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水的变化教案集合
  • 水的变化教案

    发表时间:2023-11-02

    水的变化教案集合。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案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步。“水的变化教案”是由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恢复性建议!

    水的变化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

    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屏幕显示:为九九重阳节开展的“走进敬老院,浓浓敬老请”活动我们全校学生都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老人们购买一些物品。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千克橙子6元,买2千克花多少钱?40千克呢?200千克呢?(学生回答)

    6╳2= 12(元)

    6╳40=240(元)

    6╳200=1200(元)

    师: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6。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 :观察得真仔细! 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

    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 :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

    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 :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的变化情况。

    6×2= 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1)师:在研究问题的过程过程中,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和表达,可以把这组算式分别说成(1)式,(2)式,(3)式。

    (2)引导学生分别用(2)式、(3)式与(1)式比,观察因数和积分别有怎样的变化?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出示18×2=36和30×2=60,还是与(1)式比较,观察因数和积分别又有怎样的变化?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变化。

    师:怎样变化的?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 ,积也乘相同的数。

    生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积也乘几。

    师:你们真能干!刚才,我们从上往下观察,发现了这样的积的变化特点,那从下往上观察,用刚才比较研究的方法,比一比,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具体应该怎么比呢?

    2、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的变化情况。

    (1)师:如果这组算式从下往上观察,分别把上面的两个式子与底下的一个式子作比较,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WwW.Jk251.Com

    (2)全班汇报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3、验证规律。

    师谈话: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匆忙下结论,要再举一例子,看看会不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如果有一个例子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就不能把这种发现当作规律,这就是研究数学问题应该持有的严谨的态度。你能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吗?

    每位学生写3个算式,同桌互相检查和交流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汇报情况略)

    师 :既然许许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积的变化特点,它就是今天我们探究的积的变化规律。谁来把这个规律再说一说。

    生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积也乘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 ,积也除以几。

    师 :数学讲究简洁美,能把它说得再简单点吗?

    生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 :说得太棒了!同学们,祝贺你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愿意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2、全社会各界朋友发起了向西藏教育捐赠和教师自愿者等活动,他们考虑着何种运输方式进入西藏。咱们也帮忙分析一下,一辆汽车在青藏公路上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使,4小时可以行( )千米。一列火车在青藏铁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汽车的2倍,这列火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千米。

    生 :一辆汽车4小时可以行驶240千米,用60乘4等于240千米。

    师 :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式计算?

    生 :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

    师 :第二个问题呢?

    生 :60×2×4=480千米,先算出火车速度,乘时间4小时等于路程。

    师 :还有其它解法吗?

    生 :240×2=480(千米),因为速度乘2就是一个因数乘2,时间不变就是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就是路程也要乘2等于480千米。

    师 :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你的数学意识很强。同学们喜欢那种方法?

    生 :喜欢第2种,只需一步计算。

    师 :多关注已有信息,灵活运用规律能使解题思路更开阔。

    ……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 :在这节数学课上,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们找到了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积也乘(或除以)几。

    生2:我会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很方便。

    师:大家用自己智慧的双眼,聪明的大脑发现并运用了乘法规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学以致用,其乐无穷。先选择下面计算题中的一道算出积,然后直接写出其他各题的积。

    18×30= 18×15= 18×5= 54×5=

    师:比较18×15= 270和 54×5=270,你们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新的想法吗?

    生:为什么两个因数都变了,积却不变呢?是不是有什么规律?

    师:多么有价值的问题!下课后你们用今天研究问题的方法去探究新的规律,老师祝你们成功!

    水的变化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一项特别厉害的本领是什么呢?(生:七十二变)不管孙悟空怎么变,它还是谁?(生:孙悟空)

    2、师揭示新课:

    数学知识也有这些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变化规律。

    二、探究体验,建构新知。

    (一)探究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课件出示情境-:星期天,谭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去买球,乒乓球每个2元,足球每个20元,篮球每个40元,用200元买其中一种球,可以分别买多少个?

    情境二:在学校举行的冬季趣味运动会“定点投篮”项目中,每8人一组,16人可以分成多少组?160人呢?320人呢?

    (实物投影)展示:A200÷2=100B16÷8=2

    200÷20=10160÷8=20

    200÷40=5320÷8=40

    2、组织小组讨论:在刚才两组算式中,藏着很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小组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算式进行研究。

    小组讨论:

    (1)仔细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你发现了什么?

    (2)从上到下任选两个式子比较,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什么发生了变化?

    (3)从下往上看,任选式子比较,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什么发生了变化?怎样变化?

    3、汇报交流,总结归纳商随被除数(或除数)娈化的规律。

    研究A组题的学生汇报:

    研究B组算式的学生汇报:

    4、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发现与交流,我们看到在被除数不变时,商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在除数不变时,商又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假如要使商不变,同学们猜一猜被除数、除数该怎样变化?

    (二)探究商不变的规律。

    1、情境三:故事“猴王分桃”引入探究商不变的规律。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吧。”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4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4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师: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2、学生交流,口述算式:

    4÷2=240÷20=2400÷200=2

    3、师:认真观察这一组算式,当商不变时,你发现被除数是怎么变化的,除数又是怎么变化的?验证一下你刚才的猜想。

    4、引导学生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1)生结合算式说出商不变的规律

    (2)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这一规律

    (三)对比观察小结商的三个变化规律

    1、引导观察三组算式,商有在什么情况下变,在什么情况下不变呢?

    2、生边汇报,师边将表补充完整。

    出示表:

    被除数除数商

    不变变变

    变不变变

    变变不变

    师:他们的变与不变是有规律的。正如我们刚才总结的那样。在今后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在商不变时还应注意“0”除外。

    三、应用练习,拓展提升。

    1、口算(根据每组第1题的商,口算出下面各题的商)

    100÷515÷372÷9

    100÷1060÷3720÷90

    100÷50120÷37200÷900

    2、填空。

    120÷30=(120×3)÷(30×□)

    60÷12=(60÷2)÷(12○2)

    200÷40=(200×□)÷(40○5)

    150÷50=(150○□)÷(50○□)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300÷700=□8100÷300=□200÷25=□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拓展:你能把今天所学的商的变化规律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比,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

    水的变化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4“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目标。

    1、创设情景: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对乘法的计算已经掌握的很好了,下面同学们算一算下面各题。

    8×3= 60×4=

    16×3= 180×4=

    32×3= 240×4=

    学生计算后。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2、师引入:是的,在乘法运算中,积会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

    3、提出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目标:

    (1)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学这些规律有何用?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探索规律的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上面这两个题蕴涵了函数思想,通过这两组练习,使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提出自学要求:自学课本58页的例4、完成做一做后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生自学,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习信息。

    2、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发现的积的变化规律。

    (1)积随因数扩大而扩大的规律。

    (2)积随因数缩小而缩小的规律。

    3、师生共同讨论把两个规律合并。

    (1)合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质疑讨论,引发冲突。生先质疑,师再补充质疑:

    扩大(或缩小)什么意思?

    为什么是相同的倍数?

    对“一个因数不变”中的“因数”是否适用于任何整数。

    (3)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规律补充完整。学生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4、运用规律,完成练习。

    让学生展示“做一做”的完成情况,并说一说是如何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来完成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相互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根据25×2=50,利用规律,直接写答案。

    25×20= 25×( )=1500

    25×200= 25×( )=200

    25×XX= 25×( )=50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九第1题。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5题。(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的积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新知,进而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使学生知道积的变化规律还没研究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和探索欲望。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谈收获。

    2、作业:

    (1)练习九的第2、3、4题。

    (2)两因数的积是345,把其中一个因数乘40,另一个因数除以5,则新的积是多少?(提高题)

    水的变化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 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课后反思:

    水的变化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重难点:

    重点: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

    难点:自主思考探索,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我们在上课前玩一个对对子的游戏,看谁反应最快!

    师出:1只青蛙,( )条腿。(并拍手)

    生对:1只表蛙, 4条腿。

    … …

    师:你们的脑子转得真快,其实在这个游戏中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刚才同学们说2只青蛙8条腿,谁能列式?6只呢?18只呢?

    2×4=8

    6×4=24

    18×4=72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师:观察这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其中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另一个因数没变。

    师: 把第一个算式的因数同第二个算式的因数比较,扩大了多少倍?积有什么变化?

    生:扩大了3倍,积也扩大3倍。

    师:第二个算式跟第三个算式比呢?

    师: 第一个算式跟第三个算式比呢?

    师: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20倍,100倍呢?积会怎么样?

    生:也会扩大相同的倍数。

    师:这里你发现什么规律?

    总结:(板书)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运用这个规律练习

    24× 5=120 14×5=70

    24×10=( ) 14×( )=210

    24×20=( ) ( )×30=420

    学生填写,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科学家都善于猜想,今天咱们也来一次大胆的猜想,你又会有什么发现?

    80×5=400

    40×5=200

    20×5=100

    小结:两个因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4、运用规律练习

    45×20=900 16×30=480

    45×10=( ) 16×15=( )

    45×2 =( ) ( )×15=120

    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整体概括规律

    师:谁能用一句话将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让语言更简洁。

    板书: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师: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是乘法计算中一条特别重要的性质叫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积的变化规律

    三、验证规律

    师:大家发现的这条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匆忙下结论,再举一例子,看是否一致,如果不同就不能下结论。那么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根据15×6=90,那么15×24=?,先根据规律来填写,再算一下。你会接着写吗?

    四、运用规律练习

    12345679× 9=111111111

    12345679×18=( )

    12345679×27=( )

    12345679×( )=999999999

    五、拓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24=432

    (18÷2)×(24×20)=( )

    (18×2)×(24÷20)=( )

    小结:只要大家勤于思考,你还会发现积更多的变化规律。

    水的变化教案(篇6)

    学情分析:

    本课以我参观农业科技成就展为线索,记叙了我在展览馆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先进科学技术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文采用了连环画的编排形式,语言浅显,内容生动,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使学生在了解科学技术,接受语言训练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本课词语较多,大部分能结合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意思,但也有许多专业术语,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应采取冷处理,不特意提出,如有学生问起,只做简单回答。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在感情朗读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向长辈了解农业的变化 ;

    2、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介、农、科、技、纺、织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 揭题,激发兴趣

    1、 师板书课题后生读题。(板书农时,边板书边说笔顺,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2、 谈谈课前了解到的农业的变化。

    3、 师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呢?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2)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读课文,结合图,想想课文的意思。

    2、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试读,指名读,及时正音。(重点知道读好产的前鼻音,棚的后鼻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生说说自己已认识或刚认识的生字,怎么认识的?提出比较难识记的字共同讨论。

    (3)选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请大家读读。(随机指导读好2个长句子的停顿)

    a、我们用/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一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b、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4)分节抽读课文,及时正音。

    (5)谈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三、 写字指导

    1、师范写6个生字(农的第3笔撇和绞丝旁重点指导)

    2、生仿写,师要求第2个字比第1个写得好。

    3、组织评议。

    四、课后实践

    搜集农业的新科技成果

    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良种

    大棚种植

    农业的变化真大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识字,会写厂、产2个生字。

    2、积累四字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

    1、教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读并组词,看谁反应最快。(对于难识记的字要多出现几次)

    2、看教师嘴形,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寻找并读出来。

    二、图文对照,精读课文

    师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文具体介绍了(杂交水稻良种、大棚种植、彩色棉花、无土栽培)。看到农业的这些变化,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兴奋、激动、好奇)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 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变化,对照图,练习朗读。

    2、 交流朗读

    (1) 第2自然段结合朗读,理解引人注目。

    (2) 第3自然段让学生闭目想象,朗读好百花盛开瓜果飘香。

    (3) 第4自然段重点读好好奇感。

    (4) 第5自然段看图理解十分茁壮。

    3、 师述:了解了这么多,你最想说什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句子: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的变化真大!

    4、小结: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其实,农业的变化远不只这些。。

    三、争当小讲解员活动

    1、把自己课前搜集的农业科技成果拿出来,试着在小组内当讲解员介绍。

    2、推荐优秀者上台介绍(教师把学生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

    3、小结。

    四、积累词语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2、出示读读记记中四字词,选其中的词语说话,并说说类似的词语。

    五、写字指导

    1、教师逐字范写,边写边讲解注意要点。

    2、学生纺写,师要求学生第2个超过第1个。

    3、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良种

    大棚种植

    农业的变化真大 彩色棉花

    (先进的科学技术) 无土栽培

    水的变化教案(篇7)

    片断

    “角色”学习,自读自悟

    一、范读(或听录音),感知课文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2、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3、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书自己明白了什么。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挂图,请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四、小组互助,自学生字

    五、积累词语

    请学生在每段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并模仿课文中的句子造句。然后重点读读记记课后列出的四字词语。

    水的变化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

    2.初步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巧导新课。

    1.口答题:

    (1)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

    (2)把7扩大9倍是()

    (3)把56缩小8倍是()

    2.找规律写一写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36=444444444

    ——————————————

    ——————————————

    为什么这样写呢?(第一个因数不变,第2个因数是9的几倍积就是111111111的几倍?)从这个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乘法算式里积的变化是和谁有关系?(因数)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探究规律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组题,算一算,再观察这组题里面的三个算式里面的因数和积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1)出示题目

    6×2=

    6×20=

    6×200=

    (2)先自己算算,再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交流你的发现,准备汇报。

    (3)汇报:先说结果,哪小组愿意上来边指边说你们的发现?(不同的学生汇报)

    师:能不能把你们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呢?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积会怎样?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积乘5,行吗?为什么?

    (说明这两个“几”是一样的数。)

    (4)出示题目

    20×4=

    10×4=

    5×4=

    算一算,比一比,这组题目又是怎么变化的?

    (5)小组内交流,汇报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有没有想说的?除以0可以不?(板: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就除以几)

    (孩子们我们数学追求的是准确,简练。你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合并为一句呢?)先独立想,再汇报。

    2.总结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4)这条规律是不是真的适用呢,你能用这个规律写一组算式吗?

    要求:同桌合作,左边的同学写一个算式,右边的同学运用规律写一个算式。比一比谁做的快。

    (5)汇报

    三、巩固拓展,巧用规律。

    1.根据8×50=400填空

    16×50=()8×25=()

    ()×50=12004×()=200

    2.判断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应该乘4。()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8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倍。积扩大8倍。

    (3)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一定扩大4倍。()

    (4)两数相乘的积是20,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也扩大a倍,积就是20×a。()

    3.填空

    (1)一个长方形的宽不变,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2)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3)一个因数不变,把其中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4.51页2题

    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了什么?

    4×6=245×10=50

    (4÷2)×(6×2)=24(5÷5)×(10×5)=50

    (4×2)×(6÷2)=24(5×5)×(10÷5)=50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短暂的40分钟过得很愉快,你们开心吗?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五.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在乘法算式里,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2倍,积会()。如果一个因数扩大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积会()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积______________因数

    在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水的变化教案集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