

    3、延伸与拓展:

    求∠A+∠B+∠C+∠D+∠E的和

    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题,体现分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总结收获 畅谈体会

    反思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取得了哪些成果,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的证明和应用,并且在研究证明的过程中掌握了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还提高了一题多解的能力。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在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形成知识网络,提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性认识。在总结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收获知识的快乐,培养敢于展示自我,敢说、敢问、自信的学习品质。

    五、课后作业:补充习题97页――98页。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篇2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钝角、锐角、直角、平角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和学习的。

    1.重视知识的探究与发现。

    在教学中,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而是整节课都是在引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活动探究中进行。在探究活动中,不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主动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能在实践中感知、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量角器 直尺 三角尺

    学生准备:量角器 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常识导入。(3分钟)

    1.介绍帕斯卡:早在300多年前有一个科学家,他在12岁时验证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他就是法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也来验证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

    1.倾听教师的介绍,了解帕斯卡。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1)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2)平角=( )°

    直角=( )°

    周角=(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8分钟)

    (一)量算法。

    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1)出示一副三角尺,引导学生说一说各个角的度数。

    (2)引导学生算一算它们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2.探究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1)引导学生猜一猜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组织学生验证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①引导学生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计算三个内角的和。

    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把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明确由于测量有误差,实际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剪拼法。

    1.组织学生用剪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内角和。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

    3.课件演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三)折拼法。

    1.引导学生结合剪拼法尝试折拼法。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课件演示折拼法。

    (一)1.(1)说出每个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

    ①90°;60°;30°。

    ②90°;45°;45°。

    (2)独立算出每个三角尺的内角和。

    (3)得出结论:这两个三角尺的内角和都是180°。

    2.(1)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

    猜测:一种是内角和可能是180°,另一种是内角和一定是180°。

    (2)小组合作进行探究,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

    三角形种类

    每个内角

    的度数

    三个内

    角的和

    锐角三角形

    65°

    46°

    68°

    179°

    钝角三角形

    110°

    25°

    46°

    181°

    等腰三角形

    70°

    55°

    55°

    180°

    等边三角形

    60°

    60°

    60°

    180°

    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3)听老师讲解,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1.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小组内拼合。在拼合过程中要注意:顶点重合,三个角拼合。

    2.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正好拼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180°。

    3.观看课件演示,明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它的内角和是180°。

    (三)1.动手折一折、拼一拼。

    2.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观看课件演示,再次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算一算。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3.在能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后面画“√”。

    (1)90°;20°;70°。 ( )

    (2)100°;50°;50°。( )

    (3)70°;70°;70°。( )

    (4)80°;70°;30°。( )

    4.猜一猜。

    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20°,它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5.已知∠1、∠2、∠3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请你计算出每个三角形中∠1的度数。

    (1)∠2=58° ∠3=48°

    (2)∠2=∠3=70°

    (3)∠1=∠2=∠3

    三、巩固练习。(16分钟)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把两个小三角形合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A.90° B.180° C.360°

    2.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则第三个角( )。

    A.也是锐角

    B.一定是直角

    C.一定是钝角

    D.无法确定

    小组合作,选一选,明确答案。

    1.明确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2.通过讨论,明确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所以无法确定。

    6.如下图,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2=30°,不计算,你知道∠1的度数吗?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篇3

    (4)学生汇报量的方法,师请同学评价这种方法。

    师小结:直接量的方法挺好,虽然测量有误差,不准,但我们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只能在180°左右,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180度呢,谁还有别的方法?

    学生汇报后师小结:能想到这个方法不简单,拼成的看起来像平角,到底是不是平角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教师和学生剪一剪、拼一拼)

    师: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了一起,拼成了一个大角,角的两条边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呢?看起来挺象的,但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有时会差一点点,谁还有别的方法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

    学生汇报后师小结:我们要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实际上就是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一起,像剪和折的方法,看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是不是180度,都是借助我们学过的.平角解决的问题。

    这三种方法都不错,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时会有误差,不太有说服力。想一想,你还能不能借助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想办法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师:你认为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演示课件: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内角和等于360°,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师小结:这种方法避免了在剪拼过程中由于操作出现的误差,非常准确的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到方法,分享经验,更重要的是领悟到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探究的过程比探究获得的结论更有价值。)

    学生用的方法会非常多,但它们的思维水平是不平行的。

    直接测量法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用加法求和;

    拼角求和法,也就是间接剪拼和折拼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拼成一个特殊角,也就是平角来解决问题;

    而演绎推理法,即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合二为一,或把长方形一分为二,成为两个三角形,这是更深层次的思考。

    前两种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能使我们确定研究的范围只能是180度左右,而不可能是其他任意猜想的度数。最后一种方法具有演绎推理的色彩,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后,因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原来长方形的四个内角之和360度,所以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360°÷2=180°,这种方法从科学证明的角度阐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它有严密性和精确性。

    本节课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思维程度从低到高的过程,感悟数学的严谨性。让学生在经历量和拼之后,逐渐会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得到集中,集中为分的方法,最后将四边形一分为二,五边形一分为三,六边形一分为四……,又会发现一些新的规律。】

    4.验证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师出示一个小三角形,问学生内角和是多少度?再出示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问学生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把这个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有什么发现吗?

    (演示不断变化的三角形。)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化?(三个角的度数都在变化,内角和却总是不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如果老师把一个角一直往下拽,猜一猜会怎样?

    (通过变化的三角形和三个内角的数据显示,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关系;当把三角形的一个角一直向下拽,这个角变成了一个180度的平角,另外两个角变成了0度角,虽然已经不再是三角形,也能从一个侧面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使学生感受到极限的思维方法。)

    用内角和的知识解释课前的问题,为什么在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

    本节课的练习由易到难,设计成三个层次。

    师:帕斯卡为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以后学习的知识中,也有很多是帕斯卡发现和验证的,他12岁就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我们同学还没到12岁,看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去探索和发现。

    (设计求多边形的内角和,旨在把新问题转化归结为求几个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上,渗透化归的数学学习方法。)

    我们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知道了六边形内角和,那么五边形、七边形……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你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探究问题,相信你还会有一些精彩的发现。

    整个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做到“导入新课--新,引导探究--实,分层训练--活,新课总结--精”。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78~79页的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活动,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过程,进一步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积累类比、归纳等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大胆猜想、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探究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三角板一副、量角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信封里装三角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疑问

    1、理解内角和含义。

    2、故事激趣

    提问:三兄弟围绕什么问题在争吵?你有什么看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提出猜想。

    (1)计算三角板的内角和。

    (2)提出猜想。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有同学怀疑吗?

    指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只是根据这两个特殊三角形得到的一个猜想。

    引导:需用更多的三角形验证。

    2、进行验证。

    (1)验证教师提供的'三角形。

    测量: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

    ①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信封里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

    ②交流测量结果。

    ③提问:根据测量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拼一拼: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

    ①思考:除了量,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②同桌合作:尝试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

    ③反馈不同的拼法。

    ④提问:既然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能拼成一个平角,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有怀疑吗?

    解释误差问题。

    (2)验证学生自己画的三角形。

    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验证。

    交流:自己画的三角形验证出来内角和是1800吗?有谁验证

    出来不是1800的吗?

    提问: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还有怀疑吗?

    3、得出结论。

    指出:三角形有无穷多,课上得到的还只是一个猜想。随着验证的深入,能越来越确定这个猜想是对的。

    说明:科学家们已经经过严格的论证,证明了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都是1800。

    解决争吵:学生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劝解三兄弟。

    三、巩固应用,深刻感悟

    1、算一算: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2、拼一拼:用两块相同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

    思考: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3、画一画:(1)你能画出一个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吗?

    (2)你能画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吗?

    (3)你能画出一个有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1、学生自主总结一节课的收获。

    2、介绍帕斯卡。

    3、用三角形拼成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引发新的问题。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6、“做一做”及教材第69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Jk251.coM

    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准备:

    1、什么是平角?平角是多少度?

    2、计算角的度数。

    3、回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出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质疑验证结论这样的思维过程,真正整体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真正验证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这样的教学,将三角形内角和置于平面图形内角和的大背景中,拓展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知识背景,渗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识的“横空出现”。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读学卡的学习目标、任务目标,做到心里有数。

    4、验证:

    (1)初证:用一副三角板说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质疑:三角板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不具有普遍性,不能代表所有三角形。

    (3)再证:请按学卡提示,拿出学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师巡视)

    6、追问:把两块三角板拼在一起,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说明三角形无论大小它的内角和都是180°(课件演示)

    7、看微课感知“伟大的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做的和帕斯卡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过程是一样的,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1)一个三角形,它的两个内角度数之和是110,第三个内角是、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50,则另一个锐角是()。

    (3)等边三角形的3个内角都是()。

    (4)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50,那么它的顶角是()。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60,这个三角形也是()三角形。

    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能想办法求出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吗?

    1、小组讨论。2、汇报结果。3、课件提示帮助理解。

    五、自我评价根据学卡要求给自己评出“优”“良好”“合格”。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篇6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由在数学王国里,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内角和大小的争论,引出什么是内角与内角和,并开始讨论内角和的大小。引导学生经历对三个内角的度量,剪拼,折叠等方法的探索,引导学生推测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通过度量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存在误差),为了让结论更具说服力,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等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科学试验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接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逐步加深。整堂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明白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拓展性问题;

    2、能力技能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乐趣,通过教学中的活动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难点: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硬纸片制作的各种三角形、三角尺。学具: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两个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一)课件出示三角形争吵图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很多平面图形。一天三角形兄弟忽然吵了起来,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最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最大,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大,只有锐角三角形很没自信的说:难道只有我的内角和最小?

    (二)猜想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他们三个在比什么呀?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件演示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探究猜想内角和的度数

    师:同学们来当小裁判,评一评他们三个谁的内角和最大?不过怎样才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生:用量角器进行度量。

    师:四人小组合作,用手中的量角器量出三个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小组合作后交流,汇报。

    生回答。(回答可能不一样。)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汇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发现内角和的度数不一样。

    师:是啊,什么原因呢?

    生:可能是量的时候出现了差错。

    师:是的,在度量时由于测量的误差很容易导致最后的结果出现差错,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数据都是在180°左右哦。(引导学生推测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都是180°。)同学们要想当好一个裁判除了要公平公正还要有足够的证据,怎样才能让他们三个心服口服?你有办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吗?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讨论验证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来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样来验证?

    小组活动后汇报,老师要提醒学生在撕角之前做好三角形各个角的标记,以防拼错。(可写上1,2,3)

    (三)动手验证

    生活动,师巡视

    (四)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验证方法和验证结论?

    组1:我们用的是撕的方法,把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撕下来,然后拼在一起就拼成了一个平角。结论是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这个小组很厉害,运用了平角的知识来验证的。哪个小组也用了这种撕拼的方法?

    组2:我们也是用撕拼的方法验证了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组3:我们用这种撕拼的方法验证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想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看来用撕拼的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是180度。老师也尝试用你们的方法来验证一下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不过我不像你们那么简单粗暴,我喜欢温柔的——剪拼,同学们想不想看?

    (动画演示剪拼验证过程)

    边演示边解说。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发现了什么?

    师:嗯,很独特的方法,不但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还知道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是90度。

    课件演示独特折法

    同学们还有不同的验证方法吗?

    组:我们用的是折一折的方法,把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向里折,也拼成了一个平角,结论: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组::我们用的是折一折的方法,把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向里折,也拼成了一个平角,结论: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出示:普通折法

    师:还有不同折法吗?

    组:我们还可以这样折,把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向里折。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转化成一个直角。这样验证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刚才有几个小组完成的很快所以老师又送了他们几个长方形。看到长方形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能根据手里的长方形想出其他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吗?

    组:我们认为一个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把他沿着对角线撕开就得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360除以2等于180度。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提出一个疑问:是不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课件演示长方形推理法。

    师:刚才我们用已知的长方形的内角和验证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看来当我们遇见一个新问题时可以联想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样新问题就会很快解决,这种转化法是学习数学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大胆应用。

    小结:通过咱们刚才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方法的验证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结论,(全班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师:现在你对这个结论还有丝毫的质疑吗?好,就让我们用自信而骄傲的语调读出我们的验证结论。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个新知识来解决问题吗?那现在我们一同来闯关吧!

    1、根据已知角的度数求出未知角的度数

    (着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总结出内角和减去已知角的度数就等于未知角的度数)

    2、求等边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0度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提示两种方法,90度减去40度等于50度)

    4、放风筝:

    同学们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想去放风筝吗?在放风筝之前老师需要同学们进行一次挑战敢吗?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一个底角是70度,求顶角的度数?

    5、挑战极限:

    同学们的挑战精神老师分佩服,老师也进行了一次挑战可是失败了,你能帮助老师吗?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知识求出四、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运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3、在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难点: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具:量角器、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

    我们已经学过了三角形的知识,我们来复习一下,看看大屏幕,各是什么三角形?谁能说说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追问:不管是什么三角形它们都有几个角呢?这三个角都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而这三个内角的和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有大有小,形状也各不相同,那么它们的内角和有没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我们来看一个小片段,仔细听它们都说了什么?

    教师放课件。

    课件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

    都听清它们在争论什么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各抒己见,是不评价)果真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

    1、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1)检查作业,并提出要求:

    昨天老师让每位学生都分别剪出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量出了每个角的度数,都完成了吗?拿出来吧,一会我们要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我们来看一下表格以及要求。出示小组活动记录表。

    ②小组合作。

    会使用表格了吗?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要求把结果填在小组长手中的表格内。

    各组长进行汇报。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左右。

    师:实际上,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就是180°,只是因为测量有误差,所以我们才得到刚才得到的数据。

    2、验证推测。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办法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折拼或剪拼的方法来看一看三角形的三个角和起来是不是180°,也就是说三角形的三个角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师生先演示撕下三个角拼在一起是否是平角,同学们在下面操作进行体验,再用课件演示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这时要注意平行折,把一个顶点放在边上)学生也动手试一试。

    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师谈话:三个三角形讨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现在想对这三个三角形说点什么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得出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做系统的整理。)

    4、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大家想一想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可以干什么呢?(知道三角形中两个角,可以求出第三个角)

    出示书28页,试一试第3题,并讲解。

    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30°,求另一个锐角。

    生独立做,再订正格式、以及强调不要忘记写度。

    小结: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没有我们来做练习。

    1、出示书29页第一题。说明:第一幅图是锐角三角形已知一个锐角是75°,另一个锐角是28°,求第三个锐角?第二幅图是直角三角形已知一个锐角是35°,求另一个锐角?第三幅图是钝角三角形已知一个锐角是20°,另一个锐角是45°,求钝角?

    完成,并填在书上。讲一讲直角三角形还有什么解法。

    2、出示29页第2题。

    一个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两个锐角之和正好等于90°。让学生判断。

    3、画一画:

    出示四边形和六边形。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计算出各自的内角和。你能推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吗?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是科学家帕斯卡12岁时发现的。我们同学还没到12岁,看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去探索和发现。

    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上的收获!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猜想、探索、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体验“猜想——验证——应用”的学习模式。

    3、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成功感,并在教学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一副三角尺、几个三角形。学生准备一副三角尺。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师:猜谜语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几何图形)生:三角形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三角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讲学过的三角形知识。分类

    师:我们在讨论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兄弟却吵了起来,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呦,瞧,三个兄弟在争论呢。(播放课件)它们在争论什么呀? 生: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

    师:哦,原来如此。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指什么吗?(生:三角形的内角就是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内角和就是三个内角的度数和。)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课件)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而这三个角的度数和,我们就称为三角形的内角和。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

    (一)、大胆猜想,产生分歧

    师: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那请你们给评评理:这三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到底是谁的内角和大啊?(这位同学手举得最高,请你来说。)

    生1: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大三角形大,所以它的内角和更大。(哦,你是这样认为的,请坐。还有不同意见吗?这位同学很着急,好,你来。)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很好,这是你的想法。还有同学想说,你来。)

    生3:当然是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了。(你回答的声音真响亮。请坐)生4:我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意见,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大。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

    (二)验证猜想,解决问题

    师拿出两个三角尺,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 生:直角三角形。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两个三角尺,同桌之间说说每一个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们能够很快求出每块三角尺的3个角的和都是180°)

    师:你们算出来,这两个三角尺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啊? 生齐:180°。

    师:那„„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这位同学手举得真端正,你来说。)生1: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好,还有谁想说?)生2: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

    师:看来呀,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学过三角形的分类,知道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可以代表所有的三角形。那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从组里找出这

    三类三角形,量一量每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内角和,把结果填在表格里。(板书:测量)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生2:不对,应该是180°左右,因为我们组算出来也有175°的。

    师:噢!是呀,因为我们在测量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不是很准确,因此我们只能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80°。

    师:那么,同学们能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通过动手操作,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再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然后每组选一种方法进行验证,看哪组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1)小组合作,讨论验证方法(2)汇报验证方法、结果。

    师:谁愿意第一个向大家介绍你们组的验证方法?

    组1:我们小组是用剪拼的方法(板书:剪拼),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上来展示给大家瞧一瞧。(投影仪)你们看这位同学多细心呀,为了方便、不混淆,在剪之前,他先给3个角标上了符号。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在电脑里把刚才剪拼的过程重播一遍。你们看,成功了,3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可是,刚才剪拼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那还有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它们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啊? 生齐:能!

    师:好。那就是说,刚才这种剪拼的方法可以不用再一个角一个角来量,就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了。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啊?那我们把掌声送给刚才这个小组。还有其他方法吗?

    组2:我们小组是用折的方法(板书:折图),同样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小组真了不起,竟能想出如此独特的方法,很有新意,非常好!)师:听起来有点抽象,请这位同学上来折给大家看看好不好呀?(投影仪展示)

    (展示:3个角折成了一个平角。)

    师:真是个手巧的孩子。不过呢,他刚才折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那其他两类三角形呢,是不是也能折出平角呢,谁来告诉大家?

    组3:可以,这三类三角形都能折出平角。(这一组探索数学的能力也真棒!)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量、剪、拼、折等方法证明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0,(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

    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呢? 生:180 °

    师: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

    (生有的答360°,有的180 °。)

    师:咦?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哦。那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

    师:(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大家可以在小组内拼一拼,并讨论讨论。(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学生开始举手回答。)

    生1:180°,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想一想,做一做,数学之门就被这组同学打开了,真棒!哈,还有同学要说,好,你再说。)

    生2: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就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 °,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不是360°。

    师:你分析问题这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节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现在,老师把刚才这位同学说的用课件演示一遍,注意看哦。(课件演示)

    师:好,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它的(指均分后的一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齐:180°。

    师:哈,看来已经骗不倒我们班的同学勒。答案还是180°,不是90°哦。师总结:所以说,三角形不论位置、大小、形状如何,它的内角和总是180°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解决问题:

    学会了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去运用。下面,我们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课件演示练习题)(1)在能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后面画“√”(2)判断下列说法对吗?(3)你能求出被遮住的角吗?(4)67页的做一做。(5)你会求下面图形的角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拓展创新

    小明不小心将镜框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摔成了两半,玻璃裂成了两块。一块只有原来的一个角,另一块有原来的两个角。他想重新买一块玻璃安上,小明非常聪明,只带了其中的一块到玻璃店去,就配到了和原来一模一样的玻璃了。你知道他带的是哪一块吗?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是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大小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形若干量角器剪刀。

    教材与学生

    教材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对大小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比较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教材为了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安排了两个活动,通过学生测量,折叠,撕拼来找到答案。

    学生在已有的会用量角器来度量一个角的度数的基础上,会首先想到这种方法。但测量的误差会导致测量不同,因此,学生会想到采取其他更好的办法,通过亲手实践,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呈现真实状态。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度数。这里有两个三角形,一个是大三角形,一个是小三角形(图略),到底哪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比较大呢?

    学生各抒己见。

    二、提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观察三角形哪个内角和大,同学们有两种不同的猜想,可以肯定,必定有错下面我们来测量验证。

    (1)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量一量,算一算图中大小两个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并做好记录,记录每个内角的度数。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由小组汇报测出结果(三角形内角和)

    (4)师小结:我们通过测量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测出结果接近180。

    意图:通过这一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归纳总结:

    师引导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会不会就是180呢?

    (一)组内探索:

    (1)以小组为单位探索更好的办法。

    (2)以小组为单位边展示边汇报探索的过程与发现的结果。

    (有的小组想不出来,可以安排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结果,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到良好的学习方法)

    (3)把你没有想到的方法动手做一次

    (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证明过程)

    (4)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进行操作演示。

    (二)教师演示

    撕拼法:

    1、教师取出三角形教具,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

    2、师:这三个内角放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

    生:发现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

    师:平角是多少度呢?说明什么?

    生:180?说明三个内角和刚好等于180。

    师:这种方法是不是适用各种三角形呢?

    3、学生每人动手实践,看看是不是不同的三角形是否都有这个特点,也能拼出一个平角呢?

    进行实验后,结果发现同样存在这一规律,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

    折叠法:师:刚才我们通过测量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接近180,那是因为测量的不那么精确,所以说“接近”,又通过撕拼方法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刚好拼成一个平角,进一步说明三个内角和是180,现在再来演示另一种实验,再次证明我们的发现。

    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在学生完成这一实践后肯定这一发现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意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大胆去思考发言,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后老师在演示达成共识,这样学生学到知识印象颇深,也理解最为透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巩固练习,知识升华。

    1、完成课本第28页的“试一试”第三题。

    2、想一想:钝角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钝角?为什么?

    锐角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和能小于90吗?

    3、有一个四边形,你能不用量角器而算出它的四个内角和吗?

    意图:这样分层安排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测量,发现了问题,然后运用撕拼,折叠两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这种学习方式很好,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用到,我们今天探究了三角形的一个秘密,其实它的秘密还很多,有兴趣的话,我们以后继续研究。课后反思:

    当我设计这节课时,首先思考,学生面对这个新问题时会想到用那些方法来思考呢?很显然,学生根据三角形大的内角就大,是学生在探究时的真实想法,是一种合情推理,在探究过程中,怎样对待学生的这个错误呢?我没有简单地予以否定,迫不及待的帮助,而是引导学生否定错误猜想,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启迪学生“转化”的思想求得突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从中得出结论,学生完整地经历探究的整个过程,不仅获得知识,还获得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轻松愉快的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篇10

    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一)一、教材分析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从“数量关系”来揭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的,这个定理是任意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是学习以后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计算角的度数的重要定理之一。在解决四边形和多边形的内角和时都将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来解决。其中辅助线的作法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理论和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熟悉,但在前面的学习是通过实验得出的,要向学生说明证明的必要性,同时说明今后在几何里,常常用这种方法得到新知识,而定理的证明需要添辅助线,让学生明白添辅助线是解决数学问题(尤其是几何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同代数中设末知数是同一思想。

    3、二、教学程序设计

    1、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并能根据这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学生猜想动手实验,互相交流,师生合作等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逐渐由实验过渡到论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初步体会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验,勇于发现,合作交流。

    2、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及应用。

    3、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4、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我们在七年级曾经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由此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几何画板演示)定理探索一:用几何画板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定理的探索二:折叠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拼成一个平角;

    定理的探索三:把三角形剪成三部分,然后把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拼成一个平角。

    教师指出:一个几何命题是否正确,需要经过合乎逻辑的推理论证才能得出结论,这样的推理论证过程叫做几何证明。观察、实验等是发现规律的重要途径,证明则是确定结论的必要步骤。

    那么如何证明此命题是真命题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吗?你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一证明过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2)自主探究验证定理 学生回忆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 ①画图

    ②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③分析、探究证明方法。

    教师引导:要证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观察图形,三个角间没什么关系,能不能象前面那样,把这三个角拼在一起呢?拼成什么样的角呢?

    学生思考与180°有关的角后回答,可拼成:①平角,②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教师引导,要把三角形三个内角转化为上述两种角,就要在原图形上添加一些线,这些线叫做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常画成虚线,添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如何把三个角转化为平角或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呢?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种辅助线的作法:(教师演示课件)① 如图1,延长BC得到一平角∠BCD,然后以CA为一边,在△ABC的外部画∠1=∠A。

    ② 如图1,延长BC,过C作CE∥AB

    ③ 如图2,过A作DE∥AB

    ④ 如图3,在BC边上任取一点P,作PR∥AB,PQ∥AC。

    ⑤ 如图4,在△ABC内部任取一点P,过P点作QR∥BC,MN∥AB。ST∥AC。

    ⑥ 如图5,在△ABC外部任取一点P,过P点作QR∥BC,MN∥AB。ST∥AC。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画法。

    “抓住根本” 抓住“把三个角‘搬’到一起,让三个顶点重合、两条边形成一条直线,以便利用平角的定义”这一基本思想,可以把三个角集中到三角形的某一个顶点;可以把三个角集中到三角形的某一边上;可以把三个角集中到三角形的内部的一点;可以把三个角集中到三角形的外部的一点。学数学要善于抓住不变的根本,又要灵活地在变化中认识、处理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抓住根本”,而不在于有几种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与证明能力。(3)、辨析与研讨

    ①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利用同位角把三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

    ②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内错角和同位角,把三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③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内错角,把三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

    ④⑤ ⑥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内错角、同位角或同旁内角把三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4)、反思与评价

    ① 弄清证明命题的必要性及步骤。② 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

    ③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借助于什么获得(实验、观察、添加辅平行线),平行线是以后几何中常作的辅助线。

    ④ 添辅助线的技巧:通过平行线把三角形三个内角转化为平角或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即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去解决。(5)、思维拓展(定理应用)

    (6)、练习

    (7)、小结

    1知识内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2思想方法: 添加辅助线方法;转化的思想;我们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思想是,运用辅助线将原三角形中处于不同位置的三个内角集中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辅助线是联系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今后我们还要学习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说理有据”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养成质疑、反思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证明的意识,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意义,体会证明的思想,掌握证明的基本方法,体味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体验逻辑的力量,体会“公理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篇11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杨 海 慧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并且在四年级(上册)教材里已经知道了两块三角尺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课堂上比较容易出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设计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在活动中体验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探索过程,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进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知道“内角”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大多数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测量的方法,此时可以顺势引导安排小组活动。让每组同学选取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填在相应的表格中;最后通过比较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都在180°左右;也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时我会表示怀疑,并将一个大的三角形纸等分成两个小三角形进行设疑: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吗?在学生感到疑惑时,顺势引导学生系统、深刻地再经历测量、计算的过程,当学生经过计算确认这两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后,再让学生思考其它的三角形呢?能否不用测量的方法呢?进而引导学生利用撕、折的方法验证猜想。【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5页。【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4.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进一步加深了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和运用。【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大三角形纸若干张(备用); 【学具准备】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并分别测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标在图中 ;一副三角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猜谜语: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几何图形)生:三角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就猜到了答案。

    师: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三角形的知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回顾已学过的三角形知识…….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那么多的知识,大家说数学知识是不是很神奇?今天我们还要继续研究三角形的新知识。(设计意图:回忆已经学过的三角形知识为新内容进行铺垫。同时,也为知识的迁移作了伏笔。《课标》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以疑激思,引出课题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就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有两个三角形为了一件事正在争论,我们来帮帮他们。(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评评理:是这样吗? 生1: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大三角形大,它的三个内角的和就大。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

    生3:当然是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了。

    生4:我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意见,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大。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师:若这时有学生提出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在表示质疑的同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将其等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吗?当学生也表示怀疑时,顺势引导学生系统、深刻地再经历测量、计算的过程。当学生经过计算确认这两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后,让学生思考其它的三角形呢?能否不用测量的方法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撕、折的方法验证猜想。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师拿出两个三角尺教具,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 生:直角三角形。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两个三角尺,在小组内说说每一个三角尺上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生:每块三角尺的3个内角的和都是180°。师: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 生A: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生B:不一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了矛盾,发现问题后,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探究更好的验证方法,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撕、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演示、汇报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师:同学们能通过动手操作,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请同学们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最后选用一种方法进行验证。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

    (1)小组合作、讨论、验证方法(2)汇报验证方法、结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的?结果怎样?

    生A:我们小组是用撕的方法。每人选取一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用手分别把3个角撕下来,然后再拼,结果拼成一个平角,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上来展示给大家瞧一瞧。(投影仪展示)你们看这小组的同学多细心呀,为了不混淆,在撕之前,他们先给3个角分别标上了符号。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在电脑里把刚才撕的过程重播一遍。(课件演示)3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

    生B:我们小组是用折的方法,同样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好,请这位同学到前面来折给大家看看。(投影仪展示后课件演示)

    生:3个角折成了一个平角。

    师:真是个手巧的孩子。他刚才折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你们小组还有折其他三角形的吗?(学生汇报后课件演示)

    师: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折了几次?(3次)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让我们来看看直角三角形折了几次?(课件展示:直角三角形折的过程)

    师:折了几次?想想为什么直角三角形可以只折两次就能证明。生;因为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经有了一个直角,另外2个锐角只要能拼成直角,三个角的和就是180°了。师:说得真清楚。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生C:我们小组是用测量、计算的方法,但我们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有的比180°,有的比180°小,有的正好是180°。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因为测量时会出现一些误差,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不是很准确。师:同学们真的很棒!

    师:刚才同学们用撕、折、量等方法证明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板书:是180°)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

    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

    师: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180°,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 生A:180 °。生B:360°

    师:究竟谁对呢?让学生在小组内拼一拼,进行讨论。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学生可以找到答案。

    生A:180 °,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

    生B :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就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 °,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不是360°。

    师:你们真聪明。(课件演示)

    师: 三角形不论位置、大小、形状如何,它的内角和总是180°。(设计意图:这里通过教师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巩固深化,加深理解

    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

    1、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在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的度数。

    2、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80°、75°、24°。()(2)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

    ()(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4)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大于90°。

    ()

    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2)交通“警示牌”为等边三角形,求其中一个角的度数。

    4、拓展练习。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

    师: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看谁能找到最佳方法。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让学生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紧紧围绕三角形的内角和来进行,进一步加深了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计算等腰三角形风筝顶角的度数和等边三角形交通警示牌的度数,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让学生求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不仅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且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内化和升华。)

    五、全课小结。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