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峨眉山月歌教案
  • 峨眉山月歌教案

    发表时间:2023-10-10

    峨眉山月歌教案。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案”,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1

    《峨眉山月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许多古诗中都会有景色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老师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

    师:看到这些景物,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习过的唐诗呢?(《静夜思》)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集体背诵)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为什么呢?(“思”字点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思念故乡)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月亮)

    师: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

    1、自读诗文,读准,读通。

    师:大家齐读诗的题目。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会描写什么景色呢?(重点抓住“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要看准字音,字型,读通诗句。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看课下的注释,问老师,问同桌······),读三遍到五遍。

    老师巡视,纠正要求认识的字词。

    检查朗读,点人读。(注意纠正,评价)【多读】

    认识生字,字音,写法

    师:大家读得都非常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范读)

    师: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声音最响亮,字音最准确。(男生女生比较读)

    师:我们分小组再读一读,看哪一组的声音最整齐。

    2、再读课文,读懂诗句。①整体感悟古诗。

    师:诗人小时候随着他的父亲搬家到了四川,直到他二十五岁的时候才离开那里。这首《峨眉山月歌》就是年轻时的李白刚离开四川时的作品。

    师: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大家看大屏幕,找一找在哪里?(思,月)(板书)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师:这两首诗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不是)这首诗中,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并不是只在一个地方。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 流 发 向 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

    师: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找完的同学举手示意。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②逐句理解古诗,解决难理解的字词。

    师:诗人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那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呢?我们来继续欣赏。

    师:齐读第一行诗,想一想诗人在这一句中写的是什么?(月,峨眉山月)它是什么样的呢?(半轮)在这里“秋”是在什么意思呢?(秋季)谁能试着解释一下这一句吗?

    师:第一行诗,诗人写出了一副青山吐月的美景,第二行写的什么什么呢?齐读第二行诗,看一看诗人在这一句里写的是什么。(影——指月影。流——流动,诗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这里的月亮是有感情的,月影倒映在江水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如果站住不动观察水中的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岿然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不理解“影”的再读一整句诗)这一句诗人写的是水中的月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呢?

    师:前两句都在写景,一行写山月,一行写水中的倒影,第三行要告诉我们什么呢?齐读第三行诗,读完之后找同学试着翻译一下。

    师:诗人晚上出发,看到了这些景色会有什么心情呢?再读第四行诗,想一想诗人是在思念什么呢?(“君”)君有哪些意思呢?(先生,朋友······)在这里,君是指什么呢?(月亮)(不理解“君”的再读第一句)对,但是这里的君如果只是指月亮,那这一句为什么不用“思月不见”呢?(这里的月亮是一种寄托,诗人借月亮寄托了对故乡,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月亮时而被两岸的高山挡着,使诗人更增添了对亲友的思念)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着,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亲友。)

    ⒊再整体感悟古诗

    师:请大家通读全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看能不能把它串起来。(点人说)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老师根据大家的理解,整理出了这首诗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幻灯片)请大家齐声读一读。

    师:我们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那么,你能不能读出诗人的这种心情呢?(多点人读,自己读,再找人读,齐读)

    师:现在,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假设我们自己是诗人,在这样的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师:找几位同学分别来读一下,看一看哪一位更有感情,读的更好。(角色读)

    师:大家一起试着读一下!(齐读)

    三、巩固加深,理解背诵。

    师:大家读的都非常好,对作者的心情也都有自己的体会。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看图片背诵一下这首诗呢?(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背诵。)全班一起看图背诵一下。

    师:大家背的不错,再读一遍,然后我们一起看着这些地点,再背一背。

    师:找几位同学有感情的读一读,我们再试着看着这些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背一下。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自己的心里默背一下。

    师:再齐读诗文,刚才哪里背得不熟的地方,重点记忆一下,看一看哪一位同学能最先熟练的记忆。

    (集体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书本。会背的同学请举手,点人背。)

    四、课外拓展

    师:诗人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5.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

    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

    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诗文略)

    感受到什么?

    (李白足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今天,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

    (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月”半轮;“山”高大雄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状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

    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

    从何可见?“秋”

    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

    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别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影入平羌江水流”怎么个美法?江水流动,水波荡漾之美!读月亮照在江中,随着江水流动,显得很美!师质疑:这行没有写月啊,你们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读能用一个词或句子来表现这种美景吗?虽不是渔火,但月影入江,李白似乎也可以体会到“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妙处吧!一起读。

    3、看看插图,我们的诗人此时在哪呢?人在船上,船在江中,随江而下,结合插图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观察点。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行诗,随作者感受夜行江景之美吧!

    4、看看你们圈画的地名,再读读诗文的三、四行,看看还有什么发生的变化?诗人除了陶醉于美景之外,心情会不会有变化呢?赶快读读后两行,感受一下。发现什么有变化?(地点发生了变化)感受到什么?(离家越来越远了)家在哪里?那高大雄伟的峨眉山也渐渐看不见了,谁来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诗人的一丝惆怅,还有谁读?你读出了什么?(一丝不舍、想念)离家越来越远,思念之情渐盛。女生一起读。

    继续往下读,你还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想念与不舍?

    “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这里的“君”指谁?(亲人)他会想念亲人的什么呢?【Jht868.COM 合同范本网】

    还能见到么?为什么?

    是啊,思亲不见亲,还有谁读?

    除了亲人,这里的“君”还指谁?(朋友)

    李白一生爱交友,与友人情谊之深,在他的诗中也可见一斑,他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你们知道,李白最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干什么吗?“喝酒”

    是啊,“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可现在呢?

    他是多么想和朋友把酒言欢啊,请男生读。

    5、随着船儿渐行渐远,诗人眼中的美景也渐渐被愈演愈烈的思乡之情所取代。来,请一、二组同学读一二行,三、四组同学读三四行。老师读课题,我们合作来读读这首诗,读出你的理解来。

    6、同学们,随着五个地点的依次出现,诗人似乎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图。我们随着他一起欣赏美景,沉醉其中;一起思乡思友,依恋不舍;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作者的思念之情真的是从“夜发清溪向三峡”开始的吗?有没有同学有自己的想法?

    是啊,月亮常常作为思乡的代名词。诗人行至路上,看到家乡的山月之景,思乡之意已顿然而起。这也是为什么诗文短短28个字,连用了五个地名,但诗题却取之其一,名为《峨眉山月歌》之故啊!

    让我们齐读古诗,再一次感受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吧!

    理解之后的背诵更有效率,自由背诵。

    7、李白写“月”的诗句不少,也常常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意,课下,也请同学们多读多积累。

    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我们学过不少古诗,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课后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5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学已经会背许多首古诗了,我们刚刚学过的《赠汪伦》,你会背吗?抽生背诵。

    2、你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李白),本学期我们还学了他的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哟,————《静夜思》。

    3、师生齐背《静夜思》。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2、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解诗题。

    3、读通诗句

    (1)老师范读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解决。

    (3)同桌互相教读,正音。

    (4)齐读。

    (5)个别读。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知诗意。

    (1)简介“峨眉山”。

    (2)齐读诗的第1、2句,想想诗人在哪里看到峨眉山月的?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3)齐读诗的3、4句,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4个地点转换,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4)知诗意:尝试着和老师一起说说诗的大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5)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6、有感情地朗读。

    7、练习背诵。

    三、吟唱《峨眉山月歌》

    四、拓展

    1、学生一起读关于月的古诗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出示诗句,学生感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白居易《琵琶行》

    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愁,愁老母零乱的白发满怀——潘洗尘《饮九月九的酒》

    3、齐唱《峨眉山月歌》结束。

    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

    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

    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六、指导背诵指名背

    齐背。

    总结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书:写景抒情

    作业: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

    教学反思

    学习《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写作背景,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有个学生说:他知道了李白离开峨眉山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辉洒在江面上,非常美丽。我相机提示:这就是哪句诗的内容?有学生回答“峨眉山月半轮秋”,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学会自己读诗,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颠倒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秋峨眉山月半轮”,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有学生说:我知道李白在乘船时,看到月亮也在跟着他走。现在,月亮在平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学生也能有所明白。接着,我示意学生: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有同学说,他想念家乡的朋友,也有同学说,他想念一路陪伴他的月亮。这样的提问点拨,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有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思君不见下渝洲”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又入情入理。

    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8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从四川犍为县清溪驿去重庆的水路上所作,为李白初离蜀中、辞亲远游的纪程诗。

    诗的一二句点明这次远游的时间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三四句写的是一个旅途之夜。诗人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末句中的君有的说是诗人在峨眉山的友人,有的说是峨眉山月。仔细玩味这句诗,思君不见与下渝州似有因果关系:这位思念而不得见的友人似正在渝州,所以诗人才要下渝州去看望他。

    这首诗把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全诗始终围绕峨眉山月抒情,山吐明月,水流月影,月下行舟,明月渐隐,其中引发了丰富的意蕴:山月随人万里,夜夜可见,而思君却不见,感慨更深;明月可亲不可近,可望不可即,是思友思乡的象征。

    全诗共二十八字,诗的首句写天空明月静景,次句写江中明月动景,上下相映,动静相衬,构成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幽美明亮的境界。第三句连用两个地名,既点明了出发地点和将要达到的目的地,语调显得轻快而急促,表现了诗人爽朗奔放的性格。末句笔锋一转,下渝州点明行舟将到的地点,也意味着船行很远了,思的情绪也就产在了。全诗运笔清新,风神别具,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9

    一、导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调整:调整: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10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11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晶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大渡河,入岷江。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乐山县志》谓当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

    峨眉山月歌教案 篇12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说也奇怪,历史上曾有许多人会因我喜欢使用某一种行文方式而得绰号。骆宾王写诗文,因为喜欢用数字,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当时人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算博士;还有的人因为在诗中连用了好几个古人的名字,就被人讥为录鬼簿。但是,李白在这首仅仅二十八个字的绝句中,竟连用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大家却交口称钻,不但没有人敢于取笑他在开路程单,有人竟以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视为绝唱赞之。乾隆皇帝叹曰:但见其工,则妙处不传。意思是说,读起来只觉得妙不可言,但真的好在哪里,却是无从捉摸。现在看来,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这五个地名依次出现,实际上就是渐次为读者展开的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所以,在艺术上硬要定出一些非遵守不可的清规戒律是不行的。

    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还是让我们一句句读来吧!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间是在秋天。另外,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而月呢,只有半轮,就会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第二句中的影指月影,而其中的入和流,表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站住不动观察水中的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岿然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再看诗的最后两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县,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李白从清溪驿上船,向三峡进发,这是两个实际的地名,虽然相距遥远,然而舟行江上,一水相连,所以,在感觉上并不觉得吃力。而对思君不见的君字,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法是实有其人,是指李白在即将离开家乡时亲友。那么,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出游时,很想再见一见蜀中的亲友,但是却未能如愿,最终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另一种解释是指月亮,意思是说在由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的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如见故人。我以为。还是后者较为空灵更有味道。你看,在全诗中除峨眉山月外,几乎没有景物描写,除思君不见外,也不见言情,但我们读到思君不见下渝州时,已觉纸短情长情无限了,究其奥妙,就是因上有峨眉山月、下有影入平羌这一无处不在上下相伴的明月形象,融入了诗人因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对友情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可及的无法割舍的情怀之中了。

    【峨眉山月歌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