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十三篇
  •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发表时间:2023-11-10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十三篇。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角的初步认识课件十三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实物投影、三角板、活动角、;学生每人一个活动角、一副三角板、一张白纸

    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角的知识,你对角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你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折角是让学生能亲自动手,制作一个角,进一步感知角,获取实际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以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带角的图形,真正感悟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这就把角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深深的印在学生心中,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同学们,拿起你桌面的活动角,我们一起玩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我们一起变大,变小,那位同学能告诉我,教师怎么变大,怎么变小的?角变大时边变了没有?

    (通过活动,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知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的奥秘,感悟其中的道理,自己会讲出来,充分的感知角,用变魔术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每人动手画一个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1.下面的图中各有几个角?你能找到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1.下面我对教材做简要的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图形,再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首次研究角,暂时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联系生活实际建立有关角的表象。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说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

    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用以下教具来辅助教学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放满各种图形的不透明布袋(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圆形、六边形)、小棒、两根硬纸条、三、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堂教学正在经历从黑板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历史演进。师生能在白板上自由地操作,面对面地交流互动,以及实现多种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搭建了有效学习的平台。本节课我准备利用电子白板独特的功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升思维。根据这一理念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法等,在学法的选择上则是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的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努力使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课初我以学生非常熟悉的三角形和五角星的图片自然引出今天要学的新知识:角

    第二个环节:观察感知,建立表象。这个环节中,我又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教学 1.找一找,抽象出角

    为了让学生直观的从常见物体的面上找到角,我先出示了情境图,然后利用白板的图层排序功能,将其中的三个图形请了出来。在学生仔细观察后,提问思考: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呢?

    再根据学生的发现,从实物上抽象出角。

    为了方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我运用白板的拖动副本功能,将这些物体的角抽象为数学上的角。

    2.摸一摸,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感受到角有一头是尖尖的,角的两边是直直的滑滑的等。

    再用屏幕记录器演示画角的过程,指导要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边,最后做好角的标记。在此基础上点击角的不同位置,以揭示角各部分的名称,逐步出示,以便增强学生的无意注意,并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此时,再请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什么是角?使刚刚摄入头脑中有关角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整理过程,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3.辨一辨、找一找

    当学生对于角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请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了白板所具有的容器功能,让学生自由参与选择,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

    接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再回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面上的角,强化对角特征的理解,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个环节:动手操作,实践体验

    1、做一做

    利用神奇墨水的功能,打开小博士送给大家的礼物:两条硬纸板和一个揿钮,再让学生开展做角的活动。

    根据学生做出的角的情况提出疑问:小博士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小朋友做出的角却是各不相同的呢?

    开展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然后利用自制的flash,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继而用这一观察法直观判断钟面上形成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比一比

    照样子用两块大小不同的三角尺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明确当直接观察不能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让三角尺动起来,进而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折一折

    视频播放折出大小不同的角的过程,并用拍照功能呈现可能出现的折角情况,再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比比角的大小,深化感知。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改变了传统枯燥、单一的方法,巧妙结合白板诸多独特的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有效。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能强化重点、明确关键,使新知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因此我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最后就是课外延伸,让学生课后拿出剪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本节课,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通过动手操作、互动合作等课堂学习方式,最大化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白板的帮助下,我们真正地实现了“转译”功能,即将学生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图形、符号;实现了“对话”功能,即让教材、素材成为学生对话、操作的对象。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教案,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对知识进行梳理。以上就是我的板书设计,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3

    人教版《义务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师: 这些物体中都隐含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 【课件演示 从实物抽象出角来,声光提示】

    师: 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

    师: 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 【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 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 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 , 两根小棒就行了。

    师: 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师: 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 ,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师: 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 怎么变?

    生2: 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2: 不是 两条边张开的大 ,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师: 我们认识了角, 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 师巡视】 说一说 , 你是怎样画的。

    师: 很好,通常我们常用生3的方法画角,请同学们看看【课件画角】,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按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好。 【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觉得谁表现最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学会了画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4

    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3)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6)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灯片,折扇三角尺。学生的学具有:每组一份正方形、五角星、剪刀、三角形、闹钟、长方形。还有毛线、纸、纸条。

    二、说学生:

    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分析学生: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学习基础深浅不一,思维程度不一,反应灵活程度不一,面对这样的学生,因此我设计出不同层次教学题目,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全面发展。

    三、说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以谜语形式开头,全员参与,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并不断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认识角,并会画角,做角,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角、做角认角。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1、以猜谜语和导入课题,使学生爱听,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角。通过实物认识角,知道的`角的特征。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通过实物小组合作找到角。这样可以培养二年级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的角。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

    (2)通过做活动角,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学生自己做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3)学生通过认识图形是不是角,加深了对角的认识。(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图形,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答对的小朋友给予鼓励)。(评: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从认识角到判断是不是角,再到找出图形中的角,和找出几边形中有几个角,最后自己折角,这样由浅到深逐层深入,体现了对学生的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5

    1、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新知,认识小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合作意识,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单价引入小数和小数点,试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新知的教学找到依托。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量理解小数含义。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教具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则在课前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为了更好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作为本节课教学方法的主线,并辅以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分析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通过录像,播放超市各类物品及其价格,要求学生边看边说出各表示多少钱。

    这一环节旨在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作准备,并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抽取其中的三个小数5.05、1.50、12.12,让学生观察,这三个数与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出小数的概念。板书:认识小数

    首先利用抽取的小数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中的“・”它是一个小小的圆点,分数中有一条线叫分数线,猜猜看,这个小圆点叫什么名字?

    通过渗透猜想意识,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容易猜出,体验成功的喜悦。介绍时,重点引导学生说明小数点的形状及书写位置,为下面的写法扫除障碍。

    其次,通过试读――小结读法――读小数表示的价格――读价格并小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等步骤引导学生学读小数。当学生会读小数后,再通过“找找身边的小数”“先与同桌说说,再汇报”等来实现渗透交流意识的目的。

    再次,通过结合长度单位,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在这一环节,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更深地体会小数无处不在,同时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此我安排了:

    1、猜谜语,听老师的描述,猜猜是哪种动物。动物的身高让学生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其中非洲象身高为3米50厘米,可以有两种写法,不仅巩固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又巩固了小数的写法。

    2、学生汇报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3、课件演示雅典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跳水、跨栏、气步枪等项目中夺冠以及他们的成绩。

    在这一环节,我着力引导学生回忆总结,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用了哪些方法学习?”前导词提起学生参与,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P27-30页内容。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平面图形上的角,是一个平面图形。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入手,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画角、比较、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物体上的角,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只是初步的立体的感知,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而这节课认识的角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数学意义上的角,一个平面图形。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因此,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求知的、探究的状态。

    设计理念:

    20xx年数学课标的目标要求: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所以整堂课设计以学生为主,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渗透分类和比较的数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认识新事物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情感目标: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角的表象及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板、圆形纸、活动角、剪刀。学生每人自制一个活动角;每人一张圆形纸和印有大小不一的2个角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联系生活,情境引入。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老师刚学了一个魔术,给大家变一变。出示活动角,两条边重叠,这是什么?一张纸条。变——将边拉开形成角,变成了什么?——角。(学生都喜欢看魔术,这样引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注意力都集中到这儿来了同时对活动角充满好奇。)师: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谁能说一说你在哪些物体上见过角?

    设计意图:由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2、分析情境信息,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图上都有什么?这是在哪里?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说一说在哪上面有角?

    师:原来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角。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生:什么是角?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关于角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分析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一)认识角

    1、独立思考,探索尝试

    找角。角在哪里?什么是角?角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借助周围物体和三角板找一找。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让学生感到角就在身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索,满足他们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探究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

    教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三角板上有角,谁来指一指?

    生指点

    师犹豫,在黑板上画点,说:难道角是一个点吗?其实,这个点只是角的一个部分,谁能完整的指出一个角呢?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形状。重视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学习)教师拿起三角尺,示范正确的角,也就是这样的。同桌互相指一个完整的角。

    设计意图:部分学生容易把尖尖的顶点认为是角,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帮学生找到正确的角。

    2、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互相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小组交流,争论,操作,使学生对角有一个直观感知。

    3、汇报展示,质疑评价

    指生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评价,互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以及质疑、创新、参与的科学精神。

    4、教师小结,提炼升华。

    同学们在物体上找到了这么多角,那角描下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等)中抽出来的过程。】这就是一个角。

    教师:这是描下来的角,也就是数学上的角,你能说一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教师总结: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和两条直直的线,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课件表明: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课件标明:边】

    老师借助实物描画一个角,指学生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给学生正确的示范描画角,为下面铺垫。

    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由具体到抽象,是认识上的飞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让学生说一说,培养学生思考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讲练结合:

    1、出示自主练习1题,完成练习。这是基础巩固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及时巩固夯实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真正建立起角的表象。

    5、画角

    我们认识了角,用尺子怎样画角呢?指生说一说,教师总结板书,示范画角。

    先画一个顶点,再以这个顶点为起点,画两条直直的线。标上角符号,再写上顶点和边。这样就画好了一个角。

    同学们学会了吧?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自己用三角板画一个角,并标明顶点和边。比一比谁画得最好。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钝角。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点评】

    设计意图:规范角的画法,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好习惯,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讲练结合2、判断。这些图形里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及时巩固,学生在判断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为引出认识直角过渡。

    (二)认识直角

    教师:剩下的这些都是角。

    现在大家观察这几个角,哪些形状一样呢?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

    从而引出直角。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这些角直直的,就像有的同学坐得那么端正一样。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还在哪里见过直角?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在三角板上找一找,指一指。

    我们的三角板中就有直角,这个长的三角板有一个直角,短的也有一个直角。

    师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示范直角。

    教师:画完后怎样知道画的是不是直角呢?学生说一说,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使用三角板中的这个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用直角判断黑板上锐角和钝角。

    设计意图: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为后面的角的大小比较埋下伏笔。通过观察、回忆、想象,加深对直角的感知)

    (三)角的大小比较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角,还认识了直角,现在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活动角,迅速摆出一个角,并给同桌说说各部分的名称,看哪一对同桌说的又快又好。展示学生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各找3个锐角,3个直角,3个钝角到讲台前展示。你能分分类吗?分为三类。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为什么?再找两个角度相差不大的角,怎样比较?为下面角的大小比较埋下伏笔。

    教师课件出示锐角、直角、钝角三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引导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怎么知道的?生:用眼睛直接观察。张开口大,角就大。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差别不大的角,这两个角谁大?怎样知道?

    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一起验证。

    汇报交流:1、用眼睛直接观察。

    2、借助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3、利用活动角比较。

    不管哪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及时鼓励,肯定。优化总结正确的方法:有时两个角大小相差很小时,可以把两个角放在一起比较,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使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落在什么位置。课件直观演示比较过程。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的活动过程,获得的基本数学学习方法,积累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基本的活动技能。教师及时鼓励,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信心!

    (四)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想一想,你怎样使角变大、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同桌合作,探索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1)把角的两条边分别拉开、合拢,看看这个角有什么变化。

    (2)尝试延长角的两条边,看看这个角变化了没有。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生1:把角的两条边延长,只是角的边变长了,角的大小没变。

    生2:把角的两条边拉开,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合拢,角就变小。

    教师演示:出示两个大小一样的固定角,使两个角重合,表示两个角一样大。教师用剪刀将其中一个角的两条边剪短,角有什么变化?再将两个角放在一起比较,发现什么?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的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突破难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师:你们说得真好!角像嘴巴一样,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自主练习4题,对直角认识的巩固。一个图包含多个直角,教师可让多个学生补充完整,并通过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养成有序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动手操作题,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一个直角呢?教师在总结,然后让学生画。

    3、自主练习6题巩固提高题,可以和8结合起来思考处理。

    4、完成自主练习7题。这是一道综合应用题。练习巩固。

    5、自主练习3题,用圆纸片折一个角。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意识,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为信息窗二做角做铺垫。让学生指一指,抓住错例及时纠正不是角的部分。

    6、剪一剪,一个长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推展思维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哪个同学表现好?教师及时鼓励,树立学习的信心。

    欣赏生活中的角,只要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六、课外作业: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并画下来。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1、课程设计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2、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素材的选择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和探索。组织教学中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既重视抽象也重视直观。既重视间接经验的讲解也重视自主探索的直接经验的积累。

    3、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体会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技能。

    4、合理运用多媒体,与课程内容整合,为课堂教学服务。

    5、评价采用多元方式,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及时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对象;

    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个新的知识,先让我们看一段动画。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思考问题。)

    2、课件情景图中闪动的是什么呀?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课件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同学们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

    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出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并且学会如何去画角。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找出课堂中的角,出示课件(教师和同学们在教室上课的图画),引导学生独立发现生活中的角。

    2、在图形中找出角的个数,出示课件(黑板拉近出现教师讲的内容)。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1、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补充。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2、下课。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8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

    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

    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

    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的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游戏导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让学生拿出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接着拿走一根小棒摆一摆;再拿走一根。由此导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2、初步认识角:(1)在生活中发现角,出示课本主体图找一找校园里哪里藏着角。(2)摸三角板上的角,真切的感受角有一个尖尖的扎手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介绍各部分名称。(3)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4)找出39页图中藏着的角,并说出各部分名称。(5)拿出学具袋中的小圆片,小组间讨论,怎样将园片折出一个角来。(6)展示学生的折角。

    本领域的教学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找角”“指角”体会身边到处都有角的存在,通过“摸角”感受角的特点,通过“折角”体会角的形成过程。总之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进一步强化角的概念。

    3、画角:(1)小组讨论尝试画角。(2)指名说说画法。(3)教师演示正确的画法。(4)学生用老师的方法再画角。(5)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6)集体批改。最后教师小结角的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作为角的两条边就画成了一个角。

    画角这位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学生先自学,后师引导,再画再纠正等活动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

    4、比较角的大小:(1)集体游戏,学生拿出活动角各自做一个角。(2)教师要求如何使它变大变小。(3)教师介绍角的比较方法:两个角的顶点和其中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角大。(4)同桌之间做比比谁的角大的游戏。(5)指名上台和老师长的活动角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开口程度有关”。

    这样的设计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5、闯关练习:数学游乐园第一关慧眼识角;第二关猜一猜哪个角大;第三关我会数角;第四关巧手摆角;

    将练习以游戏闯关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分层练习,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角的概念,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理清思路回顾这节课所学知识点。

    7、布置作业:

    四、说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9

    教材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对角和直角有感性认识,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会用直尺画角和直角。

    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 图形中辨认出角。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本节知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素质教育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尽最大努力体现到因材施教及坡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化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我这节课的主要意图。

    学情分析

    1、本节知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学生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是能够初步辩认出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角,对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4、二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在画角的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误将角画成三角形或者长方形等,误将这些演示的图形当作了角。

    5、通过作业批改情况来看,有些同学在画角的时候没有用直尺,使角的两边不是直线,还有的同学把角的两边没有与角的顶点连接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做活动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直接导入

    在黑板上画好学生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黑板上有一些图形,这些图形都是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学习过的,老师现在想考考同学们,看现在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点名叫同学回答)

    师:没错,这些图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角。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角

    (1)师出示剪刀、吸管,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直观建立角的初步概念。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了什么?

    生:剪刀

    师:剪刀这个位置形成的图形就是角。现在老师把剪刀形成的角画出来。接着看,老师手里还拿了什么?(吸管)

    师:同学们,你在这根吸管中看到了角吗?(看到)

    师指名回答,让学生用手具体指出来角的形状,也在黑板上画出吸管形成的角。

    师:像这些形状的图形都是角,角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奥秘。

    (2)师通过开展猜角游戏,总结角的特点。

    师: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玩游戏之前,老师要向同学们提一个要求:待会游戏开始之后,请每一个同学都保持安静,闭上你的小嘴巴。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请一位同学上台来,闭上眼睛摸出有角的物体。讲台上有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生:举出三角形,长方形

    师:你是凭什么感觉摸出它有角的呢?

    生:刺手,尖尖的点;直直的边。

    师:谁想上来再摸一摸?(摸不出来,拿出来看看)

    生:半圆形有一边是直的,另外地方是圆滑的。

    师:那你们觉得符合什么条件的图形是角?/角有什么特点?(尖尖的点;直直

    师:看来有角的地方总是有尖尖的点,直直的边。我们把尖尖的点叫顶点,直直的线叫边。

    在黑板上角的相应位置板书:顶点、边

    师:所以角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3)通过让学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构成。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同学们,你们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吗?(想)老师为每一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圆形的纸片,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做。好了吗?行动吧!

    等学生做好角以后,指名叫学生上台说出角的组成部分。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台展示一下你做的角?

    生讲完后,师:下面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以及前后位的同学相互讲讲你做的角,并且用手指比画出角的形状。

    (4)师通过出示活动角,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开程度有关。

    师:刚刚同学们自己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手里也有一个角,它很特别,叫活动角,它能变魔术,它能变成你们手中的任何一个角。你们相信吗?不信的话,我请一个同学拿出他的角,我来变变看。

    师运用活动角,变成生手中角的大小。

    师:刚刚看了老师变的魔术,你们知道其中的秘诀了吗?

    生回答。

    师:如果我想把角变大,我就把角的两边张开,如果我想把角变小呢,我就把角的两边合拢。所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画角

    师边说边演示:前面我们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学习画角。因为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所以在画的时候,先画顶点,然后再用三角板或者尺子从顶点出发,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画完后,再又从顶点出发,换不同的方向,再画一条直直的线。下面,请同学自己动手画一画角。(画得快的学生,可让其写出顶点和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2)知道了角由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3)学会了画角。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观察比较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面角的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活动角、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

    图形纸、正方形纸、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出示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这就是咱们学校美丽的校园,你们看,我们学校不仅有漂亮的教学楼而且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有做韵律操,有踢足球等等。咱们学校里还有许多角,你能找到吗?(学生找角。)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像老师手上的三角板、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球门、角球线,以及伸开两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等等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角。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联系生活实际: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教室里,就有很多物体表面有角,你们能找到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找看吧!(学生找角。)2、新授:

    师:角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这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吗?这些角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屏幕上的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角的顶部有一点,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顶点。(演示)

    这两条直直的线又叫什么?(这是角的两条边。)

    角有两部分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练习题:(课件显示)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二)折角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拿出一张纸折角,看谁折角的速度最快。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教师: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不一样大。)

    这能够说明什么?(这说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三)演示活动角

    通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

    师:像这种角我们就把它叫做活动角。它是有两根硬纸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的活动角,我们来看看这个活动角(屏幕演示)。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边张开的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大了),角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这两条边又怎样了?角又怎样了?(两条边又张大了,角比原来大了。)

    这能够说明什么?(同桌讨论)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板书)

    师把纸条剪短,现在这个角的大小变了吗?

    从这里你们能发现什么?(板书: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四)画角

    1、通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学生动手尝试。

    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教师一边画一边讲解: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2、巩固: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个角。(请几个学生上台画角)

    三、拓展延伸:

    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折一折,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一个正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折一折、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集体反馈。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型,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必须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自主探究精神,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据此,人们将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在目前探究幼儿自主探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幼儿来说,所谓自主探究是指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交互环境中,充分动手、动口、动脑,自我发现问题,利用已有的经验去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的学习方法。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兴趣和能力呢?

    区域活动为幼儿随时提供了各种学习机会,幼儿可以随时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去活动区放开手脚大胆活动,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活动的内容,减少了幼儿许多不必要的无谓等待时间,也让幼儿获得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探索空间。

    同时本园正在开展“快乐教育”课题研究,许多研究证明探究的动力源于快乐的情感体验,因此笔者认为结合“快乐教育”,并运用建构论的学习原理,选择幼儿喜爱的、相对自由自主、操作性强、与幼儿互动更为明显的个性空间——区域活动作为载体,以这两点作为我们研究的生长点是行之有效的。

    同时,笔者从对我班幼儿的前期观察中发现:本班幼儿对区域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十分感兴趣,但由于刚上小班、在活动中表现出兴趣持久性差、动手操作无序性、缺乏独立性,由此确证本班幼儿的自主探索正处于低级状态,因此,笔者将如何进一步优化区域活动,通过创设更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的区域环境并给予幼儿需要的帮助,以促进幼儿自主探索的快乐发展,订为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向。

    二、关键词:

    自主探究区域活动快乐教育促进发展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论的学习理论:根据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建构论的学习原理,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选择、探索、实验、主动活动,通过他人与环境互动,将经验资料统合成一个有组织建构,这就是知识。说得明确些,就是知识的获得,并不取决于家长的主观愿望,甚至也不取决于教师说什么、怎么说,不能靠成人单向的灌输,而必须经由幼儿自身的实际操作和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得到。

    2、“快乐教育”:在美国被称为“havefun”,最早由英国著名教育家家斯宾塞在1854年提出,他认为求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四、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对象:2002年9月入园小二班幼儿。

    (二)研究时间:一年(2002年9月——2003年5月)

    (三)研究方法:以如常观察为主,并定期分析调整。

    (四)研究步骤:

    1、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内容;

    2、制定活动大致计划;

    3、结合季节、主题教育和幼儿的兴趣点,创设有利于幼儿愉快自主探究的区域环境,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

    4、观察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活动价值得到体现;

    5、共同探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幼儿的探究水平。

    五、研究过程:

    具体实施阶段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阶段:2002年10月——11月底,以建构区为重点,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1、实施目标:进一步熟悉各类结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结构游戏的探究兴趣。

    2、实施措施:

    ①在建构区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架构游戏材料及老师的示范作品,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②提供各类积木的参考造型、各种外观美观结构简单的建筑物照片等,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创作创新积累素材。

    ③逐步添加适当的工具和辅助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究、发挥。

    第二阶段:(2002年12月——2003年2月底)以角色区为重点,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A)实施目标:进一步熟悉区域中的相应角色,增强角色意识,激发幼儿对模仿各类角色的兴趣,进而激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进一步探究兴趣。

    B)实施措施:

    ①结合季节、重大节日和主题教育,了解幼儿的兴趣点。

    ②让幼儿共同收集资料和活动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幼儿对这些角色的感性认识。

    ③提供活动时间,尊重幼儿的意愿,通过适当介入,帮助幼儿从对角色的模仿基础上激发其对角色游戏内容的探索兴趣。

    第三阶段:(2003年2月——3月底)以美工区为重点,在绘画游戏、玩色、手工制作等游戏中培养幼儿探究兴趣与能力。

    1、实施目标: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绘画、玩色、折纸、变废为报道兴趣,在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激发幼儿对色彩变化、不同折纸方法和利用废旧品、半成品制作各类玩具、物品的探究兴趣。

    2、实施措施:

    ①从教学活动延伸出可供幼儿继续探究的内容,社于美工区内,让幼儿继续探究。如在纸团印花活动后,笔者将活动的材料移入美工区中,请幼儿继续探索:试一试,在蘸色的纸团印上,除了用油画棒添上茎叶使它变成花儿,还能变出什么,等等。

    ②提供大量的废旧材料和半成品,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③鼓励幼儿寓美术创作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探索兴趣。

    ④创设小小展台,体验成功快乐。

    第四阶段:(2003年4月——5月底)以自然科学区为重点,激发幼儿对身边事务的探究兴趣。

    1、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各种对比实验的观察兴趣和对身边事务的探究兴趣。

    2、实施措施:

    ①从春季主题活动中延伸出可供幼儿继续探索的内容,设于自然科学内,让幼儿继续探索。

    ②为幼儿提供蝌蚪和蟾蜍幼虫成长对比实验、种子在不同环境中发芽的对比实验、春蚕成长实验等供幼儿观察、探究。

    六、具体实施过程:

    (一)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

    以区域为载体,并以此来促进幼儿愉快探究,首先要考虑到区域环境、条件的创设问题。只有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活动的游戏环境,才能使区域活动中的幼儿探究行为深入、高质量的进行,使每个幼儿在各自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1、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以一颗“爱心”,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和欲望,与孩子建立起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感到老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他们就会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力。同时,鼓励幼儿以其自己喜欢的方式挑选决定游戏的内容和方式,自主选择、自己动手、自主游戏、自主体验、活动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幼儿自己的手中。正是这种轻松的心理环境才会激发幼儿的愉快探究行为。

    2、安静合理的区域安排。(略)

    3、提供丰富充足的活动材料。

    各类玩具、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不仅能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而且物化了教师蕴含在活动中的目标与内容,有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主动获取有关经验,是幼儿借以探究的基点。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笔者认为除了在量上要准备充裕,在品种上要保证丰富外,更重要的是对收集的材料还要求一个“趣”字。因此我在收集活动材料时,十分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的多功能性,使幼儿能用多种方式使用它们。如:各类珠子、绳子等都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用来按大小、长短、颜色、质地进行分类比较,也可以用来装饰、用以计数、还可以作为美工区的着色拓印、毛线拖拉活动的工具,可谓一物多用,时玩时新,百玩不厌。

    (2)材料原始性。记得赵寄石教授说过:真正有利于幼儿活动的材料不一定是昂贵的材料,相反,却是哪些简单的、到处都能找到的材料,象废盒子、包装纸、各类饮料瓶之类的东西。我也认为这是由于有些材料不会限制幼儿的思维活动,对幼儿有很大的启发性,能满足活动随意性大的要求,它们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商品化玩具所享受不到的乐趣。因此在我班的区域活动中,尤其是美工区的“做做玩玩”角,我为孩子准备了大量的废旧品供幼儿发挥想象、制作、探究。

    (3)材料与当前幼儿兴趣、活动内容的结合性:即深入到幼儿中,找到幼儿的兴趣、需求,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探索活动材料或者内容结合当前的教学活动在区域中投放可操作的延伸活动的材料,以满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操作的需要。使幼儿的新旧知识得以相互迁移,也使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特点自由地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空间和内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喜欢的区域中边玩边学、边探究边提高。同时,请幼儿参与活动材料的收集、区域的布置,使其感兴趣的事物能纳入区域之中,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将各种材料以分批投放、一次性投放和自主获取形式发现,从而愉快地进入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对其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探究,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与管理

    1、表格式管理:与以往传统教育不同的是,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在幼儿活动时主要是作为一名活动的观察者。通过观察幼儿的探索活动情况——幼儿喜欢的探索活动主题、材料、幼儿在活动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探索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没有、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设计一些表格作为观察记录,以便记录幼儿近期感兴趣的是什么、认知经验还有什么问题等,以便总结分析和调整。(同我园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相同,略。

    2、帮助指导:

    ①自然状况下的随即帮助指导

    a、教师作为探索活动伙伴的隐性指导。在幼儿已全身心投入到区域活动时,笔者向来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而是作为幼儿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这是对幼儿探索活动的一种肯定、一种积极的态度,这样更能吸引幼儿、使幼儿玩得更有兴致,也能让教师的建议、指导更自然的为幼儿所接受。

    b、教师直接点拨的显性指导。这是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如幼儿因为自身的经验在探索活动中遇到时),在探索活动之中插入有目的的指导。但是,前提是不影响幼儿的探索活动。

    ②特殊情况下的特定指导

    a、在探索活动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或幼儿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

    b、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有所求助,或在探索活动中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教师要予以帮助。

    3、共同探讨、体验成功

    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困难或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开展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如运用如下导语在:“你认为哪种方法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等等。活动结束时,笔者还经常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在探究中发生的“开心事”,发现的“新秘密”,并对幼儿探索活动中有新创意、新玩法加以积极地肯定。同时,帮助幼儿提升快乐的探究体验,从而为继续进行下一轮探究做好良好的情感准备。

    (三)自主探索活动的观察

    观察幼儿活动是为了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其发展特点、能力与需要,了解其个别差异,使教育目标的确定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化、对象化。同时,教师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可作为自我检验教育效果的手段,为制定和调整教育计划、有的放矢地施加影响和指导提供客观依据,窝观察策略是:

    (1)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教师在观察幼儿探索活动时,要保证不妨碍活动,使探索活动能按幼儿预先的设计、预定的目标进行。教师观察时选择的位置不能离幼儿太远,也不能太近。

    (2)分析性观察,这是一种对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作较详尽的观察记录的观察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我们掌握幼儿行为心理特点和其在活动的探究能力,如是否有探究行为、如何运用材料、活动是否有持续性创造性表现等。这种观察方式用于学期初、末和每月初、末进行。在每次活动时间,笔者一般观察5——6名幼儿,并集中观察若干次。这样既可以掌握全班幼儿整体性水平、又能了解每个幼儿的具体特点。

    七、结果与讨论

    1、本研究通过区域活动这一途径来促进幼儿愉快自主探究是可行的,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较好地运用了区域活动本身的自由自主和个性化的特色,通过环境与孩子的互动,为幼儿的发展、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可以继续坚持实践研究。

    2、在幼儿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相信一个孩子的能力,并应以双重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不断地调整变换与幼儿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影响其探究行为。另外笔者还认为:除必要的指导外不能干预太多,教师应该是整个幼儿区域探究活动的观察者、精神支持者和促进者。

    3、愉快的探究体验是引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和继续进行探究的原动力,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这种快乐体验。

    4、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愉快的自主探究是对新型个性教育的一次尝试。让幼儿在“来看看”、“来做做”、“来学学”的激情中,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活动,一名怕羞的孩子可选择安静的区域,一名性格开朗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个热闹的、需要多人合作的区域。它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心情愉快地边做边学、边试边探究,而教师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每个孩子、对活动中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幼儿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更多关注,满足情感上的更多需求,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更多快乐,从而成为新的探究原动力,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1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第42页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察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大头针,两根硬纸条,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最后出示角的图形,教师边出示边提问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同学们回答:“认识,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教师边说边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儿童在的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教学时间大约用2分钟。

    1、电脑出示一幅校园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学生回答:“图中有正在做操的学生”,“正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中有角吗?同桌学生讨论找角。

    学生汇报,

    生1:老师手上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上有角。

    生3:表的两根针形成一个角,正在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形成一个角。

    ……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教学过程说明:教学伊始,借助情景图创设情境,这样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内迫切想知道新知,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感知角。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现在,咱们就伴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角。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角指给大家看看。在日常生活中,角实在太多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都能找到角。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图形有角吗?(多媒体出示例1的3幅图),大家找一找,学生指出后多媒体演示抽象出角的图形。

    通过找日常生活中的角以及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大约用了4分钟。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折角(出示一张圆形纸),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最多。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什么感觉;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怎样的?教师示范。指名学生回答。

    生1:这儿是尖尖的,这两边滑滑的、平平的。 生2:这儿有些刺手,这两边直直的。 师:噢,原来角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尖尖的,直直的。

    师:大家看!这尖尖的一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边说边标出角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折出的角(多媒体出示3幅图),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

    填出自己折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折角让学生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对角的大小这一特点进行了初步认识。同时角的不同折法这一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大约用了6分钟。

    (1)师:通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小朋友们已经会折角和画角了,老师这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角,你们看。(师电脑展示出活动角)你们想知道这个活动角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师展示活动角的制作过程。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活动角呢?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互相帮助,小心图钉,注意安全。

    (3)请小朋友们拿出做好的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动作。(慢慢张开)这时这个角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大,角也越来越大。)(慢慢缩小)这时这个角又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小,角也越来越小。)看来,一个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

    师:像这种角我们就把它叫做活动角。屏幕上有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的活动角,我们来看看这个活动角(屏幕演示)。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边张开的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大了),角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关键了,可是红角和蓝角却不知道,你看它们正在吵架呢?

    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争吵的对话。你能想办法帮他们比大小吗?课件演示比较大小的过程。教师解说。

    课件演示大小一样,边长不同的两个角比大小。

    教学过程说明: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通过观察,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结论,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师:通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下面的例2,请根据书上的提示画一个角。

    学生先自学,然后再画角。

    师: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媒体演示,教师讲解:这个小老师到底教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看看大屏幕。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教学过程说明:在教学画角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这一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来,当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适时的演示画角的过程。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留下的表象也非常深刻,角的画法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动物园里的四只小动物却不太清楚,它们每人画了一个角,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画的是角吗?

    媒体出示小动物画的角,教师请学生判断它们画得是不是角,再说出理由。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3、剪一剪、猜一猜。

    师: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剪一剪,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剪一剪、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反馈后,媒体演示。

    师: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想出不同的方法。

    教学过程说明:这种开放题的设计让学生动脑动手,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激发探究兴趣。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四、全课总结大约用了2分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游览了角的乐园,我们在角的乐园里学习了哪些知识?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一个顶点,两条边。先画一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就组成了一个角。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我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2、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在主题图导入时,设计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观察、寻找校园里角,还有在演示活动角的时候设计变魔术的情境以及让学生伴随轻松优美的音乐找角等等。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3、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而本节课课件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从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折一折、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剪一剪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13

    课题:角

    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和步骤

    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以及学生的识别图形的能力

    基本思想

    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类比的思想

    基本经验方法通过角的第二定义的教学,学生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中的运动、变化的情况,初步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

    教学

    重点角的概念、表示、度分秒的转化

    教学

    难点度分秒的转化

    教具资料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导航、大屏幕

    学生准备:教材、导航、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如图所示,是小学时学过的什么图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这种图形的形象吗?

    问题2:你是如何认识角的?根据你的理解,如何定义一个角?

    二、操作与探究

    1.观察图形,发现角是由两条射线构成的,但这两条射线具有着特殊的位置关系?公共端点,于是可以给角下如下定义

    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公共端点叫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讨论与探究

    问题3: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是如何构成角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角的第二定义: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进而得到两种特殊的角:平角和周角

    角的表示:

    问题5:谈谈你角度制的认识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交流,可能有下列想法:经常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度数,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把一个周角分成360份,一份就是1°,把1°分成60份,一份就是1′,把1′分成60份,一份就是1″,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就是角度制,从角度制不难发现,角的度数在进行运算时,是60进制的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例题解析:问题6: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试一试:

    (1)23°31′25″+42°37′56″;

    (2)42°31′56″-23°37′25″;

    (3)23°31′25″×3;

    (4)360°÷7

    2、基础知识训练:

    问题7:如图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你有什么方法?

    3、知识拓展与拔高训练

    问题8:(1)从点O为2条射线,此时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2)引两条射线时,共有多少个角?

    (3)引n条射线,共有多少个角?

    四、知识小结与活动经验:

    1.角的定义、表示方法;

    2.度分秒的转化、角度制;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五、作业布置:习题4.3第1~3题

    上一篇:道德课件通用

    下一篇:小班美术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十三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